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302
十八钗 作者:暮兰舟
分卷阅读302
,你作为一个作者,有表达丑恶的一面,但是也要有表达美好的一面,读者要的,可能就是在读的小说时,暂时逃避这个世界的丑恶,让心灵得以休息。稍微把情节该一下吧!让人们看到还是有希望的存在……。
兰舟在理智和情感中挣扎了一整天,最后情感战胜了理智,修改了首辅大人孙子孙女的结局,让人感觉还有一线希望。
作为一个玻璃心作者,这一生可能都是在理智和情感中挣扎了,这对可怜的儿女不属于十八钗大纲的人物,改一改可能会伤害故事的张力和气氛,但是不伤总体情节。
所以,乃们就不要提出类似修改主要人物设定、甚至换楠竹这种惊悚的要求啦,我不能,也无法答应——连修改临时人物的细节我都那么痛苦和纠结,修改主要人物,你们干脆一刀捅死我算了。
ps:等我完结之后再捅,我要对追文的读者负责,老老实实的把这个故事讲完。
言归正传。今天主要说陪葬品,魏老太太送给颜老太太的陪葬玉器。
图1和图2都是玉握,即玉雕成的小猪,握在死者手里,象征财富。
图3是‘九窍玉’是一套的,古人其眼、耳、鼻、嘴、肛门、生殖器都要塞上玉器,所以又惯称‘塞图玉’。玉蝉一般是含在嘴里的,也叫含玉。
图4是一套,分别是01玉九窍塞,02玉眼盖,03玉鼻塞,04玉耳塞,05白玉蝉唅,06玉肛塞,07玉阴塞。鼻孔、耳朵、肛门、**均塞纳八棱柱形玉塞,双手握玉猪各一。玉衣、玉九窍塞、玉猪,以及嵌玉的枕、棺椁,构成一套完整的汉代玉殓具,有时候明朝也有这种。
☆、164张飞庙见巫山神女,斩秦王许将军突围将
二月初十,白帝城,张飞庙。
柳氏一身素服,带着三个莲跪在蒲团上诚心祈祷,柳氏一行人避难到此,几乎是逢庙必拜,为求心安而已,其实张飞本是管着屠宰行业的神,那里管得了人间乱世。
宁佑则带着两个弟弟在碑林那里抄录张飞庙古人留下的墨宝诗句,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他们刚刚从永安宫回来,也是抄录了一圈。
旁边有两个头戴儒巾、身穿道袍的年轻士子指着碑林一处楹联赞道:“‘剑气非关月,书香不是花’!这是邹侍郎亲笔手书,虽说是读书人,但是浑然一股豪迈正气,好联好联!”(注:关于此联,有人说是岳飞所做,有人说是明朝东林党领袖人物邹光标所做,兰舟无从可考,干脆在十八钗一文设定为岳飞所做,邹侍郎提笔写在张飞庙石碑林里,兰舟以前游白帝城时见过此联,印象深刻,所以用在本文里,详情请见作者有话说。)
另一士子叹道:“如今我大燕国已在存亡之秋了,如今愚兄是醉里桃灯看剑,都打算要投笔从戎了!”
那士子也感叹道:“国之存亡,匹夫有责,愚弟也曾想自请投军去西北救驾,无奈家中老母妻子坚决不同意,愚弟只得捐了些钱粮送去卫所,唉。”
自称愚兄的士子有些鄙夷的一笑,说道:“大浪淘沙始见金,话说这天下读书人,每三年春闱都会出个状元,可是如今堪称天下读书人典范的,却是‘一门三进士,父子两探花’的那位探花郎颜学士了。”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颜学士被抓之时,铮铮铁骨,浩然正气,大骂伪帝是‘不肯过江东’的祸国之君,被投入诏狱日夜折磨,颜府还被伪帝下旨抄家,家里老母妻儿得了急病都去了,还不知颜学士能不能活着从诏狱里出来……。”
虽然已经是无数次从别人嘴里听到这个消息,宁佑一行三人此刻也还是怔住了,宁佑从小在颜老太太膝下长大,和祖母感情最为深厚;宁嗣得知母亲逝去,早就和慧莲哭过许多回;而宁康惦记着生母宋姨娘,此刻连魂魄都不在此处,早就飞到燕京寻找生母。
那两个士子还在议论这,“……诏狱那种地方,即便是不死出来也是折腾废了,可惜颜学士正在编撰《承平大典》,据说已经完成了大半,剩下的只需五六年就能完毕,颜学士这一去,将来大典编成,不知道会不会有颜学士的名字。”
打算投笔从戎的士子慷慨激昂道:“大典乃是千秋伟业,颜学士付出了一辈子的精力,自然会留下姓名万古流芳,乃我们蜀地举子的楷模。倘若被人抹杀了去,愚兄和老师也会发动蜀地举子联名上奏皇上。”
另一士子道:“吴兄的老师师承已故去的颜大学士吧?”
“正是,我的老师在国子监求学时,那时的祭酒就是颜大学士。”吴姓士子叹道:
“那天我的老师惊闻师母病逝,当即换上素服,对着燕京城的方向设下祭台拜祭师母,唉,师母堂堂一品诰命夫人,却被伪帝下旨赶出家门,后来虽得了亲眷相助,却也油枯灯灭,无力回天了。”
另一士子惊讶道:“燕京居然还有如此胆色的家族敢接纳颜学士家眷?”
吴姓士子道:“是颜家的亲家魏家,魏家故去的老爷子和颜大学士是同科的榜眼,颜学士的原配夫人魏氏便是魏家嫡女,颜魏两家尚未发迹之时就定下了亲事,可惜那位魏氏夫人早早去了,和颜老夫人一起病逝的是继室夫人。”
此话一出,宁佑、宁嗣、宁康顿时愕然,他们打听的消息可没有这位陈姓士子那么准确,宁佑心里还惦记颜九爷,暗想魏家出面,九叔在魏家暂时应该是安全的。
宁嗣心里在想:为何我舅舅济南杨家没有音讯?他们难道不知道我母亲故去的消息么?
宁康心里却暗暗有些惊喜:姨娘是魏家的人,魏家能够冒险收留祖母她们,应该也会照顾姨娘吧……。
三人正各有心思时,另一个穿着一袭玄色道袍的书生匆匆而来,嚷嚷道:“吴兄!西北战事有了新消息!平凉城扛住了鞑靼的数次围攻,西北叛乱的秦王被属下和皇上的使者里应外合砍下人头,进献皇上,叛军崩退的崩退,投降的投降,如今通往西北的路已经被我军重新掌控,军队和粮草都可以迅速去平凉城救驾啦!”
吴姓书生攥紧了拳头,叫道:“果真如此?我这就回去收拾收拾去卫所找我姑父投军去!”
那位“愚弟”兄台问道:“不知是鼓动秦王属下弃暗投明的皇上使者是那位大人?此等孤胆英雄,深入敌营救万民于水火,实在令人钦佩。”
分卷阅读302 ↑返回顶部↑
分卷阅读302
,你作为一个作者,有表达丑恶的一面,但是也要有表达美好的一面,读者要的,可能就是在读的小说时,暂时逃避这个世界的丑恶,让心灵得以休息。稍微把情节该一下吧!让人们看到还是有希望的存在……。
兰舟在理智和情感中挣扎了一整天,最后情感战胜了理智,修改了首辅大人孙子孙女的结局,让人感觉还有一线希望。
作为一个玻璃心作者,这一生可能都是在理智和情感中挣扎了,这对可怜的儿女不属于十八钗大纲的人物,改一改可能会伤害故事的张力和气氛,但是不伤总体情节。
所以,乃们就不要提出类似修改主要人物设定、甚至换楠竹这种惊悚的要求啦,我不能,也无法答应——连修改临时人物的细节我都那么痛苦和纠结,修改主要人物,你们干脆一刀捅死我算了。
ps:等我完结之后再捅,我要对追文的读者负责,老老实实的把这个故事讲完。
言归正传。今天主要说陪葬品,魏老太太送给颜老太太的陪葬玉器。
图1和图2都是玉握,即玉雕成的小猪,握在死者手里,象征财富。
图3是‘九窍玉’是一套的,古人其眼、耳、鼻、嘴、肛门、生殖器都要塞上玉器,所以又惯称‘塞图玉’。玉蝉一般是含在嘴里的,也叫含玉。
图4是一套,分别是01玉九窍塞,02玉眼盖,03玉鼻塞,04玉耳塞,05白玉蝉唅,06玉肛塞,07玉阴塞。鼻孔、耳朵、肛门、**均塞纳八棱柱形玉塞,双手握玉猪各一。玉衣、玉九窍塞、玉猪,以及嵌玉的枕、棺椁,构成一套完整的汉代玉殓具,有时候明朝也有这种。
☆、164张飞庙见巫山神女,斩秦王许将军突围将
二月初十,白帝城,张飞庙。
柳氏一身素服,带着三个莲跪在蒲团上诚心祈祷,柳氏一行人避难到此,几乎是逢庙必拜,为求心安而已,其实张飞本是管着屠宰行业的神,那里管得了人间乱世。
宁佑则带着两个弟弟在碑林那里抄录张飞庙古人留下的墨宝诗句,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他们刚刚从永安宫回来,也是抄录了一圈。
旁边有两个头戴儒巾、身穿道袍的年轻士子指着碑林一处楹联赞道:“‘剑气非关月,书香不是花’!这是邹侍郎亲笔手书,虽说是读书人,但是浑然一股豪迈正气,好联好联!”(注:关于此联,有人说是岳飞所做,有人说是明朝东林党领袖人物邹光标所做,兰舟无从可考,干脆在十八钗一文设定为岳飞所做,邹侍郎提笔写在张飞庙石碑林里,兰舟以前游白帝城时见过此联,印象深刻,所以用在本文里,详情请见作者有话说。)
另一士子叹道:“如今我大燕国已在存亡之秋了,如今愚兄是醉里桃灯看剑,都打算要投笔从戎了!”
那士子也感叹道:“国之存亡,匹夫有责,愚弟也曾想自请投军去西北救驾,无奈家中老母妻子坚决不同意,愚弟只得捐了些钱粮送去卫所,唉。”
自称愚兄的士子有些鄙夷的一笑,说道:“大浪淘沙始见金,话说这天下读书人,每三年春闱都会出个状元,可是如今堪称天下读书人典范的,却是‘一门三进士,父子两探花’的那位探花郎颜学士了。”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颜学士被抓之时,铮铮铁骨,浩然正气,大骂伪帝是‘不肯过江东’的祸国之君,被投入诏狱日夜折磨,颜府还被伪帝下旨抄家,家里老母妻儿得了急病都去了,还不知颜学士能不能活着从诏狱里出来……。”
虽然已经是无数次从别人嘴里听到这个消息,宁佑一行三人此刻也还是怔住了,宁佑从小在颜老太太膝下长大,和祖母感情最为深厚;宁嗣得知母亲逝去,早就和慧莲哭过许多回;而宁康惦记着生母宋姨娘,此刻连魂魄都不在此处,早就飞到燕京寻找生母。
那两个士子还在议论这,“……诏狱那种地方,即便是不死出来也是折腾废了,可惜颜学士正在编撰《承平大典》,据说已经完成了大半,剩下的只需五六年就能完毕,颜学士这一去,将来大典编成,不知道会不会有颜学士的名字。”
打算投笔从戎的士子慷慨激昂道:“大典乃是千秋伟业,颜学士付出了一辈子的精力,自然会留下姓名万古流芳,乃我们蜀地举子的楷模。倘若被人抹杀了去,愚兄和老师也会发动蜀地举子联名上奏皇上。”
另一士子道:“吴兄的老师师承已故去的颜大学士吧?”
“正是,我的老师在国子监求学时,那时的祭酒就是颜大学士。”吴姓士子叹道:
“那天我的老师惊闻师母病逝,当即换上素服,对着燕京城的方向设下祭台拜祭师母,唉,师母堂堂一品诰命夫人,却被伪帝下旨赶出家门,后来虽得了亲眷相助,却也油枯灯灭,无力回天了。”
另一士子惊讶道:“燕京居然还有如此胆色的家族敢接纳颜学士家眷?”
吴姓士子道:“是颜家的亲家魏家,魏家故去的老爷子和颜大学士是同科的榜眼,颜学士的原配夫人魏氏便是魏家嫡女,颜魏两家尚未发迹之时就定下了亲事,可惜那位魏氏夫人早早去了,和颜老夫人一起病逝的是继室夫人。”
此话一出,宁佑、宁嗣、宁康顿时愕然,他们打听的消息可没有这位陈姓士子那么准确,宁佑心里还惦记颜九爷,暗想魏家出面,九叔在魏家暂时应该是安全的。
宁嗣心里在想:为何我舅舅济南杨家没有音讯?他们难道不知道我母亲故去的消息么?
宁康心里却暗暗有些惊喜:姨娘是魏家的人,魏家能够冒险收留祖母她们,应该也会照顾姨娘吧……。
三人正各有心思时,另一个穿着一袭玄色道袍的书生匆匆而来,嚷嚷道:“吴兄!西北战事有了新消息!平凉城扛住了鞑靼的数次围攻,西北叛乱的秦王被属下和皇上的使者里应外合砍下人头,进献皇上,叛军崩退的崩退,投降的投降,如今通往西北的路已经被我军重新掌控,军队和粮草都可以迅速去平凉城救驾啦!”
吴姓书生攥紧了拳头,叫道:“果真如此?我这就回去收拾收拾去卫所找我姑父投军去!”
那位“愚弟”兄台问道:“不知是鼓动秦王属下弃暗投明的皇上使者是那位大人?此等孤胆英雄,深入敌营救万民于水火,实在令人钦佩。”
分卷阅读302 ↑返回顶部↑
十八钗 作者:暮兰舟
分卷阅读302
,你作为一个作者,有表达丑恶的一面,但是也要有表达美好的一面,读者要的,可能就是在读的小说时,暂时逃避这个世界的丑恶,让心灵得以休息。稍微把情节该一下吧!让人们看到还是有希望的存在……。
兰舟在理智和情感中挣扎了一整天,最后情感战胜了理智,修改了首辅大人孙子孙女的结局,让人感觉还有一线希望。
作为一个玻璃心作者,这一生可能都是在理智和情感中挣扎了,这对可怜的儿女不属于十八钗大纲的人物,改一改可能会伤害故事的张力和气氛,但是不伤总体情节。
所以,乃们就不要提出类似修改主要人物设定、甚至换楠竹这种惊悚的要求啦,我不能,也无法答应——连修改临时人物的细节我都那么痛苦和纠结,修改主要人物,你们干脆一刀捅死我算了。
ps:等我完结之后再捅,我要对追文的读者负责,老老实实的把这个故事讲完。
言归正传。今天主要说陪葬品,魏老太太送给颜老太太的陪葬玉器。
图1和图2都是玉握,即玉雕成的小猪,握在死者手里,象征财富。
图3是‘九窍玉’是一套的,古人其眼、耳、鼻、嘴、肛门、生殖器都要塞上玉器,所以又惯称‘塞图玉’。玉蝉一般是含在嘴里的,也叫含玉。
图4是一套,分别是01玉九窍塞,02玉眼盖,03玉鼻塞,04玉耳塞,05白玉蝉唅,06玉肛塞,07玉阴塞。鼻孔、耳朵、肛门、**均塞纳八棱柱形玉塞,双手握玉猪各一。玉衣、玉九窍塞、玉猪,以及嵌玉的枕、棺椁,构成一套完整的汉代玉殓具,有时候明朝也有这种。
☆、164张飞庙见巫山神女,斩秦王许将军突围将
二月初十,白帝城,张飞庙。
柳氏一身素服,带着三个莲跪在蒲团上诚心祈祷,柳氏一行人避难到此,几乎是逢庙必拜,为求心安而已,其实张飞本是管着屠宰行业的神,那里管得了人间乱世。
宁佑则带着两个弟弟在碑林那里抄录张飞庙古人留下的墨宝诗句,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他们刚刚从永安宫回来,也是抄录了一圈。
旁边有两个头戴儒巾、身穿道袍的年轻士子指着碑林一处楹联赞道:“‘剑气非关月,书香不是花’!这是邹侍郎亲笔手书,虽说是读书人,但是浑然一股豪迈正气,好联好联!”(注:关于此联,有人说是岳飞所做,有人说是明朝东林党领袖人物邹光标所做,兰舟无从可考,干脆在十八钗一文设定为岳飞所做,邹侍郎提笔写在张飞庙石碑林里,兰舟以前游白帝城时见过此联,印象深刻,所以用在本文里,详情请见作者有话说。)
另一士子叹道:“如今我大燕国已在存亡之秋了,如今愚兄是醉里桃灯看剑,都打算要投笔从戎了!”
那士子也感叹道:“国之存亡,匹夫有责,愚弟也曾想自请投军去西北救驾,无奈家中老母妻子坚决不同意,愚弟只得捐了些钱粮送去卫所,唉。”
自称愚兄的士子有些鄙夷的一笑,说道:“大浪淘沙始见金,话说这天下读书人,每三年春闱都会出个状元,可是如今堪称天下读书人典范的,却是‘一门三进士,父子两探花’的那位探花郎颜学士了。”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颜学士被抓之时,铮铮铁骨,浩然正气,大骂伪帝是‘不肯过江东’的祸国之君,被投入诏狱日夜折磨,颜府还被伪帝下旨抄家,家里老母妻儿得了急病都去了,还不知颜学士能不能活着从诏狱里出来……。”
虽然已经是无数次从别人嘴里听到这个消息,宁佑一行三人此刻也还是怔住了,宁佑从小在颜老太太膝下长大,和祖母感情最为深厚;宁嗣得知母亲逝去,早就和慧莲哭过许多回;而宁康惦记着生母宋姨娘,此刻连魂魄都不在此处,早就飞到燕京寻找生母。
那两个士子还在议论这,“……诏狱那种地方,即便是不死出来也是折腾废了,可惜颜学士正在编撰《承平大典》,据说已经完成了大半,剩下的只需五六年就能完毕,颜学士这一去,将来大典编成,不知道会不会有颜学士的名字。”
打算投笔从戎的士子慷慨激昂道:“大典乃是千秋伟业,颜学士付出了一辈子的精力,自然会留下姓名万古流芳,乃我们蜀地举子的楷模。倘若被人抹杀了去,愚兄和老师也会发动蜀地举子联名上奏皇上。”
另一士子道:“吴兄的老师师承已故去的颜大学士吧?”
“正是,我的老师在国子监求学时,那时的祭酒就是颜大学士。”吴姓士子叹道:
“那天我的老师惊闻师母病逝,当即换上素服,对着燕京城的方向设下祭台拜祭师母,唉,师母堂堂一品诰命夫人,却被伪帝下旨赶出家门,后来虽得了亲眷相助,却也油枯灯灭,无力回天了。”
另一士子惊讶道:“燕京居然还有如此胆色的家族敢接纳颜学士家眷?”
吴姓士子道:“是颜家的亲家魏家,魏家故去的老爷子和颜大学士是同科的榜眼,颜学士的原配夫人魏氏便是魏家嫡女,颜魏两家尚未发迹之时就定下了亲事,可惜那位魏氏夫人早早去了,和颜老夫人一起病逝的是继室夫人。”
此话一出,宁佑、宁嗣、宁康顿时愕然,他们打听的消息可没有这位陈姓士子那么准确,宁佑心里还惦记颜九爷,暗想魏家出面,九叔在魏家暂时应该是安全的。
宁嗣心里在想:为何我舅舅济南杨家没有音讯?他们难道不知道我母亲故去的消息么?
宁康心里却暗暗有些惊喜:姨娘是魏家的人,魏家能够冒险收留祖母她们,应该也会照顾姨娘吧……。
三人正各有心思时,另一个穿着一袭玄色道袍的书生匆匆而来,嚷嚷道:“吴兄!西北战事有了新消息!平凉城扛住了鞑靼的数次围攻,西北叛乱的秦王被属下和皇上的使者里应外合砍下人头,进献皇上,叛军崩退的崩退,投降的投降,如今通往西北的路已经被我军重新掌控,军队和粮草都可以迅速去平凉城救驾啦!”
吴姓书生攥紧了拳头,叫道:“果真如此?我这就回去收拾收拾去卫所找我姑父投军去!”
那位“愚弟”兄台问道:“不知是鼓动秦王属下弃暗投明的皇上使者是那位大人?此等孤胆英雄,深入敌营救万民于水火,实在令人钦佩。”
分卷阅读302
分卷阅读302
,你作为一个作者,有表达丑恶的一面,但是也要有表达美好的一面,读者要的,可能就是在读的小说时,暂时逃避这个世界的丑恶,让心灵得以休息。稍微把情节该一下吧!让人们看到还是有希望的存在……。
兰舟在理智和情感中挣扎了一整天,最后情感战胜了理智,修改了首辅大人孙子孙女的结局,让人感觉还有一线希望。
作为一个玻璃心作者,这一生可能都是在理智和情感中挣扎了,这对可怜的儿女不属于十八钗大纲的人物,改一改可能会伤害故事的张力和气氛,但是不伤总体情节。
所以,乃们就不要提出类似修改主要人物设定、甚至换楠竹这种惊悚的要求啦,我不能,也无法答应——连修改临时人物的细节我都那么痛苦和纠结,修改主要人物,你们干脆一刀捅死我算了。
ps:等我完结之后再捅,我要对追文的读者负责,老老实实的把这个故事讲完。
言归正传。今天主要说陪葬品,魏老太太送给颜老太太的陪葬玉器。
图1和图2都是玉握,即玉雕成的小猪,握在死者手里,象征财富。
图3是‘九窍玉’是一套的,古人其眼、耳、鼻、嘴、肛门、生殖器都要塞上玉器,所以又惯称‘塞图玉’。玉蝉一般是含在嘴里的,也叫含玉。
图4是一套,分别是01玉九窍塞,02玉眼盖,03玉鼻塞,04玉耳塞,05白玉蝉唅,06玉肛塞,07玉阴塞。鼻孔、耳朵、肛门、**均塞纳八棱柱形玉塞,双手握玉猪各一。玉衣、玉九窍塞、玉猪,以及嵌玉的枕、棺椁,构成一套完整的汉代玉殓具,有时候明朝也有这种。
☆、164张飞庙见巫山神女,斩秦王许将军突围将
二月初十,白帝城,张飞庙。
柳氏一身素服,带着三个莲跪在蒲团上诚心祈祷,柳氏一行人避难到此,几乎是逢庙必拜,为求心安而已,其实张飞本是管着屠宰行业的神,那里管得了人间乱世。
宁佑则带着两个弟弟在碑林那里抄录张飞庙古人留下的墨宝诗句,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他们刚刚从永安宫回来,也是抄录了一圈。
旁边有两个头戴儒巾、身穿道袍的年轻士子指着碑林一处楹联赞道:“‘剑气非关月,书香不是花’!这是邹侍郎亲笔手书,虽说是读书人,但是浑然一股豪迈正气,好联好联!”(注:关于此联,有人说是岳飞所做,有人说是明朝东林党领袖人物邹光标所做,兰舟无从可考,干脆在十八钗一文设定为岳飞所做,邹侍郎提笔写在张飞庙石碑林里,兰舟以前游白帝城时见过此联,印象深刻,所以用在本文里,详情请见作者有话说。)
另一士子叹道:“如今我大燕国已在存亡之秋了,如今愚兄是醉里桃灯看剑,都打算要投笔从戎了!”
那士子也感叹道:“国之存亡,匹夫有责,愚弟也曾想自请投军去西北救驾,无奈家中老母妻子坚决不同意,愚弟只得捐了些钱粮送去卫所,唉。”
自称愚兄的士子有些鄙夷的一笑,说道:“大浪淘沙始见金,话说这天下读书人,每三年春闱都会出个状元,可是如今堪称天下读书人典范的,却是‘一门三进士,父子两探花’的那位探花郎颜学士了。”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颜学士被抓之时,铮铮铁骨,浩然正气,大骂伪帝是‘不肯过江东’的祸国之君,被投入诏狱日夜折磨,颜府还被伪帝下旨抄家,家里老母妻儿得了急病都去了,还不知颜学士能不能活着从诏狱里出来……。”
虽然已经是无数次从别人嘴里听到这个消息,宁佑一行三人此刻也还是怔住了,宁佑从小在颜老太太膝下长大,和祖母感情最为深厚;宁嗣得知母亲逝去,早就和慧莲哭过许多回;而宁康惦记着生母宋姨娘,此刻连魂魄都不在此处,早就飞到燕京寻找生母。
那两个士子还在议论这,“……诏狱那种地方,即便是不死出来也是折腾废了,可惜颜学士正在编撰《承平大典》,据说已经完成了大半,剩下的只需五六年就能完毕,颜学士这一去,将来大典编成,不知道会不会有颜学士的名字。”
打算投笔从戎的士子慷慨激昂道:“大典乃是千秋伟业,颜学士付出了一辈子的精力,自然会留下姓名万古流芳,乃我们蜀地举子的楷模。倘若被人抹杀了去,愚兄和老师也会发动蜀地举子联名上奏皇上。”
另一士子道:“吴兄的老师师承已故去的颜大学士吧?”
“正是,我的老师在国子监求学时,那时的祭酒就是颜大学士。”吴姓士子叹道:
“那天我的老师惊闻师母病逝,当即换上素服,对着燕京城的方向设下祭台拜祭师母,唉,师母堂堂一品诰命夫人,却被伪帝下旨赶出家门,后来虽得了亲眷相助,却也油枯灯灭,无力回天了。”
另一士子惊讶道:“燕京居然还有如此胆色的家族敢接纳颜学士家眷?”
吴姓士子道:“是颜家的亲家魏家,魏家故去的老爷子和颜大学士是同科的榜眼,颜学士的原配夫人魏氏便是魏家嫡女,颜魏两家尚未发迹之时就定下了亲事,可惜那位魏氏夫人早早去了,和颜老夫人一起病逝的是继室夫人。”
此话一出,宁佑、宁嗣、宁康顿时愕然,他们打听的消息可没有这位陈姓士子那么准确,宁佑心里还惦记颜九爷,暗想魏家出面,九叔在魏家暂时应该是安全的。
宁嗣心里在想:为何我舅舅济南杨家没有音讯?他们难道不知道我母亲故去的消息么?
宁康心里却暗暗有些惊喜:姨娘是魏家的人,魏家能够冒险收留祖母她们,应该也会照顾姨娘吧……。
三人正各有心思时,另一个穿着一袭玄色道袍的书生匆匆而来,嚷嚷道:“吴兄!西北战事有了新消息!平凉城扛住了鞑靼的数次围攻,西北叛乱的秦王被属下和皇上的使者里应外合砍下人头,进献皇上,叛军崩退的崩退,投降的投降,如今通往西北的路已经被我军重新掌控,军队和粮草都可以迅速去平凉城救驾啦!”
吴姓书生攥紧了拳头,叫道:“果真如此?我这就回去收拾收拾去卫所找我姑父投军去!”
那位“愚弟”兄台问道:“不知是鼓动秦王属下弃暗投明的皇上使者是那位大人?此等孤胆英雄,深入敌营救万民于水火,实在令人钦佩。”
分卷阅读3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