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0节
其二是学术、艺术的鼓励和振兴,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都要制订相关的鼓励政策,多创办和发行文化艺术方面的刊物,所有大报纸也要不定期的开设相关的专栏,丰富国民大众的视界,增加更多提高文化的途径。
其三是规划中华法定传统节日,诸如端午节、重阳节等等,并且通过各种方式来培养这些传统节日的文化气氛,让国民不仅能记下这些节日,还要让他们感到这些节日都属于中华民族的重大节日。
其四是设置权威的国学地位,以国学院为主要单位,中央政府划拨更多的资金,吸纳更多著名的国学学者加入国学院,并运用政治手段来提高国学的附加值,比如国画、毛笔字等含金量等等。此举的目的就是尽可能提高国学在中国国内乃至世界的地位水平,从而彰显国学的文化效应。
其五是配合官办教育机构,推广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这一点是吴绍霆单独特别做出的指示,他决定在日后所有官办的小学、中学都保留部分古代科举的惯例,一个是“举孝廉”,另外一个是“时评”。
当然,这些内容自然不会是照样全搬,所取的只是目的,形式上必然会有更改。他规定但凡有孝廉品性的学龄人,在经过举荐和考核之后,可以免除所有费用就读官办小学和中学,并且由国家承担在读书期间的所有生活费用。“时评”则是指在地方拥有良好声誉,公认具备有过人的特性,比如有什么小发明创造之类,经过举荐和核查之后,同样可以享受国家的教育补贴。
这两个项目不止是在入学之前,哪怕是在入学之后有诸如此类的突出表现,同样可以享受国家补助的待遇。
不过,为了防止有人弄虚作假、徇私舞弊,吴绍霆还制订了一套严酷的法令,但凡发现违规造假骗取国家资源者,轻则罚款十倍学费,重则处以牢狱之罚。而所参与其中的官员,一律免职入狱,并永世不被官方机构录用。
这五点内容就是中央政府重点着手的文化发展项目,虽然这些对文化发展来说仍然只是表层次的皮毛,但其目的是起到引导作用。中央政府能做的很有限,关键还是要政府与民间共同协力才行。
到了六月底,这套方案总算水落石出。
吴绍霆亲自参加了文化教育发展政策的新闻发布会,这次大手笔、大规模的文化教育发展很快在国内掀起了一股震动。前有七年发展计划,现在又有文化教育方面的大投入,足以彰显在三年对外战争结束之后,元首吴绍霆对内发展的雄大决心。
然而没过多久,针对这次文化教育的发展外界渐渐传出来一些异样的声音。
不知道是什么人挑起了这个头,有人开始质疑保留所谓的“举孝廉”和“时评”制度,结合前不久刚刚发生过的国家荣誉改制事件,让人总感觉到吴绍霆隐隐约约是在做着什么铺垫准备似的。很快,这股声音越来越明显,更多阴谋论者加入其中,一个个煽风点火,各种理论所得天花乱坠,总而言之就是认为这种方式颇为不当。
更有甚者,直截了当的指出元首吴绍霆有称帝的野心,认为这件事绝非偶然,既然前面有荣誉改制的先例,那么这次利用所谓的文化教育发展计划做掩护,搬出一些封建时代的旧有传统来兴风作浪,谁敢保证以后还不会有其他的动作?
尽管说三人成虎、人言可畏,但元首吴绍霆的声誉早已今非昔比,老百姓们不管什么国家制度,只知道元首当政解决了许多生活问题,降低了税负、提高了福利,这可是一百年来难得一见的肯为国家百姓干实事的领袖。对于他们来所,就算吴绍霆当上皇帝又如何?一个填不饱肚子的共和国家,难道能比一个吃饱穿暖的君主国家要好吗?
不过,这件事最终还是传到南京总统府,秘书厅派人将消息汇总起来递交到侍从处,很快就送到了大总统办公室的桌案上。吴绍霆在听闻了这个消息之后,心情一下震怒起来,虽然身为一个国家领袖应该懂得控制个人情绪,但是在这件事上却实在难以噎下这口气。
在没有办事之前有人直闯总统府提意见,在办完事情之后又有一些刁钻的小人恶意中伤。当然,如果单纯是刁钻的小人话,吴绍霆倒是可以忽略不计,自己完全没有必要理会这些人。可问题是,一般的阴险小人根本不敢在这个时候公然指责中央政府,显而易见,这肯定不是空穴来风的事件。
吴绍霆意识到国内隐隐约约还藏着一股反对势力,这些人巴不得兴风作浪来影响中央政府的权威,以及他个人的统治地位。面对这种只是为了单纯政治目的的反对派,他绝对不会姑息养奸,一定要深究到底,趁着这些人得势之前彻底扼杀他们。
当即,吴绍霆找来了中情局所有高级官员,向他们下达命令,立刻调动所有可以使用的情报资源,追查究竟是什么人在制造这样的言论。
卷八:世界大战 第1148章,新的格局
众官员接到这项命令之后,都感到情况很严重,这种严重一方面是站在元首的角度,另外一方面则是站在外人的角度。前者自然不必多说,既然都能让元首雷霆大怒,可见不是一般的事情,而后者却是外人感到元首对此事颇有重视,或多或少都觉得其中有内幕,难道说这些谣言真的说中了一些内容,所以才让元首感到愤怒?
当然,身为情报部门的官员,他们接触的政治内幕多得去,不管元首是否真的想要称帝,与他们本身的关系并不太大。在这一行业能坐到现在这个位置,最基础的条件就是需要有足够的政治忠诚度。
不过为了让元首能知道这件事的潜在影响,情报分析部主管陈振还是向吴绍霆提示了道:“元首,这件事总归来说只是微乎甚微的一小部分人在作祟,这林子大了什么鸟都有,天底下少不了有几只害群之马。只是,为了这件事如此劳师动众,并非我等不愿意,倒是怕事情传了出去,会让很多人对元首产生不必要的误会。”
在场的所有人听完这番话,都知道陈振想要说什么,有几个官员还点头附和了起来。
吴绍霆当然也是明白这一点的,无非是生怕外人以为这是“欲盖弥彰”,他正色的说道:“外人对我的看法固然重要,但是这些害群之马显然是有备而来,否则在这么短的时间之内怎么可能形成这样一股歪风邪气?我势必要追查到底,看看究竟是什么人在搞鬼。我既然能站在这个位置上,就不怕别人说三道四,可是一旦这些人得寸进尺,耍出一些更下作的手段,到那个时候可不单单是个人荣辱的事情了。”
陈振问道:“元首,这件事背后真的有人?”
吴绍霆严肃的说道:“我也只是猜测,所以才让你们去调查。我不希望等到事情闹大之后才做出反应,后知后觉是从政者的大忌,凡事一定要有防患于未然之心。”
另外一名官员点了点头,郑重其事的说道:“既然如此,我等一定尽快完成任务。”
吴绍霆接着说道:“你们担心这件事会让不知情的人误会,说实话,这一点确实不得不小心。但是话又说回来,你们是干什么?你们是干情报工作的人,隐蔽行事是家常便饭,要不然我又何必来找你们做事!”
陈振连忙说道:“元首教训的是,我等一定不负所托,竭尽所能办好此事。”
从这天开始,中央情报局部署在全国各地的情报站开始忙碌起来,他们不仅要追查元首交代下来的任务,同时还要监测民间舆论的动向,针对每一次攻击中央政府或者元首的言论进行时刻跟踪分析,了解这些言论对民间的影响力,从而规划安全等级。
当然,重点工作依然是在追查之前的造谣者,这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说出去的话就如同泼出去的水,水如大川,要想找到是谁泼出来的,那简直比大海捞针还要困难。不过情报人员自然有一套办事方法,他们先从那些信从这些言论的人下手,对这些人进行密切的监视,全面调查他们的背景。既然这些人相信谣言,那自然有不安分的原因,要么他们就是主谋,要么主谋就在他们身边。
经过几天时间的忙碌,中情局总算找到了一些头绪,在他们入手调查的几十个对象当中,有八个人是中华革命党的党员,另外五、六个人则分别与这八个人是认识的,当然至于认识的关系程度还有待追查。
虽然这算得上一条线索,但仍然很难有精准的证据,毕竟中华革命党一直以来都是反对党身份,只不过势单力薄所以没什么做为和影响。另外这八个党员以前都是同盟会在地方的骨干成员,属于那种激进的政治活动者,之前还一直反对荣誉改制,现在反对“举孝廉”和“时评”教育手段也很正常,这暂时不能说明他们是有阴谋的行为,或许仅仅只是跟风。
一九一七年七月份,世界格局隐隐约约出现了一种僵持。
自从中华民国先后与英国、俄国议和之后,可以说是彻底脱离了世界大战的战场,仅仅是保留着一个同盟国的名份而已。只是,这看似与大局并无直接联系的事情,却间接的给欧洲战场带来了重大的影响。
英国从南亚战场上抽调了全部的战略资源,转而投向法国正面战场上面。这一举虽然有几分强弩之末的虚张声势,但不可不否认,时至七个月之久德国主力部队仍然被困在巴黎,未能再向西边挺进半步。至于做为“奇兵”的意大利,除了发动突袭抢占了里昂之外,也没有任何其他的做为,甚至即便有多余的兵力继续组织进攻,也装出一副无能为力的样子,只是一味的巩固占领区,并在占领区内大肆掠夺,就好像他们的战场就局限于此似的。
至于塞尔维亚战场上,同盟国的三支大军疯狂的进攻之下,终于显出了防守松动的状况,但严格的来说同盟国军的进展依然不算有效率,哪怕塞尔维亚一直处于被动防守状态,也能继续坚持七、八个月之久。
因此,同盟国在声势上获得的绝对优势,但却没有办法全部转化为战场上的优势。总体而言整个欧洲战场还是处于一种僵持状态。军事时评家们都看得出来,事实上造成这样局面的原因,中国与英、俄议和是重要因素之一,但另外一个不可忽视的原因那就是长久以来的大规模作战,使得同盟国和协约国双方都陷入了资源困乏状态。
正因为如此,同盟国和协约国双方都无法组织像之前那样有效率的作战,哪怕协约国处于弱势,但凭借战略防守的姿态还是能跟同盟国拼上一拼。相反,同盟国却因为战斗力锐减,而没有能力去跟对方硬拼。
当然,如果中国能够在亚洲将英国、俄国牵制的更久一些,同盟国还是有很大的机会发动一次破釜沉舟似的总攻,趁势彻底击溃协约国的主力防线,那么剩下的作战就如同秋风扫落叶一般,不必再担心有僵持的局面。
直到这个时候,西方国家才真正意识到中华民国这个东方“落后”国家的举足轻重,没想到最终能够影响整个世界大战局面的人竟然是这个不起眼的国家。
可惜事情已经成为定局,中国签订了两份停战和约,彻底置身于战争之外,以中国目前的态势显而易见是不可能再重新发起战争了。
然而,这种僵持实际上对协约国来说仍然是不利。目前协约国整体采取的是战略防守,这种战略部署的目的就是希望能够吸引同盟国的进攻,继而达到快速消耗敌军的目的。可是正因为同盟国阵营的内部情况同样不明朗,因此无论是德军还是奥军、意军,基本上都大幅缩减了主动进攻的力度。
也就是说,同盟国与协约国现在都进入了一种消极的防守作战状态,双方都没有足够的力气发动一场可以摧毁对方的作战。如果单纯就这样消耗下去,做为主力部队的英法联军很快就会因为战略资源慢慢消耗完毕,最终导致连战略防守都无法进行下去。
毕竟英国从南亚抽调的资源十分有限,南亚大部分殖民地全部丧失,跟中国又打了一年之久的作战,英屬印度政府剩下的物资也不多。一旦在缓慢的对峙过程中用光了物资,英国、法国再也没有办法从海外争取到更多的援助,等待他们的就是弹尽粮绝的局面。
相对而言,同盟国虽然也面临战略资源紧缺的情况,但比起协约国来说,他们的状况显然要好很多,绝对能够比协约国坚持的更久。
卷八:世界大战 第1149章,国际利益的诱因
这场战争如果继续僵持下去,不出五个月的时间,必将以协约国主动投降而告终。
这原本是欧洲各国普通老百姓所期待的情况,在他们眼里,不管是谁胜利,只要能够尽快结束这旷日持久的战争,让亲人们平安归来,让生活的负担释放下来,哪怕是敌人获得胜利都无所谓。欧洲人已经彻底被这场战争折磨到近乎疯狂的地步,骨子里对当权者不顾人民百姓生活问题早已产生了一股痛恨,一些激进分子甚至还巴不得自己国家战败,然后趁机推翻这个残暴不仁的政府。
可是,对于一些远在大洋彼岸的国家来说,他们对这场战争还意犹未尽,因为这场战争带来的巨大利益一直吸引着无数投机者,如果战争能继续持续下去,他们所能赚取的利益则会更多一筹。人总是有贪得无厌的心理,尤其是那些前期投资失败的国家,好不容易赚回了本钱,怎么也要多捞一些利息才是。
美国在战前购买了大批协约国阵营的战争债券,可惜协约国从一开始就显出了颓废之势,仅仅不到两年的时间日本就被击败退出阵营,随后又传出中国加入同盟国阵营的惊人消息。可以说,从一九一五年开始,美国政府已经意识到前期投资的重大失败。
起初,美国人还打算扭转这种失败,可是到了一九一五年下旬,在协约国阵营上的投资越来越困难,甚至还导致国内许多银行因为资金无法周转而破产。再加上中国与德国合作制订的“东亚经济复苏计划”,其中一部分还邀请到美国的商人财阀参与,一下子扭转了美国国内对整个欧洲大战的感观。
尽管当时美国政府还在苦苦坚持,但民间的私人财阀则已经渐渐开始见风使舵。这些民间资金汇总起来,决定在一些稳定的商贸项目上投入大资金,同时也通过中立国瑞士的牵头,在同盟国阵营购买了大批银行债券。
美国私人财阀的这一行动,不得不说挽救了许多同盟国的金融业,这也是为什么现在同盟国的资源会超过协约国的重要原因之一。
当然,转向投资同盟国只是一小部分资金而已,毕竟经过前期投资协约国的失败,给美国很多商人的信心造成严重的打击,所以在欧战后期他们宁可真正扮演中立的角色,也不会轻而易举的倒向任何阵营。
这也是为什么美国只购买同盟国的银行债券,而不购买同盟国国家发行的战争债券原因,就是为了掩护他们投机的身份,希望在协约国和同盟国之间都能建立贸易合作。
从一九一六年上旬开始,美国开始加大军火贸易的力度。就目前而言,军火贸易是最稳定的投资项目,只要战争一天没有结束,军火市场一天就不会关门。
只是,军火贸易考验的是国内生产力,所以美国政府一开始并没有把重心全部放在这方面,为了赚取更多的利益,选择了在协约国和同盟国之间的政治投资。很显然,政治投资收益虽然丰富,可惜风险实在过大。
在吃了亏之后,美国这才又转回军火贸易的老本行。
之前参与政治投资失败的大财阀们,为了填补这笔损失,他们咬紧牙关在国内一下子扩大了六倍之多的军火生产线,更疯狂的是整个扩大生产规模的工期仅仅用了半年时间。不得不说,这次美国军火商人们是下了血本。
但毕竟军火贸易的收益是稳定的,而且在改变了对欧洲大战的策略之后,美国不再只顾着协约国一边,同时也利用瑞士的名义公司与同盟国建立贸易合作,真真正正建立了两头的战争贸易关系。
事实证明,改变投资策略之后的美国果然从之前的亏空中恢复了过来,这也最终导致美国没有卷入这场世界大战,而是“地地道道”的做了一回“中立国”。
经历这场欧洲大战的投资风波,美国政府并没有因为挫折而变得更坚强,相反显得越来越混乱起来。政府与私人财阀之间出现很多矛盾,导致从一九一六年下旬直至今日,美国政府的外交政策一直摇摆不定。
政府与商人之间的分歧围绕在欧洲战争的持续利益方面。政府认为战争发展到今天已经没有办法再继续下去,而应该尽快促成欧洲和谈,然后介入欧洲战后重建的市场。但是私人财阀却咬定之前的投资失败是必须挽回回来,这才符合商人的利益,如今既然军火贸易市场趋于稳定,那就应该继续下去,至于战后重建的利益那是另外一件事。
美国政府希望欧洲战争结束,私人财阀却希望欧洲战争继续下去,这种尖锐的对立意见让美国陷入了一种踌躇难定的地步。
但是如果事情继续僵持下去,美国政府依然没有办法说服私人财阀支持官方的外交政策,相反私人财阀还会采取他们一贯的作风,抛开美国政府不理,以私人力量来干涉欧洲的战争局势。当私人财阀的力量过于强大时,他们的能力事实上已经超越政府。
关于从欧洲战争中获取利益的问题,不单单只有美国这一个国家在打着自己的小算盘。
刚刚从战争中脱身离开的中国,同样有一些掌握着流动资金的商阀蠢蠢欲动。这些商阀自然是收到了中央政府的风声,元首吴绍霆鼓励民营军火商向国外出口军火,潜台词就是希望国内的军工商人能够抓住机会,趁着欧洲战争还没有结束之前,好好的赚一笔。
但是对于中国来说,如今介入军火贸易实在太晚了,别说美国那帮人早就在欧洲垄断了大部分大客户,再者欧洲战争已经进入末期,各个参战国没有像之前那样财大气粗。与其说是抓住最后的机会赚一把,还不如说是在剩菜剩汤里找一些骨头罢了。
因此,对于中国的军火资产阶级而言,除非欧洲大战能够再坚持一年时间,否则根本没必要花那么大的功夫去开辟这个远程的、拥挤的市场,完全就等同于吃力不讨好的事情。
正因为如此,这些中国商人为了利益,同样是希望欧洲战争能够延续下去。
七月十日,掌握着中国主要工业生产力的几位核心人员,通过各自的关系总算来到了南京总统府,就欧洲战争的事情决定与元首吴绍霆认真的谈一谈。这几位工业生产力的核心代表人物,正是依附中央政府的几大政治家族的成员。
为首者是秘书厅总秘书长于孜县,而他的另外几个身份是联合银行两广区大股东、桂林南方工业集团大股东以及张盛霆越南公司股东之一。桂林南方工业集团成立不过两年时间,是广西于家汇集本家的所有资产组建的核心家族产业,它名声并没有多响亮,但是却是仅次于广东盛业重工的南方第二号工业产业。
桂林南方工业集团简称为南工,这两年一直在帮助盛世腾龙公司代理生产盛世系列轿车,同时也承担了m1916式战斗步枪和部分第一点五代战斗机的生产订单。然而南工最主要的军火产业还是步枪翻新,大批旧式的汉阳造步枪翻新过后,直接可以销售到南亚。
真正让南工成为仅次于盛业重工的原因,还是因为在最近半年的时间里,中国开始铺设无线电系统,于是由南工承接了广西、广东、福建南方三省的第一批无线电塔基的建设、运营以及周边业务拓展等工作。目前这三省主要城市和重要设施就都已经覆盖无线电信号,除了军用通讯之外,还开设了民用广播项目。
中国第一家广播公司“时讯南方”广播公司正是南工集团全资的子公司。可以说,正是因为新无线电技术的广泛运用奠定了南工的实力地位。
跟随于孜县一起来到总统府面见元首的,还有江浙沪三省工商外贸联合会主席张念恩,以及直隶武备总局总长冯世友。前者是商务部部长兼常务厅总长张謇的侄子,后者是副总统冯国璋的族亲,基本上当地举足轻重的政商人物。
卷八:世界大战 第1150章,投机主义
吴绍霆当然不是一个喜欢攀亲带故的人,但是既然都是有背景的人,而且之前预约时也说是有十分重要的正经事,他终归还是要给几分面子来应酬一下。
三人被带到大总统办公室旁边的客厅等候了片刻,吴绍霆这才从容不迫的走了进来。
一番寒暄之后,吴绍霆不疾不徐的落座下来,用一副平易近人的态度向于孜县问道:“于先生,究竟是什么关于那方面的重要事情,一定还要你亲自来跟我谈呢?”
于孜县微微笑了笑,稍微整理了一下言语,然后说道:“总的来说,今日叨扰元首阁下的事由是关乎我们中国在国际贸易市场利益的事情,因此时间紧迫,所以我们只好亲自来见元首,把这件事说的更清楚一些,以便元首能尽快定夺。”
吴绍霆缓缓的点了点头,说道:“国际贸易可都是大笔买卖,我们中国要想快速发展,这方面必然是不容小视的。于先生你具体说一说,到底是什么样子的事情。”
于孜县与冯世友、张念恩二人相互交换了一下眼色,然后于孜县进一步的说道:“元首,我们中国既然已经脱离了欧洲大战,做为局外人,您认为我们应该希望这场战争结束呢?还是希望它继续进行下去?”
听到这里,吴绍霆立刻就猜出了于孜县的意思,他在心里暗暗寻思起来:中国新兴的资本主义势力既然有如此大的口气,都敢去干涉西方列强的战争来从中谋取利益了。
他倒不是认为这些人自不量力,毕竟有这样的想法意味着中国资本主义步入一种较为成熟的阶段,不再是单纯的寻找既有的市场,而是想法设法去刻意创造一个市场。可是话又说回来,就算有这样的觉悟,可以中国资本主义目前的条件,根本没有足够的实力来干预欧洲战局,弄不好还会反噬其身。
“于先生,您这话的意思莫不是想组织国内的资本在欧洲捞得更多一些?”调整了一下坐姿,吴绍霆用极其认真的口吻问道。
“元首,咱们中国好歹是参加过世界大战,但是我们付出的与预期所得的利益肯定是不符合的。再加上目前我们跟德国闹出了一些外交矛盾,欧洲战争结束之后德国十之八九会否认原本属于我们中国的战胜国利益,甚至还有可能直接来找我们中国的麻烦。也就是说,如果欧洲的战争现在结束了,对我们中国是不利的。”于孜县连忙解释道。
“这倒是一个新鲜的说法。”吴绍霆若有所思的说道,他觉得于孜县说的有道理,岂不说欧洲战争结束是否对中国有利,但是如果是对中国不利的话,那就另当别论。然而在沉思片刻之后,他又说道,“可是就算如此,我们中国也没办法左右欧洲战争的进展,要知道这不仅仅是需要强大的政治力量,还需要雄厚的资本。我敢肯定,以中国目前的情况,这两点都是不具备的。”
“元首,”这时,冯世友小心翼翼的插嘴说道,“如果我们中国跟美国合作呢?”
“跟美国合作?什么意思?”吴绍霆脸色一变,严肃的追问道。
“元首可能有所不知,美利坚国内目前也在考虑继续在欧洲战场盈利的事情,很多美利坚的军火商都不希望这场战争就这样结束,所以从一定程度上来说,这一点与我们不谋而合。既然有共同的利益,或许我们可以走到一块,毕竟单凭美利坚一边来干涉欧洲战争,不仅不容易,更是要承担过多的风险。”冯世友详细的说道。
吴绍霆这段时间一直忙着国内发展的事情,对于国际上的信息倒是没有花太多心思,不过如果真要了解这些事情也不算难,只要让外交部给自己一份相关的评估报告,一切就了如指掌。他当然不会不相信冯世友的话,这些人既然来找自己,肯定是有备而来,说不定他们准备的还远远不止这些。
“拉拢美国?这可不是一件小事。更何况单单我们跟美国建立联络,说服跟他们合作也需要不少时间,或许我们还没有谈妥,欧洲战争就已经结束了。”吴绍霆轻描淡写的说道。
“元首,实际上,这段时间我们已经在跟美国人会谈了。关于美国国希望拖延欧洲战争的消息,就是美国代表告诉我们的。”张念恩说道。
“你们居然已经跟美国人谈上了?”吴绍霆脸色瞬间一变。
张念恩也感到自己说话太贸然,一时紧张了起来。
于孜县连忙开口圆话的说道:“元首切勿多虑,这件事并非是我们刻意跟美国人会谈,之前是因为一桩与美国签订的军火贸易,才碰巧听说这件事。毕竟这对我们来说是有利可图的事情,所以就进一步跟美国方面保持联系了。”
吴绍霆表情依然保持着严肃,他说道:“我不管这件事你们是怎么勾搭上的,但我要告诉你们的是,这件事绝非是一件小事,如果你们是让利益冲昏了头脑才做出这样的决定,那我可不会轻易放过这件事。” ↑返回顶部↑
其三是规划中华法定传统节日,诸如端午节、重阳节等等,并且通过各种方式来培养这些传统节日的文化气氛,让国民不仅能记下这些节日,还要让他们感到这些节日都属于中华民族的重大节日。
其四是设置权威的国学地位,以国学院为主要单位,中央政府划拨更多的资金,吸纳更多著名的国学学者加入国学院,并运用政治手段来提高国学的附加值,比如国画、毛笔字等含金量等等。此举的目的就是尽可能提高国学在中国国内乃至世界的地位水平,从而彰显国学的文化效应。
其五是配合官办教育机构,推广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这一点是吴绍霆单独特别做出的指示,他决定在日后所有官办的小学、中学都保留部分古代科举的惯例,一个是“举孝廉”,另外一个是“时评”。
当然,这些内容自然不会是照样全搬,所取的只是目的,形式上必然会有更改。他规定但凡有孝廉品性的学龄人,在经过举荐和考核之后,可以免除所有费用就读官办小学和中学,并且由国家承担在读书期间的所有生活费用。“时评”则是指在地方拥有良好声誉,公认具备有过人的特性,比如有什么小发明创造之类,经过举荐和核查之后,同样可以享受国家的教育补贴。
这两个项目不止是在入学之前,哪怕是在入学之后有诸如此类的突出表现,同样可以享受国家补助的待遇。
不过,为了防止有人弄虚作假、徇私舞弊,吴绍霆还制订了一套严酷的法令,但凡发现违规造假骗取国家资源者,轻则罚款十倍学费,重则处以牢狱之罚。而所参与其中的官员,一律免职入狱,并永世不被官方机构录用。
这五点内容就是中央政府重点着手的文化发展项目,虽然这些对文化发展来说仍然只是表层次的皮毛,但其目的是起到引导作用。中央政府能做的很有限,关键还是要政府与民间共同协力才行。
到了六月底,这套方案总算水落石出。
吴绍霆亲自参加了文化教育发展政策的新闻发布会,这次大手笔、大规模的文化教育发展很快在国内掀起了一股震动。前有七年发展计划,现在又有文化教育方面的大投入,足以彰显在三年对外战争结束之后,元首吴绍霆对内发展的雄大决心。
然而没过多久,针对这次文化教育的发展外界渐渐传出来一些异样的声音。
不知道是什么人挑起了这个头,有人开始质疑保留所谓的“举孝廉”和“时评”制度,结合前不久刚刚发生过的国家荣誉改制事件,让人总感觉到吴绍霆隐隐约约是在做着什么铺垫准备似的。很快,这股声音越来越明显,更多阴谋论者加入其中,一个个煽风点火,各种理论所得天花乱坠,总而言之就是认为这种方式颇为不当。
更有甚者,直截了当的指出元首吴绍霆有称帝的野心,认为这件事绝非偶然,既然前面有荣誉改制的先例,那么这次利用所谓的文化教育发展计划做掩护,搬出一些封建时代的旧有传统来兴风作浪,谁敢保证以后还不会有其他的动作?
尽管说三人成虎、人言可畏,但元首吴绍霆的声誉早已今非昔比,老百姓们不管什么国家制度,只知道元首当政解决了许多生活问题,降低了税负、提高了福利,这可是一百年来难得一见的肯为国家百姓干实事的领袖。对于他们来所,就算吴绍霆当上皇帝又如何?一个填不饱肚子的共和国家,难道能比一个吃饱穿暖的君主国家要好吗?
不过,这件事最终还是传到南京总统府,秘书厅派人将消息汇总起来递交到侍从处,很快就送到了大总统办公室的桌案上。吴绍霆在听闻了这个消息之后,心情一下震怒起来,虽然身为一个国家领袖应该懂得控制个人情绪,但是在这件事上却实在难以噎下这口气。
在没有办事之前有人直闯总统府提意见,在办完事情之后又有一些刁钻的小人恶意中伤。当然,如果单纯是刁钻的小人话,吴绍霆倒是可以忽略不计,自己完全没有必要理会这些人。可问题是,一般的阴险小人根本不敢在这个时候公然指责中央政府,显而易见,这肯定不是空穴来风的事件。
吴绍霆意识到国内隐隐约约还藏着一股反对势力,这些人巴不得兴风作浪来影响中央政府的权威,以及他个人的统治地位。面对这种只是为了单纯政治目的的反对派,他绝对不会姑息养奸,一定要深究到底,趁着这些人得势之前彻底扼杀他们。
当即,吴绍霆找来了中情局所有高级官员,向他们下达命令,立刻调动所有可以使用的情报资源,追查究竟是什么人在制造这样的言论。
卷八:世界大战 第1148章,新的格局
众官员接到这项命令之后,都感到情况很严重,这种严重一方面是站在元首的角度,另外一方面则是站在外人的角度。前者自然不必多说,既然都能让元首雷霆大怒,可见不是一般的事情,而后者却是外人感到元首对此事颇有重视,或多或少都觉得其中有内幕,难道说这些谣言真的说中了一些内容,所以才让元首感到愤怒?
当然,身为情报部门的官员,他们接触的政治内幕多得去,不管元首是否真的想要称帝,与他们本身的关系并不太大。在这一行业能坐到现在这个位置,最基础的条件就是需要有足够的政治忠诚度。
不过为了让元首能知道这件事的潜在影响,情报分析部主管陈振还是向吴绍霆提示了道:“元首,这件事总归来说只是微乎甚微的一小部分人在作祟,这林子大了什么鸟都有,天底下少不了有几只害群之马。只是,为了这件事如此劳师动众,并非我等不愿意,倒是怕事情传了出去,会让很多人对元首产生不必要的误会。”
在场的所有人听完这番话,都知道陈振想要说什么,有几个官员还点头附和了起来。
吴绍霆当然也是明白这一点的,无非是生怕外人以为这是“欲盖弥彰”,他正色的说道:“外人对我的看法固然重要,但是这些害群之马显然是有备而来,否则在这么短的时间之内怎么可能形成这样一股歪风邪气?我势必要追查到底,看看究竟是什么人在搞鬼。我既然能站在这个位置上,就不怕别人说三道四,可是一旦这些人得寸进尺,耍出一些更下作的手段,到那个时候可不单单是个人荣辱的事情了。”
陈振问道:“元首,这件事背后真的有人?”
吴绍霆严肃的说道:“我也只是猜测,所以才让你们去调查。我不希望等到事情闹大之后才做出反应,后知后觉是从政者的大忌,凡事一定要有防患于未然之心。”
另外一名官员点了点头,郑重其事的说道:“既然如此,我等一定尽快完成任务。”
吴绍霆接着说道:“你们担心这件事会让不知情的人误会,说实话,这一点确实不得不小心。但是话又说回来,你们是干什么?你们是干情报工作的人,隐蔽行事是家常便饭,要不然我又何必来找你们做事!”
陈振连忙说道:“元首教训的是,我等一定不负所托,竭尽所能办好此事。”
从这天开始,中央情报局部署在全国各地的情报站开始忙碌起来,他们不仅要追查元首交代下来的任务,同时还要监测民间舆论的动向,针对每一次攻击中央政府或者元首的言论进行时刻跟踪分析,了解这些言论对民间的影响力,从而规划安全等级。
当然,重点工作依然是在追查之前的造谣者,这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说出去的话就如同泼出去的水,水如大川,要想找到是谁泼出来的,那简直比大海捞针还要困难。不过情报人员自然有一套办事方法,他们先从那些信从这些言论的人下手,对这些人进行密切的监视,全面调查他们的背景。既然这些人相信谣言,那自然有不安分的原因,要么他们就是主谋,要么主谋就在他们身边。
经过几天时间的忙碌,中情局总算找到了一些头绪,在他们入手调查的几十个对象当中,有八个人是中华革命党的党员,另外五、六个人则分别与这八个人是认识的,当然至于认识的关系程度还有待追查。
虽然这算得上一条线索,但仍然很难有精准的证据,毕竟中华革命党一直以来都是反对党身份,只不过势单力薄所以没什么做为和影响。另外这八个党员以前都是同盟会在地方的骨干成员,属于那种激进的政治活动者,之前还一直反对荣誉改制,现在反对“举孝廉”和“时评”教育手段也很正常,这暂时不能说明他们是有阴谋的行为,或许仅仅只是跟风。
一九一七年七月份,世界格局隐隐约约出现了一种僵持。
自从中华民国先后与英国、俄国议和之后,可以说是彻底脱离了世界大战的战场,仅仅是保留着一个同盟国的名份而已。只是,这看似与大局并无直接联系的事情,却间接的给欧洲战场带来了重大的影响。
英国从南亚战场上抽调了全部的战略资源,转而投向法国正面战场上面。这一举虽然有几分强弩之末的虚张声势,但不可不否认,时至七个月之久德国主力部队仍然被困在巴黎,未能再向西边挺进半步。至于做为“奇兵”的意大利,除了发动突袭抢占了里昂之外,也没有任何其他的做为,甚至即便有多余的兵力继续组织进攻,也装出一副无能为力的样子,只是一味的巩固占领区,并在占领区内大肆掠夺,就好像他们的战场就局限于此似的。
至于塞尔维亚战场上,同盟国的三支大军疯狂的进攻之下,终于显出了防守松动的状况,但严格的来说同盟国军的进展依然不算有效率,哪怕塞尔维亚一直处于被动防守状态,也能继续坚持七、八个月之久。
因此,同盟国在声势上获得的绝对优势,但却没有办法全部转化为战场上的优势。总体而言整个欧洲战场还是处于一种僵持状态。军事时评家们都看得出来,事实上造成这样局面的原因,中国与英、俄议和是重要因素之一,但另外一个不可忽视的原因那就是长久以来的大规模作战,使得同盟国和协约国双方都陷入了资源困乏状态。
正因为如此,同盟国和协约国双方都无法组织像之前那样有效率的作战,哪怕协约国处于弱势,但凭借战略防守的姿态还是能跟同盟国拼上一拼。相反,同盟国却因为战斗力锐减,而没有能力去跟对方硬拼。
当然,如果中国能够在亚洲将英国、俄国牵制的更久一些,同盟国还是有很大的机会发动一次破釜沉舟似的总攻,趁势彻底击溃协约国的主力防线,那么剩下的作战就如同秋风扫落叶一般,不必再担心有僵持的局面。
直到这个时候,西方国家才真正意识到中华民国这个东方“落后”国家的举足轻重,没想到最终能够影响整个世界大战局面的人竟然是这个不起眼的国家。
可惜事情已经成为定局,中国签订了两份停战和约,彻底置身于战争之外,以中国目前的态势显而易见是不可能再重新发起战争了。
然而,这种僵持实际上对协约国来说仍然是不利。目前协约国整体采取的是战略防守,这种战略部署的目的就是希望能够吸引同盟国的进攻,继而达到快速消耗敌军的目的。可是正因为同盟国阵营的内部情况同样不明朗,因此无论是德军还是奥军、意军,基本上都大幅缩减了主动进攻的力度。
也就是说,同盟国与协约国现在都进入了一种消极的防守作战状态,双方都没有足够的力气发动一场可以摧毁对方的作战。如果单纯就这样消耗下去,做为主力部队的英法联军很快就会因为战略资源慢慢消耗完毕,最终导致连战略防守都无法进行下去。
毕竟英国从南亚抽调的资源十分有限,南亚大部分殖民地全部丧失,跟中国又打了一年之久的作战,英屬印度政府剩下的物资也不多。一旦在缓慢的对峙过程中用光了物资,英国、法国再也没有办法从海外争取到更多的援助,等待他们的就是弹尽粮绝的局面。
相对而言,同盟国虽然也面临战略资源紧缺的情况,但比起协约国来说,他们的状况显然要好很多,绝对能够比协约国坚持的更久。
卷八:世界大战 第1149章,国际利益的诱因
这场战争如果继续僵持下去,不出五个月的时间,必将以协约国主动投降而告终。
这原本是欧洲各国普通老百姓所期待的情况,在他们眼里,不管是谁胜利,只要能够尽快结束这旷日持久的战争,让亲人们平安归来,让生活的负担释放下来,哪怕是敌人获得胜利都无所谓。欧洲人已经彻底被这场战争折磨到近乎疯狂的地步,骨子里对当权者不顾人民百姓生活问题早已产生了一股痛恨,一些激进分子甚至还巴不得自己国家战败,然后趁机推翻这个残暴不仁的政府。
可是,对于一些远在大洋彼岸的国家来说,他们对这场战争还意犹未尽,因为这场战争带来的巨大利益一直吸引着无数投机者,如果战争能继续持续下去,他们所能赚取的利益则会更多一筹。人总是有贪得无厌的心理,尤其是那些前期投资失败的国家,好不容易赚回了本钱,怎么也要多捞一些利息才是。
美国在战前购买了大批协约国阵营的战争债券,可惜协约国从一开始就显出了颓废之势,仅仅不到两年的时间日本就被击败退出阵营,随后又传出中国加入同盟国阵营的惊人消息。可以说,从一九一五年开始,美国政府已经意识到前期投资的重大失败。
起初,美国人还打算扭转这种失败,可是到了一九一五年下旬,在协约国阵营上的投资越来越困难,甚至还导致国内许多银行因为资金无法周转而破产。再加上中国与德国合作制订的“东亚经济复苏计划”,其中一部分还邀请到美国的商人财阀参与,一下子扭转了美国国内对整个欧洲大战的感观。
尽管当时美国政府还在苦苦坚持,但民间的私人财阀则已经渐渐开始见风使舵。这些民间资金汇总起来,决定在一些稳定的商贸项目上投入大资金,同时也通过中立国瑞士的牵头,在同盟国阵营购买了大批银行债券。
美国私人财阀的这一行动,不得不说挽救了许多同盟国的金融业,这也是为什么现在同盟国的资源会超过协约国的重要原因之一。
当然,转向投资同盟国只是一小部分资金而已,毕竟经过前期投资协约国的失败,给美国很多商人的信心造成严重的打击,所以在欧战后期他们宁可真正扮演中立的角色,也不会轻而易举的倒向任何阵营。
这也是为什么美国只购买同盟国的银行债券,而不购买同盟国国家发行的战争债券原因,就是为了掩护他们投机的身份,希望在协约国和同盟国之间都能建立贸易合作。
从一九一六年上旬开始,美国开始加大军火贸易的力度。就目前而言,军火贸易是最稳定的投资项目,只要战争一天没有结束,军火市场一天就不会关门。
只是,军火贸易考验的是国内生产力,所以美国政府一开始并没有把重心全部放在这方面,为了赚取更多的利益,选择了在协约国和同盟国之间的政治投资。很显然,政治投资收益虽然丰富,可惜风险实在过大。
在吃了亏之后,美国这才又转回军火贸易的老本行。
之前参与政治投资失败的大财阀们,为了填补这笔损失,他们咬紧牙关在国内一下子扩大了六倍之多的军火生产线,更疯狂的是整个扩大生产规模的工期仅仅用了半年时间。不得不说,这次美国军火商人们是下了血本。
但毕竟军火贸易的收益是稳定的,而且在改变了对欧洲大战的策略之后,美国不再只顾着协约国一边,同时也利用瑞士的名义公司与同盟国建立贸易合作,真真正正建立了两头的战争贸易关系。
事实证明,改变投资策略之后的美国果然从之前的亏空中恢复了过来,这也最终导致美国没有卷入这场世界大战,而是“地地道道”的做了一回“中立国”。
经历这场欧洲大战的投资风波,美国政府并没有因为挫折而变得更坚强,相反显得越来越混乱起来。政府与私人财阀之间出现很多矛盾,导致从一九一六年下旬直至今日,美国政府的外交政策一直摇摆不定。
政府与商人之间的分歧围绕在欧洲战争的持续利益方面。政府认为战争发展到今天已经没有办法再继续下去,而应该尽快促成欧洲和谈,然后介入欧洲战后重建的市场。但是私人财阀却咬定之前的投资失败是必须挽回回来,这才符合商人的利益,如今既然军火贸易市场趋于稳定,那就应该继续下去,至于战后重建的利益那是另外一件事。
美国政府希望欧洲战争结束,私人财阀却希望欧洲战争继续下去,这种尖锐的对立意见让美国陷入了一种踌躇难定的地步。
但是如果事情继续僵持下去,美国政府依然没有办法说服私人财阀支持官方的外交政策,相反私人财阀还会采取他们一贯的作风,抛开美国政府不理,以私人力量来干涉欧洲的战争局势。当私人财阀的力量过于强大时,他们的能力事实上已经超越政府。
关于从欧洲战争中获取利益的问题,不单单只有美国这一个国家在打着自己的小算盘。
刚刚从战争中脱身离开的中国,同样有一些掌握着流动资金的商阀蠢蠢欲动。这些商阀自然是收到了中央政府的风声,元首吴绍霆鼓励民营军火商向国外出口军火,潜台词就是希望国内的军工商人能够抓住机会,趁着欧洲战争还没有结束之前,好好的赚一笔。
但是对于中国来说,如今介入军火贸易实在太晚了,别说美国那帮人早就在欧洲垄断了大部分大客户,再者欧洲战争已经进入末期,各个参战国没有像之前那样财大气粗。与其说是抓住最后的机会赚一把,还不如说是在剩菜剩汤里找一些骨头罢了。
因此,对于中国的军火资产阶级而言,除非欧洲大战能够再坚持一年时间,否则根本没必要花那么大的功夫去开辟这个远程的、拥挤的市场,完全就等同于吃力不讨好的事情。
正因为如此,这些中国商人为了利益,同样是希望欧洲战争能够延续下去。
七月十日,掌握着中国主要工业生产力的几位核心人员,通过各自的关系总算来到了南京总统府,就欧洲战争的事情决定与元首吴绍霆认真的谈一谈。这几位工业生产力的核心代表人物,正是依附中央政府的几大政治家族的成员。
为首者是秘书厅总秘书长于孜县,而他的另外几个身份是联合银行两广区大股东、桂林南方工业集团大股东以及张盛霆越南公司股东之一。桂林南方工业集团成立不过两年时间,是广西于家汇集本家的所有资产组建的核心家族产业,它名声并没有多响亮,但是却是仅次于广东盛业重工的南方第二号工业产业。
桂林南方工业集团简称为南工,这两年一直在帮助盛世腾龙公司代理生产盛世系列轿车,同时也承担了m1916式战斗步枪和部分第一点五代战斗机的生产订单。然而南工最主要的军火产业还是步枪翻新,大批旧式的汉阳造步枪翻新过后,直接可以销售到南亚。
真正让南工成为仅次于盛业重工的原因,还是因为在最近半年的时间里,中国开始铺设无线电系统,于是由南工承接了广西、广东、福建南方三省的第一批无线电塔基的建设、运营以及周边业务拓展等工作。目前这三省主要城市和重要设施就都已经覆盖无线电信号,除了军用通讯之外,还开设了民用广播项目。
中国第一家广播公司“时讯南方”广播公司正是南工集团全资的子公司。可以说,正是因为新无线电技术的广泛运用奠定了南工的实力地位。
跟随于孜县一起来到总统府面见元首的,还有江浙沪三省工商外贸联合会主席张念恩,以及直隶武备总局总长冯世友。前者是商务部部长兼常务厅总长张謇的侄子,后者是副总统冯国璋的族亲,基本上当地举足轻重的政商人物。
卷八:世界大战 第1150章,投机主义
吴绍霆当然不是一个喜欢攀亲带故的人,但是既然都是有背景的人,而且之前预约时也说是有十分重要的正经事,他终归还是要给几分面子来应酬一下。
三人被带到大总统办公室旁边的客厅等候了片刻,吴绍霆这才从容不迫的走了进来。
一番寒暄之后,吴绍霆不疾不徐的落座下来,用一副平易近人的态度向于孜县问道:“于先生,究竟是什么关于那方面的重要事情,一定还要你亲自来跟我谈呢?”
于孜县微微笑了笑,稍微整理了一下言语,然后说道:“总的来说,今日叨扰元首阁下的事由是关乎我们中国在国际贸易市场利益的事情,因此时间紧迫,所以我们只好亲自来见元首,把这件事说的更清楚一些,以便元首能尽快定夺。”
吴绍霆缓缓的点了点头,说道:“国际贸易可都是大笔买卖,我们中国要想快速发展,这方面必然是不容小视的。于先生你具体说一说,到底是什么样子的事情。”
于孜县与冯世友、张念恩二人相互交换了一下眼色,然后于孜县进一步的说道:“元首,我们中国既然已经脱离了欧洲大战,做为局外人,您认为我们应该希望这场战争结束呢?还是希望它继续进行下去?”
听到这里,吴绍霆立刻就猜出了于孜县的意思,他在心里暗暗寻思起来:中国新兴的资本主义势力既然有如此大的口气,都敢去干涉西方列强的战争来从中谋取利益了。
他倒不是认为这些人自不量力,毕竟有这样的想法意味着中国资本主义步入一种较为成熟的阶段,不再是单纯的寻找既有的市场,而是想法设法去刻意创造一个市场。可是话又说回来,就算有这样的觉悟,可以中国资本主义目前的条件,根本没有足够的实力来干预欧洲战局,弄不好还会反噬其身。
“于先生,您这话的意思莫不是想组织国内的资本在欧洲捞得更多一些?”调整了一下坐姿,吴绍霆用极其认真的口吻问道。
“元首,咱们中国好歹是参加过世界大战,但是我们付出的与预期所得的利益肯定是不符合的。再加上目前我们跟德国闹出了一些外交矛盾,欧洲战争结束之后德国十之八九会否认原本属于我们中国的战胜国利益,甚至还有可能直接来找我们中国的麻烦。也就是说,如果欧洲的战争现在结束了,对我们中国是不利的。”于孜县连忙解释道。
“这倒是一个新鲜的说法。”吴绍霆若有所思的说道,他觉得于孜县说的有道理,岂不说欧洲战争结束是否对中国有利,但是如果是对中国不利的话,那就另当别论。然而在沉思片刻之后,他又说道,“可是就算如此,我们中国也没办法左右欧洲战争的进展,要知道这不仅仅是需要强大的政治力量,还需要雄厚的资本。我敢肯定,以中国目前的情况,这两点都是不具备的。”
“元首,”这时,冯世友小心翼翼的插嘴说道,“如果我们中国跟美国合作呢?”
“跟美国合作?什么意思?”吴绍霆脸色一变,严肃的追问道。
“元首可能有所不知,美利坚国内目前也在考虑继续在欧洲战场盈利的事情,很多美利坚的军火商都不希望这场战争就这样结束,所以从一定程度上来说,这一点与我们不谋而合。既然有共同的利益,或许我们可以走到一块,毕竟单凭美利坚一边来干涉欧洲战争,不仅不容易,更是要承担过多的风险。”冯世友详细的说道。
吴绍霆这段时间一直忙着国内发展的事情,对于国际上的信息倒是没有花太多心思,不过如果真要了解这些事情也不算难,只要让外交部给自己一份相关的评估报告,一切就了如指掌。他当然不会不相信冯世友的话,这些人既然来找自己,肯定是有备而来,说不定他们准备的还远远不止这些。
“拉拢美国?这可不是一件小事。更何况单单我们跟美国建立联络,说服跟他们合作也需要不少时间,或许我们还没有谈妥,欧洲战争就已经结束了。”吴绍霆轻描淡写的说道。
“元首,实际上,这段时间我们已经在跟美国人会谈了。关于美国国希望拖延欧洲战争的消息,就是美国代表告诉我们的。”张念恩说道。
“你们居然已经跟美国人谈上了?”吴绍霆脸色瞬间一变。
张念恩也感到自己说话太贸然,一时紧张了起来。
于孜县连忙开口圆话的说道:“元首切勿多虑,这件事并非是我们刻意跟美国人会谈,之前是因为一桩与美国签订的军火贸易,才碰巧听说这件事。毕竟这对我们来说是有利可图的事情,所以就进一步跟美国方面保持联系了。”
吴绍霆表情依然保持着严肃,他说道:“我不管这件事你们是怎么勾搭上的,但我要告诉你们的是,这件事绝非是一件小事,如果你们是让利益冲昏了头脑才做出这样的决定,那我可不会轻易放过这件事。” ↑返回顶部↑
其二是学术、艺术的鼓励和振兴,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都要制订相关的鼓励政策,多创办和发行文化艺术方面的刊物,所有大报纸也要不定期的开设相关的专栏,丰富国民大众的视界,增加更多提高文化的途径。
其三是规划中华法定传统节日,诸如端午节、重阳节等等,并且通过各种方式来培养这些传统节日的文化气氛,让国民不仅能记下这些节日,还要让他们感到这些节日都属于中华民族的重大节日。
其四是设置权威的国学地位,以国学院为主要单位,中央政府划拨更多的资金,吸纳更多著名的国学学者加入国学院,并运用政治手段来提高国学的附加值,比如国画、毛笔字等含金量等等。此举的目的就是尽可能提高国学在中国国内乃至世界的地位水平,从而彰显国学的文化效应。
其五是配合官办教育机构,推广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这一点是吴绍霆单独特别做出的指示,他决定在日后所有官办的小学、中学都保留部分古代科举的惯例,一个是“举孝廉”,另外一个是“时评”。
当然,这些内容自然不会是照样全搬,所取的只是目的,形式上必然会有更改。他规定但凡有孝廉品性的学龄人,在经过举荐和考核之后,可以免除所有费用就读官办小学和中学,并且由国家承担在读书期间的所有生活费用。“时评”则是指在地方拥有良好声誉,公认具备有过人的特性,比如有什么小发明创造之类,经过举荐和核查之后,同样可以享受国家的教育补贴。
这两个项目不止是在入学之前,哪怕是在入学之后有诸如此类的突出表现,同样可以享受国家补助的待遇。
不过,为了防止有人弄虚作假、徇私舞弊,吴绍霆还制订了一套严酷的法令,但凡发现违规造假骗取国家资源者,轻则罚款十倍学费,重则处以牢狱之罚。而所参与其中的官员,一律免职入狱,并永世不被官方机构录用。
这五点内容就是中央政府重点着手的文化发展项目,虽然这些对文化发展来说仍然只是表层次的皮毛,但其目的是起到引导作用。中央政府能做的很有限,关键还是要政府与民间共同协力才行。
到了六月底,这套方案总算水落石出。
吴绍霆亲自参加了文化教育发展政策的新闻发布会,这次大手笔、大规模的文化教育发展很快在国内掀起了一股震动。前有七年发展计划,现在又有文化教育方面的大投入,足以彰显在三年对外战争结束之后,元首吴绍霆对内发展的雄大决心。
然而没过多久,针对这次文化教育的发展外界渐渐传出来一些异样的声音。
不知道是什么人挑起了这个头,有人开始质疑保留所谓的“举孝廉”和“时评”制度,结合前不久刚刚发生过的国家荣誉改制事件,让人总感觉到吴绍霆隐隐约约是在做着什么铺垫准备似的。很快,这股声音越来越明显,更多阴谋论者加入其中,一个个煽风点火,各种理论所得天花乱坠,总而言之就是认为这种方式颇为不当。
更有甚者,直截了当的指出元首吴绍霆有称帝的野心,认为这件事绝非偶然,既然前面有荣誉改制的先例,那么这次利用所谓的文化教育发展计划做掩护,搬出一些封建时代的旧有传统来兴风作浪,谁敢保证以后还不会有其他的动作?
尽管说三人成虎、人言可畏,但元首吴绍霆的声誉早已今非昔比,老百姓们不管什么国家制度,只知道元首当政解决了许多生活问题,降低了税负、提高了福利,这可是一百年来难得一见的肯为国家百姓干实事的领袖。对于他们来所,就算吴绍霆当上皇帝又如何?一个填不饱肚子的共和国家,难道能比一个吃饱穿暖的君主国家要好吗?
不过,这件事最终还是传到南京总统府,秘书厅派人将消息汇总起来递交到侍从处,很快就送到了大总统办公室的桌案上。吴绍霆在听闻了这个消息之后,心情一下震怒起来,虽然身为一个国家领袖应该懂得控制个人情绪,但是在这件事上却实在难以噎下这口气。
在没有办事之前有人直闯总统府提意见,在办完事情之后又有一些刁钻的小人恶意中伤。当然,如果单纯是刁钻的小人话,吴绍霆倒是可以忽略不计,自己完全没有必要理会这些人。可问题是,一般的阴险小人根本不敢在这个时候公然指责中央政府,显而易见,这肯定不是空穴来风的事件。
吴绍霆意识到国内隐隐约约还藏着一股反对势力,这些人巴不得兴风作浪来影响中央政府的权威,以及他个人的统治地位。面对这种只是为了单纯政治目的的反对派,他绝对不会姑息养奸,一定要深究到底,趁着这些人得势之前彻底扼杀他们。
当即,吴绍霆找来了中情局所有高级官员,向他们下达命令,立刻调动所有可以使用的情报资源,追查究竟是什么人在制造这样的言论。
卷八:世界大战 第1148章,新的格局
众官员接到这项命令之后,都感到情况很严重,这种严重一方面是站在元首的角度,另外一方面则是站在外人的角度。前者自然不必多说,既然都能让元首雷霆大怒,可见不是一般的事情,而后者却是外人感到元首对此事颇有重视,或多或少都觉得其中有内幕,难道说这些谣言真的说中了一些内容,所以才让元首感到愤怒?
当然,身为情报部门的官员,他们接触的政治内幕多得去,不管元首是否真的想要称帝,与他们本身的关系并不太大。在这一行业能坐到现在这个位置,最基础的条件就是需要有足够的政治忠诚度。
不过为了让元首能知道这件事的潜在影响,情报分析部主管陈振还是向吴绍霆提示了道:“元首,这件事总归来说只是微乎甚微的一小部分人在作祟,这林子大了什么鸟都有,天底下少不了有几只害群之马。只是,为了这件事如此劳师动众,并非我等不愿意,倒是怕事情传了出去,会让很多人对元首产生不必要的误会。”
在场的所有人听完这番话,都知道陈振想要说什么,有几个官员还点头附和了起来。
吴绍霆当然也是明白这一点的,无非是生怕外人以为这是“欲盖弥彰”,他正色的说道:“外人对我的看法固然重要,但是这些害群之马显然是有备而来,否则在这么短的时间之内怎么可能形成这样一股歪风邪气?我势必要追查到底,看看究竟是什么人在搞鬼。我既然能站在这个位置上,就不怕别人说三道四,可是一旦这些人得寸进尺,耍出一些更下作的手段,到那个时候可不单单是个人荣辱的事情了。”
陈振问道:“元首,这件事背后真的有人?”
吴绍霆严肃的说道:“我也只是猜测,所以才让你们去调查。我不希望等到事情闹大之后才做出反应,后知后觉是从政者的大忌,凡事一定要有防患于未然之心。”
另外一名官员点了点头,郑重其事的说道:“既然如此,我等一定尽快完成任务。”
吴绍霆接着说道:“你们担心这件事会让不知情的人误会,说实话,这一点确实不得不小心。但是话又说回来,你们是干什么?你们是干情报工作的人,隐蔽行事是家常便饭,要不然我又何必来找你们做事!”
陈振连忙说道:“元首教训的是,我等一定不负所托,竭尽所能办好此事。”
从这天开始,中央情报局部署在全国各地的情报站开始忙碌起来,他们不仅要追查元首交代下来的任务,同时还要监测民间舆论的动向,针对每一次攻击中央政府或者元首的言论进行时刻跟踪分析,了解这些言论对民间的影响力,从而规划安全等级。
当然,重点工作依然是在追查之前的造谣者,这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说出去的话就如同泼出去的水,水如大川,要想找到是谁泼出来的,那简直比大海捞针还要困难。不过情报人员自然有一套办事方法,他们先从那些信从这些言论的人下手,对这些人进行密切的监视,全面调查他们的背景。既然这些人相信谣言,那自然有不安分的原因,要么他们就是主谋,要么主谋就在他们身边。
经过几天时间的忙碌,中情局总算找到了一些头绪,在他们入手调查的几十个对象当中,有八个人是中华革命党的党员,另外五、六个人则分别与这八个人是认识的,当然至于认识的关系程度还有待追查。
虽然这算得上一条线索,但仍然很难有精准的证据,毕竟中华革命党一直以来都是反对党身份,只不过势单力薄所以没什么做为和影响。另外这八个党员以前都是同盟会在地方的骨干成员,属于那种激进的政治活动者,之前还一直反对荣誉改制,现在反对“举孝廉”和“时评”教育手段也很正常,这暂时不能说明他们是有阴谋的行为,或许仅仅只是跟风。
一九一七年七月份,世界格局隐隐约约出现了一种僵持。
自从中华民国先后与英国、俄国议和之后,可以说是彻底脱离了世界大战的战场,仅仅是保留着一个同盟国的名份而已。只是,这看似与大局并无直接联系的事情,却间接的给欧洲战场带来了重大的影响。
英国从南亚战场上抽调了全部的战略资源,转而投向法国正面战场上面。这一举虽然有几分强弩之末的虚张声势,但不可不否认,时至七个月之久德国主力部队仍然被困在巴黎,未能再向西边挺进半步。至于做为“奇兵”的意大利,除了发动突袭抢占了里昂之外,也没有任何其他的做为,甚至即便有多余的兵力继续组织进攻,也装出一副无能为力的样子,只是一味的巩固占领区,并在占领区内大肆掠夺,就好像他们的战场就局限于此似的。
至于塞尔维亚战场上,同盟国的三支大军疯狂的进攻之下,终于显出了防守松动的状况,但严格的来说同盟国军的进展依然不算有效率,哪怕塞尔维亚一直处于被动防守状态,也能继续坚持七、八个月之久。
因此,同盟国在声势上获得的绝对优势,但却没有办法全部转化为战场上的优势。总体而言整个欧洲战场还是处于一种僵持状态。军事时评家们都看得出来,事实上造成这样局面的原因,中国与英、俄议和是重要因素之一,但另外一个不可忽视的原因那就是长久以来的大规模作战,使得同盟国和协约国双方都陷入了资源困乏状态。
正因为如此,同盟国和协约国双方都无法组织像之前那样有效率的作战,哪怕协约国处于弱势,但凭借战略防守的姿态还是能跟同盟国拼上一拼。相反,同盟国却因为战斗力锐减,而没有能力去跟对方硬拼。
当然,如果中国能够在亚洲将英国、俄国牵制的更久一些,同盟国还是有很大的机会发动一次破釜沉舟似的总攻,趁势彻底击溃协约国的主力防线,那么剩下的作战就如同秋风扫落叶一般,不必再担心有僵持的局面。
直到这个时候,西方国家才真正意识到中华民国这个东方“落后”国家的举足轻重,没想到最终能够影响整个世界大战局面的人竟然是这个不起眼的国家。
可惜事情已经成为定局,中国签订了两份停战和约,彻底置身于战争之外,以中国目前的态势显而易见是不可能再重新发起战争了。
然而,这种僵持实际上对协约国来说仍然是不利。目前协约国整体采取的是战略防守,这种战略部署的目的就是希望能够吸引同盟国的进攻,继而达到快速消耗敌军的目的。可是正因为同盟国阵营的内部情况同样不明朗,因此无论是德军还是奥军、意军,基本上都大幅缩减了主动进攻的力度。
也就是说,同盟国与协约国现在都进入了一种消极的防守作战状态,双方都没有足够的力气发动一场可以摧毁对方的作战。如果单纯就这样消耗下去,做为主力部队的英法联军很快就会因为战略资源慢慢消耗完毕,最终导致连战略防守都无法进行下去。
毕竟英国从南亚抽调的资源十分有限,南亚大部分殖民地全部丧失,跟中国又打了一年之久的作战,英屬印度政府剩下的物资也不多。一旦在缓慢的对峙过程中用光了物资,英国、法国再也没有办法从海外争取到更多的援助,等待他们的就是弹尽粮绝的局面。
相对而言,同盟国虽然也面临战略资源紧缺的情况,但比起协约国来说,他们的状况显然要好很多,绝对能够比协约国坚持的更久。
卷八:世界大战 第1149章,国际利益的诱因
这场战争如果继续僵持下去,不出五个月的时间,必将以协约国主动投降而告终。
这原本是欧洲各国普通老百姓所期待的情况,在他们眼里,不管是谁胜利,只要能够尽快结束这旷日持久的战争,让亲人们平安归来,让生活的负担释放下来,哪怕是敌人获得胜利都无所谓。欧洲人已经彻底被这场战争折磨到近乎疯狂的地步,骨子里对当权者不顾人民百姓生活问题早已产生了一股痛恨,一些激进分子甚至还巴不得自己国家战败,然后趁机推翻这个残暴不仁的政府。
可是,对于一些远在大洋彼岸的国家来说,他们对这场战争还意犹未尽,因为这场战争带来的巨大利益一直吸引着无数投机者,如果战争能继续持续下去,他们所能赚取的利益则会更多一筹。人总是有贪得无厌的心理,尤其是那些前期投资失败的国家,好不容易赚回了本钱,怎么也要多捞一些利息才是。
美国在战前购买了大批协约国阵营的战争债券,可惜协约国从一开始就显出了颓废之势,仅仅不到两年的时间日本就被击败退出阵营,随后又传出中国加入同盟国阵营的惊人消息。可以说,从一九一五年开始,美国政府已经意识到前期投资的重大失败。
起初,美国人还打算扭转这种失败,可是到了一九一五年下旬,在协约国阵营上的投资越来越困难,甚至还导致国内许多银行因为资金无法周转而破产。再加上中国与德国合作制订的“东亚经济复苏计划”,其中一部分还邀请到美国的商人财阀参与,一下子扭转了美国国内对整个欧洲大战的感观。
尽管当时美国政府还在苦苦坚持,但民间的私人财阀则已经渐渐开始见风使舵。这些民间资金汇总起来,决定在一些稳定的商贸项目上投入大资金,同时也通过中立国瑞士的牵头,在同盟国阵营购买了大批银行债券。
美国私人财阀的这一行动,不得不说挽救了许多同盟国的金融业,这也是为什么现在同盟国的资源会超过协约国的重要原因之一。
当然,转向投资同盟国只是一小部分资金而已,毕竟经过前期投资协约国的失败,给美国很多商人的信心造成严重的打击,所以在欧战后期他们宁可真正扮演中立的角色,也不会轻而易举的倒向任何阵营。
这也是为什么美国只购买同盟国的银行债券,而不购买同盟国国家发行的战争债券原因,就是为了掩护他们投机的身份,希望在协约国和同盟国之间都能建立贸易合作。
从一九一六年上旬开始,美国开始加大军火贸易的力度。就目前而言,军火贸易是最稳定的投资项目,只要战争一天没有结束,军火市场一天就不会关门。
只是,军火贸易考验的是国内生产力,所以美国政府一开始并没有把重心全部放在这方面,为了赚取更多的利益,选择了在协约国和同盟国之间的政治投资。很显然,政治投资收益虽然丰富,可惜风险实在过大。
在吃了亏之后,美国这才又转回军火贸易的老本行。
之前参与政治投资失败的大财阀们,为了填补这笔损失,他们咬紧牙关在国内一下子扩大了六倍之多的军火生产线,更疯狂的是整个扩大生产规模的工期仅仅用了半年时间。不得不说,这次美国军火商人们是下了血本。
但毕竟军火贸易的收益是稳定的,而且在改变了对欧洲大战的策略之后,美国不再只顾着协约国一边,同时也利用瑞士的名义公司与同盟国建立贸易合作,真真正正建立了两头的战争贸易关系。
事实证明,改变投资策略之后的美国果然从之前的亏空中恢复了过来,这也最终导致美国没有卷入这场世界大战,而是“地地道道”的做了一回“中立国”。
经历这场欧洲大战的投资风波,美国政府并没有因为挫折而变得更坚强,相反显得越来越混乱起来。政府与私人财阀之间出现很多矛盾,导致从一九一六年下旬直至今日,美国政府的外交政策一直摇摆不定。
政府与商人之间的分歧围绕在欧洲战争的持续利益方面。政府认为战争发展到今天已经没有办法再继续下去,而应该尽快促成欧洲和谈,然后介入欧洲战后重建的市场。但是私人财阀却咬定之前的投资失败是必须挽回回来,这才符合商人的利益,如今既然军火贸易市场趋于稳定,那就应该继续下去,至于战后重建的利益那是另外一件事。
美国政府希望欧洲战争结束,私人财阀却希望欧洲战争继续下去,这种尖锐的对立意见让美国陷入了一种踌躇难定的地步。
但是如果事情继续僵持下去,美国政府依然没有办法说服私人财阀支持官方的外交政策,相反私人财阀还会采取他们一贯的作风,抛开美国政府不理,以私人力量来干涉欧洲的战争局势。当私人财阀的力量过于强大时,他们的能力事实上已经超越政府。
关于从欧洲战争中获取利益的问题,不单单只有美国这一个国家在打着自己的小算盘。
刚刚从战争中脱身离开的中国,同样有一些掌握着流动资金的商阀蠢蠢欲动。这些商阀自然是收到了中央政府的风声,元首吴绍霆鼓励民营军火商向国外出口军火,潜台词就是希望国内的军工商人能够抓住机会,趁着欧洲战争还没有结束之前,好好的赚一笔。
但是对于中国来说,如今介入军火贸易实在太晚了,别说美国那帮人早就在欧洲垄断了大部分大客户,再者欧洲战争已经进入末期,各个参战国没有像之前那样财大气粗。与其说是抓住最后的机会赚一把,还不如说是在剩菜剩汤里找一些骨头罢了。
因此,对于中国的军火资产阶级而言,除非欧洲大战能够再坚持一年时间,否则根本没必要花那么大的功夫去开辟这个远程的、拥挤的市场,完全就等同于吃力不讨好的事情。
正因为如此,这些中国商人为了利益,同样是希望欧洲战争能够延续下去。
七月十日,掌握着中国主要工业生产力的几位核心人员,通过各自的关系总算来到了南京总统府,就欧洲战争的事情决定与元首吴绍霆认真的谈一谈。这几位工业生产力的核心代表人物,正是依附中央政府的几大政治家族的成员。
为首者是秘书厅总秘书长于孜县,而他的另外几个身份是联合银行两广区大股东、桂林南方工业集团大股东以及张盛霆越南公司股东之一。桂林南方工业集团成立不过两年时间,是广西于家汇集本家的所有资产组建的核心家族产业,它名声并没有多响亮,但是却是仅次于广东盛业重工的南方第二号工业产业。
桂林南方工业集团简称为南工,这两年一直在帮助盛世腾龙公司代理生产盛世系列轿车,同时也承担了m1916式战斗步枪和部分第一点五代战斗机的生产订单。然而南工最主要的军火产业还是步枪翻新,大批旧式的汉阳造步枪翻新过后,直接可以销售到南亚。
真正让南工成为仅次于盛业重工的原因,还是因为在最近半年的时间里,中国开始铺设无线电系统,于是由南工承接了广西、广东、福建南方三省的第一批无线电塔基的建设、运营以及周边业务拓展等工作。目前这三省主要城市和重要设施就都已经覆盖无线电信号,除了军用通讯之外,还开设了民用广播项目。
中国第一家广播公司“时讯南方”广播公司正是南工集团全资的子公司。可以说,正是因为新无线电技术的广泛运用奠定了南工的实力地位。
跟随于孜县一起来到总统府面见元首的,还有江浙沪三省工商外贸联合会主席张念恩,以及直隶武备总局总长冯世友。前者是商务部部长兼常务厅总长张謇的侄子,后者是副总统冯国璋的族亲,基本上当地举足轻重的政商人物。
卷八:世界大战 第1150章,投机主义
吴绍霆当然不是一个喜欢攀亲带故的人,但是既然都是有背景的人,而且之前预约时也说是有十分重要的正经事,他终归还是要给几分面子来应酬一下。
三人被带到大总统办公室旁边的客厅等候了片刻,吴绍霆这才从容不迫的走了进来。
一番寒暄之后,吴绍霆不疾不徐的落座下来,用一副平易近人的态度向于孜县问道:“于先生,究竟是什么关于那方面的重要事情,一定还要你亲自来跟我谈呢?”
于孜县微微笑了笑,稍微整理了一下言语,然后说道:“总的来说,今日叨扰元首阁下的事由是关乎我们中国在国际贸易市场利益的事情,因此时间紧迫,所以我们只好亲自来见元首,把这件事说的更清楚一些,以便元首能尽快定夺。”
吴绍霆缓缓的点了点头,说道:“国际贸易可都是大笔买卖,我们中国要想快速发展,这方面必然是不容小视的。于先生你具体说一说,到底是什么样子的事情。”
于孜县与冯世友、张念恩二人相互交换了一下眼色,然后于孜县进一步的说道:“元首,我们中国既然已经脱离了欧洲大战,做为局外人,您认为我们应该希望这场战争结束呢?还是希望它继续进行下去?”
听到这里,吴绍霆立刻就猜出了于孜县的意思,他在心里暗暗寻思起来:中国新兴的资本主义势力既然有如此大的口气,都敢去干涉西方列强的战争来从中谋取利益了。
他倒不是认为这些人自不量力,毕竟有这样的想法意味着中国资本主义步入一种较为成熟的阶段,不再是单纯的寻找既有的市场,而是想法设法去刻意创造一个市场。可是话又说回来,就算有这样的觉悟,可以中国资本主义目前的条件,根本没有足够的实力来干预欧洲战局,弄不好还会反噬其身。
“于先生,您这话的意思莫不是想组织国内的资本在欧洲捞得更多一些?”调整了一下坐姿,吴绍霆用极其认真的口吻问道。
“元首,咱们中国好歹是参加过世界大战,但是我们付出的与预期所得的利益肯定是不符合的。再加上目前我们跟德国闹出了一些外交矛盾,欧洲战争结束之后德国十之八九会否认原本属于我们中国的战胜国利益,甚至还有可能直接来找我们中国的麻烦。也就是说,如果欧洲的战争现在结束了,对我们中国是不利的。”于孜县连忙解释道。
“这倒是一个新鲜的说法。”吴绍霆若有所思的说道,他觉得于孜县说的有道理,岂不说欧洲战争结束是否对中国有利,但是如果是对中国不利的话,那就另当别论。然而在沉思片刻之后,他又说道,“可是就算如此,我们中国也没办法左右欧洲战争的进展,要知道这不仅仅是需要强大的政治力量,还需要雄厚的资本。我敢肯定,以中国目前的情况,这两点都是不具备的。”
“元首,”这时,冯世友小心翼翼的插嘴说道,“如果我们中国跟美国合作呢?”
“跟美国合作?什么意思?”吴绍霆脸色一变,严肃的追问道。
“元首可能有所不知,美利坚国内目前也在考虑继续在欧洲战场盈利的事情,很多美利坚的军火商都不希望这场战争就这样结束,所以从一定程度上来说,这一点与我们不谋而合。既然有共同的利益,或许我们可以走到一块,毕竟单凭美利坚一边来干涉欧洲战争,不仅不容易,更是要承担过多的风险。”冯世友详细的说道。
吴绍霆这段时间一直忙着国内发展的事情,对于国际上的信息倒是没有花太多心思,不过如果真要了解这些事情也不算难,只要让外交部给自己一份相关的评估报告,一切就了如指掌。他当然不会不相信冯世友的话,这些人既然来找自己,肯定是有备而来,说不定他们准备的还远远不止这些。
“拉拢美国?这可不是一件小事。更何况单单我们跟美国建立联络,说服跟他们合作也需要不少时间,或许我们还没有谈妥,欧洲战争就已经结束了。”吴绍霆轻描淡写的说道。
“元首,实际上,这段时间我们已经在跟美国人会谈了。关于美国国希望拖延欧洲战争的消息,就是美国代表告诉我们的。”张念恩说道。
“你们居然已经跟美国人谈上了?”吴绍霆脸色瞬间一变。
张念恩也感到自己说话太贸然,一时紧张了起来。
于孜县连忙开口圆话的说道:“元首切勿多虑,这件事并非是我们刻意跟美国人会谈,之前是因为一桩与美国签订的军火贸易,才碰巧听说这件事。毕竟这对我们来说是有利可图的事情,所以就进一步跟美国方面保持联系了。”
吴绍霆表情依然保持着严肃,他说道:“我不管这件事你们是怎么勾搭上的,但我要告诉你们的是,这件事绝非是一件小事,如果你们是让利益冲昏了头脑才做出这样的决定,那我可不会轻易放过这件事。”
其三是规划中华法定传统节日,诸如端午节、重阳节等等,并且通过各种方式来培养这些传统节日的文化气氛,让国民不仅能记下这些节日,还要让他们感到这些节日都属于中华民族的重大节日。
其四是设置权威的国学地位,以国学院为主要单位,中央政府划拨更多的资金,吸纳更多著名的国学学者加入国学院,并运用政治手段来提高国学的附加值,比如国画、毛笔字等含金量等等。此举的目的就是尽可能提高国学在中国国内乃至世界的地位水平,从而彰显国学的文化效应。
其五是配合官办教育机构,推广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这一点是吴绍霆单独特别做出的指示,他决定在日后所有官办的小学、中学都保留部分古代科举的惯例,一个是“举孝廉”,另外一个是“时评”。
当然,这些内容自然不会是照样全搬,所取的只是目的,形式上必然会有更改。他规定但凡有孝廉品性的学龄人,在经过举荐和考核之后,可以免除所有费用就读官办小学和中学,并且由国家承担在读书期间的所有生活费用。“时评”则是指在地方拥有良好声誉,公认具备有过人的特性,比如有什么小发明创造之类,经过举荐和核查之后,同样可以享受国家的教育补贴。
这两个项目不止是在入学之前,哪怕是在入学之后有诸如此类的突出表现,同样可以享受国家补助的待遇。
不过,为了防止有人弄虚作假、徇私舞弊,吴绍霆还制订了一套严酷的法令,但凡发现违规造假骗取国家资源者,轻则罚款十倍学费,重则处以牢狱之罚。而所参与其中的官员,一律免职入狱,并永世不被官方机构录用。
这五点内容就是中央政府重点着手的文化发展项目,虽然这些对文化发展来说仍然只是表层次的皮毛,但其目的是起到引导作用。中央政府能做的很有限,关键还是要政府与民间共同协力才行。
到了六月底,这套方案总算水落石出。
吴绍霆亲自参加了文化教育发展政策的新闻发布会,这次大手笔、大规模的文化教育发展很快在国内掀起了一股震动。前有七年发展计划,现在又有文化教育方面的大投入,足以彰显在三年对外战争结束之后,元首吴绍霆对内发展的雄大决心。
然而没过多久,针对这次文化教育的发展外界渐渐传出来一些异样的声音。
不知道是什么人挑起了这个头,有人开始质疑保留所谓的“举孝廉”和“时评”制度,结合前不久刚刚发生过的国家荣誉改制事件,让人总感觉到吴绍霆隐隐约约是在做着什么铺垫准备似的。很快,这股声音越来越明显,更多阴谋论者加入其中,一个个煽风点火,各种理论所得天花乱坠,总而言之就是认为这种方式颇为不当。
更有甚者,直截了当的指出元首吴绍霆有称帝的野心,认为这件事绝非偶然,既然前面有荣誉改制的先例,那么这次利用所谓的文化教育发展计划做掩护,搬出一些封建时代的旧有传统来兴风作浪,谁敢保证以后还不会有其他的动作?
尽管说三人成虎、人言可畏,但元首吴绍霆的声誉早已今非昔比,老百姓们不管什么国家制度,只知道元首当政解决了许多生活问题,降低了税负、提高了福利,这可是一百年来难得一见的肯为国家百姓干实事的领袖。对于他们来所,就算吴绍霆当上皇帝又如何?一个填不饱肚子的共和国家,难道能比一个吃饱穿暖的君主国家要好吗?
不过,这件事最终还是传到南京总统府,秘书厅派人将消息汇总起来递交到侍从处,很快就送到了大总统办公室的桌案上。吴绍霆在听闻了这个消息之后,心情一下震怒起来,虽然身为一个国家领袖应该懂得控制个人情绪,但是在这件事上却实在难以噎下这口气。
在没有办事之前有人直闯总统府提意见,在办完事情之后又有一些刁钻的小人恶意中伤。当然,如果单纯是刁钻的小人话,吴绍霆倒是可以忽略不计,自己完全没有必要理会这些人。可问题是,一般的阴险小人根本不敢在这个时候公然指责中央政府,显而易见,这肯定不是空穴来风的事件。
吴绍霆意识到国内隐隐约约还藏着一股反对势力,这些人巴不得兴风作浪来影响中央政府的权威,以及他个人的统治地位。面对这种只是为了单纯政治目的的反对派,他绝对不会姑息养奸,一定要深究到底,趁着这些人得势之前彻底扼杀他们。
当即,吴绍霆找来了中情局所有高级官员,向他们下达命令,立刻调动所有可以使用的情报资源,追查究竟是什么人在制造这样的言论。
卷八:世界大战 第1148章,新的格局
众官员接到这项命令之后,都感到情况很严重,这种严重一方面是站在元首的角度,另外一方面则是站在外人的角度。前者自然不必多说,既然都能让元首雷霆大怒,可见不是一般的事情,而后者却是外人感到元首对此事颇有重视,或多或少都觉得其中有内幕,难道说这些谣言真的说中了一些内容,所以才让元首感到愤怒?
当然,身为情报部门的官员,他们接触的政治内幕多得去,不管元首是否真的想要称帝,与他们本身的关系并不太大。在这一行业能坐到现在这个位置,最基础的条件就是需要有足够的政治忠诚度。
不过为了让元首能知道这件事的潜在影响,情报分析部主管陈振还是向吴绍霆提示了道:“元首,这件事总归来说只是微乎甚微的一小部分人在作祟,这林子大了什么鸟都有,天底下少不了有几只害群之马。只是,为了这件事如此劳师动众,并非我等不愿意,倒是怕事情传了出去,会让很多人对元首产生不必要的误会。”
在场的所有人听完这番话,都知道陈振想要说什么,有几个官员还点头附和了起来。
吴绍霆当然也是明白这一点的,无非是生怕外人以为这是“欲盖弥彰”,他正色的说道:“外人对我的看法固然重要,但是这些害群之马显然是有备而来,否则在这么短的时间之内怎么可能形成这样一股歪风邪气?我势必要追查到底,看看究竟是什么人在搞鬼。我既然能站在这个位置上,就不怕别人说三道四,可是一旦这些人得寸进尺,耍出一些更下作的手段,到那个时候可不单单是个人荣辱的事情了。”
陈振问道:“元首,这件事背后真的有人?”
吴绍霆严肃的说道:“我也只是猜测,所以才让你们去调查。我不希望等到事情闹大之后才做出反应,后知后觉是从政者的大忌,凡事一定要有防患于未然之心。”
另外一名官员点了点头,郑重其事的说道:“既然如此,我等一定尽快完成任务。”
吴绍霆接着说道:“你们担心这件事会让不知情的人误会,说实话,这一点确实不得不小心。但是话又说回来,你们是干什么?你们是干情报工作的人,隐蔽行事是家常便饭,要不然我又何必来找你们做事!”
陈振连忙说道:“元首教训的是,我等一定不负所托,竭尽所能办好此事。”
从这天开始,中央情报局部署在全国各地的情报站开始忙碌起来,他们不仅要追查元首交代下来的任务,同时还要监测民间舆论的动向,针对每一次攻击中央政府或者元首的言论进行时刻跟踪分析,了解这些言论对民间的影响力,从而规划安全等级。
当然,重点工作依然是在追查之前的造谣者,这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说出去的话就如同泼出去的水,水如大川,要想找到是谁泼出来的,那简直比大海捞针还要困难。不过情报人员自然有一套办事方法,他们先从那些信从这些言论的人下手,对这些人进行密切的监视,全面调查他们的背景。既然这些人相信谣言,那自然有不安分的原因,要么他们就是主谋,要么主谋就在他们身边。
经过几天时间的忙碌,中情局总算找到了一些头绪,在他们入手调查的几十个对象当中,有八个人是中华革命党的党员,另外五、六个人则分别与这八个人是认识的,当然至于认识的关系程度还有待追查。
虽然这算得上一条线索,但仍然很难有精准的证据,毕竟中华革命党一直以来都是反对党身份,只不过势单力薄所以没什么做为和影响。另外这八个党员以前都是同盟会在地方的骨干成员,属于那种激进的政治活动者,之前还一直反对荣誉改制,现在反对“举孝廉”和“时评”教育手段也很正常,这暂时不能说明他们是有阴谋的行为,或许仅仅只是跟风。
一九一七年七月份,世界格局隐隐约约出现了一种僵持。
自从中华民国先后与英国、俄国议和之后,可以说是彻底脱离了世界大战的战场,仅仅是保留着一个同盟国的名份而已。只是,这看似与大局并无直接联系的事情,却间接的给欧洲战场带来了重大的影响。
英国从南亚战场上抽调了全部的战略资源,转而投向法国正面战场上面。这一举虽然有几分强弩之末的虚张声势,但不可不否认,时至七个月之久德国主力部队仍然被困在巴黎,未能再向西边挺进半步。至于做为“奇兵”的意大利,除了发动突袭抢占了里昂之外,也没有任何其他的做为,甚至即便有多余的兵力继续组织进攻,也装出一副无能为力的样子,只是一味的巩固占领区,并在占领区内大肆掠夺,就好像他们的战场就局限于此似的。
至于塞尔维亚战场上,同盟国的三支大军疯狂的进攻之下,终于显出了防守松动的状况,但严格的来说同盟国军的进展依然不算有效率,哪怕塞尔维亚一直处于被动防守状态,也能继续坚持七、八个月之久。
因此,同盟国在声势上获得的绝对优势,但却没有办法全部转化为战场上的优势。总体而言整个欧洲战场还是处于一种僵持状态。军事时评家们都看得出来,事实上造成这样局面的原因,中国与英、俄议和是重要因素之一,但另外一个不可忽视的原因那就是长久以来的大规模作战,使得同盟国和协约国双方都陷入了资源困乏状态。
正因为如此,同盟国和协约国双方都无法组织像之前那样有效率的作战,哪怕协约国处于弱势,但凭借战略防守的姿态还是能跟同盟国拼上一拼。相反,同盟国却因为战斗力锐减,而没有能力去跟对方硬拼。
当然,如果中国能够在亚洲将英国、俄国牵制的更久一些,同盟国还是有很大的机会发动一次破釜沉舟似的总攻,趁势彻底击溃协约国的主力防线,那么剩下的作战就如同秋风扫落叶一般,不必再担心有僵持的局面。
直到这个时候,西方国家才真正意识到中华民国这个东方“落后”国家的举足轻重,没想到最终能够影响整个世界大战局面的人竟然是这个不起眼的国家。
可惜事情已经成为定局,中国签订了两份停战和约,彻底置身于战争之外,以中国目前的态势显而易见是不可能再重新发起战争了。
然而,这种僵持实际上对协约国来说仍然是不利。目前协约国整体采取的是战略防守,这种战略部署的目的就是希望能够吸引同盟国的进攻,继而达到快速消耗敌军的目的。可是正因为同盟国阵营的内部情况同样不明朗,因此无论是德军还是奥军、意军,基本上都大幅缩减了主动进攻的力度。
也就是说,同盟国与协约国现在都进入了一种消极的防守作战状态,双方都没有足够的力气发动一场可以摧毁对方的作战。如果单纯就这样消耗下去,做为主力部队的英法联军很快就会因为战略资源慢慢消耗完毕,最终导致连战略防守都无法进行下去。
毕竟英国从南亚抽调的资源十分有限,南亚大部分殖民地全部丧失,跟中国又打了一年之久的作战,英屬印度政府剩下的物资也不多。一旦在缓慢的对峙过程中用光了物资,英国、法国再也没有办法从海外争取到更多的援助,等待他们的就是弹尽粮绝的局面。
相对而言,同盟国虽然也面临战略资源紧缺的情况,但比起协约国来说,他们的状况显然要好很多,绝对能够比协约国坚持的更久。
卷八:世界大战 第1149章,国际利益的诱因
这场战争如果继续僵持下去,不出五个月的时间,必将以协约国主动投降而告终。
这原本是欧洲各国普通老百姓所期待的情况,在他们眼里,不管是谁胜利,只要能够尽快结束这旷日持久的战争,让亲人们平安归来,让生活的负担释放下来,哪怕是敌人获得胜利都无所谓。欧洲人已经彻底被这场战争折磨到近乎疯狂的地步,骨子里对当权者不顾人民百姓生活问题早已产生了一股痛恨,一些激进分子甚至还巴不得自己国家战败,然后趁机推翻这个残暴不仁的政府。
可是,对于一些远在大洋彼岸的国家来说,他们对这场战争还意犹未尽,因为这场战争带来的巨大利益一直吸引着无数投机者,如果战争能继续持续下去,他们所能赚取的利益则会更多一筹。人总是有贪得无厌的心理,尤其是那些前期投资失败的国家,好不容易赚回了本钱,怎么也要多捞一些利息才是。
美国在战前购买了大批协约国阵营的战争债券,可惜协约国从一开始就显出了颓废之势,仅仅不到两年的时间日本就被击败退出阵营,随后又传出中国加入同盟国阵营的惊人消息。可以说,从一九一五年开始,美国政府已经意识到前期投资的重大失败。
起初,美国人还打算扭转这种失败,可是到了一九一五年下旬,在协约国阵营上的投资越来越困难,甚至还导致国内许多银行因为资金无法周转而破产。再加上中国与德国合作制订的“东亚经济复苏计划”,其中一部分还邀请到美国的商人财阀参与,一下子扭转了美国国内对整个欧洲大战的感观。
尽管当时美国政府还在苦苦坚持,但民间的私人财阀则已经渐渐开始见风使舵。这些民间资金汇总起来,决定在一些稳定的商贸项目上投入大资金,同时也通过中立国瑞士的牵头,在同盟国阵营购买了大批银行债券。
美国私人财阀的这一行动,不得不说挽救了许多同盟国的金融业,这也是为什么现在同盟国的资源会超过协约国的重要原因之一。
当然,转向投资同盟国只是一小部分资金而已,毕竟经过前期投资协约国的失败,给美国很多商人的信心造成严重的打击,所以在欧战后期他们宁可真正扮演中立的角色,也不会轻而易举的倒向任何阵营。
这也是为什么美国只购买同盟国的银行债券,而不购买同盟国国家发行的战争债券原因,就是为了掩护他们投机的身份,希望在协约国和同盟国之间都能建立贸易合作。
从一九一六年上旬开始,美国开始加大军火贸易的力度。就目前而言,军火贸易是最稳定的投资项目,只要战争一天没有结束,军火市场一天就不会关门。
只是,军火贸易考验的是国内生产力,所以美国政府一开始并没有把重心全部放在这方面,为了赚取更多的利益,选择了在协约国和同盟国之间的政治投资。很显然,政治投资收益虽然丰富,可惜风险实在过大。
在吃了亏之后,美国这才又转回军火贸易的老本行。
之前参与政治投资失败的大财阀们,为了填补这笔损失,他们咬紧牙关在国内一下子扩大了六倍之多的军火生产线,更疯狂的是整个扩大生产规模的工期仅仅用了半年时间。不得不说,这次美国军火商人们是下了血本。
但毕竟军火贸易的收益是稳定的,而且在改变了对欧洲大战的策略之后,美国不再只顾着协约国一边,同时也利用瑞士的名义公司与同盟国建立贸易合作,真真正正建立了两头的战争贸易关系。
事实证明,改变投资策略之后的美国果然从之前的亏空中恢复了过来,这也最终导致美国没有卷入这场世界大战,而是“地地道道”的做了一回“中立国”。
经历这场欧洲大战的投资风波,美国政府并没有因为挫折而变得更坚强,相反显得越来越混乱起来。政府与私人财阀之间出现很多矛盾,导致从一九一六年下旬直至今日,美国政府的外交政策一直摇摆不定。
政府与商人之间的分歧围绕在欧洲战争的持续利益方面。政府认为战争发展到今天已经没有办法再继续下去,而应该尽快促成欧洲和谈,然后介入欧洲战后重建的市场。但是私人财阀却咬定之前的投资失败是必须挽回回来,这才符合商人的利益,如今既然军火贸易市场趋于稳定,那就应该继续下去,至于战后重建的利益那是另外一件事。
美国政府希望欧洲战争结束,私人财阀却希望欧洲战争继续下去,这种尖锐的对立意见让美国陷入了一种踌躇难定的地步。
但是如果事情继续僵持下去,美国政府依然没有办法说服私人财阀支持官方的外交政策,相反私人财阀还会采取他们一贯的作风,抛开美国政府不理,以私人力量来干涉欧洲的战争局势。当私人财阀的力量过于强大时,他们的能力事实上已经超越政府。
关于从欧洲战争中获取利益的问题,不单单只有美国这一个国家在打着自己的小算盘。
刚刚从战争中脱身离开的中国,同样有一些掌握着流动资金的商阀蠢蠢欲动。这些商阀自然是收到了中央政府的风声,元首吴绍霆鼓励民营军火商向国外出口军火,潜台词就是希望国内的军工商人能够抓住机会,趁着欧洲战争还没有结束之前,好好的赚一笔。
但是对于中国来说,如今介入军火贸易实在太晚了,别说美国那帮人早就在欧洲垄断了大部分大客户,再者欧洲战争已经进入末期,各个参战国没有像之前那样财大气粗。与其说是抓住最后的机会赚一把,还不如说是在剩菜剩汤里找一些骨头罢了。
因此,对于中国的军火资产阶级而言,除非欧洲大战能够再坚持一年时间,否则根本没必要花那么大的功夫去开辟这个远程的、拥挤的市场,完全就等同于吃力不讨好的事情。
正因为如此,这些中国商人为了利益,同样是希望欧洲战争能够延续下去。
七月十日,掌握着中国主要工业生产力的几位核心人员,通过各自的关系总算来到了南京总统府,就欧洲战争的事情决定与元首吴绍霆认真的谈一谈。这几位工业生产力的核心代表人物,正是依附中央政府的几大政治家族的成员。
为首者是秘书厅总秘书长于孜县,而他的另外几个身份是联合银行两广区大股东、桂林南方工业集团大股东以及张盛霆越南公司股东之一。桂林南方工业集团成立不过两年时间,是广西于家汇集本家的所有资产组建的核心家族产业,它名声并没有多响亮,但是却是仅次于广东盛业重工的南方第二号工业产业。
桂林南方工业集团简称为南工,这两年一直在帮助盛世腾龙公司代理生产盛世系列轿车,同时也承担了m1916式战斗步枪和部分第一点五代战斗机的生产订单。然而南工最主要的军火产业还是步枪翻新,大批旧式的汉阳造步枪翻新过后,直接可以销售到南亚。
真正让南工成为仅次于盛业重工的原因,还是因为在最近半年的时间里,中国开始铺设无线电系统,于是由南工承接了广西、广东、福建南方三省的第一批无线电塔基的建设、运营以及周边业务拓展等工作。目前这三省主要城市和重要设施就都已经覆盖无线电信号,除了军用通讯之外,还开设了民用广播项目。
中国第一家广播公司“时讯南方”广播公司正是南工集团全资的子公司。可以说,正是因为新无线电技术的广泛运用奠定了南工的实力地位。
跟随于孜县一起来到总统府面见元首的,还有江浙沪三省工商外贸联合会主席张念恩,以及直隶武备总局总长冯世友。前者是商务部部长兼常务厅总长张謇的侄子,后者是副总统冯国璋的族亲,基本上当地举足轻重的政商人物。
卷八:世界大战 第1150章,投机主义
吴绍霆当然不是一个喜欢攀亲带故的人,但是既然都是有背景的人,而且之前预约时也说是有十分重要的正经事,他终归还是要给几分面子来应酬一下。
三人被带到大总统办公室旁边的客厅等候了片刻,吴绍霆这才从容不迫的走了进来。
一番寒暄之后,吴绍霆不疾不徐的落座下来,用一副平易近人的态度向于孜县问道:“于先生,究竟是什么关于那方面的重要事情,一定还要你亲自来跟我谈呢?”
于孜县微微笑了笑,稍微整理了一下言语,然后说道:“总的来说,今日叨扰元首阁下的事由是关乎我们中国在国际贸易市场利益的事情,因此时间紧迫,所以我们只好亲自来见元首,把这件事说的更清楚一些,以便元首能尽快定夺。”
吴绍霆缓缓的点了点头,说道:“国际贸易可都是大笔买卖,我们中国要想快速发展,这方面必然是不容小视的。于先生你具体说一说,到底是什么样子的事情。”
于孜县与冯世友、张念恩二人相互交换了一下眼色,然后于孜县进一步的说道:“元首,我们中国既然已经脱离了欧洲大战,做为局外人,您认为我们应该希望这场战争结束呢?还是希望它继续进行下去?”
听到这里,吴绍霆立刻就猜出了于孜县的意思,他在心里暗暗寻思起来:中国新兴的资本主义势力既然有如此大的口气,都敢去干涉西方列强的战争来从中谋取利益了。
他倒不是认为这些人自不量力,毕竟有这样的想法意味着中国资本主义步入一种较为成熟的阶段,不再是单纯的寻找既有的市场,而是想法设法去刻意创造一个市场。可是话又说回来,就算有这样的觉悟,可以中国资本主义目前的条件,根本没有足够的实力来干预欧洲战局,弄不好还会反噬其身。
“于先生,您这话的意思莫不是想组织国内的资本在欧洲捞得更多一些?”调整了一下坐姿,吴绍霆用极其认真的口吻问道。
“元首,咱们中国好歹是参加过世界大战,但是我们付出的与预期所得的利益肯定是不符合的。再加上目前我们跟德国闹出了一些外交矛盾,欧洲战争结束之后德国十之八九会否认原本属于我们中国的战胜国利益,甚至还有可能直接来找我们中国的麻烦。也就是说,如果欧洲的战争现在结束了,对我们中国是不利的。”于孜县连忙解释道。
“这倒是一个新鲜的说法。”吴绍霆若有所思的说道,他觉得于孜县说的有道理,岂不说欧洲战争结束是否对中国有利,但是如果是对中国不利的话,那就另当别论。然而在沉思片刻之后,他又说道,“可是就算如此,我们中国也没办法左右欧洲战争的进展,要知道这不仅仅是需要强大的政治力量,还需要雄厚的资本。我敢肯定,以中国目前的情况,这两点都是不具备的。”
“元首,”这时,冯世友小心翼翼的插嘴说道,“如果我们中国跟美国合作呢?”
“跟美国合作?什么意思?”吴绍霆脸色一变,严肃的追问道。
“元首可能有所不知,美利坚国内目前也在考虑继续在欧洲战场盈利的事情,很多美利坚的军火商都不希望这场战争就这样结束,所以从一定程度上来说,这一点与我们不谋而合。既然有共同的利益,或许我们可以走到一块,毕竟单凭美利坚一边来干涉欧洲战争,不仅不容易,更是要承担过多的风险。”冯世友详细的说道。
吴绍霆这段时间一直忙着国内发展的事情,对于国际上的信息倒是没有花太多心思,不过如果真要了解这些事情也不算难,只要让外交部给自己一份相关的评估报告,一切就了如指掌。他当然不会不相信冯世友的话,这些人既然来找自己,肯定是有备而来,说不定他们准备的还远远不止这些。
“拉拢美国?这可不是一件小事。更何况单单我们跟美国建立联络,说服跟他们合作也需要不少时间,或许我们还没有谈妥,欧洲战争就已经结束了。”吴绍霆轻描淡写的说道。
“元首,实际上,这段时间我们已经在跟美国人会谈了。关于美国国希望拖延欧洲战争的消息,就是美国代表告诉我们的。”张念恩说道。
“你们居然已经跟美国人谈上了?”吴绍霆脸色瞬间一变。
张念恩也感到自己说话太贸然,一时紧张了起来。
于孜县连忙开口圆话的说道:“元首切勿多虑,这件事并非是我们刻意跟美国人会谈,之前是因为一桩与美国签订的军火贸易,才碰巧听说这件事。毕竟这对我们来说是有利可图的事情,所以就进一步跟美国方面保持联系了。”
吴绍霆表情依然保持着严肃,他说道:“我不管这件事你们是怎么勾搭上的,但我要告诉你们的是,这件事绝非是一件小事,如果你们是让利益冲昏了头脑才做出这样的决定,那我可不会轻易放过这件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