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810
闺门秀 作者:Loeva
分卷阅读810
与她相熟的姑娘迎了上去:“你怎么来得这样晚?都等着你呢。”
那姑娘笑着说:“在路上有事耽搁了一下。到了将军府门前,正遇见王家那位要走,差点儿把我的马车给撞了呢。她今儿是怎么了?竟走得这样早。”
众人对视一眼。都没吭声,迎她的那位姑娘就小声说:“我一会儿再告诉你。”她不由得露出了惊讶的表情。
刘大姑娘清了清嗓子:“好了。如今人都到齐了,可以开始诗会了吧?曹表妹?”曹萝醒过神来,连忙说:“是,大家随我来,诗题我昨儿个就拟好了。”众闺秀便三三两两地随她去了西暖阁,瞧那早拟好的诗题去了。
曹家赏梅诗会,每年的诗题都是差不离的,今年所拟并没超出众人意料。大家各自斟酌了一番,点了香,写了诗,再聚到一起品评。一切流程都与往常的诗会没有太大差别,只是少了一位王大姑娘而已,倒还显得清静了许多。
赵琇今日也没心去想什么诗,胡乱作了一首,不过中平之作。最后评诗排座次时,她正居中间,既不算出挑,也没丢脸。
今日没了方仁珠,夺魁的就是刘大姑娘。蒋六姑娘与李善文只是跟着凑趣,倒夸了刘大姑娘几句,令她心中十分欢喜。
诗会结束,曹方氏送来香茶细点,众闺秀们吃饱喝足,又聊得开心,到了晚间,都是尽兴而归的。
在回家的马车上,张氏曾问赵琇:“我听闻你在诗会中与王尚书家的千金闹矛盾了?究竟是怎么回事?”
赵琇就把事情简单地跟她说了说,有些不忿地道:“总听人说,王尚书有多么出色。他连自个儿的亲生女儿都没教好,只怕再出色也是有限的。”
张氏也觉得王大姑娘很不象话,但她对王尚书的印象还是可以的:“男人家怎么好插手女儿的教养?王大姑娘是叫她母亲惯坏了。”
赵琇冷笑:“那是他亲生女儿,若他明知道自个儿女儿是什么模样,还碍着男人不好插手女儿教养的规矩,一句教训都没有,那他也聪明不到哪里去!祖母您别劝我。他做了工部尚书,难道就对堤坝案一点责任都没有了?”
张氏叹了口气:“若是皇上有意罚他,早就罚了,怎会至今没有动静?曾侍郎都早早领罚了呢,如今不过是戴罪立功罢了,因此在上海一留逾年,也没有半句怨言。皇上既无此意,你又何苦放在心上?”
赵琇抿紧了嘴唇,心里十分不以为然。
若是正常情况,皇上早就罚了工部尚书了。就算他没下旨,那工部尚书也该自动引咎请辞才对。若说是为了救灾,上海那里分明还有曾侍郎。王尚书如今却安安稳稳地坐在尚书位上,难道这是正常的?l
☆、第五百二十八章 心烦
晚上赵玮回到家,听妹妹说起了今天的事,皱了一皱眉头。当着祖母张氏的面,他没说什么,但回房的路上,却小声跟妹妹说了些朝中流传的小道消息:
“潮灾的消息传回京中时,也有人弹劾过王尚书。王尚书还上折自辩了。去年山西地动,之后的事便一直是他在主理,还有京中好几处的城墙都要修了,都是王尚书管着呢。上海的大坝向来没什么大问题,皇上下旨重修时,是先前的左侍郎在管。可他去年年初一病没了,后来提上来的曾侍郎接了任,如今还在南边呢,已是罚过了。王尚书要喊冤枉,说自己不知情,也不是不行。御史原还不愿放过他,可皇上已是开了恩,旁人也只好作罢。如今王尚书忠君得很,工部里头有人跟堤坝案主犯有结亲的、交好的,他主动命人去查,查出来有问题的全数上报,刑部和大理寺都拿了不少人呢。他如此忠心,皇上自然不会在意小节。”
赵琇恍然,原来如此。也不知道他上报的那些人里头,有几个是冤枉的?他会不会趁机铲除异己?实在不是她把人想得太坏了,能养出王大姑娘那样一个女儿的人,又做了高官,让她相信是个正人君子,也难呀。
她还觉得赵玮的说法有些问题:“去年山西地震后重建的事,应该是地方上在出力吧?王尚书在京中,也就是远程遥控一下,几处城墙,也是有图纸规则的,真的会让王尚书忙到顾不上别的事吗?至于曾侍郎,咱们可清楚得很。他要是知道上海的堤坝有问题,就不会帮着广平王把这弊案给揭破了!”
赵玮笑了一笑:“曾侍郎自然清白得很。南下路上,我已经摸清了他的脾气。他是个再方正不过的人了,也许还有些迂。不过办事很是利索,也舍得吃苦。在工部做事,想要享福是不成的。至于他的前任,那位在工部也是出了名的好好先生。且又老弱多病。占着那位子好些年了,一年里倒有半年在告假。若不是资历深,皇上体恤老臣。早就把他换下来了。这么一个人,若说曾经主理过海傍大坝的事,我也是不信的。我在衙门里协查案子的时候,也是盯紧了他手下的人。他两个得用的郎中。全都是得了王尚书赏识,方才从主事位上提拔起来的。光是这一点。王尚书其实也不是没有可供人挑剔的地方。可是皇上信他,别人又能怎么办呢?”
赵玮其实也不认为王尚书跟堤坝案的犯人们有勾结。他是真正完全由当今皇帝一手提拔起来的信臣。在先帝朝时,他不过是个郁郁不得志的小官员罢了。皇帝做了太子后,他的仕途才有了起色。日渐高升,然后等皇帝登了基,他就坐上了工部尚书之位。没有皇帝。他绝不会有今天。因此,谁都有可能谋反。独他不能。
但王尚书不会从逆,却不代表他就对堤坝弊案一无所知了。他家里如今也是富贵得很,虽然对外都说那是因为他娶了个土财主的女儿。可是土财主能有多少财产?王夫人还有亲兄弟呢,难不成她父亲会把全副身家都给女儿做了陪送么?王家真正富贵,是在王尚书做了尚书之后。虽然没有什么证据,但是朝野之间,并不是没有他收受贿赂的传言。不过还是那句老话,皇帝信任他,别人又奈何得了他?
赵玮对妹妹道:“王尚书的位子还很牢,就算他真的失察,按律当降职或撤职,只要皇上不愿动他,他就能稳坐高位。”
赵琇只是心里窝了一肚子气,其实也并不是真要跟王尚书过不去,听到这里,也只能作罢了。真正造成灾区那片惨状的人,是堤坝案的首犯们。只要他们能罪有应得,其他旁枝末节的,她也懒得过问。
赵琇问赵玮:“哥哥这案子也审了那么久,怎的还没有结案的意思?上海那边那些主犯背后的家族,好象还安然无恙呢。虽然他们也捐钱捐粮救济灾民了,但居然连一点惩罚也没有,太奇怪了。也
分卷阅读810 ↑返回顶部↑
分卷阅读810
与她相熟的姑娘迎了上去:“你怎么来得这样晚?都等着你呢。”
那姑娘笑着说:“在路上有事耽搁了一下。到了将军府门前,正遇见王家那位要走,差点儿把我的马车给撞了呢。她今儿是怎么了?竟走得这样早。”
众人对视一眼。都没吭声,迎她的那位姑娘就小声说:“我一会儿再告诉你。”她不由得露出了惊讶的表情。
刘大姑娘清了清嗓子:“好了。如今人都到齐了,可以开始诗会了吧?曹表妹?”曹萝醒过神来,连忙说:“是,大家随我来,诗题我昨儿个就拟好了。”众闺秀便三三两两地随她去了西暖阁,瞧那早拟好的诗题去了。
曹家赏梅诗会,每年的诗题都是差不离的,今年所拟并没超出众人意料。大家各自斟酌了一番,点了香,写了诗,再聚到一起品评。一切流程都与往常的诗会没有太大差别,只是少了一位王大姑娘而已,倒还显得清静了许多。
赵琇今日也没心去想什么诗,胡乱作了一首,不过中平之作。最后评诗排座次时,她正居中间,既不算出挑,也没丢脸。
今日没了方仁珠,夺魁的就是刘大姑娘。蒋六姑娘与李善文只是跟着凑趣,倒夸了刘大姑娘几句,令她心中十分欢喜。
诗会结束,曹方氏送来香茶细点,众闺秀们吃饱喝足,又聊得开心,到了晚间,都是尽兴而归的。
在回家的马车上,张氏曾问赵琇:“我听闻你在诗会中与王尚书家的千金闹矛盾了?究竟是怎么回事?”
赵琇就把事情简单地跟她说了说,有些不忿地道:“总听人说,王尚书有多么出色。他连自个儿的亲生女儿都没教好,只怕再出色也是有限的。”
张氏也觉得王大姑娘很不象话,但她对王尚书的印象还是可以的:“男人家怎么好插手女儿的教养?王大姑娘是叫她母亲惯坏了。”
赵琇冷笑:“那是他亲生女儿,若他明知道自个儿女儿是什么模样,还碍着男人不好插手女儿教养的规矩,一句教训都没有,那他也聪明不到哪里去!祖母您别劝我。他做了工部尚书,难道就对堤坝案一点责任都没有了?”
张氏叹了口气:“若是皇上有意罚他,早就罚了,怎会至今没有动静?曾侍郎都早早领罚了呢,如今不过是戴罪立功罢了,因此在上海一留逾年,也没有半句怨言。皇上既无此意,你又何苦放在心上?”
赵琇抿紧了嘴唇,心里十分不以为然。
若是正常情况,皇上早就罚了工部尚书了。就算他没下旨,那工部尚书也该自动引咎请辞才对。若说是为了救灾,上海那里分明还有曾侍郎。王尚书如今却安安稳稳地坐在尚书位上,难道这是正常的?l
☆、第五百二十八章 心烦
晚上赵玮回到家,听妹妹说起了今天的事,皱了一皱眉头。当着祖母张氏的面,他没说什么,但回房的路上,却小声跟妹妹说了些朝中流传的小道消息:
“潮灾的消息传回京中时,也有人弹劾过王尚书。王尚书还上折自辩了。去年山西地动,之后的事便一直是他在主理,还有京中好几处的城墙都要修了,都是王尚书管着呢。上海的大坝向来没什么大问题,皇上下旨重修时,是先前的左侍郎在管。可他去年年初一病没了,后来提上来的曾侍郎接了任,如今还在南边呢,已是罚过了。王尚书要喊冤枉,说自己不知情,也不是不行。御史原还不愿放过他,可皇上已是开了恩,旁人也只好作罢。如今王尚书忠君得很,工部里头有人跟堤坝案主犯有结亲的、交好的,他主动命人去查,查出来有问题的全数上报,刑部和大理寺都拿了不少人呢。他如此忠心,皇上自然不会在意小节。”
赵琇恍然,原来如此。也不知道他上报的那些人里头,有几个是冤枉的?他会不会趁机铲除异己?实在不是她把人想得太坏了,能养出王大姑娘那样一个女儿的人,又做了高官,让她相信是个正人君子,也难呀。
她还觉得赵玮的说法有些问题:“去年山西地震后重建的事,应该是地方上在出力吧?王尚书在京中,也就是远程遥控一下,几处城墙,也是有图纸规则的,真的会让王尚书忙到顾不上别的事吗?至于曾侍郎,咱们可清楚得很。他要是知道上海的堤坝有问题,就不会帮着广平王把这弊案给揭破了!”
赵玮笑了一笑:“曾侍郎自然清白得很。南下路上,我已经摸清了他的脾气。他是个再方正不过的人了,也许还有些迂。不过办事很是利索,也舍得吃苦。在工部做事,想要享福是不成的。至于他的前任,那位在工部也是出了名的好好先生。且又老弱多病。占着那位子好些年了,一年里倒有半年在告假。若不是资历深,皇上体恤老臣。早就把他换下来了。这么一个人,若说曾经主理过海傍大坝的事,我也是不信的。我在衙门里协查案子的时候,也是盯紧了他手下的人。他两个得用的郎中。全都是得了王尚书赏识,方才从主事位上提拔起来的。光是这一点。王尚书其实也不是没有可供人挑剔的地方。可是皇上信他,别人又能怎么办呢?”
赵玮其实也不认为王尚书跟堤坝案的犯人们有勾结。他是真正完全由当今皇帝一手提拔起来的信臣。在先帝朝时,他不过是个郁郁不得志的小官员罢了。皇帝做了太子后,他的仕途才有了起色。日渐高升,然后等皇帝登了基,他就坐上了工部尚书之位。没有皇帝。他绝不会有今天。因此,谁都有可能谋反。独他不能。
但王尚书不会从逆,却不代表他就对堤坝弊案一无所知了。他家里如今也是富贵得很,虽然对外都说那是因为他娶了个土财主的女儿。可是土财主能有多少财产?王夫人还有亲兄弟呢,难不成她父亲会把全副身家都给女儿做了陪送么?王家真正富贵,是在王尚书做了尚书之后。虽然没有什么证据,但是朝野之间,并不是没有他收受贿赂的传言。不过还是那句老话,皇帝信任他,别人又奈何得了他?
赵玮对妹妹道:“王尚书的位子还很牢,就算他真的失察,按律当降职或撤职,只要皇上不愿动他,他就能稳坐高位。”
赵琇只是心里窝了一肚子气,其实也并不是真要跟王尚书过不去,听到这里,也只能作罢了。真正造成灾区那片惨状的人,是堤坝案的首犯们。只要他们能罪有应得,其他旁枝末节的,她也懒得过问。
赵琇问赵玮:“哥哥这案子也审了那么久,怎的还没有结案的意思?上海那边那些主犯背后的家族,好象还安然无恙呢。虽然他们也捐钱捐粮救济灾民了,但居然连一点惩罚也没有,太奇怪了。也
分卷阅读810 ↑返回顶部↑
闺门秀 作者:Loeva
分卷阅读810
与她相熟的姑娘迎了上去:“你怎么来得这样晚?都等着你呢。”
那姑娘笑着说:“在路上有事耽搁了一下。到了将军府门前,正遇见王家那位要走,差点儿把我的马车给撞了呢。她今儿是怎么了?竟走得这样早。”
众人对视一眼。都没吭声,迎她的那位姑娘就小声说:“我一会儿再告诉你。”她不由得露出了惊讶的表情。
刘大姑娘清了清嗓子:“好了。如今人都到齐了,可以开始诗会了吧?曹表妹?”曹萝醒过神来,连忙说:“是,大家随我来,诗题我昨儿个就拟好了。”众闺秀便三三两两地随她去了西暖阁,瞧那早拟好的诗题去了。
曹家赏梅诗会,每年的诗题都是差不离的,今年所拟并没超出众人意料。大家各自斟酌了一番,点了香,写了诗,再聚到一起品评。一切流程都与往常的诗会没有太大差别,只是少了一位王大姑娘而已,倒还显得清静了许多。
赵琇今日也没心去想什么诗,胡乱作了一首,不过中平之作。最后评诗排座次时,她正居中间,既不算出挑,也没丢脸。
今日没了方仁珠,夺魁的就是刘大姑娘。蒋六姑娘与李善文只是跟着凑趣,倒夸了刘大姑娘几句,令她心中十分欢喜。
诗会结束,曹方氏送来香茶细点,众闺秀们吃饱喝足,又聊得开心,到了晚间,都是尽兴而归的。
在回家的马车上,张氏曾问赵琇:“我听闻你在诗会中与王尚书家的千金闹矛盾了?究竟是怎么回事?”
赵琇就把事情简单地跟她说了说,有些不忿地道:“总听人说,王尚书有多么出色。他连自个儿的亲生女儿都没教好,只怕再出色也是有限的。”
张氏也觉得王大姑娘很不象话,但她对王尚书的印象还是可以的:“男人家怎么好插手女儿的教养?王大姑娘是叫她母亲惯坏了。”
赵琇冷笑:“那是他亲生女儿,若他明知道自个儿女儿是什么模样,还碍着男人不好插手女儿教养的规矩,一句教训都没有,那他也聪明不到哪里去!祖母您别劝我。他做了工部尚书,难道就对堤坝案一点责任都没有了?”
张氏叹了口气:“若是皇上有意罚他,早就罚了,怎会至今没有动静?曾侍郎都早早领罚了呢,如今不过是戴罪立功罢了,因此在上海一留逾年,也没有半句怨言。皇上既无此意,你又何苦放在心上?”
赵琇抿紧了嘴唇,心里十分不以为然。
若是正常情况,皇上早就罚了工部尚书了。就算他没下旨,那工部尚书也该自动引咎请辞才对。若说是为了救灾,上海那里分明还有曾侍郎。王尚书如今却安安稳稳地坐在尚书位上,难道这是正常的?l
☆、第五百二十八章 心烦
晚上赵玮回到家,听妹妹说起了今天的事,皱了一皱眉头。当着祖母张氏的面,他没说什么,但回房的路上,却小声跟妹妹说了些朝中流传的小道消息:
“潮灾的消息传回京中时,也有人弹劾过王尚书。王尚书还上折自辩了。去年山西地动,之后的事便一直是他在主理,还有京中好几处的城墙都要修了,都是王尚书管着呢。上海的大坝向来没什么大问题,皇上下旨重修时,是先前的左侍郎在管。可他去年年初一病没了,后来提上来的曾侍郎接了任,如今还在南边呢,已是罚过了。王尚书要喊冤枉,说自己不知情,也不是不行。御史原还不愿放过他,可皇上已是开了恩,旁人也只好作罢。如今王尚书忠君得很,工部里头有人跟堤坝案主犯有结亲的、交好的,他主动命人去查,查出来有问题的全数上报,刑部和大理寺都拿了不少人呢。他如此忠心,皇上自然不会在意小节。”
赵琇恍然,原来如此。也不知道他上报的那些人里头,有几个是冤枉的?他会不会趁机铲除异己?实在不是她把人想得太坏了,能养出王大姑娘那样一个女儿的人,又做了高官,让她相信是个正人君子,也难呀。
她还觉得赵玮的说法有些问题:“去年山西地震后重建的事,应该是地方上在出力吧?王尚书在京中,也就是远程遥控一下,几处城墙,也是有图纸规则的,真的会让王尚书忙到顾不上别的事吗?至于曾侍郎,咱们可清楚得很。他要是知道上海的堤坝有问题,就不会帮着广平王把这弊案给揭破了!”
赵玮笑了一笑:“曾侍郎自然清白得很。南下路上,我已经摸清了他的脾气。他是个再方正不过的人了,也许还有些迂。不过办事很是利索,也舍得吃苦。在工部做事,想要享福是不成的。至于他的前任,那位在工部也是出了名的好好先生。且又老弱多病。占着那位子好些年了,一年里倒有半年在告假。若不是资历深,皇上体恤老臣。早就把他换下来了。这么一个人,若说曾经主理过海傍大坝的事,我也是不信的。我在衙门里协查案子的时候,也是盯紧了他手下的人。他两个得用的郎中。全都是得了王尚书赏识,方才从主事位上提拔起来的。光是这一点。王尚书其实也不是没有可供人挑剔的地方。可是皇上信他,别人又能怎么办呢?”
赵玮其实也不认为王尚书跟堤坝案的犯人们有勾结。他是真正完全由当今皇帝一手提拔起来的信臣。在先帝朝时,他不过是个郁郁不得志的小官员罢了。皇帝做了太子后,他的仕途才有了起色。日渐高升,然后等皇帝登了基,他就坐上了工部尚书之位。没有皇帝。他绝不会有今天。因此,谁都有可能谋反。独他不能。
但王尚书不会从逆,却不代表他就对堤坝弊案一无所知了。他家里如今也是富贵得很,虽然对外都说那是因为他娶了个土财主的女儿。可是土财主能有多少财产?王夫人还有亲兄弟呢,难不成她父亲会把全副身家都给女儿做了陪送么?王家真正富贵,是在王尚书做了尚书之后。虽然没有什么证据,但是朝野之间,并不是没有他收受贿赂的传言。不过还是那句老话,皇帝信任他,别人又奈何得了他?
赵玮对妹妹道:“王尚书的位子还很牢,就算他真的失察,按律当降职或撤职,只要皇上不愿动他,他就能稳坐高位。”
赵琇只是心里窝了一肚子气,其实也并不是真要跟王尚书过不去,听到这里,也只能作罢了。真正造成灾区那片惨状的人,是堤坝案的首犯们。只要他们能罪有应得,其他旁枝末节的,她也懒得过问。
赵琇问赵玮:“哥哥这案子也审了那么久,怎的还没有结案的意思?上海那边那些主犯背后的家族,好象还安然无恙呢。虽然他们也捐钱捐粮救济灾民了,但居然连一点惩罚也没有,太奇怪了。也
分卷阅读810
分卷阅读810
与她相熟的姑娘迎了上去:“你怎么来得这样晚?都等着你呢。”
那姑娘笑着说:“在路上有事耽搁了一下。到了将军府门前,正遇见王家那位要走,差点儿把我的马车给撞了呢。她今儿是怎么了?竟走得这样早。”
众人对视一眼。都没吭声,迎她的那位姑娘就小声说:“我一会儿再告诉你。”她不由得露出了惊讶的表情。
刘大姑娘清了清嗓子:“好了。如今人都到齐了,可以开始诗会了吧?曹表妹?”曹萝醒过神来,连忙说:“是,大家随我来,诗题我昨儿个就拟好了。”众闺秀便三三两两地随她去了西暖阁,瞧那早拟好的诗题去了。
曹家赏梅诗会,每年的诗题都是差不离的,今年所拟并没超出众人意料。大家各自斟酌了一番,点了香,写了诗,再聚到一起品评。一切流程都与往常的诗会没有太大差别,只是少了一位王大姑娘而已,倒还显得清静了许多。
赵琇今日也没心去想什么诗,胡乱作了一首,不过中平之作。最后评诗排座次时,她正居中间,既不算出挑,也没丢脸。
今日没了方仁珠,夺魁的就是刘大姑娘。蒋六姑娘与李善文只是跟着凑趣,倒夸了刘大姑娘几句,令她心中十分欢喜。
诗会结束,曹方氏送来香茶细点,众闺秀们吃饱喝足,又聊得开心,到了晚间,都是尽兴而归的。
在回家的马车上,张氏曾问赵琇:“我听闻你在诗会中与王尚书家的千金闹矛盾了?究竟是怎么回事?”
赵琇就把事情简单地跟她说了说,有些不忿地道:“总听人说,王尚书有多么出色。他连自个儿的亲生女儿都没教好,只怕再出色也是有限的。”
张氏也觉得王大姑娘很不象话,但她对王尚书的印象还是可以的:“男人家怎么好插手女儿的教养?王大姑娘是叫她母亲惯坏了。”
赵琇冷笑:“那是他亲生女儿,若他明知道自个儿女儿是什么模样,还碍着男人不好插手女儿教养的规矩,一句教训都没有,那他也聪明不到哪里去!祖母您别劝我。他做了工部尚书,难道就对堤坝案一点责任都没有了?”
张氏叹了口气:“若是皇上有意罚他,早就罚了,怎会至今没有动静?曾侍郎都早早领罚了呢,如今不过是戴罪立功罢了,因此在上海一留逾年,也没有半句怨言。皇上既无此意,你又何苦放在心上?”
赵琇抿紧了嘴唇,心里十分不以为然。
若是正常情况,皇上早就罚了工部尚书了。就算他没下旨,那工部尚书也该自动引咎请辞才对。若说是为了救灾,上海那里分明还有曾侍郎。王尚书如今却安安稳稳地坐在尚书位上,难道这是正常的?l
☆、第五百二十八章 心烦
晚上赵玮回到家,听妹妹说起了今天的事,皱了一皱眉头。当着祖母张氏的面,他没说什么,但回房的路上,却小声跟妹妹说了些朝中流传的小道消息:
“潮灾的消息传回京中时,也有人弹劾过王尚书。王尚书还上折自辩了。去年山西地动,之后的事便一直是他在主理,还有京中好几处的城墙都要修了,都是王尚书管着呢。上海的大坝向来没什么大问题,皇上下旨重修时,是先前的左侍郎在管。可他去年年初一病没了,后来提上来的曾侍郎接了任,如今还在南边呢,已是罚过了。王尚书要喊冤枉,说自己不知情,也不是不行。御史原还不愿放过他,可皇上已是开了恩,旁人也只好作罢。如今王尚书忠君得很,工部里头有人跟堤坝案主犯有结亲的、交好的,他主动命人去查,查出来有问题的全数上报,刑部和大理寺都拿了不少人呢。他如此忠心,皇上自然不会在意小节。”
赵琇恍然,原来如此。也不知道他上报的那些人里头,有几个是冤枉的?他会不会趁机铲除异己?实在不是她把人想得太坏了,能养出王大姑娘那样一个女儿的人,又做了高官,让她相信是个正人君子,也难呀。
她还觉得赵玮的说法有些问题:“去年山西地震后重建的事,应该是地方上在出力吧?王尚书在京中,也就是远程遥控一下,几处城墙,也是有图纸规则的,真的会让王尚书忙到顾不上别的事吗?至于曾侍郎,咱们可清楚得很。他要是知道上海的堤坝有问题,就不会帮着广平王把这弊案给揭破了!”
赵玮笑了一笑:“曾侍郎自然清白得很。南下路上,我已经摸清了他的脾气。他是个再方正不过的人了,也许还有些迂。不过办事很是利索,也舍得吃苦。在工部做事,想要享福是不成的。至于他的前任,那位在工部也是出了名的好好先生。且又老弱多病。占着那位子好些年了,一年里倒有半年在告假。若不是资历深,皇上体恤老臣。早就把他换下来了。这么一个人,若说曾经主理过海傍大坝的事,我也是不信的。我在衙门里协查案子的时候,也是盯紧了他手下的人。他两个得用的郎中。全都是得了王尚书赏识,方才从主事位上提拔起来的。光是这一点。王尚书其实也不是没有可供人挑剔的地方。可是皇上信他,别人又能怎么办呢?”
赵玮其实也不认为王尚书跟堤坝案的犯人们有勾结。他是真正完全由当今皇帝一手提拔起来的信臣。在先帝朝时,他不过是个郁郁不得志的小官员罢了。皇帝做了太子后,他的仕途才有了起色。日渐高升,然后等皇帝登了基,他就坐上了工部尚书之位。没有皇帝。他绝不会有今天。因此,谁都有可能谋反。独他不能。
但王尚书不会从逆,却不代表他就对堤坝弊案一无所知了。他家里如今也是富贵得很,虽然对外都说那是因为他娶了个土财主的女儿。可是土财主能有多少财产?王夫人还有亲兄弟呢,难不成她父亲会把全副身家都给女儿做了陪送么?王家真正富贵,是在王尚书做了尚书之后。虽然没有什么证据,但是朝野之间,并不是没有他收受贿赂的传言。不过还是那句老话,皇帝信任他,别人又奈何得了他?
赵玮对妹妹道:“王尚书的位子还很牢,就算他真的失察,按律当降职或撤职,只要皇上不愿动他,他就能稳坐高位。”
赵琇只是心里窝了一肚子气,其实也并不是真要跟王尚书过不去,听到这里,也只能作罢了。真正造成灾区那片惨状的人,是堤坝案的首犯们。只要他们能罪有应得,其他旁枝末节的,她也懒得过问。
赵琇问赵玮:“哥哥这案子也审了那么久,怎的还没有结案的意思?上海那边那些主犯背后的家族,好象还安然无恙呢。虽然他们也捐钱捐粮救济灾民了,但居然连一点惩罚也没有,太奇怪了。也
分卷阅读8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