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299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清穿之德妃日常 作者:柳锁寒烟

    分卷阅读299

    等策旺阿拉布坦把王帐搬到布达拉宫里,十万准噶尔铁骑据唐古拉山天险而守,到那时没个四五十万大军,休想拿下西藏。十四想着终于点了头。

    “而我深入拉萨之前锋军,孤军直入,疲敝丛生。应以诱敌深入为上,围困施压为中,正面对战为下……”

    马齐放下折子,深深地叹了口气。

    李荣保问:“怎么?乌雅晋安这十策不好吗?”

    马齐喟然长叹:“我是为了四爷叹气,你说他怎么就这么不走运呢?”

    人家唐太宗玄武门之变够惊心动魄了吧?可也就这么一波推平了事。朱元璋宁可传位孙子,都不看燕王一眼,朱棣够郁闷了吧?可打场仗,把侄儿赶跑也就完了。可四爷您,前头被废太子压了一二十年,好容易太子倒了,又有八爷昙花一现。等八爷自己把自己作死了,偏生老天爷又赐下这么两场仗,一下子又叫十四爷爬到您头上去了,您到底上辈子造了什么孽,才会这么点儿背啊?

    马齐不由深深为胤禛感到忧虑——李光地他们之所以反对出兵西藏,无非是怕几十万大军进入藏区,后勤供给难以保证。照十四爷这样分析,需要兵临拉萨的不过数万人,其余军队布置在青海,这就省粮食多了,只怕皇帝就要动心了。

    乾清宫里多了一架蒙着西部藏区地图的屏风,康熙一边拿着放大镜查找线路,一边说:“入藏的前锋军就由西安将军、湖广总督额伦特总领,你坐镇青海,对阵策旺阿拉布坦。”

    晋安略一犹豫,还是拱手道:“皇上,入藏的前锋军极为紧要。不夺回拉萨,奴才就是把青海守成铁桶也无济于事。额伦特将军年轻气盛,奴才只怕……”

    年轻气盛是一方面,关键是他们不是一个派系的。额伦特是满洲镶红旗人,其父佛尼埒是顺治年间的西安将军,他本人承袭父职,根正苗红,是标准的官n代出身。可是晋安却是典型的通过三场对准噶尔战争一步登天的草根派。要是额伦特不服管教,事情就大发了。

    “放心,朕会派御前侍卫携金令从旁约束于他,绝不能有违抗军令之事。”

    康熙按按额角,也是头疼得很:“藏区不比其他地方,当年打三藩、定西北的武将大都老了,不宜入藏。年轻一代的将领,又大多还没见过世面,带一旗之兵尚可,为帅难以服众。挑来捡去,也就你们二人尚可为朕分忧。”

    康熙说着丢了放大镜,长叹一声:“若是早个十年,朕何须假他人之手对付策旺阿拉布坦?”

    话说到这个份儿上,晋安只有应了。

    康熙又命人传唤胤禛:“《云、藏、回、蒙百年无事札子》,你要用总督府代替原本的部落共治,用满人总督代替拉藏汗?为什么?”

    胤禛反问:“汉初郡县制与分封制并行。汉武帝为何要废除诸侯王,改用郡官治理?”

    “诸侯国各自为政,不服朝廷管教,长久下去,无异于分疆裂土,自然是委派官吏来得更好。”

    胤禛回道:“皇阿玛英明。在儿臣看来,西藏的拉藏汗、云南的土司、西域的回部、蒙古诸部落,这些就是我大清的‘诸侯国’。他们据偏远之地,有自己的军队,截留地方税收,无异于国中之国,区别不过是有的服从朝廷管教,有的不服罢了。如今何不趁此机会,彻底裁撤拉萨汗部势力,设立西藏地方总督府,将西藏由‘委托管理’的国中国,变为直接受中央管理的行省,如此才是长处之道啊。”

    “将来云南也可比照此法,改土司府为州县衙门,这样才能让云贵百姓心中只有一个国、一个皇帝。”

    康熙眼前一亮,不断拿手指敲击着桌面。如果十四的折子是从战时的角度来分析如何赢得一场胜利,胤禛的折子就是从战后重建的角度来分析如何长久地治理川、滇、藏三地。

    皇帝不由再次头疼加心疼——这为啥是两个能干的儿子呢?这要是一个儿子和他养的孙子,该有多好?

    第198章

    查尔斯·狄更斯在《双城记》中这样形容大革命时期的法国:这是最好的时代, 也是最坏的时代。

    这个论断, 同样适用于康熙治下的大清。

    虽然明知封建制度导致的根源性落后在所难免,但是身处这两千年封建王朝的最后一曲绝唱之中,绣瑜依然很难不为其所体现出来的大国气度所感——自从顺治入关以来,虽然狼烟四起, 烽火连天大半个世纪, 但是自从康熙元年郑成功暴病身亡, 清廷已经有四十余年的时间,没在对外战争中打过败仗了。

    四十年,也就是说, 自大阿哥胤禔以下的所有皇子,皆是在清军不败的神话中长大。尤其是胤祥胤祯兄弟二人成长于康熙三征准噶尔后、大清军威极盛之时,从康熙二十七到三十五年, 皇阿玛力克噶尔丹的历史,就是他们的睡前故事。

    这种自幼沉淀在骨子里的自信,表现为一种忙而不乱的氛围。这些天康熙虽然百事缠身,胤禛虽然忙着跟各地漕运、陆运、驿站的官员打擂台, 十四天天跟晋安开会到深夜, 就差搬到乌雅家住着了。然而中枢机构的运行紊然有序,一场调动十万兵马的大战, 就像春耕秋收、南巡北猎的寻常事务一般,轻松写意地被处理掉了。

    绣瑜总记得十四好像会出征打西藏,还担忧了好长时间,到处搜罗抗高原反应的药。

    然而十四已经不是两年前那个张口就说“只要能随军, 愿为帐下小卒”的愣头青了——现实是以他的身份,不管担任何种职务,都是敌我双方的焦点人物。君不见,打个苗疆,康熙还弄了五万兵马保护他。藏区运粮不便,每一点兵力都要用到刀刃上,他若去了,晋安还得分神来保护他。

    十四郁闷了两天,又打起精神来投入备战事宜之中。

    康熙发现了小儿子的成长,欣慰地捋捋胡子,转头塞了无数珍宝和女人到他府里,以示嘉奖和期许。

    又因为十四一直后悔当年跟胤祥闹别扭,建王府的时候中间隔了两户人家,来往不比四哥六哥家里方便。这回恰好住他隔壁那镶白旗的副都统犯了事,被罚没家产。康熙一高兴,就把隔壁两处宅子也赏了他,推平做花园也好,加盖成别院也好,由得他去折腾。

    然而这样一来,王府的面积就远远超过了十四贝子爵位的规制,甚至比亲王府都大了许多。

    这种公然逾制的行为,引得御史们纷纷上书。皇帝私底下跟绣瑜抱怨:“哪个阿哥家里还没两个别院了?大敌当前,这群酸文人还盯着一处房子不放!”被激起逆反心理的皇帝,干脆全部留中不发。

    这下墙头草们又自以为读懂了皇帝的心意——把王府扩建得比亲王府都大,说明皇帝觉得亲王的规制尚且委屈了

    分卷阅读299 ↑返回顶部↑
    清穿之德妃日常 作者:柳锁寒烟

    分卷阅读299

    等策旺阿拉布坦把王帐搬到布达拉宫里,十万准噶尔铁骑据唐古拉山天险而守,到那时没个四五十万大军,休想拿下西藏。十四想着终于点了头。

    “而我深入拉萨之前锋军,孤军直入,疲敝丛生。应以诱敌深入为上,围困施压为中,正面对战为下……”

    马齐放下折子,深深地叹了口气。

    李荣保问:“怎么?乌雅晋安这十策不好吗?”

    马齐喟然长叹:“我是为了四爷叹气,你说他怎么就这么不走运呢?”

    人家唐太宗玄武门之变够惊心动魄了吧?可也就这么一波推平了事。朱元璋宁可传位孙子,都不看燕王一眼,朱棣够郁闷了吧?可打场仗,把侄儿赶跑也就完了。可四爷您,前头被废太子压了一二十年,好容易太子倒了,又有八爷昙花一现。等八爷自己把自己作死了,偏生老天爷又赐下这么两场仗,一下子又叫十四爷爬到您头上去了,您到底上辈子造了什么孽,才会这么点儿背啊?

    马齐不由深深为胤禛感到忧虑——李光地他们之所以反对出兵西藏,无非是怕几十万大军进入藏区,后勤供给难以保证。照十四爷这样分析,需要兵临拉萨的不过数万人,其余军队布置在青海,这就省粮食多了,只怕皇帝就要动心了。

    乾清宫里多了一架蒙着西部藏区地图的屏风,康熙一边拿着放大镜查找线路,一边说:“入藏的前锋军就由西安将军、湖广总督额伦特总领,你坐镇青海,对阵策旺阿拉布坦。”

    晋安略一犹豫,还是拱手道:“皇上,入藏的前锋军极为紧要。不夺回拉萨,奴才就是把青海守成铁桶也无济于事。额伦特将军年轻气盛,奴才只怕……”

    年轻气盛是一方面,关键是他们不是一个派系的。额伦特是满洲镶红旗人,其父佛尼埒是顺治年间的西安将军,他本人承袭父职,根正苗红,是标准的官n代出身。可是晋安却是典型的通过三场对准噶尔战争一步登天的草根派。要是额伦特不服管教,事情就大发了。

    “放心,朕会派御前侍卫携金令从旁约束于他,绝不能有违抗军令之事。”

    康熙按按额角,也是头疼得很:“藏区不比其他地方,当年打三藩、定西北的武将大都老了,不宜入藏。年轻一代的将领,又大多还没见过世面,带一旗之兵尚可,为帅难以服众。挑来捡去,也就你们二人尚可为朕分忧。”

    康熙说着丢了放大镜,长叹一声:“若是早个十年,朕何须假他人之手对付策旺阿拉布坦?”

    话说到这个份儿上,晋安只有应了。

    康熙又命人传唤胤禛:“《云、藏、回、蒙百年无事札子》,你要用总督府代替原本的部落共治,用满人总督代替拉藏汗?为什么?”

    胤禛反问:“汉初郡县制与分封制并行。汉武帝为何要废除诸侯王,改用郡官治理?”

    “诸侯国各自为政,不服朝廷管教,长久下去,无异于分疆裂土,自然是委派官吏来得更好。”

    胤禛回道:“皇阿玛英明。在儿臣看来,西藏的拉藏汗、云南的土司、西域的回部、蒙古诸部落,这些就是我大清的‘诸侯国’。他们据偏远之地,有自己的军队,截留地方税收,无异于国中之国,区别不过是有的服从朝廷管教,有的不服罢了。如今何不趁此机会,彻底裁撤拉萨汗部势力,设立西藏地方总督府,将西藏由‘委托管理’的国中国,变为直接受中央管理的行省,如此才是长处之道啊。”

    “将来云南也可比照此法,改土司府为州县衙门,这样才能让云贵百姓心中只有一个国、一个皇帝。”

    康熙眼前一亮,不断拿手指敲击着桌面。如果十四的折子是从战时的角度来分析如何赢得一场胜利,胤禛的折子就是从战后重建的角度来分析如何长久地治理川、滇、藏三地。

    皇帝不由再次头疼加心疼——这为啥是两个能干的儿子呢?这要是一个儿子和他养的孙子,该有多好?

    第198章

    查尔斯·狄更斯在《双城记》中这样形容大革命时期的法国:这是最好的时代, 也是最坏的时代。

    这个论断, 同样适用于康熙治下的大清。

    虽然明知封建制度导致的根源性落后在所难免,但是身处这两千年封建王朝的最后一曲绝唱之中,绣瑜依然很难不为其所体现出来的大国气度所感——自从顺治入关以来,虽然狼烟四起, 烽火连天大半个世纪, 但是自从康熙元年郑成功暴病身亡, 清廷已经有四十余年的时间,没在对外战争中打过败仗了。

    四十年,也就是说, 自大阿哥胤禔以下的所有皇子,皆是在清军不败的神话中长大。尤其是胤祥胤祯兄弟二人成长于康熙三征准噶尔后、大清军威极盛之时,从康熙二十七到三十五年, 皇阿玛力克噶尔丹的历史,就是他们的睡前故事。

    这种自幼沉淀在骨子里的自信,表现为一种忙而不乱的氛围。这些天康熙虽然百事缠身,胤禛虽然忙着跟各地漕运、陆运、驿站的官员打擂台, 十四天天跟晋安开会到深夜, 就差搬到乌雅家住着了。然而中枢机构的运行紊然有序,一场调动十万兵马的大战, 就像春耕秋收、南巡北猎的寻常事务一般,轻松写意地被处理掉了。

    绣瑜总记得十四好像会出征打西藏,还担忧了好长时间,到处搜罗抗高原反应的药。

    然而十四已经不是两年前那个张口就说“只要能随军, 愿为帐下小卒”的愣头青了——现实是以他的身份,不管担任何种职务,都是敌我双方的焦点人物。君不见,打个苗疆,康熙还弄了五万兵马保护他。藏区运粮不便,每一点兵力都要用到刀刃上,他若去了,晋安还得分神来保护他。

    十四郁闷了两天,又打起精神来投入备战事宜之中。

    康熙发现了小儿子的成长,欣慰地捋捋胡子,转头塞了无数珍宝和女人到他府里,以示嘉奖和期许。

    又因为十四一直后悔当年跟胤祥闹别扭,建王府的时候中间隔了两户人家,来往不比四哥六哥家里方便。这回恰好住他隔壁那镶白旗的副都统犯了事,被罚没家产。康熙一高兴,就把隔壁两处宅子也赏了他,推平做花园也好,加盖成别院也好,由得他去折腾。

    然而这样一来,王府的面积就远远超过了十四贝子爵位的规制,甚至比亲王府都大了许多。

    这种公然逾制的行为,引得御史们纷纷上书。皇帝私底下跟绣瑜抱怨:“哪个阿哥家里还没两个别院了?大敌当前,这群酸文人还盯着一处房子不放!”被激起逆反心理的皇帝,干脆全部留中不发。

    这下墙头草们又自以为读懂了皇帝的心意——把王府扩建得比亲王府都大,说明皇帝觉得亲王的规制尚且委屈了

    分卷阅读299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