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2 苏禄可汗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两人随意聊着,不知不觉就聊到的苏禄可汗身上。

    “王寺卿,你对这位苏禄可汗熟悉吗?”郑鹏有些好奇地问道。

    “苏禄可汗多次进京面圣,某也多次迎接,相识多年,还算熟络吧。”

    “说出不怕寺卿笑话,担任迎接副使还是头一回,对苏禄的了解不多,趁现在还有时间,还请寺卿介绍一下。”

    都快要接人了,这个时候还问如此幼稚的问题,要是别人,王昌明肯定嗤之以鼻,说不定还要参上一本,弹劾他业务不精,可郑鹏不是鸿胪寺的人,情有可原,而王昌明对郑鹏的印象也很好,闻言点点头说:

    “像高原、草原上的少数民族,大多信奉狼群法则,他们有狼的思维和法则,通常来说,头领就像头狼,要么血统高贵,要么武力超群,苏禄可汗是兼而有之,不仅血统高贵,武艺一流,擅长使用马槊,到了战场勇不可挡,是一员虎将。”

    说到这里,王昌明小声地说:“狼般坚韧、狐狸般狡猾、老虎般凶猛,这就是人们对苏禄可汗的评价。”

    “能驾驭二十万控弦之士,果然不是普通人。”郑鹏有些感叹地说。

    “那是,突骑施一族讲求的是强者为尊,没实力是不能当上首领的。”说到这里,王昌明饶有兴趣地对郑鹏说:“对了,郑乐正,不知你有何志向?”

    郑鹏一时语塞,犹豫了一下,然后有些不好意思地说:“某就是一个俗人,没多大的志向,不用看别人脸色,体面地活着,足矣。”

    王昌明楞了一下,然后哈哈大笑起来:“大才子就是大才子,说话就是风趣,你的志向听起来的简单,想仔细一想,一点也不容易,不过你现在的生活,已是老夫所向往的,怎么说呢,郑乐正已经提前过起致仕的生活。”

    大唐把进官场叫入仕,把告老归田为致仕,郑鹏听懂王昌明的意思,讪笑二下,也不好说些什么。

    当了八品乐正,可是一个月也没在左教坊露几次面,更别说每天点卯,就是挂职副接待使也是三天打鱼二天晒网,也不知王昌明说这话,是羡慕还是讽刺。

    不过看他的神色,倒是发自真心。

    看着笑容满面的王昌明,郑鹏突然有些好笑地想道:向往自己,自己年轻身体好,天天喝花酒都没问题,这位王寺卿,还有这个能力吗?

    二人说说笑笑,一会谈论一下官场,一会又研究笔法技巧,时间倒是好打发,就在两人聊天时,不断有快马来报:

    “报,苏禄可汗从望京驿出来。”

    “报,苏禄可汗距灞桥五十里。”

    “报,苏禄可汗距灞桥三十里。”

    “报,苏禄可汗距灞桥二十里。”

    ......

    当快马报来使距灞桥只有五里时,王昌明和郑鹏整理了一下衣装,一起到官道上等候。

    近了,近了,还没看到人,就感到地在震动,随着震动越来越大,一阵有如排山倒海的声音由远及近,接着看到远处一团黑影由远及近,好像一股洪流一般滚滚而来,在它身后,飞扬的灰尘好像有一条泥龙在飞舞奔腾。

    那种感觉,有如万马千军在冲锋一般,就相距那么远,郑鹏都感到一股一往无前的气势。

    “在官道上骑得这么快,要是碰到人怎么办?”郑鹏有些担忧地说。

    王昌明淡然地说:“简单,那就不让人出现在官道,苏禄可汗是大唐重要的盟友,喜欢骑快马,每次上路,都提前封锁官道,或把时间错开。”

    没想到古代也有封路,不得不说,有权力就是爽,只要有足够的实力,规则也会在实力面前变得脆弱。

    随着马队越来越近,郑鹏终于看清来人,这一队人大约三百人,与鸿胪寺提前得知的数据一致。

    使团到大唐面圣,不是想来就来,需要提前沟通,人数、规模都有限制,主要是不少使团打着面圣、朝贡的名义作掩饰,其实是来大唐做买卖。

    苏禄可汗的人来得很快,转眼的功夫,距离接待团不过二十多丈的距离,可是速度一直不减,眼看两者相距不过十丈左右,郑鹏都能感觉到地在摇动、劲风扑面,整个人都紧张得浑身冒汗,生怕使团收马不及。

    马的速度那么快,稍有失误,被马一撞,冲击力那么大,不死也得脱层皮。

    有心想退,可一看到旁边的王昌明一脸气定神闲的样子,最后还是硬着头皮留下。

    幸好,马队距离使团大约还有三丈左右的地方,三百多人好像心有灵犀一样,齐齐踩着马蹬起身勒马,郑鹏吃惊地看到,冲在前面那一排马,前面两只蹄子都悬在空中。

    在那么高速的情况下勒住马匹,需要很高超的骑术。

    一个人能做到不奇怪,可三百多人的马队,有种行令禁止、整齐如一的表现,郑鹏看到崇然起敬。

    别的不说,光是这个动作,就知威震西陲的苏禄可汗,绝非浪得虚名。

    郑鹏看到,使团的人,身上都穿着一身轻便的绢甲,身上只有一把马刀,最显眼是被人有如众星抱月围着的一个彪形大汉,鹰眉剑目,鼻梁高耸,穿着一件没袖子的褂衫,露出一身黝黑、健壮的肌肉,稍稍一动,就露出一绺绺的肌肉,好像一只只“肉老鼠”在动,身后还披着一条鲜红色的披风。

    鸿胪寺有他的画像,郑鹏很轻易认出他的身份:苏禄可汗。

    刚停下,灰尘还没有散去,王昌明哈哈一笑,快步走上前,距离马匹大约三步的距离,一边行礼一边笑着说:“鸿胪寺卿王昌明,见过苏禄可汗。”

    “哈哈哈”马背上的苏禄可汗大笑三声,然后轻轻一拍马背,一个鸽子翻身,从马背上一跃而下,快步走到王昌明面前,一个抱住王昌明说:“不必多礼,王寺卿,我的老朋友,我们又见面了。”

    苏禄可汗差不多每年都到长安面圣,作为鸿胪寺的寺卿,王昌明对他并不陌生。

    “是啊,老朋友,我们又见面了。”王昌明有些感叹地说。

    郑鹏听王昌明提过,当年他还是鸿胪寺录事时,就已经认识了苏禄可汗,当时苏禄可汗还是一个小头目,两人相交甚欢,这些年结下深厚的友谊。

    难怪迎接时王昌明这样淡定,也让郑鹏不用那么紧张,原来还有这重关系。

    友情是深厚,只是画面有点不太和谐,王昌明年近花甲,老态龙钟,身高大约在一米六二左右,而苏禄可汗比高力士还要高,估计在一米九五左右,壮得像一座铁塔,看起来像大人和孩子,偏偏是小的老,大的壮。

    据说苏禄可汗是用马槊的高手,马槊算得上冷兵器中重型武器,没他这样的身板,还真玩不动。 ↑返回顶部↑
    两人随意聊着,不知不觉就聊到的苏禄可汗身上。

    “王寺卿,你对这位苏禄可汗熟悉吗?”郑鹏有些好奇地问道。

    “苏禄可汗多次进京面圣,某也多次迎接,相识多年,还算熟络吧。”

    “说出不怕寺卿笑话,担任迎接副使还是头一回,对苏禄的了解不多,趁现在还有时间,还请寺卿介绍一下。”

    都快要接人了,这个时候还问如此幼稚的问题,要是别人,王昌明肯定嗤之以鼻,说不定还要参上一本,弹劾他业务不精,可郑鹏不是鸿胪寺的人,情有可原,而王昌明对郑鹏的印象也很好,闻言点点头说:

    “像高原、草原上的少数民族,大多信奉狼群法则,他们有狼的思维和法则,通常来说,头领就像头狼,要么血统高贵,要么武力超群,苏禄可汗是兼而有之,不仅血统高贵,武艺一流,擅长使用马槊,到了战场勇不可挡,是一员虎将。”

    说到这里,王昌明小声地说:“狼般坚韧、狐狸般狡猾、老虎般凶猛,这就是人们对苏禄可汗的评价。”

    “能驾驭二十万控弦之士,果然不是普通人。”郑鹏有些感叹地说。

    “那是,突骑施一族讲求的是强者为尊,没实力是不能当上首领的。”说到这里,王昌明饶有兴趣地对郑鹏说:“对了,郑乐正,不知你有何志向?”

    郑鹏一时语塞,犹豫了一下,然后有些不好意思地说:“某就是一个俗人,没多大的志向,不用看别人脸色,体面地活着,足矣。”

    王昌明楞了一下,然后哈哈大笑起来:“大才子就是大才子,说话就是风趣,你的志向听起来的简单,想仔细一想,一点也不容易,不过你现在的生活,已是老夫所向往的,怎么说呢,郑乐正已经提前过起致仕的生活。”

    大唐把进官场叫入仕,把告老归田为致仕,郑鹏听懂王昌明的意思,讪笑二下,也不好说些什么。

    当了八品乐正,可是一个月也没在左教坊露几次面,更别说每天点卯,就是挂职副接待使也是三天打鱼二天晒网,也不知王昌明说这话,是羡慕还是讽刺。

    不过看他的神色,倒是发自真心。

    看着笑容满面的王昌明,郑鹏突然有些好笑地想道:向往自己,自己年轻身体好,天天喝花酒都没问题,这位王寺卿,还有这个能力吗?

    二人说说笑笑,一会谈论一下官场,一会又研究笔法技巧,时间倒是好打发,就在两人聊天时,不断有快马来报:

    “报,苏禄可汗从望京驿出来。”

    “报,苏禄可汗距灞桥五十里。”

    “报,苏禄可汗距灞桥三十里。”

    “报,苏禄可汗距灞桥二十里。”

    ......

    当快马报来使距灞桥只有五里时,王昌明和郑鹏整理了一下衣装,一起到官道上等候。

    近了,近了,还没看到人,就感到地在震动,随着震动越来越大,一阵有如排山倒海的声音由远及近,接着看到远处一团黑影由远及近,好像一股洪流一般滚滚而来,在它身后,飞扬的灰尘好像有一条泥龙在飞舞奔腾。

    那种感觉,有如万马千军在冲锋一般,就相距那么远,郑鹏都感到一股一往无前的气势。

    “在官道上骑得这么快,要是碰到人怎么办?”郑鹏有些担忧地说。

    王昌明淡然地说:“简单,那就不让人出现在官道,苏禄可汗是大唐重要的盟友,喜欢骑快马,每次上路,都提前封锁官道,或把时间错开。”

    没想到古代也有封路,不得不说,有权力就是爽,只要有足够的实力,规则也会在实力面前变得脆弱。

    随着马队越来越近,郑鹏终于看清来人,这一队人大约三百人,与鸿胪寺提前得知的数据一致。

    使团到大唐面圣,不是想来就来,需要提前沟通,人数、规模都有限制,主要是不少使团打着面圣、朝贡的名义作掩饰,其实是来大唐做买卖。

    苏禄可汗的人来得很快,转眼的功夫,距离接待团不过二十多丈的距离,可是速度一直不减,眼看两者相距不过十丈左右,郑鹏都能感觉到地在摇动、劲风扑面,整个人都紧张得浑身冒汗,生怕使团收马不及。

    马的速度那么快,稍有失误,被马一撞,冲击力那么大,不死也得脱层皮。

    有心想退,可一看到旁边的王昌明一脸气定神闲的样子,最后还是硬着头皮留下。

    幸好,马队距离使团大约还有三丈左右的地方,三百多人好像心有灵犀一样,齐齐踩着马蹬起身勒马,郑鹏吃惊地看到,冲在前面那一排马,前面两只蹄子都悬在空中。

    在那么高速的情况下勒住马匹,需要很高超的骑术。

    一个人能做到不奇怪,可三百多人的马队,有种行令禁止、整齐如一的表现,郑鹏看到崇然起敬。

    别的不说,光是这个动作,就知威震西陲的苏禄可汗,绝非浪得虚名。

    郑鹏看到,使团的人,身上都穿着一身轻便的绢甲,身上只有一把马刀,最显眼是被人有如众星抱月围着的一个彪形大汉,鹰眉剑目,鼻梁高耸,穿着一件没袖子的褂衫,露出一身黝黑、健壮的肌肉,稍稍一动,就露出一绺绺的肌肉,好像一只只“肉老鼠”在动,身后还披着一条鲜红色的披风。

    鸿胪寺有他的画像,郑鹏很轻易认出他的身份:苏禄可汗。

    刚停下,灰尘还没有散去,王昌明哈哈一笑,快步走上前,距离马匹大约三步的距离,一边行礼一边笑着说:“鸿胪寺卿王昌明,见过苏禄可汗。”

    “哈哈哈”马背上的苏禄可汗大笑三声,然后轻轻一拍马背,一个鸽子翻身,从马背上一跃而下,快步走到王昌明面前,一个抱住王昌明说:“不必多礼,王寺卿,我的老朋友,我们又见面了。”

    苏禄可汗差不多每年都到长安面圣,作为鸿胪寺的寺卿,王昌明对他并不陌生。

    “是啊,老朋友,我们又见面了。”王昌明有些感叹地说。

    郑鹏听王昌明提过,当年他还是鸿胪寺录事时,就已经认识了苏禄可汗,当时苏禄可汗还是一个小头目,两人相交甚欢,这些年结下深厚的友谊。

    难怪迎接时王昌明这样淡定,也让郑鹏不用那么紧张,原来还有这重关系。

    友情是深厚,只是画面有点不太和谐,王昌明年近花甲,老态龙钟,身高大约在一米六二左右,而苏禄可汗比高力士还要高,估计在一米九五左右,壮得像一座铁塔,看起来像大人和孩子,偏偏是小的老,大的壮。

    据说苏禄可汗是用马槊的高手,马槊算得上冷兵器中重型武器,没他这样的身板,还真玩不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