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14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婉月……”

    余文海顿了顿,“不瞒陛下,实际前一阵子,她就已经冒充小女微儿的名义上门来与臣相认过了,臣也让她进了伯府大门,还特地精心为她寻了一门亲事,只可惜她看不上臣为她寻的那门亲事,打伤了臣的小女儿就跑了。”

    “臣想,她应当不愿意做臣的女儿的,不如便这般算了,放她自在,当然,臣怎么也算是她的生父,可以给她一比钱财作为嫁妆。”

    余文海的话说完,皇帝和元妃的脸已经冷沉如冰一般了,元妃一贯温婉的笑再也挂不住了。

    倒是一旁一直沉默的太后这时终于出了声,“如此说来,当初余大人还是被算计成了这苏府的赘婿,而这苏姑娘也已经上门认过亲了?”

    太后说着,脸色已经冷了下来,“元妃,这是怎么回事,为何与你所说有所不符?”

    “这,臣妾也是不知,婉月和臣妾说的确实是她和母亲上京认亲,还告诉臣妾,她并不知生父是谁又在哪儿,将画像给臣妾看过后,臣妾才认出画像上的人是余大人。”

    文人重礼节,时下更讲究不让血脉流散在外。

    苏婉月上门认亲,余文海却是根本不认,直接以远房亲戚的名义给苏婉月找了门婚事试图打发,这事揭出来只会让余文海受人诟病,甚至遭到弹劾。

    正因为这样,元妃和魏尧便断定余文海不敢将苏婉月到过府上一事揭出来,才编了这样一个故事。

    又哪里能料到余文海当年的入赘竟然是被迫的,而余文海不但想了起来,还毫无顾忌的,将所有事都当众指了出来。

    元妃搭在膝上的手紧了紧,她颇为失望的看向了苏氏和苏婉月,“苏夫人,婉月,这是怎么回事?难不成你们母女在哄骗和利用本宫不成?”

    苏氏本就被余文海的话吓得脸色煞白,再听到太后元妃这么一质问,她心头一慌,竟是眼前一黑,直接晕了过去。

    “娘!”

    苏婉月赶紧接住她娘,“娘,你醒醒,你醒醒啊!”

    “娘娘,民女娘大概是情绪太过激动,受不住晕过去了,她身上还有伤,求娘娘找人救救她,救救她……”

    苏氏是苏婉月在这世上唯一还在乎的人,她这时已经不用装,就已经流出了泪,一边哭一边摇头道,“没有的,根本就没有的,民女母亲没有强迫过父亲,母亲一直告诉民女,她和父亲多恩爱的。”

    苏婉月她不确定苏氏到底是不是如余文海所说那般,但如今她也只能相信苏氏没有做过,也只有这样,她们才能保住性命。

    苏婉月说着,顿了顿,又继续悲戚道,“至于认亲,这事民女没想瞒元妃娘娘,只是子不言父过,民女不知道怎么和娘娘说起认亲这一伤心事。”

    “民女确实是上门去认亲了,可父亲根本不愿认民女,还将民女软禁了起来,府上二姑娘还成日带人过来殴打民女,民女受不住才逃出来,打算带着母亲一块儿回苏州的。”

    “可不成想,父亲竟因不愿人知道民女和母亲的存在,败坏了他名声派了人来追杀民女和母亲……民女母女遇到娘娘的时候,已经是被追杀的走投无路了,母亲为了能让民女活下来,才冒死上前救娘娘,只希望娘娘能庇护民女,让民女免丧于父亲之手。”

    “娘娘,民女和母亲并不是故意欺瞒娘娘,是实在不知如何与娘娘说,娘娘恕罪,娘娘恕罪。”

    苏婉月说着,头开始一下又一下的在地上磕着,“若是一定要罚一个人,娘娘就罚民女吧,和母亲无关的,都是民女的错,是民女非要找父亲,母亲才会上京的。”

    这时候,苏婉月越发的感觉到自己如蝼蚁一般卑微,受人掌控,明明是一早商议好的事,如今出事,元妃却立即将她抛开让她来背下这所有的事情。

    这就是弱和没有权势带给她的劣势。

    苏婉月紧拽着垂于双侧的手,眸中恨怨翻滚,她的头却在地上磕得越发响了,很快她额上出现了青印,也有血被磕了出来。

    世人都是偏帮弱者的,苏婉月这样的动作和话做出来,说出来,在场的许多人都心生不忍了,他们甚至在怀疑余文海在

    为了不想负责任说谎。

    元妃也没想到苏婉月竟然有如此本事,能将死说活,她不由高看了苏婉月一眼,还示意嬷嬷领御医去看她母亲了。

    “太后,这事臣妾认为也不能光听余大人的片面之词,婉月母女毕竟是弱女子,若是真如余大人所说,又哪能上门来认亲啊。”

    “皇祖母,孙儿可以证明岳父大人说的是真的。”

    这时,魏翌上了前,拿出了一份绢帛和信件,“这是十几年前在扬州城任知府的杨大人派人送来的认罪书,他言明,当年收了苏家老爷的钱财隐瞒了岳父的下落,并在岳父去知府府打听自己的身份时,将岳父赶了出去。”

    “也就是说,当年苏家老爷是知道岳父的身份的,他只是想借此将女儿嫁给岳父,只是没想到岳父恢复记忆后,会直接忘了失忆的那段过去,因为心里怕,他一直到死都没有告诉苏夫人事情真相,任她满大街寻人。”

    “除此之外,我这里还有一份苏府老仆的一份知情书,他们也证实了,当年苏家老爷确实是让他去知府府上送过钱财和信件。”

    “另外苏 ↑返回顶部↑
    婉月……”

    余文海顿了顿,“不瞒陛下,实际前一阵子,她就已经冒充小女微儿的名义上门来与臣相认过了,臣也让她进了伯府大门,还特地精心为她寻了一门亲事,只可惜她看不上臣为她寻的那门亲事,打伤了臣的小女儿就跑了。”

    “臣想,她应当不愿意做臣的女儿的,不如便这般算了,放她自在,当然,臣怎么也算是她的生父,可以给她一比钱财作为嫁妆。”

    余文海的话说完,皇帝和元妃的脸已经冷沉如冰一般了,元妃一贯温婉的笑再也挂不住了。

    倒是一旁一直沉默的太后这时终于出了声,“如此说来,当初余大人还是被算计成了这苏府的赘婿,而这苏姑娘也已经上门认过亲了?”

    太后说着,脸色已经冷了下来,“元妃,这是怎么回事,为何与你所说有所不符?”

    “这,臣妾也是不知,婉月和臣妾说的确实是她和母亲上京认亲,还告诉臣妾,她并不知生父是谁又在哪儿,将画像给臣妾看过后,臣妾才认出画像上的人是余大人。”

    文人重礼节,时下更讲究不让血脉流散在外。

    苏婉月上门认亲,余文海却是根本不认,直接以远房亲戚的名义给苏婉月找了门婚事试图打发,这事揭出来只会让余文海受人诟病,甚至遭到弹劾。

    正因为这样,元妃和魏尧便断定余文海不敢将苏婉月到过府上一事揭出来,才编了这样一个故事。

    又哪里能料到余文海当年的入赘竟然是被迫的,而余文海不但想了起来,还毫无顾忌的,将所有事都当众指了出来。

    元妃搭在膝上的手紧了紧,她颇为失望的看向了苏氏和苏婉月,“苏夫人,婉月,这是怎么回事?难不成你们母女在哄骗和利用本宫不成?”

    苏氏本就被余文海的话吓得脸色煞白,再听到太后元妃这么一质问,她心头一慌,竟是眼前一黑,直接晕了过去。

    “娘!”

    苏婉月赶紧接住她娘,“娘,你醒醒,你醒醒啊!”

    “娘娘,民女娘大概是情绪太过激动,受不住晕过去了,她身上还有伤,求娘娘找人救救她,救救她……”

    苏氏是苏婉月在这世上唯一还在乎的人,她这时已经不用装,就已经流出了泪,一边哭一边摇头道,“没有的,根本就没有的,民女母亲没有强迫过父亲,母亲一直告诉民女,她和父亲多恩爱的。”

    苏婉月她不确定苏氏到底是不是如余文海所说那般,但如今她也只能相信苏氏没有做过,也只有这样,她们才能保住性命。

    苏婉月说着,顿了顿,又继续悲戚道,“至于认亲,这事民女没想瞒元妃娘娘,只是子不言父过,民女不知道怎么和娘娘说起认亲这一伤心事。”

    “民女确实是上门去认亲了,可父亲根本不愿认民女,还将民女软禁了起来,府上二姑娘还成日带人过来殴打民女,民女受不住才逃出来,打算带着母亲一块儿回苏州的。”

    “可不成想,父亲竟因不愿人知道民女和母亲的存在,败坏了他名声派了人来追杀民女和母亲……民女母女遇到娘娘的时候,已经是被追杀的走投无路了,母亲为了能让民女活下来,才冒死上前救娘娘,只希望娘娘能庇护民女,让民女免丧于父亲之手。”

    “娘娘,民女和母亲并不是故意欺瞒娘娘,是实在不知如何与娘娘说,娘娘恕罪,娘娘恕罪。”

    苏婉月说着,头开始一下又一下的在地上磕着,“若是一定要罚一个人,娘娘就罚民女吧,和母亲无关的,都是民女的错,是民女非要找父亲,母亲才会上京的。”

    这时候,苏婉月越发的感觉到自己如蝼蚁一般卑微,受人掌控,明明是一早商议好的事,如今出事,元妃却立即将她抛开让她来背下这所有的事情。

    这就是弱和没有权势带给她的劣势。

    苏婉月紧拽着垂于双侧的手,眸中恨怨翻滚,她的头却在地上磕得越发响了,很快她额上出现了青印,也有血被磕了出来。

    世人都是偏帮弱者的,苏婉月这样的动作和话做出来,说出来,在场的许多人都心生不忍了,他们甚至在怀疑余文海在

    为了不想负责任说谎。

    元妃也没想到苏婉月竟然有如此本事,能将死说活,她不由高看了苏婉月一眼,还示意嬷嬷领御医去看她母亲了。

    “太后,这事臣妾认为也不能光听余大人的片面之词,婉月母女毕竟是弱女子,若是真如余大人所说,又哪能上门来认亲啊。”

    “皇祖母,孙儿可以证明岳父大人说的是真的。”

    这时,魏翌上了前,拿出了一份绢帛和信件,“这是十几年前在扬州城任知府的杨大人派人送来的认罪书,他言明,当年收了苏家老爷的钱财隐瞒了岳父的下落,并在岳父去知府府打听自己的身份时,将岳父赶了出去。”

    “也就是说,当年苏家老爷是知道岳父的身份的,他只是想借此将女儿嫁给岳父,只是没想到岳父恢复记忆后,会直接忘了失忆的那段过去,因为心里怕,他一直到死都没有告诉苏夫人事情真相,任她满大街寻人。”

    “除此之外,我这里还有一份苏府老仆的一份知情书,他们也证实了,当年苏家老爷确实是让他去知府府上送过钱财和信件。”

    “另外苏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