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3节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同时,英法美三个协约国国家无法坐视俄国退出欧战,令德国跟奥匈帝国东线的两百万大军调离前线。
    在试探性的几次跟俄国接触未果后,三国大为恼怒,转而支持俄国反革命势力,彻底撕破了脸反对新生苏维埃政权。这样苏维埃政权就不得不单独和同盟国进行和谈。德、奥两国因为处境极为不利,因此同意与苏俄缔结和约,以便摆脱国内外的困境。然而,他们故意抬高要价,对新生苏维埃进行勒索和要挟。俄国布尔什维克党内的“左”倾分子也反对列宁的方针,和谈时断时续。
    第五卷 大炮主义 第六百八十章 苏俄
    俄国没有出过一个伟人,并说过“枪杆子里出政权”这样的至理。但是俄国这个国家自14世纪便一直积极对我扩张,从一个面积只有几十万平方公里的小公国,最终扩张成为拥有两千五百多万平方公里土地的巨大帝国。
    在这数百年的扩张中,‘铁拳跟武力扩张’的极端思想已经彻底融入这个国家的骨子里。新生苏维埃政权也不例外,尤其此时俄国正处于内忧外患之中,要维护新生的苏维埃政权,建立苏维埃自己的军队迫在眉睫。
    于是列宁在1917年10月28日签署了关于建立工农红军的法令。同年11月14日列宁又签署了关于建立工农海军的法令。不过在‘工农红军’建立之初,军队是由志愿者,主要是工人组成的。尽管俄国军队是支持布尔什维克党能够推翻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夺取全国政权胜利的根本,但新夺取了全国政权的苏维埃对于曾经背叛了沙皇政权,又随后背叛了资产阶级临时政府的军队并不信任。
    而这种不信任,也被历史证明了是正确的。但是,正是因为苏维埃政权对于军队的不公平待遇以及敌视,也为之后的大量军队参与内战并站在苏维埃政府敌对面埋下了祸根。
    随着美国的参战,协约国的元气得到了快速的回复。而与之形成鲜明类比的是,同盟国在西线开始受到英法美意四国联军的强力阻击,部分战线开始出现不稳。
    列宁在夺取了俄国政权,建立起了红色苏维埃之后,不但撕毁了沙俄、俄国临时政府时期跟各国签订的一些贷款跟协议,甚至连其同德国建立的口头盟约也一并冷淡处理,既没有向之前许诺的,立刻退出欧战,也没有倒戈宣布加入同盟国阵容之中。
    为了逼迫苏俄政权做出‘正确’的选择,同时也是为了尽快将东线的百万精锐抽调出来,调往西线趁美国大军尚且未抵达欧战之前消灭英法两国的抵抗力量。德国统帅部做出决定,将联合经过了一年休整,重新恢复战斗力的奥匈军队,在东线向苏俄发动战略性进攻。
    德国军队于10月18日发起了新的进攻,而奥匈帝国在稍晚一些的第二天也向俄国发动强攻。苏俄政权面临着致命的危险,‘一号法令’仍在毒害俄国军队,夺取了政权之后的工兵代表苏维埃机构残酷的迫害军中有着贵族、资产阶级、地主背景的军官阶层,以至于大量的军官为了不被杀害不是向德国投降便是主动逃离军队。
    结果,在德军跟奥匈军队进攻的道路上,只遭到零散的赤卫队和已经瓦解的旧俄残余部队的反抗,旧俄的残余部队支撑不住打击,士兵们纷纷向国内后方退却。同盟国的军队一星期内占领的土地超过了整个一战前三年所占领的土地,其面积相当于德国和奥匈帝国两国领土之和。
    1917年10月21日,列宁宣布祖国处于危险之中,列宁代表人民委员会号召:“把国家的一切人力和财力都用到革命防卫事业,战斗到最后一滴血,保卫每一寸土地,要就地枪毙敌人的奸细。”并紧急组织了工人队伍派到前线。
    他的心腹斯大林通令沿战线的各城市炸毁桥梁,运走贵重物资、火车头和机器,不要给敌人留下任何东西。
    随着同盟国军队的强势进攻,彼得格勒跟莫斯科的安全很快受到了威胁。夺取了全国政权的布尔什维克党人,就是否停止战争进行了激烈的争吵。
    列宁高瞻远瞩,提出不接受倒戈加入同盟国的提案,要求无论付出任何代价都要结束战争,使苏俄尽早退出欧战泥潭。他在布尔什维克党党委会会议上指出,苏维埃政权如今并没有控制全国全部地区,在远离了欧洲领土的中西伯利亚、东西伯利亚跟远东、中亚等广大地区,都还有着大量忠于沙皇政权跟临时政府的武装力量及势力存在。
    他在会议上最后指出,与同盟国和谈只是为巩固苏维埃政权,恢复国内经济、解决财政危机、强大红军的战斗力赢得必要的喘息时间。
    列宁的建议得到了布尔什维克党内大多数委员的支持,不支持也不行,因为德国最近的一支军队已经距离彼得格勒只有不足四百公里,首都的安全遭到威胁,新生的苏维埃政权内部已经凸显乱象。
    随着布尔什维克党做出决议,列宁旋即派出使团同德国进行接触。经过一番明里暗里的激烈交锋后,底牌不多的苏俄却成功的利用冬天将到来这一底牌,迫使德国同意坐到谈判桌上,并承诺将设法说服盟友。
    俄国11月就开始进入隆冬季节。河水冰冻,遍地积雪。在冬季进行军事活动是困难的。正如左派共产主义者普列奥布拉任斯基在10月21日中央委员会会议上所说的,“在冬天,发动进攻在技术上是不可能的。”即使发动了进攻也是困难重重的。
    11月23日,谈判于德国控制的白俄罗斯布列斯特开始,德国提出了把波兰、立陶宛、爱沙尼亚的局部和拉脱维亚、白俄罗斯的全部割让给德国并赔款30亿卢布(约折合50亿马克)的苛刻条件,这引起了布尔什维克党内严重的分歧。谈判不得不临时暂停,德国吸取了当年拿破仑远征俄国的失败经验,统帅部认为若在冬天向俄国发动大规模的进攻,需要至少两周的时间用于集结物资。于是德国向苏俄做出承诺,将给苏俄两周的考虑时间。
    苏俄国内因为德国人的要求掀起了一场激烈讨论,列宁主张接受德国的条件,签订和约,为新生政权争得喘息机会,季维诺也夫、索柯里尼柯夫、斯大林、阿尔乔姆、斯塔索娃、斯维尔德洛夫等六名中央委员支持列宁;布哈林为代表的“左派共产主义者”反对签订和约,主张对帝国主义继续世界大战,中央委员布勃诺夫、乌里茨基、洛莫夫支持布哈林;托洛茨基则主张停战,复员军队,但不与德国签约(即不战不和),中央委员克列斯廷斯基、捷尔任斯基、越飞支持托洛茨基。
    11月29日,苏俄政府召开中央和地方负责人会议。60人出席的会议上,赞成布哈林主张的32人,赞成托洛茨基主张的16人,赞成列宁主张的仅15人。最终,列宁的主张因处于少数而未能被通过。
    12月8日,苏俄政府召开中央会议,重新表决签约的问题。托洛茨基的主张以9票对7票的多数通过,列宁的主张仍然没有被多数党员所接受。
    因为德国未能在两周内为东线的百万大军补给完成物资,于是德国再一次做出让步,又给苏俄留下了两周的讨论时间。
    12月20日,布列斯特谈判恢复。作为外交人民委员(即外交部长)、谈判代表团团长,托洛茨基临行前与列宁约定:如果德国下了最后通牒就让步签约。结果德国果然向苏俄下了最后通牒,托洛茨基向列宁电报询问对策,列宁立即复电坚持:接受德国条件,立即签约。但是托洛茨基没有接受列宁的建议,而是发表了拒绝签约的声明,率团离开布列斯特。
    而此时,前线的德军已经补给完成,于是,德国政府以苏俄政权毫无和谈之诚意,重新向俄国发动大军进攻。
    战争迅速迫近苏俄首都彼得格勒,一时之间首都区震动。苏维埃政权为了保护自己,开始全力武装工农红军,在彼得格勒的街头巷尾、工厂、制造厂和机关里,都张贴出号召性的标语,上面这样写道:“共产党员同志,你会使用武器吗?你受过训练吗?你能使用机枪、手榴弹和迫击炮吗?共产党员,你必须随时准备全副武装去捍卫社会主义事业。”
    当时,革命司令部设在斯摩尔尼宫,从彼得堡四面八方向斯摩尔尼宫拥来的志愿者,在这里组成了武装队伍。
    彼得格勒的青年工人也没有落在参加革命队伍父兄后面,12月25日,全市青年工人活动分子大会决定:“将各市区的工作减少到最低限度,集中全部精力建立战斗游击队。”彼得格勒青年工人社会主义联盟委员会通过决议,凡是能拿起武器的人员,包括女子在内,都应当立即加入战斗队伍。告青年宣言中说:“同志们,拿起武器来!要万众一心地加入青年战斗队,万众一心地站在苏维尔红旗下来保卫革命!”12月29日,青年工人社会主义联盟所组织的第一支游击队开赴纳瓦尔附近的前线。
    在斯摩尔尼宫里,挨近列宁房间的司令部,在日日夜夜地进行工作。斯摩尔尼宫收到从各地寄来的关于工人决心去前线支援首都彼得格勒的汇报,许多城市的工人都拿起了武器。第一批苏俄红军队伍从莫斯科开赴前线。在彼得格勒省、普斯科夫省、诺夫戈罗德省及其他省也建立了红军部队。成百上千的工人、共产党员、贫农和雇农加入了红军和游击队。
    在彼得格勒组成的红军第一军团到1月中旬底已经有1.5万人。到1月31日,彼得格勒志愿参加红军部队的约有2.2万人,报名参军,决心起来捍卫革命的工人共有数万人,其中大多数派去进行防御工作。
    满载全副武装人员的列车向普斯科夫和纳尔瓦方向开去。在极短时间内,一支数量虽然不大、却有坚强毅力和决心的战斗队伍组成了。
    然而,意志的坚韧并不能够弥补军事上的差距,1月14日,德国攻陷了普斯科夫,大军距离彼得格勒行军只需要8个小时。
    前线军事上的失败,令主张对德妥协的列宁十分担心。他在跟托洛茨基的书信中如此说道:“布尔什维克党作为拥有世界上最先进思想的政党,我们的工农政权在马克思主义的武装下,必然将成为未来世界的救世主。但,我们需要时间。亲爱的伊万,我觉得我们之间还存在一些关键性的分歧,而这些个人之间的分歧,很可能将使我们这个新生政权因此遭遇重创。欧战是人类自诞生以来最邪恶的战争,我们这个国家已经为它流干了血液。这是一场帝国、主义国家跟资本主义国家的邪恶战争,协约国是邪恶的,同盟国同样是邪恶的。我认为我们可以做出妥协,甚至不妨暂时接受德国人的苛刻要求。只有喂饱了一头怪兽,它才能有力气去跟另一头觊觎我们工农政权的怪兽战斗。我们需要时间!”
    列宁不愧是世界级的战略家,只可惜他那不在乎一城一池,而将目光放在未来的大气战略,在国内却得不到多少支持。为了挽回不利的局面,他下令在全军代表大会上向复员军队代表列出10个问题的表格,要代表们在短时间内向广泛的部队征求意见。在10个问题中有:“德军如发动攻势,我军在战斗力方面能否抵抗住?”,“能否有秩序的退却,能否长期地阻止德国向俄国腹地推进?”“是否应该立刻加紧进行反对德国兼并政策的鼓动工作和主张革命战争的鼓动工作?”“如果军队能够举行表决,那它会赞成接受兼并的(丧失所有被占领地区)条件和对俄国极其苛刻的经济条件而立刻媾和,还是会赞成尽最大的努力来进行革命战争,即赞成抵抗德国人?”等等之类。
    而军队则普遍对继续的战争抱有不满跟反对声,填写了表哥的6700多位军人中,有78%的军人赞成‘接受兼并的(丧失所有被占领地区)条件和对俄国极其苛刻的经济条件而立刻媾和’。
    战争发生在俄国,经过了三年战争,人民疲惫不堪。列宁旋即再一次召开中央会议,列举各种数据指出,士兵大多数是来自农村,因而,士兵不愿打仗,也就代表着农民不愿意打仗,而再打下去很可能就像资产阶级临时政府一样,被愤怒的人民所推翻。
    经过他的积极争取,中央委员会终于达成了妥协,列宁以一票的微弱胜利击败了托洛茨基,支持他跟德国媾和退出欧战的声音总算占到了上风。
    但是,虽然已经下了和谈的决定,苏俄也不准备立刻就向德国媾和,因为他们这个时候选择媾和,无疑将领军事上正处于胜利的同盟国开出完全无法接受的代价。
    1月24日,列宁下达了“社会主义祖国在危急中!”、“竭尽一切,保护苏维埃政权!”的命令,集中全力甚至连一些被复原的军队士兵也重新得到了武装,大量的军队源源不断的向前线集中,尽可能的掣肘跟阻止同盟国军队的进攻。而德军更是苏维埃重点阻击的目标。
    1月252月7日,两周的时间内,苏维埃共集中了14万军队,游击军民40余万人不间断的骚扰跟阻击德国的生命线。
    德国人占领了距离彼得堡只有8小时的普斯科夫后,就觉得不会遇到任何抵抗就能冲入俄国首都。毫无顾虑前进的德国先头部队碰到了从彼得堡赶来的苏俄红军队伍,在开始的几次战斗中,苏俄红军击退了德军先头部队的进攻,迫使德军重新回到普斯科夫。苏俄红军在纳瓦尔也表现了这种英勇。在10天之内,德军没能前进一步,德军在俄国战场陷入了持久战,更糟的是西线的英美也准备进攻德国。
    尽管德国是世界上拥有飞机种类最多,同时也是拥有飞机数量最多的国家,但是此时正处于诞生之初的飞机只能用于战斗和轰炸,未能用于运输。何况寒冷的天气增加了发动机的负担,可以说是俄国特有的高纬度寒冬再一次拯救了这个国家。在战争开始时,俄国由于军事力量薄弱不能保住前线要地。但是随着德军阵线的深入,战线拉长,使德军的运输线薄弱,补给运输更为困难。同时,各地方游击队,不断破坏德军的运输线,夺取德军补给物质,德军疲于迎战。
    德国统帅部担心时间拖久了恐成为拿破仑第二,这一切迫使德国人又重新回到了谈判桌上。
    1918年2月25日苏维尔代表团与德国签订了停战和约。尽管苏维埃政权赢得了保护的休养生息的时间,但却严重的损失了民心,虽然从政权跟国家战略上而言是胜利,但是在俄国民众跟各阶层、各势力看来,苏维埃政权是一个名符其实的卖国政权。
    随着《布列斯特和约》签订,苏俄被割去了近100万平方公里(包括乌克兰在内)的领土。苏俄失去了北方建立了革命政府的芬兰、拉脱维亚、爱沙尼亚;失去了被称为俄国粮仓的乌克兰和盛产煤的南俄,加剧了苏俄粮食的短缺和煤的供应不足。割去了大片领土,就失去了三分之一的居民(4,600万人),也就是减少了三分之一的兵源。更重要的是失去了这部分居民中的大部分拥护苏维埃的民心,为后期的国内战争埋下了祸根。
    在德国方面来说,合约的签订大大的鼓舞了军心、民心,同时也进一步强化了德国的军事机器。德国人从苏俄身上取得粮食和煤,使国内严重缺乏的粮食危机得到缓解,也就缓和了国内人民日益不满的情绪。
    根据保守估计,从1918年3月到7月,德奥从乌克兰就取得的农产品有:52000吨粮食和饲料,34000吨糖,45000万只蛋,53000匹马和39,000头牛。有一半工厂因缺少原料和燃料而停工或半停工的得到从苏俄掠夺得来的煤和原料使工厂能开工,增加了产量,也就缓解了人民生活必需品供应不足的困难。这些都能起到和缓国内阶级矛盾剧化的作用。
    即使这样,德军依然不断越出布列斯特和约的界线,继续侵占俄国领土。4月开始谈判,到7月27日在柏林签订了《布列斯特和约附加条约》。
    条约承认利夫兰和爱沙尼亚最终脱离俄国,把土耳其占领的巴库交还俄国,而俄国答应把巴库石油产量的三分之一提供给德国。德国保证不越过《布列斯特—里托夫斯克和约及附加条约》所规定的边界。德国撤出新分界西南侧的占领区。俄承认格鲁吉亚独立,俄国要支付60亿卢布的赔款给同盟国,俄国又失去了一大片领土,而且要支付巨额赔款。这个附加条约比布列斯特和约还要更加“屈辱”,进一步加剧了苏俄国内对无能的苏维埃政权不满的声音。
    当然这些都是后话,迫使苏俄政权签订屈辱的和平协议退出欧战后。同盟国军队从东线战场上腾出手来,一时间数百万军队西进,欧洲西线战场上,眼看着将迎来一场更加残酷的战争。
    而此时,新生的中国在做什么?
    第五卷 大炮主义 第六百八十一章 刀
    “变‘帝国主义战争’为‘国内战争’,让革命的红旗插满全世界!”
    李汉带着笑容看着桌子上摆放的那份来自调查局的秘密报告,“好好好好好!”
    他连说出五个好字,让着急赶来跟他汇报来自俄国国内机密情报的李东来也多少有些惊讶。
    “天助我中华,天助我中华!”
    俄国九月革命的爆发,资产阶级临时政府被布尔什维克党推翻,红色苏维埃政权的建立,一切资产收归国有,打击、消灭贵族、资产阶级及地主阶级,最重要的还有拒绝承认俄国被俘了数百亿外债的沉重包袱,并趁机收缴了列强在俄一切资产。同时苏俄还宣布不承认沙皇时期与协约国的盟约,拒绝继续履行欧战义务!
    种种的种种,都让这个新生政权在得罪了同盟国的同时,也彻底得罪了协约国集团。
    现如今的苏俄不但吸引了全世界的目光,也成功的吸引了协约国仇恨。中国远在欧洲万里之外,只要这几年安分下来耐着心思不发展,追赶上欧洲强国只是早晚的事情。
    “从目前我们打听到的一些情报来看,协约国等国对于苏俄是十分敌视的。甚至连如今跟苏俄签订了停战协议的同盟国,也对这个政权带有敌意。苏俄的那个‘变帝国主义战争为国内战争的口号并不是空喊起来的。第二国际虽然在14年底解散,但是社会主义却因为欧战的爆发导致各交战国国内民生凋零,反而得到了进一步的宣传,各国社会主义团体及革命组织因此愈发壮大。”李东来在两年前就被李汉要求欧洲分部专门分出一些人手盯紧交战几国的国内社会主义者,因此掌握了第一手的数据。
    “从目前掌握的情况来看,苏俄领导人列宁的口号并不是无的放矢。俄国很狠,一直都在按照自己的口号行事,即让各国爆发革命!根据柏林跟彼得格勒传过来的消息,苏俄似乎勒紧裤腰带,向德国社会主义者输送了一批军火跟财物支援,目前德国不少地方发生了罢工,甚至出现了罢工者跟军警开枪的一幕。法国社会主义革命党人也在活动中,因为过去几年的失败加上半数土地沦陷,法国社会党人的活动要比德国更加成功。他们成功的鼓动了一些士兵,现在法国军队开始出现小规模的士兵拒绝向德国阵地发动进攻的情况,法国军队已经离崩溃不远了!法国国内最近一直风声鹤唳,为了给前线的军队失败找借口,听说他们还处死了一位叫做玛塔哈丽的脱衣舞女明星。法国军方指责这个法国有名的交际花涉嫌向德国提供军事情报。但是根据我们得到的情报显示,德国人在15年之后再也没有动过她这根线。”
    “很明显她是个替死鬼,军队推出来为自己的失败跟无能推卸责任的工具。而法国政府为了转移公众的不满,默许了军队整出的这出闹剧!”
    听他提到了‘玛塔哈丽’,李汉脑袋里顿时想起了之前看到的泰晤士报上的那张行刑照片,脸上笑意更浓。
    一场欧战,因为他重生带来的蝴蝶效应,这个时代的法国遭遇了比他记忆中更大的损失。在俄罗斯帝国崩溃的同时,法国也已经能听到毁灭的哀乐声。
    一切的灾难都源自17年下半年,霞飞被尼韦尔取代以后,尼韦尔以极快的速度获得了“吸血鬼”的称号。尼韦尔上任之后第一件事便是组织了一场大规模的向德国进行的军事行动,而这一场军事行动被称之为‘第一次康布雷战役’,正是因为这一场战役令法国军队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哗变。
    尽管在这次大规模进攻中法军使用了一百七十辆本国自行设计的施纳德突击战车,但无论技术上还是设计上都存在着严重的问题,以至于这一场战役从一开始就注定了失败的命运。法国人向德军阵地进攻从一开始便遭到了德军炮火的猛烈轰击,仅战役第一周,便有11万法军士兵倒下,而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对面的德军阵地固若金汤。
    法国本土本就因为近四分之三的领土被德国人攻陷而物资供应紧张,随着德国的无限制潜艇战的重启,法国物资及军需体系遭到了最大程度的挑战。都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就算是法军的军需体系再完善、先进,也没有办法在法国没有物资补给的情况下,满足军队的需求。随着物资的减少,整个17年里法国士兵们忍受着难以下咽的食物跟糟糕的医疗环境。
    当第一次康布雷战役落下帷幕时,法国士兵们再也无法忍受恶劣的饮食,恶劣的环境,恶劣的将军,以及象绵羊一样的被驱赶到德军的枪口下,毫无意义地被成群屠杀。军队的哗变爆发,法军的14个军团内都出现了兵变情况,士兵们拒绝服从命令,他们用武器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焚烧帐篷,殴打甚至枪杀军官,大量的士兵开小差,甚至出现了成规模的溃兵潮。
    “许多青年步兵游行穿过一个法国城镇的街道,学着绵羊的样样叫声,表示他们正象成群的羔羊一样被赶赴屠场。”这是泰晤士报上进行的报道,没有过去对法国人的嘲讽,有的只有深深的担忧。法国士兵们在纽扣上插上鲜花,愤怒地对指挥官们宣布:“我们准备好了保卫战壕,我们会尽责不让德军穿过战壕。但我们不会再参与那些死伤累累却一无所获的进攻。”
    这是对法国军队那些愚蠢的将领们迟到的责难。
    尼韦尔的愚蠢令他在上任没几个月后迅速丢掉了法军统帅的身份,接替他的贝当元帅立刻下令停止无意义的进攻以安抚法军士气。他一边向政府要求重新恢复对军队的优先补给,要求改善士兵的生活环境和待遇,一点一点的恢复了法军的士气,但同时法国政府也处决了很多哗变者。一些带头哗变的士兵被正式执行死刑,更多的士兵未经审判就被处死。对一些哗变的部队,采取了随机抽杀。危及整个法国的哗变终于慢慢地平息了。
    此时,法国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正处于极度被动的时刻,军队和民众士气低落,几十万协约国的将士在战场上死亡。由于几年来的流血、饥饿和失败已经磨平了法国人民的骄傲。他们不再相信神圣法兰西帝国仍承蒙上帝的保佑,不再支持战争,他们有的只有对德国人的恐惧、愤怒与仇恨,有的只有对政府跟军队无能的愤怒与麻木。
    欧战战场上,因为法军的动荡。英国人跟意大利人不得不暂时接替盟友,承担更大的责任。可以说,因为李汉的蝴蝶效应,英国跟意大利在欧战中的损失也比原历史上要惨重的多。第一次康布雷战役落下帷幕后不久,英国人接替了被哗变跟动荡所笼罩的法军,派出了主力16军与21军驻扎在康布雷以南,同德军进行对峙。
    第一次康布雷战役三个月后的12月,当德国东线大举向苏俄本土挺进时,英国人看到了机会。
    于是,英国人认真的参考了法军的计划,进行了一番休整之后,决定继续从康布雷向德军发动袭击,从而重创甚至击溃康布雷的德军,以一场胜利提振士气,而这一计划被称之为‘欢笑的圣诞节’。
    根据战役意图,英国以16军跟21军为骨干组建了第3加强集团军,不经炮火准备,在步兵、航空兵和炮兵的协同下,在长达12公里的正面(斯海尔德河和迪诺尔运河之间)上以战车突击突破德第2集团军的防御,占领康布雷,向瓦朗谢讷发展进攻。
    为了实施突破,集团军编成2个梯队:第一梯队包括步兵第3、第4军(6个步兵师)和战车第3军(3个战车旅,每旅辖3个营,共有476辆战车),第二梯队包括骑兵第3军(3个骑兵师)。有1000多门火炮和约1000架飞机对战役实施炮火保障和航空兵保障。在突破地境德国第2集团军有3个步兵师和224门火炮。德军防御全纵深达9公里,由3道各筑有2至3条战壕的阵地构成。
    12月20日,早晨6时时分,英军出动了337辆战车向德军发起突袭,德军猝不及防,前哨阵地的部队被英军坦克的炮火击溃。
    英军战车和步兵的突然冲击使德军军心瓦解。11时30分,英军占领了德军第一、第二阵地;16时占领了德军第三阵地。英军在全线向纵深推进了8—10公里,只有居民点弗莱斯克耶尔没有占领,因为英军战车在那里遭到了德军密集炮火的阻拦。进攻的头一天,英军实际上已突破德军防御,同时还俘虏8000多人,缴获100门火炮和350挺机枪。
    不过这一天里,英军有111辆战车被德国炮火机会,还有192辆战车因抛锚跟陷入战壕中而退出进攻行列。
    但由于在组织战车与步兵协同方面有不少缺点,英军未能扩大战果。为此,英军又将2个骑兵师投入战斗(11月21日),仍未取得积极效果。德军又调集几个新锐师,战斗转为持久战。
    战役维持到了1月13日,德军对敌方近12个步兵师,1700门火炮和1000多架飞机构成的突出部实施反突击。
    反突击之前,进行短促的炮火准备。结果德军收复大部分失地,俘虏约19000人,缴获716挺机枪,148门火炮和180辆坦克。几天后,英军在德军的反击下被迫后退。紧接着一场暴风雪阻止了双方的所有军事行动。
    第二次康布雷战役结束,此役英、德双方在这次战役中各自伤亡了三万多人,战线又基本回到了战役开始前。
    两场康布雷战役算是17年末、18年初西线规模最大的战役了,在两场战役中,德国人都表现出了强劲的韧性,大有拖垮协约国的气势。并且随着苏俄与德国协约的签订,德国的资源跟物资紧张不但得到了大幅度的缓解,也能腾出更多的资源跟人力用于向西线开战。
    李汉乐观的想着,就从目前来看,英法德俄等国的损失,已经接近原历史上一战中四国的损失规模了。余下的时间里,就要看同盟国能否让协约国各国尤其是英法美三国流出更多的血。
    而中国的任务,就是乐呵呵的站在一边坐视巨人打架,一边悄然发展自己的国力。
    当然,还有两个重要任务,那就是竭尽所能的削弱日俄两个已经跳出欧战之中的国家。
    “苏俄那边的局势如何了?”李汉问道,协约国各国于1917年12月跟18年1月分别在伦敦召开了会议,讨论的议题只有两个,即如何打败德国跟如何教训苏俄。
    协约国各国制定了一个庞大的计划,甚至贪婪的各国在背后已经互通有无,制定了一个瓜分俄国的总计划。
    占领俄国北方地区,是消灭苏维埃政权和瓜分俄国总计划的一部分。美国和其他协约国都非常了解北方地区的战略意义。从这里经过很短的路程就可以进入苏联腹地。资本主义国家的大使们从彼得格勒移到沃罗格达以后,就开始组织外国军队侵入苏维埃领土。美国大使弗朗希斯和英国外交代表卡尔特是策划这一阴谋的首脑。
    1918年2月2日,外国武装干涉者的第一批军队在摩尔曼斯克登陆,过了9天,英国“光荣号”巡洋舰和法国“海军上将奥布号”巡洋舰又在摩尔曼斯克抛锚,随后英国军舰和美国“奥林匹亚”巡洋舰也开来了。武装干涉者的军队在整个夏季不断登陆。
    在武装干涉初期,协约国占领军在北方只有2.5万名士兵,装备有机枪、火炮、坦克、甚至飞机不等。同是,协约国还联络了数万不愿意接受苏俄政权指挥的前俄军复国分子,他们公然打出了‘拥护沙皇,打倒苏维埃’的大旗,向彼得格勒跟莫斯科地区进军。此时的红军主力还在跟德军在南线对峙,在这一地区只有4000人左右。
    干涉之初,外国武装干涉者进军速度很快,直到2月21日,基罗维耶夫被任命为北线人民武装总司令为止。他号召全体苏维埃人民进行动员,打一场与侵略者之间的正义战争,迅速武装了3万多人民武装游击队,效仿南线沿途打击跟破坏干涉军的后勤线,成功将战事拖延到苏俄政权同德国签订了停战协议,接受了德国的苛刻要求为止。可以说,协约国无形中为德国干了一件好事,那就是削弱了苏俄政权内部的异声。
    苏联红军与外国武装干涉者的战事持续了两个多月的时间,因为重武器跟指挥军官的不足,苏联红军扶持了武装干涉者数倍的死伤,才在5月到来前,将全部的入侵者或消灭或驱赶出国。
    在对德跟干涉军的战争中,苏俄政权已经认识到,只有三十多万红军,对于守卫一个拥有两千多万平方公里庞大领土的国家而言是多么残酷的一件事情。于是,4月17日,人民委员会通过了在区、县、州和省设立军事委员会的法令,各军事委员会在民间进行宣传工作,招收自愿入伍者,陆军和海军有了确定的官兵员额,各地都进行着军事训练。4月28日,苏俄在各大城市设立了军事指导员短期训练所(即政委的前身)。
    “根据最先传回来的报告,协约国对于第一次武装干涉的失败并不甘心,他们重新在积蓄力量,并积极联络俄国国内的反抗力量。总之,苏俄的麻烦来了!”李东来回答,“他们的红军力量,完全不足以保卫苏俄!” ↑返回顶部↑
    同时,英法美三个协约国国家无法坐视俄国退出欧战,令德国跟奥匈帝国东线的两百万大军调离前线。
    在试探性的几次跟俄国接触未果后,三国大为恼怒,转而支持俄国反革命势力,彻底撕破了脸反对新生苏维埃政权。这样苏维埃政权就不得不单独和同盟国进行和谈。德、奥两国因为处境极为不利,因此同意与苏俄缔结和约,以便摆脱国内外的困境。然而,他们故意抬高要价,对新生苏维埃进行勒索和要挟。俄国布尔什维克党内的“左”倾分子也反对列宁的方针,和谈时断时续。
    第五卷 大炮主义 第六百八十章 苏俄
    俄国没有出过一个伟人,并说过“枪杆子里出政权”这样的至理。但是俄国这个国家自14世纪便一直积极对我扩张,从一个面积只有几十万平方公里的小公国,最终扩张成为拥有两千五百多万平方公里土地的巨大帝国。
    在这数百年的扩张中,‘铁拳跟武力扩张’的极端思想已经彻底融入这个国家的骨子里。新生苏维埃政权也不例外,尤其此时俄国正处于内忧外患之中,要维护新生的苏维埃政权,建立苏维埃自己的军队迫在眉睫。
    于是列宁在1917年10月28日签署了关于建立工农红军的法令。同年11月14日列宁又签署了关于建立工农海军的法令。不过在‘工农红军’建立之初,军队是由志愿者,主要是工人组成的。尽管俄国军队是支持布尔什维克党能够推翻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夺取全国政权胜利的根本,但新夺取了全国政权的苏维埃对于曾经背叛了沙皇政权,又随后背叛了资产阶级临时政府的军队并不信任。
    而这种不信任,也被历史证明了是正确的。但是,正是因为苏维埃政权对于军队的不公平待遇以及敌视,也为之后的大量军队参与内战并站在苏维埃政府敌对面埋下了祸根。
    随着美国的参战,协约国的元气得到了快速的回复。而与之形成鲜明类比的是,同盟国在西线开始受到英法美意四国联军的强力阻击,部分战线开始出现不稳。
    列宁在夺取了俄国政权,建立起了红色苏维埃之后,不但撕毁了沙俄、俄国临时政府时期跟各国签订的一些贷款跟协议,甚至连其同德国建立的口头盟约也一并冷淡处理,既没有向之前许诺的,立刻退出欧战,也没有倒戈宣布加入同盟国阵容之中。
    为了逼迫苏俄政权做出‘正确’的选择,同时也是为了尽快将东线的百万精锐抽调出来,调往西线趁美国大军尚且未抵达欧战之前消灭英法两国的抵抗力量。德国统帅部做出决定,将联合经过了一年休整,重新恢复战斗力的奥匈军队,在东线向苏俄发动战略性进攻。
    德国军队于10月18日发起了新的进攻,而奥匈帝国在稍晚一些的第二天也向俄国发动强攻。苏俄政权面临着致命的危险,‘一号法令’仍在毒害俄国军队,夺取了政权之后的工兵代表苏维埃机构残酷的迫害军中有着贵族、资产阶级、地主背景的军官阶层,以至于大量的军官为了不被杀害不是向德国投降便是主动逃离军队。
    结果,在德军跟奥匈军队进攻的道路上,只遭到零散的赤卫队和已经瓦解的旧俄残余部队的反抗,旧俄的残余部队支撑不住打击,士兵们纷纷向国内后方退却。同盟国的军队一星期内占领的土地超过了整个一战前三年所占领的土地,其面积相当于德国和奥匈帝国两国领土之和。
    1917年10月21日,列宁宣布祖国处于危险之中,列宁代表人民委员会号召:“把国家的一切人力和财力都用到革命防卫事业,战斗到最后一滴血,保卫每一寸土地,要就地枪毙敌人的奸细。”并紧急组织了工人队伍派到前线。
    他的心腹斯大林通令沿战线的各城市炸毁桥梁,运走贵重物资、火车头和机器,不要给敌人留下任何东西。
    随着同盟国军队的强势进攻,彼得格勒跟莫斯科的安全很快受到了威胁。夺取了全国政权的布尔什维克党人,就是否停止战争进行了激烈的争吵。
    列宁高瞻远瞩,提出不接受倒戈加入同盟国的提案,要求无论付出任何代价都要结束战争,使苏俄尽早退出欧战泥潭。他在布尔什维克党党委会会议上指出,苏维埃政权如今并没有控制全国全部地区,在远离了欧洲领土的中西伯利亚、东西伯利亚跟远东、中亚等广大地区,都还有着大量忠于沙皇政权跟临时政府的武装力量及势力存在。
    他在会议上最后指出,与同盟国和谈只是为巩固苏维埃政权,恢复国内经济、解决财政危机、强大红军的战斗力赢得必要的喘息时间。
    列宁的建议得到了布尔什维克党内大多数委员的支持,不支持也不行,因为德国最近的一支军队已经距离彼得格勒只有不足四百公里,首都的安全遭到威胁,新生的苏维埃政权内部已经凸显乱象。
    随着布尔什维克党做出决议,列宁旋即派出使团同德国进行接触。经过一番明里暗里的激烈交锋后,底牌不多的苏俄却成功的利用冬天将到来这一底牌,迫使德国同意坐到谈判桌上,并承诺将设法说服盟友。
    俄国11月就开始进入隆冬季节。河水冰冻,遍地积雪。在冬季进行军事活动是困难的。正如左派共产主义者普列奥布拉任斯基在10月21日中央委员会会议上所说的,“在冬天,发动进攻在技术上是不可能的。”即使发动了进攻也是困难重重的。
    11月23日,谈判于德国控制的白俄罗斯布列斯特开始,德国提出了把波兰、立陶宛、爱沙尼亚的局部和拉脱维亚、白俄罗斯的全部割让给德国并赔款30亿卢布(约折合50亿马克)的苛刻条件,这引起了布尔什维克党内严重的分歧。谈判不得不临时暂停,德国吸取了当年拿破仑远征俄国的失败经验,统帅部认为若在冬天向俄国发动大规模的进攻,需要至少两周的时间用于集结物资。于是德国向苏俄做出承诺,将给苏俄两周的考虑时间。
    苏俄国内因为德国人的要求掀起了一场激烈讨论,列宁主张接受德国的条件,签订和约,为新生政权争得喘息机会,季维诺也夫、索柯里尼柯夫、斯大林、阿尔乔姆、斯塔索娃、斯维尔德洛夫等六名中央委员支持列宁;布哈林为代表的“左派共产主义者”反对签订和约,主张对帝国主义继续世界大战,中央委员布勃诺夫、乌里茨基、洛莫夫支持布哈林;托洛茨基则主张停战,复员军队,但不与德国签约(即不战不和),中央委员克列斯廷斯基、捷尔任斯基、越飞支持托洛茨基。
    11月29日,苏俄政府召开中央和地方负责人会议。60人出席的会议上,赞成布哈林主张的32人,赞成托洛茨基主张的16人,赞成列宁主张的仅15人。最终,列宁的主张因处于少数而未能被通过。
    12月8日,苏俄政府召开中央会议,重新表决签约的问题。托洛茨基的主张以9票对7票的多数通过,列宁的主张仍然没有被多数党员所接受。
    因为德国未能在两周内为东线的百万大军补给完成物资,于是德国再一次做出让步,又给苏俄留下了两周的讨论时间。
    12月20日,布列斯特谈判恢复。作为外交人民委员(即外交部长)、谈判代表团团长,托洛茨基临行前与列宁约定:如果德国下了最后通牒就让步签约。结果德国果然向苏俄下了最后通牒,托洛茨基向列宁电报询问对策,列宁立即复电坚持:接受德国条件,立即签约。但是托洛茨基没有接受列宁的建议,而是发表了拒绝签约的声明,率团离开布列斯特。
    而此时,前线的德军已经补给完成,于是,德国政府以苏俄政权毫无和谈之诚意,重新向俄国发动大军进攻。
    战争迅速迫近苏俄首都彼得格勒,一时之间首都区震动。苏维埃政权为了保护自己,开始全力武装工农红军,在彼得格勒的街头巷尾、工厂、制造厂和机关里,都张贴出号召性的标语,上面这样写道:“共产党员同志,你会使用武器吗?你受过训练吗?你能使用机枪、手榴弹和迫击炮吗?共产党员,你必须随时准备全副武装去捍卫社会主义事业。”
    当时,革命司令部设在斯摩尔尼宫,从彼得堡四面八方向斯摩尔尼宫拥来的志愿者,在这里组成了武装队伍。
    彼得格勒的青年工人也没有落在参加革命队伍父兄后面,12月25日,全市青年工人活动分子大会决定:“将各市区的工作减少到最低限度,集中全部精力建立战斗游击队。”彼得格勒青年工人社会主义联盟委员会通过决议,凡是能拿起武器的人员,包括女子在内,都应当立即加入战斗队伍。告青年宣言中说:“同志们,拿起武器来!要万众一心地加入青年战斗队,万众一心地站在苏维尔红旗下来保卫革命!”12月29日,青年工人社会主义联盟所组织的第一支游击队开赴纳瓦尔附近的前线。
    在斯摩尔尼宫里,挨近列宁房间的司令部,在日日夜夜地进行工作。斯摩尔尼宫收到从各地寄来的关于工人决心去前线支援首都彼得格勒的汇报,许多城市的工人都拿起了武器。第一批苏俄红军队伍从莫斯科开赴前线。在彼得格勒省、普斯科夫省、诺夫戈罗德省及其他省也建立了红军部队。成百上千的工人、共产党员、贫农和雇农加入了红军和游击队。
    在彼得格勒组成的红军第一军团到1月中旬底已经有1.5万人。到1月31日,彼得格勒志愿参加红军部队的约有2.2万人,报名参军,决心起来捍卫革命的工人共有数万人,其中大多数派去进行防御工作。
    满载全副武装人员的列车向普斯科夫和纳尔瓦方向开去。在极短时间内,一支数量虽然不大、却有坚强毅力和决心的战斗队伍组成了。
    然而,意志的坚韧并不能够弥补军事上的差距,1月14日,德国攻陷了普斯科夫,大军距离彼得格勒行军只需要8个小时。
    前线军事上的失败,令主张对德妥协的列宁十分担心。他在跟托洛茨基的书信中如此说道:“布尔什维克党作为拥有世界上最先进思想的政党,我们的工农政权在马克思主义的武装下,必然将成为未来世界的救世主。但,我们需要时间。亲爱的伊万,我觉得我们之间还存在一些关键性的分歧,而这些个人之间的分歧,很可能将使我们这个新生政权因此遭遇重创。欧战是人类自诞生以来最邪恶的战争,我们这个国家已经为它流干了血液。这是一场帝国、主义国家跟资本主义国家的邪恶战争,协约国是邪恶的,同盟国同样是邪恶的。我认为我们可以做出妥协,甚至不妨暂时接受德国人的苛刻要求。只有喂饱了一头怪兽,它才能有力气去跟另一头觊觎我们工农政权的怪兽战斗。我们需要时间!”
    列宁不愧是世界级的战略家,只可惜他那不在乎一城一池,而将目光放在未来的大气战略,在国内却得不到多少支持。为了挽回不利的局面,他下令在全军代表大会上向复员军队代表列出10个问题的表格,要代表们在短时间内向广泛的部队征求意见。在10个问题中有:“德军如发动攻势,我军在战斗力方面能否抵抗住?”,“能否有秩序的退却,能否长期地阻止德国向俄国腹地推进?”“是否应该立刻加紧进行反对德国兼并政策的鼓动工作和主张革命战争的鼓动工作?”“如果军队能够举行表决,那它会赞成接受兼并的(丧失所有被占领地区)条件和对俄国极其苛刻的经济条件而立刻媾和,还是会赞成尽最大的努力来进行革命战争,即赞成抵抗德国人?”等等之类。
    而军队则普遍对继续的战争抱有不满跟反对声,填写了表哥的6700多位军人中,有78%的军人赞成‘接受兼并的(丧失所有被占领地区)条件和对俄国极其苛刻的经济条件而立刻媾和’。
    战争发生在俄国,经过了三年战争,人民疲惫不堪。列宁旋即再一次召开中央会议,列举各种数据指出,士兵大多数是来自农村,因而,士兵不愿打仗,也就代表着农民不愿意打仗,而再打下去很可能就像资产阶级临时政府一样,被愤怒的人民所推翻。
    经过他的积极争取,中央委员会终于达成了妥协,列宁以一票的微弱胜利击败了托洛茨基,支持他跟德国媾和退出欧战的声音总算占到了上风。
    但是,虽然已经下了和谈的决定,苏俄也不准备立刻就向德国媾和,因为他们这个时候选择媾和,无疑将领军事上正处于胜利的同盟国开出完全无法接受的代价。
    1月24日,列宁下达了“社会主义祖国在危急中!”、“竭尽一切,保护苏维埃政权!”的命令,集中全力甚至连一些被复原的军队士兵也重新得到了武装,大量的军队源源不断的向前线集中,尽可能的掣肘跟阻止同盟国军队的进攻。而德军更是苏维埃重点阻击的目标。
    1月252月7日,两周的时间内,苏维埃共集中了14万军队,游击军民40余万人不间断的骚扰跟阻击德国的生命线。
    德国人占领了距离彼得堡只有8小时的普斯科夫后,就觉得不会遇到任何抵抗就能冲入俄国首都。毫无顾虑前进的德国先头部队碰到了从彼得堡赶来的苏俄红军队伍,在开始的几次战斗中,苏俄红军击退了德军先头部队的进攻,迫使德军重新回到普斯科夫。苏俄红军在纳瓦尔也表现了这种英勇。在10天之内,德军没能前进一步,德军在俄国战场陷入了持久战,更糟的是西线的英美也准备进攻德国。
    尽管德国是世界上拥有飞机种类最多,同时也是拥有飞机数量最多的国家,但是此时正处于诞生之初的飞机只能用于战斗和轰炸,未能用于运输。何况寒冷的天气增加了发动机的负担,可以说是俄国特有的高纬度寒冬再一次拯救了这个国家。在战争开始时,俄国由于军事力量薄弱不能保住前线要地。但是随着德军阵线的深入,战线拉长,使德军的运输线薄弱,补给运输更为困难。同时,各地方游击队,不断破坏德军的运输线,夺取德军补给物质,德军疲于迎战。
    德国统帅部担心时间拖久了恐成为拿破仑第二,这一切迫使德国人又重新回到了谈判桌上。
    1918年2月25日苏维尔代表团与德国签订了停战和约。尽管苏维埃政权赢得了保护的休养生息的时间,但却严重的损失了民心,虽然从政权跟国家战略上而言是胜利,但是在俄国民众跟各阶层、各势力看来,苏维埃政权是一个名符其实的卖国政权。
    随着《布列斯特和约》签订,苏俄被割去了近100万平方公里(包括乌克兰在内)的领土。苏俄失去了北方建立了革命政府的芬兰、拉脱维亚、爱沙尼亚;失去了被称为俄国粮仓的乌克兰和盛产煤的南俄,加剧了苏俄粮食的短缺和煤的供应不足。割去了大片领土,就失去了三分之一的居民(4,600万人),也就是减少了三分之一的兵源。更重要的是失去了这部分居民中的大部分拥护苏维埃的民心,为后期的国内战争埋下了祸根。
    在德国方面来说,合约的签订大大的鼓舞了军心、民心,同时也进一步强化了德国的军事机器。德国人从苏俄身上取得粮食和煤,使国内严重缺乏的粮食危机得到缓解,也就缓和了国内人民日益不满的情绪。
    根据保守估计,从1918年3月到7月,德奥从乌克兰就取得的农产品有:52000吨粮食和饲料,34000吨糖,45000万只蛋,53000匹马和39,000头牛。有一半工厂因缺少原料和燃料而停工或半停工的得到从苏俄掠夺得来的煤和原料使工厂能开工,增加了产量,也就缓解了人民生活必需品供应不足的困难。这些都能起到和缓国内阶级矛盾剧化的作用。
    即使这样,德军依然不断越出布列斯特和约的界线,继续侵占俄国领土。4月开始谈判,到7月27日在柏林签订了《布列斯特和约附加条约》。
    条约承认利夫兰和爱沙尼亚最终脱离俄国,把土耳其占领的巴库交还俄国,而俄国答应把巴库石油产量的三分之一提供给德国。德国保证不越过《布列斯特—里托夫斯克和约及附加条约》所规定的边界。德国撤出新分界西南侧的占领区。俄承认格鲁吉亚独立,俄国要支付60亿卢布的赔款给同盟国,俄国又失去了一大片领土,而且要支付巨额赔款。这个附加条约比布列斯特和约还要更加“屈辱”,进一步加剧了苏俄国内对无能的苏维埃政权不满的声音。
    当然这些都是后话,迫使苏俄政权签订屈辱的和平协议退出欧战后。同盟国军队从东线战场上腾出手来,一时间数百万军队西进,欧洲西线战场上,眼看着将迎来一场更加残酷的战争。
    而此时,新生的中国在做什么?
    第五卷 大炮主义 第六百八十一章 刀
    “变‘帝国主义战争’为‘国内战争’,让革命的红旗插满全世界!”
    李汉带着笑容看着桌子上摆放的那份来自调查局的秘密报告,“好好好好好!”
    他连说出五个好字,让着急赶来跟他汇报来自俄国国内机密情报的李东来也多少有些惊讶。
    “天助我中华,天助我中华!”
    俄国九月革命的爆发,资产阶级临时政府被布尔什维克党推翻,红色苏维埃政权的建立,一切资产收归国有,打击、消灭贵族、资产阶级及地主阶级,最重要的还有拒绝承认俄国被俘了数百亿外债的沉重包袱,并趁机收缴了列强在俄一切资产。同时苏俄还宣布不承认沙皇时期与协约国的盟约,拒绝继续履行欧战义务!
    种种的种种,都让这个新生政权在得罪了同盟国的同时,也彻底得罪了协约国集团。
    现如今的苏俄不但吸引了全世界的目光,也成功的吸引了协约国仇恨。中国远在欧洲万里之外,只要这几年安分下来耐着心思不发展,追赶上欧洲强国只是早晚的事情。
    “从目前我们打听到的一些情报来看,协约国等国对于苏俄是十分敌视的。甚至连如今跟苏俄签订了停战协议的同盟国,也对这个政权带有敌意。苏俄的那个‘变帝国主义战争为国内战争的口号并不是空喊起来的。第二国际虽然在14年底解散,但是社会主义却因为欧战的爆发导致各交战国国内民生凋零,反而得到了进一步的宣传,各国社会主义团体及革命组织因此愈发壮大。”李东来在两年前就被李汉要求欧洲分部专门分出一些人手盯紧交战几国的国内社会主义者,因此掌握了第一手的数据。
    “从目前掌握的情况来看,苏俄领导人列宁的口号并不是无的放矢。俄国很狠,一直都在按照自己的口号行事,即让各国爆发革命!根据柏林跟彼得格勒传过来的消息,苏俄似乎勒紧裤腰带,向德国社会主义者输送了一批军火跟财物支援,目前德国不少地方发生了罢工,甚至出现了罢工者跟军警开枪的一幕。法国社会主义革命党人也在活动中,因为过去几年的失败加上半数土地沦陷,法国社会党人的活动要比德国更加成功。他们成功的鼓动了一些士兵,现在法国军队开始出现小规模的士兵拒绝向德国阵地发动进攻的情况,法国军队已经离崩溃不远了!法国国内最近一直风声鹤唳,为了给前线的军队失败找借口,听说他们还处死了一位叫做玛塔哈丽的脱衣舞女明星。法国军方指责这个法国有名的交际花涉嫌向德国提供军事情报。但是根据我们得到的情报显示,德国人在15年之后再也没有动过她这根线。”
    “很明显她是个替死鬼,军队推出来为自己的失败跟无能推卸责任的工具。而法国政府为了转移公众的不满,默许了军队整出的这出闹剧!”
    听他提到了‘玛塔哈丽’,李汉脑袋里顿时想起了之前看到的泰晤士报上的那张行刑照片,脸上笑意更浓。
    一场欧战,因为他重生带来的蝴蝶效应,这个时代的法国遭遇了比他记忆中更大的损失。在俄罗斯帝国崩溃的同时,法国也已经能听到毁灭的哀乐声。
    一切的灾难都源自17年下半年,霞飞被尼韦尔取代以后,尼韦尔以极快的速度获得了“吸血鬼”的称号。尼韦尔上任之后第一件事便是组织了一场大规模的向德国进行的军事行动,而这一场军事行动被称之为‘第一次康布雷战役’,正是因为这一场战役令法国军队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哗变。
    尽管在这次大规模进攻中法军使用了一百七十辆本国自行设计的施纳德突击战车,但无论技术上还是设计上都存在着严重的问题,以至于这一场战役从一开始就注定了失败的命运。法国人向德军阵地进攻从一开始便遭到了德军炮火的猛烈轰击,仅战役第一周,便有11万法军士兵倒下,而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对面的德军阵地固若金汤。
    法国本土本就因为近四分之三的领土被德国人攻陷而物资供应紧张,随着德国的无限制潜艇战的重启,法国物资及军需体系遭到了最大程度的挑战。都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就算是法军的军需体系再完善、先进,也没有办法在法国没有物资补给的情况下,满足军队的需求。随着物资的减少,整个17年里法国士兵们忍受着难以下咽的食物跟糟糕的医疗环境。
    当第一次康布雷战役落下帷幕时,法国士兵们再也无法忍受恶劣的饮食,恶劣的环境,恶劣的将军,以及象绵羊一样的被驱赶到德军的枪口下,毫无意义地被成群屠杀。军队的哗变爆发,法军的14个军团内都出现了兵变情况,士兵们拒绝服从命令,他们用武器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焚烧帐篷,殴打甚至枪杀军官,大量的士兵开小差,甚至出现了成规模的溃兵潮。
    “许多青年步兵游行穿过一个法国城镇的街道,学着绵羊的样样叫声,表示他们正象成群的羔羊一样被赶赴屠场。”这是泰晤士报上进行的报道,没有过去对法国人的嘲讽,有的只有深深的担忧。法国士兵们在纽扣上插上鲜花,愤怒地对指挥官们宣布:“我们准备好了保卫战壕,我们会尽责不让德军穿过战壕。但我们不会再参与那些死伤累累却一无所获的进攻。”
    这是对法国军队那些愚蠢的将领们迟到的责难。
    尼韦尔的愚蠢令他在上任没几个月后迅速丢掉了法军统帅的身份,接替他的贝当元帅立刻下令停止无意义的进攻以安抚法军士气。他一边向政府要求重新恢复对军队的优先补给,要求改善士兵的生活环境和待遇,一点一点的恢复了法军的士气,但同时法国政府也处决了很多哗变者。一些带头哗变的士兵被正式执行死刑,更多的士兵未经审判就被处死。对一些哗变的部队,采取了随机抽杀。危及整个法国的哗变终于慢慢地平息了。
    此时,法国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正处于极度被动的时刻,军队和民众士气低落,几十万协约国的将士在战场上死亡。由于几年来的流血、饥饿和失败已经磨平了法国人民的骄傲。他们不再相信神圣法兰西帝国仍承蒙上帝的保佑,不再支持战争,他们有的只有对德国人的恐惧、愤怒与仇恨,有的只有对政府跟军队无能的愤怒与麻木。
    欧战战场上,因为法军的动荡。英国人跟意大利人不得不暂时接替盟友,承担更大的责任。可以说,因为李汉的蝴蝶效应,英国跟意大利在欧战中的损失也比原历史上要惨重的多。第一次康布雷战役落下帷幕后不久,英国人接替了被哗变跟动荡所笼罩的法军,派出了主力16军与21军驻扎在康布雷以南,同德军进行对峙。
    第一次康布雷战役三个月后的12月,当德国东线大举向苏俄本土挺进时,英国人看到了机会。
    于是,英国人认真的参考了法军的计划,进行了一番休整之后,决定继续从康布雷向德军发动袭击,从而重创甚至击溃康布雷的德军,以一场胜利提振士气,而这一计划被称之为‘欢笑的圣诞节’。
    根据战役意图,英国以16军跟21军为骨干组建了第3加强集团军,不经炮火准备,在步兵、航空兵和炮兵的协同下,在长达12公里的正面(斯海尔德河和迪诺尔运河之间)上以战车突击突破德第2集团军的防御,占领康布雷,向瓦朗谢讷发展进攻。
    为了实施突破,集团军编成2个梯队:第一梯队包括步兵第3、第4军(6个步兵师)和战车第3军(3个战车旅,每旅辖3个营,共有476辆战车),第二梯队包括骑兵第3军(3个骑兵师)。有1000多门火炮和约1000架飞机对战役实施炮火保障和航空兵保障。在突破地境德国第2集团军有3个步兵师和224门火炮。德军防御全纵深达9公里,由3道各筑有2至3条战壕的阵地构成。
    12月20日,早晨6时时分,英军出动了337辆战车向德军发起突袭,德军猝不及防,前哨阵地的部队被英军坦克的炮火击溃。
    英军战车和步兵的突然冲击使德军军心瓦解。11时30分,英军占领了德军第一、第二阵地;16时占领了德军第三阵地。英军在全线向纵深推进了8—10公里,只有居民点弗莱斯克耶尔没有占领,因为英军战车在那里遭到了德军密集炮火的阻拦。进攻的头一天,英军实际上已突破德军防御,同时还俘虏8000多人,缴获100门火炮和350挺机枪。
    不过这一天里,英军有111辆战车被德国炮火机会,还有192辆战车因抛锚跟陷入战壕中而退出进攻行列。
    但由于在组织战车与步兵协同方面有不少缺点,英军未能扩大战果。为此,英军又将2个骑兵师投入战斗(11月21日),仍未取得积极效果。德军又调集几个新锐师,战斗转为持久战。
    战役维持到了1月13日,德军对敌方近12个步兵师,1700门火炮和1000多架飞机构成的突出部实施反突击。
    反突击之前,进行短促的炮火准备。结果德军收复大部分失地,俘虏约19000人,缴获716挺机枪,148门火炮和180辆坦克。几天后,英军在德军的反击下被迫后退。紧接着一场暴风雪阻止了双方的所有军事行动。
    第二次康布雷战役结束,此役英、德双方在这次战役中各自伤亡了三万多人,战线又基本回到了战役开始前。
    两场康布雷战役算是17年末、18年初西线规模最大的战役了,在两场战役中,德国人都表现出了强劲的韧性,大有拖垮协约国的气势。并且随着苏俄与德国协约的签订,德国的资源跟物资紧张不但得到了大幅度的缓解,也能腾出更多的资源跟人力用于向西线开战。
    李汉乐观的想着,就从目前来看,英法德俄等国的损失,已经接近原历史上一战中四国的损失规模了。余下的时间里,就要看同盟国能否让协约国各国尤其是英法美三国流出更多的血。
    而中国的任务,就是乐呵呵的站在一边坐视巨人打架,一边悄然发展自己的国力。
    当然,还有两个重要任务,那就是竭尽所能的削弱日俄两个已经跳出欧战之中的国家。
    “苏俄那边的局势如何了?”李汉问道,协约国各国于1917年12月跟18年1月分别在伦敦召开了会议,讨论的议题只有两个,即如何打败德国跟如何教训苏俄。
    协约国各国制定了一个庞大的计划,甚至贪婪的各国在背后已经互通有无,制定了一个瓜分俄国的总计划。
    占领俄国北方地区,是消灭苏维埃政权和瓜分俄国总计划的一部分。美国和其他协约国都非常了解北方地区的战略意义。从这里经过很短的路程就可以进入苏联腹地。资本主义国家的大使们从彼得格勒移到沃罗格达以后,就开始组织外国军队侵入苏维埃领土。美国大使弗朗希斯和英国外交代表卡尔特是策划这一阴谋的首脑。
    1918年2月2日,外国武装干涉者的第一批军队在摩尔曼斯克登陆,过了9天,英国“光荣号”巡洋舰和法国“海军上将奥布号”巡洋舰又在摩尔曼斯克抛锚,随后英国军舰和美国“奥林匹亚”巡洋舰也开来了。武装干涉者的军队在整个夏季不断登陆。
    在武装干涉初期,协约国占领军在北方只有2.5万名士兵,装备有机枪、火炮、坦克、甚至飞机不等。同是,协约国还联络了数万不愿意接受苏俄政权指挥的前俄军复国分子,他们公然打出了‘拥护沙皇,打倒苏维埃’的大旗,向彼得格勒跟莫斯科地区进军。此时的红军主力还在跟德军在南线对峙,在这一地区只有4000人左右。
    干涉之初,外国武装干涉者进军速度很快,直到2月21日,基罗维耶夫被任命为北线人民武装总司令为止。他号召全体苏维埃人民进行动员,打一场与侵略者之间的正义战争,迅速武装了3万多人民武装游击队,效仿南线沿途打击跟破坏干涉军的后勤线,成功将战事拖延到苏俄政权同德国签订了停战协议,接受了德国的苛刻要求为止。可以说,协约国无形中为德国干了一件好事,那就是削弱了苏俄政权内部的异声。
    苏联红军与外国武装干涉者的战事持续了两个多月的时间,因为重武器跟指挥军官的不足,苏联红军扶持了武装干涉者数倍的死伤,才在5月到来前,将全部的入侵者或消灭或驱赶出国。
    在对德跟干涉军的战争中,苏俄政权已经认识到,只有三十多万红军,对于守卫一个拥有两千多万平方公里庞大领土的国家而言是多么残酷的一件事情。于是,4月17日,人民委员会通过了在区、县、州和省设立军事委员会的法令,各军事委员会在民间进行宣传工作,招收自愿入伍者,陆军和海军有了确定的官兵员额,各地都进行着军事训练。4月28日,苏俄在各大城市设立了军事指导员短期训练所(即政委的前身)。
    “根据最先传回来的报告,协约国对于第一次武装干涉的失败并不甘心,他们重新在积蓄力量,并积极联络俄国国内的反抗力量。总之,苏俄的麻烦来了!”李东来回答,“他们的红军力量,完全不足以保卫苏俄!”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