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2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不受干扰。

    乘坐海上飞机,虽然价格高,但是时间绝对是最快的。

    第二种就是包括邮轮在内的各种船。现代船其实外观和古早时期的船差不多。只不过在遭遇海上风暴时,再也没有出现翻船现象了。

    因为海上飞机越来越可靠,当海面出现大风大浪,情况紧急的时候,随时都可以调用海上飞机进行增援。

    一般会同时出动三架或者四架飞机,然后飞机上抛下自动定位绳索,可以自发地定位到船的船头,船尾以及中段部分。然后驾驶员操纵飞机,几架飞机合力把船调离水面,然后运到风平浪静的海面上去。

    第三种就是海路,到底是修建海上公路或是海底轨道,在开发的初期争议相当大。

    主张海上公路的一方,说可以效仿陆上公路一样,除了在海面上有一条公路,公路的上方还可以修建多层。这样人们的交通花费少,速度还比海船快。

    但是环保人士强烈反对这种做法,说是海上公路将减少能照进海里的阳光,对海洋生物影响极大。并且在接触海面的那一条公路,很可能影响到比如海豚等有时候会冒出水面的动物,会让它们对这个陌生生物产生不适应性,从而影响繁殖。

    最终环保人士赢得了这场辩论,结果就是修建海底轨道。

    海底轨道字面意思,就是修在了海底。

    由于海底是凹凸不平的,人类并没有像开发陆上公路一样,高的地方挖掉,低的地方填平。而是将隧道适当建大,有时干脆就让隧道有高低起伏,反正尽量不破坏海底原生面。

    然后隧道里修建轨道,之后再建造海底火车。

    深入海底作业时,当然可以回答500年前人类的问题之一:海底是不是有巨型乌贼等超大生物?

    答案是有生物,极少,也许是躲起来了。

    综合比较,李昆灵他们选择了乘坐海底火车,因为从没去过海底,李昆灵也非常好奇。

    买好票,先是乘坐一个电梯,直下式那种。电梯不大,大概十个平方左右,然后里面有十个座位。其中一面上还挂了个显示屏,里面在播海洋生物介绍之类的纪录片。

    一个电梯坐满十人后,立即出发,往下。然后紧接着第二个电梯又打开门进客。就像是一个上下运行的轨道,轨道上面每隔一段就是一个电梯。不用等电梯下去了再上来那种。

    而且随身携带机器人的乘客,机器人可以挂在电梯侧面上方空间,小白就是这样被挂上去的。

    李昆灵感觉这个电梯起码坐了有二十分钟,正觉得瞌睡来了的时候,电梯停下,门打开了。

    出了电梯,眼前就是海底火车站站台,面前停着一列银色外表的火车,上面写着“深海火车一号”。

    “原来看不到海底啊。”马克西米安在旁边突然说道。

    李昆灵回头看到他正仰起头,打量天花板。

    于是李昆灵也顺着他的视线仰头看上面,周围几个乘客也同样如此,这就是所谓的群众效应吧。

    “确实看不到,这个隧道是密封不透明的。”

    李昆灵只看到天花板上一排排发出柔和亮光的灯。

    然后他们就上了火车,走进指定的车厢。

    车厢不大,中间有一张小桌子,是从车窗下的墙面伸出来的。小桌子旁边各有一排座位,每个座位最多能坐三人。

    可能是为了消除乘客的海底恐惧症,或者幽闭空间恐惧症之类的毛病。车厢里内壁涂成了粉红色,上面画有各种花草树木。

    并且似乎还喷了一种类似于青草地芳香的空气清新剂,味道不浓郁,所以闻起来就更像是真的青草和泥土的味道。

    李昆灵和马克西米安在车厢里,靠着车窗面对面坐着等待发车。好一会儿了,都没有人到这个车厢里来。

    还差两分钟发车的时候,门口传来敲门声。

    “你们好,请问这是十五号车厢吗?”

    敲门的人气喘吁吁地说,看样子是踩着点儿赶过来的人。

    “是的。”马克西米安回答道。

    “还好赶上了,我计划要在午餐前赶到新几内亚岛上去呢!”

    边说,他边坐在了马克西米安坐着的那排长凳上。

    李昆灵打量着这个人。

    是个头发花白的老爷爷。没有带帽子,带着一根拐杖,身后有一个大背包。穿着笔挺的浅色西装衬衫外加一件格子马甲。

    西裤尺寸裁剪得非常合适。下面是长袜及皮鞋。袜子的高度也很合适,至少在老爷爷坐下去的时候,没有因为裤腿向上缩短而露出小腿来。

    看来这是一个很注重外表的人,这是李昆灵的第一印象。

    但是转念一想,这么大的背包和西装,不太配吧!

    这时,马克西米安在旁边开口了。

    “真巧,我们也是要去新几内亚岛。”

    李昆灵也在一旁点头。

    “是吗?那真是太好了,我正愁没有伙伴怕无聊,哈哈 ↑返回顶部↑
    不受干扰。

    乘坐海上飞机,虽然价格高,但是时间绝对是最快的。

    第二种就是包括邮轮在内的各种船。现代船其实外观和古早时期的船差不多。只不过在遭遇海上风暴时,再也没有出现翻船现象了。

    因为海上飞机越来越可靠,当海面出现大风大浪,情况紧急的时候,随时都可以调用海上飞机进行增援。

    一般会同时出动三架或者四架飞机,然后飞机上抛下自动定位绳索,可以自发地定位到船的船头,船尾以及中段部分。然后驾驶员操纵飞机,几架飞机合力把船调离水面,然后运到风平浪静的海面上去。

    第三种就是海路,到底是修建海上公路或是海底轨道,在开发的初期争议相当大。

    主张海上公路的一方,说可以效仿陆上公路一样,除了在海面上有一条公路,公路的上方还可以修建多层。这样人们的交通花费少,速度还比海船快。

    但是环保人士强烈反对这种做法,说是海上公路将减少能照进海里的阳光,对海洋生物影响极大。并且在接触海面的那一条公路,很可能影响到比如海豚等有时候会冒出水面的动物,会让它们对这个陌生生物产生不适应性,从而影响繁殖。

    最终环保人士赢得了这场辩论,结果就是修建海底轨道。

    海底轨道字面意思,就是修在了海底。

    由于海底是凹凸不平的,人类并没有像开发陆上公路一样,高的地方挖掉,低的地方填平。而是将隧道适当建大,有时干脆就让隧道有高低起伏,反正尽量不破坏海底原生面。

    然后隧道里修建轨道,之后再建造海底火车。

    深入海底作业时,当然可以回答500年前人类的问题之一:海底是不是有巨型乌贼等超大生物?

    答案是有生物,极少,也许是躲起来了。

    综合比较,李昆灵他们选择了乘坐海底火车,因为从没去过海底,李昆灵也非常好奇。

    买好票,先是乘坐一个电梯,直下式那种。电梯不大,大概十个平方左右,然后里面有十个座位。其中一面上还挂了个显示屏,里面在播海洋生物介绍之类的纪录片。

    一个电梯坐满十人后,立即出发,往下。然后紧接着第二个电梯又打开门进客。就像是一个上下运行的轨道,轨道上面每隔一段就是一个电梯。不用等电梯下去了再上来那种。

    而且随身携带机器人的乘客,机器人可以挂在电梯侧面上方空间,小白就是这样被挂上去的。

    李昆灵感觉这个电梯起码坐了有二十分钟,正觉得瞌睡来了的时候,电梯停下,门打开了。

    出了电梯,眼前就是海底火车站站台,面前停着一列银色外表的火车,上面写着“深海火车一号”。

    “原来看不到海底啊。”马克西米安在旁边突然说道。

    李昆灵回头看到他正仰起头,打量天花板。

    于是李昆灵也顺着他的视线仰头看上面,周围几个乘客也同样如此,这就是所谓的群众效应吧。

    “确实看不到,这个隧道是密封不透明的。”

    李昆灵只看到天花板上一排排发出柔和亮光的灯。

    然后他们就上了火车,走进指定的车厢。

    车厢不大,中间有一张小桌子,是从车窗下的墙面伸出来的。小桌子旁边各有一排座位,每个座位最多能坐三人。

    可能是为了消除乘客的海底恐惧症,或者幽闭空间恐惧症之类的毛病。车厢里内壁涂成了粉红色,上面画有各种花草树木。

    并且似乎还喷了一种类似于青草地芳香的空气清新剂,味道不浓郁,所以闻起来就更像是真的青草和泥土的味道。

    李昆灵和马克西米安在车厢里,靠着车窗面对面坐着等待发车。好一会儿了,都没有人到这个车厢里来。

    还差两分钟发车的时候,门口传来敲门声。

    “你们好,请问这是十五号车厢吗?”

    敲门的人气喘吁吁地说,看样子是踩着点儿赶过来的人。

    “是的。”马克西米安回答道。

    “还好赶上了,我计划要在午餐前赶到新几内亚岛上去呢!”

    边说,他边坐在了马克西米安坐着的那排长凳上。

    李昆灵打量着这个人。

    是个头发花白的老爷爷。没有带帽子,带着一根拐杖,身后有一个大背包。穿着笔挺的浅色西装衬衫外加一件格子马甲。

    西裤尺寸裁剪得非常合适。下面是长袜及皮鞋。袜子的高度也很合适,至少在老爷爷坐下去的时候,没有因为裤腿向上缩短而露出小腿来。

    看来这是一个很注重外表的人,这是李昆灵的第一印象。

    但是转念一想,这么大的背包和西装,不太配吧!

    这时,马克西米安在旁边开口了。

    “真巧,我们也是要去新几内亚岛。”

    李昆灵也在一旁点头。

    “是吗?那真是太好了,我正愁没有伙伴怕无聊,哈哈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