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3节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不必如此,”李光地笑道,“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兵者,国之大事,存亡之道,此时正需内外臣工各抒己见,你有异议,实在是平常得很!想必圣上知道了,也是很喜欢的!”
    抹了一把冷汗,许淡阳勉强笑道,“相爷教训得是,淡阳想得不周全,理应……”他摇摇头,苦笑道,“大人,非是下官多言,此事若说下官没有私心,淡阳不敢坦对,但若是没有替朝廷着想,那也决计说不过去!!……”
    李光地静静地的看着他,在这雍容而又威严的目光下,许淡阳忽然一阵气馁,犹豫了好一阵,他终于鼓起勇气,继续说道,“……下官自入朝以来,一直做的便是这银钱之事,这许多年来,朝廷上下的银两开支,来往过手,除了户部尚书陈庭敬之外,就是下官在主持了,下官不懂打仗、也不太懂治国,但下官却知道,不论是打仗还是治国,都非有银钱张罗不可,朝廷不可一日无钱,但是堂上诸公却有谁知道,这钱财却是从哪里来呢?!就算咱们大汉朝盛极无双、兵威显赫、所向无敌,难道还能去抢不成?!到头来,还不是得朝下边收税,人丁税、盐铁酒水、田赋、矿赋、工商、海关、牧渔、内河厘金,一款一款的收拾起来,那才支撑起了这么大个朝廷,去年我朝岁入近九千万两,海关、钱庄就占了一半有余,归根结底,那都是依赖工商贸易所致,海上尤其要紧,而如今台湾未复,税源有动辄遭人保持之险,而诸公却丝毫不以为念,倒把眼睛盯着草原蹦跶的几个鞑子,您说,这世上难道还有比如此更为荒谬事情么?!”
    李光地猛地睁开眼睛,霎时间精光四射,吓了许淡阳一跳,“彦之慎言,难道你以为,这朝廷之上,就只有你一人忧国忧民不成?!”
    见他以官威相压,许淡阳胸中忽然怒气上涌,不管不顾的抗辩道,“下官不敢,下官说的都是实在话,请相爷明鉴!!”他反手一指,指着外间等候的文官轿子道,“下官只是个商人,没读过什么圣贤书,倒也没有什么名留青史的野心,不像外间那些大人们,一个个都想做千古名臣,辅佐皇上做那汉武帝都未曾做到的事情!”
    “大胆!!”李光地终于动怒,厉声喝道,他指着许淡阳,怒声道,“早教你慎言,你偏偏不听,还敢出此荒悖之论,真可诛心矣!”
    这边动静很大,早已惊动在另一头谈笑的五部尚书们,礼部尚书杨名时离二人最近,闻声不禁走了过来,讶然问道,“相爷,许大人,不知二位……何事如此动气?!”
    许淡阳躬身垂首,未敢出声,李光地却转颜一笑,伸手拍了拍许淡阳的肩头,“无他,老夫与彦之相戏,倒惊动诸位大人了!”
    杨名时心中不信,与旁边的陈庭敬等人对视一眼,一齐拱拱手,笑道,“相爷真淡定,这份好气度,虽古之名臣而不及也!!”
    李光地还未说话,一名近卫军军官忽然小跑出来,拉长音调叫道,“圣上口谕,请李先生、陈先生、周将军和诸位尚书大人乾元殿侯见!”
    接着这个由头,许淡阳急忙一闪,让开道路,欠身道,“李相爷先请!!”
    “呵呵,许大人客气了,您先请!”
    “不敢、不敢,还是相爷先请!!”
    李光地笑了笑,略一拱手便不再谦让,排众而出,率先朝乾元宫方向走去。
    第八节
    宫禁之内守卫森严,大队禁卫军官兵沿着汉白玉台阶一字排开,如钉子一般伫立不动,一直延伸到宫廷最深处。
    在两名军官的引导下,李光地等人穿过重重回廊,越过皇宫最前的数座正殿,在御花园旁的一座偏殿边停了下来。
    这处正处海子一畔,空气湿润,凉风习习,四周满是盛开的鲜花,海子边上整整齐齐排列着一行垂柳,此刻随风起舞,沙沙轻响,极目望去,水面波光闪烁,隐见远处绿树丛中的小小宫殿,直令人心旷神怡。
    直愣了好一会,领头军官轻轻咳嗽,众人方才如梦初醒,杨名时忍不住赞叹道:“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他转过头来,朝众人一笑,“此处虽是北地,却也有几分西湖味儿。”
    “真的么?!朕怎么不觉得?!”一株垂柳后突然传来一声轻笑,大臣们讶然回头,林风正自花丛中转了出来,明黄色的龙袍上尤自挂着几只嗡嗡乱飞的小蜜蜂。
    四周脚步声响,隐燃夹杂着轻微的兵刃撞击声,李光地这才突然惊觉,只见四周人影闪动,不知道什么时候,垂柳后、花丛中、宫殿旁、树荫下竟然站着这么多武装齐全的宫廷武士。刚才他们一路走来,居然一个都没有看到。
    放佛看穿了他们的惊讶,林风微笑着解释道,“是朕叫他们藏起来的,”他转过身去,面对着一片烟波环手一指,“这么好的景色,站着一队舞刀弄枪的军人,实在是煞风景得很了!——诸位爱卿,你们说是也不是?!”
    李光地笑道,“陛下倒是好兴致!”
    林风笑了笑,一甩长袍,就那么在垂柳树荫下坐了下来,对着一众大臣摆摆手,“诸位也坐下吧,今天咱们就给大汉朝开个头,一边赏景,一边商议国家大事!”
    众人错愕,一齐面面相觑,人人心中都有些犹豫不定。这时倒也不是这些人太过冬烘,实在是此刻他们的心情都算不上好,不然换了个时候,君臣对景吟句,倒也算是一件极风雅事情。
    对于今年下半年和明年的财政预算,朝中有着极大的争议,如原来一样,文官之首李光地例行的不表态,而其他人则分为三派。一派是以通商侍郎许淡阳、海军部为头面人物的靖海派,就如同许淡阳屡屡公开声明说的那样,这一派的多得到来自晋商、徽商以及江浙广东一带的支持,坚决要求加大海军投入,尽快向台湾发起大规模进攻,并拓展海外殖民地,加强商品的对外输出。
    另外一派则与此针锋相对,和海军派相比,这一派人物的势力相对来说要强大得多,头面人物以吏部尚书徐乾学、陆军部总参谋长周培公等军中将领为代表,他们的政治倾向和海军派截然相反,旗帜鲜明的指出,目前帝国的国防安全最大的威胁就来自北方,朝廷若想长治久安、一举奠定万世不拔之基业,非得拔除葛尔丹、布尔亚格玛、策妄阿拉布坦几颗毒瘤不可,为此,朝廷必须在将来的几年之内,倾尽全力投入北方战场,不惜代价将那数百万平方公里纳入囊中。
    如果说前两派都还算开拓进取的话,那第三派可就真是实打实的“老成谋国”了,这一派以礼部尚书杨名时、户部尚书陈廷敬为代表,他们这票人大多是当代理学大家,在士林中向以饱学鸿儒著称。秉承圣人治世之言,他们认为我中华天朝上国富饶无边,应当为周边蛮夷之楷模,不到万不得已的情况下,最好不好和别人舞刀弄枪,因为如果这么干的话,除了能给君王带点虚名之外,再也没有别的好处,劳民伤财白忙一场,说不好连国家也会被玩完蛋。
    因此,他们的看法就是,多修炮台碉堡,最多出下兵,把那些放牧的鞑子驱赶一下,把北方边境弄得严实点就行了。如此一来,朝廷与民休养生息,四海晏安歌舞升平,岂不快哉?!
    按往年的管理,朝廷的银钱划拨开支,多在正月后就准备妥当,然后呈上御览,由皇帝大笔一挥搞定,然后大伙儿该干嘛干嘛去,但今年却是大不相同,自去年入冬开始,朝中三派人马就展开了极其激烈的角逐,每一派都有着自己的切身利益,每一派都是一股力量的政治代言人,人人都清楚,今年的这个预算,将决定着大汉帝国未来五年之内的国家政策走向,一旦定下便不可挽回。
    形势是非常明朗的,许淡阳代表的正是朝廷中的经商贵胄、晋商、徽商以及江浙广东大商人和手工工场业主的利益,他们背后就是蠢蠢欲动的资本。不过遗憾的是,不论是在朝堂还是军队,他们的声音都太过微弱,以至于大多数官员都听不清。
    而周培公等人发出就是军队的声音——开国既成,然功勋未封,全军上下,从大将都督到小兵,人人心中明白,这场大战应该就是汉帝国最后一场大规模战争了,若此战一过,再想有向上爬的机会,恐怕就没什么机会了。和他们的心态完全相同,朝廷内大批文官也憧憬这种囊括万里,飞扬盛唐威名的前景,若能一战而定大漠、西域,除却军中大将之外,他们这些朝廷大臣,必定青史留名,千载之下无人或忘。
    第三派虽然明看大公无私,淡然无求,但根子里却实是替国内的那些老牌地主们说话——谁都知道,战争一起,朝廷钱、粮、丁一齐征发,遭受直接经济损失的就是他们这批土里刨活的地主,如果说在这个国家之内,最不希望打仗,最希望过那种安定平和的日子的人话,那无疑就是他们这些老地主了。
    他们代表者中国数千年以来的政治正统,是正儿八经——几乎无可辩驳的施政纲领,势力最为强大,拥护者最为广泛,若当真就事论事,不抽空找由头,恐怕就算是林风本人亲自上阵也难以扳回局面。
    所以,虽然眼下这些大臣明面上一团和气,实际上大伙都心里鳖着一股气,此刻林风相邀赏景论事,一时间,他们还真拉不下脸来笑吟吟的联句唱和、吟诗作对。
    “怎么?朕的这个破园子,诸位爱卿还都看不上?”林风故作不知,笑吟吟的道,转头吩咐身边的侍从武士,“还愣着干什么?还不快去给诸位先生搬椅子!”
    禁卫军轰然应诺,十多条大汉如飞而去,片刻间就在海子边上摆满了桌椅板凳,倚着林风的座位为中心左右排开,隐隐然摆出一付议政姿态。
    李光地地位超然,当下微微一笑,率先落座,拱手逊谢:“谢陛下赐座!”
    旁边几名大臣也多坐了下来。
    林风左右扫视,今日来议政的只有七个文官,以李光地为首、五部尚书以及通商侍郎许淡阳。虽然此事关系的官员很是不少,但这件事情终归接底还是文官们的事情,其他诸多将领纵然非常关心,但涉及文武职权这种君臣大忌,还是不好公然介入的。
    “晋卿,朝廷的这件大事,你们这边议出谱来了没?!”林风伸手取过一个橙子,漫不经心的问道。
    “回禀陛下,此事干系重大,朝中诸位大人均各持异议,屡有纷争,大约的情形,臣已经给您递过折子了……”李光地的目光有些游移,一一在尚书们的脸上掠过,他目光到处,众人均垂手闭目,不和他目光接触,他突然噗嗤一笑,“诸位大人,今日陛下在此,何不亲自面陈?!”
    林风目光转了过来,露出一个和蔼的笑容,抬抬手,指着吏部尚书徐乾学,“徐先生,您身为五部之首,更兼学问精强,朕向来都是倚为股肱——听说这事您和诸位大人不太愉快,不如今日跟朕分说分说?!”
    “陛下谬赞,臣愧不敢当,”徐乾学略略谦逊,拱拱手,朝左右瞟了一眼,“陛下,事以至此,该说的话,老臣尽已说得透彻,取舍如何,陛下亦宜圣裁,不论是打蒙古也好、造军舰也好尔或闭关自守,都须早作决断,否则,当断不断,必受其乱!!”
    不愧是个老官僚油子,一番话说得四平八稳,任谁也挑不出错来。
    林风笑了笑,心知必然是这个结果——要知道,在官场上,一般第一个回答上官问话的人往往最倒霉,因为他的一言一词都极易给同僚造成攻讦的借口,所以回话非万分谨慎不可,像徐乾学这类四平八稳的话,听上去类似放屁,说了跟没说一样,但若没有多年为官经验,却也未必能答得出来,这也就是中国传统意义上的官场之学了。
    转移目标,寻找下一个火力点,林风把目光投在礼部尚书杨名时身上,一众大臣之中,以此人年纪最轻,且为人也比较耿直,以敢说话闻名朝野,林风笑道,“宾实面带不忿,必有以教我!”
    “不敢!”杨名时一贯不苟言笑,神色严肃,立即站起身来,朝林风深深一躬。
    他还未开腔,林风急忙伸手摆了摆,“不必拘谨、不必拘谨,宾实,今日咱们不讲规矩,就随意说说,你放轻松点,”他左右四顾,笑道,“就跟那个什么‘李煜宴臣’那个画儿上那样,咱们像朋友那样谈话就行!”
    “陛下慎言,李煜,亡国之君也,我皇怎可以此昏君比照?!!”杨名时立即纠正,严肃的道,“臣斗胆,还请陛下正姿以闻直谏!!”
    林风捏了捏鼻子,有些尴尬,其实他内心深处最烦这帮家伙,动不动就拿这些说事,一点幽默感都没有,和他们交谈实在是万分无趣,但此刻却也只能按照他的要求,坐直了身体,点点头,“好、好、好,爱卿说得对——你就请说吧!”
    朝中的那些儒家大臣对林风这点最为满意,善于听取意见,不论说什么,也不怎么生气,尤其是这些关乎礼节的小事,基本上你怎么说他就怎么做,绝对不和你顶牛,虽然就书本上的记载来看,这位皇帝离经书上的那些“三皇五帝”差距不小,但也讲究着也可以和李世民之类比比了,辅佐他大家都还是很有信心。
    “回禀陛下,臣以为,通商侍郎许大人所议、及吏部尚书徐老大人之见,皆亡国之策也,陛下若信之,日后必遭大祸,家国不保、身首……”
    话未说完,旁边众臣人人色变,李光地勃然大怒,忍不住在椅背上重重一拍,怒声训斥道,“昏聩!!——杨名时,圣驾在此,你敢如此放肆?!”
    杨名时神色不变,朝李光地微微拱手,“既君前直谏也是昏聩,那倒要请教大学士为官之道?!”他冷笑道,“杨某身为国家大臣,如此大事,焉能首鼠两端,目睹如此亡国破家之政祸及百姓?!”
    李光地顿时愕然无语,他实在是没有想到,杨名时居然胆敢在林风面前和他公然翻脸,一时之间,他竟然不之道该说什么才好。
    林风慢慢敛起笑容,呆呆地看着杨名时,愣了半天,突然“噗嗤”一笑,笑声越来越大,到了后来竟笑得前俯后仰,手指颤抖着指着杨名时,“老一套、又是老一套,哎!我说你们这些家伙,怎么总是喜欢吓唬人?!”
    “臣非浪言,而是……”
    “你不用说,我明白、我明白!”林风笑道,指着自己的鼻子,“你是不是想说,朕是被胜利冲昏头脑了,现在就像那个隋炀帝,准备败家?!”
    “正是!”杨名时居然点头直乘,昂然道,“不仅如此,陛下听信……”
    “你不用说,我明白、我明白!”林风笑道,摇摇头,“朕的身边出了不少小人,想借着朕青史留名,妄动刀兵,枉顾百姓死活,是也不是?!”
    杨名时微微一怔,看了林风半晌,缓缓点头,“陛下明鉴,其实治国之道,贵在平稳,陛下一言一行,无不牵及天下,若是……”
    “你不用说,我明白、我明白的!”林风笑吟吟的道,“朕这不是已经很小心了嘛,就为打一个小小地蒙古,咱们三番四次的商量来商量去,都搞了快小半年还没有结论,你说说,朕算不算耐心极好的?!”
    “陛下,臣尝遍阅史书,自始皇帝一统天下之后,历朝历代,无不深受边寇之害,重兵布防者有之、收缩自守者有之,犁庭扫穴者亦有之,三策各有所长,但若长远者,还是小心布防者国祚久些,百姓吃得亏也少些,不说远了,就说前朝的明成祖皇帝,那是何等的威风英雄,五次讨伐蒙古,却最终一无所获,反倒头把黄河以北整治得残破不堪,”杨名时认真的道,“我朝新定,四海之内人心未服,陛下正宜广播威德,施恩天下,怎可就此大动干戈,作此倾国之战?!”
    “有道理、有道理!”林风点点头,想了想,忽然又摇了摇头,“不对、不对,宾实,恐怕你是搞错了吧?这次可不是朕想大动干戈,而是他葛尔丹自己找死,这小子本来就是朕的手下败将,现在居然还敢打上门来,祸害咱们的边疆百姓,朕要是不给他点批评教育,实在是说不过去吧?!”
    “那也未必要如此大打吧?!”杨名时摇头道,“臣是看过周司马的军策札子的,按照他们的打法,那可是兵分三路、长驱万里,非三、五年功夫拿不下来,这种打法,咱们百姓如何承受得起?!”
    林风微微一笑,也不回答,以杨名时这些儒生的世界观,恐怕是无法理解国家动员力这个概念,实际上,在国家战争这个领域,富国未必善战、穷国也未必不堪战,不然,以明帝国之富有,为何打辽东一地,倾尽全国之力却也最多只能调十多万军队呢?!
    可以肯定的是,若论整个国家的综合财富,崇祯绝对是要比朱元璋有钱得多,但又可以肯定的是,朱元璋随时可以出动上百万军队,而崇祯却连五万军队的动员都够呛,这个矛盾在哪里?
    没有别的原因,就是因为国家动员力不行而已。
    作为一个新兴的帝国,汉帝国虽然远远算不上国富民强,但却拥有一个相对简陋却很精干的政府机构,朝气蓬勃干练而有效率,同时也拥有大批从基层到指挥的经验丰富的军官,而且大多数文职官员都懂得一些军事知识,相对务实,更兼刚逢乱世,人民对战争的心理承载能力很强,在这种情况下,若有相对充沛稳定的资金投放能力,林汉帝国的战争动员力是非常强大的,也是相对持久的。
    不过这种事情解释起来很复杂,而且这些官员们大多非常执拗,一旦认准了圣人之言便油盐不进,说也白说,所以林风也不打算和他们浪费口水。
    沉默半晌,见林风不说话,李光地轻轻咳嗽,在场众人的目光一起转了过来,“陛下!”李光地拱拱手,“臣有话说!”
    “晋卿何必局促?!”林风笑道,轻轻抬手,“有话请讲!”
    “臣的意思是……”他慢慢站起身来,左右四顾,说话之间,旁边的大臣们立即敏锐的意识到这应该就是决胜的时刻了,当下一起紧张起来,徐乾学故作矜持,端坐椅上纹丝不动,但捏着茶碗的手指却禁不住微微颤抖。
    “……打蒙古!!”李光地长眉一轩,朗声道,“当断不断,必受其乱,臣的意思,就是乘此三军将士奋发之际,一鼓作气将东蒙古和漠西蒙古拿下来,把布尔雅格玛和葛尔丹这两个乱臣贼子一举擒拿,不然,于国于民,朝廷都是没法交代的!……”
    杨名时眉头大皱,当即长身坐起,刚要开口说话,这时却见李光地微微摆手,继续说了下去,“……不过这场仗究竟打,是什么个打法?!是大打还是小打,是长打还是短打,那也还是要仔细着商榷才是!”
    这也算和稀泥的一种了,林风撇了撇嘴,苦笑道,“晋卿但言无妨,不要言犹未尽,你我君臣多年,想来也之道,朕不是那种听不进话的人!”
    “是、是!陛下言重了!”李光地微微躬身,笑道,“依照臣的意思,此战大可不一定一战而定,或可徐徐图谋,原本定的三路围攻,或可只动用一路、或者两路,原本连布尔雅格玛和葛尔丹、策妄阿拉布坦一起打,也不妨只打一个,咱们多些耐心,慢慢来,一个一个把他们打掉,这样以来,朝廷也支撑得起,老百姓也可以有长力,两全其美,岂不是好?!”
    林风摇摇头,心中叹息,这个李光地,做政府一把手是很好的,做事干练,也善于搞团队协调,诸般政务都打理得井井有条,的确是个难得的好总理。
    但唯一可惜的是,此人确实不懂军事——错了,不是不懂,简直是差得太远,近乎一窍不通。
    打仗的事情,可不是治水种田,今天做一点、明天也可以做一点,一点一点的磨下去,只要有耐心,天大的事情最后都可以办好。像战争这种风险性极大的活动,有一分力就得使一分力,能一棍子打死就绝对不能留到第二棍,不然,给敌人留得一丝空隙,就有被翻盘的危险。
    谁之道葛尔丹和布尔雅格玛会使出什么样的对策?!面对汉军的大举进攻,他们会不是联合反扑,或者会不会化整为零,兜着汉军的大队人马捉迷藏?!而就在此刻,虽然汉军占据了多方优势,但对方也拥有着近二十万铁骑,若是进行军事预判,投放真实战场之后,汉军的胜算未必有想象中的那么大。
    之所以要三路围攻,原本就是因为战场区域太大,而这些游牧民族的机动能力又太强,无法进行有效捕捉才提出的不得已的作战方案,不然哪里还用得着这么费事?若真有这么简单,蒙古军不躲不跑和汉军硬扛,汉庭随便派出一员大将,领着十多万大军一路打过去,以那些蒙古部落军队现时的战场对抗能力,林风绝对相信这场大战一定会打成屠杀战。
    从东北到外蒙古;从绥远、大同到乌兰布通;从兰州到新疆,三路大军隐隐形成合围之势,加上俄罗斯的仆从军,则可在极大范围内锁死葛尔丹和布尔雅格玛的流窜路线,然后一举击破——就算不能歼灭他,也能重伤他,打掉他们的威风气势,然后再用察哈尔铁木真家族的名义对其他蒙古部落进行政治诱降,再在重要地段设立永久驻军,进行行政区划,设官治理,只有这样,这场仗才算是值了。
    想到这里,林风再也没有和他们磨嘴皮子的兴趣,抬起头来,在众多大臣的面上缓缓扫过,沉声道,“臣半个月前,已经派人召还寇北将军赵良栋、蒙古将军赵广元、破虏将军马英和安西将军张勇,恐怕再过几天,他们就要到京城了!!”
    众人大吃一惊,这么大的事情,他们之前竟然没有得到一丝风声。然而还没有等他们反应过来,林风又抛出一句石破天惊的话,“诸位爱卿,你们一口一个让朕圣裁,那今天朕就遂了你们的心意,今天,朕就告诉你们,朕已做出决定,我大汉朝廷,今后三年之内将以击破葛尔丹、布尔雅格玛为己任,三路出征计划不作改变,待朕和诸位大将商量妥当之后,再决定出征日期!!……”
    “陛下!……”杨名时一声哀鸣,膝盖一软,重重地跪倒在地,“还请陛下慎重处事!!……”
    “杨卿是说朕孟浪了?!”
    “陛下!!”杨名时叩首不已,这时突然抬起头来,大声道,“北方残破不堪、江南新定未久,而今天下人心厌战,陛下若要妄自兴兵,至亿万百姓于不顾,必将为天下人唾骂!!……”咚咚咚他重重地叩了几个头,昂首道,“常言道,‘武死战、文死谏’,臣身为国家大臣,不敢不言——陛下今日若不收回从命,臣今日就跪在这里,直到陛下回心转意为止!!”
    林风摇了摇头,侧过头去,对旁边侍立的李二苟道,“杨先生很累了,你带几个人送他回府,请他好好休养身体,等调理好了再出来做事!!”
    末了,他朝李光地笑笑,“礼部的事情,晋卿可安排得力干员暂署部务,不要因为杨先生得病,就把今年的秋闱给耽误了!!”
    大纲及本书大结局公布
    《窃国大盗》大纲:
    第一章 卒起垅亩
    主角忽然发现自己出现在康熙时代的福建省,巧遇一队输送补给的乱军,在一仗遭遇战中这支部队濒临崩溃,主角姻缘巧合成为领导者,率队逃奔入山,最后却面临清军大军围剿的窘境,最后不得不拼死一搏,从海路出发奇袭北京,最终成功攻破北京城,杀死康熙皇。
    第二章 河北风云起
    主角率军摧毁清廷中央政权之后,中国大陆陷入全面混乱,清帝国徘徊在解体边缘,三藩得到了喘息之机,而反清组织趁机发动农民大起义,主角趁机巩固胜利成果,稳定北京地区局势,随后与回援的清廷嫡系中央部队图海大军决战,取得了决定性胜利,一举夺取了直隶全省。 ↑返回顶部↑
    “不必如此,”李光地笑道,“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兵者,国之大事,存亡之道,此时正需内外臣工各抒己见,你有异议,实在是平常得很!想必圣上知道了,也是很喜欢的!”
    抹了一把冷汗,许淡阳勉强笑道,“相爷教训得是,淡阳想得不周全,理应……”他摇摇头,苦笑道,“大人,非是下官多言,此事若说下官没有私心,淡阳不敢坦对,但若是没有替朝廷着想,那也决计说不过去!!……”
    李光地静静地的看着他,在这雍容而又威严的目光下,许淡阳忽然一阵气馁,犹豫了好一阵,他终于鼓起勇气,继续说道,“……下官自入朝以来,一直做的便是这银钱之事,这许多年来,朝廷上下的银两开支,来往过手,除了户部尚书陈庭敬之外,就是下官在主持了,下官不懂打仗、也不太懂治国,但下官却知道,不论是打仗还是治国,都非有银钱张罗不可,朝廷不可一日无钱,但是堂上诸公却有谁知道,这钱财却是从哪里来呢?!就算咱们大汉朝盛极无双、兵威显赫、所向无敌,难道还能去抢不成?!到头来,还不是得朝下边收税,人丁税、盐铁酒水、田赋、矿赋、工商、海关、牧渔、内河厘金,一款一款的收拾起来,那才支撑起了这么大个朝廷,去年我朝岁入近九千万两,海关、钱庄就占了一半有余,归根结底,那都是依赖工商贸易所致,海上尤其要紧,而如今台湾未复,税源有动辄遭人保持之险,而诸公却丝毫不以为念,倒把眼睛盯着草原蹦跶的几个鞑子,您说,这世上难道还有比如此更为荒谬事情么?!”
    李光地猛地睁开眼睛,霎时间精光四射,吓了许淡阳一跳,“彦之慎言,难道你以为,这朝廷之上,就只有你一人忧国忧民不成?!”
    见他以官威相压,许淡阳胸中忽然怒气上涌,不管不顾的抗辩道,“下官不敢,下官说的都是实在话,请相爷明鉴!!”他反手一指,指着外间等候的文官轿子道,“下官只是个商人,没读过什么圣贤书,倒也没有什么名留青史的野心,不像外间那些大人们,一个个都想做千古名臣,辅佐皇上做那汉武帝都未曾做到的事情!”
    “大胆!!”李光地终于动怒,厉声喝道,他指着许淡阳,怒声道,“早教你慎言,你偏偏不听,还敢出此荒悖之论,真可诛心矣!”
    这边动静很大,早已惊动在另一头谈笑的五部尚书们,礼部尚书杨名时离二人最近,闻声不禁走了过来,讶然问道,“相爷,许大人,不知二位……何事如此动气?!”
    许淡阳躬身垂首,未敢出声,李光地却转颜一笑,伸手拍了拍许淡阳的肩头,“无他,老夫与彦之相戏,倒惊动诸位大人了!”
    杨名时心中不信,与旁边的陈庭敬等人对视一眼,一齐拱拱手,笑道,“相爷真淡定,这份好气度,虽古之名臣而不及也!!”
    李光地还未说话,一名近卫军军官忽然小跑出来,拉长音调叫道,“圣上口谕,请李先生、陈先生、周将军和诸位尚书大人乾元殿侯见!”
    接着这个由头,许淡阳急忙一闪,让开道路,欠身道,“李相爷先请!!”
    “呵呵,许大人客气了,您先请!”
    “不敢、不敢,还是相爷先请!!”
    李光地笑了笑,略一拱手便不再谦让,排众而出,率先朝乾元宫方向走去。
    第八节
    宫禁之内守卫森严,大队禁卫军官兵沿着汉白玉台阶一字排开,如钉子一般伫立不动,一直延伸到宫廷最深处。
    在两名军官的引导下,李光地等人穿过重重回廊,越过皇宫最前的数座正殿,在御花园旁的一座偏殿边停了下来。
    这处正处海子一畔,空气湿润,凉风习习,四周满是盛开的鲜花,海子边上整整齐齐排列着一行垂柳,此刻随风起舞,沙沙轻响,极目望去,水面波光闪烁,隐见远处绿树丛中的小小宫殿,直令人心旷神怡。
    直愣了好一会,领头军官轻轻咳嗽,众人方才如梦初醒,杨名时忍不住赞叹道:“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他转过头来,朝众人一笑,“此处虽是北地,却也有几分西湖味儿。”
    “真的么?!朕怎么不觉得?!”一株垂柳后突然传来一声轻笑,大臣们讶然回头,林风正自花丛中转了出来,明黄色的龙袍上尤自挂着几只嗡嗡乱飞的小蜜蜂。
    四周脚步声响,隐燃夹杂着轻微的兵刃撞击声,李光地这才突然惊觉,只见四周人影闪动,不知道什么时候,垂柳后、花丛中、宫殿旁、树荫下竟然站着这么多武装齐全的宫廷武士。刚才他们一路走来,居然一个都没有看到。
    放佛看穿了他们的惊讶,林风微笑着解释道,“是朕叫他们藏起来的,”他转过身去,面对着一片烟波环手一指,“这么好的景色,站着一队舞刀弄枪的军人,实在是煞风景得很了!——诸位爱卿,你们说是也不是?!”
    李光地笑道,“陛下倒是好兴致!”
    林风笑了笑,一甩长袍,就那么在垂柳树荫下坐了下来,对着一众大臣摆摆手,“诸位也坐下吧,今天咱们就给大汉朝开个头,一边赏景,一边商议国家大事!”
    众人错愕,一齐面面相觑,人人心中都有些犹豫不定。这时倒也不是这些人太过冬烘,实在是此刻他们的心情都算不上好,不然换了个时候,君臣对景吟句,倒也算是一件极风雅事情。
    对于今年下半年和明年的财政预算,朝中有着极大的争议,如原来一样,文官之首李光地例行的不表态,而其他人则分为三派。一派是以通商侍郎许淡阳、海军部为头面人物的靖海派,就如同许淡阳屡屡公开声明说的那样,这一派的多得到来自晋商、徽商以及江浙广东一带的支持,坚决要求加大海军投入,尽快向台湾发起大规模进攻,并拓展海外殖民地,加强商品的对外输出。
    另外一派则与此针锋相对,和海军派相比,这一派人物的势力相对来说要强大得多,头面人物以吏部尚书徐乾学、陆军部总参谋长周培公等军中将领为代表,他们的政治倾向和海军派截然相反,旗帜鲜明的指出,目前帝国的国防安全最大的威胁就来自北方,朝廷若想长治久安、一举奠定万世不拔之基业,非得拔除葛尔丹、布尔亚格玛、策妄阿拉布坦几颗毒瘤不可,为此,朝廷必须在将来的几年之内,倾尽全力投入北方战场,不惜代价将那数百万平方公里纳入囊中。
    如果说前两派都还算开拓进取的话,那第三派可就真是实打实的“老成谋国”了,这一派以礼部尚书杨名时、户部尚书陈廷敬为代表,他们这票人大多是当代理学大家,在士林中向以饱学鸿儒著称。秉承圣人治世之言,他们认为我中华天朝上国富饶无边,应当为周边蛮夷之楷模,不到万不得已的情况下,最好不好和别人舞刀弄枪,因为如果这么干的话,除了能给君王带点虚名之外,再也没有别的好处,劳民伤财白忙一场,说不好连国家也会被玩完蛋。
    因此,他们的看法就是,多修炮台碉堡,最多出下兵,把那些放牧的鞑子驱赶一下,把北方边境弄得严实点就行了。如此一来,朝廷与民休养生息,四海晏安歌舞升平,岂不快哉?!
    按往年的管理,朝廷的银钱划拨开支,多在正月后就准备妥当,然后呈上御览,由皇帝大笔一挥搞定,然后大伙儿该干嘛干嘛去,但今年却是大不相同,自去年入冬开始,朝中三派人马就展开了极其激烈的角逐,每一派都有着自己的切身利益,每一派都是一股力量的政治代言人,人人都清楚,今年的这个预算,将决定着大汉帝国未来五年之内的国家政策走向,一旦定下便不可挽回。
    形势是非常明朗的,许淡阳代表的正是朝廷中的经商贵胄、晋商、徽商以及江浙广东大商人和手工工场业主的利益,他们背后就是蠢蠢欲动的资本。不过遗憾的是,不论是在朝堂还是军队,他们的声音都太过微弱,以至于大多数官员都听不清。
    而周培公等人发出就是军队的声音——开国既成,然功勋未封,全军上下,从大将都督到小兵,人人心中明白,这场大战应该就是汉帝国最后一场大规模战争了,若此战一过,再想有向上爬的机会,恐怕就没什么机会了。和他们的心态完全相同,朝廷内大批文官也憧憬这种囊括万里,飞扬盛唐威名的前景,若能一战而定大漠、西域,除却军中大将之外,他们这些朝廷大臣,必定青史留名,千载之下无人或忘。
    第三派虽然明看大公无私,淡然无求,但根子里却实是替国内的那些老牌地主们说话——谁都知道,战争一起,朝廷钱、粮、丁一齐征发,遭受直接经济损失的就是他们这批土里刨活的地主,如果说在这个国家之内,最不希望打仗,最希望过那种安定平和的日子的人话,那无疑就是他们这些老地主了。
    他们代表者中国数千年以来的政治正统,是正儿八经——几乎无可辩驳的施政纲领,势力最为强大,拥护者最为广泛,若当真就事论事,不抽空找由头,恐怕就算是林风本人亲自上阵也难以扳回局面。
    所以,虽然眼下这些大臣明面上一团和气,实际上大伙都心里鳖着一股气,此刻林风相邀赏景论事,一时间,他们还真拉不下脸来笑吟吟的联句唱和、吟诗作对。
    “怎么?朕的这个破园子,诸位爱卿还都看不上?”林风故作不知,笑吟吟的道,转头吩咐身边的侍从武士,“还愣着干什么?还不快去给诸位先生搬椅子!”
    禁卫军轰然应诺,十多条大汉如飞而去,片刻间就在海子边上摆满了桌椅板凳,倚着林风的座位为中心左右排开,隐隐然摆出一付议政姿态。
    李光地地位超然,当下微微一笑,率先落座,拱手逊谢:“谢陛下赐座!”
    旁边几名大臣也多坐了下来。
    林风左右扫视,今日来议政的只有七个文官,以李光地为首、五部尚书以及通商侍郎许淡阳。虽然此事关系的官员很是不少,但这件事情终归接底还是文官们的事情,其他诸多将领纵然非常关心,但涉及文武职权这种君臣大忌,还是不好公然介入的。
    “晋卿,朝廷的这件大事,你们这边议出谱来了没?!”林风伸手取过一个橙子,漫不经心的问道。
    “回禀陛下,此事干系重大,朝中诸位大人均各持异议,屡有纷争,大约的情形,臣已经给您递过折子了……”李光地的目光有些游移,一一在尚书们的脸上掠过,他目光到处,众人均垂手闭目,不和他目光接触,他突然噗嗤一笑,“诸位大人,今日陛下在此,何不亲自面陈?!”
    林风目光转了过来,露出一个和蔼的笑容,抬抬手,指着吏部尚书徐乾学,“徐先生,您身为五部之首,更兼学问精强,朕向来都是倚为股肱——听说这事您和诸位大人不太愉快,不如今日跟朕分说分说?!”
    “陛下谬赞,臣愧不敢当,”徐乾学略略谦逊,拱拱手,朝左右瞟了一眼,“陛下,事以至此,该说的话,老臣尽已说得透彻,取舍如何,陛下亦宜圣裁,不论是打蒙古也好、造军舰也好尔或闭关自守,都须早作决断,否则,当断不断,必受其乱!!”
    不愧是个老官僚油子,一番话说得四平八稳,任谁也挑不出错来。
    林风笑了笑,心知必然是这个结果——要知道,在官场上,一般第一个回答上官问话的人往往最倒霉,因为他的一言一词都极易给同僚造成攻讦的借口,所以回话非万分谨慎不可,像徐乾学这类四平八稳的话,听上去类似放屁,说了跟没说一样,但若没有多年为官经验,却也未必能答得出来,这也就是中国传统意义上的官场之学了。
    转移目标,寻找下一个火力点,林风把目光投在礼部尚书杨名时身上,一众大臣之中,以此人年纪最轻,且为人也比较耿直,以敢说话闻名朝野,林风笑道,“宾实面带不忿,必有以教我!”
    “不敢!”杨名时一贯不苟言笑,神色严肃,立即站起身来,朝林风深深一躬。
    他还未开腔,林风急忙伸手摆了摆,“不必拘谨、不必拘谨,宾实,今日咱们不讲规矩,就随意说说,你放轻松点,”他左右四顾,笑道,“就跟那个什么‘李煜宴臣’那个画儿上那样,咱们像朋友那样谈话就行!”
    “陛下慎言,李煜,亡国之君也,我皇怎可以此昏君比照?!!”杨名时立即纠正,严肃的道,“臣斗胆,还请陛下正姿以闻直谏!!”
    林风捏了捏鼻子,有些尴尬,其实他内心深处最烦这帮家伙,动不动就拿这些说事,一点幽默感都没有,和他们交谈实在是万分无趣,但此刻却也只能按照他的要求,坐直了身体,点点头,“好、好、好,爱卿说得对——你就请说吧!”
    朝中的那些儒家大臣对林风这点最为满意,善于听取意见,不论说什么,也不怎么生气,尤其是这些关乎礼节的小事,基本上你怎么说他就怎么做,绝对不和你顶牛,虽然就书本上的记载来看,这位皇帝离经书上的那些“三皇五帝”差距不小,但也讲究着也可以和李世民之类比比了,辅佐他大家都还是很有信心。
    “回禀陛下,臣以为,通商侍郎许大人所议、及吏部尚书徐老大人之见,皆亡国之策也,陛下若信之,日后必遭大祸,家国不保、身首……”
    话未说完,旁边众臣人人色变,李光地勃然大怒,忍不住在椅背上重重一拍,怒声训斥道,“昏聩!!——杨名时,圣驾在此,你敢如此放肆?!”
    杨名时神色不变,朝李光地微微拱手,“既君前直谏也是昏聩,那倒要请教大学士为官之道?!”他冷笑道,“杨某身为国家大臣,如此大事,焉能首鼠两端,目睹如此亡国破家之政祸及百姓?!”
    李光地顿时愕然无语,他实在是没有想到,杨名时居然胆敢在林风面前和他公然翻脸,一时之间,他竟然不之道该说什么才好。
    林风慢慢敛起笑容,呆呆地看着杨名时,愣了半天,突然“噗嗤”一笑,笑声越来越大,到了后来竟笑得前俯后仰,手指颤抖着指着杨名时,“老一套、又是老一套,哎!我说你们这些家伙,怎么总是喜欢吓唬人?!”
    “臣非浪言,而是……”
    “你不用说,我明白、我明白!”林风笑道,指着自己的鼻子,“你是不是想说,朕是被胜利冲昏头脑了,现在就像那个隋炀帝,准备败家?!”
    “正是!”杨名时居然点头直乘,昂然道,“不仅如此,陛下听信……”
    “你不用说,我明白、我明白!”林风笑道,摇摇头,“朕的身边出了不少小人,想借着朕青史留名,妄动刀兵,枉顾百姓死活,是也不是?!”
    杨名时微微一怔,看了林风半晌,缓缓点头,“陛下明鉴,其实治国之道,贵在平稳,陛下一言一行,无不牵及天下,若是……”
    “你不用说,我明白、我明白的!”林风笑吟吟的道,“朕这不是已经很小心了嘛,就为打一个小小地蒙古,咱们三番四次的商量来商量去,都搞了快小半年还没有结论,你说说,朕算不算耐心极好的?!”
    “陛下,臣尝遍阅史书,自始皇帝一统天下之后,历朝历代,无不深受边寇之害,重兵布防者有之、收缩自守者有之,犁庭扫穴者亦有之,三策各有所长,但若长远者,还是小心布防者国祚久些,百姓吃得亏也少些,不说远了,就说前朝的明成祖皇帝,那是何等的威风英雄,五次讨伐蒙古,却最终一无所获,反倒头把黄河以北整治得残破不堪,”杨名时认真的道,“我朝新定,四海之内人心未服,陛下正宜广播威德,施恩天下,怎可就此大动干戈,作此倾国之战?!”
    “有道理、有道理!”林风点点头,想了想,忽然又摇了摇头,“不对、不对,宾实,恐怕你是搞错了吧?这次可不是朕想大动干戈,而是他葛尔丹自己找死,这小子本来就是朕的手下败将,现在居然还敢打上门来,祸害咱们的边疆百姓,朕要是不给他点批评教育,实在是说不过去吧?!”
    “那也未必要如此大打吧?!”杨名时摇头道,“臣是看过周司马的军策札子的,按照他们的打法,那可是兵分三路、长驱万里,非三、五年功夫拿不下来,这种打法,咱们百姓如何承受得起?!”
    林风微微一笑,也不回答,以杨名时这些儒生的世界观,恐怕是无法理解国家动员力这个概念,实际上,在国家战争这个领域,富国未必善战、穷国也未必不堪战,不然,以明帝国之富有,为何打辽东一地,倾尽全国之力却也最多只能调十多万军队呢?!
    可以肯定的是,若论整个国家的综合财富,崇祯绝对是要比朱元璋有钱得多,但又可以肯定的是,朱元璋随时可以出动上百万军队,而崇祯却连五万军队的动员都够呛,这个矛盾在哪里?
    没有别的原因,就是因为国家动员力不行而已。
    作为一个新兴的帝国,汉帝国虽然远远算不上国富民强,但却拥有一个相对简陋却很精干的政府机构,朝气蓬勃干练而有效率,同时也拥有大批从基层到指挥的经验丰富的军官,而且大多数文职官员都懂得一些军事知识,相对务实,更兼刚逢乱世,人民对战争的心理承载能力很强,在这种情况下,若有相对充沛稳定的资金投放能力,林汉帝国的战争动员力是非常强大的,也是相对持久的。
    不过这种事情解释起来很复杂,而且这些官员们大多非常执拗,一旦认准了圣人之言便油盐不进,说也白说,所以林风也不打算和他们浪费口水。
    沉默半晌,见林风不说话,李光地轻轻咳嗽,在场众人的目光一起转了过来,“陛下!”李光地拱拱手,“臣有话说!”
    “晋卿何必局促?!”林风笑道,轻轻抬手,“有话请讲!”
    “臣的意思是……”他慢慢站起身来,左右四顾,说话之间,旁边的大臣们立即敏锐的意识到这应该就是决胜的时刻了,当下一起紧张起来,徐乾学故作矜持,端坐椅上纹丝不动,但捏着茶碗的手指却禁不住微微颤抖。
    “……打蒙古!!”李光地长眉一轩,朗声道,“当断不断,必受其乱,臣的意思,就是乘此三军将士奋发之际,一鼓作气将东蒙古和漠西蒙古拿下来,把布尔雅格玛和葛尔丹这两个乱臣贼子一举擒拿,不然,于国于民,朝廷都是没法交代的!……”
    杨名时眉头大皱,当即长身坐起,刚要开口说话,这时却见李光地微微摆手,继续说了下去,“……不过这场仗究竟打,是什么个打法?!是大打还是小打,是长打还是短打,那也还是要仔细着商榷才是!”
    这也算和稀泥的一种了,林风撇了撇嘴,苦笑道,“晋卿但言无妨,不要言犹未尽,你我君臣多年,想来也之道,朕不是那种听不进话的人!”
    “是、是!陛下言重了!”李光地微微躬身,笑道,“依照臣的意思,此战大可不一定一战而定,或可徐徐图谋,原本定的三路围攻,或可只动用一路、或者两路,原本连布尔雅格玛和葛尔丹、策妄阿拉布坦一起打,也不妨只打一个,咱们多些耐心,慢慢来,一个一个把他们打掉,这样以来,朝廷也支撑得起,老百姓也可以有长力,两全其美,岂不是好?!”
    林风摇摇头,心中叹息,这个李光地,做政府一把手是很好的,做事干练,也善于搞团队协调,诸般政务都打理得井井有条,的确是个难得的好总理。
    但唯一可惜的是,此人确实不懂军事——错了,不是不懂,简直是差得太远,近乎一窍不通。
    打仗的事情,可不是治水种田,今天做一点、明天也可以做一点,一点一点的磨下去,只要有耐心,天大的事情最后都可以办好。像战争这种风险性极大的活动,有一分力就得使一分力,能一棍子打死就绝对不能留到第二棍,不然,给敌人留得一丝空隙,就有被翻盘的危险。
    谁之道葛尔丹和布尔雅格玛会使出什么样的对策?!面对汉军的大举进攻,他们会不是联合反扑,或者会不会化整为零,兜着汉军的大队人马捉迷藏?!而就在此刻,虽然汉军占据了多方优势,但对方也拥有着近二十万铁骑,若是进行军事预判,投放真实战场之后,汉军的胜算未必有想象中的那么大。
    之所以要三路围攻,原本就是因为战场区域太大,而这些游牧民族的机动能力又太强,无法进行有效捕捉才提出的不得已的作战方案,不然哪里还用得着这么费事?若真有这么简单,蒙古军不躲不跑和汉军硬扛,汉庭随便派出一员大将,领着十多万大军一路打过去,以那些蒙古部落军队现时的战场对抗能力,林风绝对相信这场大战一定会打成屠杀战。
    从东北到外蒙古;从绥远、大同到乌兰布通;从兰州到新疆,三路大军隐隐形成合围之势,加上俄罗斯的仆从军,则可在极大范围内锁死葛尔丹和布尔雅格玛的流窜路线,然后一举击破——就算不能歼灭他,也能重伤他,打掉他们的威风气势,然后再用察哈尔铁木真家族的名义对其他蒙古部落进行政治诱降,再在重要地段设立永久驻军,进行行政区划,设官治理,只有这样,这场仗才算是值了。
    想到这里,林风再也没有和他们磨嘴皮子的兴趣,抬起头来,在众多大臣的面上缓缓扫过,沉声道,“臣半个月前,已经派人召还寇北将军赵良栋、蒙古将军赵广元、破虏将军马英和安西将军张勇,恐怕再过几天,他们就要到京城了!!”
    众人大吃一惊,这么大的事情,他们之前竟然没有得到一丝风声。然而还没有等他们反应过来,林风又抛出一句石破天惊的话,“诸位爱卿,你们一口一个让朕圣裁,那今天朕就遂了你们的心意,今天,朕就告诉你们,朕已做出决定,我大汉朝廷,今后三年之内将以击破葛尔丹、布尔雅格玛为己任,三路出征计划不作改变,待朕和诸位大将商量妥当之后,再决定出征日期!!……”
    “陛下!……”杨名时一声哀鸣,膝盖一软,重重地跪倒在地,“还请陛下慎重处事!!……”
    “杨卿是说朕孟浪了?!”
    “陛下!!”杨名时叩首不已,这时突然抬起头来,大声道,“北方残破不堪、江南新定未久,而今天下人心厌战,陛下若要妄自兴兵,至亿万百姓于不顾,必将为天下人唾骂!!……”咚咚咚他重重地叩了几个头,昂首道,“常言道,‘武死战、文死谏’,臣身为国家大臣,不敢不言——陛下今日若不收回从命,臣今日就跪在这里,直到陛下回心转意为止!!”
    林风摇了摇头,侧过头去,对旁边侍立的李二苟道,“杨先生很累了,你带几个人送他回府,请他好好休养身体,等调理好了再出来做事!!”
    末了,他朝李光地笑笑,“礼部的事情,晋卿可安排得力干员暂署部务,不要因为杨先生得病,就把今年的秋闱给耽误了!!”
    大纲及本书大结局公布
    《窃国大盗》大纲:
    第一章 卒起垅亩
    主角忽然发现自己出现在康熙时代的福建省,巧遇一队输送补给的乱军,在一仗遭遇战中这支部队濒临崩溃,主角姻缘巧合成为领导者,率队逃奔入山,最后却面临清军大军围剿的窘境,最后不得不拼死一搏,从海路出发奇袭北京,最终成功攻破北京城,杀死康熙皇。
    第二章 河北风云起
    主角率军摧毁清廷中央政权之后,中国大陆陷入全面混乱,清帝国徘徊在解体边缘,三藩得到了喘息之机,而反清组织趁机发动农民大起义,主角趁机巩固胜利成果,稳定北京地区局势,随后与回援的清廷嫡系中央部队图海大军决战,取得了决定性胜利,一举夺取了直隶全省。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