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65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在最重要的就是拿到旗子。

    想一举成功当然不可能,肖典典连续摔了好几次,不过她并不气馁,每一次都比上一次更贴近旗子,最近的一次几乎都擦到边了……又大头朝下地摔了个四脚朝天,肖典典苦笑要是正常状态下她的脖子都该断了,直到东方既白,熟悉的疲惫感又回来了,而鱼竿和某种火腿肠再次消失。

    忽地

    “闺女,你在这干什么呢?好像没见过你,是来走亲戚的吗?”

    肖典典脖子僵硬地扭过头,说话的女人赫然是刘翠芬,她穿着昨天的衣衫,手里拿着簸箕,脚边搁着半麻袋大豆,和上次一模一样,就连眼神也没有了夜晚的狰狞,看她时既好奇又关切,就像是个古道热肠的女人。

    肖典典定了定神,问:“阿姨,这里是东李村吗?”

    刘翠芬点头,不明所以道:“是啊,你是来找哪家的。”

    肖典典脑子一转,立刻有了计策, “我来找我爷爷生前的结拜兄弟,他们是在抗日战争时期一个战壕里并肩作战认识的,姓方,叫方大奎,今年77岁,大约一米八高,戴眼镜,之前当过篾匠还会做木工,左手有六根手指头,喜欢抽烟,有个宝贝烟杆,他有三个儿子一个女儿,儿子是……”

    这些信息都是肖典典胡诌的,说完她静静地看着刘翠芬。

    刘翠芬却惊喜交加地说:“这可巧了!方大奎就是我公公,我男人是方家老三,还有个小姑子!你看你一来东李村就让我碰见了,可不是缘分是什么,闺女你带行李了吗?婶帮你拎。”

    刘婶的态度比之前更热络几分,可是却仿佛看不见她脚上穿着她们家拖鞋似的。

    肖典典露出了一个古怪的笑容,道:“我没带行李,轻车简从来的,你要是不介意我吃你家的用你家的我就跟你回去。”

    刘翠芬自然不会有意见,领着她一路回到了家。

    这时候,东李村像昨日一样升起了炊烟,也有鸡鸣和狗叫,但是却看不见一个人。

    第31章

    虽然满腹疑虑,但瞥见门口开了的野花,她知道,时间并没有倒退,而是继续走着。

    她漫不经心地瞥了刘婶一眼,这女人顺便拿玉米粒喂了鸡,招呼着她:“不用拖鞋,农村就算铺了瓷砖地也随便踩,不过阴雨天还是得穿拖鞋。”

    这一次,肖典典没有说饿和累,打起精神观察着刘家或方家的一切。

    忽地,她看见东边的屋子炕上角落放着她的手机,三两步跑过去拿起手机。

    进了屋,刚一回头就见刘翠芬靠在这屋的房门口,脸上有一丝若有若无的神秘笑意,肖典典注意到她的手正握着门把手,道:“家里现在没人,你坐了这么长时间的车要不先睡一会?”

    说完就欲关上门。

    肖典典哪会让她得逞,赶紧拦住道:“婶,我在火车上睡了十几个小时精神这呢,没人也没关系,我也想和你聊聊。”

    刘翠芬松了口手从把手上放了下来,“好,咱们就聊聊。”

    她们就在西屋的桌子边坐了下来,桌子上还摆着一堆麻将,肖典典看了眼地上,昨天她跑掉碰掉的麻将还在原来的位置,两人攀谈起来,刘翠芬叹了口气道:“公公自打千年中风之后人就糊涂了,耳朵也背眼睛也花,早年受的伤也有后遗症,每到阴雨天就喘不上气,三天两头的去医院,真是活受罪啊。”

    肖典典隐秘地笑了,这话圆的漂亮,“方大奎”是她杜撰出来的人物,自然没有过去没有现在,而她之所以详细地编造了那么多特征就是为了试探刘翠芬和东李村的深浅,若是有个一模一样的“方大奎”出现了,她就得重新估量这个村子了。

    肖典典接道:“我爷爷也是,早年落下不少病根,晚年也没享福,早早就过世了,我从他日记里得知还有个结拜兄弟,我爷爷是孤儿,无亲无故的,也只有方爷爷这一个弟兄。”

    刘翠芬也若有所感地点头,“我跟你说说家里的情况吧,大哥二哥和小姑都在外地,逢年过节才回来,家里就我男人、公公和我闺女。”

    肖典典打了个岔,“您家是闺女啊,多大了。”

    “17,在县里念中学。”

    “叔叔怎么不在家。”

    “在医院陪公公。”

    “那家里的活都是您一个人做啊,农村很多力气活要做的,您一个人能行吗?”

    刘翠芬抬起胳膊,捏了捏,“我这膀子,比男人都结实。”

    肖典典腼腆地笑了下,抿了口水,“在县医院吗?我想过去看看,远不远?”她在心里算了算,离县城最多坐两个小时的客车就能到,如果打车半个多小时就到了,而现在是早上五点左右,无论如何都能找到车去县城。

    这下看刘翠芬该怎么应对。

    谁知道刘翠芬竟然直接否认了有客车,“我们这去县城都是提前打好招呼搭顺丰车去最近的镇子再坐中巴去县城。忽然说要去搭不了车。”

    肖典典想可以打车啊。忽地想起了现 ↑返回顶部↑
    在最重要的就是拿到旗子。

    想一举成功当然不可能,肖典典连续摔了好几次,不过她并不气馁,每一次都比上一次更贴近旗子,最近的一次几乎都擦到边了……又大头朝下地摔了个四脚朝天,肖典典苦笑要是正常状态下她的脖子都该断了,直到东方既白,熟悉的疲惫感又回来了,而鱼竿和某种火腿肠再次消失。

    忽地

    “闺女,你在这干什么呢?好像没见过你,是来走亲戚的吗?”

    肖典典脖子僵硬地扭过头,说话的女人赫然是刘翠芬,她穿着昨天的衣衫,手里拿着簸箕,脚边搁着半麻袋大豆,和上次一模一样,就连眼神也没有了夜晚的狰狞,看她时既好奇又关切,就像是个古道热肠的女人。

    肖典典定了定神,问:“阿姨,这里是东李村吗?”

    刘翠芬点头,不明所以道:“是啊,你是来找哪家的。”

    肖典典脑子一转,立刻有了计策, “我来找我爷爷生前的结拜兄弟,他们是在抗日战争时期一个战壕里并肩作战认识的,姓方,叫方大奎,今年77岁,大约一米八高,戴眼镜,之前当过篾匠还会做木工,左手有六根手指头,喜欢抽烟,有个宝贝烟杆,他有三个儿子一个女儿,儿子是……”

    这些信息都是肖典典胡诌的,说完她静静地看着刘翠芬。

    刘翠芬却惊喜交加地说:“这可巧了!方大奎就是我公公,我男人是方家老三,还有个小姑子!你看你一来东李村就让我碰见了,可不是缘分是什么,闺女你带行李了吗?婶帮你拎。”

    刘婶的态度比之前更热络几分,可是却仿佛看不见她脚上穿着她们家拖鞋似的。

    肖典典露出了一个古怪的笑容,道:“我没带行李,轻车简从来的,你要是不介意我吃你家的用你家的我就跟你回去。”

    刘翠芬自然不会有意见,领着她一路回到了家。

    这时候,东李村像昨日一样升起了炊烟,也有鸡鸣和狗叫,但是却看不见一个人。

    第31章

    虽然满腹疑虑,但瞥见门口开了的野花,她知道,时间并没有倒退,而是继续走着。

    她漫不经心地瞥了刘婶一眼,这女人顺便拿玉米粒喂了鸡,招呼着她:“不用拖鞋,农村就算铺了瓷砖地也随便踩,不过阴雨天还是得穿拖鞋。”

    这一次,肖典典没有说饿和累,打起精神观察着刘家或方家的一切。

    忽地,她看见东边的屋子炕上角落放着她的手机,三两步跑过去拿起手机。

    进了屋,刚一回头就见刘翠芬靠在这屋的房门口,脸上有一丝若有若无的神秘笑意,肖典典注意到她的手正握着门把手,道:“家里现在没人,你坐了这么长时间的车要不先睡一会?”

    说完就欲关上门。

    肖典典哪会让她得逞,赶紧拦住道:“婶,我在火车上睡了十几个小时精神这呢,没人也没关系,我也想和你聊聊。”

    刘翠芬松了口手从把手上放了下来,“好,咱们就聊聊。”

    她们就在西屋的桌子边坐了下来,桌子上还摆着一堆麻将,肖典典看了眼地上,昨天她跑掉碰掉的麻将还在原来的位置,两人攀谈起来,刘翠芬叹了口气道:“公公自打千年中风之后人就糊涂了,耳朵也背眼睛也花,早年受的伤也有后遗症,每到阴雨天就喘不上气,三天两头的去医院,真是活受罪啊。”

    肖典典隐秘地笑了,这话圆的漂亮,“方大奎”是她杜撰出来的人物,自然没有过去没有现在,而她之所以详细地编造了那么多特征就是为了试探刘翠芬和东李村的深浅,若是有个一模一样的“方大奎”出现了,她就得重新估量这个村子了。

    肖典典接道:“我爷爷也是,早年落下不少病根,晚年也没享福,早早就过世了,我从他日记里得知还有个结拜兄弟,我爷爷是孤儿,无亲无故的,也只有方爷爷这一个弟兄。”

    刘翠芬也若有所感地点头,“我跟你说说家里的情况吧,大哥二哥和小姑都在外地,逢年过节才回来,家里就我男人、公公和我闺女。”

    肖典典打了个岔,“您家是闺女啊,多大了。”

    “17,在县里念中学。”

    “叔叔怎么不在家。”

    “在医院陪公公。”

    “那家里的活都是您一个人做啊,农村很多力气活要做的,您一个人能行吗?”

    刘翠芬抬起胳膊,捏了捏,“我这膀子,比男人都结实。”

    肖典典腼腆地笑了下,抿了口水,“在县医院吗?我想过去看看,远不远?”她在心里算了算,离县城最多坐两个小时的客车就能到,如果打车半个多小时就到了,而现在是早上五点左右,无论如何都能找到车去县城。

    这下看刘翠芬该怎么应对。

    谁知道刘翠芬竟然直接否认了有客车,“我们这去县城都是提前打好招呼搭顺丰车去最近的镇子再坐中巴去县城。忽然说要去搭不了车。”

    肖典典想可以打车啊。忽地想起了现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