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162
制霸好莱坞 作者:御井烹香
不过,除了她本人以外,别的影评人不可能也这么着急,昨晚才是演出,慢点的话,拖个星期再出影评都是常有的事,珍妮游逛了圈都无所获,只好怏怏地起床做早常规。
简短地运动后,她又不死心地刷新了下,总算在罗杰.艾伯特的博客里看到了篇新——大约也就是五分钟前才发布上去的。
珍妮立刻如狼似虎地点开了链接,把字体放到最大,仔仔细细地阅读了起来。
虽然罗杰出了《芝加哥》剧评,等于是在这次的纷争中也表达了参与的意愿,但这并不是总统竞选,罗杰也不是竞选团队的员,他不可能毫无遮拦地表明自己掺和到了珍妮弗蕾妮争斗中,然后开始对他认定的输家口诛笔伐。罗杰的剧评还是老练而客观的,当然对于劣作他也会婉转批评,但对于佳作他的夸奖却并不连篇累牍,只是点到为止,通俗易懂地对《芝加哥》音乐剧的各个方面做出点评。
“即使并不是音乐剧的通常观众,也可以毫无障碍地欣赏到《芝加哥》的方方面面,它天衣无缝的换景,和剧情结合紧密又富有传唱度的歌舞,都是这时代的杰出代表……”
珍妮急不可耐地掠过了这些经过克制的溢美之词,到达了罗杰评价演员的段——她读过些罗杰的影评,他很少花费大量篇幅评论演员的表演,不过今天她看到有长段都是关于她的表演的。
“不能不提到的是,剧中饰演洛克希的演员珍妮弗.杰弗森,同时也是明年暑假迪士尼鸿篇巨制《加勒比海盗》的女主演。这女孩现在还未能引起评论界的足够关注,但当我看着她的演出时,我想到的是《*号街车》中的费雯丽,《卡萨布兰卡》里的英格丽.褒曼。我并不是说她现在已经有了可以与这些跨时代巨星匹配的光彩,但诚实地说,我从她身上看到了这份潜质,珍妮弗.杰弗森似乎是好莱坞日益暗淡的明星时代回光返照的标志,如今我们常说,这个时代只有演员,没有巨星,但有潜质的人直都在,她让我对《加勒比海盗》了分期待。”
可能因为是博客上的非正式本,所以字数比较简短,篇幅也很随意,对珍妮弗的评论占了全文不小的比例,这是正式影评不该出现的比重,珍妮把这段来来回回看了三遍,才肯定罗杰在这个问题上是明确地做出了表态。——虽然没有个字在写蕾妮,但罗杰把她和好莱坞黄金时代那些永不退色的影坛瑰宝相比,仅从这点看来,罗杰的态度就是不言而喻的。毕竟你蕾妮就算再好,也没有人说过你可以和那些屡获奥斯卡的影坛巨星相比。
珍妮其实对罗杰的表态直都是有定信心,这是个很简单的逻辑推论,如果他不是倾向自己,就不会如此语带玄机地提醒(当然,也有微小可能是整件事完全是他神经过敏),但罗杰的评语也让她的眼眶有点湿热。
倒不是说她缺人肯定,又或者缺爱到这地步,只是在近20年来,从来没有个女明星可以放言统治过好莱坞——哪怕只是年,而罗杰对她的评语,是珍妮第次从权威口中听到点希望,在她没有刻意寻求肯定的情况下,忽然有个人来告诉她:“我觉得你有黄金时代那些巨星的潜质。”
这就像是有人给了卖火柴的小女孩个汉堡,虽然这和她从幻觉里看到的大餐还有很大差距,但毕竟也是口吃的。
珍妮反反复复把影评看了好几遍,唇边如梦似幻的微笑慢慢地褪了色,理智回来了,个怀疑慢慢地也在心里成型,她抓起电话拨了切萨雷的电话号码。
“你看到罗杰的影评了吗?”她说,“切萨雷,别告诉我这是你昨晚反公关的结果。”
“罗杰发影评了?”切萨雷的语气有些困倦,珍妮看了看表——现在绝对是西海岸的上班时间了。“报纸还是博客,你从哪里看到的?”
“博客。”珍妮犹犹豫豫地问,“别告诉我,你为了这件事熬了个通宵?”
“当然,不止我,茱蒂也是。”切萨雷理所当然地说,“我不是和你说了,我们也得尽点自己的努力——总不可能眼睁睁看着有些事发生。”
“但……我们甚至无法肯定罗杰到底是不是——”珍妮的思绪有些混乱了,“你都做什么了?”
切萨雷敲击鼠标的声音传了过来,“只是预防风险而已,我让茱蒂找了《人物》的蒂娜——顺带说,你和乔什恋情曝光的消息将由《人物》独家发布,你还欠了《人物》个曝光后专访——蒂娜给几个影评人打了电话,询问他们有没有听到过,或者是经历过‘贿评’事件,她说她有想法要做个专题报道,这招足以唬住大数胆小鬼了。”
公信力是影评人赖以生存的唯因素,和中国这边收钱出评几乎成为行业明规则,些烂片也能得到知名影评人明显言不由衷的叫好不同,在美国这是非常忌讳的件事,旦被曝光,影评人的威信顿时大损,而报刊杂志也会选择有公信力的影评人。而和中国不同,美国这边的专栏作家报酬是很丰厚的,每天、每周的专栏挣笔,已经足够过得很体面了,如果把专栏文章集结成书的话,又是笔很丰厚的收入。中国这边是行业普遍缺钱,那收钱出稿也无可厚非,美国这边,行业不缺钱,如果说没有蒂娜的电话,那可能拿了也就拿了,但现在有个记者要做这方面的专题,谁知道她能挖出什么?这可不是陈年旧事,而是就在调查期前后,案子还很热,蛛丝马迹都没失效,在失业的风险和笔快钱跟前,大数人还是会做出理智的决定的。
“那罗杰那边——”珍妮觉得自己精神好了,不管结果怎么样,起码切萨雷和茱蒂表现出了他们的价值。这个对策她自己是想不出来的,她对行业不熟悉,也没那么精力,再说也没这个人脉。
“罗杰那边我们没打电话。”切萨雷说,“你不会以为我们那么傻吧?再说,他都快七十岁了,这点伎俩吓不倒他……hmm,我看看。”
他应该是打开了罗杰的博客页面。
片刻后,切萨雷的声音染上了点笑意,“看来罗杰对你评价很高,很好,如果蕾妮团队在盘算什么的话,他们的主意在罗杰身上起码也奏效。”
珍妮真的松了口气,她倒是已经不在乎别的影评人怎么说了,只要罗杰的美誉不是被公关出来的就好。“太好了,有罗杰的这篇影评,最后局我们起码赢了大半。” ↑返回顶部↑
不过,除了她本人以外,别的影评人不可能也这么着急,昨晚才是演出,慢点的话,拖个星期再出影评都是常有的事,珍妮游逛了圈都无所获,只好怏怏地起床做早常规。
简短地运动后,她又不死心地刷新了下,总算在罗杰.艾伯特的博客里看到了篇新——大约也就是五分钟前才发布上去的。
珍妮立刻如狼似虎地点开了链接,把字体放到最大,仔仔细细地阅读了起来。
虽然罗杰出了《芝加哥》剧评,等于是在这次的纷争中也表达了参与的意愿,但这并不是总统竞选,罗杰也不是竞选团队的员,他不可能毫无遮拦地表明自己掺和到了珍妮弗蕾妮争斗中,然后开始对他认定的输家口诛笔伐。罗杰的剧评还是老练而客观的,当然对于劣作他也会婉转批评,但对于佳作他的夸奖却并不连篇累牍,只是点到为止,通俗易懂地对《芝加哥》音乐剧的各个方面做出点评。
“即使并不是音乐剧的通常观众,也可以毫无障碍地欣赏到《芝加哥》的方方面面,它天衣无缝的换景,和剧情结合紧密又富有传唱度的歌舞,都是这时代的杰出代表……”
珍妮急不可耐地掠过了这些经过克制的溢美之词,到达了罗杰评价演员的段——她读过些罗杰的影评,他很少花费大量篇幅评论演员的表演,不过今天她看到有长段都是关于她的表演的。
“不能不提到的是,剧中饰演洛克希的演员珍妮弗.杰弗森,同时也是明年暑假迪士尼鸿篇巨制《加勒比海盗》的女主演。这女孩现在还未能引起评论界的足够关注,但当我看着她的演出时,我想到的是《*号街车》中的费雯丽,《卡萨布兰卡》里的英格丽.褒曼。我并不是说她现在已经有了可以与这些跨时代巨星匹配的光彩,但诚实地说,我从她身上看到了这份潜质,珍妮弗.杰弗森似乎是好莱坞日益暗淡的明星时代回光返照的标志,如今我们常说,这个时代只有演员,没有巨星,但有潜质的人直都在,她让我对《加勒比海盗》了分期待。”
可能因为是博客上的非正式本,所以字数比较简短,篇幅也很随意,对珍妮弗的评论占了全文不小的比例,这是正式影评不该出现的比重,珍妮把这段来来回回看了三遍,才肯定罗杰在这个问题上是明确地做出了表态。——虽然没有个字在写蕾妮,但罗杰把她和好莱坞黄金时代那些永不退色的影坛瑰宝相比,仅从这点看来,罗杰的态度就是不言而喻的。毕竟你蕾妮就算再好,也没有人说过你可以和那些屡获奥斯卡的影坛巨星相比。
珍妮其实对罗杰的表态直都是有定信心,这是个很简单的逻辑推论,如果他不是倾向自己,就不会如此语带玄机地提醒(当然,也有微小可能是整件事完全是他神经过敏),但罗杰的评语也让她的眼眶有点湿热。
倒不是说她缺人肯定,又或者缺爱到这地步,只是在近20年来,从来没有个女明星可以放言统治过好莱坞——哪怕只是年,而罗杰对她的评语,是珍妮第次从权威口中听到点希望,在她没有刻意寻求肯定的情况下,忽然有个人来告诉她:“我觉得你有黄金时代那些巨星的潜质。”
这就像是有人给了卖火柴的小女孩个汉堡,虽然这和她从幻觉里看到的大餐还有很大差距,但毕竟也是口吃的。
珍妮反反复复把影评看了好几遍,唇边如梦似幻的微笑慢慢地褪了色,理智回来了,个怀疑慢慢地也在心里成型,她抓起电话拨了切萨雷的电话号码。
“你看到罗杰的影评了吗?”她说,“切萨雷,别告诉我这是你昨晚反公关的结果。”
“罗杰发影评了?”切萨雷的语气有些困倦,珍妮看了看表——现在绝对是西海岸的上班时间了。“报纸还是博客,你从哪里看到的?”
“博客。”珍妮犹犹豫豫地问,“别告诉我,你为了这件事熬了个通宵?”
“当然,不止我,茱蒂也是。”切萨雷理所当然地说,“我不是和你说了,我们也得尽点自己的努力——总不可能眼睁睁看着有些事发生。”
“但……我们甚至无法肯定罗杰到底是不是——”珍妮的思绪有些混乱了,“你都做什么了?”
切萨雷敲击鼠标的声音传了过来,“只是预防风险而已,我让茱蒂找了《人物》的蒂娜——顺带说,你和乔什恋情曝光的消息将由《人物》独家发布,你还欠了《人物》个曝光后专访——蒂娜给几个影评人打了电话,询问他们有没有听到过,或者是经历过‘贿评’事件,她说她有想法要做个专题报道,这招足以唬住大数胆小鬼了。”
公信力是影评人赖以生存的唯因素,和中国这边收钱出评几乎成为行业明规则,些烂片也能得到知名影评人明显言不由衷的叫好不同,在美国这是非常忌讳的件事,旦被曝光,影评人的威信顿时大损,而报刊杂志也会选择有公信力的影评人。而和中国不同,美国这边的专栏作家报酬是很丰厚的,每天、每周的专栏挣笔,已经足够过得很体面了,如果把专栏文章集结成书的话,又是笔很丰厚的收入。中国这边是行业普遍缺钱,那收钱出稿也无可厚非,美国这边,行业不缺钱,如果说没有蒂娜的电话,那可能拿了也就拿了,但现在有个记者要做这方面的专题,谁知道她能挖出什么?这可不是陈年旧事,而是就在调查期前后,案子还很热,蛛丝马迹都没失效,在失业的风险和笔快钱跟前,大数人还是会做出理智的决定的。
“那罗杰那边——”珍妮觉得自己精神好了,不管结果怎么样,起码切萨雷和茱蒂表现出了他们的价值。这个对策她自己是想不出来的,她对行业不熟悉,也没那么精力,再说也没这个人脉。
“罗杰那边我们没打电话。”切萨雷说,“你不会以为我们那么傻吧?再说,他都快七十岁了,这点伎俩吓不倒他……hmm,我看看。”
他应该是打开了罗杰的博客页面。
片刻后,切萨雷的声音染上了点笑意,“看来罗杰对你评价很高,很好,如果蕾妮团队在盘算什么的话,他们的主意在罗杰身上起码也奏效。”
珍妮真的松了口气,她倒是已经不在乎别的影评人怎么说了,只要罗杰的美誉不是被公关出来的就好。“太好了,有罗杰的这篇影评,最后局我们起码赢了大半。” ↑返回顶部↑
制霸好莱坞 作者:御井烹香
不过,除了她本人以外,别的影评人不可能也这么着急,昨晚才是演出,慢点的话,拖个星期再出影评都是常有的事,珍妮游逛了圈都无所获,只好怏怏地起床做早常规。
简短地运动后,她又不死心地刷新了下,总算在罗杰.艾伯特的博客里看到了篇新——大约也就是五分钟前才发布上去的。
珍妮立刻如狼似虎地点开了链接,把字体放到最大,仔仔细细地阅读了起来。
虽然罗杰出了《芝加哥》剧评,等于是在这次的纷争中也表达了参与的意愿,但这并不是总统竞选,罗杰也不是竞选团队的员,他不可能毫无遮拦地表明自己掺和到了珍妮弗蕾妮争斗中,然后开始对他认定的输家口诛笔伐。罗杰的剧评还是老练而客观的,当然对于劣作他也会婉转批评,但对于佳作他的夸奖却并不连篇累牍,只是点到为止,通俗易懂地对《芝加哥》音乐剧的各个方面做出点评。
“即使并不是音乐剧的通常观众,也可以毫无障碍地欣赏到《芝加哥》的方方面面,它天衣无缝的换景,和剧情结合紧密又富有传唱度的歌舞,都是这时代的杰出代表……”
珍妮急不可耐地掠过了这些经过克制的溢美之词,到达了罗杰评价演员的段——她读过些罗杰的影评,他很少花费大量篇幅评论演员的表演,不过今天她看到有长段都是关于她的表演的。
“不能不提到的是,剧中饰演洛克希的演员珍妮弗.杰弗森,同时也是明年暑假迪士尼鸿篇巨制《加勒比海盗》的女主演。这女孩现在还未能引起评论界的足够关注,但当我看着她的演出时,我想到的是《*号街车》中的费雯丽,《卡萨布兰卡》里的英格丽.褒曼。我并不是说她现在已经有了可以与这些跨时代巨星匹配的光彩,但诚实地说,我从她身上看到了这份潜质,珍妮弗.杰弗森似乎是好莱坞日益暗淡的明星时代回光返照的标志,如今我们常说,这个时代只有演员,没有巨星,但有潜质的人直都在,她让我对《加勒比海盗》了分期待。”
可能因为是博客上的非正式本,所以字数比较简短,篇幅也很随意,对珍妮弗的评论占了全文不小的比例,这是正式影评不该出现的比重,珍妮把这段来来回回看了三遍,才肯定罗杰在这个问题上是明确地做出了表态。——虽然没有个字在写蕾妮,但罗杰把她和好莱坞黄金时代那些永不退色的影坛瑰宝相比,仅从这点看来,罗杰的态度就是不言而喻的。毕竟你蕾妮就算再好,也没有人说过你可以和那些屡获奥斯卡的影坛巨星相比。
珍妮其实对罗杰的表态直都是有定信心,这是个很简单的逻辑推论,如果他不是倾向自己,就不会如此语带玄机地提醒(当然,也有微小可能是整件事完全是他神经过敏),但罗杰的评语也让她的眼眶有点湿热。
倒不是说她缺人肯定,又或者缺爱到这地步,只是在近20年来,从来没有个女明星可以放言统治过好莱坞——哪怕只是年,而罗杰对她的评语,是珍妮第次从权威口中听到点希望,在她没有刻意寻求肯定的情况下,忽然有个人来告诉她:“我觉得你有黄金时代那些巨星的潜质。”
这就像是有人给了卖火柴的小女孩个汉堡,虽然这和她从幻觉里看到的大餐还有很大差距,但毕竟也是口吃的。
珍妮反反复复把影评看了好几遍,唇边如梦似幻的微笑慢慢地褪了色,理智回来了,个怀疑慢慢地也在心里成型,她抓起电话拨了切萨雷的电话号码。
“你看到罗杰的影评了吗?”她说,“切萨雷,别告诉我这是你昨晚反公关的结果。”
“罗杰发影评了?”切萨雷的语气有些困倦,珍妮看了看表——现在绝对是西海岸的上班时间了。“报纸还是博客,你从哪里看到的?”
“博客。”珍妮犹犹豫豫地问,“别告诉我,你为了这件事熬了个通宵?”
“当然,不止我,茱蒂也是。”切萨雷理所当然地说,“我不是和你说了,我们也得尽点自己的努力——总不可能眼睁睁看着有些事发生。”
“但……我们甚至无法肯定罗杰到底是不是——”珍妮的思绪有些混乱了,“你都做什么了?”
切萨雷敲击鼠标的声音传了过来,“只是预防风险而已,我让茱蒂找了《人物》的蒂娜——顺带说,你和乔什恋情曝光的消息将由《人物》独家发布,你还欠了《人物》个曝光后专访——蒂娜给几个影评人打了电话,询问他们有没有听到过,或者是经历过‘贿评’事件,她说她有想法要做个专题报道,这招足以唬住大数胆小鬼了。”
公信力是影评人赖以生存的唯因素,和中国这边收钱出评几乎成为行业明规则,些烂片也能得到知名影评人明显言不由衷的叫好不同,在美国这是非常忌讳的件事,旦被曝光,影评人的威信顿时大损,而报刊杂志也会选择有公信力的影评人。而和中国不同,美国这边的专栏作家报酬是很丰厚的,每天、每周的专栏挣笔,已经足够过得很体面了,如果把专栏文章集结成书的话,又是笔很丰厚的收入。中国这边是行业普遍缺钱,那收钱出稿也无可厚非,美国这边,行业不缺钱,如果说没有蒂娜的电话,那可能拿了也就拿了,但现在有个记者要做这方面的专题,谁知道她能挖出什么?这可不是陈年旧事,而是就在调查期前后,案子还很热,蛛丝马迹都没失效,在失业的风险和笔快钱跟前,大数人还是会做出理智的决定的。
“那罗杰那边——”珍妮觉得自己精神好了,不管结果怎么样,起码切萨雷和茱蒂表现出了他们的价值。这个对策她自己是想不出来的,她对行业不熟悉,也没那么精力,再说也没这个人脉。
“罗杰那边我们没打电话。”切萨雷说,“你不会以为我们那么傻吧?再说,他都快七十岁了,这点伎俩吓不倒他……hmm,我看看。”
他应该是打开了罗杰的博客页面。
片刻后,切萨雷的声音染上了点笑意,“看来罗杰对你评价很高,很好,如果蕾妮团队在盘算什么的话,他们的主意在罗杰身上起码也奏效。”
珍妮真的松了口气,她倒是已经不在乎别的影评人怎么说了,只要罗杰的美誉不是被公关出来的就好。“太好了,有罗杰的这篇影评,最后局我们起码赢了大半。”
不过,除了她本人以外,别的影评人不可能也这么着急,昨晚才是演出,慢点的话,拖个星期再出影评都是常有的事,珍妮游逛了圈都无所获,只好怏怏地起床做早常规。
简短地运动后,她又不死心地刷新了下,总算在罗杰.艾伯特的博客里看到了篇新——大约也就是五分钟前才发布上去的。
珍妮立刻如狼似虎地点开了链接,把字体放到最大,仔仔细细地阅读了起来。
虽然罗杰出了《芝加哥》剧评,等于是在这次的纷争中也表达了参与的意愿,但这并不是总统竞选,罗杰也不是竞选团队的员,他不可能毫无遮拦地表明自己掺和到了珍妮弗蕾妮争斗中,然后开始对他认定的输家口诛笔伐。罗杰的剧评还是老练而客观的,当然对于劣作他也会婉转批评,但对于佳作他的夸奖却并不连篇累牍,只是点到为止,通俗易懂地对《芝加哥》音乐剧的各个方面做出点评。
“即使并不是音乐剧的通常观众,也可以毫无障碍地欣赏到《芝加哥》的方方面面,它天衣无缝的换景,和剧情结合紧密又富有传唱度的歌舞,都是这时代的杰出代表……”
珍妮急不可耐地掠过了这些经过克制的溢美之词,到达了罗杰评价演员的段——她读过些罗杰的影评,他很少花费大量篇幅评论演员的表演,不过今天她看到有长段都是关于她的表演的。
“不能不提到的是,剧中饰演洛克希的演员珍妮弗.杰弗森,同时也是明年暑假迪士尼鸿篇巨制《加勒比海盗》的女主演。这女孩现在还未能引起评论界的足够关注,但当我看着她的演出时,我想到的是《*号街车》中的费雯丽,《卡萨布兰卡》里的英格丽.褒曼。我并不是说她现在已经有了可以与这些跨时代巨星匹配的光彩,但诚实地说,我从她身上看到了这份潜质,珍妮弗.杰弗森似乎是好莱坞日益暗淡的明星时代回光返照的标志,如今我们常说,这个时代只有演员,没有巨星,但有潜质的人直都在,她让我对《加勒比海盗》了分期待。”
可能因为是博客上的非正式本,所以字数比较简短,篇幅也很随意,对珍妮弗的评论占了全文不小的比例,这是正式影评不该出现的比重,珍妮把这段来来回回看了三遍,才肯定罗杰在这个问题上是明确地做出了表态。——虽然没有个字在写蕾妮,但罗杰把她和好莱坞黄金时代那些永不退色的影坛瑰宝相比,仅从这点看来,罗杰的态度就是不言而喻的。毕竟你蕾妮就算再好,也没有人说过你可以和那些屡获奥斯卡的影坛巨星相比。
珍妮其实对罗杰的表态直都是有定信心,这是个很简单的逻辑推论,如果他不是倾向自己,就不会如此语带玄机地提醒(当然,也有微小可能是整件事完全是他神经过敏),但罗杰的评语也让她的眼眶有点湿热。
倒不是说她缺人肯定,又或者缺爱到这地步,只是在近20年来,从来没有个女明星可以放言统治过好莱坞——哪怕只是年,而罗杰对她的评语,是珍妮第次从权威口中听到点希望,在她没有刻意寻求肯定的情况下,忽然有个人来告诉她:“我觉得你有黄金时代那些巨星的潜质。”
这就像是有人给了卖火柴的小女孩个汉堡,虽然这和她从幻觉里看到的大餐还有很大差距,但毕竟也是口吃的。
珍妮反反复复把影评看了好几遍,唇边如梦似幻的微笑慢慢地褪了色,理智回来了,个怀疑慢慢地也在心里成型,她抓起电话拨了切萨雷的电话号码。
“你看到罗杰的影评了吗?”她说,“切萨雷,别告诉我这是你昨晚反公关的结果。”
“罗杰发影评了?”切萨雷的语气有些困倦,珍妮看了看表——现在绝对是西海岸的上班时间了。“报纸还是博客,你从哪里看到的?”
“博客。”珍妮犹犹豫豫地问,“别告诉我,你为了这件事熬了个通宵?”
“当然,不止我,茱蒂也是。”切萨雷理所当然地说,“我不是和你说了,我们也得尽点自己的努力——总不可能眼睁睁看着有些事发生。”
“但……我们甚至无法肯定罗杰到底是不是——”珍妮的思绪有些混乱了,“你都做什么了?”
切萨雷敲击鼠标的声音传了过来,“只是预防风险而已,我让茱蒂找了《人物》的蒂娜——顺带说,你和乔什恋情曝光的消息将由《人物》独家发布,你还欠了《人物》个曝光后专访——蒂娜给几个影评人打了电话,询问他们有没有听到过,或者是经历过‘贿评’事件,她说她有想法要做个专题报道,这招足以唬住大数胆小鬼了。”
公信力是影评人赖以生存的唯因素,和中国这边收钱出评几乎成为行业明规则,些烂片也能得到知名影评人明显言不由衷的叫好不同,在美国这是非常忌讳的件事,旦被曝光,影评人的威信顿时大损,而报刊杂志也会选择有公信力的影评人。而和中国不同,美国这边的专栏作家报酬是很丰厚的,每天、每周的专栏挣笔,已经足够过得很体面了,如果把专栏文章集结成书的话,又是笔很丰厚的收入。中国这边是行业普遍缺钱,那收钱出稿也无可厚非,美国这边,行业不缺钱,如果说没有蒂娜的电话,那可能拿了也就拿了,但现在有个记者要做这方面的专题,谁知道她能挖出什么?这可不是陈年旧事,而是就在调查期前后,案子还很热,蛛丝马迹都没失效,在失业的风险和笔快钱跟前,大数人还是会做出理智的决定的。
“那罗杰那边——”珍妮觉得自己精神好了,不管结果怎么样,起码切萨雷和茱蒂表现出了他们的价值。这个对策她自己是想不出来的,她对行业不熟悉,也没那么精力,再说也没这个人脉。
“罗杰那边我们没打电话。”切萨雷说,“你不会以为我们那么傻吧?再说,他都快七十岁了,这点伎俩吓不倒他……hmm,我看看。”
他应该是打开了罗杰的博客页面。
片刻后,切萨雷的声音染上了点笑意,“看来罗杰对你评价很高,很好,如果蕾妮团队在盘算什么的话,他们的主意在罗杰身上起码也奏效。”
珍妮真的松了口气,她倒是已经不在乎别的影评人怎么说了,只要罗杰的美誉不是被公关出来的就好。“太好了,有罗杰的这篇影评,最后局我们起码赢了大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