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634
六零之穿成极品他妈 作者:易楠苏伊
分卷阅读634
觉到他爹有大事要做,乖乖地待在她身边,不哭也不闹。钱淑兰揪心不已。
晚上,孙大琴回来,听到正康回来的事儿,也是一脸赞同,“怎么说也是夫妻一场,他帮小芳料理后事也是应该的。”
已经考完试的小敏陪着丰产在村子里四处逛。
没过几天,正康带着刘芳名的骨灰回来了。
钱淑兰请人帮忙做的棺木已经刷好了清漆,晾干之后,选个适合出殡的日子就下葬。
他们这次没有办丧礼,因为刘芳名已经不是他们老王家的人了。如果由他们家来办丧礼不合规矩。
棺木下葬之后,钱淑兰原以为这事就算完了。
可谁成想,这事居然会延伸这么大。
省城报社居然大老远跑过来采访他们。
采访的主角当然是正康和孙大琴,一个是省劳模的丈夫,一个是省劳模的婆婆。
按照记者的意思是想写劳模背后的男人和家庭。
孙大琴有些犹豫,难道这些人不知道她儿子和刘芳名已经离婚了吗?
这个女记者才二十来岁,梳着女干部的头发,身上的女性特征已经差不多可以忽视了,她义正言辞地道,“这是很大的荣誉,许多人求都求不来呢,我写这篇报导也是想让所有人都跟你们学,能在背后支持劳模的工作。如果刘芳名同志能当选全国劳模,你们家绝对能得先进家庭。”
孙大琴和正康对视一眼。得先进?那他们岂不是要成为名人了。
女记者又恭维了一句,“我听说你们支持劳模同志到省城棉纺厂工作。这位男同志还独自带着孩子。真是了不起!”
女记者似乎没有察觉到两人的异常,拿出纸笔开始提问,“请问你和劳模同志是什么时候结的婚?”
正康下意识地回答,“1962年”
女记者点了下头,在本子上记了几笔 ,“你们的孩子是什么时候出生的?平时都是由谁带的呀?”
正康这次倒是没有犹豫,回答的挺顺,“1965年,四岁之前是我娘带的,后来是我带的。”
女记者赞赏地看了他一眼,“不错!你做得很好!女性同志不该只待在家里带孩子,应该多接触外面的世界。m主席也说了,妇女能顶半边天。”
正康忙不迭地附和起来。
他们在这边采访,钱淑兰被人提醒,也从养鸡厂走了进来。
只是他们的堂屋两边立着两个拿枪的民兵,她被这两人拦在外面。
其他人纷纷站在外面围观,听着里面三人的对话。
女记者采访过后不忘点评,“感谢你们提供的资料,你们为劳模同志所做的一切都值得大家学习,也能为她加分,她有很大的概率会评上全国劳模。回去后我们一定会大力报导你们的事迹。”
孙大琴挺了挺胸,“我们都是自愿的。”
正康立刻附和一句,“对!我也为有这样的妻子而自豪。”
钱淑兰满头黑线,这两人怎么回事?正康明明已经跟刘芳名离婚了,为什么他们还要以劳模家属自居?
等三人走出来,钱淑兰朝着女记者握手,“你们刚刚的采访我也听到了,只是他们忘了说一件事儿,我孙子在三年前已经跟刘芳名同志离婚了。麻烦你们在报导上,别忘了把这事也给写上。”
女记者脸色一变,显然没想到对方会这么不识实务。在来的时候,她就把这家打听清楚了,自然也知道这小两口已经离婚的事情。
可她自认为,没人能禁得起这么大的诱惑。要知道如果家里出了个全国劳模,全家人都会跟着一起沾光。别人求都求不来的好事儿,除非他们是傻子才会往外推。
事情也恰恰如她所料,男人和婆婆被她画的大饼诱惑住了,没有说出实情,可这个老太太居然跳出来。这老家伙该不会是个傻的吧?
孙大琴和正康急得满头大汗,一个劲儿地给钱淑兰使眼色。
钱淑兰却好似没有感觉,“小芳工作认真,我们全家都很骄傲。但两人因为孩子的教育问题争吵过无数回,所以离婚了。小芳为了替祖国做贡献,到省城棉纺厂上班,我们全家没有人责怪她,这也是为什么明明我孙子都跟她离婚了,还愿意给她料理后事的主要原因。”
女记者脸色有点不好看,“就因为她不带孩子,你们就逼她离婚?”
钱淑兰才不上她的当,“我们没有逼她。这是两人协商好的。我孙子如今还没有再婚呢。”
女记者哼了一声,“既然如此,那你们家也没什么好报道的。告辞!”
作者有话要说:那时候的荣誉相当厉害的。我记得有个报道,有个人会种红薯,出名之后,当了全国人民代表。
ps:孙大琴另一个毛病,虚荣心。这次改造这个。
第318章
等人走了,孙大琴气得眼圈都红了,“娘,你这是干什么?我们家有可能会成为劳模之家啊。”
正康同样哀怨脸。
钱淑兰瞅着这两人现在已经被虚荣心占满了,她朝围观的人群扫了一眼,“大家都散了吧。”
看热闹的人一见没热闹可瞧都纷纷离开了家门。
最后只剩下自家人,钱淑兰背着手把全家人都叫进屋里,劈头盖脸就是一顿呲,“你俩咋回事?咱们又不是刘芳名的家人,替她料理后事就得了,争那荣誉有意义吗?而且还是假的。”
为了丰产这事儿,正康和刘芳名都离婚了,刘芳名当不当全国劳模,在钱淑兰看来,跟他们家没什么关系。
可现在这两人居然拿已死之人作伐子,非要凑上去沾光,钱淑兰绝对不能忍。
孙大琴急赤白脸地辩解,“谁说没意义?只要小芳当上全国劳模,丰产就是全国劳模的儿子,他将来要比别人少走许多弯路。”
钱淑兰满头黑线,以后连“红五类”都会没了,劳模儿子又算得了什么?
只是她也不能把这事明晃晃地说出来,她猛地一拍桌子,眼睛瞪得圆滚滚的,“小芳能不能当上全国劳模由上面来定。咱们已经不是她的家人,就不能撒谎骗人。”
孙大琴被婆婆训得抬不起头。
钱淑兰指向正康,“你把自己标榜得那么完美,就不心虚吗?你真的像你说得那么好吗
分卷阅读634 ↑返回顶部↑
分卷阅读634
觉到他爹有大事要做,乖乖地待在她身边,不哭也不闹。钱淑兰揪心不已。
晚上,孙大琴回来,听到正康回来的事儿,也是一脸赞同,“怎么说也是夫妻一场,他帮小芳料理后事也是应该的。”
已经考完试的小敏陪着丰产在村子里四处逛。
没过几天,正康带着刘芳名的骨灰回来了。
钱淑兰请人帮忙做的棺木已经刷好了清漆,晾干之后,选个适合出殡的日子就下葬。
他们这次没有办丧礼,因为刘芳名已经不是他们老王家的人了。如果由他们家来办丧礼不合规矩。
棺木下葬之后,钱淑兰原以为这事就算完了。
可谁成想,这事居然会延伸这么大。
省城报社居然大老远跑过来采访他们。
采访的主角当然是正康和孙大琴,一个是省劳模的丈夫,一个是省劳模的婆婆。
按照记者的意思是想写劳模背后的男人和家庭。
孙大琴有些犹豫,难道这些人不知道她儿子和刘芳名已经离婚了吗?
这个女记者才二十来岁,梳着女干部的头发,身上的女性特征已经差不多可以忽视了,她义正言辞地道,“这是很大的荣誉,许多人求都求不来呢,我写这篇报导也是想让所有人都跟你们学,能在背后支持劳模的工作。如果刘芳名同志能当选全国劳模,你们家绝对能得先进家庭。”
孙大琴和正康对视一眼。得先进?那他们岂不是要成为名人了。
女记者又恭维了一句,“我听说你们支持劳模同志到省城棉纺厂工作。这位男同志还独自带着孩子。真是了不起!”
女记者似乎没有察觉到两人的异常,拿出纸笔开始提问,“请问你和劳模同志是什么时候结的婚?”
正康下意识地回答,“1962年”
女记者点了下头,在本子上记了几笔 ,“你们的孩子是什么时候出生的?平时都是由谁带的呀?”
正康这次倒是没有犹豫,回答的挺顺,“1965年,四岁之前是我娘带的,后来是我带的。”
女记者赞赏地看了他一眼,“不错!你做得很好!女性同志不该只待在家里带孩子,应该多接触外面的世界。m主席也说了,妇女能顶半边天。”
正康忙不迭地附和起来。
他们在这边采访,钱淑兰被人提醒,也从养鸡厂走了进来。
只是他们的堂屋两边立着两个拿枪的民兵,她被这两人拦在外面。
其他人纷纷站在外面围观,听着里面三人的对话。
女记者采访过后不忘点评,“感谢你们提供的资料,你们为劳模同志所做的一切都值得大家学习,也能为她加分,她有很大的概率会评上全国劳模。回去后我们一定会大力报导你们的事迹。”
孙大琴挺了挺胸,“我们都是自愿的。”
正康立刻附和一句,“对!我也为有这样的妻子而自豪。”
钱淑兰满头黑线,这两人怎么回事?正康明明已经跟刘芳名离婚了,为什么他们还要以劳模家属自居?
等三人走出来,钱淑兰朝着女记者握手,“你们刚刚的采访我也听到了,只是他们忘了说一件事儿,我孙子在三年前已经跟刘芳名同志离婚了。麻烦你们在报导上,别忘了把这事也给写上。”
女记者脸色一变,显然没想到对方会这么不识实务。在来的时候,她就把这家打听清楚了,自然也知道这小两口已经离婚的事情。
可她自认为,没人能禁得起这么大的诱惑。要知道如果家里出了个全国劳模,全家人都会跟着一起沾光。别人求都求不来的好事儿,除非他们是傻子才会往外推。
事情也恰恰如她所料,男人和婆婆被她画的大饼诱惑住了,没有说出实情,可这个老太太居然跳出来。这老家伙该不会是个傻的吧?
孙大琴和正康急得满头大汗,一个劲儿地给钱淑兰使眼色。
钱淑兰却好似没有感觉,“小芳工作认真,我们全家都很骄傲。但两人因为孩子的教育问题争吵过无数回,所以离婚了。小芳为了替祖国做贡献,到省城棉纺厂上班,我们全家没有人责怪她,这也是为什么明明我孙子都跟她离婚了,还愿意给她料理后事的主要原因。”
女记者脸色有点不好看,“就因为她不带孩子,你们就逼她离婚?”
钱淑兰才不上她的当,“我们没有逼她。这是两人协商好的。我孙子如今还没有再婚呢。”
女记者哼了一声,“既然如此,那你们家也没什么好报道的。告辞!”
作者有话要说:那时候的荣誉相当厉害的。我记得有个报道,有个人会种红薯,出名之后,当了全国人民代表。
ps:孙大琴另一个毛病,虚荣心。这次改造这个。
第318章
等人走了,孙大琴气得眼圈都红了,“娘,你这是干什么?我们家有可能会成为劳模之家啊。”
正康同样哀怨脸。
钱淑兰瞅着这两人现在已经被虚荣心占满了,她朝围观的人群扫了一眼,“大家都散了吧。”
看热闹的人一见没热闹可瞧都纷纷离开了家门。
最后只剩下自家人,钱淑兰背着手把全家人都叫进屋里,劈头盖脸就是一顿呲,“你俩咋回事?咱们又不是刘芳名的家人,替她料理后事就得了,争那荣誉有意义吗?而且还是假的。”
为了丰产这事儿,正康和刘芳名都离婚了,刘芳名当不当全国劳模,在钱淑兰看来,跟他们家没什么关系。
可现在这两人居然拿已死之人作伐子,非要凑上去沾光,钱淑兰绝对不能忍。
孙大琴急赤白脸地辩解,“谁说没意义?只要小芳当上全国劳模,丰产就是全国劳模的儿子,他将来要比别人少走许多弯路。”
钱淑兰满头黑线,以后连“红五类”都会没了,劳模儿子又算得了什么?
只是她也不能把这事明晃晃地说出来,她猛地一拍桌子,眼睛瞪得圆滚滚的,“小芳能不能当上全国劳模由上面来定。咱们已经不是她的家人,就不能撒谎骗人。”
孙大琴被婆婆训得抬不起头。
钱淑兰指向正康,“你把自己标榜得那么完美,就不心虚吗?你真的像你说得那么好吗
分卷阅读634 ↑返回顶部↑
六零之穿成极品他妈 作者:易楠苏伊
分卷阅读634
觉到他爹有大事要做,乖乖地待在她身边,不哭也不闹。钱淑兰揪心不已。
晚上,孙大琴回来,听到正康回来的事儿,也是一脸赞同,“怎么说也是夫妻一场,他帮小芳料理后事也是应该的。”
已经考完试的小敏陪着丰产在村子里四处逛。
没过几天,正康带着刘芳名的骨灰回来了。
钱淑兰请人帮忙做的棺木已经刷好了清漆,晾干之后,选个适合出殡的日子就下葬。
他们这次没有办丧礼,因为刘芳名已经不是他们老王家的人了。如果由他们家来办丧礼不合规矩。
棺木下葬之后,钱淑兰原以为这事就算完了。
可谁成想,这事居然会延伸这么大。
省城报社居然大老远跑过来采访他们。
采访的主角当然是正康和孙大琴,一个是省劳模的丈夫,一个是省劳模的婆婆。
按照记者的意思是想写劳模背后的男人和家庭。
孙大琴有些犹豫,难道这些人不知道她儿子和刘芳名已经离婚了吗?
这个女记者才二十来岁,梳着女干部的头发,身上的女性特征已经差不多可以忽视了,她义正言辞地道,“这是很大的荣誉,许多人求都求不来呢,我写这篇报导也是想让所有人都跟你们学,能在背后支持劳模的工作。如果刘芳名同志能当选全国劳模,你们家绝对能得先进家庭。”
孙大琴和正康对视一眼。得先进?那他们岂不是要成为名人了。
女记者又恭维了一句,“我听说你们支持劳模同志到省城棉纺厂工作。这位男同志还独自带着孩子。真是了不起!”
女记者似乎没有察觉到两人的异常,拿出纸笔开始提问,“请问你和劳模同志是什么时候结的婚?”
正康下意识地回答,“1962年”
女记者点了下头,在本子上记了几笔 ,“你们的孩子是什么时候出生的?平时都是由谁带的呀?”
正康这次倒是没有犹豫,回答的挺顺,“1965年,四岁之前是我娘带的,后来是我带的。”
女记者赞赏地看了他一眼,“不错!你做得很好!女性同志不该只待在家里带孩子,应该多接触外面的世界。m主席也说了,妇女能顶半边天。”
正康忙不迭地附和起来。
他们在这边采访,钱淑兰被人提醒,也从养鸡厂走了进来。
只是他们的堂屋两边立着两个拿枪的民兵,她被这两人拦在外面。
其他人纷纷站在外面围观,听着里面三人的对话。
女记者采访过后不忘点评,“感谢你们提供的资料,你们为劳模同志所做的一切都值得大家学习,也能为她加分,她有很大的概率会评上全国劳模。回去后我们一定会大力报导你们的事迹。”
孙大琴挺了挺胸,“我们都是自愿的。”
正康立刻附和一句,“对!我也为有这样的妻子而自豪。”
钱淑兰满头黑线,这两人怎么回事?正康明明已经跟刘芳名离婚了,为什么他们还要以劳模家属自居?
等三人走出来,钱淑兰朝着女记者握手,“你们刚刚的采访我也听到了,只是他们忘了说一件事儿,我孙子在三年前已经跟刘芳名同志离婚了。麻烦你们在报导上,别忘了把这事也给写上。”
女记者脸色一变,显然没想到对方会这么不识实务。在来的时候,她就把这家打听清楚了,自然也知道这小两口已经离婚的事情。
可她自认为,没人能禁得起这么大的诱惑。要知道如果家里出了个全国劳模,全家人都会跟着一起沾光。别人求都求不来的好事儿,除非他们是傻子才会往外推。
事情也恰恰如她所料,男人和婆婆被她画的大饼诱惑住了,没有说出实情,可这个老太太居然跳出来。这老家伙该不会是个傻的吧?
孙大琴和正康急得满头大汗,一个劲儿地给钱淑兰使眼色。
钱淑兰却好似没有感觉,“小芳工作认真,我们全家都很骄傲。但两人因为孩子的教育问题争吵过无数回,所以离婚了。小芳为了替祖国做贡献,到省城棉纺厂上班,我们全家没有人责怪她,这也是为什么明明我孙子都跟她离婚了,还愿意给她料理后事的主要原因。”
女记者脸色有点不好看,“就因为她不带孩子,你们就逼她离婚?”
钱淑兰才不上她的当,“我们没有逼她。这是两人协商好的。我孙子如今还没有再婚呢。”
女记者哼了一声,“既然如此,那你们家也没什么好报道的。告辞!”
作者有话要说:那时候的荣誉相当厉害的。我记得有个报道,有个人会种红薯,出名之后,当了全国人民代表。
ps:孙大琴另一个毛病,虚荣心。这次改造这个。
第318章
等人走了,孙大琴气得眼圈都红了,“娘,你这是干什么?我们家有可能会成为劳模之家啊。”
正康同样哀怨脸。
钱淑兰瞅着这两人现在已经被虚荣心占满了,她朝围观的人群扫了一眼,“大家都散了吧。”
看热闹的人一见没热闹可瞧都纷纷离开了家门。
最后只剩下自家人,钱淑兰背着手把全家人都叫进屋里,劈头盖脸就是一顿呲,“你俩咋回事?咱们又不是刘芳名的家人,替她料理后事就得了,争那荣誉有意义吗?而且还是假的。”
为了丰产这事儿,正康和刘芳名都离婚了,刘芳名当不当全国劳模,在钱淑兰看来,跟他们家没什么关系。
可现在这两人居然拿已死之人作伐子,非要凑上去沾光,钱淑兰绝对不能忍。
孙大琴急赤白脸地辩解,“谁说没意义?只要小芳当上全国劳模,丰产就是全国劳模的儿子,他将来要比别人少走许多弯路。”
钱淑兰满头黑线,以后连“红五类”都会没了,劳模儿子又算得了什么?
只是她也不能把这事明晃晃地说出来,她猛地一拍桌子,眼睛瞪得圆滚滚的,“小芳能不能当上全国劳模由上面来定。咱们已经不是她的家人,就不能撒谎骗人。”
孙大琴被婆婆训得抬不起头。
钱淑兰指向正康,“你把自己标榜得那么完美,就不心虚吗?你真的像你说得那么好吗
分卷阅读634
分卷阅读634
觉到他爹有大事要做,乖乖地待在她身边,不哭也不闹。钱淑兰揪心不已。
晚上,孙大琴回来,听到正康回来的事儿,也是一脸赞同,“怎么说也是夫妻一场,他帮小芳料理后事也是应该的。”
已经考完试的小敏陪着丰产在村子里四处逛。
没过几天,正康带着刘芳名的骨灰回来了。
钱淑兰请人帮忙做的棺木已经刷好了清漆,晾干之后,选个适合出殡的日子就下葬。
他们这次没有办丧礼,因为刘芳名已经不是他们老王家的人了。如果由他们家来办丧礼不合规矩。
棺木下葬之后,钱淑兰原以为这事就算完了。
可谁成想,这事居然会延伸这么大。
省城报社居然大老远跑过来采访他们。
采访的主角当然是正康和孙大琴,一个是省劳模的丈夫,一个是省劳模的婆婆。
按照记者的意思是想写劳模背后的男人和家庭。
孙大琴有些犹豫,难道这些人不知道她儿子和刘芳名已经离婚了吗?
这个女记者才二十来岁,梳着女干部的头发,身上的女性特征已经差不多可以忽视了,她义正言辞地道,“这是很大的荣誉,许多人求都求不来呢,我写这篇报导也是想让所有人都跟你们学,能在背后支持劳模的工作。如果刘芳名同志能当选全国劳模,你们家绝对能得先进家庭。”
孙大琴和正康对视一眼。得先进?那他们岂不是要成为名人了。
女记者又恭维了一句,“我听说你们支持劳模同志到省城棉纺厂工作。这位男同志还独自带着孩子。真是了不起!”
女记者似乎没有察觉到两人的异常,拿出纸笔开始提问,“请问你和劳模同志是什么时候结的婚?”
正康下意识地回答,“1962年”
女记者点了下头,在本子上记了几笔 ,“你们的孩子是什么时候出生的?平时都是由谁带的呀?”
正康这次倒是没有犹豫,回答的挺顺,“1965年,四岁之前是我娘带的,后来是我带的。”
女记者赞赏地看了他一眼,“不错!你做得很好!女性同志不该只待在家里带孩子,应该多接触外面的世界。m主席也说了,妇女能顶半边天。”
正康忙不迭地附和起来。
他们在这边采访,钱淑兰被人提醒,也从养鸡厂走了进来。
只是他们的堂屋两边立着两个拿枪的民兵,她被这两人拦在外面。
其他人纷纷站在外面围观,听着里面三人的对话。
女记者采访过后不忘点评,“感谢你们提供的资料,你们为劳模同志所做的一切都值得大家学习,也能为她加分,她有很大的概率会评上全国劳模。回去后我们一定会大力报导你们的事迹。”
孙大琴挺了挺胸,“我们都是自愿的。”
正康立刻附和一句,“对!我也为有这样的妻子而自豪。”
钱淑兰满头黑线,这两人怎么回事?正康明明已经跟刘芳名离婚了,为什么他们还要以劳模家属自居?
等三人走出来,钱淑兰朝着女记者握手,“你们刚刚的采访我也听到了,只是他们忘了说一件事儿,我孙子在三年前已经跟刘芳名同志离婚了。麻烦你们在报导上,别忘了把这事也给写上。”
女记者脸色一变,显然没想到对方会这么不识实务。在来的时候,她就把这家打听清楚了,自然也知道这小两口已经离婚的事情。
可她自认为,没人能禁得起这么大的诱惑。要知道如果家里出了个全国劳模,全家人都会跟着一起沾光。别人求都求不来的好事儿,除非他们是傻子才会往外推。
事情也恰恰如她所料,男人和婆婆被她画的大饼诱惑住了,没有说出实情,可这个老太太居然跳出来。这老家伙该不会是个傻的吧?
孙大琴和正康急得满头大汗,一个劲儿地给钱淑兰使眼色。
钱淑兰却好似没有感觉,“小芳工作认真,我们全家都很骄傲。但两人因为孩子的教育问题争吵过无数回,所以离婚了。小芳为了替祖国做贡献,到省城棉纺厂上班,我们全家没有人责怪她,这也是为什么明明我孙子都跟她离婚了,还愿意给她料理后事的主要原因。”
女记者脸色有点不好看,“就因为她不带孩子,你们就逼她离婚?”
钱淑兰才不上她的当,“我们没有逼她。这是两人协商好的。我孙子如今还没有再婚呢。”
女记者哼了一声,“既然如此,那你们家也没什么好报道的。告辞!”
作者有话要说:那时候的荣誉相当厉害的。我记得有个报道,有个人会种红薯,出名之后,当了全国人民代表。
ps:孙大琴另一个毛病,虚荣心。这次改造这个。
第318章
等人走了,孙大琴气得眼圈都红了,“娘,你这是干什么?我们家有可能会成为劳模之家啊。”
正康同样哀怨脸。
钱淑兰瞅着这两人现在已经被虚荣心占满了,她朝围观的人群扫了一眼,“大家都散了吧。”
看热闹的人一见没热闹可瞧都纷纷离开了家门。
最后只剩下自家人,钱淑兰背着手把全家人都叫进屋里,劈头盖脸就是一顿呲,“你俩咋回事?咱们又不是刘芳名的家人,替她料理后事就得了,争那荣誉有意义吗?而且还是假的。”
为了丰产这事儿,正康和刘芳名都离婚了,刘芳名当不当全国劳模,在钱淑兰看来,跟他们家没什么关系。
可现在这两人居然拿已死之人作伐子,非要凑上去沾光,钱淑兰绝对不能忍。
孙大琴急赤白脸地辩解,“谁说没意义?只要小芳当上全国劳模,丰产就是全国劳模的儿子,他将来要比别人少走许多弯路。”
钱淑兰满头黑线,以后连“红五类”都会没了,劳模儿子又算得了什么?
只是她也不能把这事明晃晃地说出来,她猛地一拍桌子,眼睛瞪得圆滚滚的,“小芳能不能当上全国劳模由上面来定。咱们已经不是她的家人,就不能撒谎骗人。”
孙大琴被婆婆训得抬不起头。
钱淑兰指向正康,“你把自己标榜得那么完美,就不心虚吗?你真的像你说得那么好吗
分卷阅读6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