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285
去吧!”那将领激动地说道。
朱翊深凝视着他:“你有信心用一千人夺回粮道吗?”
那将领知道李青山的人怎么说也有几万之众,靠一千人与他对抗,实在太难了。
“末将就算肝脑涂地……”
“你做不到,我也未必能做到。这一千人或许有去无回,但我可以保证自己全身而退,你能保证么?我们兵力有限,将领更是难得,不能再有无谓的牺牲。”朱翊深拍了拍他的肩膀,“你的手受伤了,快去包扎吧。”
将领动了动嘴唇,知道王爷是把危险留给他自己才故意这么说,抱拳行礼,然后告退。
朱翊深走下城墙的时候,城墙底下围着不少伤兵,他们听说朱翊深要去夺回粮食,需要一千个敢死兵,纷纷来请缨:“王爷,我们跟着您去抢粮食!”
“我们的伤势都不算重,各个顶用。城中就留给那些健全的人来守。”
“是啊,我们不怕死,带我们去吧!”
他们里三层外三层地将朱翊深围住,好像不是去赴死,而是在争功。朱翊深看到里面还有在京郊大营被他骂得狗血淋头的几个小将,浑身的血液仿佛在沸腾。在国难面前,没有人愿意做胆小鬼。这样的国家,是不会轻易被打败的。
入夜,朱翊深悄悄带着一千人,从南门离开。叛军多了粮草,压制粮道,就在开平卫不远的地方。叛军有数万之多,他们只有一千人,当然不能强攻,只可智取。
夜里起了大雾,道路并不好走,他们急行军,到达叛军的驻地之外,埋伏在树林里。营地里燃着熊熊的火把,几个高大的粮仓还是可以隐约分辨。朱翊深观察命其它人在原地待命,自己悄悄地往前进了一些,观察守备的情况。
这个位置其实腹背受敌,只要长城的守军和朱翊深里应外合,很容易就可以击破。但现在开平卫战况吃紧,李青山料定朱翊深无暇来抢粮,所以防备的重点在朝着长城的那个方向。他们大概也不打算久留,营房都搭得十分简陋,只是为了配合瓦剌,尽早把开平卫拿下,才孤军深入,截断粮道。
朱翊深只要制造一场混乱,杀进营地里,抓住李青山,便可以成功夺回粮食,让将士们吃一顿饱饭。他原本的想法是让五百人绕到长城的方向,假装是长城的守备军来袭,吸引敌军的注意力,然后他带着剩下五百人,趁乱杀进营地。
可还未等他爬回树林里,天空中忽然有火光闪烁,而后他震惊地看见流矢密密麻麻地飞入叛军营地,惨叫声不断。而长城的方向锣鼓震天,冲锋的号角长鸣。
这是怎么回事?难道是京中收到了他的消息,派来援兵?可这才几日,不可能这么快!他来不及细想,直接吩咐行动。
第141章
刚下过一场小雨, 天气的暑热消减了一些。京城百姓感觉到这些日子,京中的军队调动频繁, 还有消息传前线的开平卫即将失守, 一时之间谣言四起。但皇帝每日正常上朝, 天家将添新丁, 百姓们的疑虑也暂时打消了。
可表面的风平浪静, 并不等于真相,朱正熙已经收到朱翊深要做好最坏准备的传报。
这日下朝之后,三位阁老和叶明修, 沈安序几个大臣都到乾清宫求见永明帝。早朝之时, 杨勉和李士济提出先转移百姓, 而后永明帝也携带皇室宗亲前往应天府暂避的建议。京城只需留下温嘉和王骥等人指挥作战便可。
但永明帝不同意,阁臣里头王骥和这两位也持不同的意见。他说京城是国都, 经历了几代人的苦心经营, 乃一国命脉的象征。一旦弃城而逃,人心尽失, 百姓被迫背井离乡,流离失所。到时,市农工商各个阶层都会大受打击,别说打退瓦剌,就连北方的广大领土和奴儿干都司, 都会成为瓦剌的囊中之物, 重蹈前朝的覆辙。
朱正熙头疼不已, 宣布退朝, 没想到他们又追至乾清宫。他不能不见,遂命刘忠把几个人都宣进来,他去次间里头更换常服。他还在更衣,就听到李士济和王骥吵起来了。
民间的百姓皆不知开平卫的战况如何,因为朝廷或有意或无意地封锁消息。然而在朝的高官心里却十分清楚,开平卫的粮道被叛军截断,已经无法再守多久。一旦开平卫失守,瓦剌的骑兵长驱直下,京城危在旦夕。文官相对保守,认为保存实力,总会有卷土重来的时候。而兵部尚书王骥则认为,应该效法当年契丹攻打汴京时,死守都城的做法,凝聚人心。
叶明修和沈安序无论资历还是年龄,都无法与三位阁老相提并论,因此只是站在一旁专注地听着。叶明修认为退或守都各有利弊,他更关心的是开平卫还能守多久,瓦剌的军队几时到达京城,以及要如何迎击他们。
朱正熙更换了常服出来,戴着缀有金二龙戏珠的翼善冠,姿色四团龙袍,肩加日月二章,衬得年轻的皇帝俊美威严。他在宝座上坐下,说道:“几位爱卿无须再争执,朕是绝对不会弃城而逃的。朕是这江山的主人,这里有祖宗留下的基业,还有他们长眠的皇陵。朕若离开,一个连宗庙 ↑返回顶部↑
朱翊深凝视着他:“你有信心用一千人夺回粮道吗?”
那将领知道李青山的人怎么说也有几万之众,靠一千人与他对抗,实在太难了。
“末将就算肝脑涂地……”
“你做不到,我也未必能做到。这一千人或许有去无回,但我可以保证自己全身而退,你能保证么?我们兵力有限,将领更是难得,不能再有无谓的牺牲。”朱翊深拍了拍他的肩膀,“你的手受伤了,快去包扎吧。”
将领动了动嘴唇,知道王爷是把危险留给他自己才故意这么说,抱拳行礼,然后告退。
朱翊深走下城墙的时候,城墙底下围着不少伤兵,他们听说朱翊深要去夺回粮食,需要一千个敢死兵,纷纷来请缨:“王爷,我们跟着您去抢粮食!”
“我们的伤势都不算重,各个顶用。城中就留给那些健全的人来守。”
“是啊,我们不怕死,带我们去吧!”
他们里三层外三层地将朱翊深围住,好像不是去赴死,而是在争功。朱翊深看到里面还有在京郊大营被他骂得狗血淋头的几个小将,浑身的血液仿佛在沸腾。在国难面前,没有人愿意做胆小鬼。这样的国家,是不会轻易被打败的。
入夜,朱翊深悄悄带着一千人,从南门离开。叛军多了粮草,压制粮道,就在开平卫不远的地方。叛军有数万之多,他们只有一千人,当然不能强攻,只可智取。
夜里起了大雾,道路并不好走,他们急行军,到达叛军的驻地之外,埋伏在树林里。营地里燃着熊熊的火把,几个高大的粮仓还是可以隐约分辨。朱翊深观察命其它人在原地待命,自己悄悄地往前进了一些,观察守备的情况。
这个位置其实腹背受敌,只要长城的守军和朱翊深里应外合,很容易就可以击破。但现在开平卫战况吃紧,李青山料定朱翊深无暇来抢粮,所以防备的重点在朝着长城的那个方向。他们大概也不打算久留,营房都搭得十分简陋,只是为了配合瓦剌,尽早把开平卫拿下,才孤军深入,截断粮道。
朱翊深只要制造一场混乱,杀进营地里,抓住李青山,便可以成功夺回粮食,让将士们吃一顿饱饭。他原本的想法是让五百人绕到长城的方向,假装是长城的守备军来袭,吸引敌军的注意力,然后他带着剩下五百人,趁乱杀进营地。
可还未等他爬回树林里,天空中忽然有火光闪烁,而后他震惊地看见流矢密密麻麻地飞入叛军营地,惨叫声不断。而长城的方向锣鼓震天,冲锋的号角长鸣。
这是怎么回事?难道是京中收到了他的消息,派来援兵?可这才几日,不可能这么快!他来不及细想,直接吩咐行动。
第141章
刚下过一场小雨, 天气的暑热消减了一些。京城百姓感觉到这些日子,京中的军队调动频繁, 还有消息传前线的开平卫即将失守, 一时之间谣言四起。但皇帝每日正常上朝, 天家将添新丁, 百姓们的疑虑也暂时打消了。
可表面的风平浪静, 并不等于真相,朱正熙已经收到朱翊深要做好最坏准备的传报。
这日下朝之后,三位阁老和叶明修, 沈安序几个大臣都到乾清宫求见永明帝。早朝之时, 杨勉和李士济提出先转移百姓, 而后永明帝也携带皇室宗亲前往应天府暂避的建议。京城只需留下温嘉和王骥等人指挥作战便可。
但永明帝不同意,阁臣里头王骥和这两位也持不同的意见。他说京城是国都, 经历了几代人的苦心经营, 乃一国命脉的象征。一旦弃城而逃,人心尽失, 百姓被迫背井离乡,流离失所。到时,市农工商各个阶层都会大受打击,别说打退瓦剌,就连北方的广大领土和奴儿干都司, 都会成为瓦剌的囊中之物, 重蹈前朝的覆辙。
朱正熙头疼不已, 宣布退朝, 没想到他们又追至乾清宫。他不能不见,遂命刘忠把几个人都宣进来,他去次间里头更换常服。他还在更衣,就听到李士济和王骥吵起来了。
民间的百姓皆不知开平卫的战况如何,因为朝廷或有意或无意地封锁消息。然而在朝的高官心里却十分清楚,开平卫的粮道被叛军截断,已经无法再守多久。一旦开平卫失守,瓦剌的骑兵长驱直下,京城危在旦夕。文官相对保守,认为保存实力,总会有卷土重来的时候。而兵部尚书王骥则认为,应该效法当年契丹攻打汴京时,死守都城的做法,凝聚人心。
叶明修和沈安序无论资历还是年龄,都无法与三位阁老相提并论,因此只是站在一旁专注地听着。叶明修认为退或守都各有利弊,他更关心的是开平卫还能守多久,瓦剌的军队几时到达京城,以及要如何迎击他们。
朱正熙更换了常服出来,戴着缀有金二龙戏珠的翼善冠,姿色四团龙袍,肩加日月二章,衬得年轻的皇帝俊美威严。他在宝座上坐下,说道:“几位爱卿无须再争执,朕是绝对不会弃城而逃的。朕是这江山的主人,这里有祖宗留下的基业,还有他们长眠的皇陵。朕若离开,一个连宗庙 ↑返回顶部↑
去吧!”那将领激动地说道。
朱翊深凝视着他:“你有信心用一千人夺回粮道吗?”
那将领知道李青山的人怎么说也有几万之众,靠一千人与他对抗,实在太难了。
“末将就算肝脑涂地……”
“你做不到,我也未必能做到。这一千人或许有去无回,但我可以保证自己全身而退,你能保证么?我们兵力有限,将领更是难得,不能再有无谓的牺牲。”朱翊深拍了拍他的肩膀,“你的手受伤了,快去包扎吧。”
将领动了动嘴唇,知道王爷是把危险留给他自己才故意这么说,抱拳行礼,然后告退。
朱翊深走下城墙的时候,城墙底下围着不少伤兵,他们听说朱翊深要去夺回粮食,需要一千个敢死兵,纷纷来请缨:“王爷,我们跟着您去抢粮食!”
“我们的伤势都不算重,各个顶用。城中就留给那些健全的人来守。”
“是啊,我们不怕死,带我们去吧!”
他们里三层外三层地将朱翊深围住,好像不是去赴死,而是在争功。朱翊深看到里面还有在京郊大营被他骂得狗血淋头的几个小将,浑身的血液仿佛在沸腾。在国难面前,没有人愿意做胆小鬼。这样的国家,是不会轻易被打败的。
入夜,朱翊深悄悄带着一千人,从南门离开。叛军多了粮草,压制粮道,就在开平卫不远的地方。叛军有数万之多,他们只有一千人,当然不能强攻,只可智取。
夜里起了大雾,道路并不好走,他们急行军,到达叛军的驻地之外,埋伏在树林里。营地里燃着熊熊的火把,几个高大的粮仓还是可以隐约分辨。朱翊深观察命其它人在原地待命,自己悄悄地往前进了一些,观察守备的情况。
这个位置其实腹背受敌,只要长城的守军和朱翊深里应外合,很容易就可以击破。但现在开平卫战况吃紧,李青山料定朱翊深无暇来抢粮,所以防备的重点在朝着长城的那个方向。他们大概也不打算久留,营房都搭得十分简陋,只是为了配合瓦剌,尽早把开平卫拿下,才孤军深入,截断粮道。
朱翊深只要制造一场混乱,杀进营地里,抓住李青山,便可以成功夺回粮食,让将士们吃一顿饱饭。他原本的想法是让五百人绕到长城的方向,假装是长城的守备军来袭,吸引敌军的注意力,然后他带着剩下五百人,趁乱杀进营地。
可还未等他爬回树林里,天空中忽然有火光闪烁,而后他震惊地看见流矢密密麻麻地飞入叛军营地,惨叫声不断。而长城的方向锣鼓震天,冲锋的号角长鸣。
这是怎么回事?难道是京中收到了他的消息,派来援兵?可这才几日,不可能这么快!他来不及细想,直接吩咐行动。
第141章
刚下过一场小雨, 天气的暑热消减了一些。京城百姓感觉到这些日子,京中的军队调动频繁, 还有消息传前线的开平卫即将失守, 一时之间谣言四起。但皇帝每日正常上朝, 天家将添新丁, 百姓们的疑虑也暂时打消了。
可表面的风平浪静, 并不等于真相,朱正熙已经收到朱翊深要做好最坏准备的传报。
这日下朝之后,三位阁老和叶明修, 沈安序几个大臣都到乾清宫求见永明帝。早朝之时, 杨勉和李士济提出先转移百姓, 而后永明帝也携带皇室宗亲前往应天府暂避的建议。京城只需留下温嘉和王骥等人指挥作战便可。
但永明帝不同意,阁臣里头王骥和这两位也持不同的意见。他说京城是国都, 经历了几代人的苦心经营, 乃一国命脉的象征。一旦弃城而逃,人心尽失, 百姓被迫背井离乡,流离失所。到时,市农工商各个阶层都会大受打击,别说打退瓦剌,就连北方的广大领土和奴儿干都司, 都会成为瓦剌的囊中之物, 重蹈前朝的覆辙。
朱正熙头疼不已, 宣布退朝, 没想到他们又追至乾清宫。他不能不见,遂命刘忠把几个人都宣进来,他去次间里头更换常服。他还在更衣,就听到李士济和王骥吵起来了。
民间的百姓皆不知开平卫的战况如何,因为朝廷或有意或无意地封锁消息。然而在朝的高官心里却十分清楚,开平卫的粮道被叛军截断,已经无法再守多久。一旦开平卫失守,瓦剌的骑兵长驱直下,京城危在旦夕。文官相对保守,认为保存实力,总会有卷土重来的时候。而兵部尚书王骥则认为,应该效法当年契丹攻打汴京时,死守都城的做法,凝聚人心。
叶明修和沈安序无论资历还是年龄,都无法与三位阁老相提并论,因此只是站在一旁专注地听着。叶明修认为退或守都各有利弊,他更关心的是开平卫还能守多久,瓦剌的军队几时到达京城,以及要如何迎击他们。
朱正熙更换了常服出来,戴着缀有金二龙戏珠的翼善冠,姿色四团龙袍,肩加日月二章,衬得年轻的皇帝俊美威严。他在宝座上坐下,说道:“几位爱卿无须再争执,朕是绝对不会弃城而逃的。朕是这江山的主人,这里有祖宗留下的基业,还有他们长眠的皇陵。朕若离开,一个连宗庙
朱翊深凝视着他:“你有信心用一千人夺回粮道吗?”
那将领知道李青山的人怎么说也有几万之众,靠一千人与他对抗,实在太难了。
“末将就算肝脑涂地……”
“你做不到,我也未必能做到。这一千人或许有去无回,但我可以保证自己全身而退,你能保证么?我们兵力有限,将领更是难得,不能再有无谓的牺牲。”朱翊深拍了拍他的肩膀,“你的手受伤了,快去包扎吧。”
将领动了动嘴唇,知道王爷是把危险留给他自己才故意这么说,抱拳行礼,然后告退。
朱翊深走下城墙的时候,城墙底下围着不少伤兵,他们听说朱翊深要去夺回粮食,需要一千个敢死兵,纷纷来请缨:“王爷,我们跟着您去抢粮食!”
“我们的伤势都不算重,各个顶用。城中就留给那些健全的人来守。”
“是啊,我们不怕死,带我们去吧!”
他们里三层外三层地将朱翊深围住,好像不是去赴死,而是在争功。朱翊深看到里面还有在京郊大营被他骂得狗血淋头的几个小将,浑身的血液仿佛在沸腾。在国难面前,没有人愿意做胆小鬼。这样的国家,是不会轻易被打败的。
入夜,朱翊深悄悄带着一千人,从南门离开。叛军多了粮草,压制粮道,就在开平卫不远的地方。叛军有数万之多,他们只有一千人,当然不能强攻,只可智取。
夜里起了大雾,道路并不好走,他们急行军,到达叛军的驻地之外,埋伏在树林里。营地里燃着熊熊的火把,几个高大的粮仓还是可以隐约分辨。朱翊深观察命其它人在原地待命,自己悄悄地往前进了一些,观察守备的情况。
这个位置其实腹背受敌,只要长城的守军和朱翊深里应外合,很容易就可以击破。但现在开平卫战况吃紧,李青山料定朱翊深无暇来抢粮,所以防备的重点在朝着长城的那个方向。他们大概也不打算久留,营房都搭得十分简陋,只是为了配合瓦剌,尽早把开平卫拿下,才孤军深入,截断粮道。
朱翊深只要制造一场混乱,杀进营地里,抓住李青山,便可以成功夺回粮食,让将士们吃一顿饱饭。他原本的想法是让五百人绕到长城的方向,假装是长城的守备军来袭,吸引敌军的注意力,然后他带着剩下五百人,趁乱杀进营地。
可还未等他爬回树林里,天空中忽然有火光闪烁,而后他震惊地看见流矢密密麻麻地飞入叛军营地,惨叫声不断。而长城的方向锣鼓震天,冲锋的号角长鸣。
这是怎么回事?难道是京中收到了他的消息,派来援兵?可这才几日,不可能这么快!他来不及细想,直接吩咐行动。
第141章
刚下过一场小雨, 天气的暑热消减了一些。京城百姓感觉到这些日子,京中的军队调动频繁, 还有消息传前线的开平卫即将失守, 一时之间谣言四起。但皇帝每日正常上朝, 天家将添新丁, 百姓们的疑虑也暂时打消了。
可表面的风平浪静, 并不等于真相,朱正熙已经收到朱翊深要做好最坏准备的传报。
这日下朝之后,三位阁老和叶明修, 沈安序几个大臣都到乾清宫求见永明帝。早朝之时, 杨勉和李士济提出先转移百姓, 而后永明帝也携带皇室宗亲前往应天府暂避的建议。京城只需留下温嘉和王骥等人指挥作战便可。
但永明帝不同意,阁臣里头王骥和这两位也持不同的意见。他说京城是国都, 经历了几代人的苦心经营, 乃一国命脉的象征。一旦弃城而逃,人心尽失, 百姓被迫背井离乡,流离失所。到时,市农工商各个阶层都会大受打击,别说打退瓦剌,就连北方的广大领土和奴儿干都司, 都会成为瓦剌的囊中之物, 重蹈前朝的覆辙。
朱正熙头疼不已, 宣布退朝, 没想到他们又追至乾清宫。他不能不见,遂命刘忠把几个人都宣进来,他去次间里头更换常服。他还在更衣,就听到李士济和王骥吵起来了。
民间的百姓皆不知开平卫的战况如何,因为朝廷或有意或无意地封锁消息。然而在朝的高官心里却十分清楚,开平卫的粮道被叛军截断,已经无法再守多久。一旦开平卫失守,瓦剌的骑兵长驱直下,京城危在旦夕。文官相对保守,认为保存实力,总会有卷土重来的时候。而兵部尚书王骥则认为,应该效法当年契丹攻打汴京时,死守都城的做法,凝聚人心。
叶明修和沈安序无论资历还是年龄,都无法与三位阁老相提并论,因此只是站在一旁专注地听着。叶明修认为退或守都各有利弊,他更关心的是开平卫还能守多久,瓦剌的军队几时到达京城,以及要如何迎击他们。
朱正熙更换了常服出来,戴着缀有金二龙戏珠的翼善冠,姿色四团龙袍,肩加日月二章,衬得年轻的皇帝俊美威严。他在宝座上坐下,说道:“几位爱卿无须再争执,朕是绝对不会弃城而逃的。朕是这江山的主人,这里有祖宗留下的基业,还有他们长眠的皇陵。朕若离开,一个连宗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