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200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素心殿 作者:悬思

    分卷阅读200

    诚妃的故事

    我得到秉直印的那天是至圣二十年七月初十,距离我满十九岁只差八天。我记得清清楚楚,不管隔了多少年都不会忘。

    父亲把印交到我手上的时候对我说:“从今日起,歌儿就是在籍的史官了,要牢记自己的使命。史官一支笔,上担天家重托,下承黎民信任,前继先贤风骨,后传千秋百代。歌儿虽是女子,却是我曲虚怀之女。曲家执掌史馆一百六十余载,见证了三朝更迭,九代兴衰。今日我既是以父亲的身份教导你,也是以史馆监修的名义嘱咐你,无论世事如何翻云覆雨,你既持秉直印,就不可辱没曲氏门风,不可辜负史官之名。”

    我用最郑重的语调说一声“是”,用最恭敬的姿态将印用双手接住,托在身前。父亲满意地朝我点头。我躬身低声对父亲说:“这印好沉,感觉竟比您那方印还要沉些。”父亲微笑着说:“新印当然比旧印更沉些。为父那方印已经用了二十多年了,棱角都磨圆了。你的还是锐的呢。”父亲指着我的印角说,“歌儿,这印与人的心性一样,久了都会被磨圆。表面被磨圆了无妨,内里却非清晰不可。一方好印,印出的字要始终清清楚楚;一世为人,心里也要始终明明白白。”

    “父亲的教诲,歌儿记住了。”我将秉直印小心翼翼装入袋中。

    “好孩子,为父相信,你会是一名称职的史官。”

    从那天起,我开始在史馆任编修。至圣朝的史馆统共只有九名史官。一名监修,从三品,是史馆主官。我入史馆时,父亲已经任监修超过十载了。两名掌纂,从四品,是史馆副官,负责修著前朝史籍。其中一位也姓曲,是同族的一位叔父。三名修纂,从五品,负责编写本朝实录。三名编修,从六品,负责整理归档,誊录文书,核对史料。史馆是有规制的部门,无论活儿多还是活儿少,都不可轻易减员或者扩编。九名史官,非得走了一个才会补上另一个,所以,想入史馆任职,除了要通过考核,还得有些运气。史馆也是特殊的部门,既受皇权的管制,又相对独立。史馆写什么,记录什么,皇帝无权过问,更不能强令更改,代表皇家对史官的尊重,历朝历代皆是如此。虽然有尊重,却没有油水,加上注定的寂寞,除了像曲家这样世代相传的史官家族,真没有太多人会把这项工作当成终身的目标,心甘情愿经年累月与文牍史书为伍。然而,成为史官是我的理想;生于曲家,有这样的理想也是理所当然吧。

    生活原本是平静的,哪怕平静只是表象,至少在有人打破平静之前,谁都不知道生活会发生怎样的变化。

    打破平静的人是明王祝尔侃。

    那是至圣二十二年十一月二十八,已是深冬,京中刚下过一场大雪。雪后天晴,夜空星月皆明,照着满地银霜,亮如白日。戌时已过,夜深人静。

    史馆在宫墙之外,还没熄灯。因为要在春节前把当年的实录誊抄归档完毕,每到年底最后两个月,史馆的修纂和编修都要轮流熬夜赶工。当晚正好轮到我和一名姓毛的修纂在馆内。毛修纂三十多岁了,在史馆任职了十几年,眼睛不大好,夜里非得多点两盏烛台才能看清字。深冬的夜晚极冷,馆中虽然有炉火取暖,还是冻得人手脚发木,烛台也熏得人眼睛发痛,毛修纂不住地揉眼睛,抄录的速度也越来越慢,不时打个哈欠,咳嗽两声。

    我忍不住说:“修纂大人辛苦了,请去里间的榻上休息一会儿吧,剩下的就交给下官吧。”

    毛修纂有些不好意思,推辞道:“我这里待誊录的文本还有七、八卷呢,让曲编修一人包揽,实是太辛苦了。”

    虽然我年纪最轻,官职最低,因我父亲是监修,馆中诸位前辈都礼让我几分,并不十分使唤我。我却心知新人本该多劳,父亲在家中也提点过,让我不要恃着家族荫蔽懒惰傲慢。

    我坚持让毛修纂去休息,主动把他面前的文本挪到自己面前。毛修纂见我诚心诚意,加之他实在困倦难忍,便客气道:“那就有劳曲编修了。不是我要躲懒,实是眼睛花得厉害。唉,都是一年年给熬坏了的。这史馆的差事,看似清闲,实则繁难哪。”

    “修纂大人说的是。下官毕竟年轻,还熬得住,理应多承担些。请修纂大人放心歇息,下官手快,必不会误了工。”我说。

    毛修纂去里间躺着,不一会儿就响起呼噜声。我搓搓手,继续誊抄实录。

    不知过了多久,我忽然意识到周遭不再寂静,除了毛修纂的呼噜声,远远的从馆外传来嘈杂的声响。我凝笔细听,嘈杂声中混有呼喊声、马蹄声、硬物相击之声,许多人在跑动的脚步声……这里是京城,最讲求秩序的地方。这般嘈杂的声响即使发生在日间也有些不同寻常,在深夜便更加诡异蹊跷了。

    我有些不安,起身进入里间。

    “修纂大人,修纂大人——”我唤醒毛修纂。

    “曲编修……天已经亮了?”毛修纂尚未全然清醒,含糊道。

    “修纂大人,可听见馆外的声响?”

    毛修纂原本半闭着眼,片刻之后竟像被冷水激了一样,跳起来冲到窗前,将耳朵贴在窗上静听,眉头越拧越紧,凝重之态溢于言表。

    我按捺不住,欲开窗探看。

    “万万不可开窗!”毛修纂一把拦住我,“快把烛火都熄了!快!”

    毛修纂一边指挥我一边把离他近的几个烛台抢先吹熄了。前辈的慌乱立时传递给我,我虽不明所以,双腿却不由自主地发软。我把馆中其余的烛台都熄灭了,忽然想到外面廊上还挂了四盏照明的灯笼,正欲开门出去,毛修纂出声阻拦道:“不可开门!不要出去!”我在熄了灯的馆内,借着透进来的一点儿月光看见毛修纂正蜷缩在桌子底下。

    “快进里间去,躲在榻下,藏在布帘后,别出声音。”毛修纂对我说。

    我靠近些,蹲在一把椅子后面,问道:“外面究竟出什么事了?修纂大人为何这般惊惧?”

    馆外的嘈杂声未停,似乎更乱了些。我听见“咯嗒咯嗒”的声音,是毛修纂的上下牙齿在打战。反常来得太突然,疲惫与困倦让我恍惚,我怀疑自己身处梦境之中,一时不明所以。

    “修纂大人,修纂大人——”我轻声唤道,“下官不明白,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

    “是明、明王……殿下”毛修纂的声音抖得像狂风中摇摆的纸灯笼,端的让人忧心。“外面分明是刀兵之声,还有战马嘶鸣……我听见有人喊‘明王’,尽是江北口音。”

    “江北?明王属地?难不成,明王造/反了?”我脱口而出。

    “嘘!”毛修纂急的直摆手,示意我噤声,“史馆不起眼,应该不会闯到这里来。此处怕比家中更

    分卷阅读200 ↑返回顶部↑
    素心殿 作者:悬思

    分卷阅读200

    诚妃的故事

    我得到秉直印的那天是至圣二十年七月初十,距离我满十九岁只差八天。我记得清清楚楚,不管隔了多少年都不会忘。

    父亲把印交到我手上的时候对我说:“从今日起,歌儿就是在籍的史官了,要牢记自己的使命。史官一支笔,上担天家重托,下承黎民信任,前继先贤风骨,后传千秋百代。歌儿虽是女子,却是我曲虚怀之女。曲家执掌史馆一百六十余载,见证了三朝更迭,九代兴衰。今日我既是以父亲的身份教导你,也是以史馆监修的名义嘱咐你,无论世事如何翻云覆雨,你既持秉直印,就不可辱没曲氏门风,不可辜负史官之名。”

    我用最郑重的语调说一声“是”,用最恭敬的姿态将印用双手接住,托在身前。父亲满意地朝我点头。我躬身低声对父亲说:“这印好沉,感觉竟比您那方印还要沉些。”父亲微笑着说:“新印当然比旧印更沉些。为父那方印已经用了二十多年了,棱角都磨圆了。你的还是锐的呢。”父亲指着我的印角说,“歌儿,这印与人的心性一样,久了都会被磨圆。表面被磨圆了无妨,内里却非清晰不可。一方好印,印出的字要始终清清楚楚;一世为人,心里也要始终明明白白。”

    “父亲的教诲,歌儿记住了。”我将秉直印小心翼翼装入袋中。

    “好孩子,为父相信,你会是一名称职的史官。”

    从那天起,我开始在史馆任编修。至圣朝的史馆统共只有九名史官。一名监修,从三品,是史馆主官。我入史馆时,父亲已经任监修超过十载了。两名掌纂,从四品,是史馆副官,负责修著前朝史籍。其中一位也姓曲,是同族的一位叔父。三名修纂,从五品,负责编写本朝实录。三名编修,从六品,负责整理归档,誊录文书,核对史料。史馆是有规制的部门,无论活儿多还是活儿少,都不可轻易减员或者扩编。九名史官,非得走了一个才会补上另一个,所以,想入史馆任职,除了要通过考核,还得有些运气。史馆也是特殊的部门,既受皇权的管制,又相对独立。史馆写什么,记录什么,皇帝无权过问,更不能强令更改,代表皇家对史官的尊重,历朝历代皆是如此。虽然有尊重,却没有油水,加上注定的寂寞,除了像曲家这样世代相传的史官家族,真没有太多人会把这项工作当成终身的目标,心甘情愿经年累月与文牍史书为伍。然而,成为史官是我的理想;生于曲家,有这样的理想也是理所当然吧。

    生活原本是平静的,哪怕平静只是表象,至少在有人打破平静之前,谁都不知道生活会发生怎样的变化。

    打破平静的人是明王祝尔侃。

    那是至圣二十二年十一月二十八,已是深冬,京中刚下过一场大雪。雪后天晴,夜空星月皆明,照着满地银霜,亮如白日。戌时已过,夜深人静。

    史馆在宫墙之外,还没熄灯。因为要在春节前把当年的实录誊抄归档完毕,每到年底最后两个月,史馆的修纂和编修都要轮流熬夜赶工。当晚正好轮到我和一名姓毛的修纂在馆内。毛修纂三十多岁了,在史馆任职了十几年,眼睛不大好,夜里非得多点两盏烛台才能看清字。深冬的夜晚极冷,馆中虽然有炉火取暖,还是冻得人手脚发木,烛台也熏得人眼睛发痛,毛修纂不住地揉眼睛,抄录的速度也越来越慢,不时打个哈欠,咳嗽两声。

    我忍不住说:“修纂大人辛苦了,请去里间的榻上休息一会儿吧,剩下的就交给下官吧。”

    毛修纂有些不好意思,推辞道:“我这里待誊录的文本还有七、八卷呢,让曲编修一人包揽,实是太辛苦了。”

    虽然我年纪最轻,官职最低,因我父亲是监修,馆中诸位前辈都礼让我几分,并不十分使唤我。我却心知新人本该多劳,父亲在家中也提点过,让我不要恃着家族荫蔽懒惰傲慢。

    我坚持让毛修纂去休息,主动把他面前的文本挪到自己面前。毛修纂见我诚心诚意,加之他实在困倦难忍,便客气道:“那就有劳曲编修了。不是我要躲懒,实是眼睛花得厉害。唉,都是一年年给熬坏了的。这史馆的差事,看似清闲,实则繁难哪。”

    “修纂大人说的是。下官毕竟年轻,还熬得住,理应多承担些。请修纂大人放心歇息,下官手快,必不会误了工。”我说。

    毛修纂去里间躺着,不一会儿就响起呼噜声。我搓搓手,继续誊抄实录。

    不知过了多久,我忽然意识到周遭不再寂静,除了毛修纂的呼噜声,远远的从馆外传来嘈杂的声响。我凝笔细听,嘈杂声中混有呼喊声、马蹄声、硬物相击之声,许多人在跑动的脚步声……这里是京城,最讲求秩序的地方。这般嘈杂的声响即使发生在日间也有些不同寻常,在深夜便更加诡异蹊跷了。

    我有些不安,起身进入里间。

    “修纂大人,修纂大人——”我唤醒毛修纂。

    “曲编修……天已经亮了?”毛修纂尚未全然清醒,含糊道。

    “修纂大人,可听见馆外的声响?”

    毛修纂原本半闭着眼,片刻之后竟像被冷水激了一样,跳起来冲到窗前,将耳朵贴在窗上静听,眉头越拧越紧,凝重之态溢于言表。

    我按捺不住,欲开窗探看。

    “万万不可开窗!”毛修纂一把拦住我,“快把烛火都熄了!快!”

    毛修纂一边指挥我一边把离他近的几个烛台抢先吹熄了。前辈的慌乱立时传递给我,我虽不明所以,双腿却不由自主地发软。我把馆中其余的烛台都熄灭了,忽然想到外面廊上还挂了四盏照明的灯笼,正欲开门出去,毛修纂出声阻拦道:“不可开门!不要出去!”我在熄了灯的馆内,借着透进来的一点儿月光看见毛修纂正蜷缩在桌子底下。

    “快进里间去,躲在榻下,藏在布帘后,别出声音。”毛修纂对我说。

    我靠近些,蹲在一把椅子后面,问道:“外面究竟出什么事了?修纂大人为何这般惊惧?”

    馆外的嘈杂声未停,似乎更乱了些。我听见“咯嗒咯嗒”的声音,是毛修纂的上下牙齿在打战。反常来得太突然,疲惫与困倦让我恍惚,我怀疑自己身处梦境之中,一时不明所以。

    “修纂大人,修纂大人——”我轻声唤道,“下官不明白,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

    “是明、明王……殿下”毛修纂的声音抖得像狂风中摇摆的纸灯笼,端的让人忧心。“外面分明是刀兵之声,还有战马嘶鸣……我听见有人喊‘明王’,尽是江北口音。”

    “江北?明王属地?难不成,明王造/反了?”我脱口而出。

    “嘘!”毛修纂急的直摆手,示意我噤声,“史馆不起眼,应该不会闯到这里来。此处怕比家中更

    分卷阅读200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