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49
担心惧怕中以巡防不力、玩忽职守的罪名将他撤了职,处以流刑,当天值班禁卫将领、兵士,也都不同程度受到牵连。
刑部查了老半天也不知道刺客是从哪里来的,更不知道萧启为何会出现在御花园。
见东夏官员一丝线索都找不到,跟随萧启入宫的武士义愤难当,自己的主子不明不白地死在宫中,连凶手是谁都不知道,想到回国后也难逃一死,便向皇帝施压:“太子殿下在东夏皇宫无端遇害,我们回去一定如实禀告我国圣上,为太子讨回公道。天气炎热,请东夏皇先护送我国太子回北齐,十天之内交出凶手,其余的事自有我国圣上裁决。”
皇帝安抚道:“请将军放心,启殿下在东夏遇害,我朝难辞其咎,一定会给贵国一个交代。绝不会让凶手逍遥法外!”
第三十章
处理完这些事情后,皇帝疲惫至极,在朱敏之的搀扶下回了寝宫。
夏天闷热的空气,闹人的蝉鸣,使得皇帝更是烦闷。
出了这么大的事,东夏皇只觉得浑身倦乏无力,便靠在软榻上歇息。
一个年岁不大的小太监战战兢兢地端来一碗冰镇百合莲子羹入殿,不成想脚底下一滑,手中托盘倾斜,“哐当”一声,托盘上的翡翠薄胎碗摔了个粉碎,汤汁飞溅。
那小太监骇然恐惧,身子抖如筛糠,膝盖一软,“噗通”一声跪在地上,连连求饶磕头:“奴婢该死,陛下恕罪。”
皇帝一咬牙,骂道:“一个个都是些没用的东西,养你们干什么,拉出去乱棍打死朕倒也清净了。”
小太监更是吓得面如土色,止不住的瑟瑟发抖。
朱敏之躬身道:“陛下息怒,不用跟这些奴才置气。”随即一脚将那小太监踢出丈远,厉喝:“废物!杵在这干什么?赶紧收拾一下。”
小太监忍着痛爬起来,不敢再上前,忙端端正正的就地伏身跪着。
皇帝烦躁地摆摆手,朱敏之使了个眼色,小太监如临大赦,膝行着倒退了出去。
皇帝默然半晌,叹了口气道:“萧启太子死在东夏,北齐皇帝说不定会兴兵问罪,这护送北齐太子灵柩归国的差事,还真不知让谁去的好。”
朱敏之恭谨地低下头,并不接话。
皇帝扶着额,继续说道:“身份轻了北齐皇帝定会认为我朝轻视于他国,眼下也只能由东夏的皇子将萧启遗体送回国才显得出我朝的诚意。本来太子去最为合适,只是北齐皇帝哀伤愤怒之下,朕担心太子恐无法全身而退。”
朱敏之心底明白,皇帝早已有了人选,这一去凶险万分,他终究是舍不得太子,权衡之下,那个不怎么讨他喜欢的皇子自是最为合适。
都是自己的儿子,明知此行有性命之忧,终归是不好自己提出来的,他说这么多,不过是想借由别人的嘴说出来,减轻自己的一点负罪感罢了。
虽说萧启之死出乎意外,但看他们父子离心,朱敏之心中不无得意,面上却依然谦卑,答道:“陛下,我东夏朝的皇子皆是人中龙凤,有上天庇佑,无论谁去都可安然回国。太子殿下协助陛下处理朝政多年,朝中事务实是离不开太子殿下,奴婢斗胆,奴婢觉得五皇子肃王殿下才德兼备,定可不负陛下厚望。”
“只怕朝中那些大臣有所非议,毕竟是北齐太子,我朝储君送他回国也是理所应当的。”
朱敏之身子压得更低了:“大人们如若有异议,也无非是怕肃王殿下在朝中没有实职,威信不够罢了。”
皇帝微微颔首:“这孩子平日里不与朝臣结交,朕交给他的差事也总是百般推托,性子实在是太过孤僻。现在年岁渐长,总不能一直这么无所事事,也应当为国分忧了。”
斜倚着凭几,轻轻闭上眼睛:“北齐如若起兵犯境,元昱作为皇子,自是有保境安民之责。”
次日,皇帝于早朝时敕封五皇子肃王李元昱为定北大将军,护送北齐太子灵柩回国,原定北大将军年迈体弱,准许辞官,并赐良田百倾,黄金五百两。
镇守在东夏与北齐边境的八万定北军自此有了新的主帅。
两日后,在两千神武卫的护卫下,肃王李元昱离开了洛京,一路向北。
城门外,他紧握着手中马缰,回头看了一眼洛京,隐约还看得见巍峨的皇城。
湛蓝无云的天空下,金瓦朱墙、雄伟肃严的东夏皇宫叫人神往。
试问哪一个皇族子弟没有暗暗的做过同样的梦,梦见自己成为那里的主人,俯瞰天下呢?今日北上虽说凶险至极,却又何尝不是一次绝好的机会?
自己一直以来远离朝堂不与任何人结交,压制自己所有才能,可是这样碌碌无为的过一生自己真的心安吗?
十年前,母亲冰冷的尸体,那浸入骨髓的寒冷感觉仍是那般刺骨,有些事情虽然久远但却很清晰。母亲临死的吩咐,他从来都是一一遵守,不争不抢不出头,可是这样真的能够保住自己平安一生吗?
如果是,与世无争的母亲又何来那无妄之 ↑返回顶部↑
刑部查了老半天也不知道刺客是从哪里来的,更不知道萧启为何会出现在御花园。
见东夏官员一丝线索都找不到,跟随萧启入宫的武士义愤难当,自己的主子不明不白地死在宫中,连凶手是谁都不知道,想到回国后也难逃一死,便向皇帝施压:“太子殿下在东夏皇宫无端遇害,我们回去一定如实禀告我国圣上,为太子讨回公道。天气炎热,请东夏皇先护送我国太子回北齐,十天之内交出凶手,其余的事自有我国圣上裁决。”
皇帝安抚道:“请将军放心,启殿下在东夏遇害,我朝难辞其咎,一定会给贵国一个交代。绝不会让凶手逍遥法外!”
第三十章
处理完这些事情后,皇帝疲惫至极,在朱敏之的搀扶下回了寝宫。
夏天闷热的空气,闹人的蝉鸣,使得皇帝更是烦闷。
出了这么大的事,东夏皇只觉得浑身倦乏无力,便靠在软榻上歇息。
一个年岁不大的小太监战战兢兢地端来一碗冰镇百合莲子羹入殿,不成想脚底下一滑,手中托盘倾斜,“哐当”一声,托盘上的翡翠薄胎碗摔了个粉碎,汤汁飞溅。
那小太监骇然恐惧,身子抖如筛糠,膝盖一软,“噗通”一声跪在地上,连连求饶磕头:“奴婢该死,陛下恕罪。”
皇帝一咬牙,骂道:“一个个都是些没用的东西,养你们干什么,拉出去乱棍打死朕倒也清净了。”
小太监更是吓得面如土色,止不住的瑟瑟发抖。
朱敏之躬身道:“陛下息怒,不用跟这些奴才置气。”随即一脚将那小太监踢出丈远,厉喝:“废物!杵在这干什么?赶紧收拾一下。”
小太监忍着痛爬起来,不敢再上前,忙端端正正的就地伏身跪着。
皇帝烦躁地摆摆手,朱敏之使了个眼色,小太监如临大赦,膝行着倒退了出去。
皇帝默然半晌,叹了口气道:“萧启太子死在东夏,北齐皇帝说不定会兴兵问罪,这护送北齐太子灵柩归国的差事,还真不知让谁去的好。”
朱敏之恭谨地低下头,并不接话。
皇帝扶着额,继续说道:“身份轻了北齐皇帝定会认为我朝轻视于他国,眼下也只能由东夏的皇子将萧启遗体送回国才显得出我朝的诚意。本来太子去最为合适,只是北齐皇帝哀伤愤怒之下,朕担心太子恐无法全身而退。”
朱敏之心底明白,皇帝早已有了人选,这一去凶险万分,他终究是舍不得太子,权衡之下,那个不怎么讨他喜欢的皇子自是最为合适。
都是自己的儿子,明知此行有性命之忧,终归是不好自己提出来的,他说这么多,不过是想借由别人的嘴说出来,减轻自己的一点负罪感罢了。
虽说萧启之死出乎意外,但看他们父子离心,朱敏之心中不无得意,面上却依然谦卑,答道:“陛下,我东夏朝的皇子皆是人中龙凤,有上天庇佑,无论谁去都可安然回国。太子殿下协助陛下处理朝政多年,朝中事务实是离不开太子殿下,奴婢斗胆,奴婢觉得五皇子肃王殿下才德兼备,定可不负陛下厚望。”
“只怕朝中那些大臣有所非议,毕竟是北齐太子,我朝储君送他回国也是理所应当的。”
朱敏之身子压得更低了:“大人们如若有异议,也无非是怕肃王殿下在朝中没有实职,威信不够罢了。”
皇帝微微颔首:“这孩子平日里不与朝臣结交,朕交给他的差事也总是百般推托,性子实在是太过孤僻。现在年岁渐长,总不能一直这么无所事事,也应当为国分忧了。”
斜倚着凭几,轻轻闭上眼睛:“北齐如若起兵犯境,元昱作为皇子,自是有保境安民之责。”
次日,皇帝于早朝时敕封五皇子肃王李元昱为定北大将军,护送北齐太子灵柩回国,原定北大将军年迈体弱,准许辞官,并赐良田百倾,黄金五百两。
镇守在东夏与北齐边境的八万定北军自此有了新的主帅。
两日后,在两千神武卫的护卫下,肃王李元昱离开了洛京,一路向北。
城门外,他紧握着手中马缰,回头看了一眼洛京,隐约还看得见巍峨的皇城。
湛蓝无云的天空下,金瓦朱墙、雄伟肃严的东夏皇宫叫人神往。
试问哪一个皇族子弟没有暗暗的做过同样的梦,梦见自己成为那里的主人,俯瞰天下呢?今日北上虽说凶险至极,却又何尝不是一次绝好的机会?
自己一直以来远离朝堂不与任何人结交,压制自己所有才能,可是这样碌碌无为的过一生自己真的心安吗?
十年前,母亲冰冷的尸体,那浸入骨髓的寒冷感觉仍是那般刺骨,有些事情虽然久远但却很清晰。母亲临死的吩咐,他从来都是一一遵守,不争不抢不出头,可是这样真的能够保住自己平安一生吗?
如果是,与世无争的母亲又何来那无妄之 ↑返回顶部↑
担心惧怕中以巡防不力、玩忽职守的罪名将他撤了职,处以流刑,当天值班禁卫将领、兵士,也都不同程度受到牵连。
刑部查了老半天也不知道刺客是从哪里来的,更不知道萧启为何会出现在御花园。
见东夏官员一丝线索都找不到,跟随萧启入宫的武士义愤难当,自己的主子不明不白地死在宫中,连凶手是谁都不知道,想到回国后也难逃一死,便向皇帝施压:“太子殿下在东夏皇宫无端遇害,我们回去一定如实禀告我国圣上,为太子讨回公道。天气炎热,请东夏皇先护送我国太子回北齐,十天之内交出凶手,其余的事自有我国圣上裁决。”
皇帝安抚道:“请将军放心,启殿下在东夏遇害,我朝难辞其咎,一定会给贵国一个交代。绝不会让凶手逍遥法外!”
第三十章
处理完这些事情后,皇帝疲惫至极,在朱敏之的搀扶下回了寝宫。
夏天闷热的空气,闹人的蝉鸣,使得皇帝更是烦闷。
出了这么大的事,东夏皇只觉得浑身倦乏无力,便靠在软榻上歇息。
一个年岁不大的小太监战战兢兢地端来一碗冰镇百合莲子羹入殿,不成想脚底下一滑,手中托盘倾斜,“哐当”一声,托盘上的翡翠薄胎碗摔了个粉碎,汤汁飞溅。
那小太监骇然恐惧,身子抖如筛糠,膝盖一软,“噗通”一声跪在地上,连连求饶磕头:“奴婢该死,陛下恕罪。”
皇帝一咬牙,骂道:“一个个都是些没用的东西,养你们干什么,拉出去乱棍打死朕倒也清净了。”
小太监更是吓得面如土色,止不住的瑟瑟发抖。
朱敏之躬身道:“陛下息怒,不用跟这些奴才置气。”随即一脚将那小太监踢出丈远,厉喝:“废物!杵在这干什么?赶紧收拾一下。”
小太监忍着痛爬起来,不敢再上前,忙端端正正的就地伏身跪着。
皇帝烦躁地摆摆手,朱敏之使了个眼色,小太监如临大赦,膝行着倒退了出去。
皇帝默然半晌,叹了口气道:“萧启太子死在东夏,北齐皇帝说不定会兴兵问罪,这护送北齐太子灵柩归国的差事,还真不知让谁去的好。”
朱敏之恭谨地低下头,并不接话。
皇帝扶着额,继续说道:“身份轻了北齐皇帝定会认为我朝轻视于他国,眼下也只能由东夏的皇子将萧启遗体送回国才显得出我朝的诚意。本来太子去最为合适,只是北齐皇帝哀伤愤怒之下,朕担心太子恐无法全身而退。”
朱敏之心底明白,皇帝早已有了人选,这一去凶险万分,他终究是舍不得太子,权衡之下,那个不怎么讨他喜欢的皇子自是最为合适。
都是自己的儿子,明知此行有性命之忧,终归是不好自己提出来的,他说这么多,不过是想借由别人的嘴说出来,减轻自己的一点负罪感罢了。
虽说萧启之死出乎意外,但看他们父子离心,朱敏之心中不无得意,面上却依然谦卑,答道:“陛下,我东夏朝的皇子皆是人中龙凤,有上天庇佑,无论谁去都可安然回国。太子殿下协助陛下处理朝政多年,朝中事务实是离不开太子殿下,奴婢斗胆,奴婢觉得五皇子肃王殿下才德兼备,定可不负陛下厚望。”
“只怕朝中那些大臣有所非议,毕竟是北齐太子,我朝储君送他回国也是理所应当的。”
朱敏之身子压得更低了:“大人们如若有异议,也无非是怕肃王殿下在朝中没有实职,威信不够罢了。”
皇帝微微颔首:“这孩子平日里不与朝臣结交,朕交给他的差事也总是百般推托,性子实在是太过孤僻。现在年岁渐长,总不能一直这么无所事事,也应当为国分忧了。”
斜倚着凭几,轻轻闭上眼睛:“北齐如若起兵犯境,元昱作为皇子,自是有保境安民之责。”
次日,皇帝于早朝时敕封五皇子肃王李元昱为定北大将军,护送北齐太子灵柩回国,原定北大将军年迈体弱,准许辞官,并赐良田百倾,黄金五百两。
镇守在东夏与北齐边境的八万定北军自此有了新的主帅。
两日后,在两千神武卫的护卫下,肃王李元昱离开了洛京,一路向北。
城门外,他紧握着手中马缰,回头看了一眼洛京,隐约还看得见巍峨的皇城。
湛蓝无云的天空下,金瓦朱墙、雄伟肃严的东夏皇宫叫人神往。
试问哪一个皇族子弟没有暗暗的做过同样的梦,梦见自己成为那里的主人,俯瞰天下呢?今日北上虽说凶险至极,却又何尝不是一次绝好的机会?
自己一直以来远离朝堂不与任何人结交,压制自己所有才能,可是这样碌碌无为的过一生自己真的心安吗?
十年前,母亲冰冷的尸体,那浸入骨髓的寒冷感觉仍是那般刺骨,有些事情虽然久远但却很清晰。母亲临死的吩咐,他从来都是一一遵守,不争不抢不出头,可是这样真的能够保住自己平安一生吗?
如果是,与世无争的母亲又何来那无妄之
刑部查了老半天也不知道刺客是从哪里来的,更不知道萧启为何会出现在御花园。
见东夏官员一丝线索都找不到,跟随萧启入宫的武士义愤难当,自己的主子不明不白地死在宫中,连凶手是谁都不知道,想到回国后也难逃一死,便向皇帝施压:“太子殿下在东夏皇宫无端遇害,我们回去一定如实禀告我国圣上,为太子讨回公道。天气炎热,请东夏皇先护送我国太子回北齐,十天之内交出凶手,其余的事自有我国圣上裁决。”
皇帝安抚道:“请将军放心,启殿下在东夏遇害,我朝难辞其咎,一定会给贵国一个交代。绝不会让凶手逍遥法外!”
第三十章
处理完这些事情后,皇帝疲惫至极,在朱敏之的搀扶下回了寝宫。
夏天闷热的空气,闹人的蝉鸣,使得皇帝更是烦闷。
出了这么大的事,东夏皇只觉得浑身倦乏无力,便靠在软榻上歇息。
一个年岁不大的小太监战战兢兢地端来一碗冰镇百合莲子羹入殿,不成想脚底下一滑,手中托盘倾斜,“哐当”一声,托盘上的翡翠薄胎碗摔了个粉碎,汤汁飞溅。
那小太监骇然恐惧,身子抖如筛糠,膝盖一软,“噗通”一声跪在地上,连连求饶磕头:“奴婢该死,陛下恕罪。”
皇帝一咬牙,骂道:“一个个都是些没用的东西,养你们干什么,拉出去乱棍打死朕倒也清净了。”
小太监更是吓得面如土色,止不住的瑟瑟发抖。
朱敏之躬身道:“陛下息怒,不用跟这些奴才置气。”随即一脚将那小太监踢出丈远,厉喝:“废物!杵在这干什么?赶紧收拾一下。”
小太监忍着痛爬起来,不敢再上前,忙端端正正的就地伏身跪着。
皇帝烦躁地摆摆手,朱敏之使了个眼色,小太监如临大赦,膝行着倒退了出去。
皇帝默然半晌,叹了口气道:“萧启太子死在东夏,北齐皇帝说不定会兴兵问罪,这护送北齐太子灵柩归国的差事,还真不知让谁去的好。”
朱敏之恭谨地低下头,并不接话。
皇帝扶着额,继续说道:“身份轻了北齐皇帝定会认为我朝轻视于他国,眼下也只能由东夏的皇子将萧启遗体送回国才显得出我朝的诚意。本来太子去最为合适,只是北齐皇帝哀伤愤怒之下,朕担心太子恐无法全身而退。”
朱敏之心底明白,皇帝早已有了人选,这一去凶险万分,他终究是舍不得太子,权衡之下,那个不怎么讨他喜欢的皇子自是最为合适。
都是自己的儿子,明知此行有性命之忧,终归是不好自己提出来的,他说这么多,不过是想借由别人的嘴说出来,减轻自己的一点负罪感罢了。
虽说萧启之死出乎意外,但看他们父子离心,朱敏之心中不无得意,面上却依然谦卑,答道:“陛下,我东夏朝的皇子皆是人中龙凤,有上天庇佑,无论谁去都可安然回国。太子殿下协助陛下处理朝政多年,朝中事务实是离不开太子殿下,奴婢斗胆,奴婢觉得五皇子肃王殿下才德兼备,定可不负陛下厚望。”
“只怕朝中那些大臣有所非议,毕竟是北齐太子,我朝储君送他回国也是理所应当的。”
朱敏之身子压得更低了:“大人们如若有异议,也无非是怕肃王殿下在朝中没有实职,威信不够罢了。”
皇帝微微颔首:“这孩子平日里不与朝臣结交,朕交给他的差事也总是百般推托,性子实在是太过孤僻。现在年岁渐长,总不能一直这么无所事事,也应当为国分忧了。”
斜倚着凭几,轻轻闭上眼睛:“北齐如若起兵犯境,元昱作为皇子,自是有保境安民之责。”
次日,皇帝于早朝时敕封五皇子肃王李元昱为定北大将军,护送北齐太子灵柩回国,原定北大将军年迈体弱,准许辞官,并赐良田百倾,黄金五百两。
镇守在东夏与北齐边境的八万定北军自此有了新的主帅。
两日后,在两千神武卫的护卫下,肃王李元昱离开了洛京,一路向北。
城门外,他紧握着手中马缰,回头看了一眼洛京,隐约还看得见巍峨的皇城。
湛蓝无云的天空下,金瓦朱墙、雄伟肃严的东夏皇宫叫人神往。
试问哪一个皇族子弟没有暗暗的做过同样的梦,梦见自己成为那里的主人,俯瞰天下呢?今日北上虽说凶险至极,却又何尝不是一次绝好的机会?
自己一直以来远离朝堂不与任何人结交,压制自己所有才能,可是这样碌碌无为的过一生自己真的心安吗?
十年前,母亲冰冷的尸体,那浸入骨髓的寒冷感觉仍是那般刺骨,有些事情虽然久远但却很清晰。母亲临死的吩咐,他从来都是一一遵守,不争不抢不出头,可是这样真的能够保住自己平安一生吗?
如果是,与世无争的母亲又何来那无妄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