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段阅读_第 378 章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就在昌宗先生的学堂内共读一书。海良宜属意姚温玉,最初是因为姚老太爷, 那会儿薛修卓已经三递名帖, 但都没有被海良宜留下。

    姚温玉常听奚鸿轩谈及薛修卓, 是因为薛修卓早年在薛府中过得很拮据。薛父死后,薛家各房为争夺良田宅院斗得不可开jiāo,闹得阒都人尽皆知,很令世家不齿。嫡出的薛修易附庸风雅,对古玩一窍不通,却整日花着大把的银子由人哄骗, 没出几年,薛家就被败光了,薛氏旁系逐渐与本家生分,连秋风都不打了。薛修易成日厮混,想入翰林,前后又给当时兼任翰林学士及内阁元辅的花思谦送过好些礼,都是热脸贴人家的冷屁股,连赫连侯费氏都看不上眼。

    谁都以为薛氏要败了,薛修卓就在此刻杀了出来,他被择入翰林是实打实地通过考学。当时海良宜审阅,薛修卓的策论做得相当优秀,榜上有名绝非取巧。姚温玉看过薛修卓的所有策论,薛修卓刚入翰林时锐气正足,甚至可以看到齐惠连的影子,他屡次上奏谈及的都是地方重量田地的事情,这是齐惠连当年没有做完的事。以阒都八城为例,世家吞并民田瞒而不报,借此抵消万顷田税,是户部在魏怀古等人掌控下稽查不出来的事情。

    可是薛修卓没有遇见能够庇护他的东宫太子,他的奏折不仅得罪了花思谦,还得罪了当时的世家朝臣,甚至得罪了潘如贵。这些人后来都与中博兵败案有千丝万缕的关系,他们早在永宜年末期就已经达成同盟,就连看似边缘化的赫连侯费氏在丹城也有侵占民田的举措。薛修卓就像是落入重围的稚兔,在朝堂上激起了千层浪,攻讦来得如此迅猛,花思谦以薛修卓为理由,着力打击的是提拔他的海良宜,以及海良宜代表的寒门官员。

    那段日子过得很艰难,姚温玉身处江湖都能听到风声。当时被降下去的官员有孔湫,间接受到冲击的还有梁漼山这种末流小官。海良宜避开了花思谦的锋芒,退任内阁次辅的最后一位,减少了朝堂议事的参与次数,寒门再次进入蛰伏期。薛修卓的前途受限,被花思谦公开责难,他才入朝,在翰林的位置甚至没有坐稳,就被贬了下去,成了修订国史的笔杆子。

    但是海良宜那次退让的背后并非畏惧,而是寒门筹备反击的开端。海良宜对国库的问题早有顾虑,他们没有采取从阒都发难的方式,而是由地方账簿开始追查。海良宜当时选择的人就是薛修卓,薛修卓能够出任户科都给事中完全是海良宜的授意,而薛修卓也没有让海良宜失望,在经历过那场攻讦以后,他变得谨慎且老练。

    薛修卓在户科都给事中的位置上待了整整八年,其间按照都察考评,他早该升了。然而海良宜压着他,把他放在底下磨砺。姚温玉觉得这人天生是做官的料,因为他太懂海良宜的意思,不仅没有生出埋怨,反而干得相当漂亮。厥西及阒都八城的地方政情,他全部熟记于心,厥西粮仓能够恢复充裕,江青山功劳最大,可是薛修卓同样功不可没。

    江青山不推崇姚温玉,甚至不读姚温玉的文章,因为他们是实干派。对于他们这种官员而言,就算姚温玉真的是个天才,那都不如薛修卓重要。

    萧驰野曾经说过,比起姚温玉,薛修卓更像海良宜的学生。因为他完成了海良宜及寒门官员的愿望,在南林猎场的惊天一奏,bi反了花思谦,让寒门数年的苦心没有白费。咸德帝病逝,太后被迫后退,花、潘两党随之瓦解,他们迎来了一位年轻健康的新帝王。

    可惜天不遂人愿,李建恒不是做皇帝的料。

    姚温玉在海良宜死前,对薛修卓没有恶感。他在姚温玉眼里是个位置微妙的人,似乎抛弃了世家,却能获得奚鸿轩等人的全力支持。他像是站在某条线上,两方人马皆是棋子,包括他自己。

    * * *

    姚温玉在菩提山遇见薛修卓时正在下着雨,他们到茅草亭内落座,下了一盘棋。过程中没有对答,甚至没有对视。这棋下了几个时辰,最后以平局作罢。

    薛修卓临走时撑开了伞,他回首,对姚温玉说 ↑返回顶部↑
    就在昌宗先生的学堂内共读一书。海良宜属意姚温玉,最初是因为姚老太爷, 那会儿薛修卓已经三递名帖, 但都没有被海良宜留下。

    姚温玉常听奚鸿轩谈及薛修卓, 是因为薛修卓早年在薛府中过得很拮据。薛父死后,薛家各房为争夺良田宅院斗得不可开jiāo,闹得阒都人尽皆知,很令世家不齿。嫡出的薛修易附庸风雅,对古玩一窍不通,却整日花着大把的银子由人哄骗, 没出几年,薛家就被败光了,薛氏旁系逐渐与本家生分,连秋风都不打了。薛修易成日厮混,想入翰林,前后又给当时兼任翰林学士及内阁元辅的花思谦送过好些礼,都是热脸贴人家的冷屁股,连赫连侯费氏都看不上眼。

    谁都以为薛氏要败了,薛修卓就在此刻杀了出来,他被择入翰林是实打实地通过考学。当时海良宜审阅,薛修卓的策论做得相当优秀,榜上有名绝非取巧。姚温玉看过薛修卓的所有策论,薛修卓刚入翰林时锐气正足,甚至可以看到齐惠连的影子,他屡次上奏谈及的都是地方重量田地的事情,这是齐惠连当年没有做完的事。以阒都八城为例,世家吞并民田瞒而不报,借此抵消万顷田税,是户部在魏怀古等人掌控下稽查不出来的事情。

    可是薛修卓没有遇见能够庇护他的东宫太子,他的奏折不仅得罪了花思谦,还得罪了当时的世家朝臣,甚至得罪了潘如贵。这些人后来都与中博兵败案有千丝万缕的关系,他们早在永宜年末期就已经达成同盟,就连看似边缘化的赫连侯费氏在丹城也有侵占民田的举措。薛修卓就像是落入重围的稚兔,在朝堂上激起了千层浪,攻讦来得如此迅猛,花思谦以薛修卓为理由,着力打击的是提拔他的海良宜,以及海良宜代表的寒门官员。

    那段日子过得很艰难,姚温玉身处江湖都能听到风声。当时被降下去的官员有孔湫,间接受到冲击的还有梁漼山这种末流小官。海良宜避开了花思谦的锋芒,退任内阁次辅的最后一位,减少了朝堂议事的参与次数,寒门再次进入蛰伏期。薛修卓的前途受限,被花思谦公开责难,他才入朝,在翰林的位置甚至没有坐稳,就被贬了下去,成了修订国史的笔杆子。

    但是海良宜那次退让的背后并非畏惧,而是寒门筹备反击的开端。海良宜对国库的问题早有顾虑,他们没有采取从阒都发难的方式,而是由地方账簿开始追查。海良宜当时选择的人就是薛修卓,薛修卓能够出任户科都给事中完全是海良宜的授意,而薛修卓也没有让海良宜失望,在经历过那场攻讦以后,他变得谨慎且老练。

    薛修卓在户科都给事中的位置上待了整整八年,其间按照都察考评,他早该升了。然而海良宜压着他,把他放在底下磨砺。姚温玉觉得这人天生是做官的料,因为他太懂海良宜的意思,不仅没有生出埋怨,反而干得相当漂亮。厥西及阒都八城的地方政情,他全部熟记于心,厥西粮仓能够恢复充裕,江青山功劳最大,可是薛修卓同样功不可没。

    江青山不推崇姚温玉,甚至不读姚温玉的文章,因为他们是实干派。对于他们这种官员而言,就算姚温玉真的是个天才,那都不如薛修卓重要。

    萧驰野曾经说过,比起姚温玉,薛修卓更像海良宜的学生。因为他完成了海良宜及寒门官员的愿望,在南林猎场的惊天一奏,bi反了花思谦,让寒门数年的苦心没有白费。咸德帝病逝,太后被迫后退,花、潘两党随之瓦解,他们迎来了一位年轻健康的新帝王。

    可惜天不遂人愿,李建恒不是做皇帝的料。

    姚温玉在海良宜死前,对薛修卓没有恶感。他在姚温玉眼里是个位置微妙的人,似乎抛弃了世家,却能获得奚鸿轩等人的全力支持。他像是站在某条线上,两方人马皆是棋子,包括他自己。

    * * *

    姚温玉在菩提山遇见薛修卓时正在下着雨,他们到茅草亭内落座,下了一盘棋。过程中没有对答,甚至没有对视。这棋下了几个时辰,最后以平局作罢。

    薛修卓临走时撑开了伞,他回首,对姚温玉说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