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轰响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三分钟的时间在熊荆看来很长,但众将并不以为长,他们先是震惊于投石机的高大,现在则看着转动圆盘觉得奇异,待见垂直的吊杆落下固定,一些稍微懂机械之理的人、比如军司马彭宗终于看出些门道:这有点像桔槔,或者守城用的藉车,只是吊杆短的一侧如果没有人用力拉的话,这水也提不起来。

    桔槔、藉车都是类似的原理,不过前者是用来提水,后者用于城头上抛石,但七、八米高的城墙上,藉车抛石也不过五十步,平地不到三十步,所以无法用于野战。眼前这藉车朋大无比,又能抛石多少步?

    吊杆固定后,砲兵开始往皮兜里装弹。因为设计的初衷是用于攻城而非野战,也因为金属弹体积小、飞行空气助力小,铸造容易,所以投石机只有铁弹、铜弹以及qian dan,重量多为一百公斤。这种重量连铁弹的直径也不超十五厘米,再被两侧转动的圆盘一档,少有人看到连着吊杆的皮兜装了一枚一百公斤的铁弹,他们只看到圆盘又开始回转。

    “已备——!”熊荆口里的‘预备’不知怎么就变成了工尹刀嘴里的‘已备’,他挥着手,示意一切妥当,然后看向熊荆,目带询问。

    “放——!”远远的看见熊荆颔首,工尹刀手一挥,拉住的吊杆猛然一放。‘咯噔’的金属音过后,吊杆一端十吨配重极速落下,另一头则‘呼——’的一声,飞快上翘并带出装有百公斤铁弹的皮兜,皮兜绳索极长,是以在空中抡了一大圈。

    众将本被突然旋转的吊杆吓一大跳,以为大木架要塌了,揪心的同时又不自觉让目光跟随着吊杆向上,一直上到天上的太阳。时过正午,太阳正斜,光芒极为耀眼,多数人眼睛被阳光一刺,后面发生什么就不知道了。但也有人因为位置的原因,没有看到太阳,只看到皮兜在最高点时忽然就拉长了(皮兜一侧脱出了弯钩),一个黑点急速往前飞行。紧盯着这个飞行的黑点,数息后前方三百步外先是激起一阵烟尘,而后才是‘轰’的一记闷响。

    “放——!”两台投石机靠的太急近,更是为了让大家看得明白,在第一台投石完毕,十吨配重左右摇晃发出令人牙酸的‘咯吱’声时,第二台投石机开始投石,这次大家看得更清楚,吊杆短的一头快速向下,另一端就抡着皮兜飞上了天,然后黑点出兜,三百步外又是一阵烟尘,一记‘轰响’。

    项燕沉默不语,彭宗脸色犹带惊叹,熊荆不动声色:“去落点看看吧。”

    “敬告大王:铁弹射三百五十一步……”熊荆还没有走到落点,已经有人把距离报了过来。三百五十一步,实际就是四百七十米出头,够远的了。

    “居然有三百五十步之远?”彭宗低语一句,他以为就三百步左右,与荆弩有效射程相近。

    “军司马可以自己量一量。”熊荆最前,项燕紧跟,身后是彭宗还有其他将领。众人都对三百五十一步的射程感到震惊,因为从来没有射这么远的ǔ qì,除了纵横家口中的韩弩。

    “臣不敢,臣不过是惊骇投石之远。”彭宗知道自己刚才索要兵权把大王给得罪了,可他并不惧,给予他生计的是陈县县尹陈公,熊荆这个大王根本不能越过陈公拿他怎么样。

    “那你可知抛射之弹多重?”熊荆并不与他计较,只是拿他打趣。

    “臣不知,请大王相告。”彭宗揖礼道,铁弹直径约为半尺,空中飞行又看不真切,联想到荆弩,他估计这石弹大约在几十斤重。

    “恩。大概四百斤。”因为一楚斤等于251克,所以熊荆只能说大概。

    “四百斤?!”沉默不语的项燕也吃了一惊。“大王,此……真有四百斤?”

    “不信你可以去抱抱。”熊荆笑,看着项燕被踩了尾巴般的表情他爽到了心里。

    “末将不敢,末将……”大王说是四百斤就是四百斤,项燕只能如此去想。

    “铁弹呢?”走到插旗的落点,铁弹却不见踪影,熊荆这个大王面子有些挂不住。

    “禀告大王,铁弹打入地下七尺,小人正在……”上来禀告的人两手全是泥。

    “入地了?”身后又是一震惊叹,熊荆则在摇头,这金属弹还是不行,要是石弹,即便不会在地上弹射,也能裂成数块,碎石横飞,一砲糜烂几十里。“还是石弹好。”他对工尹刀说。

    “大王所言甚是。铁弹只可用于攻城,不可用于破阵。可惜……”

    几经试射,工尹刀也察觉到这一点他,眼睛乱转不知在想什么。“可惜此时打磨石弹已不及。”

    “大王请看。”入地七尺的铁弹终于挖了出来,一百公斤的重量需两个人抬着,哪怕是低低的放下,地上还是被砸了小半个坑,这下没人不相信四百斤之说了。

    “上将军以为如何?”熊荆问向项燕,想知道他是什么想法。

    “此物攻城甚利,”项燕一听到弹重四百斤就想到了攻城,这样的重量砸墙,天下何城不破。想到这里他又庆幸是楚国工匠先造出这种东西,要是秦国城阳早就破了。“若是用于野战……”他回头去看一里之外的投石机,“其械过重,恐行止不便。”

    “没有什么不便的。”熊荆也回望投石机,他设计的时候当然考虑过运输问题。“其宽不过十七尺,两轨之道便能运输。其重虽有三万四千斤,运输时拆下圆盘只剩中间支架,大道上五十头牛即可拖曳,野地难拉一些,但可以找几百名士卒拉纤。”

    投石机下船之后就运到了这里,也是靠几百头牛拉来的,项燕闻言点头,“请问大王,此投石之器有几具?”

    “军营里只有十具,另外……,”拉来的只是先前造好的那十具,剩下的只能问工尹刀了。

    “禀告大王、上将军,造府正在造第三批,第二批十具已在途中,下月便可送……”

    “下月来不及。”这个月还有八天就要过去,熊荆和项燕都很清楚,己方等不到下个月就要与秦军决战,而且很可能就在这两三天内,趁秦军援军立足未稳之际。

    “第二批十具现在到哪了?到息县没有?”熊荆追问第二批。

    “已过期思。”工尹刀的回答再一次让人泄气。期思到息县是不远,可也得两日,十具投石机下船最少一日,赶到九十里外的沂邑最少又要两日,中间若是遇上秦国骑兵,还要耽误。

    “我军何时北上?”熊荆不得不问项燕。

    “……”这个问题实在是重逾千钧,项燕嘴唇挪动半响,人则往人少的地方走,走了一段才用只有熊荆能听见的声音道:“今日夜。”

    “今……”熊荆最多能想到明日,没想到项燕居然要今日夜拔营。

    “城阳秦军昨日正午之后北行,四日可至沂邑,其他处秦军也需三至四日。”项燕说起秦援军的行程。“留于我军的时间只有三日。我军距沂邑秦军大营约五十余里,今日夜行二十里至江邑之北,明日再行三十里,后日便可布阵与秦军战。”

    “可秦军闭营不出,不与我决战如何?”熊荆还是之前那个问题。

    “据实而论,我军不如秦军……”项燕叹道,当熊荆的面道出了现实。

    其实历史也有明证:十一年后的公元前227年(秦王政二十一年),秦国准备灭楚,秦王政询问李信需多少兵马,李信答‘不过用二十万人’;问王翦,王翦则答‘非六十万人不可’。后人遂知灭楚非六十万人不可,但败楚需要多少人?

    在李信二十万人攻楚之前,南北高速水路、连通黄河与淮水的鸿沟重镇陈县已经丢失,所以有秦本纪二十一年‘昌平君徙於郢’的记载。陈县是后勤要镇,丢失等于进攻楚国大门已经打开,李信和蒙武(非蒙恬)率二十万人‘攻平与、攻寝,大破荆军……会(兵)城父’,可谓所向披靡,但因身居陈县的昌平君举旗起义,二十万人后勤断绝,不得不立即撤退。

    于是才有项燕率军‘三日三夜不顿舍,大破李信军,入两壁,杀七都尉’之胜。李信是败了,但如果没有昌平君在陈县起义,结果又会如何?

    灭赵、灭魏,十一年后,秦国的战争机器已磨砺到最佳状态,二十万秦军灭楚很难,但击败楚军却不难。向来孤傲的项燕说‘我军不如秦军’绝非虚词,他深知两支军队之间的差距。

    “……时至今日,战事已操秦人之手。与其坐等三十万秦军会齐,不如使秦军以我为弱,先与我战。既要战,速速北上,于我何害?两三日后,至息淮北之师亦不及万,于我何益?”

    局势越拖下去越不利,与其坐等秦军集结,不如北上指望新胜的秦军会轻敌出战。除了这个原因,项燕还有一个原因,但他没说。

    “此战胜负不及五五,末将请大王返居息县。若末将败,楚国或可俯首以存。”项燕再道,看向熊荆的目光无比平静。 ↑返回顶部↑
    三分钟的时间在熊荆看来很长,但众将并不以为长,他们先是震惊于投石机的高大,现在则看着转动圆盘觉得奇异,待见垂直的吊杆落下固定,一些稍微懂机械之理的人、比如军司马彭宗终于看出些门道:这有点像桔槔,或者守城用的藉车,只是吊杆短的一侧如果没有人用力拉的话,这水也提不起来。

    桔槔、藉车都是类似的原理,不过前者是用来提水,后者用于城头上抛石,但七、八米高的城墙上,藉车抛石也不过五十步,平地不到三十步,所以无法用于野战。眼前这藉车朋大无比,又能抛石多少步?

    吊杆固定后,砲兵开始往皮兜里装弹。因为设计的初衷是用于攻城而非野战,也因为金属弹体积小、飞行空气助力小,铸造容易,所以投石机只有铁弹、铜弹以及qian dan,重量多为一百公斤。这种重量连铁弹的直径也不超十五厘米,再被两侧转动的圆盘一档,少有人看到连着吊杆的皮兜装了一枚一百公斤的铁弹,他们只看到圆盘又开始回转。

    “已备——!”熊荆口里的‘预备’不知怎么就变成了工尹刀嘴里的‘已备’,他挥着手,示意一切妥当,然后看向熊荆,目带询问。

    “放——!”远远的看见熊荆颔首,工尹刀手一挥,拉住的吊杆猛然一放。‘咯噔’的金属音过后,吊杆一端十吨配重极速落下,另一头则‘呼——’的一声,飞快上翘并带出装有百公斤铁弹的皮兜,皮兜绳索极长,是以在空中抡了一大圈。

    众将本被突然旋转的吊杆吓一大跳,以为大木架要塌了,揪心的同时又不自觉让目光跟随着吊杆向上,一直上到天上的太阳。时过正午,太阳正斜,光芒极为耀眼,多数人眼睛被阳光一刺,后面发生什么就不知道了。但也有人因为位置的原因,没有看到太阳,只看到皮兜在最高点时忽然就拉长了(皮兜一侧脱出了弯钩),一个黑点急速往前飞行。紧盯着这个飞行的黑点,数息后前方三百步外先是激起一阵烟尘,而后才是‘轰’的一记闷响。

    “放——!”两台投石机靠的太急近,更是为了让大家看得明白,在第一台投石完毕,十吨配重左右摇晃发出令人牙酸的‘咯吱’声时,第二台投石机开始投石,这次大家看得更清楚,吊杆短的一头快速向下,另一端就抡着皮兜飞上了天,然后黑点出兜,三百步外又是一阵烟尘,一记‘轰响’。

    项燕沉默不语,彭宗脸色犹带惊叹,熊荆不动声色:“去落点看看吧。”

    “敬告大王:铁弹射三百五十一步……”熊荆还没有走到落点,已经有人把距离报了过来。三百五十一步,实际就是四百七十米出头,够远的了。

    “居然有三百五十步之远?”彭宗低语一句,他以为就三百步左右,与荆弩有效射程相近。

    “军司马可以自己量一量。”熊荆最前,项燕紧跟,身后是彭宗还有其他将领。众人都对三百五十一步的射程感到震惊,因为从来没有射这么远的ǔ qì,除了纵横家口中的韩弩。

    “臣不敢,臣不过是惊骇投石之远。”彭宗知道自己刚才索要兵权把大王给得罪了,可他并不惧,给予他生计的是陈县县尹陈公,熊荆这个大王根本不能越过陈公拿他怎么样。

    “那你可知抛射之弹多重?”熊荆并不与他计较,只是拿他打趣。

    “臣不知,请大王相告。”彭宗揖礼道,铁弹直径约为半尺,空中飞行又看不真切,联想到荆弩,他估计这石弹大约在几十斤重。

    “恩。大概四百斤。”因为一楚斤等于251克,所以熊荆只能说大概。

    “四百斤?!”沉默不语的项燕也吃了一惊。“大王,此……真有四百斤?”

    “不信你可以去抱抱。”熊荆笑,看着项燕被踩了尾巴般的表情他爽到了心里。

    “末将不敢,末将……”大王说是四百斤就是四百斤,项燕只能如此去想。

    “铁弹呢?”走到插旗的落点,铁弹却不见踪影,熊荆这个大王面子有些挂不住。

    “禀告大王,铁弹打入地下七尺,小人正在……”上来禀告的人两手全是泥。

    “入地了?”身后又是一震惊叹,熊荆则在摇头,这金属弹还是不行,要是石弹,即便不会在地上弹射,也能裂成数块,碎石横飞,一砲糜烂几十里。“还是石弹好。”他对工尹刀说。

    “大王所言甚是。铁弹只可用于攻城,不可用于破阵。可惜……”

    几经试射,工尹刀也察觉到这一点他,眼睛乱转不知在想什么。“可惜此时打磨石弹已不及。”

    “大王请看。”入地七尺的铁弹终于挖了出来,一百公斤的重量需两个人抬着,哪怕是低低的放下,地上还是被砸了小半个坑,这下没人不相信四百斤之说了。

    “上将军以为如何?”熊荆问向项燕,想知道他是什么想法。

    “此物攻城甚利,”项燕一听到弹重四百斤就想到了攻城,这样的重量砸墙,天下何城不破。想到这里他又庆幸是楚国工匠先造出这种东西,要是秦国城阳早就破了。“若是用于野战……”他回头去看一里之外的投石机,“其械过重,恐行止不便。”

    “没有什么不便的。”熊荆也回望投石机,他设计的时候当然考虑过运输问题。“其宽不过十七尺,两轨之道便能运输。其重虽有三万四千斤,运输时拆下圆盘只剩中间支架,大道上五十头牛即可拖曳,野地难拉一些,但可以找几百名士卒拉纤。”

    投石机下船之后就运到了这里,也是靠几百头牛拉来的,项燕闻言点头,“请问大王,此投石之器有几具?”

    “军营里只有十具,另外……,”拉来的只是先前造好的那十具,剩下的只能问工尹刀了。

    “禀告大王、上将军,造府正在造第三批,第二批十具已在途中,下月便可送……”

    “下月来不及。”这个月还有八天就要过去,熊荆和项燕都很清楚,己方等不到下个月就要与秦军决战,而且很可能就在这两三天内,趁秦军援军立足未稳之际。

    “第二批十具现在到哪了?到息县没有?”熊荆追问第二批。

    “已过期思。”工尹刀的回答再一次让人泄气。期思到息县是不远,可也得两日,十具投石机下船最少一日,赶到九十里外的沂邑最少又要两日,中间若是遇上秦国骑兵,还要耽误。

    “我军何时北上?”熊荆不得不问项燕。

    “……”这个问题实在是重逾千钧,项燕嘴唇挪动半响,人则往人少的地方走,走了一段才用只有熊荆能听见的声音道:“今日夜。”

    “今……”熊荆最多能想到明日,没想到项燕居然要今日夜拔营。

    “城阳秦军昨日正午之后北行,四日可至沂邑,其他处秦军也需三至四日。”项燕说起秦援军的行程。“留于我军的时间只有三日。我军距沂邑秦军大营约五十余里,今日夜行二十里至江邑之北,明日再行三十里,后日便可布阵与秦军战。”

    “可秦军闭营不出,不与我决战如何?”熊荆还是之前那个问题。

    “据实而论,我军不如秦军……”项燕叹道,当熊荆的面道出了现实。

    其实历史也有明证:十一年后的公元前227年(秦王政二十一年),秦国准备灭楚,秦王政询问李信需多少兵马,李信答‘不过用二十万人’;问王翦,王翦则答‘非六十万人不可’。后人遂知灭楚非六十万人不可,但败楚需要多少人?

    在李信二十万人攻楚之前,南北高速水路、连通黄河与淮水的鸿沟重镇陈县已经丢失,所以有秦本纪二十一年‘昌平君徙於郢’的记载。陈县是后勤要镇,丢失等于进攻楚国大门已经打开,李信和蒙武(非蒙恬)率二十万人‘攻平与、攻寝,大破荆军……会(兵)城父’,可谓所向披靡,但因身居陈县的昌平君举旗起义,二十万人后勤断绝,不得不立即撤退。

    于是才有项燕率军‘三日三夜不顿舍,大破李信军,入两壁,杀七都尉’之胜。李信是败了,但如果没有昌平君在陈县起义,结果又会如何?

    灭赵、灭魏,十一年后,秦国的战争机器已磨砺到最佳状态,二十万秦军灭楚很难,但击败楚军却不难。向来孤傲的项燕说‘我军不如秦军’绝非虚词,他深知两支军队之间的差距。

    “……时至今日,战事已操秦人之手。与其坐等三十万秦军会齐,不如使秦军以我为弱,先与我战。既要战,速速北上,于我何害?两三日后,至息淮北之师亦不及万,于我何益?”

    局势越拖下去越不利,与其坐等秦军集结,不如北上指望新胜的秦军会轻敌出战。除了这个原因,项燕还有一个原因,但他没说。

    “此战胜负不及五五,末将请大王返居息县。若末将败,楚国或可俯首以存。”项燕再道,看向熊荆的目光无比平静。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