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55
房思琪的初恋乐园 作者:林奕含
足了掷地有声的雏凤挺拔之姿。
[1]?这里参考的分别是歌德的《爱的亲合力》;纳博可夫的《罗莉塔》;哈代的《黛丝姑娘》。
[2]?一九九三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
[3]?〈后记〉(一九九三年),收于《最蓝的眼睛》(初版一九七○年,新版一九九三年),曾珍珍译,台湾商务,二○○七年。
[4]?宁乔艾玲(erin Khuê Ninh),《忘恩负义:亚美文学中债台高筑的女儿》,黄素卿译,台湾书林,二○一五年。
书评 | 任何关于性的暴力,都是整个社会一起完成的。
蔡宜文
任何关于性的暴力,都是整个社会一起完成的。
〈强暴是社会性谋杀〉是美国人类学家Winkler遭受到性侵后的自述,念女性主义或性别的人应该都会念过一篇讨论性暴力的文章。「强暴」或者是好听一点的称呼为性侵,有好多种定义方式,社会学的人类学的女性主义的法律上的,但没有一个定义比这篇文章的标题来得笃定且让我印象深刻:
强暴是社会性的谋杀
任何关于性的暴力都是「社会性」的,或应该这么说,任何关于性的暴力,都不是由施暴者独立完成的,而是由整个社会协助施暴者完成。这句话,很适合作为这本书的开端。
在《房思琪的初恋乐园》,社会可能不仅仅是协助者,更往往就是施暴者本身。
故事中的施暴者有李国华、钱一维。前者贯穿全文,无论是补习班官方、小孩的家长,甚至是班主任还帮他降低女孩的戒心──把女孩载到老师家里──这些能够看见的旁人凿斧的痕迹,其中更重要的是那些无形的「社会」:「他发现社会对性的禁忌感太方便了,强暴一个女生,全世界都觉得是她自己的错,连她都觉得是自己的错。罪恶感又会把她赶回他身边……。」
李国华聪明,他十分理解这个社会面对性的暴力时,会站在施暴者的那一方。也因此他可以得到许多的「爱」,无论是房思琪的、郭晓奇的还是那一群在后面排队等待的小女孩的爱。因为这个社会允许。而女孩们必须也必然要面对「被强暴后」的自己,说服自己爱上施暴者──「他硬插进来,而我为此道歉」。若与自己不爱的人做爱是污秽的,而既然老师爱的是自己,如果是真的爱我,就算了。若撕开爱的面纱而奔向丑陋的背后,那就是赤裸裸的「社会性的谋杀」,正如同针对晓奇的那些也不虚构的网络评论一般。
另一个较隐隐然发展在故事之中的暴力是一维对伊纹的暴力,知道钱一维打跑几个女朋友,说穷死也不让女儿嫁过去的张太太,把伊纹介绍给一维。估计整栋大楼的人都知道、老钱奶奶也知道,但面对这样的暴力,大家都安静带过。关于性与性别的暴力从来都不会独立而成,必然由整个社会作为施暴者来确定,特别是性,性的暴力,本质上就是权力的展现,而谁掌握权力,往往就掌握这个社会。李国华、钱一维借由他们的暴力,宰制了女孩与女人的身体,宰制了她们的自由,从而谋杀了一部分的她们。
伊纹姊姊这角色既是房思琪的对照,也是李国华的对照。作为受暴者,作为美丽的相似的人,她就像是房思琪来不及长大的样子,又像是另一个房思琪。但作为同样是思琪与怡婷的偶像、指导者,同样是讲着那些书的人,她又像是李国华的对照,是另一个思想及论述上期待带领思琪与怡婷的人,也因此,某种程度上造成其跟「老师」的竞逐关系。这其实与现实世界多么相符:当女性也开始在知识上逐渐茁壮要成为她人的导师时,那是一种隐含的、私密的,像是「褓母」一样的──同时身兼了引导者却也是受暴者:为了婚姻而中断学业的伊纹,因为婚姻而受到箝制的伊纹。思琪、怡婷与伊纹那珠宝一样的时光,是女性知识的传送,而这些传送,都在努力地与象征正统有着更权威的李国华进行近乎没有的斗争,但也几乎都断送在男性的暴力、社会的暴力之下。
不过,我觉得仍然是带有希望的,即使这个希望很渺茫。我这边的希望指的并非房思琪或任何角色的「希望」,而是女性知识传送的「希望」,就好像是前一代攻克魔王失败的村民还能够留下一点存盘给下一代。伊纹得以离开一维与怡婷对思琪的姊妹情谊,甚至包括了伊纹最后能够传达的东西,都还看出在这个暴力当中,渺茫的希望(虽然对我来说,无论伊纹能与不能再爱毛毛,光是毛毛的存在就有点太美好了,好得不像真人一样)。
也因此,才有了最后的那一段话:
怡婷,你才十八岁,你有选择,你可以假装世界上没有人以强暴小女孩为乐,假装从没有小女孩被强暴,假装思琪从不存在,假装你从未跟另一个 ↑返回顶部↑
足了掷地有声的雏凤挺拔之姿。
[1]?这里参考的分别是歌德的《爱的亲合力》;纳博可夫的《罗莉塔》;哈代的《黛丝姑娘》。
[2]?一九九三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
[3]?〈后记〉(一九九三年),收于《最蓝的眼睛》(初版一九七○年,新版一九九三年),曾珍珍译,台湾商务,二○○七年。
[4]?宁乔艾玲(erin Khuê Ninh),《忘恩负义:亚美文学中债台高筑的女儿》,黄素卿译,台湾书林,二○一五年。
书评 | 任何关于性的暴力,都是整个社会一起完成的。
蔡宜文
任何关于性的暴力,都是整个社会一起完成的。
〈强暴是社会性谋杀〉是美国人类学家Winkler遭受到性侵后的自述,念女性主义或性别的人应该都会念过一篇讨论性暴力的文章。「强暴」或者是好听一点的称呼为性侵,有好多种定义方式,社会学的人类学的女性主义的法律上的,但没有一个定义比这篇文章的标题来得笃定且让我印象深刻:
强暴是社会性的谋杀
任何关于性的暴力都是「社会性」的,或应该这么说,任何关于性的暴力,都不是由施暴者独立完成的,而是由整个社会协助施暴者完成。这句话,很适合作为这本书的开端。
在《房思琪的初恋乐园》,社会可能不仅仅是协助者,更往往就是施暴者本身。
故事中的施暴者有李国华、钱一维。前者贯穿全文,无论是补习班官方、小孩的家长,甚至是班主任还帮他降低女孩的戒心──把女孩载到老师家里──这些能够看见的旁人凿斧的痕迹,其中更重要的是那些无形的「社会」:「他发现社会对性的禁忌感太方便了,强暴一个女生,全世界都觉得是她自己的错,连她都觉得是自己的错。罪恶感又会把她赶回他身边……。」
李国华聪明,他十分理解这个社会面对性的暴力时,会站在施暴者的那一方。也因此他可以得到许多的「爱」,无论是房思琪的、郭晓奇的还是那一群在后面排队等待的小女孩的爱。因为这个社会允许。而女孩们必须也必然要面对「被强暴后」的自己,说服自己爱上施暴者──「他硬插进来,而我为此道歉」。若与自己不爱的人做爱是污秽的,而既然老师爱的是自己,如果是真的爱我,就算了。若撕开爱的面纱而奔向丑陋的背后,那就是赤裸裸的「社会性的谋杀」,正如同针对晓奇的那些也不虚构的网络评论一般。
另一个较隐隐然发展在故事之中的暴力是一维对伊纹的暴力,知道钱一维打跑几个女朋友,说穷死也不让女儿嫁过去的张太太,把伊纹介绍给一维。估计整栋大楼的人都知道、老钱奶奶也知道,但面对这样的暴力,大家都安静带过。关于性与性别的暴力从来都不会独立而成,必然由整个社会作为施暴者来确定,特别是性,性的暴力,本质上就是权力的展现,而谁掌握权力,往往就掌握这个社会。李国华、钱一维借由他们的暴力,宰制了女孩与女人的身体,宰制了她们的自由,从而谋杀了一部分的她们。
伊纹姊姊这角色既是房思琪的对照,也是李国华的对照。作为受暴者,作为美丽的相似的人,她就像是房思琪来不及长大的样子,又像是另一个房思琪。但作为同样是思琪与怡婷的偶像、指导者,同样是讲着那些书的人,她又像是李国华的对照,是另一个思想及论述上期待带领思琪与怡婷的人,也因此,某种程度上造成其跟「老师」的竞逐关系。这其实与现实世界多么相符:当女性也开始在知识上逐渐茁壮要成为她人的导师时,那是一种隐含的、私密的,像是「褓母」一样的──同时身兼了引导者却也是受暴者:为了婚姻而中断学业的伊纹,因为婚姻而受到箝制的伊纹。思琪、怡婷与伊纹那珠宝一样的时光,是女性知识的传送,而这些传送,都在努力地与象征正统有着更权威的李国华进行近乎没有的斗争,但也几乎都断送在男性的暴力、社会的暴力之下。
不过,我觉得仍然是带有希望的,即使这个希望很渺茫。我这边的希望指的并非房思琪或任何角色的「希望」,而是女性知识传送的「希望」,就好像是前一代攻克魔王失败的村民还能够留下一点存盘给下一代。伊纹得以离开一维与怡婷对思琪的姊妹情谊,甚至包括了伊纹最后能够传达的东西,都还看出在这个暴力当中,渺茫的希望(虽然对我来说,无论伊纹能与不能再爱毛毛,光是毛毛的存在就有点太美好了,好得不像真人一样)。
也因此,才有了最后的那一段话:
怡婷,你才十八岁,你有选择,你可以假装世界上没有人以强暴小女孩为乐,假装从没有小女孩被强暴,假装思琪从不存在,假装你从未跟另一个 ↑返回顶部↑
房思琪的初恋乐园 作者:林奕含
足了掷地有声的雏凤挺拔之姿。
[1]?这里参考的分别是歌德的《爱的亲合力》;纳博可夫的《罗莉塔》;哈代的《黛丝姑娘》。
[2]?一九九三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
[3]?〈后记〉(一九九三年),收于《最蓝的眼睛》(初版一九七○年,新版一九九三年),曾珍珍译,台湾商务,二○○七年。
[4]?宁乔艾玲(erin Khuê Ninh),《忘恩负义:亚美文学中债台高筑的女儿》,黄素卿译,台湾书林,二○一五年。
书评 | 任何关于性的暴力,都是整个社会一起完成的。
蔡宜文
任何关于性的暴力,都是整个社会一起完成的。
〈强暴是社会性谋杀〉是美国人类学家Winkler遭受到性侵后的自述,念女性主义或性别的人应该都会念过一篇讨论性暴力的文章。「强暴」或者是好听一点的称呼为性侵,有好多种定义方式,社会学的人类学的女性主义的法律上的,但没有一个定义比这篇文章的标题来得笃定且让我印象深刻:
强暴是社会性的谋杀
任何关于性的暴力都是「社会性」的,或应该这么说,任何关于性的暴力,都不是由施暴者独立完成的,而是由整个社会协助施暴者完成。这句话,很适合作为这本书的开端。
在《房思琪的初恋乐园》,社会可能不仅仅是协助者,更往往就是施暴者本身。
故事中的施暴者有李国华、钱一维。前者贯穿全文,无论是补习班官方、小孩的家长,甚至是班主任还帮他降低女孩的戒心──把女孩载到老师家里──这些能够看见的旁人凿斧的痕迹,其中更重要的是那些无形的「社会」:「他发现社会对性的禁忌感太方便了,强暴一个女生,全世界都觉得是她自己的错,连她都觉得是自己的错。罪恶感又会把她赶回他身边……。」
李国华聪明,他十分理解这个社会面对性的暴力时,会站在施暴者的那一方。也因此他可以得到许多的「爱」,无论是房思琪的、郭晓奇的还是那一群在后面排队等待的小女孩的爱。因为这个社会允许。而女孩们必须也必然要面对「被强暴后」的自己,说服自己爱上施暴者──「他硬插进来,而我为此道歉」。若与自己不爱的人做爱是污秽的,而既然老师爱的是自己,如果是真的爱我,就算了。若撕开爱的面纱而奔向丑陋的背后,那就是赤裸裸的「社会性的谋杀」,正如同针对晓奇的那些也不虚构的网络评论一般。
另一个较隐隐然发展在故事之中的暴力是一维对伊纹的暴力,知道钱一维打跑几个女朋友,说穷死也不让女儿嫁过去的张太太,把伊纹介绍给一维。估计整栋大楼的人都知道、老钱奶奶也知道,但面对这样的暴力,大家都安静带过。关于性与性别的暴力从来都不会独立而成,必然由整个社会作为施暴者来确定,特别是性,性的暴力,本质上就是权力的展现,而谁掌握权力,往往就掌握这个社会。李国华、钱一维借由他们的暴力,宰制了女孩与女人的身体,宰制了她们的自由,从而谋杀了一部分的她们。
伊纹姊姊这角色既是房思琪的对照,也是李国华的对照。作为受暴者,作为美丽的相似的人,她就像是房思琪来不及长大的样子,又像是另一个房思琪。但作为同样是思琪与怡婷的偶像、指导者,同样是讲着那些书的人,她又像是李国华的对照,是另一个思想及论述上期待带领思琪与怡婷的人,也因此,某种程度上造成其跟「老师」的竞逐关系。这其实与现实世界多么相符:当女性也开始在知识上逐渐茁壮要成为她人的导师时,那是一种隐含的、私密的,像是「褓母」一样的──同时身兼了引导者却也是受暴者:为了婚姻而中断学业的伊纹,因为婚姻而受到箝制的伊纹。思琪、怡婷与伊纹那珠宝一样的时光,是女性知识的传送,而这些传送,都在努力地与象征正统有着更权威的李国华进行近乎没有的斗争,但也几乎都断送在男性的暴力、社会的暴力之下。
不过,我觉得仍然是带有希望的,即使这个希望很渺茫。我这边的希望指的并非房思琪或任何角色的「希望」,而是女性知识传送的「希望」,就好像是前一代攻克魔王失败的村民还能够留下一点存盘给下一代。伊纹得以离开一维与怡婷对思琪的姊妹情谊,甚至包括了伊纹最后能够传达的东西,都还看出在这个暴力当中,渺茫的希望(虽然对我来说,无论伊纹能与不能再爱毛毛,光是毛毛的存在就有点太美好了,好得不像真人一样)。
也因此,才有了最后的那一段话:
怡婷,你才十八岁,你有选择,你可以假装世界上没有人以强暴小女孩为乐,假装从没有小女孩被强暴,假装思琪从不存在,假装你从未跟另一个
足了掷地有声的雏凤挺拔之姿。
[1]?这里参考的分别是歌德的《爱的亲合力》;纳博可夫的《罗莉塔》;哈代的《黛丝姑娘》。
[2]?一九九三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
[3]?〈后记〉(一九九三年),收于《最蓝的眼睛》(初版一九七○年,新版一九九三年),曾珍珍译,台湾商务,二○○七年。
[4]?宁乔艾玲(erin Khuê Ninh),《忘恩负义:亚美文学中债台高筑的女儿》,黄素卿译,台湾书林,二○一五年。
书评 | 任何关于性的暴力,都是整个社会一起完成的。
蔡宜文
任何关于性的暴力,都是整个社会一起完成的。
〈强暴是社会性谋杀〉是美国人类学家Winkler遭受到性侵后的自述,念女性主义或性别的人应该都会念过一篇讨论性暴力的文章。「强暴」或者是好听一点的称呼为性侵,有好多种定义方式,社会学的人类学的女性主义的法律上的,但没有一个定义比这篇文章的标题来得笃定且让我印象深刻:
强暴是社会性的谋杀
任何关于性的暴力都是「社会性」的,或应该这么说,任何关于性的暴力,都不是由施暴者独立完成的,而是由整个社会协助施暴者完成。这句话,很适合作为这本书的开端。
在《房思琪的初恋乐园》,社会可能不仅仅是协助者,更往往就是施暴者本身。
故事中的施暴者有李国华、钱一维。前者贯穿全文,无论是补习班官方、小孩的家长,甚至是班主任还帮他降低女孩的戒心──把女孩载到老师家里──这些能够看见的旁人凿斧的痕迹,其中更重要的是那些无形的「社会」:「他发现社会对性的禁忌感太方便了,强暴一个女生,全世界都觉得是她自己的错,连她都觉得是自己的错。罪恶感又会把她赶回他身边……。」
李国华聪明,他十分理解这个社会面对性的暴力时,会站在施暴者的那一方。也因此他可以得到许多的「爱」,无论是房思琪的、郭晓奇的还是那一群在后面排队等待的小女孩的爱。因为这个社会允许。而女孩们必须也必然要面对「被强暴后」的自己,说服自己爱上施暴者──「他硬插进来,而我为此道歉」。若与自己不爱的人做爱是污秽的,而既然老师爱的是自己,如果是真的爱我,就算了。若撕开爱的面纱而奔向丑陋的背后,那就是赤裸裸的「社会性的谋杀」,正如同针对晓奇的那些也不虚构的网络评论一般。
另一个较隐隐然发展在故事之中的暴力是一维对伊纹的暴力,知道钱一维打跑几个女朋友,说穷死也不让女儿嫁过去的张太太,把伊纹介绍给一维。估计整栋大楼的人都知道、老钱奶奶也知道,但面对这样的暴力,大家都安静带过。关于性与性别的暴力从来都不会独立而成,必然由整个社会作为施暴者来确定,特别是性,性的暴力,本质上就是权力的展现,而谁掌握权力,往往就掌握这个社会。李国华、钱一维借由他们的暴力,宰制了女孩与女人的身体,宰制了她们的自由,从而谋杀了一部分的她们。
伊纹姊姊这角色既是房思琪的对照,也是李国华的对照。作为受暴者,作为美丽的相似的人,她就像是房思琪来不及长大的样子,又像是另一个房思琪。但作为同样是思琪与怡婷的偶像、指导者,同样是讲着那些书的人,她又像是李国华的对照,是另一个思想及论述上期待带领思琪与怡婷的人,也因此,某种程度上造成其跟「老师」的竞逐关系。这其实与现实世界多么相符:当女性也开始在知识上逐渐茁壮要成为她人的导师时,那是一种隐含的、私密的,像是「褓母」一样的──同时身兼了引导者却也是受暴者:为了婚姻而中断学业的伊纹,因为婚姻而受到箝制的伊纹。思琪、怡婷与伊纹那珠宝一样的时光,是女性知识的传送,而这些传送,都在努力地与象征正统有着更权威的李国华进行近乎没有的斗争,但也几乎都断送在男性的暴力、社会的暴力之下。
不过,我觉得仍然是带有希望的,即使这个希望很渺茫。我这边的希望指的并非房思琪或任何角色的「希望」,而是女性知识传送的「希望」,就好像是前一代攻克魔王失败的村民还能够留下一点存盘给下一代。伊纹得以离开一维与怡婷对思琪的姊妹情谊,甚至包括了伊纹最后能够传达的东西,都还看出在这个暴力当中,渺茫的希望(虽然对我来说,无论伊纹能与不能再爱毛毛,光是毛毛的存在就有点太美好了,好得不像真人一样)。
也因此,才有了最后的那一段话:
怡婷,你才十八岁,你有选择,你可以假装世界上没有人以强暴小女孩为乐,假装从没有小女孩被强暴,假装思琪从不存在,假装你从未跟另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