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1097
姜姬 作者:多木木多
分卷阅读1097
为早知怀中有子啊。
百姓们都觉得这正是皇帝和鲁国公主会发生的事。甚至已经开始重新追捧起鲁人来,之前不得不低调行事的鲁人重新成为了各家的座上宾客,鲁商也再次被人“悄悄”请了回来,要说这商人,还是鲁国商人手上的东西最多啊。
而在世家之中也觉得鲁国公主有子是件好事,不由得都松了口气。
徐公进宫数月不归已经让“皇帝已逝”这件事传遍凤凰台下了。哪怕人人都没有宣之于口,心里也都觉得这恐怕就是事实了。
由于皇帝没有子嗣,人们也都在担心下一任皇帝该怎么办。没皇帝当然不行,上无君,哪有臣?君不在,国安焉?
徐公之所以不回家一直在宫里待着,肯定也是在发愁这件事。
最主要的还是大梁帝脉早两代已经是一脉单传了。先帝不近女色,又英年早逝,只留下皇帝这一个儿子。皇帝不但没有兄弟,也没有叔伯。现在想找个近支帝脉都找不到,最近的都是五代之外的了。
徐公在宫里忧心,宫外的他们也在一同忧心——都想知道下一任皇帝到底会落到谁家?他们也好早做打算。
结果现在好了!不必去寻访外遗的帝脉遗子,鲁国公主那里就有一个!
此时此刻,没有人会多嘴去管这鲁国公主生下的到底是什么,哪怕不是皇帝的……跟你我有关吗?重要的是一场有可能导致大梁倾覆的危机没有了!
于是一波又一波“忠心耿耿”的人跑到徐家去,请他们通知在宫里的徐公“大梁有救了!”。
大家没有说的那么直白,只是半遮半掩,欢喜无限的“暗示”:鲁国公主有个孩子!
搞得许多不明真相的人也跟着一起高兴:鲁国公主有个私生子!普天同庆!
个别人也奇怪,这鲁国公主有孩子,有什么可高兴的?为什么最近家里的、家外的长辈们说起这件事都一副高兴欢喜的样子?
长辈们高兴,他们当然不能不高兴。他们不但要高兴,还要真情实感。长辈们可以说话半真半假,可以说一半藏一半,他们跟同龄友人相聚时当然不时兴像长辈一样高深来高深去的,都是一样的酒囊饭袋,高深起来惹人笑不是吗?
于是大家诗书畅谈时为了跟上潮流,都要说一说这街知巷闻的“鲁国公主有子”一事。也为了跟市井小民区别开,他们要以“高明”的姿态评判这件事,而不能只是看皇帝的笑话,虽然笑话皇帝无能是他们最喜欢的话题,少年皇帝与风流成性的鲁国公主之间的风流韵事谈起来也是孜孜不倦,经久不衰。
同样由于家中长辈的态度,他们要欢喜鼓舞。
鼓舞之后,“为什么鲁国公主有子我们要高兴”这件事的原因就变得五花八门了。
最终结论都是因为是鲁国公主,所以要高兴。
还有人把鲁国公主曾受封“安乐公主”的事扯出来说了。要说一个诸侯国公主还不至于让这整个凤凰台都跟吃了仙药似的开心,换成皇帝的表姐呢?虽然是表的,但都封“安乐公主”了,皇帝又没亲姐,这表姐也跟亲的一样宝贵了。
皇帝的姐姐有孩子——而且孩子爹很可能是皇帝,这就很值得开心开心了。
总之,当云青兰发觉时,整个凤凰台下都流传起来“安乐公主有了皇帝的孩子”这个让人心喜的消息。
他一下子就头脑发蒙了。
安乐公主是谁?等他把这里面的关系给理清楚后,更加觉得这姜姬就是他的心腹大患!万万没料到,这个女人竟然还有这个身份呢。
不如他也把她娶了吧。
他想了想,回去就拟了个旨。现在帝玺都在他手中,随手拟来就行。但这圣旨出了凤凰台,他一个人的话就不管用了。
凤凰台下那么多官属可不听他的。
他只能拿着这道“圣旨”去找徐公。
本以为要费一些手段,徐公不会轻易答应,结果他只是从那大殿里抓了几个已经饿晕的人,拉到徐公面前,刀刚架到脖子上,一个都没杀呢,徐公已经高听“刀下留人”了。
然后,徐公就答应了。
不但亲手替他重新将“圣旨”抄写一遍,还亲自著名,之后再颂布下去。
顺利得不可思议。
这道圣旨一出现就引起大哗。
前面才听说这“安乐公主”有了皇帝的儿子,后脚皇帝就下旨把她赐给庆王为妃。
这庆王不是已经有了朝阳公主这个王后了吗?皇帝又赐了安乐公主?
这皇帝对庆王怎么这么好啊?就是亲兄弟也不能这么对待吧?而且不是听说这庆王原来就是皇帝宫殿下台守大门的侍卫头领吗?就因为他在宫殿着火时把皇帝背出来了,皇帝封了个庆王还不够,又嫁了朝阳公主。难道这是嫌朝阳公主太老了,这才把安乐公主给赐下去的?
这……
皇帝果然是太年轻,不懂事啊。
那安乐公主的孩子怎么办?皇帝这是不要了?
安乐公主真是太可怜了啊。
皇帝这是不要认这回事呢。
云青兰没料到凤凰台下的百姓对着这道圣旨竟然只是嘲笑了一番皇帝,又同情了一下安乐公主竟然就没了!
他们固然有点可惜那个“小太子”,可是好像也没有太可惜?
他刚觉得可能之前都是他想太多了,将将要松了一口气就听说徐公家被人堵门大哭了。
百姓们对这道圣旨接受得很快,但世家们不接受啊。
庆王得一个朝阳公主当王后没什么,怎么能把鲁国公主给他呢?鲁国公主是未来的皇后啊!连皇后都没了,小太子怎么办?
人人都知道徐公没在家。所以堵门的人有客气一点只是在门口堵着,车马堵得严严实实的,人就在徐家门前放块席子坐着,让徐家下人出门买菜都开不了门,下不了脚。
不客气的就直接硬闯了。
徐家是书香世家,徐家下人那都是讲理的,怎么能给主人丢脸呢?对不对?
人家闯进来了,这是不对的,徐家下人就站在旁边一个劲的谴责,正义无比:你们这是不对的!
你们这样太无礼了!
你们这样实在太没有规矩了!
不管是直接把门撞开进来的还是翻墙进来的人很快都发现了一件事:徐家除了下人,一个主人都不见了!
不但没有徐公,徐公的子侄弟子一个都不在。
徐家并不是小户人家啊。
徐家传续这么多代了,哪怕有的旁支都渐渐离散,但剩下的徐家子弟,包括徐家收下的弟子全加起来少说也有几百人。
这几百个人呢?
徐公进宫了,这是人人都看到的。还有人说徐公当时进宫,身边有长子和一个小辈服侍着。这也才三个人啊。剩下的呢?
跑哪儿去了?
分卷阅读1097 ↑返回顶部↑
分卷阅读1097
为早知怀中有子啊。
百姓们都觉得这正是皇帝和鲁国公主会发生的事。甚至已经开始重新追捧起鲁人来,之前不得不低调行事的鲁人重新成为了各家的座上宾客,鲁商也再次被人“悄悄”请了回来,要说这商人,还是鲁国商人手上的东西最多啊。
而在世家之中也觉得鲁国公主有子是件好事,不由得都松了口气。
徐公进宫数月不归已经让“皇帝已逝”这件事传遍凤凰台下了。哪怕人人都没有宣之于口,心里也都觉得这恐怕就是事实了。
由于皇帝没有子嗣,人们也都在担心下一任皇帝该怎么办。没皇帝当然不行,上无君,哪有臣?君不在,国安焉?
徐公之所以不回家一直在宫里待着,肯定也是在发愁这件事。
最主要的还是大梁帝脉早两代已经是一脉单传了。先帝不近女色,又英年早逝,只留下皇帝这一个儿子。皇帝不但没有兄弟,也没有叔伯。现在想找个近支帝脉都找不到,最近的都是五代之外的了。
徐公在宫里忧心,宫外的他们也在一同忧心——都想知道下一任皇帝到底会落到谁家?他们也好早做打算。
结果现在好了!不必去寻访外遗的帝脉遗子,鲁国公主那里就有一个!
此时此刻,没有人会多嘴去管这鲁国公主生下的到底是什么,哪怕不是皇帝的……跟你我有关吗?重要的是一场有可能导致大梁倾覆的危机没有了!
于是一波又一波“忠心耿耿”的人跑到徐家去,请他们通知在宫里的徐公“大梁有救了!”。
大家没有说的那么直白,只是半遮半掩,欢喜无限的“暗示”:鲁国公主有个孩子!
搞得许多不明真相的人也跟着一起高兴:鲁国公主有个私生子!普天同庆!
个别人也奇怪,这鲁国公主有孩子,有什么可高兴的?为什么最近家里的、家外的长辈们说起这件事都一副高兴欢喜的样子?
长辈们高兴,他们当然不能不高兴。他们不但要高兴,还要真情实感。长辈们可以说话半真半假,可以说一半藏一半,他们跟同龄友人相聚时当然不时兴像长辈一样高深来高深去的,都是一样的酒囊饭袋,高深起来惹人笑不是吗?
于是大家诗书畅谈时为了跟上潮流,都要说一说这街知巷闻的“鲁国公主有子”一事。也为了跟市井小民区别开,他们要以“高明”的姿态评判这件事,而不能只是看皇帝的笑话,虽然笑话皇帝无能是他们最喜欢的话题,少年皇帝与风流成性的鲁国公主之间的风流韵事谈起来也是孜孜不倦,经久不衰。
同样由于家中长辈的态度,他们要欢喜鼓舞。
鼓舞之后,“为什么鲁国公主有子我们要高兴”这件事的原因就变得五花八门了。
最终结论都是因为是鲁国公主,所以要高兴。
还有人把鲁国公主曾受封“安乐公主”的事扯出来说了。要说一个诸侯国公主还不至于让这整个凤凰台都跟吃了仙药似的开心,换成皇帝的表姐呢?虽然是表的,但都封“安乐公主”了,皇帝又没亲姐,这表姐也跟亲的一样宝贵了。
皇帝的姐姐有孩子——而且孩子爹很可能是皇帝,这就很值得开心开心了。
总之,当云青兰发觉时,整个凤凰台下都流传起来“安乐公主有了皇帝的孩子”这个让人心喜的消息。
他一下子就头脑发蒙了。
安乐公主是谁?等他把这里面的关系给理清楚后,更加觉得这姜姬就是他的心腹大患!万万没料到,这个女人竟然还有这个身份呢。
不如他也把她娶了吧。
他想了想,回去就拟了个旨。现在帝玺都在他手中,随手拟来就行。但这圣旨出了凤凰台,他一个人的话就不管用了。
凤凰台下那么多官属可不听他的。
他只能拿着这道“圣旨”去找徐公。
本以为要费一些手段,徐公不会轻易答应,结果他只是从那大殿里抓了几个已经饿晕的人,拉到徐公面前,刀刚架到脖子上,一个都没杀呢,徐公已经高听“刀下留人”了。
然后,徐公就答应了。
不但亲手替他重新将“圣旨”抄写一遍,还亲自著名,之后再颂布下去。
顺利得不可思议。
这道圣旨一出现就引起大哗。
前面才听说这“安乐公主”有了皇帝的儿子,后脚皇帝就下旨把她赐给庆王为妃。
这庆王不是已经有了朝阳公主这个王后了吗?皇帝又赐了安乐公主?
这皇帝对庆王怎么这么好啊?就是亲兄弟也不能这么对待吧?而且不是听说这庆王原来就是皇帝宫殿下台守大门的侍卫头领吗?就因为他在宫殿着火时把皇帝背出来了,皇帝封了个庆王还不够,又嫁了朝阳公主。难道这是嫌朝阳公主太老了,这才把安乐公主给赐下去的?
这……
皇帝果然是太年轻,不懂事啊。
那安乐公主的孩子怎么办?皇帝这是不要了?
安乐公主真是太可怜了啊。
皇帝这是不要认这回事呢。
云青兰没料到凤凰台下的百姓对着这道圣旨竟然只是嘲笑了一番皇帝,又同情了一下安乐公主竟然就没了!
他们固然有点可惜那个“小太子”,可是好像也没有太可惜?
他刚觉得可能之前都是他想太多了,将将要松了一口气就听说徐公家被人堵门大哭了。
百姓们对这道圣旨接受得很快,但世家们不接受啊。
庆王得一个朝阳公主当王后没什么,怎么能把鲁国公主给他呢?鲁国公主是未来的皇后啊!连皇后都没了,小太子怎么办?
人人都知道徐公没在家。所以堵门的人有客气一点只是在门口堵着,车马堵得严严实实的,人就在徐家门前放块席子坐着,让徐家下人出门买菜都开不了门,下不了脚。
不客气的就直接硬闯了。
徐家是书香世家,徐家下人那都是讲理的,怎么能给主人丢脸呢?对不对?
人家闯进来了,这是不对的,徐家下人就站在旁边一个劲的谴责,正义无比:你们这是不对的!
你们这样太无礼了!
你们这样实在太没有规矩了!
不管是直接把门撞开进来的还是翻墙进来的人很快都发现了一件事:徐家除了下人,一个主人都不见了!
不但没有徐公,徐公的子侄弟子一个都不在。
徐家并不是小户人家啊。
徐家传续这么多代了,哪怕有的旁支都渐渐离散,但剩下的徐家子弟,包括徐家收下的弟子全加起来少说也有几百人。
这几百个人呢?
徐公进宫了,这是人人都看到的。还有人说徐公当时进宫,身边有长子和一个小辈服侍着。这也才三个人啊。剩下的呢?
跑哪儿去了?
分卷阅读1097 ↑返回顶部↑
姜姬 作者:多木木多
分卷阅读1097
为早知怀中有子啊。
百姓们都觉得这正是皇帝和鲁国公主会发生的事。甚至已经开始重新追捧起鲁人来,之前不得不低调行事的鲁人重新成为了各家的座上宾客,鲁商也再次被人“悄悄”请了回来,要说这商人,还是鲁国商人手上的东西最多啊。
而在世家之中也觉得鲁国公主有子是件好事,不由得都松了口气。
徐公进宫数月不归已经让“皇帝已逝”这件事传遍凤凰台下了。哪怕人人都没有宣之于口,心里也都觉得这恐怕就是事实了。
由于皇帝没有子嗣,人们也都在担心下一任皇帝该怎么办。没皇帝当然不行,上无君,哪有臣?君不在,国安焉?
徐公之所以不回家一直在宫里待着,肯定也是在发愁这件事。
最主要的还是大梁帝脉早两代已经是一脉单传了。先帝不近女色,又英年早逝,只留下皇帝这一个儿子。皇帝不但没有兄弟,也没有叔伯。现在想找个近支帝脉都找不到,最近的都是五代之外的了。
徐公在宫里忧心,宫外的他们也在一同忧心——都想知道下一任皇帝到底会落到谁家?他们也好早做打算。
结果现在好了!不必去寻访外遗的帝脉遗子,鲁国公主那里就有一个!
此时此刻,没有人会多嘴去管这鲁国公主生下的到底是什么,哪怕不是皇帝的……跟你我有关吗?重要的是一场有可能导致大梁倾覆的危机没有了!
于是一波又一波“忠心耿耿”的人跑到徐家去,请他们通知在宫里的徐公“大梁有救了!”。
大家没有说的那么直白,只是半遮半掩,欢喜无限的“暗示”:鲁国公主有个孩子!
搞得许多不明真相的人也跟着一起高兴:鲁国公主有个私生子!普天同庆!
个别人也奇怪,这鲁国公主有孩子,有什么可高兴的?为什么最近家里的、家外的长辈们说起这件事都一副高兴欢喜的样子?
长辈们高兴,他们当然不能不高兴。他们不但要高兴,还要真情实感。长辈们可以说话半真半假,可以说一半藏一半,他们跟同龄友人相聚时当然不时兴像长辈一样高深来高深去的,都是一样的酒囊饭袋,高深起来惹人笑不是吗?
于是大家诗书畅谈时为了跟上潮流,都要说一说这街知巷闻的“鲁国公主有子”一事。也为了跟市井小民区别开,他们要以“高明”的姿态评判这件事,而不能只是看皇帝的笑话,虽然笑话皇帝无能是他们最喜欢的话题,少年皇帝与风流成性的鲁国公主之间的风流韵事谈起来也是孜孜不倦,经久不衰。
同样由于家中长辈的态度,他们要欢喜鼓舞。
鼓舞之后,“为什么鲁国公主有子我们要高兴”这件事的原因就变得五花八门了。
最终结论都是因为是鲁国公主,所以要高兴。
还有人把鲁国公主曾受封“安乐公主”的事扯出来说了。要说一个诸侯国公主还不至于让这整个凤凰台都跟吃了仙药似的开心,换成皇帝的表姐呢?虽然是表的,但都封“安乐公主”了,皇帝又没亲姐,这表姐也跟亲的一样宝贵了。
皇帝的姐姐有孩子——而且孩子爹很可能是皇帝,这就很值得开心开心了。
总之,当云青兰发觉时,整个凤凰台下都流传起来“安乐公主有了皇帝的孩子”这个让人心喜的消息。
他一下子就头脑发蒙了。
安乐公主是谁?等他把这里面的关系给理清楚后,更加觉得这姜姬就是他的心腹大患!万万没料到,这个女人竟然还有这个身份呢。
不如他也把她娶了吧。
他想了想,回去就拟了个旨。现在帝玺都在他手中,随手拟来就行。但这圣旨出了凤凰台,他一个人的话就不管用了。
凤凰台下那么多官属可不听他的。
他只能拿着这道“圣旨”去找徐公。
本以为要费一些手段,徐公不会轻易答应,结果他只是从那大殿里抓了几个已经饿晕的人,拉到徐公面前,刀刚架到脖子上,一个都没杀呢,徐公已经高听“刀下留人”了。
然后,徐公就答应了。
不但亲手替他重新将“圣旨”抄写一遍,还亲自著名,之后再颂布下去。
顺利得不可思议。
这道圣旨一出现就引起大哗。
前面才听说这“安乐公主”有了皇帝的儿子,后脚皇帝就下旨把她赐给庆王为妃。
这庆王不是已经有了朝阳公主这个王后了吗?皇帝又赐了安乐公主?
这皇帝对庆王怎么这么好啊?就是亲兄弟也不能这么对待吧?而且不是听说这庆王原来就是皇帝宫殿下台守大门的侍卫头领吗?就因为他在宫殿着火时把皇帝背出来了,皇帝封了个庆王还不够,又嫁了朝阳公主。难道这是嫌朝阳公主太老了,这才把安乐公主给赐下去的?
这……
皇帝果然是太年轻,不懂事啊。
那安乐公主的孩子怎么办?皇帝这是不要了?
安乐公主真是太可怜了啊。
皇帝这是不要认这回事呢。
云青兰没料到凤凰台下的百姓对着这道圣旨竟然只是嘲笑了一番皇帝,又同情了一下安乐公主竟然就没了!
他们固然有点可惜那个“小太子”,可是好像也没有太可惜?
他刚觉得可能之前都是他想太多了,将将要松了一口气就听说徐公家被人堵门大哭了。
百姓们对这道圣旨接受得很快,但世家们不接受啊。
庆王得一个朝阳公主当王后没什么,怎么能把鲁国公主给他呢?鲁国公主是未来的皇后啊!连皇后都没了,小太子怎么办?
人人都知道徐公没在家。所以堵门的人有客气一点只是在门口堵着,车马堵得严严实实的,人就在徐家门前放块席子坐着,让徐家下人出门买菜都开不了门,下不了脚。
不客气的就直接硬闯了。
徐家是书香世家,徐家下人那都是讲理的,怎么能给主人丢脸呢?对不对?
人家闯进来了,这是不对的,徐家下人就站在旁边一个劲的谴责,正义无比:你们这是不对的!
你们这样太无礼了!
你们这样实在太没有规矩了!
不管是直接把门撞开进来的还是翻墙进来的人很快都发现了一件事:徐家除了下人,一个主人都不见了!
不但没有徐公,徐公的子侄弟子一个都不在。
徐家并不是小户人家啊。
徐家传续这么多代了,哪怕有的旁支都渐渐离散,但剩下的徐家子弟,包括徐家收下的弟子全加起来少说也有几百人。
这几百个人呢?
徐公进宫了,这是人人都看到的。还有人说徐公当时进宫,身边有长子和一个小辈服侍着。这也才三个人啊。剩下的呢?
跑哪儿去了?
分卷阅读1097
分卷阅读1097
为早知怀中有子啊。
百姓们都觉得这正是皇帝和鲁国公主会发生的事。甚至已经开始重新追捧起鲁人来,之前不得不低调行事的鲁人重新成为了各家的座上宾客,鲁商也再次被人“悄悄”请了回来,要说这商人,还是鲁国商人手上的东西最多啊。
而在世家之中也觉得鲁国公主有子是件好事,不由得都松了口气。
徐公进宫数月不归已经让“皇帝已逝”这件事传遍凤凰台下了。哪怕人人都没有宣之于口,心里也都觉得这恐怕就是事实了。
由于皇帝没有子嗣,人们也都在担心下一任皇帝该怎么办。没皇帝当然不行,上无君,哪有臣?君不在,国安焉?
徐公之所以不回家一直在宫里待着,肯定也是在发愁这件事。
最主要的还是大梁帝脉早两代已经是一脉单传了。先帝不近女色,又英年早逝,只留下皇帝这一个儿子。皇帝不但没有兄弟,也没有叔伯。现在想找个近支帝脉都找不到,最近的都是五代之外的了。
徐公在宫里忧心,宫外的他们也在一同忧心——都想知道下一任皇帝到底会落到谁家?他们也好早做打算。
结果现在好了!不必去寻访外遗的帝脉遗子,鲁国公主那里就有一个!
此时此刻,没有人会多嘴去管这鲁国公主生下的到底是什么,哪怕不是皇帝的……跟你我有关吗?重要的是一场有可能导致大梁倾覆的危机没有了!
于是一波又一波“忠心耿耿”的人跑到徐家去,请他们通知在宫里的徐公“大梁有救了!”。
大家没有说的那么直白,只是半遮半掩,欢喜无限的“暗示”:鲁国公主有个孩子!
搞得许多不明真相的人也跟着一起高兴:鲁国公主有个私生子!普天同庆!
个别人也奇怪,这鲁国公主有孩子,有什么可高兴的?为什么最近家里的、家外的长辈们说起这件事都一副高兴欢喜的样子?
长辈们高兴,他们当然不能不高兴。他们不但要高兴,还要真情实感。长辈们可以说话半真半假,可以说一半藏一半,他们跟同龄友人相聚时当然不时兴像长辈一样高深来高深去的,都是一样的酒囊饭袋,高深起来惹人笑不是吗?
于是大家诗书畅谈时为了跟上潮流,都要说一说这街知巷闻的“鲁国公主有子”一事。也为了跟市井小民区别开,他们要以“高明”的姿态评判这件事,而不能只是看皇帝的笑话,虽然笑话皇帝无能是他们最喜欢的话题,少年皇帝与风流成性的鲁国公主之间的风流韵事谈起来也是孜孜不倦,经久不衰。
同样由于家中长辈的态度,他们要欢喜鼓舞。
鼓舞之后,“为什么鲁国公主有子我们要高兴”这件事的原因就变得五花八门了。
最终结论都是因为是鲁国公主,所以要高兴。
还有人把鲁国公主曾受封“安乐公主”的事扯出来说了。要说一个诸侯国公主还不至于让这整个凤凰台都跟吃了仙药似的开心,换成皇帝的表姐呢?虽然是表的,但都封“安乐公主”了,皇帝又没亲姐,这表姐也跟亲的一样宝贵了。
皇帝的姐姐有孩子——而且孩子爹很可能是皇帝,这就很值得开心开心了。
总之,当云青兰发觉时,整个凤凰台下都流传起来“安乐公主有了皇帝的孩子”这个让人心喜的消息。
他一下子就头脑发蒙了。
安乐公主是谁?等他把这里面的关系给理清楚后,更加觉得这姜姬就是他的心腹大患!万万没料到,这个女人竟然还有这个身份呢。
不如他也把她娶了吧。
他想了想,回去就拟了个旨。现在帝玺都在他手中,随手拟来就行。但这圣旨出了凤凰台,他一个人的话就不管用了。
凤凰台下那么多官属可不听他的。
他只能拿着这道“圣旨”去找徐公。
本以为要费一些手段,徐公不会轻易答应,结果他只是从那大殿里抓了几个已经饿晕的人,拉到徐公面前,刀刚架到脖子上,一个都没杀呢,徐公已经高听“刀下留人”了。
然后,徐公就答应了。
不但亲手替他重新将“圣旨”抄写一遍,还亲自著名,之后再颂布下去。
顺利得不可思议。
这道圣旨一出现就引起大哗。
前面才听说这“安乐公主”有了皇帝的儿子,后脚皇帝就下旨把她赐给庆王为妃。
这庆王不是已经有了朝阳公主这个王后了吗?皇帝又赐了安乐公主?
这皇帝对庆王怎么这么好啊?就是亲兄弟也不能这么对待吧?而且不是听说这庆王原来就是皇帝宫殿下台守大门的侍卫头领吗?就因为他在宫殿着火时把皇帝背出来了,皇帝封了个庆王还不够,又嫁了朝阳公主。难道这是嫌朝阳公主太老了,这才把安乐公主给赐下去的?
这……
皇帝果然是太年轻,不懂事啊。
那安乐公主的孩子怎么办?皇帝这是不要了?
安乐公主真是太可怜了啊。
皇帝这是不要认这回事呢。
云青兰没料到凤凰台下的百姓对着这道圣旨竟然只是嘲笑了一番皇帝,又同情了一下安乐公主竟然就没了!
他们固然有点可惜那个“小太子”,可是好像也没有太可惜?
他刚觉得可能之前都是他想太多了,将将要松了一口气就听说徐公家被人堵门大哭了。
百姓们对这道圣旨接受得很快,但世家们不接受啊。
庆王得一个朝阳公主当王后没什么,怎么能把鲁国公主给他呢?鲁国公主是未来的皇后啊!连皇后都没了,小太子怎么办?
人人都知道徐公没在家。所以堵门的人有客气一点只是在门口堵着,车马堵得严严实实的,人就在徐家门前放块席子坐着,让徐家下人出门买菜都开不了门,下不了脚。
不客气的就直接硬闯了。
徐家是书香世家,徐家下人那都是讲理的,怎么能给主人丢脸呢?对不对?
人家闯进来了,这是不对的,徐家下人就站在旁边一个劲的谴责,正义无比:你们这是不对的!
你们这样太无礼了!
你们这样实在太没有规矩了!
不管是直接把门撞开进来的还是翻墙进来的人很快都发现了一件事:徐家除了下人,一个主人都不见了!
不但没有徐公,徐公的子侄弟子一个都不在。
徐家并不是小户人家啊。
徐家传续这么多代了,哪怕有的旁支都渐渐离散,但剩下的徐家子弟,包括徐家收下的弟子全加起来少说也有几百人。
这几百个人呢?
徐公进宫了,这是人人都看到的。还有人说徐公当时进宫,身边有长子和一个小辈服侍着。这也才三个人啊。剩下的呢?
跑哪儿去了?
分卷阅读10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