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416
闺门秀 作者:Loeva
分卷阅读416
后的因果论
蒋太后对张氏其实并不陌生。她们论年纪,其实几乎是同龄人,蒋太后可能还要比张氏略大几岁,但论辈份,张氏却是不折不扣的长辈。
老郡公曾经力保先帝以嫡长子立储,自然也就造就了蒋太后的富贵安荣。先帝糊涂,待这位恩人的家眷薄情,但蒋太后却是个有良心的。在恩宠不在的岁月里,她默默地拜佛念经,为亲人祈福,为先帝赎罪,其中也有为先帝的这份薄情,乞求老郡公在天之灵宽恕的时候。
先帝百日未过,她就先病倒了,缠绵病榻多日,入秋后有了起色,但也一直时好时坏的,直到十月中旬,方才断了病根。她其实一直很想见见从前的老臣诰命们,见见那些被先帝薄待了的人,好问问他们都有什么难处,补偿一下他们。如今她已经是太后了,皇帝是她的亲生儿子,她已经不需要象先前那样谨小慎微。若不是身体一直不太好,她早就宣人进宫去了。而张氏,就是她最想见的人之一。
张氏的丈夫保住了她丈夫的储位,造就了她前半辈子的荣华;张氏与其孙儿孙女则保住了她儿子与孙子的性命,造就了她后半辈子甚至是子孙后代的富贵。张氏一家,着实是她的恩人,没有之一。
而如今,张氏又再次好心解开她长子的心结,这让蒋太后感激得无以复加,甚至都有些惶恐了,因为她不知道要怎样才能报答张氏的恩情。这种亏欠了对方的感觉压在她心头,让她下意识地有些逃避与对方相见。
而高桢很轻易就在祖母的言谈中发现了这一点。他轻声对蒋太后说:“赵老夫人十分关心父王与孙儿。她总是念叨着父王与母妃当年对她们祖孙的救命之恩,还总说,若不是父王母妃一直替她撑腰。只怕前些年早就被赵玦一家欺负死了,因此多年来一直不忘父王的恩情。父王却觉得这没什么,当年善念,结下了善缘,方有去岁皇叔与孙儿得救之事。可见这世间之事。都是在冥冥中有定数的。”
蒋太后忙道:“你说得是,从来行善有好报。正因为你父王救下了赵家祖孙,赵家祖孙才会又救下了你皇叔和你。那赵玦的父亲与妻子当年倒行逆施,害了赵绰夫妻性命,与赵家祖孙结下死仇,而后赵家祖孙立下救驾之功。粉碎了赵玦一伙人的图谋,也将他们送上了绝路。真真是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不是不报,时候未到罢了。老天爷行事。从来都最是公平不过。”
蒋太后觉得心头的压力大减,虽然仍旧感激张氏,却不再觉得这份恩情大到无法偿还了。当年太祖皇帝提拔重用老郡公,太祖元后与老郡公的元配秦氏夫人也交好,老郡公感恩,因此极力支持先帝为储。因为这份恩情,张氏祖孙遇难时,广平王夫妻才会将他们救下。又出于正义为他们张目,故而保住性命的张氏祖孙才会有机会救下了广平王的兄弟和儿子。先帝薄待恩人妻儿,变相使得赵玦有机会协助颖王造反。因此先帝才会遭遇叛逆,被人毒害,先是丧子,继而身殒。这就是善恶因果了。
皇家与赵家之间,相互有恩,延绵数代。根本就没办法说得清楚,实在不必纠结太多。蒋太后觉得。只要牢记这家人与皇家有着极深的缘份就是了。
蒋太后晃神回来,高桢已经讲起了昨日小宴上大受欢迎的话题:“赵老夫人说了许多京中从前过年过节的有趣习俗。孙儿还是头一回知道呢。赵老夫人分明不是京城人士,竟比孙儿更清楚这些,着实让人惊叹。”
蒋太后听得笑了:“你才多大年纪?能知道什么?自打记事起,哪一年过年不是在宫里度过的?即使是在王府,也是处处讲究体统规矩,哪里比得外头寻常人家的热闹?赵老夫人说的这些,我都知道,小时候都是亲历过的。多年未曾记起,叫你这一说,倒想起了从前在娘家时的情形。”
宫人在旁笑道:“奴婢们在家里时,也见识过民间的热闹,只是不知太后娘娘这样的世宦大族,过年时又是何等光景?太后娘娘何妨说来与世子听听,既解答了世子的疑问,也叫奴婢们开个眼界?”
蒋太后又笑了:“分明是你们这些丫头想知道,却拿我孙子做筏。”
高桢哄她:“孙儿也想知道呢。”众宫人们连忙附和。
蒋太后心情大好:“竟如此,我就说与你们听听。我们家本非京城人士,游宦京中多年,却也学了不少京城的规矩,却跟赵老夫人他们从南边来的习俗有些不一样呢。”
她说了许多年轻时的见闻,特别是年轻未嫁时的经历,有些能跟张氏说的联系上,有些则不能。她出身书香名门蒋家,而张氏同样出身书香世家,却落魄多年,仅仅是乡绅薄宦罢了,两家无论人力财力物力都是不能比的,却是各有各的热闹,其中又因为同是读书人家,行事规矩竟还有不少相似之处,就连平日来往的亲友,也有许多是拉得上关系的。蒋太后说得怀旧之心大起:“这都是多少年之前的事了,如今只怕当年交好的小姐妹们,都没几个还在了。”
高桢便劝她:“皇祖母说的,孙儿一概不知,改日见了赵老夫人,定要向她多打听打听,回来再说与皇祖母知道。”
蒋太后嗔了他一眼:“哪个耐烦还要等你来告诉?你说赵老夫人已经回京了?那好,冬日无事,哀家正好请她进宫来聊一聊。”做完这个决定后,她忍不住又说了一句:“早就该请她来的,先前怎么就忘了呢?”
高桢微微一笑。只要今后能记住,先前忘了又有什么要紧?赵老夫人张氏不爱交际,也不爱进宫奉承贵人。如今太后感念她救驾的功劳,还能对她多加赏赐。时间一长,她少出现在宫中或交际场合,很容易被人遗忘的,那又怎能让宫里对她的孙女留下深刻印象呢?他既然开了口求亲,就绝不会只指望父王独自一人为他达成愿望。
赵琇还不知道高桢在宫里做了什么。她回到家里,发现家中一切井井有条,卢妈把什么都准备好了,他们祖孙进门就有热茶热水热手巾,饭菜很快就送了上来,还都是新鲜又合口味的菜色。吃过饭。洗澡水也好了,洗完换上干净的衣裳,炕已烧得暖暖和和的,手炉、脚炉、炭盆一应俱全。因为怕烟火气太旺,他们容易嗓子干。炕桌上还备下了一壶温热的枸杞菊花红枣茶。
张氏洗涮一新,穿着卢妈新做的素色锦袄窝在炕上,背后挨着大引枕,心里十分受用。她笑道:“秀菊啊,你这样能干周到,等你离了我,我这日子可怎么过?”
赵琇笑着抗议了:“祖母不疼我了,明明卢妈不在您身边侍候的时候。您还夸我服侍得好的,怎么一见卢妈,就把我给忘了呢?”
“你这小气的丫头!”张氏笑骂她一句。“我跟你卢妈是几十年的主仆情份
分卷阅读416 ↑返回顶部↑
分卷阅读416
后的因果论
蒋太后对张氏其实并不陌生。她们论年纪,其实几乎是同龄人,蒋太后可能还要比张氏略大几岁,但论辈份,张氏却是不折不扣的长辈。
老郡公曾经力保先帝以嫡长子立储,自然也就造就了蒋太后的富贵安荣。先帝糊涂,待这位恩人的家眷薄情,但蒋太后却是个有良心的。在恩宠不在的岁月里,她默默地拜佛念经,为亲人祈福,为先帝赎罪,其中也有为先帝的这份薄情,乞求老郡公在天之灵宽恕的时候。
先帝百日未过,她就先病倒了,缠绵病榻多日,入秋后有了起色,但也一直时好时坏的,直到十月中旬,方才断了病根。她其实一直很想见见从前的老臣诰命们,见见那些被先帝薄待了的人,好问问他们都有什么难处,补偿一下他们。如今她已经是太后了,皇帝是她的亲生儿子,她已经不需要象先前那样谨小慎微。若不是身体一直不太好,她早就宣人进宫去了。而张氏,就是她最想见的人之一。
张氏的丈夫保住了她丈夫的储位,造就了她前半辈子的荣华;张氏与其孙儿孙女则保住了她儿子与孙子的性命,造就了她后半辈子甚至是子孙后代的富贵。张氏一家,着实是她的恩人,没有之一。
而如今,张氏又再次好心解开她长子的心结,这让蒋太后感激得无以复加,甚至都有些惶恐了,因为她不知道要怎样才能报答张氏的恩情。这种亏欠了对方的感觉压在她心头,让她下意识地有些逃避与对方相见。
而高桢很轻易就在祖母的言谈中发现了这一点。他轻声对蒋太后说:“赵老夫人十分关心父王与孙儿。她总是念叨着父王与母妃当年对她们祖孙的救命之恩,还总说,若不是父王母妃一直替她撑腰。只怕前些年早就被赵玦一家欺负死了,因此多年来一直不忘父王的恩情。父王却觉得这没什么,当年善念,结下了善缘,方有去岁皇叔与孙儿得救之事。可见这世间之事。都是在冥冥中有定数的。”
蒋太后忙道:“你说得是,从来行善有好报。正因为你父王救下了赵家祖孙,赵家祖孙才会又救下了你皇叔和你。那赵玦的父亲与妻子当年倒行逆施,害了赵绰夫妻性命,与赵家祖孙结下死仇,而后赵家祖孙立下救驾之功。粉碎了赵玦一伙人的图谋,也将他们送上了绝路。真真是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不是不报,时候未到罢了。老天爷行事。从来都最是公平不过。”
蒋太后觉得心头的压力大减,虽然仍旧感激张氏,却不再觉得这份恩情大到无法偿还了。当年太祖皇帝提拔重用老郡公,太祖元后与老郡公的元配秦氏夫人也交好,老郡公感恩,因此极力支持先帝为储。因为这份恩情,张氏祖孙遇难时,广平王夫妻才会将他们救下。又出于正义为他们张目,故而保住性命的张氏祖孙才会有机会救下了广平王的兄弟和儿子。先帝薄待恩人妻儿,变相使得赵玦有机会协助颖王造反。因此先帝才会遭遇叛逆,被人毒害,先是丧子,继而身殒。这就是善恶因果了。
皇家与赵家之间,相互有恩,延绵数代。根本就没办法说得清楚,实在不必纠结太多。蒋太后觉得。只要牢记这家人与皇家有着极深的缘份就是了。
蒋太后晃神回来,高桢已经讲起了昨日小宴上大受欢迎的话题:“赵老夫人说了许多京中从前过年过节的有趣习俗。孙儿还是头一回知道呢。赵老夫人分明不是京城人士,竟比孙儿更清楚这些,着实让人惊叹。”
蒋太后听得笑了:“你才多大年纪?能知道什么?自打记事起,哪一年过年不是在宫里度过的?即使是在王府,也是处处讲究体统规矩,哪里比得外头寻常人家的热闹?赵老夫人说的这些,我都知道,小时候都是亲历过的。多年未曾记起,叫你这一说,倒想起了从前在娘家时的情形。”
宫人在旁笑道:“奴婢们在家里时,也见识过民间的热闹,只是不知太后娘娘这样的世宦大族,过年时又是何等光景?太后娘娘何妨说来与世子听听,既解答了世子的疑问,也叫奴婢们开个眼界?”
蒋太后又笑了:“分明是你们这些丫头想知道,却拿我孙子做筏。”
高桢哄她:“孙儿也想知道呢。”众宫人们连忙附和。
蒋太后心情大好:“竟如此,我就说与你们听听。我们家本非京城人士,游宦京中多年,却也学了不少京城的规矩,却跟赵老夫人他们从南边来的习俗有些不一样呢。”
她说了许多年轻时的见闻,特别是年轻未嫁时的经历,有些能跟张氏说的联系上,有些则不能。她出身书香名门蒋家,而张氏同样出身书香世家,却落魄多年,仅仅是乡绅薄宦罢了,两家无论人力财力物力都是不能比的,却是各有各的热闹,其中又因为同是读书人家,行事规矩竟还有不少相似之处,就连平日来往的亲友,也有许多是拉得上关系的。蒋太后说得怀旧之心大起:“这都是多少年之前的事了,如今只怕当年交好的小姐妹们,都没几个还在了。”
高桢便劝她:“皇祖母说的,孙儿一概不知,改日见了赵老夫人,定要向她多打听打听,回来再说与皇祖母知道。”
蒋太后嗔了他一眼:“哪个耐烦还要等你来告诉?你说赵老夫人已经回京了?那好,冬日无事,哀家正好请她进宫来聊一聊。”做完这个决定后,她忍不住又说了一句:“早就该请她来的,先前怎么就忘了呢?”
高桢微微一笑。只要今后能记住,先前忘了又有什么要紧?赵老夫人张氏不爱交际,也不爱进宫奉承贵人。如今太后感念她救驾的功劳,还能对她多加赏赐。时间一长,她少出现在宫中或交际场合,很容易被人遗忘的,那又怎能让宫里对她的孙女留下深刻印象呢?他既然开了口求亲,就绝不会只指望父王独自一人为他达成愿望。
赵琇还不知道高桢在宫里做了什么。她回到家里,发现家中一切井井有条,卢妈把什么都准备好了,他们祖孙进门就有热茶热水热手巾,饭菜很快就送了上来,还都是新鲜又合口味的菜色。吃过饭。洗澡水也好了,洗完换上干净的衣裳,炕已烧得暖暖和和的,手炉、脚炉、炭盆一应俱全。因为怕烟火气太旺,他们容易嗓子干。炕桌上还备下了一壶温热的枸杞菊花红枣茶。
张氏洗涮一新,穿着卢妈新做的素色锦袄窝在炕上,背后挨着大引枕,心里十分受用。她笑道:“秀菊啊,你这样能干周到,等你离了我,我这日子可怎么过?”
赵琇笑着抗议了:“祖母不疼我了,明明卢妈不在您身边侍候的时候。您还夸我服侍得好的,怎么一见卢妈,就把我给忘了呢?”
“你这小气的丫头!”张氏笑骂她一句。“我跟你卢妈是几十年的主仆情份
分卷阅读416 ↑返回顶部↑
闺门秀 作者:Loeva
分卷阅读416
后的因果论
蒋太后对张氏其实并不陌生。她们论年纪,其实几乎是同龄人,蒋太后可能还要比张氏略大几岁,但论辈份,张氏却是不折不扣的长辈。
老郡公曾经力保先帝以嫡长子立储,自然也就造就了蒋太后的富贵安荣。先帝糊涂,待这位恩人的家眷薄情,但蒋太后却是个有良心的。在恩宠不在的岁月里,她默默地拜佛念经,为亲人祈福,为先帝赎罪,其中也有为先帝的这份薄情,乞求老郡公在天之灵宽恕的时候。
先帝百日未过,她就先病倒了,缠绵病榻多日,入秋后有了起色,但也一直时好时坏的,直到十月中旬,方才断了病根。她其实一直很想见见从前的老臣诰命们,见见那些被先帝薄待了的人,好问问他们都有什么难处,补偿一下他们。如今她已经是太后了,皇帝是她的亲生儿子,她已经不需要象先前那样谨小慎微。若不是身体一直不太好,她早就宣人进宫去了。而张氏,就是她最想见的人之一。
张氏的丈夫保住了她丈夫的储位,造就了她前半辈子的荣华;张氏与其孙儿孙女则保住了她儿子与孙子的性命,造就了她后半辈子甚至是子孙后代的富贵。张氏一家,着实是她的恩人,没有之一。
而如今,张氏又再次好心解开她长子的心结,这让蒋太后感激得无以复加,甚至都有些惶恐了,因为她不知道要怎样才能报答张氏的恩情。这种亏欠了对方的感觉压在她心头,让她下意识地有些逃避与对方相见。
而高桢很轻易就在祖母的言谈中发现了这一点。他轻声对蒋太后说:“赵老夫人十分关心父王与孙儿。她总是念叨着父王与母妃当年对她们祖孙的救命之恩,还总说,若不是父王母妃一直替她撑腰。只怕前些年早就被赵玦一家欺负死了,因此多年来一直不忘父王的恩情。父王却觉得这没什么,当年善念,结下了善缘,方有去岁皇叔与孙儿得救之事。可见这世间之事。都是在冥冥中有定数的。”
蒋太后忙道:“你说得是,从来行善有好报。正因为你父王救下了赵家祖孙,赵家祖孙才会又救下了你皇叔和你。那赵玦的父亲与妻子当年倒行逆施,害了赵绰夫妻性命,与赵家祖孙结下死仇,而后赵家祖孙立下救驾之功。粉碎了赵玦一伙人的图谋,也将他们送上了绝路。真真是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不是不报,时候未到罢了。老天爷行事。从来都最是公平不过。”
蒋太后觉得心头的压力大减,虽然仍旧感激张氏,却不再觉得这份恩情大到无法偿还了。当年太祖皇帝提拔重用老郡公,太祖元后与老郡公的元配秦氏夫人也交好,老郡公感恩,因此极力支持先帝为储。因为这份恩情,张氏祖孙遇难时,广平王夫妻才会将他们救下。又出于正义为他们张目,故而保住性命的张氏祖孙才会有机会救下了广平王的兄弟和儿子。先帝薄待恩人妻儿,变相使得赵玦有机会协助颖王造反。因此先帝才会遭遇叛逆,被人毒害,先是丧子,继而身殒。这就是善恶因果了。
皇家与赵家之间,相互有恩,延绵数代。根本就没办法说得清楚,实在不必纠结太多。蒋太后觉得。只要牢记这家人与皇家有着极深的缘份就是了。
蒋太后晃神回来,高桢已经讲起了昨日小宴上大受欢迎的话题:“赵老夫人说了许多京中从前过年过节的有趣习俗。孙儿还是头一回知道呢。赵老夫人分明不是京城人士,竟比孙儿更清楚这些,着实让人惊叹。”
蒋太后听得笑了:“你才多大年纪?能知道什么?自打记事起,哪一年过年不是在宫里度过的?即使是在王府,也是处处讲究体统规矩,哪里比得外头寻常人家的热闹?赵老夫人说的这些,我都知道,小时候都是亲历过的。多年未曾记起,叫你这一说,倒想起了从前在娘家时的情形。”
宫人在旁笑道:“奴婢们在家里时,也见识过民间的热闹,只是不知太后娘娘这样的世宦大族,过年时又是何等光景?太后娘娘何妨说来与世子听听,既解答了世子的疑问,也叫奴婢们开个眼界?”
蒋太后又笑了:“分明是你们这些丫头想知道,却拿我孙子做筏。”
高桢哄她:“孙儿也想知道呢。”众宫人们连忙附和。
蒋太后心情大好:“竟如此,我就说与你们听听。我们家本非京城人士,游宦京中多年,却也学了不少京城的规矩,却跟赵老夫人他们从南边来的习俗有些不一样呢。”
她说了许多年轻时的见闻,特别是年轻未嫁时的经历,有些能跟张氏说的联系上,有些则不能。她出身书香名门蒋家,而张氏同样出身书香世家,却落魄多年,仅仅是乡绅薄宦罢了,两家无论人力财力物力都是不能比的,却是各有各的热闹,其中又因为同是读书人家,行事规矩竟还有不少相似之处,就连平日来往的亲友,也有许多是拉得上关系的。蒋太后说得怀旧之心大起:“这都是多少年之前的事了,如今只怕当年交好的小姐妹们,都没几个还在了。”
高桢便劝她:“皇祖母说的,孙儿一概不知,改日见了赵老夫人,定要向她多打听打听,回来再说与皇祖母知道。”
蒋太后嗔了他一眼:“哪个耐烦还要等你来告诉?你说赵老夫人已经回京了?那好,冬日无事,哀家正好请她进宫来聊一聊。”做完这个决定后,她忍不住又说了一句:“早就该请她来的,先前怎么就忘了呢?”
高桢微微一笑。只要今后能记住,先前忘了又有什么要紧?赵老夫人张氏不爱交际,也不爱进宫奉承贵人。如今太后感念她救驾的功劳,还能对她多加赏赐。时间一长,她少出现在宫中或交际场合,很容易被人遗忘的,那又怎能让宫里对她的孙女留下深刻印象呢?他既然开了口求亲,就绝不会只指望父王独自一人为他达成愿望。
赵琇还不知道高桢在宫里做了什么。她回到家里,发现家中一切井井有条,卢妈把什么都准备好了,他们祖孙进门就有热茶热水热手巾,饭菜很快就送了上来,还都是新鲜又合口味的菜色。吃过饭。洗澡水也好了,洗完换上干净的衣裳,炕已烧得暖暖和和的,手炉、脚炉、炭盆一应俱全。因为怕烟火气太旺,他们容易嗓子干。炕桌上还备下了一壶温热的枸杞菊花红枣茶。
张氏洗涮一新,穿着卢妈新做的素色锦袄窝在炕上,背后挨着大引枕,心里十分受用。她笑道:“秀菊啊,你这样能干周到,等你离了我,我这日子可怎么过?”
赵琇笑着抗议了:“祖母不疼我了,明明卢妈不在您身边侍候的时候。您还夸我服侍得好的,怎么一见卢妈,就把我给忘了呢?”
“你这小气的丫头!”张氏笑骂她一句。“我跟你卢妈是几十年的主仆情份
分卷阅读416
分卷阅读416
后的因果论
蒋太后对张氏其实并不陌生。她们论年纪,其实几乎是同龄人,蒋太后可能还要比张氏略大几岁,但论辈份,张氏却是不折不扣的长辈。
老郡公曾经力保先帝以嫡长子立储,自然也就造就了蒋太后的富贵安荣。先帝糊涂,待这位恩人的家眷薄情,但蒋太后却是个有良心的。在恩宠不在的岁月里,她默默地拜佛念经,为亲人祈福,为先帝赎罪,其中也有为先帝的这份薄情,乞求老郡公在天之灵宽恕的时候。
先帝百日未过,她就先病倒了,缠绵病榻多日,入秋后有了起色,但也一直时好时坏的,直到十月中旬,方才断了病根。她其实一直很想见见从前的老臣诰命们,见见那些被先帝薄待了的人,好问问他们都有什么难处,补偿一下他们。如今她已经是太后了,皇帝是她的亲生儿子,她已经不需要象先前那样谨小慎微。若不是身体一直不太好,她早就宣人进宫去了。而张氏,就是她最想见的人之一。
张氏的丈夫保住了她丈夫的储位,造就了她前半辈子的荣华;张氏与其孙儿孙女则保住了她儿子与孙子的性命,造就了她后半辈子甚至是子孙后代的富贵。张氏一家,着实是她的恩人,没有之一。
而如今,张氏又再次好心解开她长子的心结,这让蒋太后感激得无以复加,甚至都有些惶恐了,因为她不知道要怎样才能报答张氏的恩情。这种亏欠了对方的感觉压在她心头,让她下意识地有些逃避与对方相见。
而高桢很轻易就在祖母的言谈中发现了这一点。他轻声对蒋太后说:“赵老夫人十分关心父王与孙儿。她总是念叨着父王与母妃当年对她们祖孙的救命之恩,还总说,若不是父王母妃一直替她撑腰。只怕前些年早就被赵玦一家欺负死了,因此多年来一直不忘父王的恩情。父王却觉得这没什么,当年善念,结下了善缘,方有去岁皇叔与孙儿得救之事。可见这世间之事。都是在冥冥中有定数的。”
蒋太后忙道:“你说得是,从来行善有好报。正因为你父王救下了赵家祖孙,赵家祖孙才会又救下了你皇叔和你。那赵玦的父亲与妻子当年倒行逆施,害了赵绰夫妻性命,与赵家祖孙结下死仇,而后赵家祖孙立下救驾之功。粉碎了赵玦一伙人的图谋,也将他们送上了绝路。真真是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不是不报,时候未到罢了。老天爷行事。从来都最是公平不过。”
蒋太后觉得心头的压力大减,虽然仍旧感激张氏,却不再觉得这份恩情大到无法偿还了。当年太祖皇帝提拔重用老郡公,太祖元后与老郡公的元配秦氏夫人也交好,老郡公感恩,因此极力支持先帝为储。因为这份恩情,张氏祖孙遇难时,广平王夫妻才会将他们救下。又出于正义为他们张目,故而保住性命的张氏祖孙才会有机会救下了广平王的兄弟和儿子。先帝薄待恩人妻儿,变相使得赵玦有机会协助颖王造反。因此先帝才会遭遇叛逆,被人毒害,先是丧子,继而身殒。这就是善恶因果了。
皇家与赵家之间,相互有恩,延绵数代。根本就没办法说得清楚,实在不必纠结太多。蒋太后觉得。只要牢记这家人与皇家有着极深的缘份就是了。
蒋太后晃神回来,高桢已经讲起了昨日小宴上大受欢迎的话题:“赵老夫人说了许多京中从前过年过节的有趣习俗。孙儿还是头一回知道呢。赵老夫人分明不是京城人士,竟比孙儿更清楚这些,着实让人惊叹。”
蒋太后听得笑了:“你才多大年纪?能知道什么?自打记事起,哪一年过年不是在宫里度过的?即使是在王府,也是处处讲究体统规矩,哪里比得外头寻常人家的热闹?赵老夫人说的这些,我都知道,小时候都是亲历过的。多年未曾记起,叫你这一说,倒想起了从前在娘家时的情形。”
宫人在旁笑道:“奴婢们在家里时,也见识过民间的热闹,只是不知太后娘娘这样的世宦大族,过年时又是何等光景?太后娘娘何妨说来与世子听听,既解答了世子的疑问,也叫奴婢们开个眼界?”
蒋太后又笑了:“分明是你们这些丫头想知道,却拿我孙子做筏。”
高桢哄她:“孙儿也想知道呢。”众宫人们连忙附和。
蒋太后心情大好:“竟如此,我就说与你们听听。我们家本非京城人士,游宦京中多年,却也学了不少京城的规矩,却跟赵老夫人他们从南边来的习俗有些不一样呢。”
她说了许多年轻时的见闻,特别是年轻未嫁时的经历,有些能跟张氏说的联系上,有些则不能。她出身书香名门蒋家,而张氏同样出身书香世家,却落魄多年,仅仅是乡绅薄宦罢了,两家无论人力财力物力都是不能比的,却是各有各的热闹,其中又因为同是读书人家,行事规矩竟还有不少相似之处,就连平日来往的亲友,也有许多是拉得上关系的。蒋太后说得怀旧之心大起:“这都是多少年之前的事了,如今只怕当年交好的小姐妹们,都没几个还在了。”
高桢便劝她:“皇祖母说的,孙儿一概不知,改日见了赵老夫人,定要向她多打听打听,回来再说与皇祖母知道。”
蒋太后嗔了他一眼:“哪个耐烦还要等你来告诉?你说赵老夫人已经回京了?那好,冬日无事,哀家正好请她进宫来聊一聊。”做完这个决定后,她忍不住又说了一句:“早就该请她来的,先前怎么就忘了呢?”
高桢微微一笑。只要今后能记住,先前忘了又有什么要紧?赵老夫人张氏不爱交际,也不爱进宫奉承贵人。如今太后感念她救驾的功劳,还能对她多加赏赐。时间一长,她少出现在宫中或交际场合,很容易被人遗忘的,那又怎能让宫里对她的孙女留下深刻印象呢?他既然开了口求亲,就绝不会只指望父王独自一人为他达成愿望。
赵琇还不知道高桢在宫里做了什么。她回到家里,发现家中一切井井有条,卢妈把什么都准备好了,他们祖孙进门就有热茶热水热手巾,饭菜很快就送了上来,还都是新鲜又合口味的菜色。吃过饭。洗澡水也好了,洗完换上干净的衣裳,炕已烧得暖暖和和的,手炉、脚炉、炭盆一应俱全。因为怕烟火气太旺,他们容易嗓子干。炕桌上还备下了一壶温热的枸杞菊花红枣茶。
张氏洗涮一新,穿着卢妈新做的素色锦袄窝在炕上,背后挨着大引枕,心里十分受用。她笑道:“秀菊啊,你这样能干周到,等你离了我,我这日子可怎么过?”
赵琇笑着抗议了:“祖母不疼我了,明明卢妈不在您身边侍候的时候。您还夸我服侍得好的,怎么一见卢妈,就把我给忘了呢?”
“你这小气的丫头!”张氏笑骂她一句。“我跟你卢妈是几十年的主仆情份
分卷阅读4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