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3章 广受好评的前半生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石敬瑭是晋国的开国皇帝,被称为高祖,他的一生还是比较矛盾的,很多人对他的评价仅仅是看到了他后期和契丹勾结,给中原造成了巨大的祸患,还有他自甘堕落,对契丹称臣称儿等。
    其实石敬瑭很多时候做出的决定那也只能算是一种无奈的选择,后期他也曾经后悔过,但是那时候局势已经没有办法再挽回了,就算他是皇帝,那时候也没有后悔药卖了。
    而对于石敬瑭也不能就凭一件事就把他的一生给否定掉,我们需要全面的了解一些这个在历史上比较矛盾,而且骂名颇多的人物。
    石敬瑭是沙陀族,他的父亲一直辅助李克用和李存勖,屡立战功,也算是当时河东的一个大将,名气基本上和后来的周德威差不多,他的父亲最高当到了一个刺史,也算是一方豪强。
    石敬瑭不是长子,而是第二个儿子,他小时候沉默寡言,很有气度,尤其是喜欢读兵法,他最崇拜的有两个人,一个是战国时期帮赵国力抗强秦的李牧,一个是东汉时期平定诸王叛乱的周亚夫。
    年轻时候的石敬瑭第一次走入公众的视野是在河北争夺战和夹河苦战的时候,当时后梁的刘鄩和李存勖正在交战,刘鄩也算是一个比较有名的大将,他出兵比较果断,打仗不按常理出牌,所以李存勖好几次都被刘鄩打得很惨。
    有一次,刘鄩趁着李存勖这边还没有准备好,带着大军就杀了过来,李存勖猝不及防,一时间全军大乱,就在这个危急关头,我们的主角,石敬瑭出现了,她骑着马带着数十名护卫,冲杀在前,竟然阻挡住了刘鄩大军的攻势。
    随后李存勖急忙重新整备人马后撤,而石敬瑭就是心甘情愿的留下来断后的,最终凭借英勇全身而退。
    这一次战役李存勖对他的表现大为赞赏,据说还赐了他一块酥油饼吃,这在当时传为美谈,石敬瑭这个人也开始逐渐被大家所熟悉。
    后来的夹河苦战,他曾经掩护过他的岳父李嗣源,再后来在胡柳坡之战中,大将周德威战死,石敬瑭也是勇为人先,聚拢人马再次重击了梁军,可以说居功至伟。
    在夹河苦战之后,就是李嗣源带着大军奇袭恽州和汴州,在这个过程中,虽然史书中记载的功绩大部分都是李从珂和李嗣源的,实际上石敬瑭在这里面也扮演了一个十分重要的角色。
    石敬瑭不仅多次在危机中救下了李嗣源,而且在整个行动中多次成为急先锋,领兵打仗,十分勇猛。
    只不过他这个人平时不爱说话,而且也不喜欢自夸,所以他的这些功劳以及他真实的能力知道的人比较少,虽然李嗣源在上报功劳的时候还是比较公平的,但是毕竟他的职位比较低微,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所以在李存勖这一朝他并不是十分的显赫。
    真正让石敬瑭大展拳脚,也就是开始重用石敬瑭的人,就是他的岳父李嗣源。
    石敬瑭还没有发达的时候就在李嗣源手下干活,李嗣源很看好他,有时候人的际遇就是这么神奇,原本一名不文的穷小伙,一下子就成了李嗣源的女婿,虽然李嗣源当时也不是十分的厉害,但是地位比石敬瑭还是要高很多的。
    我们之前再讲李嗣源的时候,也曾经提到,李嗣源平定张文礼叛乱的时候,被他的部下胁迫称帝为北皇帝,他的军营内发生了兵变。
    当时李嗣源其实还不想造反,毕竟造反这个东西成本和风险都太大了,李嗣源不得不小心谨慎。
    于是李嗣源就想着去洛阳找到李存勖那事情说清楚,李嗣源认为说清楚之后,他们还是好兄弟,这就显出了李嗣源的不明智,这个时候要是真的去找李存勖,那么李嗣源就是自投罗网,羊入虎口。
    所以石敬瑭立刻就发对,他建议他的岳父大人赶紧进军洛阳,他很清楚,一旦李嗣源去了洛阳,李嗣源就完了,不管李嗣源是不是真的要造反,就凭他的部下兵变这件事李嗣源就能吃不了兜着走。
    石敬瑭再给李嗣源详细的分析了利害之后,又主动请缨,要求带着三百骑兵奔驰汴州,算是先给李嗣源打个前站。
    李嗣源听了石敬瑭的话,这才反应过来,急忙一路南下,收集兵马,最终这才成就了帝业,而石敬瑭自然也是水涨床高,被李嗣源重用。
    在这后面,石敬瑭官运一路亨通,先是被授予陕州节度使,随后又成了六军诸卫副使,也就是李嗣源亲军的副统领,当时的正统领是李从荣,李从荣这个人做人不怎么滴,他和石敬瑭之间有矛盾,于是石敬瑭就把这个职务辞去了,他不想和李从荣牵扯的过深。
    再后来,石敬瑭到了魏博,在魏博干了一段时间,因为契丹还经常骚扰边境,于是他就去了河东,掌控军政大权,成了当地名副其实的土皇帝。
    在这一段时期的石敬瑭,还是很受好评的,比如他能断案,虽然不能说是断案入神,但是也可以说得上是公正无私,很机智,处理了很多的疑难杂案。
    有一次,一个小店的妇人和军士争执,告到官府,妇人说:“我在门外面晒了谷子,被他的马吃了很多。请大人明断,为小民做主啊。”
    军士听了,却说冤枉,他说他的马一直管得好好的,根本没有吃被人的谷子,可是他当时没有证人,就他一个人,没法证明自己的清白,这在当时绝对算是一个悬案,没有人证物证,这可怎么断案。
    但是这难不倒石敬瑭,石敬瑭就对断案的属吏说:“他们两个人争执不下,那用什么判断是非呢,你给我把马杀掉看看肠子里到底有没有谷子。有就杀军士,没有就杀妇人。”
    众人一听,果然是好办法,于是就将马杀死了,结果马的肠子里没有谷子,事实证明是妇人在诬陷军士,想讹诈他钱。石敬瑭就下令将那个刁妇处死了。这一种人,也算是罪有应得,不过可能有人会说,石敬瑭是不是量刑过重?
    其实在五代,刑法是比较严酷的,乱世用重典,这句话说的还是很有道理的,所以石敬瑭杀死了这个妇人之后,境内风气可以说焕然一新,无中生有,讹人钱财的事情基本上绝迹。
    还有一件事,说的是两兄弟俩分家了,房子也分了,地也要分,结果兄弟俩一商量,地就不分了,哥哥给弟弟一些银子做补偿就行了。
    可是这个补偿到底有多少,两兄弟俩商量不好,亲兄弟明算账,算的却是一笔糊涂账,弟弟一生气觉得把地给哥哥还不如自己卖了呢?于是就找了一个买家准备把他分到的地卖出去。
    这样一来他的哥哥不愿意的,而且买地的人也怕他的哥哥找麻烦,就要这个弟弟向他的哥哥讨要一个同意转让的文书。
    他的哥哥本来就不愿意卖地,又怎么会愿意签署转让土地的文书呢,这件事就这么搁置起来了,弟弟想卖,哥哥不给价钱,还不让弟弟卖。
    无奈之下弟弟只好告官,这时候石敬瑭又出来了,当时官府里的大小官员都觉得这个案子不好判,要是支持弟弟那哥哥名义上对土地还有所有权,强买强卖不太好。
    要是支持哥哥,这哥弟俩已经分家了,哥哥做事的确是霸道了些。
    所以不太好判,他们都看着石敬瑭,石敬瑭问了话,立刻就做出了判决,他的判决并不是从谁是谁非上面做出的判断,从这一点也做不出一个判断,他从的是人之常情,按照纲常,哥哥应该爱护弟弟,但是这里面的哥哥却对自己的弟弟不友善,再说已经分家了,弟弟想卖地那是弟弟的自由,当哥哥的不能阻拦,所以这块土地价高者得,至于哥哥,因为不爱护自己的弟弟,打了一顿板子,算是惩罚。
    这个结果基本上让所有人全部都满意了,百姓一致叫好。
    李嗣源死了之后,李从厚即位当了皇帝,他对于石敬瑭心里还是有点不放心的,于是就把他调出了河东,到镇州去当节度使。
    后来李从厚被李从珂赶了出来,半路上碰见了石敬瑭,但是李从厚的随从想要杀死石敬瑭,可能他们觉得,只要是石敬瑭一死,那么石敬瑭的势力就能被李从厚接手。
    但是最终失败,李从厚的部下被石敬瑭的部下全歼,还剩下李从厚一个人逃亡,后来李从珂毒死了李从厚。
    这让石敬瑭一直良心上感到不安,说实话,石敬瑭对于他的岳父李嗣源还是很忠心的,虽然李从厚能力很一般,但是石敬瑭在当时也没有想过造反取而代之,不过他对于李嗣源的这一点忠心,还不足以让他豁出老命去帮助李从厚,再加上李从厚也不是一个有前途的年轻人,所以最终石敬瑭还是放弃了李从厚,转投到李从珂的怀抱。
    这基本上就是石敬瑭在造反前的事迹,在这一段时期,不论是他的英勇还是他的勤俭朴素、勤政爱民,都是值得肯定的,在这一段时期,他还是比较低调的,这也是我们要正视石敬瑭的部分,这些东西就是要让大家知道他不仅仅只是一个勾结契丹,引狼入室的罪人,他同样也在之前的平凡或者不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了自己的贡献。(未完待续) ↑返回顶部↑
    石敬瑭是晋国的开国皇帝,被称为高祖,他的一生还是比较矛盾的,很多人对他的评价仅仅是看到了他后期和契丹勾结,给中原造成了巨大的祸患,还有他自甘堕落,对契丹称臣称儿等。
    其实石敬瑭很多时候做出的决定那也只能算是一种无奈的选择,后期他也曾经后悔过,但是那时候局势已经没有办法再挽回了,就算他是皇帝,那时候也没有后悔药卖了。
    而对于石敬瑭也不能就凭一件事就把他的一生给否定掉,我们需要全面的了解一些这个在历史上比较矛盾,而且骂名颇多的人物。
    石敬瑭是沙陀族,他的父亲一直辅助李克用和李存勖,屡立战功,也算是当时河东的一个大将,名气基本上和后来的周德威差不多,他的父亲最高当到了一个刺史,也算是一方豪强。
    石敬瑭不是长子,而是第二个儿子,他小时候沉默寡言,很有气度,尤其是喜欢读兵法,他最崇拜的有两个人,一个是战国时期帮赵国力抗强秦的李牧,一个是东汉时期平定诸王叛乱的周亚夫。
    年轻时候的石敬瑭第一次走入公众的视野是在河北争夺战和夹河苦战的时候,当时后梁的刘鄩和李存勖正在交战,刘鄩也算是一个比较有名的大将,他出兵比较果断,打仗不按常理出牌,所以李存勖好几次都被刘鄩打得很惨。
    有一次,刘鄩趁着李存勖这边还没有准备好,带着大军就杀了过来,李存勖猝不及防,一时间全军大乱,就在这个危急关头,我们的主角,石敬瑭出现了,她骑着马带着数十名护卫,冲杀在前,竟然阻挡住了刘鄩大军的攻势。
    随后李存勖急忙重新整备人马后撤,而石敬瑭就是心甘情愿的留下来断后的,最终凭借英勇全身而退。
    这一次战役李存勖对他的表现大为赞赏,据说还赐了他一块酥油饼吃,这在当时传为美谈,石敬瑭这个人也开始逐渐被大家所熟悉。
    后来的夹河苦战,他曾经掩护过他的岳父李嗣源,再后来在胡柳坡之战中,大将周德威战死,石敬瑭也是勇为人先,聚拢人马再次重击了梁军,可以说居功至伟。
    在夹河苦战之后,就是李嗣源带着大军奇袭恽州和汴州,在这个过程中,虽然史书中记载的功绩大部分都是李从珂和李嗣源的,实际上石敬瑭在这里面也扮演了一个十分重要的角色。
    石敬瑭不仅多次在危机中救下了李嗣源,而且在整个行动中多次成为急先锋,领兵打仗,十分勇猛。
    只不过他这个人平时不爱说话,而且也不喜欢自夸,所以他的这些功劳以及他真实的能力知道的人比较少,虽然李嗣源在上报功劳的时候还是比较公平的,但是毕竟他的职位比较低微,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所以在李存勖这一朝他并不是十分的显赫。
    真正让石敬瑭大展拳脚,也就是开始重用石敬瑭的人,就是他的岳父李嗣源。
    石敬瑭还没有发达的时候就在李嗣源手下干活,李嗣源很看好他,有时候人的际遇就是这么神奇,原本一名不文的穷小伙,一下子就成了李嗣源的女婿,虽然李嗣源当时也不是十分的厉害,但是地位比石敬瑭还是要高很多的。
    我们之前再讲李嗣源的时候,也曾经提到,李嗣源平定张文礼叛乱的时候,被他的部下胁迫称帝为北皇帝,他的军营内发生了兵变。
    当时李嗣源其实还不想造反,毕竟造反这个东西成本和风险都太大了,李嗣源不得不小心谨慎。
    于是李嗣源就想着去洛阳找到李存勖那事情说清楚,李嗣源认为说清楚之后,他们还是好兄弟,这就显出了李嗣源的不明智,这个时候要是真的去找李存勖,那么李嗣源就是自投罗网,羊入虎口。
    所以石敬瑭立刻就发对,他建议他的岳父大人赶紧进军洛阳,他很清楚,一旦李嗣源去了洛阳,李嗣源就完了,不管李嗣源是不是真的要造反,就凭他的部下兵变这件事李嗣源就能吃不了兜着走。
    石敬瑭再给李嗣源详细的分析了利害之后,又主动请缨,要求带着三百骑兵奔驰汴州,算是先给李嗣源打个前站。
    李嗣源听了石敬瑭的话,这才反应过来,急忙一路南下,收集兵马,最终这才成就了帝业,而石敬瑭自然也是水涨床高,被李嗣源重用。
    在这后面,石敬瑭官运一路亨通,先是被授予陕州节度使,随后又成了六军诸卫副使,也就是李嗣源亲军的副统领,当时的正统领是李从荣,李从荣这个人做人不怎么滴,他和石敬瑭之间有矛盾,于是石敬瑭就把这个职务辞去了,他不想和李从荣牵扯的过深。
    再后来,石敬瑭到了魏博,在魏博干了一段时间,因为契丹还经常骚扰边境,于是他就去了河东,掌控军政大权,成了当地名副其实的土皇帝。
    在这一段时期的石敬瑭,还是很受好评的,比如他能断案,虽然不能说是断案入神,但是也可以说得上是公正无私,很机智,处理了很多的疑难杂案。
    有一次,一个小店的妇人和军士争执,告到官府,妇人说:“我在门外面晒了谷子,被他的马吃了很多。请大人明断,为小民做主啊。”
    军士听了,却说冤枉,他说他的马一直管得好好的,根本没有吃被人的谷子,可是他当时没有证人,就他一个人,没法证明自己的清白,这在当时绝对算是一个悬案,没有人证物证,这可怎么断案。
    但是这难不倒石敬瑭,石敬瑭就对断案的属吏说:“他们两个人争执不下,那用什么判断是非呢,你给我把马杀掉看看肠子里到底有没有谷子。有就杀军士,没有就杀妇人。”
    众人一听,果然是好办法,于是就将马杀死了,结果马的肠子里没有谷子,事实证明是妇人在诬陷军士,想讹诈他钱。石敬瑭就下令将那个刁妇处死了。这一种人,也算是罪有应得,不过可能有人会说,石敬瑭是不是量刑过重?
    其实在五代,刑法是比较严酷的,乱世用重典,这句话说的还是很有道理的,所以石敬瑭杀死了这个妇人之后,境内风气可以说焕然一新,无中生有,讹人钱财的事情基本上绝迹。
    还有一件事,说的是两兄弟俩分家了,房子也分了,地也要分,结果兄弟俩一商量,地就不分了,哥哥给弟弟一些银子做补偿就行了。
    可是这个补偿到底有多少,两兄弟俩商量不好,亲兄弟明算账,算的却是一笔糊涂账,弟弟一生气觉得把地给哥哥还不如自己卖了呢?于是就找了一个买家准备把他分到的地卖出去。
    这样一来他的哥哥不愿意的,而且买地的人也怕他的哥哥找麻烦,就要这个弟弟向他的哥哥讨要一个同意转让的文书。
    他的哥哥本来就不愿意卖地,又怎么会愿意签署转让土地的文书呢,这件事就这么搁置起来了,弟弟想卖,哥哥不给价钱,还不让弟弟卖。
    无奈之下弟弟只好告官,这时候石敬瑭又出来了,当时官府里的大小官员都觉得这个案子不好判,要是支持弟弟那哥哥名义上对土地还有所有权,强买强卖不太好。
    要是支持哥哥,这哥弟俩已经分家了,哥哥做事的确是霸道了些。
    所以不太好判,他们都看着石敬瑭,石敬瑭问了话,立刻就做出了判决,他的判决并不是从谁是谁非上面做出的判断,从这一点也做不出一个判断,他从的是人之常情,按照纲常,哥哥应该爱护弟弟,但是这里面的哥哥却对自己的弟弟不友善,再说已经分家了,弟弟想卖地那是弟弟的自由,当哥哥的不能阻拦,所以这块土地价高者得,至于哥哥,因为不爱护自己的弟弟,打了一顿板子,算是惩罚。
    这个结果基本上让所有人全部都满意了,百姓一致叫好。
    李嗣源死了之后,李从厚即位当了皇帝,他对于石敬瑭心里还是有点不放心的,于是就把他调出了河东,到镇州去当节度使。
    后来李从厚被李从珂赶了出来,半路上碰见了石敬瑭,但是李从厚的随从想要杀死石敬瑭,可能他们觉得,只要是石敬瑭一死,那么石敬瑭的势力就能被李从厚接手。
    但是最终失败,李从厚的部下被石敬瑭的部下全歼,还剩下李从厚一个人逃亡,后来李从珂毒死了李从厚。
    这让石敬瑭一直良心上感到不安,说实话,石敬瑭对于他的岳父李嗣源还是很忠心的,虽然李从厚能力很一般,但是石敬瑭在当时也没有想过造反取而代之,不过他对于李嗣源的这一点忠心,还不足以让他豁出老命去帮助李从厚,再加上李从厚也不是一个有前途的年轻人,所以最终石敬瑭还是放弃了李从厚,转投到李从珂的怀抱。
    这基本上就是石敬瑭在造反前的事迹,在这一段时期,不论是他的英勇还是他的勤俭朴素、勤政爱民,都是值得肯定的,在这一段时期,他还是比较低调的,这也是我们要正视石敬瑭的部分,这些东西就是要让大家知道他不仅仅只是一个勾结契丹,引狼入室的罪人,他同样也在之前的平凡或者不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了自己的贡献。(未完待续)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