第138章
“按理来说上官婉儿和李隆基是不会有什么仇怨的。至少历史上是没有记载的,李隆基25岁搞的政变,在这之前还关了七八年禁闭,虽然后来放出来能接触一点东西了,也不至于跟上官婉儿过不去啊,至少上官婉儿在宫里是一直不支持立安乐公主当皇太女的,她反对过很多次。”
“哥几个事成之后呢,李旦就重新坐上了皇位。跟李显一样,李旦也两度登临帝位,但人们常说李旦和李显最大的区别就是,李旦识时务,还生了个好儿子。至于这个好儿子是谁,就不用多说了。”
“李旦登基后,不知道是太平公主想效仿武则天还是怎么着,太平公主开始频繁干预李旦的决策,同时对李隆基感到不满,想要废太子。李隆基呢,也想找机会弄死太平公主,矛盾就是这么来的,甚至还是不可调和的矛盾。”、
“要不说李旦会来事呢,面对这种境地,他丝毫不慌。直接开启端水大法。遇事不决,先问一遍太平公主,再问一遍自己儿子。虽然说手心手背都是肉,但妹妹到底还是比不过亲儿子,这水端着端着他就歪了。”
“你说李旦干得好吧,他这碗水也没端平,反而害得太平公主和李隆基越来越仇视彼此,你说他干得不好吧,他就靠着这样端水,也愣是安抚了大家伙的情绪一段时间。”
“眼看着这谁端不稳了要撒了,李旦麻溜的把烂摊子给儿子了,自己当太上皇去了。李隆基拿到了王位,那么在他和太平公主的这场争斗中,谁是最后的赢家已经一目了然了。”
“看上去是李旦在端水,实际上,这碗水越是到后面就越是不平。李旦他到了后期,选择全听自己儿子的,而且眼看着水他端不住了,他直接就选择了退位,把皇位全给了李隆基。”
“这也意味着在太平公主和李隆基的这场较量中,太平公主落入了绝对的下风。”
听言羽阳这么说,武则天挑了挑眉。
倒不是她不信任言羽阳,而是太平公主毕竟是她一手带大的,什么性子她再清楚不过了。
武则天其实不是很相信太平公主会做出这种事,这种计划不但错漏百出还容易玩脱了,但另一方面,武则天又不是很清楚李隆基的为人。
要是李隆基真是那种半道上杀出来的很难缠的角色,太平公主说不定确实会这么做。
毕竟两个哥哥都是废物,似乎不能对她造成任何影响,只除了这个半路杀出来的绊脚石李隆基。
“李隆基决定处死太平公主时,李旦还出来给太平公主求过情。李旦是不是真心的帮自己的妹妹求情咱也不知道,反正李隆基是把他爹这要求毫不留情的就给他决绝了,直接就把太平公主给赐死了。至此,李隆基也算是将大唐的权力彻底收拢在自己手中。”
【汉武帝】刘彻:优柔寡断就容易导致自己本来到手的权力最后飞走,这么看着唐玄宗还可以嘛。
“确实,唐玄宗算得上是还可以。直到这一刻,大唐也算是彻底安静了一段时间,毕竟前面动不动就是兵变来兵变去的,虽然都是在宫里进行的,但到底还是有一定影响,掌握大权的李隆基觉得该轮到自己做点实事儿了。”
“虽然李显把张柬之给弄走了,但是这会朝堂上还有其他能臣。像是姚崇啊、宋璟啊、张九龄啊这一批人,都是一批能臣。”
“李隆基马不停蹄的投入到了自己的政治舞台,像是整顿吏治、改革税制、发展经济、改府兵制为募兵制、注重文教、设立节度使等一系列措施,加上李隆基本人赏罚分明、励精图治,还十分节俭,很快李隆基就将当时的唐朝带入了鼎盛时期。国力也是前所未有的强大。”
“李隆基甚至还顶着压力出台过这样一条政策,就是土地限购令。禁止世家和商贾持有土地超过规定的数量,如果你超过了,那不好意思,你的土地会被没收,然后分给流民。”
“但是俗话说得好,变强么,它往往也是要付出一点代价的,当一个王朝到达了顶峰之后,他就会开始走下坡路。这事谁来了他都不好使,规律呢就是这么个规律。”
“李隆基一看,嘿,我把国家治理得这么好,偷偷享两天福应该也不过分吧,就开始了他一发不可收拾的奢靡晚年。”
“李隆基这人也继承了老李家一脉相传的心狠手辣,公元737年,李隆基直接杀了自己的三个儿子,这其中甚至包括了他的太子李瑛。”
【汉武帝】刘彻:啊?为什么啊?太子得罪他了?
刘彻完美的充当了一个合格的观众。
听故事听得比谁都认真,提问提得比谁都积极。
“这里咱们又得延伸出一个人,李隆基的宠妃,武惠妃。也许大家对武惠妃会感到陌生,想着李隆基的宠妃不是杨贵妃么?”
“武惠妃是武则天的侄孙女,李隆基最宠爱的妃子,要不是武惠妃去世得早,魂断马嵬坡的说不定就是武惠妃了。”
“话说回来,李隆基对武惠妃那可以说是没的说了,虽然封的是妃,但是给的礼节待遇都是皇后的礼节待遇,没封成皇后也只是因为前朝反对。”
【汉武帝】刘彻:为什么反对?
刘彻听故事听的入神,压根就懒得自己想。
一到言羽阳准备卖关子的地方就疯狂追问。
“因为她姓武呗,武则天登基的行为给他们都吓怕了。势必要将所有姓武的都扼杀在摇篮里。” ↑返回顶部↑
“哥几个事成之后呢,李旦就重新坐上了皇位。跟李显一样,李旦也两度登临帝位,但人们常说李旦和李显最大的区别就是,李旦识时务,还生了个好儿子。至于这个好儿子是谁,就不用多说了。”
“李旦登基后,不知道是太平公主想效仿武则天还是怎么着,太平公主开始频繁干预李旦的决策,同时对李隆基感到不满,想要废太子。李隆基呢,也想找机会弄死太平公主,矛盾就是这么来的,甚至还是不可调和的矛盾。”、
“要不说李旦会来事呢,面对这种境地,他丝毫不慌。直接开启端水大法。遇事不决,先问一遍太平公主,再问一遍自己儿子。虽然说手心手背都是肉,但妹妹到底还是比不过亲儿子,这水端着端着他就歪了。”
“你说李旦干得好吧,他这碗水也没端平,反而害得太平公主和李隆基越来越仇视彼此,你说他干得不好吧,他就靠着这样端水,也愣是安抚了大家伙的情绪一段时间。”
“眼看着这谁端不稳了要撒了,李旦麻溜的把烂摊子给儿子了,自己当太上皇去了。李隆基拿到了王位,那么在他和太平公主的这场争斗中,谁是最后的赢家已经一目了然了。”
“看上去是李旦在端水,实际上,这碗水越是到后面就越是不平。李旦他到了后期,选择全听自己儿子的,而且眼看着水他端不住了,他直接就选择了退位,把皇位全给了李隆基。”
“这也意味着在太平公主和李隆基的这场较量中,太平公主落入了绝对的下风。”
听言羽阳这么说,武则天挑了挑眉。
倒不是她不信任言羽阳,而是太平公主毕竟是她一手带大的,什么性子她再清楚不过了。
武则天其实不是很相信太平公主会做出这种事,这种计划不但错漏百出还容易玩脱了,但另一方面,武则天又不是很清楚李隆基的为人。
要是李隆基真是那种半道上杀出来的很难缠的角色,太平公主说不定确实会这么做。
毕竟两个哥哥都是废物,似乎不能对她造成任何影响,只除了这个半路杀出来的绊脚石李隆基。
“李隆基决定处死太平公主时,李旦还出来给太平公主求过情。李旦是不是真心的帮自己的妹妹求情咱也不知道,反正李隆基是把他爹这要求毫不留情的就给他决绝了,直接就把太平公主给赐死了。至此,李隆基也算是将大唐的权力彻底收拢在自己手中。”
【汉武帝】刘彻:优柔寡断就容易导致自己本来到手的权力最后飞走,这么看着唐玄宗还可以嘛。
“确实,唐玄宗算得上是还可以。直到这一刻,大唐也算是彻底安静了一段时间,毕竟前面动不动就是兵变来兵变去的,虽然都是在宫里进行的,但到底还是有一定影响,掌握大权的李隆基觉得该轮到自己做点实事儿了。”
“虽然李显把张柬之给弄走了,但是这会朝堂上还有其他能臣。像是姚崇啊、宋璟啊、张九龄啊这一批人,都是一批能臣。”
“李隆基马不停蹄的投入到了自己的政治舞台,像是整顿吏治、改革税制、发展经济、改府兵制为募兵制、注重文教、设立节度使等一系列措施,加上李隆基本人赏罚分明、励精图治,还十分节俭,很快李隆基就将当时的唐朝带入了鼎盛时期。国力也是前所未有的强大。”
“李隆基甚至还顶着压力出台过这样一条政策,就是土地限购令。禁止世家和商贾持有土地超过规定的数量,如果你超过了,那不好意思,你的土地会被没收,然后分给流民。”
“但是俗话说得好,变强么,它往往也是要付出一点代价的,当一个王朝到达了顶峰之后,他就会开始走下坡路。这事谁来了他都不好使,规律呢就是这么个规律。”
“李隆基一看,嘿,我把国家治理得这么好,偷偷享两天福应该也不过分吧,就开始了他一发不可收拾的奢靡晚年。”
“李隆基这人也继承了老李家一脉相传的心狠手辣,公元737年,李隆基直接杀了自己的三个儿子,这其中甚至包括了他的太子李瑛。”
【汉武帝】刘彻:啊?为什么啊?太子得罪他了?
刘彻完美的充当了一个合格的观众。
听故事听得比谁都认真,提问提得比谁都积极。
“这里咱们又得延伸出一个人,李隆基的宠妃,武惠妃。也许大家对武惠妃会感到陌生,想着李隆基的宠妃不是杨贵妃么?”
“武惠妃是武则天的侄孙女,李隆基最宠爱的妃子,要不是武惠妃去世得早,魂断马嵬坡的说不定就是武惠妃了。”
“话说回来,李隆基对武惠妃那可以说是没的说了,虽然封的是妃,但是给的礼节待遇都是皇后的礼节待遇,没封成皇后也只是因为前朝反对。”
【汉武帝】刘彻:为什么反对?
刘彻听故事听的入神,压根就懒得自己想。
一到言羽阳准备卖关子的地方就疯狂追问。
“因为她姓武呗,武则天登基的行为给他们都吓怕了。势必要将所有姓武的都扼杀在摇篮里。” ↑返回顶部↑
“按理来说上官婉儿和李隆基是不会有什么仇怨的。至少历史上是没有记载的,李隆基25岁搞的政变,在这之前还关了七八年禁闭,虽然后来放出来能接触一点东西了,也不至于跟上官婉儿过不去啊,至少上官婉儿在宫里是一直不支持立安乐公主当皇太女的,她反对过很多次。”
“哥几个事成之后呢,李旦就重新坐上了皇位。跟李显一样,李旦也两度登临帝位,但人们常说李旦和李显最大的区别就是,李旦识时务,还生了个好儿子。至于这个好儿子是谁,就不用多说了。”
“李旦登基后,不知道是太平公主想效仿武则天还是怎么着,太平公主开始频繁干预李旦的决策,同时对李隆基感到不满,想要废太子。李隆基呢,也想找机会弄死太平公主,矛盾就是这么来的,甚至还是不可调和的矛盾。”、
“要不说李旦会来事呢,面对这种境地,他丝毫不慌。直接开启端水大法。遇事不决,先问一遍太平公主,再问一遍自己儿子。虽然说手心手背都是肉,但妹妹到底还是比不过亲儿子,这水端着端着他就歪了。”
“你说李旦干得好吧,他这碗水也没端平,反而害得太平公主和李隆基越来越仇视彼此,你说他干得不好吧,他就靠着这样端水,也愣是安抚了大家伙的情绪一段时间。”
“眼看着这谁端不稳了要撒了,李旦麻溜的把烂摊子给儿子了,自己当太上皇去了。李隆基拿到了王位,那么在他和太平公主的这场争斗中,谁是最后的赢家已经一目了然了。”
“看上去是李旦在端水,实际上,这碗水越是到后面就越是不平。李旦他到了后期,选择全听自己儿子的,而且眼看着水他端不住了,他直接就选择了退位,把皇位全给了李隆基。”
“这也意味着在太平公主和李隆基的这场较量中,太平公主落入了绝对的下风。”
听言羽阳这么说,武则天挑了挑眉。
倒不是她不信任言羽阳,而是太平公主毕竟是她一手带大的,什么性子她再清楚不过了。
武则天其实不是很相信太平公主会做出这种事,这种计划不但错漏百出还容易玩脱了,但另一方面,武则天又不是很清楚李隆基的为人。
要是李隆基真是那种半道上杀出来的很难缠的角色,太平公主说不定确实会这么做。
毕竟两个哥哥都是废物,似乎不能对她造成任何影响,只除了这个半路杀出来的绊脚石李隆基。
“李隆基决定处死太平公主时,李旦还出来给太平公主求过情。李旦是不是真心的帮自己的妹妹求情咱也不知道,反正李隆基是把他爹这要求毫不留情的就给他决绝了,直接就把太平公主给赐死了。至此,李隆基也算是将大唐的权力彻底收拢在自己手中。”
【汉武帝】刘彻:优柔寡断就容易导致自己本来到手的权力最后飞走,这么看着唐玄宗还可以嘛。
“确实,唐玄宗算得上是还可以。直到这一刻,大唐也算是彻底安静了一段时间,毕竟前面动不动就是兵变来兵变去的,虽然都是在宫里进行的,但到底还是有一定影响,掌握大权的李隆基觉得该轮到自己做点实事儿了。”
“虽然李显把张柬之给弄走了,但是这会朝堂上还有其他能臣。像是姚崇啊、宋璟啊、张九龄啊这一批人,都是一批能臣。”
“李隆基马不停蹄的投入到了自己的政治舞台,像是整顿吏治、改革税制、发展经济、改府兵制为募兵制、注重文教、设立节度使等一系列措施,加上李隆基本人赏罚分明、励精图治,还十分节俭,很快李隆基就将当时的唐朝带入了鼎盛时期。国力也是前所未有的强大。”
“李隆基甚至还顶着压力出台过这样一条政策,就是土地限购令。禁止世家和商贾持有土地超过规定的数量,如果你超过了,那不好意思,你的土地会被没收,然后分给流民。”
“但是俗话说得好,变强么,它往往也是要付出一点代价的,当一个王朝到达了顶峰之后,他就会开始走下坡路。这事谁来了他都不好使,规律呢就是这么个规律。”
“李隆基一看,嘿,我把国家治理得这么好,偷偷享两天福应该也不过分吧,就开始了他一发不可收拾的奢靡晚年。”
“李隆基这人也继承了老李家一脉相传的心狠手辣,公元737年,李隆基直接杀了自己的三个儿子,这其中甚至包括了他的太子李瑛。”
【汉武帝】刘彻:啊?为什么啊?太子得罪他了?
刘彻完美的充当了一个合格的观众。
听故事听得比谁都认真,提问提得比谁都积极。
“这里咱们又得延伸出一个人,李隆基的宠妃,武惠妃。也许大家对武惠妃会感到陌生,想着李隆基的宠妃不是杨贵妃么?”
“武惠妃是武则天的侄孙女,李隆基最宠爱的妃子,要不是武惠妃去世得早,魂断马嵬坡的说不定就是武惠妃了。”
“话说回来,李隆基对武惠妃那可以说是没的说了,虽然封的是妃,但是给的礼节待遇都是皇后的礼节待遇,没封成皇后也只是因为前朝反对。”
【汉武帝】刘彻:为什么反对?
刘彻听故事听的入神,压根就懒得自己想。
一到言羽阳准备卖关子的地方就疯狂追问。
“因为她姓武呗,武则天登基的行为给他们都吓怕了。势必要将所有姓武的都扼杀在摇篮里。”
“哥几个事成之后呢,李旦就重新坐上了皇位。跟李显一样,李旦也两度登临帝位,但人们常说李旦和李显最大的区别就是,李旦识时务,还生了个好儿子。至于这个好儿子是谁,就不用多说了。”
“李旦登基后,不知道是太平公主想效仿武则天还是怎么着,太平公主开始频繁干预李旦的决策,同时对李隆基感到不满,想要废太子。李隆基呢,也想找机会弄死太平公主,矛盾就是这么来的,甚至还是不可调和的矛盾。”、
“要不说李旦会来事呢,面对这种境地,他丝毫不慌。直接开启端水大法。遇事不决,先问一遍太平公主,再问一遍自己儿子。虽然说手心手背都是肉,但妹妹到底还是比不过亲儿子,这水端着端着他就歪了。”
“你说李旦干得好吧,他这碗水也没端平,反而害得太平公主和李隆基越来越仇视彼此,你说他干得不好吧,他就靠着这样端水,也愣是安抚了大家伙的情绪一段时间。”
“眼看着这谁端不稳了要撒了,李旦麻溜的把烂摊子给儿子了,自己当太上皇去了。李隆基拿到了王位,那么在他和太平公主的这场争斗中,谁是最后的赢家已经一目了然了。”
“看上去是李旦在端水,实际上,这碗水越是到后面就越是不平。李旦他到了后期,选择全听自己儿子的,而且眼看着水他端不住了,他直接就选择了退位,把皇位全给了李隆基。”
“这也意味着在太平公主和李隆基的这场较量中,太平公主落入了绝对的下风。”
听言羽阳这么说,武则天挑了挑眉。
倒不是她不信任言羽阳,而是太平公主毕竟是她一手带大的,什么性子她再清楚不过了。
武则天其实不是很相信太平公主会做出这种事,这种计划不但错漏百出还容易玩脱了,但另一方面,武则天又不是很清楚李隆基的为人。
要是李隆基真是那种半道上杀出来的很难缠的角色,太平公主说不定确实会这么做。
毕竟两个哥哥都是废物,似乎不能对她造成任何影响,只除了这个半路杀出来的绊脚石李隆基。
“李隆基决定处死太平公主时,李旦还出来给太平公主求过情。李旦是不是真心的帮自己的妹妹求情咱也不知道,反正李隆基是把他爹这要求毫不留情的就给他决绝了,直接就把太平公主给赐死了。至此,李隆基也算是将大唐的权力彻底收拢在自己手中。”
【汉武帝】刘彻:优柔寡断就容易导致自己本来到手的权力最后飞走,这么看着唐玄宗还可以嘛。
“确实,唐玄宗算得上是还可以。直到这一刻,大唐也算是彻底安静了一段时间,毕竟前面动不动就是兵变来兵变去的,虽然都是在宫里进行的,但到底还是有一定影响,掌握大权的李隆基觉得该轮到自己做点实事儿了。”
“虽然李显把张柬之给弄走了,但是这会朝堂上还有其他能臣。像是姚崇啊、宋璟啊、张九龄啊这一批人,都是一批能臣。”
“李隆基马不停蹄的投入到了自己的政治舞台,像是整顿吏治、改革税制、发展经济、改府兵制为募兵制、注重文教、设立节度使等一系列措施,加上李隆基本人赏罚分明、励精图治,还十分节俭,很快李隆基就将当时的唐朝带入了鼎盛时期。国力也是前所未有的强大。”
“李隆基甚至还顶着压力出台过这样一条政策,就是土地限购令。禁止世家和商贾持有土地超过规定的数量,如果你超过了,那不好意思,你的土地会被没收,然后分给流民。”
“但是俗话说得好,变强么,它往往也是要付出一点代价的,当一个王朝到达了顶峰之后,他就会开始走下坡路。这事谁来了他都不好使,规律呢就是这么个规律。”
“李隆基一看,嘿,我把国家治理得这么好,偷偷享两天福应该也不过分吧,就开始了他一发不可收拾的奢靡晚年。”
“李隆基这人也继承了老李家一脉相传的心狠手辣,公元737年,李隆基直接杀了自己的三个儿子,这其中甚至包括了他的太子李瑛。”
【汉武帝】刘彻:啊?为什么啊?太子得罪他了?
刘彻完美的充当了一个合格的观众。
听故事听得比谁都认真,提问提得比谁都积极。
“这里咱们又得延伸出一个人,李隆基的宠妃,武惠妃。也许大家对武惠妃会感到陌生,想着李隆基的宠妃不是杨贵妃么?”
“武惠妃是武则天的侄孙女,李隆基最宠爱的妃子,要不是武惠妃去世得早,魂断马嵬坡的说不定就是武惠妃了。”
“话说回来,李隆基对武惠妃那可以说是没的说了,虽然封的是妃,但是给的礼节待遇都是皇后的礼节待遇,没封成皇后也只是因为前朝反对。”
【汉武帝】刘彻:为什么反对?
刘彻听故事听的入神,压根就懒得自己想。
一到言羽阳准备卖关子的地方就疯狂追问。
“因为她姓武呗,武则天登基的行为给他们都吓怕了。势必要将所有姓武的都扼杀在摇篮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