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71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校花与学霸 作者:冷门大王

    没多久,好戏就开锣了。开场是王员外过大寿的场景,汪紫涵和赵胜文边看边聊起了这出评剧经典剧目,“你之前有没有看过这出戏?”

    “没有。”赵胜文摇头。

    “《花为媒》是经典曲目,我小时候就听过。要不要给你剧透一下,我怕你等会儿听不懂,觉得无聊。”

    赵胜文无可无不可,就答应了。

    “这出戏是个古代相亲的故事。王俊卿与表姐李月娥青梅竹马,私定终身。但李月娥父亲李员外不同意,婚事就没成。王家就让媒婆说了张员外家的五姑娘张五可,结果王俊卿不同意。后来媒婆出主意让这二人相亲,因为张五可漂亮,说不准见了面就同意了。结果王俊卿没去,让表弟贾俊英代替他相亲去了。两人一见钟情,张五可赠贾俊英一支玫瑰花,定下鸳盟。结果成亲那天,表姐李月娥去抢亲了,一个新郎却来了两个新娘子,误会闹大了。幸好最后解除误会,王俊卿与李月娥,张五可与贾俊英成亲,大团圆结局。”

    赵胜文听得津津有味,但有些不解,“为什么送玫瑰花当信物呢?没两天就枯萎了。”

    “因为这出戏的名字就叫‘花为媒’,以花为媒的意思。”汪紫涵说完,见赵胜文不太信服的样子,又开始胡诌:“其实送花是个很聪明的做法。玫瑰既表明了心意,又不会留下把柄。你也知道古代是不允许青年男女私相授受的。”

    “哦,原来是这样。”赵胜文深深看了她一眼,笑道:“是挺聪明的。”

    汪紫涵见他赞同自己,愈发高兴,为他介绍起来,“这出戏有一个著名选段叫‘报花名’,就发生在赠花之前。”

    赵胜文点头,听得认真。

    汪紫涵愈发来了兴趣,台上一边演,她就在台下为他时不时解说一两句。因为有她的解说,在外行赵胜文眼里,那些咿咿呀呀的唱腔变得生动有趣起来。

    两人最后还讨论到了相亲这个话题。

    “相亲啊?在网上经常听到人抱怨相亲。”赵胜文顿了顿,“白长宁就很排斥相亲,为了逃避相亲,想了许多怪招来对付他妈。”

    “为什么要排斥相亲呢?”汪紫涵摇头,一脸不赞同,“这种与异性结识的方式,虽然有点简单粗暴,但绝对高效啊。”

    赵胜文耸耸肩,“可能是因为没有爱情,被拉郎配的感觉。”

    汪紫涵不以为然:“感情都是可以培养的嘛,不是说日久生情吗?”

    赵胜文想了想,“可能一见钟情更符合人们对爱情的预期。”

    “No,no,人们都被文学作品和电影电视误导了,一见钟情在虚拟世界中很美很浪漫,但在现实世界中最不靠谱了。”汪紫涵晃着食指,表示不赞同,“‘首先,一见’这个字眼,说明双方并没有深刻的了解,对彼此的认识停留在一个肤浅的层面,所谓的钟情建立在这样的基础上,能有多可靠?又能维持多长时间?你也知道事物都有个此消彼长的盛衰规律,爱情也不例外。一见钟情,就好比,嗯,出道即巅峰,那以后随着了解的加深、彼此的缺点暴露出来,再加上生活中的小麻烦时不时来捣蛋,那感情走势下跌的可能性更大。所以,我从不相信什么一见钟情,那样不够理智也不够谨慎。感情都是处出来的,日积月累,从无到有,从薄到厚,一点一滴积累出来的。这事,谁也不能一蹴而就,天仙也不例外。”

    “你这也太武断了,一棍子打死一船人。”赵胜文不赞同,“世界上还有不少一见钟情但结局美好的例子。”

    “这是概率与人口基数的问题,我并不否认这种可能性。但相比而言,结局惨淡的例子更普遍。”汪紫涵犹豫了一下,仍然说出了自己的观点,罕见地没有迎合赵胜文。

    赵胜文被噎住了,最后指着舞台上正在花园相亲的两位演员说道:“你瞧,他们虽然是相亲认识,但也一见钟情啊,结局也不错。”

    汪紫涵没有再据理力争,只含糊说道:“嗯,他们最后成亲了。”但谁知道婚后过得怎么样呢。就像大家都知道历史上卓文君与司马相如一见钟情了,但婚后波折坎坷不断,最后落得“闻君有两意,特来相决绝”的惨淡下场。

    赵胜文觉得气氛有点僵,顿了顿,开玩笑:“你年纪轻轻,想法怎么老气横秋的,小姑娘不都追求浪漫吗?”

    “因为老了嘛。”汪紫涵不想再谈论这个话题,便道:“看完这出戏,我们去尝尝津城的小笼包吧,别的地方没这儿地道。来这儿不吃小笼包的话,太亏了。”

    “听你的,那就去尝尝。”

    汪紫涵松了一口气,之前那段不太愉快的插曲总算过去了。

    散了戏,二人就去了戏院附近的小吃一条街,不光吃了小笼包,还吃了炸鹌鹑、耳朵眼儿糕、麻花和锅贴……最后二人两手满满地拎着各色小吃,打道回府。

    回了襄城之后,二人都有点乏,就分开了,各回各家。

    翌日是周一,又开始上班。

    不过一到公司,创作部主任就找过来了,通知汪紫涵,“C公司的广告要制作了,你是策划人,跟着摄制组一块去,监督一下,不要拍跑偏了。”

    于是汪紫涵就这样跟着摄制组,又来到了C公司拍摄。 ↑返回顶部↑
    校花与学霸 作者:冷门大王

    没多久,好戏就开锣了。开场是王员外过大寿的场景,汪紫涵和赵胜文边看边聊起了这出评剧经典剧目,“你之前有没有看过这出戏?”

    “没有。”赵胜文摇头。

    “《花为媒》是经典曲目,我小时候就听过。要不要给你剧透一下,我怕你等会儿听不懂,觉得无聊。”

    赵胜文无可无不可,就答应了。

    “这出戏是个古代相亲的故事。王俊卿与表姐李月娥青梅竹马,私定终身。但李月娥父亲李员外不同意,婚事就没成。王家就让媒婆说了张员外家的五姑娘张五可,结果王俊卿不同意。后来媒婆出主意让这二人相亲,因为张五可漂亮,说不准见了面就同意了。结果王俊卿没去,让表弟贾俊英代替他相亲去了。两人一见钟情,张五可赠贾俊英一支玫瑰花,定下鸳盟。结果成亲那天,表姐李月娥去抢亲了,一个新郎却来了两个新娘子,误会闹大了。幸好最后解除误会,王俊卿与李月娥,张五可与贾俊英成亲,大团圆结局。”

    赵胜文听得津津有味,但有些不解,“为什么送玫瑰花当信物呢?没两天就枯萎了。”

    “因为这出戏的名字就叫‘花为媒’,以花为媒的意思。”汪紫涵说完,见赵胜文不太信服的样子,又开始胡诌:“其实送花是个很聪明的做法。玫瑰既表明了心意,又不会留下把柄。你也知道古代是不允许青年男女私相授受的。”

    “哦,原来是这样。”赵胜文深深看了她一眼,笑道:“是挺聪明的。”

    汪紫涵见他赞同自己,愈发高兴,为他介绍起来,“这出戏有一个著名选段叫‘报花名’,就发生在赠花之前。”

    赵胜文点头,听得认真。

    汪紫涵愈发来了兴趣,台上一边演,她就在台下为他时不时解说一两句。因为有她的解说,在外行赵胜文眼里,那些咿咿呀呀的唱腔变得生动有趣起来。

    两人最后还讨论到了相亲这个话题。

    “相亲啊?在网上经常听到人抱怨相亲。”赵胜文顿了顿,“白长宁就很排斥相亲,为了逃避相亲,想了许多怪招来对付他妈。”

    “为什么要排斥相亲呢?”汪紫涵摇头,一脸不赞同,“这种与异性结识的方式,虽然有点简单粗暴,但绝对高效啊。”

    赵胜文耸耸肩,“可能是因为没有爱情,被拉郎配的感觉。”

    汪紫涵不以为然:“感情都是可以培养的嘛,不是说日久生情吗?”

    赵胜文想了想,“可能一见钟情更符合人们对爱情的预期。”

    “No,no,人们都被文学作品和电影电视误导了,一见钟情在虚拟世界中很美很浪漫,但在现实世界中最不靠谱了。”汪紫涵晃着食指,表示不赞同,“‘首先,一见’这个字眼,说明双方并没有深刻的了解,对彼此的认识停留在一个肤浅的层面,所谓的钟情建立在这样的基础上,能有多可靠?又能维持多长时间?你也知道事物都有个此消彼长的盛衰规律,爱情也不例外。一见钟情,就好比,嗯,出道即巅峰,那以后随着了解的加深、彼此的缺点暴露出来,再加上生活中的小麻烦时不时来捣蛋,那感情走势下跌的可能性更大。所以,我从不相信什么一见钟情,那样不够理智也不够谨慎。感情都是处出来的,日积月累,从无到有,从薄到厚,一点一滴积累出来的。这事,谁也不能一蹴而就,天仙也不例外。”

    “你这也太武断了,一棍子打死一船人。”赵胜文不赞同,“世界上还有不少一见钟情但结局美好的例子。”

    “这是概率与人口基数的问题,我并不否认这种可能性。但相比而言,结局惨淡的例子更普遍。”汪紫涵犹豫了一下,仍然说出了自己的观点,罕见地没有迎合赵胜文。

    赵胜文被噎住了,最后指着舞台上正在花园相亲的两位演员说道:“你瞧,他们虽然是相亲认识,但也一见钟情啊,结局也不错。”

    汪紫涵没有再据理力争,只含糊说道:“嗯,他们最后成亲了。”但谁知道婚后过得怎么样呢。就像大家都知道历史上卓文君与司马相如一见钟情了,但婚后波折坎坷不断,最后落得“闻君有两意,特来相决绝”的惨淡下场。

    赵胜文觉得气氛有点僵,顿了顿,开玩笑:“你年纪轻轻,想法怎么老气横秋的,小姑娘不都追求浪漫吗?”

    “因为老了嘛。”汪紫涵不想再谈论这个话题,便道:“看完这出戏,我们去尝尝津城的小笼包吧,别的地方没这儿地道。来这儿不吃小笼包的话,太亏了。”

    “听你的,那就去尝尝。”

    汪紫涵松了一口气,之前那段不太愉快的插曲总算过去了。

    散了戏,二人就去了戏院附近的小吃一条街,不光吃了小笼包,还吃了炸鹌鹑、耳朵眼儿糕、麻花和锅贴……最后二人两手满满地拎着各色小吃,打道回府。

    回了襄城之后,二人都有点乏,就分开了,各回各家。

    翌日是周一,又开始上班。

    不过一到公司,创作部主任就找过来了,通知汪紫涵,“C公司的广告要制作了,你是策划人,跟着摄制组一块去,监督一下,不要拍跑偏了。”

    于是汪紫涵就这样跟着摄制组,又来到了C公司拍摄。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