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八章 退婚之事
荀彧,字文若,延熹六年出生,比刘备还小上二岁。这孩子自小就名扬郡县,当然,或许可能跟他出身世家大族也有关系。不过后来他用一生的表现证明了“王佐之才”这个评语的准确性。
毫不夸张的说,荀彧就是老曹统一北方的第一功臣!最关键的是,他后来向曹操举荐的那一批人:郭嘉、荀攸、陈群、钟繇等等,个顶个的都是大才。不是方面之臣,便是顶尖策士。可以说荀彧这样一搞,害得后来历史上的刘备压根就招不到一个厉害一点的谋士,直到诸葛亮和庞统横空出世,可那是什么时候的事了?卧龙凤雏两人要到光和年间才出世,要可堪大用的话怎么说也得二十年后。荀彧这样一举荐,等于给刘备造成了二十多年的人才断层。想想史上刘备前二十年的的生涯,简直就是一部悲惨的跑路史。投公孙瓒、投袁绍、投陶谦、投曹操、投刘表。。。。。。幸好还有关张两个万人敌不离不弃,不然真不如死了算了。史书上的我貌似很坚韧啊,简直就是打不死的小强嘛,刘备暗想道。
这个时候的荀彧还是个小少年,应该很好勾搭。刘备就开始动脑筋了,要不要去颖川一趟,把荀家叔侄给一锅烩了?(注,荀攸为荀彧之侄)到颖川盘桓一段时间,刚好回家过年。
就在刘备蠢蠢欲动的时候,老家来信了。信中语焉不详,只说让他速返。刘备心中大惊,不知道家中出了何事。便忙拖了刘恪,急匆匆向郑玄告假,然后与卢敏等人说了几句,便一路匆匆北上。
等刘备刘恪两个蓬头垢面的跑回楼桑,却发现楼桑里一切正常,没发生什么大事的样子?刘备返家,却见叔父和婶娘都在,心中不由一咯噔,忙问道:“叔父,我娘呢!”
没等刘恭回答,便一下冲入母亲的房间,大声喊道:“娘!娘!”
一会儿,一个虚弱的声音从榻上传来:“我儿回来了?乱喊什么,这么大人了,一点也不知道稳重。”
知道娘亲没事,刘备不禁大喜,一颗心又回到了自己的肚子里。他匆忙扑倒在榻前,纳头便拜:“娘,你没事吧?”
“我没事,能有什么事。你叔父太过鲁莽,居然不和我通声气就叫你回来,咳咳。”
这时刘备才发现,娘亲脸色腊黄,额头上还搭着一块热毛巾,说话也有气无力的,分明是虚弱到了极点的表现。不由忧道:“娘,你这是怎么啦?可曾请过医师?”
刘母目光在儿子的脸上停留了几秒,半晌才艰难的道:”我无事,既然我儿回来了,万事便和你叔父商量着办。“说着便闭上双眼,不一会,竟有两行泪水淆然而下。
刘备一头雾水摸不着头脑,记忆中,除了父亲去世那一回外,以前家中再如何艰难,就是变卖家财为父治病那会儿,也不曾见娘亲掉过一滴眼泪。想想能把娘亲逼到这份上,只怕不是什么小事。想要再问,见娘亲虚弱至此,便熄了心思,无声的再拜了几下,悄然退出房间,去寻刘恭去了。
刘备满腹心事的找到刘恭:”三叔,我娘这是怎么了?出了何事?“
刘恭就唉声叹气的道:”昔年你父亲在世时,帮你定下了一门亲事,前阵子,嫂子看你和女方差不多都到了婚姻的年纪了,便托了人去询问,结果人家无故悔婚。嫂子又托人去质问何故言而无信,人家便闲言碎语说了一大堆,还说要娶他家之女也可,聘礼要钱五万、其余无数。一下子就把你娘给气倒了。你也知道你娘的个性,唉。我与族中皆派了人前往
理论,可你父亲当时与人家乃是口头婚约,未有婚书,也未下聘,是以无可奈何。只能急书召你回来,是退婚还是如何,你自己拿主意,我与族中鼎力支持。。。。。。“
刘备都听傻了,这不是后世玄幻小说中的废柴退婚流吗?这事也能落我头上?刘备都不知道如何反应了。待详细了解后。才知道,情况是这样的。
当年刘弘应郡所辟,入涿郡为吏。他爹刘雄也曾是千石官,是以借着刘雄遗留下来的人脉,他也混得相当不错。位置稳定不说,也逐渐受上司太守的重视。可谓是春风得意,意气风发。虽然俸禄不过百石,但作为公务员阶层一员的隐形收入和各种福利一样没跑。那时候刘备家日子还算不错的,刘雄不在了,刘弘甚至还帮弟弟刘恭成了家,不然,就刘恭这付德性,如何凑得齐聘礼?
既然刘弘的事业蒸蒸日上,便有人开始打主意了。有次宴会上,便有人提出来要与刘弘结为亲家,互许婚姻。这人刘弘认得,郡中佐事甘琪。甘琪家有女,小自己儿子刘备二岁,愿许刘备为妻,从此两姓联姻,良缘永结。刘弘想了想,两家地位差不多,且甘琪是个大帅哥,想来女儿样貌也差不到哪儿去,将来定不会委屈了儿子刘备。于是刘弘便同意了。当时还有许多同僚在场,见状纷纷上前祝贺,言成婚之时,一定要请在场的诸位同僚。可能也就是因为有许多人见证,所以两家都以为这事便铁板钉钉了,也从来没有想到过会反悔,都是读书人,要是反悔你能丢得起这个人嘛?所以也就没有换婚书。
这事刘弘回家之后还和夫人说过,不过当时刘备还小,肯定是一点印象都没有。有了这层关系,从此两家逢年过节,便走动得频繁起来。只可惜好景不长,刘弘落水受惊,大病不起,撑了大半年,最后还是撒手西去。而刘家更是为了刘弘,拖得差点家徒四壁。从此两家就断了往来。
这次也是刘备娘亲刘氏想起来,刘备跨过年就十七岁了,甘家女跨过年就十五岁了。都是要成家的年纪了,于是便托了人去商量下,是不是选个日子把孩子们的婚事给办了。也省得大人们操心。
结果甘家就突然翻脸不认账了。先是说口头婚约,没有婚书,这事算不得数。后来又故作姿态,说虽然这事不能算数,但还是愿意给刘家一个机会,便列了个嫁妆的清单。直接就把刘氏给气病了。她实在是想不出,这世上怎还有如此言而无信之人,当时亡夫的无数同僚在场见证,怎能算不得数?无故悔婚,不明真相的人必然以为是我儿刘备品行不良,这如何是好?刘弘去世后,她本就心力交瘁,身体一直不怎么好,如今急怒攻心之下,一下子便病了。
然后就惊动了刘恭,刘恭知道情况了大怒,便让妻子在家照顾嫂嫂,自己去奔走打听。没多久结果就出来了,甘琪如今乃一县之令,千石之官。身份不一样了,估计自然就看不上刘弘这破败之家了。刘恭哪里肯罢休,这时候对官员的畏惧还没有到后世这种程度,不会见了就跪拜或者是见了激动得话都说不出来。杀官骂官的倒是不在少数。便率了一票刘家儿郎前去理论,结果他一不是当事人,二又不善言辞,没理论过,灰溜溜的回来了。
回来之后和刘元起一商量,得,还是把刘备给喊回来吧,毕竟他才是主角,等刘备做好了决定,他们这些做长辈的,再出面不迟。心里却是从来没想过,这事就这么算完了。
这里简单说下汉时的婚姻制度,首先就是要门当户对。婚嫁双方在政治地位或经济地位上,差不多都是相接近的。某地区的富户大姓相与为婚姻;同是外戚的家族互为婚姻;官职差不多的家族相互为婚姻等等。政治地位的,比如外戚郭氏与外戚窦氏通婚,皇帝之女一般都是许给列侯,皇族成年男姓一般也娶朝廷命官或诸侯之女。馆陶公主之夫为堂邑侯陈午,阳信长公主之夫平阳侯曹寿,武帝戾太子妃为关内侯李敢之女,清河孝王刘庆之妃为牟平侯耿舒孙女等皆是明证。
而普通官员之间相互联姻的更是比比皆是,曾经的大将军府司马杨敞娶太史令司马迁之女为妻;后来的定威校尉6逊娶讨虏将军孙策之女为妻等等史书上所载的例子数不胜数。
其次就是为了政治目的而达成的婚姻。王莽以女为皇后,曹操也以女为皇后,曹操还把侄女嫁给孙策之弟孙匡,为自己的儿子迎娶孙策之兄孙贲之女和张绣之女,都是为了政治目的。
这些上层的事似乎太遥远,但实际上,这是此时整个社会风气的一种折射。汉时婚姻,嫌贫爱富很正常,门当户对也很正常。朱买臣家贫,妻子嫌弃于是离婚另嫁,这都明载于史的。这种风气从西汉到东汉越来越严重,对士、庶之分,也越来越严厉。从东汉光武时,各地起兵反抗王莽的数据分析就可以看出,八十多路诸侯,大小势力,其中豪族大姓便占了六十家,而布衣崛起的仅仅二十余人。从东汉以后,门阀等级逐渐严格,以至于到了魏晋隋唐,世家巨阀一个个的拽上了天,一个个的连皇族都不怎么看得上眼,只和自己差不多的家族相互通婚。崔、卢、郑、王、韦、裴、杨、杜等大族就是这样干的。后来有人修氏族志,把崔氏列为第一,引得李世民大怒,大发雷霆,这又是后话了。此处不提。
说了这么多,其实就是此时的社会舆论虽然未曾广泛的支持等级婚姻,但等级婚姻已经是事实上的一种存在了。所以,刘备在不知情的情况下,被悲剧的退婚了。但理解是一回事,发生在自己身上又是一回事。刘备要怒了。
ps:昨晚喝断片了,实在是对不住大家,到现在还晕着,没完全缓过来。戒酒三个多月,昨晚破了戒。。。。今天更晚了,对不起书友们了,明天两更回报。最后感谢江湖过客,,,,,兄台的打赏。
...
... ↑返回顶部↑
毫不夸张的说,荀彧就是老曹统一北方的第一功臣!最关键的是,他后来向曹操举荐的那一批人:郭嘉、荀攸、陈群、钟繇等等,个顶个的都是大才。不是方面之臣,便是顶尖策士。可以说荀彧这样一搞,害得后来历史上的刘备压根就招不到一个厉害一点的谋士,直到诸葛亮和庞统横空出世,可那是什么时候的事了?卧龙凤雏两人要到光和年间才出世,要可堪大用的话怎么说也得二十年后。荀彧这样一举荐,等于给刘备造成了二十多年的人才断层。想想史上刘备前二十年的的生涯,简直就是一部悲惨的跑路史。投公孙瓒、投袁绍、投陶谦、投曹操、投刘表。。。。。。幸好还有关张两个万人敌不离不弃,不然真不如死了算了。史书上的我貌似很坚韧啊,简直就是打不死的小强嘛,刘备暗想道。
这个时候的荀彧还是个小少年,应该很好勾搭。刘备就开始动脑筋了,要不要去颖川一趟,把荀家叔侄给一锅烩了?(注,荀攸为荀彧之侄)到颖川盘桓一段时间,刚好回家过年。
就在刘备蠢蠢欲动的时候,老家来信了。信中语焉不详,只说让他速返。刘备心中大惊,不知道家中出了何事。便忙拖了刘恪,急匆匆向郑玄告假,然后与卢敏等人说了几句,便一路匆匆北上。
等刘备刘恪两个蓬头垢面的跑回楼桑,却发现楼桑里一切正常,没发生什么大事的样子?刘备返家,却见叔父和婶娘都在,心中不由一咯噔,忙问道:“叔父,我娘呢!”
没等刘恭回答,便一下冲入母亲的房间,大声喊道:“娘!娘!”
一会儿,一个虚弱的声音从榻上传来:“我儿回来了?乱喊什么,这么大人了,一点也不知道稳重。”
知道娘亲没事,刘备不禁大喜,一颗心又回到了自己的肚子里。他匆忙扑倒在榻前,纳头便拜:“娘,你没事吧?”
“我没事,能有什么事。你叔父太过鲁莽,居然不和我通声气就叫你回来,咳咳。”
这时刘备才发现,娘亲脸色腊黄,额头上还搭着一块热毛巾,说话也有气无力的,分明是虚弱到了极点的表现。不由忧道:“娘,你这是怎么啦?可曾请过医师?”
刘母目光在儿子的脸上停留了几秒,半晌才艰难的道:”我无事,既然我儿回来了,万事便和你叔父商量着办。“说着便闭上双眼,不一会,竟有两行泪水淆然而下。
刘备一头雾水摸不着头脑,记忆中,除了父亲去世那一回外,以前家中再如何艰难,就是变卖家财为父治病那会儿,也不曾见娘亲掉过一滴眼泪。想想能把娘亲逼到这份上,只怕不是什么小事。想要再问,见娘亲虚弱至此,便熄了心思,无声的再拜了几下,悄然退出房间,去寻刘恭去了。
刘备满腹心事的找到刘恭:”三叔,我娘这是怎么了?出了何事?“
刘恭就唉声叹气的道:”昔年你父亲在世时,帮你定下了一门亲事,前阵子,嫂子看你和女方差不多都到了婚姻的年纪了,便托了人去询问,结果人家无故悔婚。嫂子又托人去质问何故言而无信,人家便闲言碎语说了一大堆,还说要娶他家之女也可,聘礼要钱五万、其余无数。一下子就把你娘给气倒了。你也知道你娘的个性,唉。我与族中皆派了人前往
理论,可你父亲当时与人家乃是口头婚约,未有婚书,也未下聘,是以无可奈何。只能急书召你回来,是退婚还是如何,你自己拿主意,我与族中鼎力支持。。。。。。“
刘备都听傻了,这不是后世玄幻小说中的废柴退婚流吗?这事也能落我头上?刘备都不知道如何反应了。待详细了解后。才知道,情况是这样的。
当年刘弘应郡所辟,入涿郡为吏。他爹刘雄也曾是千石官,是以借着刘雄遗留下来的人脉,他也混得相当不错。位置稳定不说,也逐渐受上司太守的重视。可谓是春风得意,意气风发。虽然俸禄不过百石,但作为公务员阶层一员的隐形收入和各种福利一样没跑。那时候刘备家日子还算不错的,刘雄不在了,刘弘甚至还帮弟弟刘恭成了家,不然,就刘恭这付德性,如何凑得齐聘礼?
既然刘弘的事业蒸蒸日上,便有人开始打主意了。有次宴会上,便有人提出来要与刘弘结为亲家,互许婚姻。这人刘弘认得,郡中佐事甘琪。甘琪家有女,小自己儿子刘备二岁,愿许刘备为妻,从此两姓联姻,良缘永结。刘弘想了想,两家地位差不多,且甘琪是个大帅哥,想来女儿样貌也差不到哪儿去,将来定不会委屈了儿子刘备。于是刘弘便同意了。当时还有许多同僚在场,见状纷纷上前祝贺,言成婚之时,一定要请在场的诸位同僚。可能也就是因为有许多人见证,所以两家都以为这事便铁板钉钉了,也从来没有想到过会反悔,都是读书人,要是反悔你能丢得起这个人嘛?所以也就没有换婚书。
这事刘弘回家之后还和夫人说过,不过当时刘备还小,肯定是一点印象都没有。有了这层关系,从此两家逢年过节,便走动得频繁起来。只可惜好景不长,刘弘落水受惊,大病不起,撑了大半年,最后还是撒手西去。而刘家更是为了刘弘,拖得差点家徒四壁。从此两家就断了往来。
这次也是刘备娘亲刘氏想起来,刘备跨过年就十七岁了,甘家女跨过年就十五岁了。都是要成家的年纪了,于是便托了人去商量下,是不是选个日子把孩子们的婚事给办了。也省得大人们操心。
结果甘家就突然翻脸不认账了。先是说口头婚约,没有婚书,这事算不得数。后来又故作姿态,说虽然这事不能算数,但还是愿意给刘家一个机会,便列了个嫁妆的清单。直接就把刘氏给气病了。她实在是想不出,这世上怎还有如此言而无信之人,当时亡夫的无数同僚在场见证,怎能算不得数?无故悔婚,不明真相的人必然以为是我儿刘备品行不良,这如何是好?刘弘去世后,她本就心力交瘁,身体一直不怎么好,如今急怒攻心之下,一下子便病了。
然后就惊动了刘恭,刘恭知道情况了大怒,便让妻子在家照顾嫂嫂,自己去奔走打听。没多久结果就出来了,甘琪如今乃一县之令,千石之官。身份不一样了,估计自然就看不上刘弘这破败之家了。刘恭哪里肯罢休,这时候对官员的畏惧还没有到后世这种程度,不会见了就跪拜或者是见了激动得话都说不出来。杀官骂官的倒是不在少数。便率了一票刘家儿郎前去理论,结果他一不是当事人,二又不善言辞,没理论过,灰溜溜的回来了。
回来之后和刘元起一商量,得,还是把刘备给喊回来吧,毕竟他才是主角,等刘备做好了决定,他们这些做长辈的,再出面不迟。心里却是从来没想过,这事就这么算完了。
这里简单说下汉时的婚姻制度,首先就是要门当户对。婚嫁双方在政治地位或经济地位上,差不多都是相接近的。某地区的富户大姓相与为婚姻;同是外戚的家族互为婚姻;官职差不多的家族相互为婚姻等等。政治地位的,比如外戚郭氏与外戚窦氏通婚,皇帝之女一般都是许给列侯,皇族成年男姓一般也娶朝廷命官或诸侯之女。馆陶公主之夫为堂邑侯陈午,阳信长公主之夫平阳侯曹寿,武帝戾太子妃为关内侯李敢之女,清河孝王刘庆之妃为牟平侯耿舒孙女等皆是明证。
而普通官员之间相互联姻的更是比比皆是,曾经的大将军府司马杨敞娶太史令司马迁之女为妻;后来的定威校尉6逊娶讨虏将军孙策之女为妻等等史书上所载的例子数不胜数。
其次就是为了政治目的而达成的婚姻。王莽以女为皇后,曹操也以女为皇后,曹操还把侄女嫁给孙策之弟孙匡,为自己的儿子迎娶孙策之兄孙贲之女和张绣之女,都是为了政治目的。
这些上层的事似乎太遥远,但实际上,这是此时整个社会风气的一种折射。汉时婚姻,嫌贫爱富很正常,门当户对也很正常。朱买臣家贫,妻子嫌弃于是离婚另嫁,这都明载于史的。这种风气从西汉到东汉越来越严重,对士、庶之分,也越来越严厉。从东汉光武时,各地起兵反抗王莽的数据分析就可以看出,八十多路诸侯,大小势力,其中豪族大姓便占了六十家,而布衣崛起的仅仅二十余人。从东汉以后,门阀等级逐渐严格,以至于到了魏晋隋唐,世家巨阀一个个的拽上了天,一个个的连皇族都不怎么看得上眼,只和自己差不多的家族相互通婚。崔、卢、郑、王、韦、裴、杨、杜等大族就是这样干的。后来有人修氏族志,把崔氏列为第一,引得李世民大怒,大发雷霆,这又是后话了。此处不提。
说了这么多,其实就是此时的社会舆论虽然未曾广泛的支持等级婚姻,但等级婚姻已经是事实上的一种存在了。所以,刘备在不知情的情况下,被悲剧的退婚了。但理解是一回事,发生在自己身上又是一回事。刘备要怒了。
ps:昨晚喝断片了,实在是对不住大家,到现在还晕着,没完全缓过来。戒酒三个多月,昨晚破了戒。。。。今天更晚了,对不起书友们了,明天两更回报。最后感谢江湖过客,,,,,兄台的打赏。
...
... ↑返回顶部↑
荀彧,字文若,延熹六年出生,比刘备还小上二岁。这孩子自小就名扬郡县,当然,或许可能跟他出身世家大族也有关系。不过后来他用一生的表现证明了“王佐之才”这个评语的准确性。
毫不夸张的说,荀彧就是老曹统一北方的第一功臣!最关键的是,他后来向曹操举荐的那一批人:郭嘉、荀攸、陈群、钟繇等等,个顶个的都是大才。不是方面之臣,便是顶尖策士。可以说荀彧这样一搞,害得后来历史上的刘备压根就招不到一个厉害一点的谋士,直到诸葛亮和庞统横空出世,可那是什么时候的事了?卧龙凤雏两人要到光和年间才出世,要可堪大用的话怎么说也得二十年后。荀彧这样一举荐,等于给刘备造成了二十多年的人才断层。想想史上刘备前二十年的的生涯,简直就是一部悲惨的跑路史。投公孙瓒、投袁绍、投陶谦、投曹操、投刘表。。。。。。幸好还有关张两个万人敌不离不弃,不然真不如死了算了。史书上的我貌似很坚韧啊,简直就是打不死的小强嘛,刘备暗想道。
这个时候的荀彧还是个小少年,应该很好勾搭。刘备就开始动脑筋了,要不要去颖川一趟,把荀家叔侄给一锅烩了?(注,荀攸为荀彧之侄)到颖川盘桓一段时间,刚好回家过年。
就在刘备蠢蠢欲动的时候,老家来信了。信中语焉不详,只说让他速返。刘备心中大惊,不知道家中出了何事。便忙拖了刘恪,急匆匆向郑玄告假,然后与卢敏等人说了几句,便一路匆匆北上。
等刘备刘恪两个蓬头垢面的跑回楼桑,却发现楼桑里一切正常,没发生什么大事的样子?刘备返家,却见叔父和婶娘都在,心中不由一咯噔,忙问道:“叔父,我娘呢!”
没等刘恭回答,便一下冲入母亲的房间,大声喊道:“娘!娘!”
一会儿,一个虚弱的声音从榻上传来:“我儿回来了?乱喊什么,这么大人了,一点也不知道稳重。”
知道娘亲没事,刘备不禁大喜,一颗心又回到了自己的肚子里。他匆忙扑倒在榻前,纳头便拜:“娘,你没事吧?”
“我没事,能有什么事。你叔父太过鲁莽,居然不和我通声气就叫你回来,咳咳。”
这时刘备才发现,娘亲脸色腊黄,额头上还搭着一块热毛巾,说话也有气无力的,分明是虚弱到了极点的表现。不由忧道:“娘,你这是怎么啦?可曾请过医师?”
刘母目光在儿子的脸上停留了几秒,半晌才艰难的道:”我无事,既然我儿回来了,万事便和你叔父商量着办。“说着便闭上双眼,不一会,竟有两行泪水淆然而下。
刘备一头雾水摸不着头脑,记忆中,除了父亲去世那一回外,以前家中再如何艰难,就是变卖家财为父治病那会儿,也不曾见娘亲掉过一滴眼泪。想想能把娘亲逼到这份上,只怕不是什么小事。想要再问,见娘亲虚弱至此,便熄了心思,无声的再拜了几下,悄然退出房间,去寻刘恭去了。
刘备满腹心事的找到刘恭:”三叔,我娘这是怎么了?出了何事?“
刘恭就唉声叹气的道:”昔年你父亲在世时,帮你定下了一门亲事,前阵子,嫂子看你和女方差不多都到了婚姻的年纪了,便托了人去询问,结果人家无故悔婚。嫂子又托人去质问何故言而无信,人家便闲言碎语说了一大堆,还说要娶他家之女也可,聘礼要钱五万、其余无数。一下子就把你娘给气倒了。你也知道你娘的个性,唉。我与族中皆派了人前往
理论,可你父亲当时与人家乃是口头婚约,未有婚书,也未下聘,是以无可奈何。只能急书召你回来,是退婚还是如何,你自己拿主意,我与族中鼎力支持。。。。。。“
刘备都听傻了,这不是后世玄幻小说中的废柴退婚流吗?这事也能落我头上?刘备都不知道如何反应了。待详细了解后。才知道,情况是这样的。
当年刘弘应郡所辟,入涿郡为吏。他爹刘雄也曾是千石官,是以借着刘雄遗留下来的人脉,他也混得相当不错。位置稳定不说,也逐渐受上司太守的重视。可谓是春风得意,意气风发。虽然俸禄不过百石,但作为公务员阶层一员的隐形收入和各种福利一样没跑。那时候刘备家日子还算不错的,刘雄不在了,刘弘甚至还帮弟弟刘恭成了家,不然,就刘恭这付德性,如何凑得齐聘礼?
既然刘弘的事业蒸蒸日上,便有人开始打主意了。有次宴会上,便有人提出来要与刘弘结为亲家,互许婚姻。这人刘弘认得,郡中佐事甘琪。甘琪家有女,小自己儿子刘备二岁,愿许刘备为妻,从此两姓联姻,良缘永结。刘弘想了想,两家地位差不多,且甘琪是个大帅哥,想来女儿样貌也差不到哪儿去,将来定不会委屈了儿子刘备。于是刘弘便同意了。当时还有许多同僚在场,见状纷纷上前祝贺,言成婚之时,一定要请在场的诸位同僚。可能也就是因为有许多人见证,所以两家都以为这事便铁板钉钉了,也从来没有想到过会反悔,都是读书人,要是反悔你能丢得起这个人嘛?所以也就没有换婚书。
这事刘弘回家之后还和夫人说过,不过当时刘备还小,肯定是一点印象都没有。有了这层关系,从此两家逢年过节,便走动得频繁起来。只可惜好景不长,刘弘落水受惊,大病不起,撑了大半年,最后还是撒手西去。而刘家更是为了刘弘,拖得差点家徒四壁。从此两家就断了往来。
这次也是刘备娘亲刘氏想起来,刘备跨过年就十七岁了,甘家女跨过年就十五岁了。都是要成家的年纪了,于是便托了人去商量下,是不是选个日子把孩子们的婚事给办了。也省得大人们操心。
结果甘家就突然翻脸不认账了。先是说口头婚约,没有婚书,这事算不得数。后来又故作姿态,说虽然这事不能算数,但还是愿意给刘家一个机会,便列了个嫁妆的清单。直接就把刘氏给气病了。她实在是想不出,这世上怎还有如此言而无信之人,当时亡夫的无数同僚在场见证,怎能算不得数?无故悔婚,不明真相的人必然以为是我儿刘备品行不良,这如何是好?刘弘去世后,她本就心力交瘁,身体一直不怎么好,如今急怒攻心之下,一下子便病了。
然后就惊动了刘恭,刘恭知道情况了大怒,便让妻子在家照顾嫂嫂,自己去奔走打听。没多久结果就出来了,甘琪如今乃一县之令,千石之官。身份不一样了,估计自然就看不上刘弘这破败之家了。刘恭哪里肯罢休,这时候对官员的畏惧还没有到后世这种程度,不会见了就跪拜或者是见了激动得话都说不出来。杀官骂官的倒是不在少数。便率了一票刘家儿郎前去理论,结果他一不是当事人,二又不善言辞,没理论过,灰溜溜的回来了。
回来之后和刘元起一商量,得,还是把刘备给喊回来吧,毕竟他才是主角,等刘备做好了决定,他们这些做长辈的,再出面不迟。心里却是从来没想过,这事就这么算完了。
这里简单说下汉时的婚姻制度,首先就是要门当户对。婚嫁双方在政治地位或经济地位上,差不多都是相接近的。某地区的富户大姓相与为婚姻;同是外戚的家族互为婚姻;官职差不多的家族相互为婚姻等等。政治地位的,比如外戚郭氏与外戚窦氏通婚,皇帝之女一般都是许给列侯,皇族成年男姓一般也娶朝廷命官或诸侯之女。馆陶公主之夫为堂邑侯陈午,阳信长公主之夫平阳侯曹寿,武帝戾太子妃为关内侯李敢之女,清河孝王刘庆之妃为牟平侯耿舒孙女等皆是明证。
而普通官员之间相互联姻的更是比比皆是,曾经的大将军府司马杨敞娶太史令司马迁之女为妻;后来的定威校尉6逊娶讨虏将军孙策之女为妻等等史书上所载的例子数不胜数。
其次就是为了政治目的而达成的婚姻。王莽以女为皇后,曹操也以女为皇后,曹操还把侄女嫁给孙策之弟孙匡,为自己的儿子迎娶孙策之兄孙贲之女和张绣之女,都是为了政治目的。
这些上层的事似乎太遥远,但实际上,这是此时整个社会风气的一种折射。汉时婚姻,嫌贫爱富很正常,门当户对也很正常。朱买臣家贫,妻子嫌弃于是离婚另嫁,这都明载于史的。这种风气从西汉到东汉越来越严重,对士、庶之分,也越来越严厉。从东汉光武时,各地起兵反抗王莽的数据分析就可以看出,八十多路诸侯,大小势力,其中豪族大姓便占了六十家,而布衣崛起的仅仅二十余人。从东汉以后,门阀等级逐渐严格,以至于到了魏晋隋唐,世家巨阀一个个的拽上了天,一个个的连皇族都不怎么看得上眼,只和自己差不多的家族相互通婚。崔、卢、郑、王、韦、裴、杨、杜等大族就是这样干的。后来有人修氏族志,把崔氏列为第一,引得李世民大怒,大发雷霆,这又是后话了。此处不提。
说了这么多,其实就是此时的社会舆论虽然未曾广泛的支持等级婚姻,但等级婚姻已经是事实上的一种存在了。所以,刘备在不知情的情况下,被悲剧的退婚了。但理解是一回事,发生在自己身上又是一回事。刘备要怒了。
ps:昨晚喝断片了,实在是对不住大家,到现在还晕着,没完全缓过来。戒酒三个多月,昨晚破了戒。。。。今天更晚了,对不起书友们了,明天两更回报。最后感谢江湖过客,,,,,兄台的打赏。
...
...
毫不夸张的说,荀彧就是老曹统一北方的第一功臣!最关键的是,他后来向曹操举荐的那一批人:郭嘉、荀攸、陈群、钟繇等等,个顶个的都是大才。不是方面之臣,便是顶尖策士。可以说荀彧这样一搞,害得后来历史上的刘备压根就招不到一个厉害一点的谋士,直到诸葛亮和庞统横空出世,可那是什么时候的事了?卧龙凤雏两人要到光和年间才出世,要可堪大用的话怎么说也得二十年后。荀彧这样一举荐,等于给刘备造成了二十多年的人才断层。想想史上刘备前二十年的的生涯,简直就是一部悲惨的跑路史。投公孙瓒、投袁绍、投陶谦、投曹操、投刘表。。。。。。幸好还有关张两个万人敌不离不弃,不然真不如死了算了。史书上的我貌似很坚韧啊,简直就是打不死的小强嘛,刘备暗想道。
这个时候的荀彧还是个小少年,应该很好勾搭。刘备就开始动脑筋了,要不要去颖川一趟,把荀家叔侄给一锅烩了?(注,荀攸为荀彧之侄)到颖川盘桓一段时间,刚好回家过年。
就在刘备蠢蠢欲动的时候,老家来信了。信中语焉不详,只说让他速返。刘备心中大惊,不知道家中出了何事。便忙拖了刘恪,急匆匆向郑玄告假,然后与卢敏等人说了几句,便一路匆匆北上。
等刘备刘恪两个蓬头垢面的跑回楼桑,却发现楼桑里一切正常,没发生什么大事的样子?刘备返家,却见叔父和婶娘都在,心中不由一咯噔,忙问道:“叔父,我娘呢!”
没等刘恭回答,便一下冲入母亲的房间,大声喊道:“娘!娘!”
一会儿,一个虚弱的声音从榻上传来:“我儿回来了?乱喊什么,这么大人了,一点也不知道稳重。”
知道娘亲没事,刘备不禁大喜,一颗心又回到了自己的肚子里。他匆忙扑倒在榻前,纳头便拜:“娘,你没事吧?”
“我没事,能有什么事。你叔父太过鲁莽,居然不和我通声气就叫你回来,咳咳。”
这时刘备才发现,娘亲脸色腊黄,额头上还搭着一块热毛巾,说话也有气无力的,分明是虚弱到了极点的表现。不由忧道:“娘,你这是怎么啦?可曾请过医师?”
刘母目光在儿子的脸上停留了几秒,半晌才艰难的道:”我无事,既然我儿回来了,万事便和你叔父商量着办。“说着便闭上双眼,不一会,竟有两行泪水淆然而下。
刘备一头雾水摸不着头脑,记忆中,除了父亲去世那一回外,以前家中再如何艰难,就是变卖家财为父治病那会儿,也不曾见娘亲掉过一滴眼泪。想想能把娘亲逼到这份上,只怕不是什么小事。想要再问,见娘亲虚弱至此,便熄了心思,无声的再拜了几下,悄然退出房间,去寻刘恭去了。
刘备满腹心事的找到刘恭:”三叔,我娘这是怎么了?出了何事?“
刘恭就唉声叹气的道:”昔年你父亲在世时,帮你定下了一门亲事,前阵子,嫂子看你和女方差不多都到了婚姻的年纪了,便托了人去询问,结果人家无故悔婚。嫂子又托人去质问何故言而无信,人家便闲言碎语说了一大堆,还说要娶他家之女也可,聘礼要钱五万、其余无数。一下子就把你娘给气倒了。你也知道你娘的个性,唉。我与族中皆派了人前往
理论,可你父亲当时与人家乃是口头婚约,未有婚书,也未下聘,是以无可奈何。只能急书召你回来,是退婚还是如何,你自己拿主意,我与族中鼎力支持。。。。。。“
刘备都听傻了,这不是后世玄幻小说中的废柴退婚流吗?这事也能落我头上?刘备都不知道如何反应了。待详细了解后。才知道,情况是这样的。
当年刘弘应郡所辟,入涿郡为吏。他爹刘雄也曾是千石官,是以借着刘雄遗留下来的人脉,他也混得相当不错。位置稳定不说,也逐渐受上司太守的重视。可谓是春风得意,意气风发。虽然俸禄不过百石,但作为公务员阶层一员的隐形收入和各种福利一样没跑。那时候刘备家日子还算不错的,刘雄不在了,刘弘甚至还帮弟弟刘恭成了家,不然,就刘恭这付德性,如何凑得齐聘礼?
既然刘弘的事业蒸蒸日上,便有人开始打主意了。有次宴会上,便有人提出来要与刘弘结为亲家,互许婚姻。这人刘弘认得,郡中佐事甘琪。甘琪家有女,小自己儿子刘备二岁,愿许刘备为妻,从此两姓联姻,良缘永结。刘弘想了想,两家地位差不多,且甘琪是个大帅哥,想来女儿样貌也差不到哪儿去,将来定不会委屈了儿子刘备。于是刘弘便同意了。当时还有许多同僚在场,见状纷纷上前祝贺,言成婚之时,一定要请在场的诸位同僚。可能也就是因为有许多人见证,所以两家都以为这事便铁板钉钉了,也从来没有想到过会反悔,都是读书人,要是反悔你能丢得起这个人嘛?所以也就没有换婚书。
这事刘弘回家之后还和夫人说过,不过当时刘备还小,肯定是一点印象都没有。有了这层关系,从此两家逢年过节,便走动得频繁起来。只可惜好景不长,刘弘落水受惊,大病不起,撑了大半年,最后还是撒手西去。而刘家更是为了刘弘,拖得差点家徒四壁。从此两家就断了往来。
这次也是刘备娘亲刘氏想起来,刘备跨过年就十七岁了,甘家女跨过年就十五岁了。都是要成家的年纪了,于是便托了人去商量下,是不是选个日子把孩子们的婚事给办了。也省得大人们操心。
结果甘家就突然翻脸不认账了。先是说口头婚约,没有婚书,这事算不得数。后来又故作姿态,说虽然这事不能算数,但还是愿意给刘家一个机会,便列了个嫁妆的清单。直接就把刘氏给气病了。她实在是想不出,这世上怎还有如此言而无信之人,当时亡夫的无数同僚在场见证,怎能算不得数?无故悔婚,不明真相的人必然以为是我儿刘备品行不良,这如何是好?刘弘去世后,她本就心力交瘁,身体一直不怎么好,如今急怒攻心之下,一下子便病了。
然后就惊动了刘恭,刘恭知道情况了大怒,便让妻子在家照顾嫂嫂,自己去奔走打听。没多久结果就出来了,甘琪如今乃一县之令,千石之官。身份不一样了,估计自然就看不上刘弘这破败之家了。刘恭哪里肯罢休,这时候对官员的畏惧还没有到后世这种程度,不会见了就跪拜或者是见了激动得话都说不出来。杀官骂官的倒是不在少数。便率了一票刘家儿郎前去理论,结果他一不是当事人,二又不善言辞,没理论过,灰溜溜的回来了。
回来之后和刘元起一商量,得,还是把刘备给喊回来吧,毕竟他才是主角,等刘备做好了决定,他们这些做长辈的,再出面不迟。心里却是从来没想过,这事就这么算完了。
这里简单说下汉时的婚姻制度,首先就是要门当户对。婚嫁双方在政治地位或经济地位上,差不多都是相接近的。某地区的富户大姓相与为婚姻;同是外戚的家族互为婚姻;官职差不多的家族相互为婚姻等等。政治地位的,比如外戚郭氏与外戚窦氏通婚,皇帝之女一般都是许给列侯,皇族成年男姓一般也娶朝廷命官或诸侯之女。馆陶公主之夫为堂邑侯陈午,阳信长公主之夫平阳侯曹寿,武帝戾太子妃为关内侯李敢之女,清河孝王刘庆之妃为牟平侯耿舒孙女等皆是明证。
而普通官员之间相互联姻的更是比比皆是,曾经的大将军府司马杨敞娶太史令司马迁之女为妻;后来的定威校尉6逊娶讨虏将军孙策之女为妻等等史书上所载的例子数不胜数。
其次就是为了政治目的而达成的婚姻。王莽以女为皇后,曹操也以女为皇后,曹操还把侄女嫁给孙策之弟孙匡,为自己的儿子迎娶孙策之兄孙贲之女和张绣之女,都是为了政治目的。
这些上层的事似乎太遥远,但实际上,这是此时整个社会风气的一种折射。汉时婚姻,嫌贫爱富很正常,门当户对也很正常。朱买臣家贫,妻子嫌弃于是离婚另嫁,这都明载于史的。这种风气从西汉到东汉越来越严重,对士、庶之分,也越来越严厉。从东汉光武时,各地起兵反抗王莽的数据分析就可以看出,八十多路诸侯,大小势力,其中豪族大姓便占了六十家,而布衣崛起的仅仅二十余人。从东汉以后,门阀等级逐渐严格,以至于到了魏晋隋唐,世家巨阀一个个的拽上了天,一个个的连皇族都不怎么看得上眼,只和自己差不多的家族相互通婚。崔、卢、郑、王、韦、裴、杨、杜等大族就是这样干的。后来有人修氏族志,把崔氏列为第一,引得李世民大怒,大发雷霆,这又是后话了。此处不提。
说了这么多,其实就是此时的社会舆论虽然未曾广泛的支持等级婚姻,但等级婚姻已经是事实上的一种存在了。所以,刘备在不知情的情况下,被悲剧的退婚了。但理解是一回事,发生在自己身上又是一回事。刘备要怒了。
ps:昨晚喝断片了,实在是对不住大家,到现在还晕着,没完全缓过来。戒酒三个多月,昨晚破了戒。。。。今天更晚了,对不起书友们了,明天两更回报。最后感谢江湖过客,,,,,兄台的打赏。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