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在古代,顺的不行 第82节
他跟昀哥儿上课,布洪跟狗子两个也能在离他们远一点的地方放上两个小桌一起学。虽然郑老头不会专门给他们去解答一些问题,可也给了笔墨纸砚,偶尔还会给他们也布置一些作业。
真说起来,他们也是郑老头的半个门生。
别的他们学的一般,可布洪跟狗子年纪大一些,握笔容易,现在做些代抄的活儿还是可以的。
所以翊哥儿老早就开动小脑筋,机智地让布洪帮他写过字帖。但每次一眼就被发现代笔的痕迹,然后第二天他就是吃一顿竹笋炒肉。
可昀哥儿不一样,每次昀哥儿替他写,郑老头看出来了也会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不会专门打他。
翊哥儿觉得是他阿弟在学习上太厉害,所以郑老头跟他阿爹才对昀哥儿这么看好。不过他阿弟也是吃苦的,就比如那个什么《三问》,读的东西又拗口又一句话拐七八个意思,每天还要写他阿弟说的什么读后感,写就算了,还要背背背……郑老头真是欺负他阿弟听话。
就因为这样,翊哥儿才去放虫子的。
还是他好,一开始就‘摆烂’,这才不用学什么多。
这回学习昀哥儿是认真的,之前他都是自己去看李复书房里面的书,看得很杂。大概什么都懂点,可要是跟这个时代专门的读书人去比,昀哥儿又知道他是比不上的。
他们读书就光学语文了,又不跟大学生昀哥儿一样,前面语数英社会政治计算机体育都学,讲究的就是一个全面发展。
昀哥儿之前觉得没必要对着经书中的两句话反复死磕,最后再用这两句话写出一大片的治国之道,这真的不是书生空谈误国吗?
但现在被郑左生揪着学,真开始学了,昀哥儿发现学学还是有点味道的。主要是郑左生确实讲得挺有趣,而且他看出了昀哥儿性子很活,但又不像是翊哥儿那样没耐心。
可是昀哥儿不喜欢做一些很漫长要许久许久才能看到成果的事,于是他就给昀哥儿设定阶段性任务。
别看昀哥儿不爱学习,可是给了布置了目标内小任务之后,他又不允许真的完不成,索性会憋着一口气做完,还得做好,做好之后就要听夸夸话。
但一次做好后,他就不愿意重复练习了。
用昀哥儿的话说,我已经十全十美了,证明完我行了,干嘛来第二次,然后他就会开始摆,怎么说他都不行。
郑左生看出了他这样的性格,所以就喜欢在昀哥儿第一次完成学习任务的时候故意很挑,这导致只要不是做好到十分,昀哥儿自己都不服气,就会反复练习。等昀哥儿真觉得完善至极了,郑左生才点头夸夸他,然后安排下一阶段的学习任务。
昀哥儿还真闭门学习了好几个月,他现在的心态就是我学着有趣,但我不一定会用,就当多了解一点这个时代的人一些思想内涵跟想法吧。
于是接下来的大半年时间中,昀哥儿沉浸在学习中,汉阳郡迎也来了持续的改革加稳步发展时期,一直到秋收后。
今天的春税跟秋税早就被收齐,但对汉阳郡百姓来说,今年的税收简直低的不可思议。
可对昀哥儿来说,其实他只免除了人头税。对那些正常分到地可以耕种的人来说,税收都是按照梁国税收比例收上来的。
但问题是他没有私自加派啊。
如果说孙瑞他们来的时候,汉阳郡刚刚经历整改跟收田之事,所以看到的还是乱糟糟的景象。可现在短短一年不到的时间,整个汉阳郡直接精神面貌大变。
田地下发,立即就会让有些不安甚至企图流窜的乡民安定下。只要有田,分田第一年穷,郡守更是会租借粮种跟耕牛,这些东西三年内还清就可以了,还没有利息。
这样的政策下,甚至有躲入山中当野民的乡民悄悄回到县乡,想要重新安定下来。不仅是这些躲起来的野民,还有一些路匪也是因为活不下去才出此下策,能有安稳日子过也是原地解散企图回家。
对这些,骞珪都做了安排。
同时,这一年训练的郡兵也是在整个汉阳郡那些冥顽不灵的匪徒进行了彻彻底底的扫荡,甚至还向乡县发出通知,谁要是举报成功哪里有劫匪,一旦确有其事,被打掉之后都会有奖赏。
通过这种大规模的扫黑除恶,可以说整个汉阳郡一下就有些大治的味道。
也因为这样,今年春、秋收虽然对刚刚分到田的乡民来说稍微还是有点困难的,毕竟不少人分到的时候也晚了一点,春种一茬有些人错过了。可即使这样,这回交税每家每户没人愿意拖欠,交税的时候还都笑呵呵的。
这可是郡守大人给的好日子,这点税都不交,你让郡守大人怎么做这个官?郡守大人不做这个官了,他们能好过?
不仅今年的税收好收,关键是陇县城外的生祠香火更是旺盛。不少人自己去不了,还托人去那儿烧一注生香。
不求别的,就求郡守大人一家可都得好好的,长命百岁。
还有人找到卫瓘,跟他商量想在自家县那儿也修建一座生祠,方便他们那儿祭拜。
卫瓘还把这事告诉昀哥儿了,但昀哥儿跟他说差不多得了。今年陇县各地都很忙,特别是有些地方的灌溉水渠年久失修。这些年天公不作美,那自家就得引水灌溉。
整个凉州地势平坦,非常适合农植。这里大河也不少,并不是缺水地区,真遇到夏季旱热是因为水引不过来。
建筑队接下来主要是帮忙规划各县乡引水,不是建造生祠这些东西,昀哥儿不在意。
卫瓘当时一愣,长叹道:“世人皆求名利,唯有您淡薄于此,世人不及公子也。”
这话虽有点拍马屁的意思,但卫瓘也是真心的。
昀哥儿习惯了卫瓘夸夸话,听完就让他去忙了。考虑修建沟渠的事老要跟昀哥儿商量,于是在六七月的时候,卫瓘竟然带着‘工程总局’的牌子以及他的小孙子,他直接把工作地点搬到冀县来了。
跟着一起来的还有书生朱能几个跟卫瓘合作习惯的同事,比起几年前,朱能这个病恹恹的书生都胖了一圈了。
昀哥儿看卫瓘办事牢靠,跟他开玩笑说好好干,以后他们这个工程总局早晚得成为国企,他卫瓘是第一代新国家建设人,历史会铭记他的。
昀哥儿说话跳跃性太大,卫瓘当时听得迷迷糊糊的,回家躺了一个晚上翻来覆去都没想通。一直到第二天晚上吃晚饭的时候,他忽然喊道:“哎呀,我知道了。”
谁也不知道他知道了什么,反正那之后,他看到昀哥儿就开始叫主公。这就跟布禁忽然开口喊主公一样,昀哥儿沉默了下,索性也不反驳,随他们去。
而随着秋收的结束,对天水府用兵一事就摆到了面前。
昀哥儿想在真正冬季之前结束战争,这样不仅郡兵可以轮番休假回家过年,整个汉阳郡过年的氛围能更轻松一些。更重要就是天水府也能用冬天无事的时候进行整改,到了明年开春能直接顺利并入汉阳郡。
郡守府衙。
这里跟陇县一样大致保持了原样,但后堂有一处被改造成了一个大大的会议室。
会议室正对面的墙上,那里挂着一副坤舆万国全图,而在前面则是一张大大的长方桌,一共摆了十个位置。
今天的昀哥儿没有在跟郑左生学习,而是穿着辛娘为他准备的秋衣早早就在前厅用餐了。今天要开战前动员会以及战前布置会议,不出意外,明后天郡兵就得出兵了。
大概知道昀哥儿可能又要外出,而且又是用兵之险事,辛娘早餐都没什么胃口。
吃完早餐,昀哥儿讲了几个冷笑话逗了逗自家娘亲,这才跟李复出门。一到了门口,就看到姜叔上前说道:“主公,赵越好像离开了。”
“咦?什么时候?”这段时间以来,赵越一直‘悄悄’跟着他。其实也不叫悄悄,因为昀哥儿跟姜叔这些人基本都知道他的存在。
但就像是姜叔他们的明面上保护他的,赵越是躲在暗处。
“昨天晚上,赵越露了一面以后就走了,没留下什么话。本来以为他是临时有事,但到了今天也没消息。”随后姜光就不说话了,他在等昀哥儿的吩咐。
昀哥儿摇了摇头,“随他吧,他都不要我给他的工资,人家之前可能只是单纯想报恩,现在觉得报得差不多要走也正常。”
说完,昀哥儿就把赵越的事放下,跟着李复直奔府衙而去。
估计骞珪、范旭等人应该已经到了。
第97章 大好山河,寸土不让
骞氏三人,范旭、张玉、邓羌、谭德,李复父子外加一个汉阳郡本地出身的赵戎,十个人刚好把长方桌坐得满满当当。
昀哥儿父子虽然不是本地人,可他们在陇县发家,直接自带精兵谋臣入主的汉阳郡,还直接掀桌子把汉阳郡上上下下清理了一遍。
汉阳郡算是被治服了,因此李氏父子不像是别的外地人来当官一样,多少会跟当地豪族一起合治。哪怕是凉州牧,当初没兵,于是开始用计策给了凉州豪族一个下马威后,还是得妥协跟郭燕等当地豪族示好。
昀哥儿虽然不受这方面的困扰,但真有才之人还是会把人聘请入府衙当值的,顺带也给外界一个信号。李氏虽然在汉阳郡办事大刀阔斧,可也没有说不给本地人发展的机会。
将赵氏推举的赵戎拜为郡丞,这职位起步就是李复的助手了,可以说给足了汉阳郡本地人面子。
说起来汉阳郡赵氏也是源远流长,他们是从始皇时期就移居来此,到现在发展都不知道第几代了。
绵延至今,虽然祖上没有出现辛氏这种出了皇后、国舅老爷这样一时气运勃发的运道,可赵氏主打一个稳与可持续发展。
历朝历代,赵氏都有培养族人入朝为官,但他们的治家之道就是中庸。
家中人入朝为官,多是做到不上不下的位置就不再更进一步,遇到事也喜欢急流勇退。所以哪怕是遇到改朝换代这样的大事,赵氏最多就是偶有跌宕,总体却无损。
比如现在的梁朝风雨飘零,可翻开赵氏族谱,就会发现他们还有不少族人是进入梁朝官僚系统的,但就是官做得不大,基本都止步在五品、六品。
就是这样一个家族,其实他们总体软实力是强于辛氏的,其实也可以不舒服跟昀哥儿他们掰掰腕子。
可在昀哥儿给他们三天擦屁股的时候,赵氏现在的族长是二话不说就把自己家的屯田份额给全让了出来,甚至还往郡守仓库里面填补了一些以前贪走的东西。当时过年去陇县送礼,他们家也是送得最多的。
在辛氏等人联合刺杀吓吓李氏父子的时候,赵氏不仅没参与,还提前写了一封信交给了县衙,没明说但也拐弯抹角让李氏父子小心一些。
总之,赵氏就这么一个稳妥的家族。
也因如此,收田一事之后,赵氏推举赵戎入仕,昀哥儿也顺势一下就准了。而在赵戎入仕之后的第一件事,当时就是辅助骞珪一起分田。
赵氏在汉阳郡落地生根多少年了,对汉阳郡的各乡的风俗人文知道得一清二楚,当时也减少了骞珪不少工作量。
赵戎作为汉阳郡本地豪族代表新加入李氏造反集团,本人性格豪爽中又带着谨慎,小一年来也跟骞珪这些人很熟悉了。
这会儿他面带几分笑意打量四周。
长方桌对应的位置上,都放着纸跟笔,而在长方桌中间,则是放着一个不大不小的沙盘。沙盘上的山水都很精细,而在山、路之中,代表天水府的五县模型也摆放在其中。
一年前就打算出兵,这一年来昀哥儿可不是什么都没做。
最重要的是找本地向导,尤其是天水府中人。
根据一些猎户、本地人描绘,早就把天水府附近大大小小的山脉、地盘走势给摸了一圈。就是天水府在异族的控制中,陌生面孔的凉州人不允许大量进天水府,进去了也被管制的很严重,对城中的兵力布防没法查看。
赵戎又去看自己这个小主公,说真的,当他意识到汉阳郡这一大家子几乎是昀哥儿拉起来的,李复这个当爹的反而话事不多的时候他是惊讶的。
不过这么长久相处之后,赵戎确实惊讶得不行,这个小主公未免太不寻常了。
他见过三四岁就能聪慧地说出有条有理的话,用童言稚语将人驳倒,也有古之甘罗十二就拜相。
可前朝古今对比,赵戎还是觉得昀哥儿过于独特。
昀哥儿也早早环顾了众人一圈,不管别人怎么想,也没怎么寒暄就开始安排各项事务。首先是安排粮草,这事由骞辅安排,同时分拨蒋毅带一营中坚营护卫粮草安全,绝对不允许粮草有失。
又让张玉为主将,邓羌为辅,同时再带骞珏随军出征,骞珪在汉阳郡总体调度。因为是战时,汉阳郡被李氏入主才一年不到,还是怕有人多生事端。所以另外调三班衙役跟五百治安队到冀县,到时候由赵戎跟范旭一起调度,如果有谁趁乱闹事,直接拿下。
昀哥儿安排完了之后,又问他们还有没有问题要问他。
张玉瞅了瞅邓羌一样,然后两人同时摇头,异口同声给昀哥儿回答了个没有,而骞氏这些人也都表示没问题,唯一需要讨论的就是这次昀哥儿跟李复要不要随军出征。
骞珪的意思是昀哥儿不用去。
因为现在李氏不是之前只有一县之地,那会儿真的是一仗都输不起,加上兵少缺将,因此人主同行不仅是能出谋划策,更重要的是能增加己方士兵的信心。
做主上的都不惜命,亲临战场,你一个小兵还怕什么?
即使昀哥儿几次外出,都是跟李复站在远远地不参与战斗,可确实会给下方征战的士兵带去信念。
但那会儿是没办法的事。
现在又不一样了,李氏现在是能稍微输得起了。况且战事毕竟凶险,谁也不知道真会遇到什么事。
以前是没办法,现在家业大了,昀哥儿的安全必须是最重要的。尤其是这个小主公年纪这么小,真一个后代都没有,他出事了这一群人立马连个效忠对象都没了。
李复听了也很赞同,再则地盘越大,以后仗也会越打越多,也要给张玉这些人独立领军的习惯。
昀哥儿知道是这个道理,所以在思索之后还是点头答应了下来。 ↑返回顶部↑
真说起来,他们也是郑老头的半个门生。
别的他们学的一般,可布洪跟狗子年纪大一些,握笔容易,现在做些代抄的活儿还是可以的。
所以翊哥儿老早就开动小脑筋,机智地让布洪帮他写过字帖。但每次一眼就被发现代笔的痕迹,然后第二天他就是吃一顿竹笋炒肉。
可昀哥儿不一样,每次昀哥儿替他写,郑老头看出来了也会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不会专门打他。
翊哥儿觉得是他阿弟在学习上太厉害,所以郑老头跟他阿爹才对昀哥儿这么看好。不过他阿弟也是吃苦的,就比如那个什么《三问》,读的东西又拗口又一句话拐七八个意思,每天还要写他阿弟说的什么读后感,写就算了,还要背背背……郑老头真是欺负他阿弟听话。
就因为这样,翊哥儿才去放虫子的。
还是他好,一开始就‘摆烂’,这才不用学什么多。
这回学习昀哥儿是认真的,之前他都是自己去看李复书房里面的书,看得很杂。大概什么都懂点,可要是跟这个时代专门的读书人去比,昀哥儿又知道他是比不上的。
他们读书就光学语文了,又不跟大学生昀哥儿一样,前面语数英社会政治计算机体育都学,讲究的就是一个全面发展。
昀哥儿之前觉得没必要对着经书中的两句话反复死磕,最后再用这两句话写出一大片的治国之道,这真的不是书生空谈误国吗?
但现在被郑左生揪着学,真开始学了,昀哥儿发现学学还是有点味道的。主要是郑左生确实讲得挺有趣,而且他看出了昀哥儿性子很活,但又不像是翊哥儿那样没耐心。
可是昀哥儿不喜欢做一些很漫长要许久许久才能看到成果的事,于是他就给昀哥儿设定阶段性任务。
别看昀哥儿不爱学习,可是给了布置了目标内小任务之后,他又不允许真的完不成,索性会憋着一口气做完,还得做好,做好之后就要听夸夸话。
但一次做好后,他就不愿意重复练习了。
用昀哥儿的话说,我已经十全十美了,证明完我行了,干嘛来第二次,然后他就会开始摆,怎么说他都不行。
郑左生看出了他这样的性格,所以就喜欢在昀哥儿第一次完成学习任务的时候故意很挑,这导致只要不是做好到十分,昀哥儿自己都不服气,就会反复练习。等昀哥儿真觉得完善至极了,郑左生才点头夸夸他,然后安排下一阶段的学习任务。
昀哥儿还真闭门学习了好几个月,他现在的心态就是我学着有趣,但我不一定会用,就当多了解一点这个时代的人一些思想内涵跟想法吧。
于是接下来的大半年时间中,昀哥儿沉浸在学习中,汉阳郡迎也来了持续的改革加稳步发展时期,一直到秋收后。
今天的春税跟秋税早就被收齐,但对汉阳郡百姓来说,今年的税收简直低的不可思议。
可对昀哥儿来说,其实他只免除了人头税。对那些正常分到地可以耕种的人来说,税收都是按照梁国税收比例收上来的。
但问题是他没有私自加派啊。
如果说孙瑞他们来的时候,汉阳郡刚刚经历整改跟收田之事,所以看到的还是乱糟糟的景象。可现在短短一年不到的时间,整个汉阳郡直接精神面貌大变。
田地下发,立即就会让有些不安甚至企图流窜的乡民安定下。只要有田,分田第一年穷,郡守更是会租借粮种跟耕牛,这些东西三年内还清就可以了,还没有利息。
这样的政策下,甚至有躲入山中当野民的乡民悄悄回到县乡,想要重新安定下来。不仅是这些躲起来的野民,还有一些路匪也是因为活不下去才出此下策,能有安稳日子过也是原地解散企图回家。
对这些,骞珪都做了安排。
同时,这一年训练的郡兵也是在整个汉阳郡那些冥顽不灵的匪徒进行了彻彻底底的扫荡,甚至还向乡县发出通知,谁要是举报成功哪里有劫匪,一旦确有其事,被打掉之后都会有奖赏。
通过这种大规模的扫黑除恶,可以说整个汉阳郡一下就有些大治的味道。
也因为这样,今年春、秋收虽然对刚刚分到田的乡民来说稍微还是有点困难的,毕竟不少人分到的时候也晚了一点,春种一茬有些人错过了。可即使这样,这回交税每家每户没人愿意拖欠,交税的时候还都笑呵呵的。
这可是郡守大人给的好日子,这点税都不交,你让郡守大人怎么做这个官?郡守大人不做这个官了,他们能好过?
不仅今年的税收好收,关键是陇县城外的生祠香火更是旺盛。不少人自己去不了,还托人去那儿烧一注生香。
不求别的,就求郡守大人一家可都得好好的,长命百岁。
还有人找到卫瓘,跟他商量想在自家县那儿也修建一座生祠,方便他们那儿祭拜。
卫瓘还把这事告诉昀哥儿了,但昀哥儿跟他说差不多得了。今年陇县各地都很忙,特别是有些地方的灌溉水渠年久失修。这些年天公不作美,那自家就得引水灌溉。
整个凉州地势平坦,非常适合农植。这里大河也不少,并不是缺水地区,真遇到夏季旱热是因为水引不过来。
建筑队接下来主要是帮忙规划各县乡引水,不是建造生祠这些东西,昀哥儿不在意。
卫瓘当时一愣,长叹道:“世人皆求名利,唯有您淡薄于此,世人不及公子也。”
这话虽有点拍马屁的意思,但卫瓘也是真心的。
昀哥儿习惯了卫瓘夸夸话,听完就让他去忙了。考虑修建沟渠的事老要跟昀哥儿商量,于是在六七月的时候,卫瓘竟然带着‘工程总局’的牌子以及他的小孙子,他直接把工作地点搬到冀县来了。
跟着一起来的还有书生朱能几个跟卫瓘合作习惯的同事,比起几年前,朱能这个病恹恹的书生都胖了一圈了。
昀哥儿看卫瓘办事牢靠,跟他开玩笑说好好干,以后他们这个工程总局早晚得成为国企,他卫瓘是第一代新国家建设人,历史会铭记他的。
昀哥儿说话跳跃性太大,卫瓘当时听得迷迷糊糊的,回家躺了一个晚上翻来覆去都没想通。一直到第二天晚上吃晚饭的时候,他忽然喊道:“哎呀,我知道了。”
谁也不知道他知道了什么,反正那之后,他看到昀哥儿就开始叫主公。这就跟布禁忽然开口喊主公一样,昀哥儿沉默了下,索性也不反驳,随他们去。
而随着秋收的结束,对天水府用兵一事就摆到了面前。
昀哥儿想在真正冬季之前结束战争,这样不仅郡兵可以轮番休假回家过年,整个汉阳郡过年的氛围能更轻松一些。更重要就是天水府也能用冬天无事的时候进行整改,到了明年开春能直接顺利并入汉阳郡。
郡守府衙。
这里跟陇县一样大致保持了原样,但后堂有一处被改造成了一个大大的会议室。
会议室正对面的墙上,那里挂着一副坤舆万国全图,而在前面则是一张大大的长方桌,一共摆了十个位置。
今天的昀哥儿没有在跟郑左生学习,而是穿着辛娘为他准备的秋衣早早就在前厅用餐了。今天要开战前动员会以及战前布置会议,不出意外,明后天郡兵就得出兵了。
大概知道昀哥儿可能又要外出,而且又是用兵之险事,辛娘早餐都没什么胃口。
吃完早餐,昀哥儿讲了几个冷笑话逗了逗自家娘亲,这才跟李复出门。一到了门口,就看到姜叔上前说道:“主公,赵越好像离开了。”
“咦?什么时候?”这段时间以来,赵越一直‘悄悄’跟着他。其实也不叫悄悄,因为昀哥儿跟姜叔这些人基本都知道他的存在。
但就像是姜叔他们的明面上保护他的,赵越是躲在暗处。
“昨天晚上,赵越露了一面以后就走了,没留下什么话。本来以为他是临时有事,但到了今天也没消息。”随后姜光就不说话了,他在等昀哥儿的吩咐。
昀哥儿摇了摇头,“随他吧,他都不要我给他的工资,人家之前可能只是单纯想报恩,现在觉得报得差不多要走也正常。”
说完,昀哥儿就把赵越的事放下,跟着李复直奔府衙而去。
估计骞珪、范旭等人应该已经到了。
第97章 大好山河,寸土不让
骞氏三人,范旭、张玉、邓羌、谭德,李复父子外加一个汉阳郡本地出身的赵戎,十个人刚好把长方桌坐得满满当当。
昀哥儿父子虽然不是本地人,可他们在陇县发家,直接自带精兵谋臣入主的汉阳郡,还直接掀桌子把汉阳郡上上下下清理了一遍。
汉阳郡算是被治服了,因此李氏父子不像是别的外地人来当官一样,多少会跟当地豪族一起合治。哪怕是凉州牧,当初没兵,于是开始用计策给了凉州豪族一个下马威后,还是得妥协跟郭燕等当地豪族示好。
昀哥儿虽然不受这方面的困扰,但真有才之人还是会把人聘请入府衙当值的,顺带也给外界一个信号。李氏虽然在汉阳郡办事大刀阔斧,可也没有说不给本地人发展的机会。
将赵氏推举的赵戎拜为郡丞,这职位起步就是李复的助手了,可以说给足了汉阳郡本地人面子。
说起来汉阳郡赵氏也是源远流长,他们是从始皇时期就移居来此,到现在发展都不知道第几代了。
绵延至今,虽然祖上没有出现辛氏这种出了皇后、国舅老爷这样一时气运勃发的运道,可赵氏主打一个稳与可持续发展。
历朝历代,赵氏都有培养族人入朝为官,但他们的治家之道就是中庸。
家中人入朝为官,多是做到不上不下的位置就不再更进一步,遇到事也喜欢急流勇退。所以哪怕是遇到改朝换代这样的大事,赵氏最多就是偶有跌宕,总体却无损。
比如现在的梁朝风雨飘零,可翻开赵氏族谱,就会发现他们还有不少族人是进入梁朝官僚系统的,但就是官做得不大,基本都止步在五品、六品。
就是这样一个家族,其实他们总体软实力是强于辛氏的,其实也可以不舒服跟昀哥儿他们掰掰腕子。
可在昀哥儿给他们三天擦屁股的时候,赵氏现在的族长是二话不说就把自己家的屯田份额给全让了出来,甚至还往郡守仓库里面填补了一些以前贪走的东西。当时过年去陇县送礼,他们家也是送得最多的。
在辛氏等人联合刺杀吓吓李氏父子的时候,赵氏不仅没参与,还提前写了一封信交给了县衙,没明说但也拐弯抹角让李氏父子小心一些。
总之,赵氏就这么一个稳妥的家族。
也因如此,收田一事之后,赵氏推举赵戎入仕,昀哥儿也顺势一下就准了。而在赵戎入仕之后的第一件事,当时就是辅助骞珪一起分田。
赵氏在汉阳郡落地生根多少年了,对汉阳郡的各乡的风俗人文知道得一清二楚,当时也减少了骞珪不少工作量。
赵戎作为汉阳郡本地豪族代表新加入李氏造反集团,本人性格豪爽中又带着谨慎,小一年来也跟骞珪这些人很熟悉了。
这会儿他面带几分笑意打量四周。
长方桌对应的位置上,都放着纸跟笔,而在长方桌中间,则是放着一个不大不小的沙盘。沙盘上的山水都很精细,而在山、路之中,代表天水府的五县模型也摆放在其中。
一年前就打算出兵,这一年来昀哥儿可不是什么都没做。
最重要的是找本地向导,尤其是天水府中人。
根据一些猎户、本地人描绘,早就把天水府附近大大小小的山脉、地盘走势给摸了一圈。就是天水府在异族的控制中,陌生面孔的凉州人不允许大量进天水府,进去了也被管制的很严重,对城中的兵力布防没法查看。
赵戎又去看自己这个小主公,说真的,当他意识到汉阳郡这一大家子几乎是昀哥儿拉起来的,李复这个当爹的反而话事不多的时候他是惊讶的。
不过这么长久相处之后,赵戎确实惊讶得不行,这个小主公未免太不寻常了。
他见过三四岁就能聪慧地说出有条有理的话,用童言稚语将人驳倒,也有古之甘罗十二就拜相。
可前朝古今对比,赵戎还是觉得昀哥儿过于独特。
昀哥儿也早早环顾了众人一圈,不管别人怎么想,也没怎么寒暄就开始安排各项事务。首先是安排粮草,这事由骞辅安排,同时分拨蒋毅带一营中坚营护卫粮草安全,绝对不允许粮草有失。
又让张玉为主将,邓羌为辅,同时再带骞珏随军出征,骞珪在汉阳郡总体调度。因为是战时,汉阳郡被李氏入主才一年不到,还是怕有人多生事端。所以另外调三班衙役跟五百治安队到冀县,到时候由赵戎跟范旭一起调度,如果有谁趁乱闹事,直接拿下。
昀哥儿安排完了之后,又问他们还有没有问题要问他。
张玉瞅了瞅邓羌一样,然后两人同时摇头,异口同声给昀哥儿回答了个没有,而骞氏这些人也都表示没问题,唯一需要讨论的就是这次昀哥儿跟李复要不要随军出征。
骞珪的意思是昀哥儿不用去。
因为现在李氏不是之前只有一县之地,那会儿真的是一仗都输不起,加上兵少缺将,因此人主同行不仅是能出谋划策,更重要的是能增加己方士兵的信心。
做主上的都不惜命,亲临战场,你一个小兵还怕什么?
即使昀哥儿几次外出,都是跟李复站在远远地不参与战斗,可确实会给下方征战的士兵带去信念。
但那会儿是没办法的事。
现在又不一样了,李氏现在是能稍微输得起了。况且战事毕竟凶险,谁也不知道真会遇到什么事。
以前是没办法,现在家业大了,昀哥儿的安全必须是最重要的。尤其是这个小主公年纪这么小,真一个后代都没有,他出事了这一群人立马连个效忠对象都没了。
李复听了也很赞同,再则地盘越大,以后仗也会越打越多,也要给张玉这些人独立领军的习惯。
昀哥儿知道是这个道理,所以在思索之后还是点头答应了下来。 ↑返回顶部↑
他跟昀哥儿上课,布洪跟狗子两个也能在离他们远一点的地方放上两个小桌一起学。虽然郑老头不会专门给他们去解答一些问题,可也给了笔墨纸砚,偶尔还会给他们也布置一些作业。
真说起来,他们也是郑老头的半个门生。
别的他们学的一般,可布洪跟狗子年纪大一些,握笔容易,现在做些代抄的活儿还是可以的。
所以翊哥儿老早就开动小脑筋,机智地让布洪帮他写过字帖。但每次一眼就被发现代笔的痕迹,然后第二天他就是吃一顿竹笋炒肉。
可昀哥儿不一样,每次昀哥儿替他写,郑老头看出来了也会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不会专门打他。
翊哥儿觉得是他阿弟在学习上太厉害,所以郑老头跟他阿爹才对昀哥儿这么看好。不过他阿弟也是吃苦的,就比如那个什么《三问》,读的东西又拗口又一句话拐七八个意思,每天还要写他阿弟说的什么读后感,写就算了,还要背背背……郑老头真是欺负他阿弟听话。
就因为这样,翊哥儿才去放虫子的。
还是他好,一开始就‘摆烂’,这才不用学什么多。
这回学习昀哥儿是认真的,之前他都是自己去看李复书房里面的书,看得很杂。大概什么都懂点,可要是跟这个时代专门的读书人去比,昀哥儿又知道他是比不上的。
他们读书就光学语文了,又不跟大学生昀哥儿一样,前面语数英社会政治计算机体育都学,讲究的就是一个全面发展。
昀哥儿之前觉得没必要对着经书中的两句话反复死磕,最后再用这两句话写出一大片的治国之道,这真的不是书生空谈误国吗?
但现在被郑左生揪着学,真开始学了,昀哥儿发现学学还是有点味道的。主要是郑左生确实讲得挺有趣,而且他看出了昀哥儿性子很活,但又不像是翊哥儿那样没耐心。
可是昀哥儿不喜欢做一些很漫长要许久许久才能看到成果的事,于是他就给昀哥儿设定阶段性任务。
别看昀哥儿不爱学习,可是给了布置了目标内小任务之后,他又不允许真的完不成,索性会憋着一口气做完,还得做好,做好之后就要听夸夸话。
但一次做好后,他就不愿意重复练习了。
用昀哥儿的话说,我已经十全十美了,证明完我行了,干嘛来第二次,然后他就会开始摆,怎么说他都不行。
郑左生看出了他这样的性格,所以就喜欢在昀哥儿第一次完成学习任务的时候故意很挑,这导致只要不是做好到十分,昀哥儿自己都不服气,就会反复练习。等昀哥儿真觉得完善至极了,郑左生才点头夸夸他,然后安排下一阶段的学习任务。
昀哥儿还真闭门学习了好几个月,他现在的心态就是我学着有趣,但我不一定会用,就当多了解一点这个时代的人一些思想内涵跟想法吧。
于是接下来的大半年时间中,昀哥儿沉浸在学习中,汉阳郡迎也来了持续的改革加稳步发展时期,一直到秋收后。
今天的春税跟秋税早就被收齐,但对汉阳郡百姓来说,今年的税收简直低的不可思议。
可对昀哥儿来说,其实他只免除了人头税。对那些正常分到地可以耕种的人来说,税收都是按照梁国税收比例收上来的。
但问题是他没有私自加派啊。
如果说孙瑞他们来的时候,汉阳郡刚刚经历整改跟收田之事,所以看到的还是乱糟糟的景象。可现在短短一年不到的时间,整个汉阳郡直接精神面貌大变。
田地下发,立即就会让有些不安甚至企图流窜的乡民安定下。只要有田,分田第一年穷,郡守更是会租借粮种跟耕牛,这些东西三年内还清就可以了,还没有利息。
这样的政策下,甚至有躲入山中当野民的乡民悄悄回到县乡,想要重新安定下来。不仅是这些躲起来的野民,还有一些路匪也是因为活不下去才出此下策,能有安稳日子过也是原地解散企图回家。
对这些,骞珪都做了安排。
同时,这一年训练的郡兵也是在整个汉阳郡那些冥顽不灵的匪徒进行了彻彻底底的扫荡,甚至还向乡县发出通知,谁要是举报成功哪里有劫匪,一旦确有其事,被打掉之后都会有奖赏。
通过这种大规模的扫黑除恶,可以说整个汉阳郡一下就有些大治的味道。
也因为这样,今年春、秋收虽然对刚刚分到田的乡民来说稍微还是有点困难的,毕竟不少人分到的时候也晚了一点,春种一茬有些人错过了。可即使这样,这回交税每家每户没人愿意拖欠,交税的时候还都笑呵呵的。
这可是郡守大人给的好日子,这点税都不交,你让郡守大人怎么做这个官?郡守大人不做这个官了,他们能好过?
不仅今年的税收好收,关键是陇县城外的生祠香火更是旺盛。不少人自己去不了,还托人去那儿烧一注生香。
不求别的,就求郡守大人一家可都得好好的,长命百岁。
还有人找到卫瓘,跟他商量想在自家县那儿也修建一座生祠,方便他们那儿祭拜。
卫瓘还把这事告诉昀哥儿了,但昀哥儿跟他说差不多得了。今年陇县各地都很忙,特别是有些地方的灌溉水渠年久失修。这些年天公不作美,那自家就得引水灌溉。
整个凉州地势平坦,非常适合农植。这里大河也不少,并不是缺水地区,真遇到夏季旱热是因为水引不过来。
建筑队接下来主要是帮忙规划各县乡引水,不是建造生祠这些东西,昀哥儿不在意。
卫瓘当时一愣,长叹道:“世人皆求名利,唯有您淡薄于此,世人不及公子也。”
这话虽有点拍马屁的意思,但卫瓘也是真心的。
昀哥儿习惯了卫瓘夸夸话,听完就让他去忙了。考虑修建沟渠的事老要跟昀哥儿商量,于是在六七月的时候,卫瓘竟然带着‘工程总局’的牌子以及他的小孙子,他直接把工作地点搬到冀县来了。
跟着一起来的还有书生朱能几个跟卫瓘合作习惯的同事,比起几年前,朱能这个病恹恹的书生都胖了一圈了。
昀哥儿看卫瓘办事牢靠,跟他开玩笑说好好干,以后他们这个工程总局早晚得成为国企,他卫瓘是第一代新国家建设人,历史会铭记他的。
昀哥儿说话跳跃性太大,卫瓘当时听得迷迷糊糊的,回家躺了一个晚上翻来覆去都没想通。一直到第二天晚上吃晚饭的时候,他忽然喊道:“哎呀,我知道了。”
谁也不知道他知道了什么,反正那之后,他看到昀哥儿就开始叫主公。这就跟布禁忽然开口喊主公一样,昀哥儿沉默了下,索性也不反驳,随他们去。
而随着秋收的结束,对天水府用兵一事就摆到了面前。
昀哥儿想在真正冬季之前结束战争,这样不仅郡兵可以轮番休假回家过年,整个汉阳郡过年的氛围能更轻松一些。更重要就是天水府也能用冬天无事的时候进行整改,到了明年开春能直接顺利并入汉阳郡。
郡守府衙。
这里跟陇县一样大致保持了原样,但后堂有一处被改造成了一个大大的会议室。
会议室正对面的墙上,那里挂着一副坤舆万国全图,而在前面则是一张大大的长方桌,一共摆了十个位置。
今天的昀哥儿没有在跟郑左生学习,而是穿着辛娘为他准备的秋衣早早就在前厅用餐了。今天要开战前动员会以及战前布置会议,不出意外,明后天郡兵就得出兵了。
大概知道昀哥儿可能又要外出,而且又是用兵之险事,辛娘早餐都没什么胃口。
吃完早餐,昀哥儿讲了几个冷笑话逗了逗自家娘亲,这才跟李复出门。一到了门口,就看到姜叔上前说道:“主公,赵越好像离开了。”
“咦?什么时候?”这段时间以来,赵越一直‘悄悄’跟着他。其实也不叫悄悄,因为昀哥儿跟姜叔这些人基本都知道他的存在。
但就像是姜叔他们的明面上保护他的,赵越是躲在暗处。
“昨天晚上,赵越露了一面以后就走了,没留下什么话。本来以为他是临时有事,但到了今天也没消息。”随后姜光就不说话了,他在等昀哥儿的吩咐。
昀哥儿摇了摇头,“随他吧,他都不要我给他的工资,人家之前可能只是单纯想报恩,现在觉得报得差不多要走也正常。”
说完,昀哥儿就把赵越的事放下,跟着李复直奔府衙而去。
估计骞珪、范旭等人应该已经到了。
第97章 大好山河,寸土不让
骞氏三人,范旭、张玉、邓羌、谭德,李复父子外加一个汉阳郡本地出身的赵戎,十个人刚好把长方桌坐得满满当当。
昀哥儿父子虽然不是本地人,可他们在陇县发家,直接自带精兵谋臣入主的汉阳郡,还直接掀桌子把汉阳郡上上下下清理了一遍。
汉阳郡算是被治服了,因此李氏父子不像是别的外地人来当官一样,多少会跟当地豪族一起合治。哪怕是凉州牧,当初没兵,于是开始用计策给了凉州豪族一个下马威后,还是得妥协跟郭燕等当地豪族示好。
昀哥儿虽然不受这方面的困扰,但真有才之人还是会把人聘请入府衙当值的,顺带也给外界一个信号。李氏虽然在汉阳郡办事大刀阔斧,可也没有说不给本地人发展的机会。
将赵氏推举的赵戎拜为郡丞,这职位起步就是李复的助手了,可以说给足了汉阳郡本地人面子。
说起来汉阳郡赵氏也是源远流长,他们是从始皇时期就移居来此,到现在发展都不知道第几代了。
绵延至今,虽然祖上没有出现辛氏这种出了皇后、国舅老爷这样一时气运勃发的运道,可赵氏主打一个稳与可持续发展。
历朝历代,赵氏都有培养族人入朝为官,但他们的治家之道就是中庸。
家中人入朝为官,多是做到不上不下的位置就不再更进一步,遇到事也喜欢急流勇退。所以哪怕是遇到改朝换代这样的大事,赵氏最多就是偶有跌宕,总体却无损。
比如现在的梁朝风雨飘零,可翻开赵氏族谱,就会发现他们还有不少族人是进入梁朝官僚系统的,但就是官做得不大,基本都止步在五品、六品。
就是这样一个家族,其实他们总体软实力是强于辛氏的,其实也可以不舒服跟昀哥儿他们掰掰腕子。
可在昀哥儿给他们三天擦屁股的时候,赵氏现在的族长是二话不说就把自己家的屯田份额给全让了出来,甚至还往郡守仓库里面填补了一些以前贪走的东西。当时过年去陇县送礼,他们家也是送得最多的。
在辛氏等人联合刺杀吓吓李氏父子的时候,赵氏不仅没参与,还提前写了一封信交给了县衙,没明说但也拐弯抹角让李氏父子小心一些。
总之,赵氏就这么一个稳妥的家族。
也因如此,收田一事之后,赵氏推举赵戎入仕,昀哥儿也顺势一下就准了。而在赵戎入仕之后的第一件事,当时就是辅助骞珪一起分田。
赵氏在汉阳郡落地生根多少年了,对汉阳郡的各乡的风俗人文知道得一清二楚,当时也减少了骞珪不少工作量。
赵戎作为汉阳郡本地豪族代表新加入李氏造反集团,本人性格豪爽中又带着谨慎,小一年来也跟骞珪这些人很熟悉了。
这会儿他面带几分笑意打量四周。
长方桌对应的位置上,都放着纸跟笔,而在长方桌中间,则是放着一个不大不小的沙盘。沙盘上的山水都很精细,而在山、路之中,代表天水府的五县模型也摆放在其中。
一年前就打算出兵,这一年来昀哥儿可不是什么都没做。
最重要的是找本地向导,尤其是天水府中人。
根据一些猎户、本地人描绘,早就把天水府附近大大小小的山脉、地盘走势给摸了一圈。就是天水府在异族的控制中,陌生面孔的凉州人不允许大量进天水府,进去了也被管制的很严重,对城中的兵力布防没法查看。
赵戎又去看自己这个小主公,说真的,当他意识到汉阳郡这一大家子几乎是昀哥儿拉起来的,李复这个当爹的反而话事不多的时候他是惊讶的。
不过这么长久相处之后,赵戎确实惊讶得不行,这个小主公未免太不寻常了。
他见过三四岁就能聪慧地说出有条有理的话,用童言稚语将人驳倒,也有古之甘罗十二就拜相。
可前朝古今对比,赵戎还是觉得昀哥儿过于独特。
昀哥儿也早早环顾了众人一圈,不管别人怎么想,也没怎么寒暄就开始安排各项事务。首先是安排粮草,这事由骞辅安排,同时分拨蒋毅带一营中坚营护卫粮草安全,绝对不允许粮草有失。
又让张玉为主将,邓羌为辅,同时再带骞珏随军出征,骞珪在汉阳郡总体调度。因为是战时,汉阳郡被李氏入主才一年不到,还是怕有人多生事端。所以另外调三班衙役跟五百治安队到冀县,到时候由赵戎跟范旭一起调度,如果有谁趁乱闹事,直接拿下。
昀哥儿安排完了之后,又问他们还有没有问题要问他。
张玉瞅了瞅邓羌一样,然后两人同时摇头,异口同声给昀哥儿回答了个没有,而骞氏这些人也都表示没问题,唯一需要讨论的就是这次昀哥儿跟李复要不要随军出征。
骞珪的意思是昀哥儿不用去。
因为现在李氏不是之前只有一县之地,那会儿真的是一仗都输不起,加上兵少缺将,因此人主同行不仅是能出谋划策,更重要的是能增加己方士兵的信心。
做主上的都不惜命,亲临战场,你一个小兵还怕什么?
即使昀哥儿几次外出,都是跟李复站在远远地不参与战斗,可确实会给下方征战的士兵带去信念。
但那会儿是没办法的事。
现在又不一样了,李氏现在是能稍微输得起了。况且战事毕竟凶险,谁也不知道真会遇到什么事。
以前是没办法,现在家业大了,昀哥儿的安全必须是最重要的。尤其是这个小主公年纪这么小,真一个后代都没有,他出事了这一群人立马连个效忠对象都没了。
李复听了也很赞同,再则地盘越大,以后仗也会越打越多,也要给张玉这些人独立领军的习惯。
昀哥儿知道是这个道理,所以在思索之后还是点头答应了下来。
真说起来,他们也是郑老头的半个门生。
别的他们学的一般,可布洪跟狗子年纪大一些,握笔容易,现在做些代抄的活儿还是可以的。
所以翊哥儿老早就开动小脑筋,机智地让布洪帮他写过字帖。但每次一眼就被发现代笔的痕迹,然后第二天他就是吃一顿竹笋炒肉。
可昀哥儿不一样,每次昀哥儿替他写,郑老头看出来了也会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不会专门打他。
翊哥儿觉得是他阿弟在学习上太厉害,所以郑老头跟他阿爹才对昀哥儿这么看好。不过他阿弟也是吃苦的,就比如那个什么《三问》,读的东西又拗口又一句话拐七八个意思,每天还要写他阿弟说的什么读后感,写就算了,还要背背背……郑老头真是欺负他阿弟听话。
就因为这样,翊哥儿才去放虫子的。
还是他好,一开始就‘摆烂’,这才不用学什么多。
这回学习昀哥儿是认真的,之前他都是自己去看李复书房里面的书,看得很杂。大概什么都懂点,可要是跟这个时代专门的读书人去比,昀哥儿又知道他是比不上的。
他们读书就光学语文了,又不跟大学生昀哥儿一样,前面语数英社会政治计算机体育都学,讲究的就是一个全面发展。
昀哥儿之前觉得没必要对着经书中的两句话反复死磕,最后再用这两句话写出一大片的治国之道,这真的不是书生空谈误国吗?
但现在被郑左生揪着学,真开始学了,昀哥儿发现学学还是有点味道的。主要是郑左生确实讲得挺有趣,而且他看出了昀哥儿性子很活,但又不像是翊哥儿那样没耐心。
可是昀哥儿不喜欢做一些很漫长要许久许久才能看到成果的事,于是他就给昀哥儿设定阶段性任务。
别看昀哥儿不爱学习,可是给了布置了目标内小任务之后,他又不允许真的完不成,索性会憋着一口气做完,还得做好,做好之后就要听夸夸话。
但一次做好后,他就不愿意重复练习了。
用昀哥儿的话说,我已经十全十美了,证明完我行了,干嘛来第二次,然后他就会开始摆,怎么说他都不行。
郑左生看出了他这样的性格,所以就喜欢在昀哥儿第一次完成学习任务的时候故意很挑,这导致只要不是做好到十分,昀哥儿自己都不服气,就会反复练习。等昀哥儿真觉得完善至极了,郑左生才点头夸夸他,然后安排下一阶段的学习任务。
昀哥儿还真闭门学习了好几个月,他现在的心态就是我学着有趣,但我不一定会用,就当多了解一点这个时代的人一些思想内涵跟想法吧。
于是接下来的大半年时间中,昀哥儿沉浸在学习中,汉阳郡迎也来了持续的改革加稳步发展时期,一直到秋收后。
今天的春税跟秋税早就被收齐,但对汉阳郡百姓来说,今年的税收简直低的不可思议。
可对昀哥儿来说,其实他只免除了人头税。对那些正常分到地可以耕种的人来说,税收都是按照梁国税收比例收上来的。
但问题是他没有私自加派啊。
如果说孙瑞他们来的时候,汉阳郡刚刚经历整改跟收田之事,所以看到的还是乱糟糟的景象。可现在短短一年不到的时间,整个汉阳郡直接精神面貌大变。
田地下发,立即就会让有些不安甚至企图流窜的乡民安定下。只要有田,分田第一年穷,郡守更是会租借粮种跟耕牛,这些东西三年内还清就可以了,还没有利息。
这样的政策下,甚至有躲入山中当野民的乡民悄悄回到县乡,想要重新安定下来。不仅是这些躲起来的野民,还有一些路匪也是因为活不下去才出此下策,能有安稳日子过也是原地解散企图回家。
对这些,骞珪都做了安排。
同时,这一年训练的郡兵也是在整个汉阳郡那些冥顽不灵的匪徒进行了彻彻底底的扫荡,甚至还向乡县发出通知,谁要是举报成功哪里有劫匪,一旦确有其事,被打掉之后都会有奖赏。
通过这种大规模的扫黑除恶,可以说整个汉阳郡一下就有些大治的味道。
也因为这样,今年春、秋收虽然对刚刚分到田的乡民来说稍微还是有点困难的,毕竟不少人分到的时候也晚了一点,春种一茬有些人错过了。可即使这样,这回交税每家每户没人愿意拖欠,交税的时候还都笑呵呵的。
这可是郡守大人给的好日子,这点税都不交,你让郡守大人怎么做这个官?郡守大人不做这个官了,他们能好过?
不仅今年的税收好收,关键是陇县城外的生祠香火更是旺盛。不少人自己去不了,还托人去那儿烧一注生香。
不求别的,就求郡守大人一家可都得好好的,长命百岁。
还有人找到卫瓘,跟他商量想在自家县那儿也修建一座生祠,方便他们那儿祭拜。
卫瓘还把这事告诉昀哥儿了,但昀哥儿跟他说差不多得了。今年陇县各地都很忙,特别是有些地方的灌溉水渠年久失修。这些年天公不作美,那自家就得引水灌溉。
整个凉州地势平坦,非常适合农植。这里大河也不少,并不是缺水地区,真遇到夏季旱热是因为水引不过来。
建筑队接下来主要是帮忙规划各县乡引水,不是建造生祠这些东西,昀哥儿不在意。
卫瓘当时一愣,长叹道:“世人皆求名利,唯有您淡薄于此,世人不及公子也。”
这话虽有点拍马屁的意思,但卫瓘也是真心的。
昀哥儿习惯了卫瓘夸夸话,听完就让他去忙了。考虑修建沟渠的事老要跟昀哥儿商量,于是在六七月的时候,卫瓘竟然带着‘工程总局’的牌子以及他的小孙子,他直接把工作地点搬到冀县来了。
跟着一起来的还有书生朱能几个跟卫瓘合作习惯的同事,比起几年前,朱能这个病恹恹的书生都胖了一圈了。
昀哥儿看卫瓘办事牢靠,跟他开玩笑说好好干,以后他们这个工程总局早晚得成为国企,他卫瓘是第一代新国家建设人,历史会铭记他的。
昀哥儿说话跳跃性太大,卫瓘当时听得迷迷糊糊的,回家躺了一个晚上翻来覆去都没想通。一直到第二天晚上吃晚饭的时候,他忽然喊道:“哎呀,我知道了。”
谁也不知道他知道了什么,反正那之后,他看到昀哥儿就开始叫主公。这就跟布禁忽然开口喊主公一样,昀哥儿沉默了下,索性也不反驳,随他们去。
而随着秋收的结束,对天水府用兵一事就摆到了面前。
昀哥儿想在真正冬季之前结束战争,这样不仅郡兵可以轮番休假回家过年,整个汉阳郡过年的氛围能更轻松一些。更重要就是天水府也能用冬天无事的时候进行整改,到了明年开春能直接顺利并入汉阳郡。
郡守府衙。
这里跟陇县一样大致保持了原样,但后堂有一处被改造成了一个大大的会议室。
会议室正对面的墙上,那里挂着一副坤舆万国全图,而在前面则是一张大大的长方桌,一共摆了十个位置。
今天的昀哥儿没有在跟郑左生学习,而是穿着辛娘为他准备的秋衣早早就在前厅用餐了。今天要开战前动员会以及战前布置会议,不出意外,明后天郡兵就得出兵了。
大概知道昀哥儿可能又要外出,而且又是用兵之险事,辛娘早餐都没什么胃口。
吃完早餐,昀哥儿讲了几个冷笑话逗了逗自家娘亲,这才跟李复出门。一到了门口,就看到姜叔上前说道:“主公,赵越好像离开了。”
“咦?什么时候?”这段时间以来,赵越一直‘悄悄’跟着他。其实也不叫悄悄,因为昀哥儿跟姜叔这些人基本都知道他的存在。
但就像是姜叔他们的明面上保护他的,赵越是躲在暗处。
“昨天晚上,赵越露了一面以后就走了,没留下什么话。本来以为他是临时有事,但到了今天也没消息。”随后姜光就不说话了,他在等昀哥儿的吩咐。
昀哥儿摇了摇头,“随他吧,他都不要我给他的工资,人家之前可能只是单纯想报恩,现在觉得报得差不多要走也正常。”
说完,昀哥儿就把赵越的事放下,跟着李复直奔府衙而去。
估计骞珪、范旭等人应该已经到了。
第97章 大好山河,寸土不让
骞氏三人,范旭、张玉、邓羌、谭德,李复父子外加一个汉阳郡本地出身的赵戎,十个人刚好把长方桌坐得满满当当。
昀哥儿父子虽然不是本地人,可他们在陇县发家,直接自带精兵谋臣入主的汉阳郡,还直接掀桌子把汉阳郡上上下下清理了一遍。
汉阳郡算是被治服了,因此李氏父子不像是别的外地人来当官一样,多少会跟当地豪族一起合治。哪怕是凉州牧,当初没兵,于是开始用计策给了凉州豪族一个下马威后,还是得妥协跟郭燕等当地豪族示好。
昀哥儿虽然不受这方面的困扰,但真有才之人还是会把人聘请入府衙当值的,顺带也给外界一个信号。李氏虽然在汉阳郡办事大刀阔斧,可也没有说不给本地人发展的机会。
将赵氏推举的赵戎拜为郡丞,这职位起步就是李复的助手了,可以说给足了汉阳郡本地人面子。
说起来汉阳郡赵氏也是源远流长,他们是从始皇时期就移居来此,到现在发展都不知道第几代了。
绵延至今,虽然祖上没有出现辛氏这种出了皇后、国舅老爷这样一时气运勃发的运道,可赵氏主打一个稳与可持续发展。
历朝历代,赵氏都有培养族人入朝为官,但他们的治家之道就是中庸。
家中人入朝为官,多是做到不上不下的位置就不再更进一步,遇到事也喜欢急流勇退。所以哪怕是遇到改朝换代这样的大事,赵氏最多就是偶有跌宕,总体却无损。
比如现在的梁朝风雨飘零,可翻开赵氏族谱,就会发现他们还有不少族人是进入梁朝官僚系统的,但就是官做得不大,基本都止步在五品、六品。
就是这样一个家族,其实他们总体软实力是强于辛氏的,其实也可以不舒服跟昀哥儿他们掰掰腕子。
可在昀哥儿给他们三天擦屁股的时候,赵氏现在的族长是二话不说就把自己家的屯田份额给全让了出来,甚至还往郡守仓库里面填补了一些以前贪走的东西。当时过年去陇县送礼,他们家也是送得最多的。
在辛氏等人联合刺杀吓吓李氏父子的时候,赵氏不仅没参与,还提前写了一封信交给了县衙,没明说但也拐弯抹角让李氏父子小心一些。
总之,赵氏就这么一个稳妥的家族。
也因如此,收田一事之后,赵氏推举赵戎入仕,昀哥儿也顺势一下就准了。而在赵戎入仕之后的第一件事,当时就是辅助骞珪一起分田。
赵氏在汉阳郡落地生根多少年了,对汉阳郡的各乡的风俗人文知道得一清二楚,当时也减少了骞珪不少工作量。
赵戎作为汉阳郡本地豪族代表新加入李氏造反集团,本人性格豪爽中又带着谨慎,小一年来也跟骞珪这些人很熟悉了。
这会儿他面带几分笑意打量四周。
长方桌对应的位置上,都放着纸跟笔,而在长方桌中间,则是放着一个不大不小的沙盘。沙盘上的山水都很精细,而在山、路之中,代表天水府的五县模型也摆放在其中。
一年前就打算出兵,这一年来昀哥儿可不是什么都没做。
最重要的是找本地向导,尤其是天水府中人。
根据一些猎户、本地人描绘,早就把天水府附近大大小小的山脉、地盘走势给摸了一圈。就是天水府在异族的控制中,陌生面孔的凉州人不允许大量进天水府,进去了也被管制的很严重,对城中的兵力布防没法查看。
赵戎又去看自己这个小主公,说真的,当他意识到汉阳郡这一大家子几乎是昀哥儿拉起来的,李复这个当爹的反而话事不多的时候他是惊讶的。
不过这么长久相处之后,赵戎确实惊讶得不行,这个小主公未免太不寻常了。
他见过三四岁就能聪慧地说出有条有理的话,用童言稚语将人驳倒,也有古之甘罗十二就拜相。
可前朝古今对比,赵戎还是觉得昀哥儿过于独特。
昀哥儿也早早环顾了众人一圈,不管别人怎么想,也没怎么寒暄就开始安排各项事务。首先是安排粮草,这事由骞辅安排,同时分拨蒋毅带一营中坚营护卫粮草安全,绝对不允许粮草有失。
又让张玉为主将,邓羌为辅,同时再带骞珏随军出征,骞珪在汉阳郡总体调度。因为是战时,汉阳郡被李氏入主才一年不到,还是怕有人多生事端。所以另外调三班衙役跟五百治安队到冀县,到时候由赵戎跟范旭一起调度,如果有谁趁乱闹事,直接拿下。
昀哥儿安排完了之后,又问他们还有没有问题要问他。
张玉瞅了瞅邓羌一样,然后两人同时摇头,异口同声给昀哥儿回答了个没有,而骞氏这些人也都表示没问题,唯一需要讨论的就是这次昀哥儿跟李复要不要随军出征。
骞珪的意思是昀哥儿不用去。
因为现在李氏不是之前只有一县之地,那会儿真的是一仗都输不起,加上兵少缺将,因此人主同行不仅是能出谋划策,更重要的是能增加己方士兵的信心。
做主上的都不惜命,亲临战场,你一个小兵还怕什么?
即使昀哥儿几次外出,都是跟李复站在远远地不参与战斗,可确实会给下方征战的士兵带去信念。
但那会儿是没办法的事。
现在又不一样了,李氏现在是能稍微输得起了。况且战事毕竟凶险,谁也不知道真会遇到什么事。
以前是没办法,现在家业大了,昀哥儿的安全必须是最重要的。尤其是这个小主公年纪这么小,真一个后代都没有,他出事了这一群人立马连个效忠对象都没了。
李复听了也很赞同,再则地盘越大,以后仗也会越打越多,也要给张玉这些人独立领军的习惯。
昀哥儿知道是这个道理,所以在思索之后还是点头答应了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