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777
闺门秀 作者:Loeva
分卷阅读777
汾阳王当然要答应了。并不是因为这件事会给他的名声带来大大的好处,而是因为广平王往京中送急信时,曾提过嘉定宗室们在潮灾到来之时的表现。汾阳王母子都是其中的正面典型,可汾阳王妃与老王妃就是反面例子了。此外还有许多跟守城门的官兵争吵不休、又或是闹着要躲进行宫里的宗室,皇帝肯定会生他们的气,还不知道要如何责罚呢。为了向皇帝求个饶,他们一定不会吝于出点小钱来弥补曾经的过错。
事情就这么定了下来。
广平王总揽全局,也负责在背后策划。他动用自己的名帖,命世子高桢与几位属官做使者,往知府衙门、本地官员、宗室府第、皇亲贵族、世家大户等送去书信。邀请众人坐到一起商量协助救济百姓之事。他建议每家出一笔钱,也可以是粮食、药材、布料或建屋材料等物资,再由各方面选拔出几位代表来,负责分配钱财物资的使用,各家家主再从旁监督。他还迅速得到了上海知府的配合,知道了各灾区最急需的物资名单,并率先捐出二千两银子。购买粮食与药材。由官府派出差役用最快的速度送往灾区,分发到灾民手中。
赵琇则紧随其后,说服了祖母张氏。也捐出了一千两银子并六千斤的粮食。粮食是她出钱向六房收购的。六房如今生意做得大了,很容易就从湖广等地采购到足够的粮食。赵琇要买,他们没有二话,八折卖了。转头又再去产粮区买粮。赵琇这头捐出钱与粮食,那头又派赵游回奉贤去见赵璟与八老太爷。把族中自救救人的章程详细写下,再送回嘉定,给广平王做参考。
高桢从广平王与赵琇处得到了指示,亲自前去说服汾阳王。不到半个时辰,汾阳王府就捐出了一千八百两银子的款项,还主动将王府位于南汇的所有空置房产拿出来。给官府做临时安置灾民的场所。王府养的府医六人,也被汾阳王派到了各个灾区去救治伤员。
汾阳王太妃顾不上去接回滞留外地的婆婆与媳妇。反而下帖子请了张氏过去茶叙,商议两人要如何在嘉定的贵妇圈子里带头捐脂粉银子一事。等赵琇陪着张氏过去跟她见了面,才知道原来她想做的还有更多。汾阳王太妃可不想只是捐银子而已,她认为在灾难中失去父母的孤儿与失去儿女的老人,都需要别人照顾扶养,而这种事,正是她们这些贵妇人可以帮得上忙的。她们完全可以出钱出人,弄出个跟善堂一样的机构,使这些受苦的人们老有所依,幼有所养。
还有受灾的妇人女子,若是失去了支撑家计的依靠,可以利用技艺养活自己与家人儿女。贵妇人们完全可以给她们提供工作机会,纺纱、织布、编织、浆洗……谁说除了捐钱和买下灾民为奴,就没有别的法子能帮到他们了?
赵琇对她的想法十分赞同,张氏则是从未想过还有这样的法子。她素来觉得,救济别人,要么是给寺庙捐香油钱,让出家人去施粥赠药,念经超度亡者;要么是象家族内部互助一般,亲友间彼此援手。所有贵妇人们聚集起来,形成一股力量去帮助别人……她以前从未想过,不过似乎很有意义?
张氏有些心动,却又担心自己做不好。赵琇便道:“祖母年纪大了,身体又不好,若是怕做不来,孙女儿陪您去做如何?”她还向汾阳王太妃自荐,“我能写会算,身体也不错,能吃苦的,也不怕抛头露面。”
汾阳王太妃有些惊奇:“赵姑娘这样花一般年纪的女孩儿,原来竟有这样的胆识?”她非常欣赏赵琇,也不想追究赵琇是真心想帮忙,还是仅仅说好话而已,当即就给她分配了任务:算账。
赵琇也知道,汾阳王太妃不可能真叫她去抛头露面做苦力,不过会计工作也很重要。她立刻就接手账务,将贵妇人们捐出的款项理得清清楚楚的。何时何人捐了钱进账,何时何人为何事支出了多少银子,也都记录得清晰详细,数字全用大写汉字,字迹端正娟秀。汾阳王太妃看了十分满意,当场就拍板,聘用了她这位账房。至于张氏,她只需要跟在太妃身边帮着摇旗呐喊就好了。
为了行事方便,赵琇每日到汾阳王府来议事,早出晚归,看着汾阳王太妃接待一位又一位的贵妇人,高兴的,沮丧的,愤怒的,怨怼的,什么样情绪反应的人都有。但无论对方是什么态度,离开汾阳王府时,都必定会留下一笔银子,嘴上还要说这是她的荣幸。赵琇不动声色,暗暗观察着,将每个人的身份名字与反应记了下来。
至于张氏,她没有孙女这么健壮,无法天天过府。但是跟在汾阳王太妃身边多日,她似乎学到了不少,还悟到了什么,倒是越来越沉默了。l
☆、第五百零五章 感悟
张氏一直觉得,自己做了建南侯府的女主人,执掌中馈二十余年,一直安安稳稳的,没出过大岔子,可见她还是挺能干的。
但经历过后来的种种挫折不幸,她渐渐认识到一个可悲的事实:如果没有老郡公坐镇,她这二十几年的女主人,未必就能做得这么顺心。
刚嫁进建南侯府的时候,她年轻,生涩,没什么经验,初接手中馈,虽有府中能干的管事协助,还是出过几次小差错的。不过那时候能安然度过,大概是因为世子位已经稳稳落到了赵炯头上,牛氏也有了儿子,嫡长女赵元娘出嫁到了外地,管不着娘家的事了,老钱姨奶奶把整个侯府都看成是自己的囊中之物,压根儿就不把张氏这个年轻的继室放在眼里,老郡公又事先警告过她,所以她一直老老实实地,没给张氏制造什么大的麻烦。否则当时老郡公尚在边关镇守,张氏一个人在府中孤立无援,哪能过得这么舒服?
后来老郡公解甲归家,对年轻的妻子十分宠爱,有求必应。就算老钱姨奶奶母子发觉到张氏的威胁性,并对真正的嫡子的诞生忌惮不已,因怕得罪了老郡公,也不敢有大动作。久而久之,张氏就生出了懈怠之心,不再警惕。哪里想到,老郡公一去世,他们就露出了凶恶的嘴脸?
如今回想起来,小长房一家固然品行低劣,心肠恶毒,可是张氏执掌中馈二十多年,自觉是个称职的主母,却在面对妾室庶子的逼迫时,毫无抵挡之力。以至失去了儿子的性命,也够无能的了。张氏心中一边悔恨,一边无比怀念死去的丈夫。但平心而论,她这时候只是恨自己警惕心不够,恨小长房手段太毒,却不觉得自己的能力有太大问题。孙女赵琇从小管家,有时候做事比较出格。她总是忍不住去教训、指点。
可现在。张氏开始质疑自己的能力了。
孙女赵琇在赵玮尚未袭爵之前,做出的几项投资决定,包括洋
分卷阅读777 ↑返回顶部↑
分卷阅读777
汾阳王当然要答应了。并不是因为这件事会给他的名声带来大大的好处,而是因为广平王往京中送急信时,曾提过嘉定宗室们在潮灾到来之时的表现。汾阳王母子都是其中的正面典型,可汾阳王妃与老王妃就是反面例子了。此外还有许多跟守城门的官兵争吵不休、又或是闹着要躲进行宫里的宗室,皇帝肯定会生他们的气,还不知道要如何责罚呢。为了向皇帝求个饶,他们一定不会吝于出点小钱来弥补曾经的过错。
事情就这么定了下来。
广平王总揽全局,也负责在背后策划。他动用自己的名帖,命世子高桢与几位属官做使者,往知府衙门、本地官员、宗室府第、皇亲贵族、世家大户等送去书信。邀请众人坐到一起商量协助救济百姓之事。他建议每家出一笔钱,也可以是粮食、药材、布料或建屋材料等物资,再由各方面选拔出几位代表来,负责分配钱财物资的使用,各家家主再从旁监督。他还迅速得到了上海知府的配合,知道了各灾区最急需的物资名单,并率先捐出二千两银子。购买粮食与药材。由官府派出差役用最快的速度送往灾区,分发到灾民手中。
赵琇则紧随其后,说服了祖母张氏。也捐出了一千两银子并六千斤的粮食。粮食是她出钱向六房收购的。六房如今生意做得大了,很容易就从湖广等地采购到足够的粮食。赵琇要买,他们没有二话,八折卖了。转头又再去产粮区买粮。赵琇这头捐出钱与粮食,那头又派赵游回奉贤去见赵璟与八老太爷。把族中自救救人的章程详细写下,再送回嘉定,给广平王做参考。
高桢从广平王与赵琇处得到了指示,亲自前去说服汾阳王。不到半个时辰,汾阳王府就捐出了一千八百两银子的款项,还主动将王府位于南汇的所有空置房产拿出来。给官府做临时安置灾民的场所。王府养的府医六人,也被汾阳王派到了各个灾区去救治伤员。
汾阳王太妃顾不上去接回滞留外地的婆婆与媳妇。反而下帖子请了张氏过去茶叙,商议两人要如何在嘉定的贵妇圈子里带头捐脂粉银子一事。等赵琇陪着张氏过去跟她见了面,才知道原来她想做的还有更多。汾阳王太妃可不想只是捐银子而已,她认为在灾难中失去父母的孤儿与失去儿女的老人,都需要别人照顾扶养,而这种事,正是她们这些贵妇人可以帮得上忙的。她们完全可以出钱出人,弄出个跟善堂一样的机构,使这些受苦的人们老有所依,幼有所养。
还有受灾的妇人女子,若是失去了支撑家计的依靠,可以利用技艺养活自己与家人儿女。贵妇人们完全可以给她们提供工作机会,纺纱、织布、编织、浆洗……谁说除了捐钱和买下灾民为奴,就没有别的法子能帮到他们了?
赵琇对她的想法十分赞同,张氏则是从未想过还有这样的法子。她素来觉得,救济别人,要么是给寺庙捐香油钱,让出家人去施粥赠药,念经超度亡者;要么是象家族内部互助一般,亲友间彼此援手。所有贵妇人们聚集起来,形成一股力量去帮助别人……她以前从未想过,不过似乎很有意义?
张氏有些心动,却又担心自己做不好。赵琇便道:“祖母年纪大了,身体又不好,若是怕做不来,孙女儿陪您去做如何?”她还向汾阳王太妃自荐,“我能写会算,身体也不错,能吃苦的,也不怕抛头露面。”
汾阳王太妃有些惊奇:“赵姑娘这样花一般年纪的女孩儿,原来竟有这样的胆识?”她非常欣赏赵琇,也不想追究赵琇是真心想帮忙,还是仅仅说好话而已,当即就给她分配了任务:算账。
赵琇也知道,汾阳王太妃不可能真叫她去抛头露面做苦力,不过会计工作也很重要。她立刻就接手账务,将贵妇人们捐出的款项理得清清楚楚的。何时何人捐了钱进账,何时何人为何事支出了多少银子,也都记录得清晰详细,数字全用大写汉字,字迹端正娟秀。汾阳王太妃看了十分满意,当场就拍板,聘用了她这位账房。至于张氏,她只需要跟在太妃身边帮着摇旗呐喊就好了。
为了行事方便,赵琇每日到汾阳王府来议事,早出晚归,看着汾阳王太妃接待一位又一位的贵妇人,高兴的,沮丧的,愤怒的,怨怼的,什么样情绪反应的人都有。但无论对方是什么态度,离开汾阳王府时,都必定会留下一笔银子,嘴上还要说这是她的荣幸。赵琇不动声色,暗暗观察着,将每个人的身份名字与反应记了下来。
至于张氏,她没有孙女这么健壮,无法天天过府。但是跟在汾阳王太妃身边多日,她似乎学到了不少,还悟到了什么,倒是越来越沉默了。l
☆、第五百零五章 感悟
张氏一直觉得,自己做了建南侯府的女主人,执掌中馈二十余年,一直安安稳稳的,没出过大岔子,可见她还是挺能干的。
但经历过后来的种种挫折不幸,她渐渐认识到一个可悲的事实:如果没有老郡公坐镇,她这二十几年的女主人,未必就能做得这么顺心。
刚嫁进建南侯府的时候,她年轻,生涩,没什么经验,初接手中馈,虽有府中能干的管事协助,还是出过几次小差错的。不过那时候能安然度过,大概是因为世子位已经稳稳落到了赵炯头上,牛氏也有了儿子,嫡长女赵元娘出嫁到了外地,管不着娘家的事了,老钱姨奶奶把整个侯府都看成是自己的囊中之物,压根儿就不把张氏这个年轻的继室放在眼里,老郡公又事先警告过她,所以她一直老老实实地,没给张氏制造什么大的麻烦。否则当时老郡公尚在边关镇守,张氏一个人在府中孤立无援,哪能过得这么舒服?
后来老郡公解甲归家,对年轻的妻子十分宠爱,有求必应。就算老钱姨奶奶母子发觉到张氏的威胁性,并对真正的嫡子的诞生忌惮不已,因怕得罪了老郡公,也不敢有大动作。久而久之,张氏就生出了懈怠之心,不再警惕。哪里想到,老郡公一去世,他们就露出了凶恶的嘴脸?
如今回想起来,小长房一家固然品行低劣,心肠恶毒,可是张氏执掌中馈二十多年,自觉是个称职的主母,却在面对妾室庶子的逼迫时,毫无抵挡之力。以至失去了儿子的性命,也够无能的了。张氏心中一边悔恨,一边无比怀念死去的丈夫。但平心而论,她这时候只是恨自己警惕心不够,恨小长房手段太毒,却不觉得自己的能力有太大问题。孙女赵琇从小管家,有时候做事比较出格。她总是忍不住去教训、指点。
可现在。张氏开始质疑自己的能力了。
孙女赵琇在赵玮尚未袭爵之前,做出的几项投资决定,包括洋
分卷阅读777 ↑返回顶部↑
闺门秀 作者:Loeva
分卷阅读777
汾阳王当然要答应了。并不是因为这件事会给他的名声带来大大的好处,而是因为广平王往京中送急信时,曾提过嘉定宗室们在潮灾到来之时的表现。汾阳王母子都是其中的正面典型,可汾阳王妃与老王妃就是反面例子了。此外还有许多跟守城门的官兵争吵不休、又或是闹着要躲进行宫里的宗室,皇帝肯定会生他们的气,还不知道要如何责罚呢。为了向皇帝求个饶,他们一定不会吝于出点小钱来弥补曾经的过错。
事情就这么定了下来。
广平王总揽全局,也负责在背后策划。他动用自己的名帖,命世子高桢与几位属官做使者,往知府衙门、本地官员、宗室府第、皇亲贵族、世家大户等送去书信。邀请众人坐到一起商量协助救济百姓之事。他建议每家出一笔钱,也可以是粮食、药材、布料或建屋材料等物资,再由各方面选拔出几位代表来,负责分配钱财物资的使用,各家家主再从旁监督。他还迅速得到了上海知府的配合,知道了各灾区最急需的物资名单,并率先捐出二千两银子。购买粮食与药材。由官府派出差役用最快的速度送往灾区,分发到灾民手中。
赵琇则紧随其后,说服了祖母张氏。也捐出了一千两银子并六千斤的粮食。粮食是她出钱向六房收购的。六房如今生意做得大了,很容易就从湖广等地采购到足够的粮食。赵琇要买,他们没有二话,八折卖了。转头又再去产粮区买粮。赵琇这头捐出钱与粮食,那头又派赵游回奉贤去见赵璟与八老太爷。把族中自救救人的章程详细写下,再送回嘉定,给广平王做参考。
高桢从广平王与赵琇处得到了指示,亲自前去说服汾阳王。不到半个时辰,汾阳王府就捐出了一千八百两银子的款项,还主动将王府位于南汇的所有空置房产拿出来。给官府做临时安置灾民的场所。王府养的府医六人,也被汾阳王派到了各个灾区去救治伤员。
汾阳王太妃顾不上去接回滞留外地的婆婆与媳妇。反而下帖子请了张氏过去茶叙,商议两人要如何在嘉定的贵妇圈子里带头捐脂粉银子一事。等赵琇陪着张氏过去跟她见了面,才知道原来她想做的还有更多。汾阳王太妃可不想只是捐银子而已,她认为在灾难中失去父母的孤儿与失去儿女的老人,都需要别人照顾扶养,而这种事,正是她们这些贵妇人可以帮得上忙的。她们完全可以出钱出人,弄出个跟善堂一样的机构,使这些受苦的人们老有所依,幼有所养。
还有受灾的妇人女子,若是失去了支撑家计的依靠,可以利用技艺养活自己与家人儿女。贵妇人们完全可以给她们提供工作机会,纺纱、织布、编织、浆洗……谁说除了捐钱和买下灾民为奴,就没有别的法子能帮到他们了?
赵琇对她的想法十分赞同,张氏则是从未想过还有这样的法子。她素来觉得,救济别人,要么是给寺庙捐香油钱,让出家人去施粥赠药,念经超度亡者;要么是象家族内部互助一般,亲友间彼此援手。所有贵妇人们聚集起来,形成一股力量去帮助别人……她以前从未想过,不过似乎很有意义?
张氏有些心动,却又担心自己做不好。赵琇便道:“祖母年纪大了,身体又不好,若是怕做不来,孙女儿陪您去做如何?”她还向汾阳王太妃自荐,“我能写会算,身体也不错,能吃苦的,也不怕抛头露面。”
汾阳王太妃有些惊奇:“赵姑娘这样花一般年纪的女孩儿,原来竟有这样的胆识?”她非常欣赏赵琇,也不想追究赵琇是真心想帮忙,还是仅仅说好话而已,当即就给她分配了任务:算账。
赵琇也知道,汾阳王太妃不可能真叫她去抛头露面做苦力,不过会计工作也很重要。她立刻就接手账务,将贵妇人们捐出的款项理得清清楚楚的。何时何人捐了钱进账,何时何人为何事支出了多少银子,也都记录得清晰详细,数字全用大写汉字,字迹端正娟秀。汾阳王太妃看了十分满意,当场就拍板,聘用了她这位账房。至于张氏,她只需要跟在太妃身边帮着摇旗呐喊就好了。
为了行事方便,赵琇每日到汾阳王府来议事,早出晚归,看着汾阳王太妃接待一位又一位的贵妇人,高兴的,沮丧的,愤怒的,怨怼的,什么样情绪反应的人都有。但无论对方是什么态度,离开汾阳王府时,都必定会留下一笔银子,嘴上还要说这是她的荣幸。赵琇不动声色,暗暗观察着,将每个人的身份名字与反应记了下来。
至于张氏,她没有孙女这么健壮,无法天天过府。但是跟在汾阳王太妃身边多日,她似乎学到了不少,还悟到了什么,倒是越来越沉默了。l
☆、第五百零五章 感悟
张氏一直觉得,自己做了建南侯府的女主人,执掌中馈二十余年,一直安安稳稳的,没出过大岔子,可见她还是挺能干的。
但经历过后来的种种挫折不幸,她渐渐认识到一个可悲的事实:如果没有老郡公坐镇,她这二十几年的女主人,未必就能做得这么顺心。
刚嫁进建南侯府的时候,她年轻,生涩,没什么经验,初接手中馈,虽有府中能干的管事协助,还是出过几次小差错的。不过那时候能安然度过,大概是因为世子位已经稳稳落到了赵炯头上,牛氏也有了儿子,嫡长女赵元娘出嫁到了外地,管不着娘家的事了,老钱姨奶奶把整个侯府都看成是自己的囊中之物,压根儿就不把张氏这个年轻的继室放在眼里,老郡公又事先警告过她,所以她一直老老实实地,没给张氏制造什么大的麻烦。否则当时老郡公尚在边关镇守,张氏一个人在府中孤立无援,哪能过得这么舒服?
后来老郡公解甲归家,对年轻的妻子十分宠爱,有求必应。就算老钱姨奶奶母子发觉到张氏的威胁性,并对真正的嫡子的诞生忌惮不已,因怕得罪了老郡公,也不敢有大动作。久而久之,张氏就生出了懈怠之心,不再警惕。哪里想到,老郡公一去世,他们就露出了凶恶的嘴脸?
如今回想起来,小长房一家固然品行低劣,心肠恶毒,可是张氏执掌中馈二十多年,自觉是个称职的主母,却在面对妾室庶子的逼迫时,毫无抵挡之力。以至失去了儿子的性命,也够无能的了。张氏心中一边悔恨,一边无比怀念死去的丈夫。但平心而论,她这时候只是恨自己警惕心不够,恨小长房手段太毒,却不觉得自己的能力有太大问题。孙女赵琇从小管家,有时候做事比较出格。她总是忍不住去教训、指点。
可现在。张氏开始质疑自己的能力了。
孙女赵琇在赵玮尚未袭爵之前,做出的几项投资决定,包括洋
分卷阅读777
分卷阅读777
汾阳王当然要答应了。并不是因为这件事会给他的名声带来大大的好处,而是因为广平王往京中送急信时,曾提过嘉定宗室们在潮灾到来之时的表现。汾阳王母子都是其中的正面典型,可汾阳王妃与老王妃就是反面例子了。此外还有许多跟守城门的官兵争吵不休、又或是闹着要躲进行宫里的宗室,皇帝肯定会生他们的气,还不知道要如何责罚呢。为了向皇帝求个饶,他们一定不会吝于出点小钱来弥补曾经的过错。
事情就这么定了下来。
广平王总揽全局,也负责在背后策划。他动用自己的名帖,命世子高桢与几位属官做使者,往知府衙门、本地官员、宗室府第、皇亲贵族、世家大户等送去书信。邀请众人坐到一起商量协助救济百姓之事。他建议每家出一笔钱,也可以是粮食、药材、布料或建屋材料等物资,再由各方面选拔出几位代表来,负责分配钱财物资的使用,各家家主再从旁监督。他还迅速得到了上海知府的配合,知道了各灾区最急需的物资名单,并率先捐出二千两银子。购买粮食与药材。由官府派出差役用最快的速度送往灾区,分发到灾民手中。
赵琇则紧随其后,说服了祖母张氏。也捐出了一千两银子并六千斤的粮食。粮食是她出钱向六房收购的。六房如今生意做得大了,很容易就从湖广等地采购到足够的粮食。赵琇要买,他们没有二话,八折卖了。转头又再去产粮区买粮。赵琇这头捐出钱与粮食,那头又派赵游回奉贤去见赵璟与八老太爷。把族中自救救人的章程详细写下,再送回嘉定,给广平王做参考。
高桢从广平王与赵琇处得到了指示,亲自前去说服汾阳王。不到半个时辰,汾阳王府就捐出了一千八百两银子的款项,还主动将王府位于南汇的所有空置房产拿出来。给官府做临时安置灾民的场所。王府养的府医六人,也被汾阳王派到了各个灾区去救治伤员。
汾阳王太妃顾不上去接回滞留外地的婆婆与媳妇。反而下帖子请了张氏过去茶叙,商议两人要如何在嘉定的贵妇圈子里带头捐脂粉银子一事。等赵琇陪着张氏过去跟她见了面,才知道原来她想做的还有更多。汾阳王太妃可不想只是捐银子而已,她认为在灾难中失去父母的孤儿与失去儿女的老人,都需要别人照顾扶养,而这种事,正是她们这些贵妇人可以帮得上忙的。她们完全可以出钱出人,弄出个跟善堂一样的机构,使这些受苦的人们老有所依,幼有所养。
还有受灾的妇人女子,若是失去了支撑家计的依靠,可以利用技艺养活自己与家人儿女。贵妇人们完全可以给她们提供工作机会,纺纱、织布、编织、浆洗……谁说除了捐钱和买下灾民为奴,就没有别的法子能帮到他们了?
赵琇对她的想法十分赞同,张氏则是从未想过还有这样的法子。她素来觉得,救济别人,要么是给寺庙捐香油钱,让出家人去施粥赠药,念经超度亡者;要么是象家族内部互助一般,亲友间彼此援手。所有贵妇人们聚集起来,形成一股力量去帮助别人……她以前从未想过,不过似乎很有意义?
张氏有些心动,却又担心自己做不好。赵琇便道:“祖母年纪大了,身体又不好,若是怕做不来,孙女儿陪您去做如何?”她还向汾阳王太妃自荐,“我能写会算,身体也不错,能吃苦的,也不怕抛头露面。”
汾阳王太妃有些惊奇:“赵姑娘这样花一般年纪的女孩儿,原来竟有这样的胆识?”她非常欣赏赵琇,也不想追究赵琇是真心想帮忙,还是仅仅说好话而已,当即就给她分配了任务:算账。
赵琇也知道,汾阳王太妃不可能真叫她去抛头露面做苦力,不过会计工作也很重要。她立刻就接手账务,将贵妇人们捐出的款项理得清清楚楚的。何时何人捐了钱进账,何时何人为何事支出了多少银子,也都记录得清晰详细,数字全用大写汉字,字迹端正娟秀。汾阳王太妃看了十分满意,当场就拍板,聘用了她这位账房。至于张氏,她只需要跟在太妃身边帮着摇旗呐喊就好了。
为了行事方便,赵琇每日到汾阳王府来议事,早出晚归,看着汾阳王太妃接待一位又一位的贵妇人,高兴的,沮丧的,愤怒的,怨怼的,什么样情绪反应的人都有。但无论对方是什么态度,离开汾阳王府时,都必定会留下一笔银子,嘴上还要说这是她的荣幸。赵琇不动声色,暗暗观察着,将每个人的身份名字与反应记了下来。
至于张氏,她没有孙女这么健壮,无法天天过府。但是跟在汾阳王太妃身边多日,她似乎学到了不少,还悟到了什么,倒是越来越沉默了。l
☆、第五百零五章 感悟
张氏一直觉得,自己做了建南侯府的女主人,执掌中馈二十余年,一直安安稳稳的,没出过大岔子,可见她还是挺能干的。
但经历过后来的种种挫折不幸,她渐渐认识到一个可悲的事实:如果没有老郡公坐镇,她这二十几年的女主人,未必就能做得这么顺心。
刚嫁进建南侯府的时候,她年轻,生涩,没什么经验,初接手中馈,虽有府中能干的管事协助,还是出过几次小差错的。不过那时候能安然度过,大概是因为世子位已经稳稳落到了赵炯头上,牛氏也有了儿子,嫡长女赵元娘出嫁到了外地,管不着娘家的事了,老钱姨奶奶把整个侯府都看成是自己的囊中之物,压根儿就不把张氏这个年轻的继室放在眼里,老郡公又事先警告过她,所以她一直老老实实地,没给张氏制造什么大的麻烦。否则当时老郡公尚在边关镇守,张氏一个人在府中孤立无援,哪能过得这么舒服?
后来老郡公解甲归家,对年轻的妻子十分宠爱,有求必应。就算老钱姨奶奶母子发觉到张氏的威胁性,并对真正的嫡子的诞生忌惮不已,因怕得罪了老郡公,也不敢有大动作。久而久之,张氏就生出了懈怠之心,不再警惕。哪里想到,老郡公一去世,他们就露出了凶恶的嘴脸?
如今回想起来,小长房一家固然品行低劣,心肠恶毒,可是张氏执掌中馈二十多年,自觉是个称职的主母,却在面对妾室庶子的逼迫时,毫无抵挡之力。以至失去了儿子的性命,也够无能的了。张氏心中一边悔恨,一边无比怀念死去的丈夫。但平心而论,她这时候只是恨自己警惕心不够,恨小长房手段太毒,却不觉得自己的能力有太大问题。孙女赵琇从小管家,有时候做事比较出格。她总是忍不住去教训、指点。
可现在。张氏开始质疑自己的能力了。
孙女赵琇在赵玮尚未袭爵之前,做出的几项投资决定,包括洋
分卷阅读7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