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4
小厨娘与俏郎君 作者:阿萨满
分卷阅读4
多时候还要帮忙打下手做杂事。
用过膳,知夏知秋搬着碗筷去厨房刷洗,冯知春则回了自己的寝屋。
她从床的暗格中搬出一个精致的小匣子,那是原身的东西,里面装着各种充满回忆的小物什。
有前未婚夫送的簪子,有长辈送的祖传首饰,有爹娘的亲笔书信……
她初来乍到之时,多是靠着这些小物什慢慢拾回原身的记忆,拼凑出了原本的冯知春是何种模样:一个温柔又坚强的少女。
可惜,她坚强却不够坚韧,生活的沉重压垮了她,最终大病逝去。
这些小物什中有一个有手掌大小的布袋,布袋的肚子鼓鼓的,袋口用一根绳子串着扎紧。冯知春拉开布袋口,从里面倒出一堆碎银块、铜钱币,放在手心数了又数。
这是她经营了三年小生意积攒下的银钱,作为搬去县城的启动金。
但还不够。
不仅不够,还差得远。
她把银钱如数装回布袋中,仔细绑紧绳子,放回匣中,捧着匣子发了会呆才放回暗格藏好。
回到客堂,却不见弟弟妹妹的踪影,冯知春循着声找去,发现这两个小家伙还待在厨房脑袋挨脑袋,低声说着白天李媒婆来家里的事情。
“好呀,现在也学会背着姐姐说闲话了?”
冯知春板着张脸,把知夏知秋吓得不轻。两人忙站直身低着头一副“我知错了”的乖巧模样。
“大姐,你别怪二姐,是我问起来的……”冯知秋偷瞄着自家姐姐的脸色,解释道。他与冯知夏是龙凤胎,打一个娘胎生出来,多少有些微妙的心理感应。
冯知春蹙着眉头,心里又想起搬去县城的事来。
她轻吁一声,“你们以为我生气是因为知夏违背了我与她的约定?不是,我是生气我没有教好你们,让您们学会生出怨气,学会把精力放在多余的人身上。”
孟母三迁,不是没道理的。
自己即便管教得严,但精力毕竟有限,总有管不着的时候,还需要环境和友朋的相互影响。上安镇的环境虽淳朴,但也仅仅是淳朴而已。
“李媒婆是怎样的人,你们是今日第一次认识到?好,既然不是,那又为何要一而再再而三地为她烦心闷气?”
“可……难道就一味忍耐吗?”
“自然不是。我平日是如何教你们的,遇不顺心的事要思其原因,要想如何解决而不是忍着或抱怨。你们在这说的义愤填膺,李媒婆知道吗?她不知道!你们这样是拿无关的别人来折磨自己。”
见一双弟妹眼中还是有些迷惑,冯知春也不再多解释。道理不是一下就能讲明白的。
她温柔地揉了揉知夏知秋的发顶,道:“再等等,我们就离开这里。”
“离开?”冯知夏吃惊道,“要去哪里?”
“自然是去县城。县城有更好的学堂,也有女学,我们还可以租前面是铺面里头是院子的屋子。”
听着冯知春说自己的打算,冯知秋的眸中迸发出兴奋的光亮,冯知夏则显得有些忧心忡忡。
第4章 营生
冯家院子不大,这是他们初到上安镇时由镇长安老爷子安排的。
上安镇受管于中周县,中周县的县太爷尹良正是冯知春爹爹的学生。当年冯家的案子闹得轰动,冯家拼尽全力才保住姐弟三人的性命,将他们托付给了远离京城的尹良正。
尹良正是位知恩的,他对此事很是上心,特地问了三姐弟的意见后将他们安置在物资较为富裕的上安镇,并交待镇长和捕头好生照顾。
入夜,弯月挂枝头。
冯知春已经习惯了古人“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她点亮烛台,罩上灯罩,放在床边的小桌上。这是来到这里后养成的习惯,古代的夜晚太过静谧了。
做完这些,她转身见冯知夏心坐在床上抱膝发呆,自她讲完去县城的打算,冯知夏便这副心事重重的模样。
冯知春拿起木梳,给冯知夏梳顺长发。
“姐……”冯知夏犹豫地开口问道,“我们真的要搬去县城吗?”
“难道你喜欢这儿?”冯知春反问。
冯知夏轻轻摇摇头,“不喜欢!可县城里什么都比镇上贵,日子会更辛苦……其实我觉得现在也挺好的,知秋上学堂,我跟着姐姐学手艺,能吃得饱穿得暖,有一个自己的家,很好很好了。”
听着知夏的满足,冯知春心里忍不住心疼。
她承了原身的记忆,知道几年前他们的生活是另一种光景,与现在相比简直一个天上一个地下。入奢易,从简难。三个孩子一夜之间失去了所有,被扔到这样偏野的地方,惶惶不安着。如果心中坚持的一口气被消磨殆尽,或许真的就要屈服于生活,蹉跎一生了。
冯知春放下木梳,双手放在冯知夏的肩上,道:“姐姐之所以要去县城,正是为了将来的日子不再那么辛苦。”
她坐下,与疑惑的冯知夏双目相视, “你可记得,姐姐曾对你说过‘人要有一根傲骨’?很多人都被苦日子磨去了傲骨,将将就就过一辈子,可难道这就是我们的归路吗?爹娘拼力保下我们,或许是希望我们安生度日,但我不愿。我不愿爹娘蒙冤,也不愿看我们一辈子都背着罪民的身份。”
谈及爹娘,冯知夏的眼睛就湿润了。
冯知春情致所动,也有些哽咽,她接着道:“姐姐幸运,小时候爹娘请先生授学。可你和知秋还这么小就要开始吃苦,姐姐怎么忍心?姐姐辛苦些没什么,这都是为了将来的好日子必经的过程,你要信姐姐的能耐。姐姐自己都不愿过苦日子,就更不能让你们也过苦日子了!”
最后一句带了丝娇嗔,冯知春还伴了怪相,微微皱了皱鼻子。
冯知夏“噗嗤”一笑,点点头道:“都依姐姐的,但只有一点,姐姐可不许一个人承太多苦!”
“知道啦,我的小大人妹妹!”冯知春掀开被子,“你也不要想这么多缥缈无影的事情自扰了,我保证往后能使唤上你的地方绝不口软心善,所以,我们可以歇息了吗?”
冯知夏终于轻松起来,两姐妹又互相嬉笑了好一阵才沉沉入睡。
翌日。
天际泛白,红日未出。
冯知春已早早醒过来,打着哈欠在微凉的晨风中舒展身体。
现在生活从简,床板硬邦邦的,硌着她浑身难受极了。只有这个时候她才会有原身曾是京城贵女的真实感,即便她如何做粗活,这副身子仍十分娇弱,万幸的是发育没耽搁,高挑又有料。
知夏知秋年纪尚小,正是长身体嗜睡的时候。
清晨的短暂时光是属于冯知春一个人的。
她走进厨房,拿出醒好的面团和调好的馅料,一
分卷阅读4 ↑返回顶部↑
分卷阅读4
多时候还要帮忙打下手做杂事。
用过膳,知夏知秋搬着碗筷去厨房刷洗,冯知春则回了自己的寝屋。
她从床的暗格中搬出一个精致的小匣子,那是原身的东西,里面装着各种充满回忆的小物什。
有前未婚夫送的簪子,有长辈送的祖传首饰,有爹娘的亲笔书信……
她初来乍到之时,多是靠着这些小物什慢慢拾回原身的记忆,拼凑出了原本的冯知春是何种模样:一个温柔又坚强的少女。
可惜,她坚强却不够坚韧,生活的沉重压垮了她,最终大病逝去。
这些小物什中有一个有手掌大小的布袋,布袋的肚子鼓鼓的,袋口用一根绳子串着扎紧。冯知春拉开布袋口,从里面倒出一堆碎银块、铜钱币,放在手心数了又数。
这是她经营了三年小生意积攒下的银钱,作为搬去县城的启动金。
但还不够。
不仅不够,还差得远。
她把银钱如数装回布袋中,仔细绑紧绳子,放回匣中,捧着匣子发了会呆才放回暗格藏好。
回到客堂,却不见弟弟妹妹的踪影,冯知春循着声找去,发现这两个小家伙还待在厨房脑袋挨脑袋,低声说着白天李媒婆来家里的事情。
“好呀,现在也学会背着姐姐说闲话了?”
冯知春板着张脸,把知夏知秋吓得不轻。两人忙站直身低着头一副“我知错了”的乖巧模样。
“大姐,你别怪二姐,是我问起来的……”冯知秋偷瞄着自家姐姐的脸色,解释道。他与冯知夏是龙凤胎,打一个娘胎生出来,多少有些微妙的心理感应。
冯知春蹙着眉头,心里又想起搬去县城的事来。
她轻吁一声,“你们以为我生气是因为知夏违背了我与她的约定?不是,我是生气我没有教好你们,让您们学会生出怨气,学会把精力放在多余的人身上。”
孟母三迁,不是没道理的。
自己即便管教得严,但精力毕竟有限,总有管不着的时候,还需要环境和友朋的相互影响。上安镇的环境虽淳朴,但也仅仅是淳朴而已。
“李媒婆是怎样的人,你们是今日第一次认识到?好,既然不是,那又为何要一而再再而三地为她烦心闷气?”
“可……难道就一味忍耐吗?”
“自然不是。我平日是如何教你们的,遇不顺心的事要思其原因,要想如何解决而不是忍着或抱怨。你们在这说的义愤填膺,李媒婆知道吗?她不知道!你们这样是拿无关的别人来折磨自己。”
见一双弟妹眼中还是有些迷惑,冯知春也不再多解释。道理不是一下就能讲明白的。
她温柔地揉了揉知夏知秋的发顶,道:“再等等,我们就离开这里。”
“离开?”冯知夏吃惊道,“要去哪里?”
“自然是去县城。县城有更好的学堂,也有女学,我们还可以租前面是铺面里头是院子的屋子。”
听着冯知春说自己的打算,冯知秋的眸中迸发出兴奋的光亮,冯知夏则显得有些忧心忡忡。
第4章 营生
冯家院子不大,这是他们初到上安镇时由镇长安老爷子安排的。
上安镇受管于中周县,中周县的县太爷尹良正是冯知春爹爹的学生。当年冯家的案子闹得轰动,冯家拼尽全力才保住姐弟三人的性命,将他们托付给了远离京城的尹良正。
尹良正是位知恩的,他对此事很是上心,特地问了三姐弟的意见后将他们安置在物资较为富裕的上安镇,并交待镇长和捕头好生照顾。
入夜,弯月挂枝头。
冯知春已经习惯了古人“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她点亮烛台,罩上灯罩,放在床边的小桌上。这是来到这里后养成的习惯,古代的夜晚太过静谧了。
做完这些,她转身见冯知夏心坐在床上抱膝发呆,自她讲完去县城的打算,冯知夏便这副心事重重的模样。
冯知春拿起木梳,给冯知夏梳顺长发。
“姐……”冯知夏犹豫地开口问道,“我们真的要搬去县城吗?”
“难道你喜欢这儿?”冯知春反问。
冯知夏轻轻摇摇头,“不喜欢!可县城里什么都比镇上贵,日子会更辛苦……其实我觉得现在也挺好的,知秋上学堂,我跟着姐姐学手艺,能吃得饱穿得暖,有一个自己的家,很好很好了。”
听着知夏的满足,冯知春心里忍不住心疼。
她承了原身的记忆,知道几年前他们的生活是另一种光景,与现在相比简直一个天上一个地下。入奢易,从简难。三个孩子一夜之间失去了所有,被扔到这样偏野的地方,惶惶不安着。如果心中坚持的一口气被消磨殆尽,或许真的就要屈服于生活,蹉跎一生了。
冯知春放下木梳,双手放在冯知夏的肩上,道:“姐姐之所以要去县城,正是为了将来的日子不再那么辛苦。”
她坐下,与疑惑的冯知夏双目相视, “你可记得,姐姐曾对你说过‘人要有一根傲骨’?很多人都被苦日子磨去了傲骨,将将就就过一辈子,可难道这就是我们的归路吗?爹娘拼力保下我们,或许是希望我们安生度日,但我不愿。我不愿爹娘蒙冤,也不愿看我们一辈子都背着罪民的身份。”
谈及爹娘,冯知夏的眼睛就湿润了。
冯知春情致所动,也有些哽咽,她接着道:“姐姐幸运,小时候爹娘请先生授学。可你和知秋还这么小就要开始吃苦,姐姐怎么忍心?姐姐辛苦些没什么,这都是为了将来的好日子必经的过程,你要信姐姐的能耐。姐姐自己都不愿过苦日子,就更不能让你们也过苦日子了!”
最后一句带了丝娇嗔,冯知春还伴了怪相,微微皱了皱鼻子。
冯知夏“噗嗤”一笑,点点头道:“都依姐姐的,但只有一点,姐姐可不许一个人承太多苦!”
“知道啦,我的小大人妹妹!”冯知春掀开被子,“你也不要想这么多缥缈无影的事情自扰了,我保证往后能使唤上你的地方绝不口软心善,所以,我们可以歇息了吗?”
冯知夏终于轻松起来,两姐妹又互相嬉笑了好一阵才沉沉入睡。
翌日。
天际泛白,红日未出。
冯知春已早早醒过来,打着哈欠在微凉的晨风中舒展身体。
现在生活从简,床板硬邦邦的,硌着她浑身难受极了。只有这个时候她才会有原身曾是京城贵女的真实感,即便她如何做粗活,这副身子仍十分娇弱,万幸的是发育没耽搁,高挑又有料。
知夏知秋年纪尚小,正是长身体嗜睡的时候。
清晨的短暂时光是属于冯知春一个人的。
她走进厨房,拿出醒好的面团和调好的馅料,一
分卷阅读4 ↑返回顶部↑
小厨娘与俏郎君 作者:阿萨满
分卷阅读4
多时候还要帮忙打下手做杂事。
用过膳,知夏知秋搬着碗筷去厨房刷洗,冯知春则回了自己的寝屋。
她从床的暗格中搬出一个精致的小匣子,那是原身的东西,里面装着各种充满回忆的小物什。
有前未婚夫送的簪子,有长辈送的祖传首饰,有爹娘的亲笔书信……
她初来乍到之时,多是靠着这些小物什慢慢拾回原身的记忆,拼凑出了原本的冯知春是何种模样:一个温柔又坚强的少女。
可惜,她坚强却不够坚韧,生活的沉重压垮了她,最终大病逝去。
这些小物什中有一个有手掌大小的布袋,布袋的肚子鼓鼓的,袋口用一根绳子串着扎紧。冯知春拉开布袋口,从里面倒出一堆碎银块、铜钱币,放在手心数了又数。
这是她经营了三年小生意积攒下的银钱,作为搬去县城的启动金。
但还不够。
不仅不够,还差得远。
她把银钱如数装回布袋中,仔细绑紧绳子,放回匣中,捧着匣子发了会呆才放回暗格藏好。
回到客堂,却不见弟弟妹妹的踪影,冯知春循着声找去,发现这两个小家伙还待在厨房脑袋挨脑袋,低声说着白天李媒婆来家里的事情。
“好呀,现在也学会背着姐姐说闲话了?”
冯知春板着张脸,把知夏知秋吓得不轻。两人忙站直身低着头一副“我知错了”的乖巧模样。
“大姐,你别怪二姐,是我问起来的……”冯知秋偷瞄着自家姐姐的脸色,解释道。他与冯知夏是龙凤胎,打一个娘胎生出来,多少有些微妙的心理感应。
冯知春蹙着眉头,心里又想起搬去县城的事来。
她轻吁一声,“你们以为我生气是因为知夏违背了我与她的约定?不是,我是生气我没有教好你们,让您们学会生出怨气,学会把精力放在多余的人身上。”
孟母三迁,不是没道理的。
自己即便管教得严,但精力毕竟有限,总有管不着的时候,还需要环境和友朋的相互影响。上安镇的环境虽淳朴,但也仅仅是淳朴而已。
“李媒婆是怎样的人,你们是今日第一次认识到?好,既然不是,那又为何要一而再再而三地为她烦心闷气?”
“可……难道就一味忍耐吗?”
“自然不是。我平日是如何教你们的,遇不顺心的事要思其原因,要想如何解决而不是忍着或抱怨。你们在这说的义愤填膺,李媒婆知道吗?她不知道!你们这样是拿无关的别人来折磨自己。”
见一双弟妹眼中还是有些迷惑,冯知春也不再多解释。道理不是一下就能讲明白的。
她温柔地揉了揉知夏知秋的发顶,道:“再等等,我们就离开这里。”
“离开?”冯知夏吃惊道,“要去哪里?”
“自然是去县城。县城有更好的学堂,也有女学,我们还可以租前面是铺面里头是院子的屋子。”
听着冯知春说自己的打算,冯知秋的眸中迸发出兴奋的光亮,冯知夏则显得有些忧心忡忡。
第4章 营生
冯家院子不大,这是他们初到上安镇时由镇长安老爷子安排的。
上安镇受管于中周县,中周县的县太爷尹良正是冯知春爹爹的学生。当年冯家的案子闹得轰动,冯家拼尽全力才保住姐弟三人的性命,将他们托付给了远离京城的尹良正。
尹良正是位知恩的,他对此事很是上心,特地问了三姐弟的意见后将他们安置在物资较为富裕的上安镇,并交待镇长和捕头好生照顾。
入夜,弯月挂枝头。
冯知春已经习惯了古人“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她点亮烛台,罩上灯罩,放在床边的小桌上。这是来到这里后养成的习惯,古代的夜晚太过静谧了。
做完这些,她转身见冯知夏心坐在床上抱膝发呆,自她讲完去县城的打算,冯知夏便这副心事重重的模样。
冯知春拿起木梳,给冯知夏梳顺长发。
“姐……”冯知夏犹豫地开口问道,“我们真的要搬去县城吗?”
“难道你喜欢这儿?”冯知春反问。
冯知夏轻轻摇摇头,“不喜欢!可县城里什么都比镇上贵,日子会更辛苦……其实我觉得现在也挺好的,知秋上学堂,我跟着姐姐学手艺,能吃得饱穿得暖,有一个自己的家,很好很好了。”
听着知夏的满足,冯知春心里忍不住心疼。
她承了原身的记忆,知道几年前他们的生活是另一种光景,与现在相比简直一个天上一个地下。入奢易,从简难。三个孩子一夜之间失去了所有,被扔到这样偏野的地方,惶惶不安着。如果心中坚持的一口气被消磨殆尽,或许真的就要屈服于生活,蹉跎一生了。
冯知春放下木梳,双手放在冯知夏的肩上,道:“姐姐之所以要去县城,正是为了将来的日子不再那么辛苦。”
她坐下,与疑惑的冯知夏双目相视, “你可记得,姐姐曾对你说过‘人要有一根傲骨’?很多人都被苦日子磨去了傲骨,将将就就过一辈子,可难道这就是我们的归路吗?爹娘拼力保下我们,或许是希望我们安生度日,但我不愿。我不愿爹娘蒙冤,也不愿看我们一辈子都背着罪民的身份。”
谈及爹娘,冯知夏的眼睛就湿润了。
冯知春情致所动,也有些哽咽,她接着道:“姐姐幸运,小时候爹娘请先生授学。可你和知秋还这么小就要开始吃苦,姐姐怎么忍心?姐姐辛苦些没什么,这都是为了将来的好日子必经的过程,你要信姐姐的能耐。姐姐自己都不愿过苦日子,就更不能让你们也过苦日子了!”
最后一句带了丝娇嗔,冯知春还伴了怪相,微微皱了皱鼻子。
冯知夏“噗嗤”一笑,点点头道:“都依姐姐的,但只有一点,姐姐可不许一个人承太多苦!”
“知道啦,我的小大人妹妹!”冯知春掀开被子,“你也不要想这么多缥缈无影的事情自扰了,我保证往后能使唤上你的地方绝不口软心善,所以,我们可以歇息了吗?”
冯知夏终于轻松起来,两姐妹又互相嬉笑了好一阵才沉沉入睡。
翌日。
天际泛白,红日未出。
冯知春已早早醒过来,打着哈欠在微凉的晨风中舒展身体。
现在生活从简,床板硬邦邦的,硌着她浑身难受极了。只有这个时候她才会有原身曾是京城贵女的真实感,即便她如何做粗活,这副身子仍十分娇弱,万幸的是发育没耽搁,高挑又有料。
知夏知秋年纪尚小,正是长身体嗜睡的时候。
清晨的短暂时光是属于冯知春一个人的。
她走进厨房,拿出醒好的面团和调好的馅料,一
分卷阅读4
分卷阅读4
多时候还要帮忙打下手做杂事。
用过膳,知夏知秋搬着碗筷去厨房刷洗,冯知春则回了自己的寝屋。
她从床的暗格中搬出一个精致的小匣子,那是原身的东西,里面装着各种充满回忆的小物什。
有前未婚夫送的簪子,有长辈送的祖传首饰,有爹娘的亲笔书信……
她初来乍到之时,多是靠着这些小物什慢慢拾回原身的记忆,拼凑出了原本的冯知春是何种模样:一个温柔又坚强的少女。
可惜,她坚强却不够坚韧,生活的沉重压垮了她,最终大病逝去。
这些小物什中有一个有手掌大小的布袋,布袋的肚子鼓鼓的,袋口用一根绳子串着扎紧。冯知春拉开布袋口,从里面倒出一堆碎银块、铜钱币,放在手心数了又数。
这是她经营了三年小生意积攒下的银钱,作为搬去县城的启动金。
但还不够。
不仅不够,还差得远。
她把银钱如数装回布袋中,仔细绑紧绳子,放回匣中,捧着匣子发了会呆才放回暗格藏好。
回到客堂,却不见弟弟妹妹的踪影,冯知春循着声找去,发现这两个小家伙还待在厨房脑袋挨脑袋,低声说着白天李媒婆来家里的事情。
“好呀,现在也学会背着姐姐说闲话了?”
冯知春板着张脸,把知夏知秋吓得不轻。两人忙站直身低着头一副“我知错了”的乖巧模样。
“大姐,你别怪二姐,是我问起来的……”冯知秋偷瞄着自家姐姐的脸色,解释道。他与冯知夏是龙凤胎,打一个娘胎生出来,多少有些微妙的心理感应。
冯知春蹙着眉头,心里又想起搬去县城的事来。
她轻吁一声,“你们以为我生气是因为知夏违背了我与她的约定?不是,我是生气我没有教好你们,让您们学会生出怨气,学会把精力放在多余的人身上。”
孟母三迁,不是没道理的。
自己即便管教得严,但精力毕竟有限,总有管不着的时候,还需要环境和友朋的相互影响。上安镇的环境虽淳朴,但也仅仅是淳朴而已。
“李媒婆是怎样的人,你们是今日第一次认识到?好,既然不是,那又为何要一而再再而三地为她烦心闷气?”
“可……难道就一味忍耐吗?”
“自然不是。我平日是如何教你们的,遇不顺心的事要思其原因,要想如何解决而不是忍着或抱怨。你们在这说的义愤填膺,李媒婆知道吗?她不知道!你们这样是拿无关的别人来折磨自己。”
见一双弟妹眼中还是有些迷惑,冯知春也不再多解释。道理不是一下就能讲明白的。
她温柔地揉了揉知夏知秋的发顶,道:“再等等,我们就离开这里。”
“离开?”冯知夏吃惊道,“要去哪里?”
“自然是去县城。县城有更好的学堂,也有女学,我们还可以租前面是铺面里头是院子的屋子。”
听着冯知春说自己的打算,冯知秋的眸中迸发出兴奋的光亮,冯知夏则显得有些忧心忡忡。
第4章 营生
冯家院子不大,这是他们初到上安镇时由镇长安老爷子安排的。
上安镇受管于中周县,中周县的县太爷尹良正是冯知春爹爹的学生。当年冯家的案子闹得轰动,冯家拼尽全力才保住姐弟三人的性命,将他们托付给了远离京城的尹良正。
尹良正是位知恩的,他对此事很是上心,特地问了三姐弟的意见后将他们安置在物资较为富裕的上安镇,并交待镇长和捕头好生照顾。
入夜,弯月挂枝头。
冯知春已经习惯了古人“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她点亮烛台,罩上灯罩,放在床边的小桌上。这是来到这里后养成的习惯,古代的夜晚太过静谧了。
做完这些,她转身见冯知夏心坐在床上抱膝发呆,自她讲完去县城的打算,冯知夏便这副心事重重的模样。
冯知春拿起木梳,给冯知夏梳顺长发。
“姐……”冯知夏犹豫地开口问道,“我们真的要搬去县城吗?”
“难道你喜欢这儿?”冯知春反问。
冯知夏轻轻摇摇头,“不喜欢!可县城里什么都比镇上贵,日子会更辛苦……其实我觉得现在也挺好的,知秋上学堂,我跟着姐姐学手艺,能吃得饱穿得暖,有一个自己的家,很好很好了。”
听着知夏的满足,冯知春心里忍不住心疼。
她承了原身的记忆,知道几年前他们的生活是另一种光景,与现在相比简直一个天上一个地下。入奢易,从简难。三个孩子一夜之间失去了所有,被扔到这样偏野的地方,惶惶不安着。如果心中坚持的一口气被消磨殆尽,或许真的就要屈服于生活,蹉跎一生了。
冯知春放下木梳,双手放在冯知夏的肩上,道:“姐姐之所以要去县城,正是为了将来的日子不再那么辛苦。”
她坐下,与疑惑的冯知夏双目相视, “你可记得,姐姐曾对你说过‘人要有一根傲骨’?很多人都被苦日子磨去了傲骨,将将就就过一辈子,可难道这就是我们的归路吗?爹娘拼力保下我们,或许是希望我们安生度日,但我不愿。我不愿爹娘蒙冤,也不愿看我们一辈子都背着罪民的身份。”
谈及爹娘,冯知夏的眼睛就湿润了。
冯知春情致所动,也有些哽咽,她接着道:“姐姐幸运,小时候爹娘请先生授学。可你和知秋还这么小就要开始吃苦,姐姐怎么忍心?姐姐辛苦些没什么,这都是为了将来的好日子必经的过程,你要信姐姐的能耐。姐姐自己都不愿过苦日子,就更不能让你们也过苦日子了!”
最后一句带了丝娇嗔,冯知春还伴了怪相,微微皱了皱鼻子。
冯知夏“噗嗤”一笑,点点头道:“都依姐姐的,但只有一点,姐姐可不许一个人承太多苦!”
“知道啦,我的小大人妹妹!”冯知春掀开被子,“你也不要想这么多缥缈无影的事情自扰了,我保证往后能使唤上你的地方绝不口软心善,所以,我们可以歇息了吗?”
冯知夏终于轻松起来,两姐妹又互相嬉笑了好一阵才沉沉入睡。
翌日。
天际泛白,红日未出。
冯知春已早早醒过来,打着哈欠在微凉的晨风中舒展身体。
现在生活从简,床板硬邦邦的,硌着她浑身难受极了。只有这个时候她才会有原身曾是京城贵女的真实感,即便她如何做粗活,这副身子仍十分娇弱,万幸的是发育没耽搁,高挑又有料。
知夏知秋年纪尚小,正是长身体嗜睡的时候。
清晨的短暂时光是属于冯知春一个人的。
她走进厨房,拿出醒好的面团和调好的馅料,一
分卷阅读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