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段阅读_第 2017 章
已经是兵部尚书了。
在兵部待的时日比较久,养成了他遇事从兵部尚书的角度考虑事情的习惯。他站在那里一动不动,盯着前面的堪舆图想着若自己是户部尚书,该从那里着手,才能配合工部好治水、又不耽误兵部的养马。
半晌之后,他接过刘时敏手里那根细细的、才拿过来的点划堪舆图的竹竿,上面隐隐还有刚撕去缠裹的痕迹,估计这细竹竿原是**毛掸子的。
“陛下,臣以为明年先从宁夏卫迁徙部分百姓去辽东的浑河耕种,现在发出迁移令,出了正月十五动身,到辽东的时候,能赶上种一季番薯、萝卜等,这样越冬的粮食,朝廷贴补的就会少点。太原府和大同府的百姓比宁夏卫离的近,他们往广宁卫迁徙,应该能够赶上农时,正常种庄稼的。这只是臣仓促之间的想法。若是迁徙的百姓不涉及兵部马场的那几个县,臣明年多花些精力,看看辽东的马场能不能弥补土默川马场的缺额。”
朱由校待他讲完之后立即拍手,“崔卿果然大才,看来各部尚书要经常互换,是有道理的。”
黄克缵立即说:“陛下,让老臣换去兵部可好?”
作者有话要说: 崔景荣嘉靖四十四年(1565)出生,万历十一年(1583)进士。
牛人?
更多的人在他中进士的年纪,还在努力考秀才呢。
计划跨年的时候,随机从今天的订阅记录抽200个id派新年利是,小小心意,应该是够看两章的
祝愿亲们2019身体健康,工作顺利,外修身材,内修气韵,永远年轻美丽。
第857章 木匠皇帝112
所有人的眼睛在天子和黄克缵之间来回移动, 朱由校笑着看这个人老心不老的刑部尚书, 望着周嘉谟含笑不语。
黄克缵已经七十二岁了, 朱由校一直感觉他是二十七岁。在他的身上永远洋溢着积极做事的进取活力,永远有着孜孜不倦的追求**。相形之下,都感觉自己是不是缺少点儿与这个十七的身体相应的激情了?
周嘉谟看天子在等自己出头, 立即就说:“绍夫, 吏部没有调你去兵部做尚书的安排。你快安静下来看户部的计划,赶紧帮潜夫查缺补漏。”
汪应蛟与黄克缵同岁, 但他是万历二年的进士, 比黄克缵早了六年, 与周嘉谟同样妥妥是在座这些人的前辈。但是周嘉谟要黄克缵看看汪应蛟的户部计划也没有选错人,因为黄克缵做过布政使,对民事、财政这一块也不陌生。要周嘉谟来说,黄克缵就是放到那一部都可以的人才。因为他以前还做过工部尚书,两度出任过兵部尚书, 要不是天子有意让汪应蛟做户部尚书,周嘉谟都想把黄克缵弄去户部作尚书, 让黄克缵负责千头万绪的户部, 省得他带着天子好战了。
黄克缵只好先把去当兵部尚书的心思收回来,接过崔景荣手里的细竹竿, 在堪舆图上指指划划。
“陛下,我认为崔自强的提法不错,就是从宁夏卫往辽东这一路,山高水远的, 又不是军卒,真的不适合正月里动身。为百姓家的老老小小考虑,老臣认为家有长者在六十岁之上的、幼儿在五岁以下的,不宜列入这第一次的迁徙选择中。把年轻力壮、适合路上奔波的移往辽东迁徙,路上安全,到辽东也容易安定下来。”
接下去黄克缵说的就是具体的迁移行动了。
“所有百姓路上吃的需要朝廷准备好,到了辽东安家落户还需要朝廷支持,三月初天气暖和了,春暖花开的时候动身,计划用三、四个月走到辽东的指定地方,就要立即去盖房子的。平均下来每人得至少准备三两到十两银子的投入。”
黄克缵仔细把那三两到十两银子怎么花说了一个仔细,公鼐瞪大眼睛,觉得自己与崔静荣、黄克缵相差太多了。
民生这一块他就没接触过。
公鼐咬紧下唇,跟着黄克缵在堪舆图上划来划去的那根细竹竿移动视线,看着黄克缵与周嘉谟、汪应蛟、崔景荣等投入地讨论第一次要迁徙多少百姓最适合,朝廷要准备多少粮食,调动哪里的常平仓比较适合。
这一瞬间公鼐觉得 ↑返回顶部↑
在兵部待的时日比较久,养成了他遇事从兵部尚书的角度考虑事情的习惯。他站在那里一动不动,盯着前面的堪舆图想着若自己是户部尚书,该从那里着手,才能配合工部好治水、又不耽误兵部的养马。
半晌之后,他接过刘时敏手里那根细细的、才拿过来的点划堪舆图的竹竿,上面隐隐还有刚撕去缠裹的痕迹,估计这细竹竿原是**毛掸子的。
“陛下,臣以为明年先从宁夏卫迁徙部分百姓去辽东的浑河耕种,现在发出迁移令,出了正月十五动身,到辽东的时候,能赶上种一季番薯、萝卜等,这样越冬的粮食,朝廷贴补的就会少点。太原府和大同府的百姓比宁夏卫离的近,他们往广宁卫迁徙,应该能够赶上农时,正常种庄稼的。这只是臣仓促之间的想法。若是迁徙的百姓不涉及兵部马场的那几个县,臣明年多花些精力,看看辽东的马场能不能弥补土默川马场的缺额。”
朱由校待他讲完之后立即拍手,“崔卿果然大才,看来各部尚书要经常互换,是有道理的。”
黄克缵立即说:“陛下,让老臣换去兵部可好?”
作者有话要说: 崔景荣嘉靖四十四年(1565)出生,万历十一年(1583)进士。
牛人?
更多的人在他中进士的年纪,还在努力考秀才呢。
计划跨年的时候,随机从今天的订阅记录抽200个id派新年利是,小小心意,应该是够看两章的
祝愿亲们2019身体健康,工作顺利,外修身材,内修气韵,永远年轻美丽。
第857章 木匠皇帝112
所有人的眼睛在天子和黄克缵之间来回移动, 朱由校笑着看这个人老心不老的刑部尚书, 望着周嘉谟含笑不语。
黄克缵已经七十二岁了, 朱由校一直感觉他是二十七岁。在他的身上永远洋溢着积极做事的进取活力,永远有着孜孜不倦的追求**。相形之下,都感觉自己是不是缺少点儿与这个十七的身体相应的激情了?
周嘉谟看天子在等自己出头, 立即就说:“绍夫, 吏部没有调你去兵部做尚书的安排。你快安静下来看户部的计划,赶紧帮潜夫查缺补漏。”
汪应蛟与黄克缵同岁, 但他是万历二年的进士, 比黄克缵早了六年, 与周嘉谟同样妥妥是在座这些人的前辈。但是周嘉谟要黄克缵看看汪应蛟的户部计划也没有选错人,因为黄克缵做过布政使,对民事、财政这一块也不陌生。要周嘉谟来说,黄克缵就是放到那一部都可以的人才。因为他以前还做过工部尚书,两度出任过兵部尚书, 要不是天子有意让汪应蛟做户部尚书,周嘉谟都想把黄克缵弄去户部作尚书, 让黄克缵负责千头万绪的户部, 省得他带着天子好战了。
黄克缵只好先把去当兵部尚书的心思收回来,接过崔景荣手里的细竹竿, 在堪舆图上指指划划。
“陛下,我认为崔自强的提法不错,就是从宁夏卫往辽东这一路,山高水远的, 又不是军卒,真的不适合正月里动身。为百姓家的老老小小考虑,老臣认为家有长者在六十岁之上的、幼儿在五岁以下的,不宜列入这第一次的迁徙选择中。把年轻力壮、适合路上奔波的移往辽东迁徙,路上安全,到辽东也容易安定下来。”
接下去黄克缵说的就是具体的迁移行动了。
“所有百姓路上吃的需要朝廷准备好,到了辽东安家落户还需要朝廷支持,三月初天气暖和了,春暖花开的时候动身,计划用三、四个月走到辽东的指定地方,就要立即去盖房子的。平均下来每人得至少准备三两到十两银子的投入。”
黄克缵仔细把那三两到十两银子怎么花说了一个仔细,公鼐瞪大眼睛,觉得自己与崔静荣、黄克缵相差太多了。
民生这一块他就没接触过。
公鼐咬紧下唇,跟着黄克缵在堪舆图上划来划去的那根细竹竿移动视线,看着黄克缵与周嘉谟、汪应蛟、崔景荣等投入地讨论第一次要迁徙多少百姓最适合,朝廷要准备多少粮食,调动哪里的常平仓比较适合。
这一瞬间公鼐觉得 ↑返回顶部↑
已经是兵部尚书了。
在兵部待的时日比较久,养成了他遇事从兵部尚书的角度考虑事情的习惯。他站在那里一动不动,盯着前面的堪舆图想着若自己是户部尚书,该从那里着手,才能配合工部好治水、又不耽误兵部的养马。
半晌之后,他接过刘时敏手里那根细细的、才拿过来的点划堪舆图的竹竿,上面隐隐还有刚撕去缠裹的痕迹,估计这细竹竿原是**毛掸子的。
“陛下,臣以为明年先从宁夏卫迁徙部分百姓去辽东的浑河耕种,现在发出迁移令,出了正月十五动身,到辽东的时候,能赶上种一季番薯、萝卜等,这样越冬的粮食,朝廷贴补的就会少点。太原府和大同府的百姓比宁夏卫离的近,他们往广宁卫迁徙,应该能够赶上农时,正常种庄稼的。这只是臣仓促之间的想法。若是迁徙的百姓不涉及兵部马场的那几个县,臣明年多花些精力,看看辽东的马场能不能弥补土默川马场的缺额。”
朱由校待他讲完之后立即拍手,“崔卿果然大才,看来各部尚书要经常互换,是有道理的。”
黄克缵立即说:“陛下,让老臣换去兵部可好?”
作者有话要说: 崔景荣嘉靖四十四年(1565)出生,万历十一年(1583)进士。
牛人?
更多的人在他中进士的年纪,还在努力考秀才呢。
计划跨年的时候,随机从今天的订阅记录抽200个id派新年利是,小小心意,应该是够看两章的
祝愿亲们2019身体健康,工作顺利,外修身材,内修气韵,永远年轻美丽。
第857章 木匠皇帝112
所有人的眼睛在天子和黄克缵之间来回移动, 朱由校笑着看这个人老心不老的刑部尚书, 望着周嘉谟含笑不语。
黄克缵已经七十二岁了, 朱由校一直感觉他是二十七岁。在他的身上永远洋溢着积极做事的进取活力,永远有着孜孜不倦的追求**。相形之下,都感觉自己是不是缺少点儿与这个十七的身体相应的激情了?
周嘉谟看天子在等自己出头, 立即就说:“绍夫, 吏部没有调你去兵部做尚书的安排。你快安静下来看户部的计划,赶紧帮潜夫查缺补漏。”
汪应蛟与黄克缵同岁, 但他是万历二年的进士, 比黄克缵早了六年, 与周嘉谟同样妥妥是在座这些人的前辈。但是周嘉谟要黄克缵看看汪应蛟的户部计划也没有选错人,因为黄克缵做过布政使,对民事、财政这一块也不陌生。要周嘉谟来说,黄克缵就是放到那一部都可以的人才。因为他以前还做过工部尚书,两度出任过兵部尚书, 要不是天子有意让汪应蛟做户部尚书,周嘉谟都想把黄克缵弄去户部作尚书, 让黄克缵负责千头万绪的户部, 省得他带着天子好战了。
黄克缵只好先把去当兵部尚书的心思收回来,接过崔景荣手里的细竹竿, 在堪舆图上指指划划。
“陛下,我认为崔自强的提法不错,就是从宁夏卫往辽东这一路,山高水远的, 又不是军卒,真的不适合正月里动身。为百姓家的老老小小考虑,老臣认为家有长者在六十岁之上的、幼儿在五岁以下的,不宜列入这第一次的迁徙选择中。把年轻力壮、适合路上奔波的移往辽东迁徙,路上安全,到辽东也容易安定下来。”
接下去黄克缵说的就是具体的迁移行动了。
“所有百姓路上吃的需要朝廷准备好,到了辽东安家落户还需要朝廷支持,三月初天气暖和了,春暖花开的时候动身,计划用三、四个月走到辽东的指定地方,就要立即去盖房子的。平均下来每人得至少准备三两到十两银子的投入。”
黄克缵仔细把那三两到十两银子怎么花说了一个仔细,公鼐瞪大眼睛,觉得自己与崔静荣、黄克缵相差太多了。
民生这一块他就没接触过。
公鼐咬紧下唇,跟着黄克缵在堪舆图上划来划去的那根细竹竿移动视线,看着黄克缵与周嘉谟、汪应蛟、崔景荣等投入地讨论第一次要迁徙多少百姓最适合,朝廷要准备多少粮食,调动哪里的常平仓比较适合。
这一瞬间公鼐觉得
在兵部待的时日比较久,养成了他遇事从兵部尚书的角度考虑事情的习惯。他站在那里一动不动,盯着前面的堪舆图想着若自己是户部尚书,该从那里着手,才能配合工部好治水、又不耽误兵部的养马。
半晌之后,他接过刘时敏手里那根细细的、才拿过来的点划堪舆图的竹竿,上面隐隐还有刚撕去缠裹的痕迹,估计这细竹竿原是**毛掸子的。
“陛下,臣以为明年先从宁夏卫迁徙部分百姓去辽东的浑河耕种,现在发出迁移令,出了正月十五动身,到辽东的时候,能赶上种一季番薯、萝卜等,这样越冬的粮食,朝廷贴补的就会少点。太原府和大同府的百姓比宁夏卫离的近,他们往广宁卫迁徙,应该能够赶上农时,正常种庄稼的。这只是臣仓促之间的想法。若是迁徙的百姓不涉及兵部马场的那几个县,臣明年多花些精力,看看辽东的马场能不能弥补土默川马场的缺额。”
朱由校待他讲完之后立即拍手,“崔卿果然大才,看来各部尚书要经常互换,是有道理的。”
黄克缵立即说:“陛下,让老臣换去兵部可好?”
作者有话要说: 崔景荣嘉靖四十四年(1565)出生,万历十一年(1583)进士。
牛人?
更多的人在他中进士的年纪,还在努力考秀才呢。
计划跨年的时候,随机从今天的订阅记录抽200个id派新年利是,小小心意,应该是够看两章的
祝愿亲们2019身体健康,工作顺利,外修身材,内修气韵,永远年轻美丽。
第857章 木匠皇帝112
所有人的眼睛在天子和黄克缵之间来回移动, 朱由校笑着看这个人老心不老的刑部尚书, 望着周嘉谟含笑不语。
黄克缵已经七十二岁了, 朱由校一直感觉他是二十七岁。在他的身上永远洋溢着积极做事的进取活力,永远有着孜孜不倦的追求**。相形之下,都感觉自己是不是缺少点儿与这个十七的身体相应的激情了?
周嘉谟看天子在等自己出头, 立即就说:“绍夫, 吏部没有调你去兵部做尚书的安排。你快安静下来看户部的计划,赶紧帮潜夫查缺补漏。”
汪应蛟与黄克缵同岁, 但他是万历二年的进士, 比黄克缵早了六年, 与周嘉谟同样妥妥是在座这些人的前辈。但是周嘉谟要黄克缵看看汪应蛟的户部计划也没有选错人,因为黄克缵做过布政使,对民事、财政这一块也不陌生。要周嘉谟来说,黄克缵就是放到那一部都可以的人才。因为他以前还做过工部尚书,两度出任过兵部尚书, 要不是天子有意让汪应蛟做户部尚书,周嘉谟都想把黄克缵弄去户部作尚书, 让黄克缵负责千头万绪的户部, 省得他带着天子好战了。
黄克缵只好先把去当兵部尚书的心思收回来,接过崔景荣手里的细竹竿, 在堪舆图上指指划划。
“陛下,我认为崔自强的提法不错,就是从宁夏卫往辽东这一路,山高水远的, 又不是军卒,真的不适合正月里动身。为百姓家的老老小小考虑,老臣认为家有长者在六十岁之上的、幼儿在五岁以下的,不宜列入这第一次的迁徙选择中。把年轻力壮、适合路上奔波的移往辽东迁徙,路上安全,到辽东也容易安定下来。”
接下去黄克缵说的就是具体的迁移行动了。
“所有百姓路上吃的需要朝廷准备好,到了辽东安家落户还需要朝廷支持,三月初天气暖和了,春暖花开的时候动身,计划用三、四个月走到辽东的指定地方,就要立即去盖房子的。平均下来每人得至少准备三两到十两银子的投入。”
黄克缵仔细把那三两到十两银子怎么花说了一个仔细,公鼐瞪大眼睛,觉得自己与崔静荣、黄克缵相差太多了。
民生这一块他就没接触过。
公鼐咬紧下唇,跟着黄克缵在堪舆图上划来划去的那根细竹竿移动视线,看着黄克缵与周嘉谟、汪应蛟、崔景荣等投入地讨论第一次要迁徙多少百姓最适合,朝廷要准备多少粮食,调动哪里的常平仓比较适合。
这一瞬间公鼐觉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