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章 收服河中
平定了山东,朱温在东面和东北面基本上没有什么威胁了,但是他心中一直惦记着一个人,这个人就是李克用。可是李克用手中的实力也不小,如果朱温想要拿下李克用,必然要全力以赴,这样难免后方空虚。
而在的西北,还有一个藩镇紧紧抱着李克用的大腿,但是和朱温又眦临,这就是河中护国军。
在河中护国军的下面就是已经归顺了朱温的河阳地区,可以说要是朱温带兵经过山东直接进攻太原的话,在他的后方,河中的护国军就有可能抄了他的老巢。
这又是不能两全的事情,需要一个选择。而朱温和他的谋士商量了半天,最终还是决定柿子挑软的捏,先收拾了河中的护国军(进攻河中护国军的原因除了这一点,还和当时的政治局势变化有关,这个后面会详细说)。
虽然河中实力不算太强,当然这是和朱温相比。但是朱温也是制定了严密的策略的。
在一开始他先派大军把河中和河东隔绝开来,这样一来李克用就不敢随便的出兵,就算是李克用出兵了中间多了一层阻碍,也能为朱温大军攻占河中提供时间,这样一来河中必败无疑。
按照惯例,在说朱温和河中交战之前,咱们先了解一下主角。
这一次开展的地方是河中,主要人员而且我们不熟悉的就一个王珂。
不过再说王珂之前,我们先说一个大家之前比较熟悉的名字,王重荣。而王珂就是王重荣的继子。王重荣有个哥哥叫做王重简,王珂是王重简的儿子,后来过继给了王重荣。
而王重荣我们前面也知道是朱温的干舅舅,所以这七拐八拐的朱温和王珂之间还有些关系,但是这些关系在赤裸裸的利益面前,不堪一击。
当年王重荣的父亲奋斗了一生成了一个小刺史,到了王重荣这一代在河中做个牙将,但是能力很不错,在军中很有威望。
后来黄巢来了,河中节度使一看不是对手,干脆投降了,但是王重荣心中是不太想投降的。至于后面的发展,我们前面也提到了,王重荣看黄巢贪得无厌,干脆赶走了河中节度使,背叛黄巢再次回到了大唐的怀抱,自称河中留后。
不久朝廷看王重荣表现优异,就让他正式做了河中节度使。至此王重荣开始发迹。
赶走了黄巢,王重荣头衔加了一大堆,他的家族也开始兴盛起来。他的弟弟王重盈后来做了陕虢节度使,王氏兄弟把长安东面和东北牢牢看住了。
不过王重荣这个人比较残暴,再加上脾气也不太好,后来得罪了一个部将。这个部将也不是个等闲之人,很善于隐忍,一直等到他觉得时机成熟了,带着部下在一天夜里进攻王重荣的住处。王重荣当夜逃走了,但是第二天又被抓住了,直接砍了脑袋。
王重荣死了,但是王氏家族却没有就此灭亡,王重盈还在陕虢呢,而且实力也不弱。于是朝廷让王重盈做了河中节度使,然后王重盈的儿子王珙成了陕虢节度使。
没几年,王重盈也死了,河中展开了一场“土皇帝”争夺战,因为此时有资格成为河中节度使的有两个人,一个是王重荣的继子王珂,一个是王重盈的儿子王珙。
虽然王珙的父亲是王重盈,而且还刚刚死在了河中节度使的任上,但是他的关系不广,背景不强大。而且他的父亲也已经死了,现在不过一个年轻人,再加上能力也不是非常强,所以支持他的人不太多。
反观王珂,他的岳父是河东李克用,而且凭借着他的父亲王重荣留下来的人脉,联络了好几个节度使一起举荐他为河中节度使。
在河中军方也大多支持王珂,再加上后来王珙和王珂想凭实力争夺河中,结果被王珂岳父李克用的河东援军打败。所以王珂最终自然而然的成了河中节度使。
但是王珂没有忘记,他的节度使职位怎么来的,很大程度上都是靠他的岳父李克用,所以成了节度使,还是一心一意跟着李克用,加入了河东李克用集团。
至于李克用为什么成了王珂的岳父,这一点也很简单,也很俗套。就是因为河中地理位置很重要,是河东进入长安关中的必经之路,所以河东要和河中交好。而且在抗击黄巢的过程中,王重荣和李克用还是有点战友情的。既然没有仇怨,交个朋友也不错。所以李克用就把他的女儿嫁给了王珂,算是巩固关系的一种策略。
河中和王珂的情况介绍完了,下面我们就说一下争夺河中的这一场争斗。
在光化三年(公元900年),过了正月十五,朱温就让张存敬带着大军准备进攻河中。
当然按照朱温的性格,在打仗前,肯定是要找个理由的,不然显得他朱温以大欺小,不讲道义。
至于朱温的理由,是这样的:“王珂这个人一直跟着李克用,仗着李克用是他的岳父,没事就喜欢在周边找事,而且不讲骨肉情谊,王珙是他的堂兄弟,他竟然借他岳父的的势力骨肉相残,这样的人我觉得有必要教训一下!”
于是正月十六,张存敬带着三万大军出发了,从郑州西北度过黄河,进入怀州境内,偷袭绛州。
正月二十五张存敬大军抵达绛州城下,仅仅两天,二十七日,绛州刺史投降。
随后张存敬继续进攻晋州,仅仅两天,二十九日晋州刺史也出城投降。
至此,距离张存敬出兵不足半个月,迅速拿下绛州和晋州,这样一来,就将河中护国军节度使王珂和太原的援兵隔开了,战略目标初步实现。
此后朱温率领主力大军赶到,让两万人驻守在绛州和晋州一线,防备河东援兵。而张存敬继续带着主力进逼河中首府蒲州。
王珂一看汴州主力来了,他虽然害怕,但是却还没到出城投降,纳头便拜的地步,他还有大靠山,岳父李克用。
于是王珂让媳妇给李克用写了封信:“现在蒲州被朱温围住了,女儿随时可能就成了汴州的俘虏,父王难道忍心吗?”
李克用看了书信,纠结了半天最终派来了一个人——邮差。李克用信里说:“朱温占据了绛州和晋州,我要是派遣援兵,那就是飞蛾扑火,肉包子打狗有去无回。而且就算是这样,我也救不了你,唯一的活路就是你们夫妻俩赶紧放弃蒲州到河东来,以后你们就河东,委屈不了你们”
从李克用的这一封信里面我们能够看出来很多东西。第一,这一次朱温的战略谋划和实施都是非常完美的,实现了既定的目标。
第二,李克用现在对于朱温已经有了一个比较清晰的认识,而且当时他的军队刚刚在朱温手下吃了败仗,还未恢复,李克用只能暂避其峰。
第三,朱温的实力在当时已经超过了河东李克用,基本上完成了在军事上和政治上的积累,成了在中原可以说在北方最强大的藩镇。
对于王珂而言,此时的局势虽然已经十分紧急了,但是还没到最后关头,要是他真的去了河东,恐怕这一辈子再也没有机会回到河中,就算是回到了,河中节度使这个土皇帝和他也没有什么关系了。
所以他准备做一下最后的抗争。他又开始找靠山了,这一次找的是凤翔节度使李茂贞,这个人心胸狭隘,目光短浅,因为之前王珂和李克用走得近,李茂贞曾经支持王珙争夺节度使,也算是和他结过怨。
李茂贞回话就一句:“自己没本事守住,当初和王珙争什么,现在自作自受,俩字活该。”结果也不出兵。
无奈之下,王珂只好在墙上挂上了白旗,又找到了当时围城的大将张存敬,表示愿意投降朱温,估计这个结果很多人都没有想到,包括朱温。
王珂给张存敬传了个信:“我和朱大帅有点世交,现在我准备投降朱大帅,但是要让大帅亲自跟我谈!”
张存敬得到了书信,急忙转交给了已经回到了洛阳的朱温,朱温一听很高兴,立马赶到了蒲州。
值得一提的是,在前往蒲州的时候,中途路过了王重荣的墓地,朱温专门找人重新修葺了一遍,然后亲自前往吊唁,感念王重荣对他的恩德,主要就是当年要不是王重荣,恐怕就没有他朱温的今天之类的话。
对于朱温的这个行为,我觉得可以从两个方面来解释,一个方面就是朱温的确是对于王重荣心怀感恩,十分怀念王重荣。而另一方面就有可能是为了让王珂放心投降。
等到朱温到了蒲州,王珂原本是准备“面缚牵羊”而出,但是被朱温制止了,按照正常的礼仪完成了投降仪式。
既然说到了“面缚牵羊”,我们就扯两句古代投降的规矩,这一类的东西大部分都是从春秋战国时期流传下来的。除了面缚牵羊之外,还有衔壁、袒肉等。
“面缚”就是双手反绑在身后,表示放弃抵抗臣服的意思。
“牵羊”顾名思义,就是牵着羊出来,但是在古代我们也知道羊是一种祭祀用品,所以牵着羊出来,代表的就是以后祭祀也用不着了,或者祭祀的地方要改变了,这是表示彻底的臣服,宗庙都不要了。
“袒肉”和“面缚”基本一致,“袒肉”就是光着身子,表示甘愿受罚。
“衔壁”表示的就是带着祭器出来投降,和“牵羊”意思基本一致。
以上就是古代最正式的投降仪式,在古代一般情况下在这样的仪式下投降的人,都能得到一个好的结果。而这里王珂对朱温用这样的仪式,很明显有祈求朱温留他一条生路的意思。
朱温自然看破不说破,直接让他省去了这一套仪式,朱温和王珂谈了一会王重荣,有感慨了一番人生。随后让王珂一家老小搬到汴州去住,然后河中就被朱温派人占据。
至此,朱温的实力在北方扩展到了一个极限,下一次如果想要继续扩张,必然要和李克用直接面对面了。(未完待续) ↑返回顶部↑
而在的西北,还有一个藩镇紧紧抱着李克用的大腿,但是和朱温又眦临,这就是河中护国军。
在河中护国军的下面就是已经归顺了朱温的河阳地区,可以说要是朱温带兵经过山东直接进攻太原的话,在他的后方,河中的护国军就有可能抄了他的老巢。
这又是不能两全的事情,需要一个选择。而朱温和他的谋士商量了半天,最终还是决定柿子挑软的捏,先收拾了河中的护国军(进攻河中护国军的原因除了这一点,还和当时的政治局势变化有关,这个后面会详细说)。
虽然河中实力不算太强,当然这是和朱温相比。但是朱温也是制定了严密的策略的。
在一开始他先派大军把河中和河东隔绝开来,这样一来李克用就不敢随便的出兵,就算是李克用出兵了中间多了一层阻碍,也能为朱温大军攻占河中提供时间,这样一来河中必败无疑。
按照惯例,在说朱温和河中交战之前,咱们先了解一下主角。
这一次开展的地方是河中,主要人员而且我们不熟悉的就一个王珂。
不过再说王珂之前,我们先说一个大家之前比较熟悉的名字,王重荣。而王珂就是王重荣的继子。王重荣有个哥哥叫做王重简,王珂是王重简的儿子,后来过继给了王重荣。
而王重荣我们前面也知道是朱温的干舅舅,所以这七拐八拐的朱温和王珂之间还有些关系,但是这些关系在赤裸裸的利益面前,不堪一击。
当年王重荣的父亲奋斗了一生成了一个小刺史,到了王重荣这一代在河中做个牙将,但是能力很不错,在军中很有威望。
后来黄巢来了,河中节度使一看不是对手,干脆投降了,但是王重荣心中是不太想投降的。至于后面的发展,我们前面也提到了,王重荣看黄巢贪得无厌,干脆赶走了河中节度使,背叛黄巢再次回到了大唐的怀抱,自称河中留后。
不久朝廷看王重荣表现优异,就让他正式做了河中节度使。至此王重荣开始发迹。
赶走了黄巢,王重荣头衔加了一大堆,他的家族也开始兴盛起来。他的弟弟王重盈后来做了陕虢节度使,王氏兄弟把长安东面和东北牢牢看住了。
不过王重荣这个人比较残暴,再加上脾气也不太好,后来得罪了一个部将。这个部将也不是个等闲之人,很善于隐忍,一直等到他觉得时机成熟了,带着部下在一天夜里进攻王重荣的住处。王重荣当夜逃走了,但是第二天又被抓住了,直接砍了脑袋。
王重荣死了,但是王氏家族却没有就此灭亡,王重盈还在陕虢呢,而且实力也不弱。于是朝廷让王重盈做了河中节度使,然后王重盈的儿子王珙成了陕虢节度使。
没几年,王重盈也死了,河中展开了一场“土皇帝”争夺战,因为此时有资格成为河中节度使的有两个人,一个是王重荣的继子王珂,一个是王重盈的儿子王珙。
虽然王珙的父亲是王重盈,而且还刚刚死在了河中节度使的任上,但是他的关系不广,背景不强大。而且他的父亲也已经死了,现在不过一个年轻人,再加上能力也不是非常强,所以支持他的人不太多。
反观王珂,他的岳父是河东李克用,而且凭借着他的父亲王重荣留下来的人脉,联络了好几个节度使一起举荐他为河中节度使。
在河中军方也大多支持王珂,再加上后来王珙和王珂想凭实力争夺河中,结果被王珂岳父李克用的河东援军打败。所以王珂最终自然而然的成了河中节度使。
但是王珂没有忘记,他的节度使职位怎么来的,很大程度上都是靠他的岳父李克用,所以成了节度使,还是一心一意跟着李克用,加入了河东李克用集团。
至于李克用为什么成了王珂的岳父,这一点也很简单,也很俗套。就是因为河中地理位置很重要,是河东进入长安关中的必经之路,所以河东要和河中交好。而且在抗击黄巢的过程中,王重荣和李克用还是有点战友情的。既然没有仇怨,交个朋友也不错。所以李克用就把他的女儿嫁给了王珂,算是巩固关系的一种策略。
河中和王珂的情况介绍完了,下面我们就说一下争夺河中的这一场争斗。
在光化三年(公元900年),过了正月十五,朱温就让张存敬带着大军准备进攻河中。
当然按照朱温的性格,在打仗前,肯定是要找个理由的,不然显得他朱温以大欺小,不讲道义。
至于朱温的理由,是这样的:“王珂这个人一直跟着李克用,仗着李克用是他的岳父,没事就喜欢在周边找事,而且不讲骨肉情谊,王珙是他的堂兄弟,他竟然借他岳父的的势力骨肉相残,这样的人我觉得有必要教训一下!”
于是正月十六,张存敬带着三万大军出发了,从郑州西北度过黄河,进入怀州境内,偷袭绛州。
正月二十五张存敬大军抵达绛州城下,仅仅两天,二十七日,绛州刺史投降。
随后张存敬继续进攻晋州,仅仅两天,二十九日晋州刺史也出城投降。
至此,距离张存敬出兵不足半个月,迅速拿下绛州和晋州,这样一来,就将河中护国军节度使王珂和太原的援兵隔开了,战略目标初步实现。
此后朱温率领主力大军赶到,让两万人驻守在绛州和晋州一线,防备河东援兵。而张存敬继续带着主力进逼河中首府蒲州。
王珂一看汴州主力来了,他虽然害怕,但是却还没到出城投降,纳头便拜的地步,他还有大靠山,岳父李克用。
于是王珂让媳妇给李克用写了封信:“现在蒲州被朱温围住了,女儿随时可能就成了汴州的俘虏,父王难道忍心吗?”
李克用看了书信,纠结了半天最终派来了一个人——邮差。李克用信里说:“朱温占据了绛州和晋州,我要是派遣援兵,那就是飞蛾扑火,肉包子打狗有去无回。而且就算是这样,我也救不了你,唯一的活路就是你们夫妻俩赶紧放弃蒲州到河东来,以后你们就河东,委屈不了你们”
从李克用的这一封信里面我们能够看出来很多东西。第一,这一次朱温的战略谋划和实施都是非常完美的,实现了既定的目标。
第二,李克用现在对于朱温已经有了一个比较清晰的认识,而且当时他的军队刚刚在朱温手下吃了败仗,还未恢复,李克用只能暂避其峰。
第三,朱温的实力在当时已经超过了河东李克用,基本上完成了在军事上和政治上的积累,成了在中原可以说在北方最强大的藩镇。
对于王珂而言,此时的局势虽然已经十分紧急了,但是还没到最后关头,要是他真的去了河东,恐怕这一辈子再也没有机会回到河中,就算是回到了,河中节度使这个土皇帝和他也没有什么关系了。
所以他准备做一下最后的抗争。他又开始找靠山了,这一次找的是凤翔节度使李茂贞,这个人心胸狭隘,目光短浅,因为之前王珂和李克用走得近,李茂贞曾经支持王珙争夺节度使,也算是和他结过怨。
李茂贞回话就一句:“自己没本事守住,当初和王珙争什么,现在自作自受,俩字活该。”结果也不出兵。
无奈之下,王珂只好在墙上挂上了白旗,又找到了当时围城的大将张存敬,表示愿意投降朱温,估计这个结果很多人都没有想到,包括朱温。
王珂给张存敬传了个信:“我和朱大帅有点世交,现在我准备投降朱大帅,但是要让大帅亲自跟我谈!”
张存敬得到了书信,急忙转交给了已经回到了洛阳的朱温,朱温一听很高兴,立马赶到了蒲州。
值得一提的是,在前往蒲州的时候,中途路过了王重荣的墓地,朱温专门找人重新修葺了一遍,然后亲自前往吊唁,感念王重荣对他的恩德,主要就是当年要不是王重荣,恐怕就没有他朱温的今天之类的话。
对于朱温的这个行为,我觉得可以从两个方面来解释,一个方面就是朱温的确是对于王重荣心怀感恩,十分怀念王重荣。而另一方面就有可能是为了让王珂放心投降。
等到朱温到了蒲州,王珂原本是准备“面缚牵羊”而出,但是被朱温制止了,按照正常的礼仪完成了投降仪式。
既然说到了“面缚牵羊”,我们就扯两句古代投降的规矩,这一类的东西大部分都是从春秋战国时期流传下来的。除了面缚牵羊之外,还有衔壁、袒肉等。
“面缚”就是双手反绑在身后,表示放弃抵抗臣服的意思。
“牵羊”顾名思义,就是牵着羊出来,但是在古代我们也知道羊是一种祭祀用品,所以牵着羊出来,代表的就是以后祭祀也用不着了,或者祭祀的地方要改变了,这是表示彻底的臣服,宗庙都不要了。
“袒肉”和“面缚”基本一致,“袒肉”就是光着身子,表示甘愿受罚。
“衔壁”表示的就是带着祭器出来投降,和“牵羊”意思基本一致。
以上就是古代最正式的投降仪式,在古代一般情况下在这样的仪式下投降的人,都能得到一个好的结果。而这里王珂对朱温用这样的仪式,很明显有祈求朱温留他一条生路的意思。
朱温自然看破不说破,直接让他省去了这一套仪式,朱温和王珂谈了一会王重荣,有感慨了一番人生。随后让王珂一家老小搬到汴州去住,然后河中就被朱温派人占据。
至此,朱温的实力在北方扩展到了一个极限,下一次如果想要继续扩张,必然要和李克用直接面对面了。(未完待续) ↑返回顶部↑
平定了山东,朱温在东面和东北面基本上没有什么威胁了,但是他心中一直惦记着一个人,这个人就是李克用。可是李克用手中的实力也不小,如果朱温想要拿下李克用,必然要全力以赴,这样难免后方空虚。
而在的西北,还有一个藩镇紧紧抱着李克用的大腿,但是和朱温又眦临,这就是河中护国军。
在河中护国军的下面就是已经归顺了朱温的河阳地区,可以说要是朱温带兵经过山东直接进攻太原的话,在他的后方,河中的护国军就有可能抄了他的老巢。
这又是不能两全的事情,需要一个选择。而朱温和他的谋士商量了半天,最终还是决定柿子挑软的捏,先收拾了河中的护国军(进攻河中护国军的原因除了这一点,还和当时的政治局势变化有关,这个后面会详细说)。
虽然河中实力不算太强,当然这是和朱温相比。但是朱温也是制定了严密的策略的。
在一开始他先派大军把河中和河东隔绝开来,这样一来李克用就不敢随便的出兵,就算是李克用出兵了中间多了一层阻碍,也能为朱温大军攻占河中提供时间,这样一来河中必败无疑。
按照惯例,在说朱温和河中交战之前,咱们先了解一下主角。
这一次开展的地方是河中,主要人员而且我们不熟悉的就一个王珂。
不过再说王珂之前,我们先说一个大家之前比较熟悉的名字,王重荣。而王珂就是王重荣的继子。王重荣有个哥哥叫做王重简,王珂是王重简的儿子,后来过继给了王重荣。
而王重荣我们前面也知道是朱温的干舅舅,所以这七拐八拐的朱温和王珂之间还有些关系,但是这些关系在赤裸裸的利益面前,不堪一击。
当年王重荣的父亲奋斗了一生成了一个小刺史,到了王重荣这一代在河中做个牙将,但是能力很不错,在军中很有威望。
后来黄巢来了,河中节度使一看不是对手,干脆投降了,但是王重荣心中是不太想投降的。至于后面的发展,我们前面也提到了,王重荣看黄巢贪得无厌,干脆赶走了河中节度使,背叛黄巢再次回到了大唐的怀抱,自称河中留后。
不久朝廷看王重荣表现优异,就让他正式做了河中节度使。至此王重荣开始发迹。
赶走了黄巢,王重荣头衔加了一大堆,他的家族也开始兴盛起来。他的弟弟王重盈后来做了陕虢节度使,王氏兄弟把长安东面和东北牢牢看住了。
不过王重荣这个人比较残暴,再加上脾气也不太好,后来得罪了一个部将。这个部将也不是个等闲之人,很善于隐忍,一直等到他觉得时机成熟了,带着部下在一天夜里进攻王重荣的住处。王重荣当夜逃走了,但是第二天又被抓住了,直接砍了脑袋。
王重荣死了,但是王氏家族却没有就此灭亡,王重盈还在陕虢呢,而且实力也不弱。于是朝廷让王重盈做了河中节度使,然后王重盈的儿子王珙成了陕虢节度使。
没几年,王重盈也死了,河中展开了一场“土皇帝”争夺战,因为此时有资格成为河中节度使的有两个人,一个是王重荣的继子王珂,一个是王重盈的儿子王珙。
虽然王珙的父亲是王重盈,而且还刚刚死在了河中节度使的任上,但是他的关系不广,背景不强大。而且他的父亲也已经死了,现在不过一个年轻人,再加上能力也不是非常强,所以支持他的人不太多。
反观王珂,他的岳父是河东李克用,而且凭借着他的父亲王重荣留下来的人脉,联络了好几个节度使一起举荐他为河中节度使。
在河中军方也大多支持王珂,再加上后来王珙和王珂想凭实力争夺河中,结果被王珂岳父李克用的河东援军打败。所以王珂最终自然而然的成了河中节度使。
但是王珂没有忘记,他的节度使职位怎么来的,很大程度上都是靠他的岳父李克用,所以成了节度使,还是一心一意跟着李克用,加入了河东李克用集团。
至于李克用为什么成了王珂的岳父,这一点也很简单,也很俗套。就是因为河中地理位置很重要,是河东进入长安关中的必经之路,所以河东要和河中交好。而且在抗击黄巢的过程中,王重荣和李克用还是有点战友情的。既然没有仇怨,交个朋友也不错。所以李克用就把他的女儿嫁给了王珂,算是巩固关系的一种策略。
河中和王珂的情况介绍完了,下面我们就说一下争夺河中的这一场争斗。
在光化三年(公元900年),过了正月十五,朱温就让张存敬带着大军准备进攻河中。
当然按照朱温的性格,在打仗前,肯定是要找个理由的,不然显得他朱温以大欺小,不讲道义。
至于朱温的理由,是这样的:“王珂这个人一直跟着李克用,仗着李克用是他的岳父,没事就喜欢在周边找事,而且不讲骨肉情谊,王珙是他的堂兄弟,他竟然借他岳父的的势力骨肉相残,这样的人我觉得有必要教训一下!”
于是正月十六,张存敬带着三万大军出发了,从郑州西北度过黄河,进入怀州境内,偷袭绛州。
正月二十五张存敬大军抵达绛州城下,仅仅两天,二十七日,绛州刺史投降。
随后张存敬继续进攻晋州,仅仅两天,二十九日晋州刺史也出城投降。
至此,距离张存敬出兵不足半个月,迅速拿下绛州和晋州,这样一来,就将河中护国军节度使王珂和太原的援兵隔开了,战略目标初步实现。
此后朱温率领主力大军赶到,让两万人驻守在绛州和晋州一线,防备河东援兵。而张存敬继续带着主力进逼河中首府蒲州。
王珂一看汴州主力来了,他虽然害怕,但是却还没到出城投降,纳头便拜的地步,他还有大靠山,岳父李克用。
于是王珂让媳妇给李克用写了封信:“现在蒲州被朱温围住了,女儿随时可能就成了汴州的俘虏,父王难道忍心吗?”
李克用看了书信,纠结了半天最终派来了一个人——邮差。李克用信里说:“朱温占据了绛州和晋州,我要是派遣援兵,那就是飞蛾扑火,肉包子打狗有去无回。而且就算是这样,我也救不了你,唯一的活路就是你们夫妻俩赶紧放弃蒲州到河东来,以后你们就河东,委屈不了你们”
从李克用的这一封信里面我们能够看出来很多东西。第一,这一次朱温的战略谋划和实施都是非常完美的,实现了既定的目标。
第二,李克用现在对于朱温已经有了一个比较清晰的认识,而且当时他的军队刚刚在朱温手下吃了败仗,还未恢复,李克用只能暂避其峰。
第三,朱温的实力在当时已经超过了河东李克用,基本上完成了在军事上和政治上的积累,成了在中原可以说在北方最强大的藩镇。
对于王珂而言,此时的局势虽然已经十分紧急了,但是还没到最后关头,要是他真的去了河东,恐怕这一辈子再也没有机会回到河中,就算是回到了,河中节度使这个土皇帝和他也没有什么关系了。
所以他准备做一下最后的抗争。他又开始找靠山了,这一次找的是凤翔节度使李茂贞,这个人心胸狭隘,目光短浅,因为之前王珂和李克用走得近,李茂贞曾经支持王珙争夺节度使,也算是和他结过怨。
李茂贞回话就一句:“自己没本事守住,当初和王珙争什么,现在自作自受,俩字活该。”结果也不出兵。
无奈之下,王珂只好在墙上挂上了白旗,又找到了当时围城的大将张存敬,表示愿意投降朱温,估计这个结果很多人都没有想到,包括朱温。
王珂给张存敬传了个信:“我和朱大帅有点世交,现在我准备投降朱大帅,但是要让大帅亲自跟我谈!”
张存敬得到了书信,急忙转交给了已经回到了洛阳的朱温,朱温一听很高兴,立马赶到了蒲州。
值得一提的是,在前往蒲州的时候,中途路过了王重荣的墓地,朱温专门找人重新修葺了一遍,然后亲自前往吊唁,感念王重荣对他的恩德,主要就是当年要不是王重荣,恐怕就没有他朱温的今天之类的话。
对于朱温的这个行为,我觉得可以从两个方面来解释,一个方面就是朱温的确是对于王重荣心怀感恩,十分怀念王重荣。而另一方面就有可能是为了让王珂放心投降。
等到朱温到了蒲州,王珂原本是准备“面缚牵羊”而出,但是被朱温制止了,按照正常的礼仪完成了投降仪式。
既然说到了“面缚牵羊”,我们就扯两句古代投降的规矩,这一类的东西大部分都是从春秋战国时期流传下来的。除了面缚牵羊之外,还有衔壁、袒肉等。
“面缚”就是双手反绑在身后,表示放弃抵抗臣服的意思。
“牵羊”顾名思义,就是牵着羊出来,但是在古代我们也知道羊是一种祭祀用品,所以牵着羊出来,代表的就是以后祭祀也用不着了,或者祭祀的地方要改变了,这是表示彻底的臣服,宗庙都不要了。
“袒肉”和“面缚”基本一致,“袒肉”就是光着身子,表示甘愿受罚。
“衔壁”表示的就是带着祭器出来投降,和“牵羊”意思基本一致。
以上就是古代最正式的投降仪式,在古代一般情况下在这样的仪式下投降的人,都能得到一个好的结果。而这里王珂对朱温用这样的仪式,很明显有祈求朱温留他一条生路的意思。
朱温自然看破不说破,直接让他省去了这一套仪式,朱温和王珂谈了一会王重荣,有感慨了一番人生。随后让王珂一家老小搬到汴州去住,然后河中就被朱温派人占据。
至此,朱温的实力在北方扩展到了一个极限,下一次如果想要继续扩张,必然要和李克用直接面对面了。(未完待续)
而在的西北,还有一个藩镇紧紧抱着李克用的大腿,但是和朱温又眦临,这就是河中护国军。
在河中护国军的下面就是已经归顺了朱温的河阳地区,可以说要是朱温带兵经过山东直接进攻太原的话,在他的后方,河中的护国军就有可能抄了他的老巢。
这又是不能两全的事情,需要一个选择。而朱温和他的谋士商量了半天,最终还是决定柿子挑软的捏,先收拾了河中的护国军(进攻河中护国军的原因除了这一点,还和当时的政治局势变化有关,这个后面会详细说)。
虽然河中实力不算太强,当然这是和朱温相比。但是朱温也是制定了严密的策略的。
在一开始他先派大军把河中和河东隔绝开来,这样一来李克用就不敢随便的出兵,就算是李克用出兵了中间多了一层阻碍,也能为朱温大军攻占河中提供时间,这样一来河中必败无疑。
按照惯例,在说朱温和河中交战之前,咱们先了解一下主角。
这一次开展的地方是河中,主要人员而且我们不熟悉的就一个王珂。
不过再说王珂之前,我们先说一个大家之前比较熟悉的名字,王重荣。而王珂就是王重荣的继子。王重荣有个哥哥叫做王重简,王珂是王重简的儿子,后来过继给了王重荣。
而王重荣我们前面也知道是朱温的干舅舅,所以这七拐八拐的朱温和王珂之间还有些关系,但是这些关系在赤裸裸的利益面前,不堪一击。
当年王重荣的父亲奋斗了一生成了一个小刺史,到了王重荣这一代在河中做个牙将,但是能力很不错,在军中很有威望。
后来黄巢来了,河中节度使一看不是对手,干脆投降了,但是王重荣心中是不太想投降的。至于后面的发展,我们前面也提到了,王重荣看黄巢贪得无厌,干脆赶走了河中节度使,背叛黄巢再次回到了大唐的怀抱,自称河中留后。
不久朝廷看王重荣表现优异,就让他正式做了河中节度使。至此王重荣开始发迹。
赶走了黄巢,王重荣头衔加了一大堆,他的家族也开始兴盛起来。他的弟弟王重盈后来做了陕虢节度使,王氏兄弟把长安东面和东北牢牢看住了。
不过王重荣这个人比较残暴,再加上脾气也不太好,后来得罪了一个部将。这个部将也不是个等闲之人,很善于隐忍,一直等到他觉得时机成熟了,带着部下在一天夜里进攻王重荣的住处。王重荣当夜逃走了,但是第二天又被抓住了,直接砍了脑袋。
王重荣死了,但是王氏家族却没有就此灭亡,王重盈还在陕虢呢,而且实力也不弱。于是朝廷让王重盈做了河中节度使,然后王重盈的儿子王珙成了陕虢节度使。
没几年,王重盈也死了,河中展开了一场“土皇帝”争夺战,因为此时有资格成为河中节度使的有两个人,一个是王重荣的继子王珂,一个是王重盈的儿子王珙。
虽然王珙的父亲是王重盈,而且还刚刚死在了河中节度使的任上,但是他的关系不广,背景不强大。而且他的父亲也已经死了,现在不过一个年轻人,再加上能力也不是非常强,所以支持他的人不太多。
反观王珂,他的岳父是河东李克用,而且凭借着他的父亲王重荣留下来的人脉,联络了好几个节度使一起举荐他为河中节度使。
在河中军方也大多支持王珂,再加上后来王珙和王珂想凭实力争夺河中,结果被王珂岳父李克用的河东援军打败。所以王珂最终自然而然的成了河中节度使。
但是王珂没有忘记,他的节度使职位怎么来的,很大程度上都是靠他的岳父李克用,所以成了节度使,还是一心一意跟着李克用,加入了河东李克用集团。
至于李克用为什么成了王珂的岳父,这一点也很简单,也很俗套。就是因为河中地理位置很重要,是河东进入长安关中的必经之路,所以河东要和河中交好。而且在抗击黄巢的过程中,王重荣和李克用还是有点战友情的。既然没有仇怨,交个朋友也不错。所以李克用就把他的女儿嫁给了王珂,算是巩固关系的一种策略。
河中和王珂的情况介绍完了,下面我们就说一下争夺河中的这一场争斗。
在光化三年(公元900年),过了正月十五,朱温就让张存敬带着大军准备进攻河中。
当然按照朱温的性格,在打仗前,肯定是要找个理由的,不然显得他朱温以大欺小,不讲道义。
至于朱温的理由,是这样的:“王珂这个人一直跟着李克用,仗着李克用是他的岳父,没事就喜欢在周边找事,而且不讲骨肉情谊,王珙是他的堂兄弟,他竟然借他岳父的的势力骨肉相残,这样的人我觉得有必要教训一下!”
于是正月十六,张存敬带着三万大军出发了,从郑州西北度过黄河,进入怀州境内,偷袭绛州。
正月二十五张存敬大军抵达绛州城下,仅仅两天,二十七日,绛州刺史投降。
随后张存敬继续进攻晋州,仅仅两天,二十九日晋州刺史也出城投降。
至此,距离张存敬出兵不足半个月,迅速拿下绛州和晋州,这样一来,就将河中护国军节度使王珂和太原的援兵隔开了,战略目标初步实现。
此后朱温率领主力大军赶到,让两万人驻守在绛州和晋州一线,防备河东援兵。而张存敬继续带着主力进逼河中首府蒲州。
王珂一看汴州主力来了,他虽然害怕,但是却还没到出城投降,纳头便拜的地步,他还有大靠山,岳父李克用。
于是王珂让媳妇给李克用写了封信:“现在蒲州被朱温围住了,女儿随时可能就成了汴州的俘虏,父王难道忍心吗?”
李克用看了书信,纠结了半天最终派来了一个人——邮差。李克用信里说:“朱温占据了绛州和晋州,我要是派遣援兵,那就是飞蛾扑火,肉包子打狗有去无回。而且就算是这样,我也救不了你,唯一的活路就是你们夫妻俩赶紧放弃蒲州到河东来,以后你们就河东,委屈不了你们”
从李克用的这一封信里面我们能够看出来很多东西。第一,这一次朱温的战略谋划和实施都是非常完美的,实现了既定的目标。
第二,李克用现在对于朱温已经有了一个比较清晰的认识,而且当时他的军队刚刚在朱温手下吃了败仗,还未恢复,李克用只能暂避其峰。
第三,朱温的实力在当时已经超过了河东李克用,基本上完成了在军事上和政治上的积累,成了在中原可以说在北方最强大的藩镇。
对于王珂而言,此时的局势虽然已经十分紧急了,但是还没到最后关头,要是他真的去了河东,恐怕这一辈子再也没有机会回到河中,就算是回到了,河中节度使这个土皇帝和他也没有什么关系了。
所以他准备做一下最后的抗争。他又开始找靠山了,这一次找的是凤翔节度使李茂贞,这个人心胸狭隘,目光短浅,因为之前王珂和李克用走得近,李茂贞曾经支持王珙争夺节度使,也算是和他结过怨。
李茂贞回话就一句:“自己没本事守住,当初和王珙争什么,现在自作自受,俩字活该。”结果也不出兵。
无奈之下,王珂只好在墙上挂上了白旗,又找到了当时围城的大将张存敬,表示愿意投降朱温,估计这个结果很多人都没有想到,包括朱温。
王珂给张存敬传了个信:“我和朱大帅有点世交,现在我准备投降朱大帅,但是要让大帅亲自跟我谈!”
张存敬得到了书信,急忙转交给了已经回到了洛阳的朱温,朱温一听很高兴,立马赶到了蒲州。
值得一提的是,在前往蒲州的时候,中途路过了王重荣的墓地,朱温专门找人重新修葺了一遍,然后亲自前往吊唁,感念王重荣对他的恩德,主要就是当年要不是王重荣,恐怕就没有他朱温的今天之类的话。
对于朱温的这个行为,我觉得可以从两个方面来解释,一个方面就是朱温的确是对于王重荣心怀感恩,十分怀念王重荣。而另一方面就有可能是为了让王珂放心投降。
等到朱温到了蒲州,王珂原本是准备“面缚牵羊”而出,但是被朱温制止了,按照正常的礼仪完成了投降仪式。
既然说到了“面缚牵羊”,我们就扯两句古代投降的规矩,这一类的东西大部分都是从春秋战国时期流传下来的。除了面缚牵羊之外,还有衔壁、袒肉等。
“面缚”就是双手反绑在身后,表示放弃抵抗臣服的意思。
“牵羊”顾名思义,就是牵着羊出来,但是在古代我们也知道羊是一种祭祀用品,所以牵着羊出来,代表的就是以后祭祀也用不着了,或者祭祀的地方要改变了,这是表示彻底的臣服,宗庙都不要了。
“袒肉”和“面缚”基本一致,“袒肉”就是光着身子,表示甘愿受罚。
“衔壁”表示的就是带着祭器出来投降,和“牵羊”意思基本一致。
以上就是古代最正式的投降仪式,在古代一般情况下在这样的仪式下投降的人,都能得到一个好的结果。而这里王珂对朱温用这样的仪式,很明显有祈求朱温留他一条生路的意思。
朱温自然看破不说破,直接让他省去了这一套仪式,朱温和王珂谈了一会王重荣,有感慨了一番人生。随后让王珂一家老小搬到汴州去住,然后河中就被朱温派人占据。
至此,朱温的实力在北方扩展到了一个极限,下一次如果想要继续扩张,必然要和李克用直接面对面了。(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