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121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量也够呛,应付一整个雪季怕是要节省一点才行,毕竟他们现在有将近七十的人口,不是以前的二十来个,一锭盐能吃上两三个月。

    海水煮盐当然不是像她这样一口锅烧开不停地煮的,唐筝辗转反侧了很久,是她高估了海水的含盐量,思来想去还是得按照正经的方法来才行,翻身爬起,从柴火堆里挑了几木头开始捣鼓。

    睁眼到天明,一夜没睡的唐筝眼睛里泛出些许血丝,手边放着几根东西像是耙子,上头没有钉,只是简简单单一根平直的被削去一半的木棍。

    揉了揉胀痛的眉心,太阳已经出了地平线,唐筝没心情去欣赏海边的日出,拉着几个人往前面的沙滩走去,“你们跟我来。”

    昨天夜里涨潮的痕迹还在,被叫上的人稀里糊涂地跟着,唐筝一人两个竹筒发下去,“去把海水打上来撒在这地上,匀一点,全都要打湿了。”

    不明白这又是要做什么,一群人还是听话地照做,没有桶只能这么来回地跑,唐筝担心他们吃不消,又找了几个跟他们一起轮着来。

    幸好现在的日头还算大,中午的时候太阳直射的温度颇高,一天下来唐筝总算打开了一直蹙着的眉头。

    没干过的沙滩上散着一层浅浅的零零散散的白色晶体,是盐。

    沙滩上的盐很少,算上面积才可观了一点,乘着天还没黑,唐筝跟着大家一起用那奇怪的耙子将上面一层沙刮了下来。

    沙滩滤水,不光是上面那一层浅薄到几乎不可见的盐粒,最上层的沙子里含着的也都是卤水,收集起来装进船里,回了族里再慢慢处理也不迟。

    转眼又过七八天,两艘船能装的沙子自然不多,这些含着盐的沙子已经远远超出了两口陶鼎里的产量,多了也是浪费,唐筝刮下壁上的盐粒装进竹筒里,索性还是煮起了沙子。

    一个陶鼎锅煮着沙,水很浑,唐筝沾了点放进嘴里,咸度很高,已经抵得上之前煮半天的效果,重新融煮的水捞出来装进另一口陶鼎里烧去水分,也不管浪费不浪费,过上一段时间便把沙子捞起换上新的,两口陶鼎同时工作,效率高了很多倍。

    忙起来时间过得很快,转眼已经过了小半月,唐筝数着日子,差不多也该回家了。

    真正煮好的盐只有二十来个竹筒,不敢烧太干怕陶鼎裂开,里面的盐很湿还带着水,之后得接着晒干。

    其他百来个竹筒里装着的都是卤水,沙子里的卤水渗在船里一层湿答答的很不好,便直接滤进了竹筒里,很脏,混着很多泥沙。还有就是最后沙子太多,为了赶时间不得不弄成半成品,回去再加工。

    临走前唐筝带着族人一起将地上留下的痕迹清理了个大概,河部落的人或许会在附近,要是碰上了免不了看出些什么。

    藏私是一部分,虽不知他们是怎么制盐的,但她这可是使用了千年的工艺流程,绝对比他们的技术先进很多,不是不肯拿出去,只是说不定还能牟些利。

    长远来看,在她没有足够的人力建立一个新的据点的情况下,这些食盐偶尔散卖掉一些没问题,但要是作为一项业务还远远不够。与这里附近的人合作倒不失为一个方法,只是合作对象还需要找时间去考究。

    正午的海最为平静,装上最后一点能够带上的沙子,几个年轻力壮的男人在后面推着船入海,手臂一撑便翻身上了船,刚坐下划动船桨,远处突然出现了一群陌生人。

    对方显然也吃惊了一下,站在沙滩上和他们遥遥对望,握在手中的似是鱼叉,没有进一步的举动让唐筝提起的心放了下来。

    河部落的人么?

    这群人有将近二三十人的规模,穿着算得上可以,围着的皮子带着熟悉的石部落的色彩,除了乱糟糟披在身后的头发外看上去还算干净。大约是住在海边的原因,皮肤比她见过的人都要黑一些,这么看来哪怕不是传闻中的河部落,也必然不会是个小部落。

    远处的人影越来越小,转过弯被大块的岩石挡了去,唐筝回过神来在船板上坐下,良久,浅笑起来,真期待下次的见面。

    几乎是日夜兼程,回到族里时比计划中还早了两天,远远地就能看见高出围墙半个身子的檀,看来栈道修得差不多了。

    檀也是眼尖,一下子就发现了他们,激动地挥了两下手,转身消失在了围墙后面。

    翻过围墙,檀已经等在了岸边,还有老祖母和其他的族人,高兴地迎着他们下船。

    族里比离开时又变了样子,住人的那侧围着一堵木墙,看不见对面的状况。一排栈道很简陋,还有两个人在上面施工没下来,遥遥地和他们打了个招呼。

    “怎么样,路上没出什么事吧?”老祖母拉着刚从船上下来的唐筝问道。

    “没,一路上都很安全。”唐筝拍了拍老祖母的手,笑着说道:“我给你看样东西。”

    趴在船沿从竹筒中挑出一个刻了记号的出来,唐筝打开木塞倒了些盐在手上摊在老祖母眼前,这是唯一一筒完成品。

    雪白的盐粒稍显粗糙,亮晶晶的在阳光下仿佛发 ↑返回顶部↑
    量也够呛,应付一整个雪季怕是要节省一点才行,毕竟他们现在有将近七十的人口,不是以前的二十来个,一锭盐能吃上两三个月。

    海水煮盐当然不是像她这样一口锅烧开不停地煮的,唐筝辗转反侧了很久,是她高估了海水的含盐量,思来想去还是得按照正经的方法来才行,翻身爬起,从柴火堆里挑了几木头开始捣鼓。

    睁眼到天明,一夜没睡的唐筝眼睛里泛出些许血丝,手边放着几根东西像是耙子,上头没有钉,只是简简单单一根平直的被削去一半的木棍。

    揉了揉胀痛的眉心,太阳已经出了地平线,唐筝没心情去欣赏海边的日出,拉着几个人往前面的沙滩走去,“你们跟我来。”

    昨天夜里涨潮的痕迹还在,被叫上的人稀里糊涂地跟着,唐筝一人两个竹筒发下去,“去把海水打上来撒在这地上,匀一点,全都要打湿了。”

    不明白这又是要做什么,一群人还是听话地照做,没有桶只能这么来回地跑,唐筝担心他们吃不消,又找了几个跟他们一起轮着来。

    幸好现在的日头还算大,中午的时候太阳直射的温度颇高,一天下来唐筝总算打开了一直蹙着的眉头。

    没干过的沙滩上散着一层浅浅的零零散散的白色晶体,是盐。

    沙滩上的盐很少,算上面积才可观了一点,乘着天还没黑,唐筝跟着大家一起用那奇怪的耙子将上面一层沙刮了下来。

    沙滩滤水,不光是上面那一层浅薄到几乎不可见的盐粒,最上层的沙子里含着的也都是卤水,收集起来装进船里,回了族里再慢慢处理也不迟。

    转眼又过七八天,两艘船能装的沙子自然不多,这些含着盐的沙子已经远远超出了两口陶鼎里的产量,多了也是浪费,唐筝刮下壁上的盐粒装进竹筒里,索性还是煮起了沙子。

    一个陶鼎锅煮着沙,水很浑,唐筝沾了点放进嘴里,咸度很高,已经抵得上之前煮半天的效果,重新融煮的水捞出来装进另一口陶鼎里烧去水分,也不管浪费不浪费,过上一段时间便把沙子捞起换上新的,两口陶鼎同时工作,效率高了很多倍。

    忙起来时间过得很快,转眼已经过了小半月,唐筝数着日子,差不多也该回家了。

    真正煮好的盐只有二十来个竹筒,不敢烧太干怕陶鼎裂开,里面的盐很湿还带着水,之后得接着晒干。

    其他百来个竹筒里装着的都是卤水,沙子里的卤水渗在船里一层湿答答的很不好,便直接滤进了竹筒里,很脏,混着很多泥沙。还有就是最后沙子太多,为了赶时间不得不弄成半成品,回去再加工。

    临走前唐筝带着族人一起将地上留下的痕迹清理了个大概,河部落的人或许会在附近,要是碰上了免不了看出些什么。

    藏私是一部分,虽不知他们是怎么制盐的,但她这可是使用了千年的工艺流程,绝对比他们的技术先进很多,不是不肯拿出去,只是说不定还能牟些利。

    长远来看,在她没有足够的人力建立一个新的据点的情况下,这些食盐偶尔散卖掉一些没问题,但要是作为一项业务还远远不够。与这里附近的人合作倒不失为一个方法,只是合作对象还需要找时间去考究。

    正午的海最为平静,装上最后一点能够带上的沙子,几个年轻力壮的男人在后面推着船入海,手臂一撑便翻身上了船,刚坐下划动船桨,远处突然出现了一群陌生人。

    对方显然也吃惊了一下,站在沙滩上和他们遥遥对望,握在手中的似是鱼叉,没有进一步的举动让唐筝提起的心放了下来。

    河部落的人么?

    这群人有将近二三十人的规模,穿着算得上可以,围着的皮子带着熟悉的石部落的色彩,除了乱糟糟披在身后的头发外看上去还算干净。大约是住在海边的原因,皮肤比她见过的人都要黑一些,这么看来哪怕不是传闻中的河部落,也必然不会是个小部落。

    远处的人影越来越小,转过弯被大块的岩石挡了去,唐筝回过神来在船板上坐下,良久,浅笑起来,真期待下次的见面。

    几乎是日夜兼程,回到族里时比计划中还早了两天,远远地就能看见高出围墙半个身子的檀,看来栈道修得差不多了。

    檀也是眼尖,一下子就发现了他们,激动地挥了两下手,转身消失在了围墙后面。

    翻过围墙,檀已经等在了岸边,还有老祖母和其他的族人,高兴地迎着他们下船。

    族里比离开时又变了样子,住人的那侧围着一堵木墙,看不见对面的状况。一排栈道很简陋,还有两个人在上面施工没下来,遥遥地和他们打了个招呼。

    “怎么样,路上没出什么事吧?”老祖母拉着刚从船上下来的唐筝问道。

    “没,一路上都很安全。”唐筝拍了拍老祖母的手,笑着说道:“我给你看样东西。”

    趴在船沿从竹筒中挑出一个刻了记号的出来,唐筝打开木塞倒了些盐在手上摊在老祖母眼前,这是唯一一筒完成品。

    雪白的盐粒稍显粗糙,亮晶晶的在阳光下仿佛发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