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359
十八钗 作者:暮兰舟
分卷阅读359
事:第一,立魏王为太子,第二,为庆贺太后千秋,今春开立恩科取士。
作者有话要说:至此,第六卷“嫁杏有期”完结,明日开始第七卷“平步青云”
第7卷,睡莲要蒸包子了,蒸几个好呢?呵呵。
图为古代婚嫁必用之物“合卺杯”,原本在三叔和睡莲的婚礼那章贴的,但是舟一直没找到,今天终于找到了,和大家一起分享。
分别是四个,战国,西汉,明,清,大家可以比较一下异同。
合卺杯,是古代婚礼上用来喝交杯酒的专用杯子。明代胡应麟的《甲乙剩言》中提到“合卺玉杯”时说:“形制奇特,以两杯对峙,中通一道,使酒相过。两杯之间承以威凤,凤立于蹲兽之上。”
所以说,电视剧那个喝交杯酒的小杯子都是不科学的,呵呵,这才是真正的“合卺杯”。
那个标注西汉的,是1968年出土于河北满城西汉中山靖王刘胜之妻窦绾墓的西汉青铜合卺杯。
是不是觉得这个名字很熟悉?没错,就是刘备的祖宗。
、192、赵王不服困兽犹斗,遇险情夫人救伯爷
192、赵王不服困兽犹斗,遇险情夫人救伯爷
承平三十六年,是后世经常被提起的一年,尤其是天下读书人。
这一年正月初一大朝会上,承平帝宣布册封魏王为太子,因今年五月初七是太后七十大寿千秋节,特开设恩科取士。
官方的消息从各路驿站传出,穿越沙漠,海路,按照惯例,大燕国太子册封,万国皆来朝贺。几个比较近的附属国的使者,如高丽、扶桑等在正月底就抵达燕京,主管外交的鸿胪寺忙开了锅,姚知芳的父亲姚大人是鸿胪寺右少卿,据说连续好几天都没回家。
二月初九恩科开考,来自全国各地的举人共计四百余人拎着考篮参加考试,搜身过后,进入各个独立的考棚,里面备有炭火、蜡烛、食物、马桶等物,他们将在这个地方坐上三天三夜,用多年的苦读,酝酿一篇决定他们命运的文章。
明远楼上响起鼓声,考试开始。
谁也不曾想到,决定他们命运的,不是文章,也不是考官,更不是皇上,而是――火!一场大火!(明朝天顺七年,贡院大火,烧死举人九十余人)
到了半夜,不知是那个举人实在太困了,伏案睡觉,失了火,那时贡院考棚是用木板搭建而成,燕京春天大风不断,风助火势,狰狞的朝着文弱书生们扑去!(注1)
由于考生入考棚后,后面跟着的差役就要锁上一排排号房,所以火势变大后,里头的考生即便是跳出了考棚,也要被号房这道门生生锁在里头烧死!
贡院失火并不是头一回,所以号房常备着盛满水的大水缸,可是杯水车薪,贡院成为一片火海!
天亮贡院大火终于扑灭了,重新清点人数,九十六个举人丧身火海,一百余人受伤,其他举人惊魂未定。
这场惨剧震惊大燕国,给四月太子册封典礼蒙上一层阴影。
恰好钦天监观天象,说两龙即将齐聚燕京,龙气太盛,故天有异象,视为不详。得出结果是:两龙不得相见,魏王四月册封太子之后,应该即刻去镇守故都南京,承平帝准奏。(舟借用了明朝祖制,太子镇守南京)
承平帝下诏安抚死伤者家属,因绝大部分烧死的举人尸骨已经很难辨认其姓名,赐每人一口棺材,一起安葬在朝阳门外,刻命丧贡院举人们的姓名籍贯于碑上,承平帝亲笔题名“天下英才之墓”,也称举人墓。
“天下英才之墓”修成之日,承平帝宣布在三月十二重开恩科,由于贡院正在修缮,考试地点改在了国子监。
次日,魏王上奏,说愿意倾其所有,重修贡院,还建议将以前的木制号房和考棚改为防火的砖瓦结构,皇上准奏,赞扬魏王贤德。
为筹备重修贡院的银子,魏王妃削减了魏王府一半下人,每餐肉食不过两种,穿戴首饰不过三样,还亲手给丈夫和儿子裁剪衣裳鞋袜,勤俭持家,世人皆赞魏王妃贤惠。
都察院左都御史上奏,说魏王即将册封太子,按照两龙不得相见的规则,太子要去镇守南京。但为了稳固朝纲,成年的皇子应该马上去封地就藩!
承平帝现在有两个成年的皇子,一个是平定伪帝之乱的赵王,另一个是伪帝的同胞弟弟楚王,楚王小时候一场高烧之后变得痴傻,早就从储位之争退出了,承平帝怜惜这个痴傻的儿子,由慧妃养在皇宫中,至今都没有开府单过。
所以左都御史的奏本看似是说所有的成年皇子,实则只针对一个人――赵王。
左都御使的奏本出来之后,陆续有言官和保守派大臣上书附议。承平帝准奏,命赵王去封地江西南昌就藩。
赵王和赵王妃去太后的慈宁宫日夜哭泣,说再也不能在太后跟前尽孝了。太后深受感动,请求皇上看在赵王妃身怀六甲,行动不便的份上,暂缓一年,等赵王妃生下孩子,再陪自己过完七十大寿,把身体调养好了,再去南昌就藩。
谁也不能和“孝”字作对,皇上也不例外,承平帝答应了。
承平三月初一,燕京西城张府。
这天是张府大少爷洗三的日子,收生婆婆将槐条和艾草熬制的一铜盆热水摆在临窗大炕上,来观礼的女客们,包括颜家的几位姑奶奶按照长幼序齿一个个的往里头添上一勺清水,一些小礼物,称为“添盆”。
轮到怡莲了,她添了一勺清水,将一把枣子模样的金子搁在盆里,按照习惯,添盆之物都归主持洗三仪式的生婆婆所有,所以收生婆婆乐呵呵的唱赞词道:“添流水,聪明伶俐,早(枣)儿立子。”
怡莲抚摸着尚为平坦的小腹,微微一笑,若果真能得个儿子就好了。
睡莲也添了盆,那收生婆婆解开新生儿的襁褓,开始给婴儿洗澡。
睡莲看见小猫崽子般瘦弱的小外甥,暗暗叹道,毕竟早产了一个多月,比起白哥儿那种足月而生的孩子要小了许多,那小胳膊小腿就像纸糊上去似的,看的睡莲心惊肉跳。
青莲之所以早产,是因为丈夫张大公子和颜府八爷宁佑一起,都参加今年恩科!自然也遭遇了这次惨绝人寰的火灾!
青莲受惊了,加上之前操办公公张大人的婚事,有些受累,双面夹击之下,青莲早产,生下一个不到五斤的儿子。
好在张大公子和宁佑所在的号房离火灾起始地点比较远,差役们还来得及掏钥匙打开门锁,没有烧到他们,可是火灾混乱之中起了踩踏事故,宁佑比较幸运,因体会到三年前逃亡的艰辛,百无一用是书生,之后他跟着九老太爷学了些功夫在身,腿脚力气比一般举人好的多,跑的快,只受了些皮外
分卷阅读359 ↑返回顶部↑
分卷阅读359
事:第一,立魏王为太子,第二,为庆贺太后千秋,今春开立恩科取士。
作者有话要说:至此,第六卷“嫁杏有期”完结,明日开始第七卷“平步青云”
第7卷,睡莲要蒸包子了,蒸几个好呢?呵呵。
图为古代婚嫁必用之物“合卺杯”,原本在三叔和睡莲的婚礼那章贴的,但是舟一直没找到,今天终于找到了,和大家一起分享。
分别是四个,战国,西汉,明,清,大家可以比较一下异同。
合卺杯,是古代婚礼上用来喝交杯酒的专用杯子。明代胡应麟的《甲乙剩言》中提到“合卺玉杯”时说:“形制奇特,以两杯对峙,中通一道,使酒相过。两杯之间承以威凤,凤立于蹲兽之上。”
所以说,电视剧那个喝交杯酒的小杯子都是不科学的,呵呵,这才是真正的“合卺杯”。
那个标注西汉的,是1968年出土于河北满城西汉中山靖王刘胜之妻窦绾墓的西汉青铜合卺杯。
是不是觉得这个名字很熟悉?没错,就是刘备的祖宗。
、192、赵王不服困兽犹斗,遇险情夫人救伯爷
192、赵王不服困兽犹斗,遇险情夫人救伯爷
承平三十六年,是后世经常被提起的一年,尤其是天下读书人。
这一年正月初一大朝会上,承平帝宣布册封魏王为太子,因今年五月初七是太后七十大寿千秋节,特开设恩科取士。
官方的消息从各路驿站传出,穿越沙漠,海路,按照惯例,大燕国太子册封,万国皆来朝贺。几个比较近的附属国的使者,如高丽、扶桑等在正月底就抵达燕京,主管外交的鸿胪寺忙开了锅,姚知芳的父亲姚大人是鸿胪寺右少卿,据说连续好几天都没回家。
二月初九恩科开考,来自全国各地的举人共计四百余人拎着考篮参加考试,搜身过后,进入各个独立的考棚,里面备有炭火、蜡烛、食物、马桶等物,他们将在这个地方坐上三天三夜,用多年的苦读,酝酿一篇决定他们命运的文章。
明远楼上响起鼓声,考试开始。
谁也不曾想到,决定他们命运的,不是文章,也不是考官,更不是皇上,而是――火!一场大火!(明朝天顺七年,贡院大火,烧死举人九十余人)
到了半夜,不知是那个举人实在太困了,伏案睡觉,失了火,那时贡院考棚是用木板搭建而成,燕京春天大风不断,风助火势,狰狞的朝着文弱书生们扑去!(注1)
由于考生入考棚后,后面跟着的差役就要锁上一排排号房,所以火势变大后,里头的考生即便是跳出了考棚,也要被号房这道门生生锁在里头烧死!
贡院失火并不是头一回,所以号房常备着盛满水的大水缸,可是杯水车薪,贡院成为一片火海!
天亮贡院大火终于扑灭了,重新清点人数,九十六个举人丧身火海,一百余人受伤,其他举人惊魂未定。
这场惨剧震惊大燕国,给四月太子册封典礼蒙上一层阴影。
恰好钦天监观天象,说两龙即将齐聚燕京,龙气太盛,故天有异象,视为不详。得出结果是:两龙不得相见,魏王四月册封太子之后,应该即刻去镇守故都南京,承平帝准奏。(舟借用了明朝祖制,太子镇守南京)
承平帝下诏安抚死伤者家属,因绝大部分烧死的举人尸骨已经很难辨认其姓名,赐每人一口棺材,一起安葬在朝阳门外,刻命丧贡院举人们的姓名籍贯于碑上,承平帝亲笔题名“天下英才之墓”,也称举人墓。
“天下英才之墓”修成之日,承平帝宣布在三月十二重开恩科,由于贡院正在修缮,考试地点改在了国子监。
次日,魏王上奏,说愿意倾其所有,重修贡院,还建议将以前的木制号房和考棚改为防火的砖瓦结构,皇上准奏,赞扬魏王贤德。
为筹备重修贡院的银子,魏王妃削减了魏王府一半下人,每餐肉食不过两种,穿戴首饰不过三样,还亲手给丈夫和儿子裁剪衣裳鞋袜,勤俭持家,世人皆赞魏王妃贤惠。
都察院左都御史上奏,说魏王即将册封太子,按照两龙不得相见的规则,太子要去镇守南京。但为了稳固朝纲,成年的皇子应该马上去封地就藩!
承平帝现在有两个成年的皇子,一个是平定伪帝之乱的赵王,另一个是伪帝的同胞弟弟楚王,楚王小时候一场高烧之后变得痴傻,早就从储位之争退出了,承平帝怜惜这个痴傻的儿子,由慧妃养在皇宫中,至今都没有开府单过。
所以左都御史的奏本看似是说所有的成年皇子,实则只针对一个人――赵王。
左都御使的奏本出来之后,陆续有言官和保守派大臣上书附议。承平帝准奏,命赵王去封地江西南昌就藩。
赵王和赵王妃去太后的慈宁宫日夜哭泣,说再也不能在太后跟前尽孝了。太后深受感动,请求皇上看在赵王妃身怀六甲,行动不便的份上,暂缓一年,等赵王妃生下孩子,再陪自己过完七十大寿,把身体调养好了,再去南昌就藩。
谁也不能和“孝”字作对,皇上也不例外,承平帝答应了。
承平三月初一,燕京西城张府。
这天是张府大少爷洗三的日子,收生婆婆将槐条和艾草熬制的一铜盆热水摆在临窗大炕上,来观礼的女客们,包括颜家的几位姑奶奶按照长幼序齿一个个的往里头添上一勺清水,一些小礼物,称为“添盆”。
轮到怡莲了,她添了一勺清水,将一把枣子模样的金子搁在盆里,按照习惯,添盆之物都归主持洗三仪式的生婆婆所有,所以收生婆婆乐呵呵的唱赞词道:“添流水,聪明伶俐,早(枣)儿立子。”
怡莲抚摸着尚为平坦的小腹,微微一笑,若果真能得个儿子就好了。
睡莲也添了盆,那收生婆婆解开新生儿的襁褓,开始给婴儿洗澡。
睡莲看见小猫崽子般瘦弱的小外甥,暗暗叹道,毕竟早产了一个多月,比起白哥儿那种足月而生的孩子要小了许多,那小胳膊小腿就像纸糊上去似的,看的睡莲心惊肉跳。
青莲之所以早产,是因为丈夫张大公子和颜府八爷宁佑一起,都参加今年恩科!自然也遭遇了这次惨绝人寰的火灾!
青莲受惊了,加上之前操办公公张大人的婚事,有些受累,双面夹击之下,青莲早产,生下一个不到五斤的儿子。
好在张大公子和宁佑所在的号房离火灾起始地点比较远,差役们还来得及掏钥匙打开门锁,没有烧到他们,可是火灾混乱之中起了踩踏事故,宁佑比较幸运,因体会到三年前逃亡的艰辛,百无一用是书生,之后他跟着九老太爷学了些功夫在身,腿脚力气比一般举人好的多,跑的快,只受了些皮外
分卷阅读359 ↑返回顶部↑
十八钗 作者:暮兰舟
分卷阅读359
事:第一,立魏王为太子,第二,为庆贺太后千秋,今春开立恩科取士。
作者有话要说:至此,第六卷“嫁杏有期”完结,明日开始第七卷“平步青云”
第7卷,睡莲要蒸包子了,蒸几个好呢?呵呵。
图为古代婚嫁必用之物“合卺杯”,原本在三叔和睡莲的婚礼那章贴的,但是舟一直没找到,今天终于找到了,和大家一起分享。
分别是四个,战国,西汉,明,清,大家可以比较一下异同。
合卺杯,是古代婚礼上用来喝交杯酒的专用杯子。明代胡应麟的《甲乙剩言》中提到“合卺玉杯”时说:“形制奇特,以两杯对峙,中通一道,使酒相过。两杯之间承以威凤,凤立于蹲兽之上。”
所以说,电视剧那个喝交杯酒的小杯子都是不科学的,呵呵,这才是真正的“合卺杯”。
那个标注西汉的,是1968年出土于河北满城西汉中山靖王刘胜之妻窦绾墓的西汉青铜合卺杯。
是不是觉得这个名字很熟悉?没错,就是刘备的祖宗。
、192、赵王不服困兽犹斗,遇险情夫人救伯爷
192、赵王不服困兽犹斗,遇险情夫人救伯爷
承平三十六年,是后世经常被提起的一年,尤其是天下读书人。
这一年正月初一大朝会上,承平帝宣布册封魏王为太子,因今年五月初七是太后七十大寿千秋节,特开设恩科取士。
官方的消息从各路驿站传出,穿越沙漠,海路,按照惯例,大燕国太子册封,万国皆来朝贺。几个比较近的附属国的使者,如高丽、扶桑等在正月底就抵达燕京,主管外交的鸿胪寺忙开了锅,姚知芳的父亲姚大人是鸿胪寺右少卿,据说连续好几天都没回家。
二月初九恩科开考,来自全国各地的举人共计四百余人拎着考篮参加考试,搜身过后,进入各个独立的考棚,里面备有炭火、蜡烛、食物、马桶等物,他们将在这个地方坐上三天三夜,用多年的苦读,酝酿一篇决定他们命运的文章。
明远楼上响起鼓声,考试开始。
谁也不曾想到,决定他们命运的,不是文章,也不是考官,更不是皇上,而是――火!一场大火!(明朝天顺七年,贡院大火,烧死举人九十余人)
到了半夜,不知是那个举人实在太困了,伏案睡觉,失了火,那时贡院考棚是用木板搭建而成,燕京春天大风不断,风助火势,狰狞的朝着文弱书生们扑去!(注1)
由于考生入考棚后,后面跟着的差役就要锁上一排排号房,所以火势变大后,里头的考生即便是跳出了考棚,也要被号房这道门生生锁在里头烧死!
贡院失火并不是头一回,所以号房常备着盛满水的大水缸,可是杯水车薪,贡院成为一片火海!
天亮贡院大火终于扑灭了,重新清点人数,九十六个举人丧身火海,一百余人受伤,其他举人惊魂未定。
这场惨剧震惊大燕国,给四月太子册封典礼蒙上一层阴影。
恰好钦天监观天象,说两龙即将齐聚燕京,龙气太盛,故天有异象,视为不详。得出结果是:两龙不得相见,魏王四月册封太子之后,应该即刻去镇守故都南京,承平帝准奏。(舟借用了明朝祖制,太子镇守南京)
承平帝下诏安抚死伤者家属,因绝大部分烧死的举人尸骨已经很难辨认其姓名,赐每人一口棺材,一起安葬在朝阳门外,刻命丧贡院举人们的姓名籍贯于碑上,承平帝亲笔题名“天下英才之墓”,也称举人墓。
“天下英才之墓”修成之日,承平帝宣布在三月十二重开恩科,由于贡院正在修缮,考试地点改在了国子监。
次日,魏王上奏,说愿意倾其所有,重修贡院,还建议将以前的木制号房和考棚改为防火的砖瓦结构,皇上准奏,赞扬魏王贤德。
为筹备重修贡院的银子,魏王妃削减了魏王府一半下人,每餐肉食不过两种,穿戴首饰不过三样,还亲手给丈夫和儿子裁剪衣裳鞋袜,勤俭持家,世人皆赞魏王妃贤惠。
都察院左都御史上奏,说魏王即将册封太子,按照两龙不得相见的规则,太子要去镇守南京。但为了稳固朝纲,成年的皇子应该马上去封地就藩!
承平帝现在有两个成年的皇子,一个是平定伪帝之乱的赵王,另一个是伪帝的同胞弟弟楚王,楚王小时候一场高烧之后变得痴傻,早就从储位之争退出了,承平帝怜惜这个痴傻的儿子,由慧妃养在皇宫中,至今都没有开府单过。
所以左都御史的奏本看似是说所有的成年皇子,实则只针对一个人――赵王。
左都御使的奏本出来之后,陆续有言官和保守派大臣上书附议。承平帝准奏,命赵王去封地江西南昌就藩。
赵王和赵王妃去太后的慈宁宫日夜哭泣,说再也不能在太后跟前尽孝了。太后深受感动,请求皇上看在赵王妃身怀六甲,行动不便的份上,暂缓一年,等赵王妃生下孩子,再陪自己过完七十大寿,把身体调养好了,再去南昌就藩。
谁也不能和“孝”字作对,皇上也不例外,承平帝答应了。
承平三月初一,燕京西城张府。
这天是张府大少爷洗三的日子,收生婆婆将槐条和艾草熬制的一铜盆热水摆在临窗大炕上,来观礼的女客们,包括颜家的几位姑奶奶按照长幼序齿一个个的往里头添上一勺清水,一些小礼物,称为“添盆”。
轮到怡莲了,她添了一勺清水,将一把枣子模样的金子搁在盆里,按照习惯,添盆之物都归主持洗三仪式的生婆婆所有,所以收生婆婆乐呵呵的唱赞词道:“添流水,聪明伶俐,早(枣)儿立子。”
怡莲抚摸着尚为平坦的小腹,微微一笑,若果真能得个儿子就好了。
睡莲也添了盆,那收生婆婆解开新生儿的襁褓,开始给婴儿洗澡。
睡莲看见小猫崽子般瘦弱的小外甥,暗暗叹道,毕竟早产了一个多月,比起白哥儿那种足月而生的孩子要小了许多,那小胳膊小腿就像纸糊上去似的,看的睡莲心惊肉跳。
青莲之所以早产,是因为丈夫张大公子和颜府八爷宁佑一起,都参加今年恩科!自然也遭遇了这次惨绝人寰的火灾!
青莲受惊了,加上之前操办公公张大人的婚事,有些受累,双面夹击之下,青莲早产,生下一个不到五斤的儿子。
好在张大公子和宁佑所在的号房离火灾起始地点比较远,差役们还来得及掏钥匙打开门锁,没有烧到他们,可是火灾混乱之中起了踩踏事故,宁佑比较幸运,因体会到三年前逃亡的艰辛,百无一用是书生,之后他跟着九老太爷学了些功夫在身,腿脚力气比一般举人好的多,跑的快,只受了些皮外
分卷阅读359
分卷阅读359
事:第一,立魏王为太子,第二,为庆贺太后千秋,今春开立恩科取士。
作者有话要说:至此,第六卷“嫁杏有期”完结,明日开始第七卷“平步青云”
第7卷,睡莲要蒸包子了,蒸几个好呢?呵呵。
图为古代婚嫁必用之物“合卺杯”,原本在三叔和睡莲的婚礼那章贴的,但是舟一直没找到,今天终于找到了,和大家一起分享。
分别是四个,战国,西汉,明,清,大家可以比较一下异同。
合卺杯,是古代婚礼上用来喝交杯酒的专用杯子。明代胡应麟的《甲乙剩言》中提到“合卺玉杯”时说:“形制奇特,以两杯对峙,中通一道,使酒相过。两杯之间承以威凤,凤立于蹲兽之上。”
所以说,电视剧那个喝交杯酒的小杯子都是不科学的,呵呵,这才是真正的“合卺杯”。
那个标注西汉的,是1968年出土于河北满城西汉中山靖王刘胜之妻窦绾墓的西汉青铜合卺杯。
是不是觉得这个名字很熟悉?没错,就是刘备的祖宗。
、192、赵王不服困兽犹斗,遇险情夫人救伯爷
192、赵王不服困兽犹斗,遇险情夫人救伯爷
承平三十六年,是后世经常被提起的一年,尤其是天下读书人。
这一年正月初一大朝会上,承平帝宣布册封魏王为太子,因今年五月初七是太后七十大寿千秋节,特开设恩科取士。
官方的消息从各路驿站传出,穿越沙漠,海路,按照惯例,大燕国太子册封,万国皆来朝贺。几个比较近的附属国的使者,如高丽、扶桑等在正月底就抵达燕京,主管外交的鸿胪寺忙开了锅,姚知芳的父亲姚大人是鸿胪寺右少卿,据说连续好几天都没回家。
二月初九恩科开考,来自全国各地的举人共计四百余人拎着考篮参加考试,搜身过后,进入各个独立的考棚,里面备有炭火、蜡烛、食物、马桶等物,他们将在这个地方坐上三天三夜,用多年的苦读,酝酿一篇决定他们命运的文章。
明远楼上响起鼓声,考试开始。
谁也不曾想到,决定他们命运的,不是文章,也不是考官,更不是皇上,而是――火!一场大火!(明朝天顺七年,贡院大火,烧死举人九十余人)
到了半夜,不知是那个举人实在太困了,伏案睡觉,失了火,那时贡院考棚是用木板搭建而成,燕京春天大风不断,风助火势,狰狞的朝着文弱书生们扑去!(注1)
由于考生入考棚后,后面跟着的差役就要锁上一排排号房,所以火势变大后,里头的考生即便是跳出了考棚,也要被号房这道门生生锁在里头烧死!
贡院失火并不是头一回,所以号房常备着盛满水的大水缸,可是杯水车薪,贡院成为一片火海!
天亮贡院大火终于扑灭了,重新清点人数,九十六个举人丧身火海,一百余人受伤,其他举人惊魂未定。
这场惨剧震惊大燕国,给四月太子册封典礼蒙上一层阴影。
恰好钦天监观天象,说两龙即将齐聚燕京,龙气太盛,故天有异象,视为不详。得出结果是:两龙不得相见,魏王四月册封太子之后,应该即刻去镇守故都南京,承平帝准奏。(舟借用了明朝祖制,太子镇守南京)
承平帝下诏安抚死伤者家属,因绝大部分烧死的举人尸骨已经很难辨认其姓名,赐每人一口棺材,一起安葬在朝阳门外,刻命丧贡院举人们的姓名籍贯于碑上,承平帝亲笔题名“天下英才之墓”,也称举人墓。
“天下英才之墓”修成之日,承平帝宣布在三月十二重开恩科,由于贡院正在修缮,考试地点改在了国子监。
次日,魏王上奏,说愿意倾其所有,重修贡院,还建议将以前的木制号房和考棚改为防火的砖瓦结构,皇上准奏,赞扬魏王贤德。
为筹备重修贡院的银子,魏王妃削减了魏王府一半下人,每餐肉食不过两种,穿戴首饰不过三样,还亲手给丈夫和儿子裁剪衣裳鞋袜,勤俭持家,世人皆赞魏王妃贤惠。
都察院左都御史上奏,说魏王即将册封太子,按照两龙不得相见的规则,太子要去镇守南京。但为了稳固朝纲,成年的皇子应该马上去封地就藩!
承平帝现在有两个成年的皇子,一个是平定伪帝之乱的赵王,另一个是伪帝的同胞弟弟楚王,楚王小时候一场高烧之后变得痴傻,早就从储位之争退出了,承平帝怜惜这个痴傻的儿子,由慧妃养在皇宫中,至今都没有开府单过。
所以左都御史的奏本看似是说所有的成年皇子,实则只针对一个人――赵王。
左都御使的奏本出来之后,陆续有言官和保守派大臣上书附议。承平帝准奏,命赵王去封地江西南昌就藩。
赵王和赵王妃去太后的慈宁宫日夜哭泣,说再也不能在太后跟前尽孝了。太后深受感动,请求皇上看在赵王妃身怀六甲,行动不便的份上,暂缓一年,等赵王妃生下孩子,再陪自己过完七十大寿,把身体调养好了,再去南昌就藩。
谁也不能和“孝”字作对,皇上也不例外,承平帝答应了。
承平三月初一,燕京西城张府。
这天是张府大少爷洗三的日子,收生婆婆将槐条和艾草熬制的一铜盆热水摆在临窗大炕上,来观礼的女客们,包括颜家的几位姑奶奶按照长幼序齿一个个的往里头添上一勺清水,一些小礼物,称为“添盆”。
轮到怡莲了,她添了一勺清水,将一把枣子模样的金子搁在盆里,按照习惯,添盆之物都归主持洗三仪式的生婆婆所有,所以收生婆婆乐呵呵的唱赞词道:“添流水,聪明伶俐,早(枣)儿立子。”
怡莲抚摸着尚为平坦的小腹,微微一笑,若果真能得个儿子就好了。
睡莲也添了盆,那收生婆婆解开新生儿的襁褓,开始给婴儿洗澡。
睡莲看见小猫崽子般瘦弱的小外甥,暗暗叹道,毕竟早产了一个多月,比起白哥儿那种足月而生的孩子要小了许多,那小胳膊小腿就像纸糊上去似的,看的睡莲心惊肉跳。
青莲之所以早产,是因为丈夫张大公子和颜府八爷宁佑一起,都参加今年恩科!自然也遭遇了这次惨绝人寰的火灾!
青莲受惊了,加上之前操办公公张大人的婚事,有些受累,双面夹击之下,青莲早产,生下一个不到五斤的儿子。
好在张大公子和宁佑所在的号房离火灾起始地点比较远,差役们还来得及掏钥匙打开门锁,没有烧到他们,可是火灾混乱之中起了踩踏事故,宁佑比较幸运,因体会到三年前逃亡的艰辛,百无一用是书生,之后他跟着九老太爷学了些功夫在身,腿脚力气比一般举人好的多,跑的快,只受了些皮外
分卷阅读3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