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31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填白 作者:未脩顷木

    分卷阅读31

    准备好了,但假期突然搭上了戚氏循这根线,常望宇自己也有点措手不及。

    戚氏循之前出《秋水》的时候,因为是写给常望宇的,压根就没出正式的录音棚版,只放出了一个钢琴的弹唱。但由于工作室不到位,歌迷又觉得戚爷忙的连轴转,况且成品要求高,一直也没催过,一来二去的,这首歌居然耽搁了。

    现在戚氏循的意思是让常望宇自行改编,配器、词曲、伴奏,但凡他想改的都可以改,录音棚版可以直接收录进新专辑——换句话说连版权都送给他。

    戚氏循一代大前辈主动提出合作并且做到这一步上,常望宇要是不重视这首歌,那真的是不识抬举不知好歹了。

    可是重视,怎么个重视?新专辑里要尽快安排这首歌露面,露面要放主打,放主打就得表达专辑主题……常望宇的手指一下一下点着车窗,略感无力——其他几首歌制作几近完成,《秋水》放进去,要怎么和其他几首歌主题一致?

    那实在不行就放下张专辑。可是戚氏循巴巴地写了歌来,他常望宇何德何能把大前辈的作品往后放?别说舆论压力,他自己这一关就过不去。

    说实话,以常望宇的嗓音条件,如果只是想做一个“唱歌的”而不是自己操刀创作“音乐人”,随便签一个唱片公司不愁没人捧。而以常望宇的颜值条件,走流量路线照样大红大紫——现在的流量,随便买几首歌凑张不知所云的专辑,甚至如果再多花点钱连词曲人的名字都挂上,他们的粉丝,呵,才不会在意什么主题,什么表达。

    可他常望宇……

    常望宇十一岁进入拾岱风,当时的拾岱风还是个名不见经传的小作坊。那时候常望宇还是个孩子,也没什么名气,拾岱风来学校收练习生,他就去了——反正他是真的无所谓什么起点不起点的,起点低就凭实力往高走。

    十四岁爆红的时候,他就知道他在做音乐上是有天赋的。他热爱用音乐讲述,也有这个实力,身后还有姜祈的面子顶座山,他一点都不担心在音乐上需要迎合市场,从来只做他想做的,表达他想表达的。

    那么,常望宇之所以年少成名,难道不是因为他对音乐的态度值得尊重,因为他对音乐的领悟令人信服?他常望宇的几千万歌迷,刨去看脸的那一指甲盖粉丝,他凭什么糊弄那些真正热爱并欣赏音乐的人?没那个资格!

    常望宇敲车窗的频率越来越快,蓦地指节有点疼。常望宇从沉思中反应过来,长叹了口气,发现车不走了。

    “怎么了?”常望宇莫名其妙,“车胎爆了?”

    “不是得问你么,”晏若愚已经醒了,“一直敲敲敲敲的,江哥以为你晕车,叫你也不应。”

    啊嘞?

    晏若愚又补了一句,“我可是真叫你了,他们都听见了。”

    ……可真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常望宇欲哭无泪,“开吧,我再纠结会儿。”

    “还敲不?”晏若愚问他,“你要是想给车窗玻璃上敲个窟窿出来,趁早准备赔偿,我哥可宝贝这车了。”

    “嗯?”常望宇出道前也没怎么享受过少爷待遇,挤公交上学是常事,没有上车前看牌子的习惯,顺口问了句,“什么车啊?”

    “我不了解诶,”晏若愚也不知道,“反正赔钱你肯定赔得起,就是赔不起我哥那份儿喜欢。”

    这话说的……江哥在前面吃吃的笑,“不知道的还以为你俩在这儿呛声呢,都是经过事儿的大孩子,怎么说话这么没谱。”

    晏若愚和常望宇都是一愣,面面相觑。

    还真是……晏若愚觉得自己平时说话虽然直,但也并不讨打;常望宇更不用说,一开口就几千万人听着呢,半点错都不能出。

    今天这两句话听在别人耳朵里,就是常望宇耍大牌晏若愚针锋相对,要是正好被哪个记者听着了又得好一顿群嘲。

    “咱俩熟吗?”晏若愚果断推锅常望宇,“肯定是你,跟我表现得这么熟干什么,我说话都不过脑子了。”

    “我……”

    “你什么你,”晏若愚盯着他,声音里带着好戏,“难道是我凑上去跟你套近乎?每天有多少人想跟你套近乎呢,也没见几个成功的,你说对吧。”

    对对对,常望宇认命地点头,三小姐说的对,掌门姑娘说的对,在下……为什么觉得刚才那两句话显得更熟络呢?

    常望宇纠结不出结果,最后把思路转回到专辑的事情上。

    “你说说,”常望宇病急乱投医,“《秋水》这歌,怎么跟旅途扯上关系?”

    “什么旅途?”晏若愚没明白,“怎么扯?什么关系?”

    常望宇将原委合盘托出,“新专辑的主题的旅途。我这些年东奔西跑,新歌里有一首民谣;抽象意义是成长,原定的主打歌;还有一首暗黑系风格的,关键词是青春的挣扎与彷徨,是我怀念高中的一首歌……《秋水》,我不知道该怎么加进去。”

    “等等,”晏若愚问他,“你这张新专辑,不怎么讨巧啊。”

    常望宇十四岁凭借一首《不独独予》爆红,因为他以少年人的独特视角把一种在旅途中的离愁别绪表现的淋漓尽致。震惊歌坛的结果就是来自社会各界的舆论如山洪一般,将常望宇放在风口浪尖上。关于《不独独予》是否真的由十四岁的常望宇一人词曲的争论就此展开,旷日持久且愈演愈烈。

    四年来,但凡常望宇的新歌点击量不尽如人意,就有那么一帮跳梁小丑感慨江郎才尽泯然众人,或者再次质疑《不独独予》的词曲人究竟是谁;而当常望宇的新歌再次红遍大江南北的时候,则又会有一群所谓的内部人士信誓旦旦地强调常望宇背后有专业的创作团队。

    这是既定局面,晏若愚估计常望宇也懒得计较,且按下不表。

    重点是,无论《不独独予》是谁写的,或者是不是真的到达那个高度——只要常望宇的新专辑涉及相关的内容,都无疑要被打上“卖情怀”的标签。

    《不独独予》的主题是什么?

    是离愁别绪。

    常望宇新专辑的主题是什么?

    是旅途。

    这简直是把脖子伸过去让人家抡砍刀。

    常望宇才十八岁,这种明晃晃写着“过气”的标签能认吗!

    再看这张专辑。

    民谣的传唱度最广,但是一般不用来评判专辑含金量;原定主打歌是成长,这两年在偶像艺人手里用的频率太高,要想出彩大概只能靠炫技;剩下一首暗黑系,这个是真正体现实力的,但也最不好驾驭——其实暗黑系的青春题材特别少,属于剑走偏锋,如果玩不好,最好的结果是玩脱了,常望宇的年龄是个理由;最怕的是不温不火没什么水花,一定会被拿来和《不独独予》做对比,

    分卷阅读31 ↑返回顶部↑
    填白 作者:未脩顷木

    分卷阅读31

    准备好了,但假期突然搭上了戚氏循这根线,常望宇自己也有点措手不及。

    戚氏循之前出《秋水》的时候,因为是写给常望宇的,压根就没出正式的录音棚版,只放出了一个钢琴的弹唱。但由于工作室不到位,歌迷又觉得戚爷忙的连轴转,况且成品要求高,一直也没催过,一来二去的,这首歌居然耽搁了。

    现在戚氏循的意思是让常望宇自行改编,配器、词曲、伴奏,但凡他想改的都可以改,录音棚版可以直接收录进新专辑——换句话说连版权都送给他。

    戚氏循一代大前辈主动提出合作并且做到这一步上,常望宇要是不重视这首歌,那真的是不识抬举不知好歹了。

    可是重视,怎么个重视?新专辑里要尽快安排这首歌露面,露面要放主打,放主打就得表达专辑主题……常望宇的手指一下一下点着车窗,略感无力——其他几首歌制作几近完成,《秋水》放进去,要怎么和其他几首歌主题一致?

    那实在不行就放下张专辑。可是戚氏循巴巴地写了歌来,他常望宇何德何能把大前辈的作品往后放?别说舆论压力,他自己这一关就过不去。

    说实话,以常望宇的嗓音条件,如果只是想做一个“唱歌的”而不是自己操刀创作“音乐人”,随便签一个唱片公司不愁没人捧。而以常望宇的颜值条件,走流量路线照样大红大紫——现在的流量,随便买几首歌凑张不知所云的专辑,甚至如果再多花点钱连词曲人的名字都挂上,他们的粉丝,呵,才不会在意什么主题,什么表达。

    可他常望宇……

    常望宇十一岁进入拾岱风,当时的拾岱风还是个名不见经传的小作坊。那时候常望宇还是个孩子,也没什么名气,拾岱风来学校收练习生,他就去了——反正他是真的无所谓什么起点不起点的,起点低就凭实力往高走。

    十四岁爆红的时候,他就知道他在做音乐上是有天赋的。他热爱用音乐讲述,也有这个实力,身后还有姜祈的面子顶座山,他一点都不担心在音乐上需要迎合市场,从来只做他想做的,表达他想表达的。

    那么,常望宇之所以年少成名,难道不是因为他对音乐的态度值得尊重,因为他对音乐的领悟令人信服?他常望宇的几千万歌迷,刨去看脸的那一指甲盖粉丝,他凭什么糊弄那些真正热爱并欣赏音乐的人?没那个资格!

    常望宇敲车窗的频率越来越快,蓦地指节有点疼。常望宇从沉思中反应过来,长叹了口气,发现车不走了。

    “怎么了?”常望宇莫名其妙,“车胎爆了?”

    “不是得问你么,”晏若愚已经醒了,“一直敲敲敲敲的,江哥以为你晕车,叫你也不应。”

    啊嘞?

    晏若愚又补了一句,“我可是真叫你了,他们都听见了。”

    ……可真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常望宇欲哭无泪,“开吧,我再纠结会儿。”

    “还敲不?”晏若愚问他,“你要是想给车窗玻璃上敲个窟窿出来,趁早准备赔偿,我哥可宝贝这车了。”

    “嗯?”常望宇出道前也没怎么享受过少爷待遇,挤公交上学是常事,没有上车前看牌子的习惯,顺口问了句,“什么车啊?”

    “我不了解诶,”晏若愚也不知道,“反正赔钱你肯定赔得起,就是赔不起我哥那份儿喜欢。”

    这话说的……江哥在前面吃吃的笑,“不知道的还以为你俩在这儿呛声呢,都是经过事儿的大孩子,怎么说话这么没谱。”

    晏若愚和常望宇都是一愣,面面相觑。

    还真是……晏若愚觉得自己平时说话虽然直,但也并不讨打;常望宇更不用说,一开口就几千万人听着呢,半点错都不能出。

    今天这两句话听在别人耳朵里,就是常望宇耍大牌晏若愚针锋相对,要是正好被哪个记者听着了又得好一顿群嘲。

    “咱俩熟吗?”晏若愚果断推锅常望宇,“肯定是你,跟我表现得这么熟干什么,我说话都不过脑子了。”

    “我……”

    “你什么你,”晏若愚盯着他,声音里带着好戏,“难道是我凑上去跟你套近乎?每天有多少人想跟你套近乎呢,也没见几个成功的,你说对吧。”

    对对对,常望宇认命地点头,三小姐说的对,掌门姑娘说的对,在下……为什么觉得刚才那两句话显得更熟络呢?

    常望宇纠结不出结果,最后把思路转回到专辑的事情上。

    “你说说,”常望宇病急乱投医,“《秋水》这歌,怎么跟旅途扯上关系?”

    “什么旅途?”晏若愚没明白,“怎么扯?什么关系?”

    常望宇将原委合盘托出,“新专辑的主题的旅途。我这些年东奔西跑,新歌里有一首民谣;抽象意义是成长,原定的主打歌;还有一首暗黑系风格的,关键词是青春的挣扎与彷徨,是我怀念高中的一首歌……《秋水》,我不知道该怎么加进去。”

    “等等,”晏若愚问他,“你这张新专辑,不怎么讨巧啊。”

    常望宇十四岁凭借一首《不独独予》爆红,因为他以少年人的独特视角把一种在旅途中的离愁别绪表现的淋漓尽致。震惊歌坛的结果就是来自社会各界的舆论如山洪一般,将常望宇放在风口浪尖上。关于《不独独予》是否真的由十四岁的常望宇一人词曲的争论就此展开,旷日持久且愈演愈烈。

    四年来,但凡常望宇的新歌点击量不尽如人意,就有那么一帮跳梁小丑感慨江郎才尽泯然众人,或者再次质疑《不独独予》的词曲人究竟是谁;而当常望宇的新歌再次红遍大江南北的时候,则又会有一群所谓的内部人士信誓旦旦地强调常望宇背后有专业的创作团队。

    这是既定局面,晏若愚估计常望宇也懒得计较,且按下不表。

    重点是,无论《不独独予》是谁写的,或者是不是真的到达那个高度——只要常望宇的新专辑涉及相关的内容,都无疑要被打上“卖情怀”的标签。

    《不独独予》的主题是什么?

    是离愁别绪。

    常望宇新专辑的主题是什么?

    是旅途。

    这简直是把脖子伸过去让人家抡砍刀。

    常望宇才十八岁,这种明晃晃写着“过气”的标签能认吗!

    再看这张专辑。

    民谣的传唱度最广,但是一般不用来评判专辑含金量;原定主打歌是成长,这两年在偶像艺人手里用的频率太高,要想出彩大概只能靠炫技;剩下一首暗黑系,这个是真正体现实力的,但也最不好驾驭——其实暗黑系的青春题材特别少,属于剑走偏锋,如果玩不好,最好的结果是玩脱了,常望宇的年龄是个理由;最怕的是不温不火没什么水花,一定会被拿来和《不独独予》做对比,

    分卷阅读31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