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389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的人就不用怕。

    祯娘正想着这件事的时候,书房的门就被推开了。来的人是红豆,在她耳边小声道:“方才有小厮来说,外头有两个四五十岁的先生,读书人模样,送了帖儿,是太太那边的。奶奶是晚一会儿见,还是先按着昨日的安排,请李老板进来?”

    祯娘一听就知道这是自己正想着的师爷来了,要是平常,她轻易不会改动已经有了的行程。然而想到那李老板,祯娘本事不欲见的,奈何人家拿了徐太太的荐书,不看僧面看佛面,不能给徐太太没脸啊!

    这会子她倒是宁愿这两位师爷会面挤占掉李老板的时间呢,于是道:“不要紧,你去把那两位先生请进来,我先和他们说两句。好歹是第一回见面,以后要共事仰仗人家,需郑重些罢。”

    红豆如今依旧没嫁人,去岁的时候祯娘终于由她自梳了。这样她就没有原来那么多避讳,专门在祯娘越来越忙的书房担当,沟通书房和外面一间暂且客人停驻的茶室。有什么来信去话,都是她在两边说。

    她带着两个婆子到了茶室,先对李老板行了个礼,然后才道:“李老板的帖子只怕要挪后个一两盏茶了,这两位非同一般,是我们奶奶老家那边来的人。原是我们太太请过来的,奶奶是一直等着。”

    那李老板脸上堆笑,对那两位绍兴师爷拱手相让,没有一丝不满的样子。两位绍兴师爷心里对这位可能是新东翁的奶奶有了更近的了解,一个人的财富权势不一定会外露,就算外露了也不一定会是真的。但是之前共处一室的这位李老板,两人知道是甚样人,这时候能这样‘卑躬屈膝’足以说明一些东西了。

    师爷都是磨炼出来的,越是打磨越是精明,这就是大浪淘沙的过程,又因为什么大风大浪都见过了,应付各种情况都是行家里手。这两位的年纪再绍兴师爷里是最好的,既经验丰富,又没有失之于缺少经历。且看两人的经历,跟随过的官员,放出去不知道多少初入官场的官员要争着聘呢!

    只是两人又自己的打量,祯娘很快见到了母亲信件里名叫郑怀羽和高文静的两位幕僚只匆匆一瞥祯娘就知道了,这两个人确实是能人,顾周氏看人的眼光倒是一直很好。看着是低眉顺眼的样子,对待主家就是有一种恭顺。但是祯娘这些年也见过不少人了,晓得这恭顺里头还有一种有能力的人才有的自矜。

    两人早就知道自己将来的东翁是个女子,只是是祯娘这样的女子还是出乎预料。即使他们这行当早就不以貌取人了,还是偶尔会为外表所迷惑。祯娘看起来真不是那等杀伐果断的,或者说,她美貌太过了,使人想不到她的厉害。

    不过待说过几句话后,两人再也没得废话了这是一个两边了解的过程,祯娘虽然相信母亲的眼光,但是具体的还是该自己确认一番,因此这是有考校意味的。同时通过这些问答,郑怀羽和高文静两个人也能知道祯娘绝不是外头一些泛泛的娘子。

    待祯娘晓得这两个人的底子以后,立刻更加礼遇起来,执晚辈礼道:“郑先生和高先生能不远千里来太原帮忙,小女心里十分感激,只是失礼在今日该亲自给两位接风洗尘的,却因为还有几位访客,实在不能了。”

    郑怀羽和高文静两个当然不会计较这个,立刻摆摆手道:“东翁何必挂怀,您这里访客如云我们只觉得更好。所谓‘穷在闹市无人问,富在深山有远亲’,太阳底下并无新事。您这边是这个样子,我们高兴来不及。”

    祯娘被无形之中吹捧了一番,虽然知道这是人说好话,惯于的,还是觉得特别中听。又说了几句,祯娘就开始给两人安排食宿师爷幕友的吃穿住行都是由东家一力承担的,祯娘早就考虑好了,只是这时候拿出来说罢了。

    按照惯例,两人都是住祯娘家里才好,祯娘早就在前院收拾了两间卧室一间书房给两人专用。至于吃的穿的安排都是遵照绍兴师爷一惯的行情再多增了一半,没什么让人不满。于是最后说到月钱,道:“这一切都说定了,我让人给拟两张聘用文书来。只是不知郑先生高先生要多少银子才肯帮扶小女。”

    说的俗气一些罢,郑怀羽和高文静两人正是为了钱财才想到祯娘手下的。他们不是那等初出茅庐的,有人聘请就不错。他们的资历与名气摆在那里,若是运道好寻个知府甚至更高并不难。那不是有钱,更重要的是有权有势。

    但是两人家小甚多,出身也不高,因此越到老年也越不多想那些权势上的事,只想多多积攒一些金银,留给家里儿孙。至于他们将来是举业也好,经商也好,都是要这些支援的。

    一般的读书人或者耻于谈钱,这两位几乎做了半辈子师爷的却不会,也不犹豫,有郑怀羽道:“不瞒您说,我和高先生两人原来是每人月钱十五两,还有别的一些不言自明的好处,一个月得二三十两不算多。我们如今老了老了,只想留给子孙一点钱财,一个月要六十两,您要是觉得值得便留下我们两个。”

    一个月十五两也好,二三十两也好,其实都不算低了。之前说过,一般的伙计月例是二两银子,再加上分红之类,做得好的话,一年有五六十两好拿 ↑返回顶部↑
    的人就不用怕。

    祯娘正想着这件事的时候,书房的门就被推开了。来的人是红豆,在她耳边小声道:“方才有小厮来说,外头有两个四五十岁的先生,读书人模样,送了帖儿,是太太那边的。奶奶是晚一会儿见,还是先按着昨日的安排,请李老板进来?”

    祯娘一听就知道这是自己正想着的师爷来了,要是平常,她轻易不会改动已经有了的行程。然而想到那李老板,祯娘本事不欲见的,奈何人家拿了徐太太的荐书,不看僧面看佛面,不能给徐太太没脸啊!

    这会子她倒是宁愿这两位师爷会面挤占掉李老板的时间呢,于是道:“不要紧,你去把那两位先生请进来,我先和他们说两句。好歹是第一回见面,以后要共事仰仗人家,需郑重些罢。”

    红豆如今依旧没嫁人,去岁的时候祯娘终于由她自梳了。这样她就没有原来那么多避讳,专门在祯娘越来越忙的书房担当,沟通书房和外面一间暂且客人停驻的茶室。有什么来信去话,都是她在两边说。

    她带着两个婆子到了茶室,先对李老板行了个礼,然后才道:“李老板的帖子只怕要挪后个一两盏茶了,这两位非同一般,是我们奶奶老家那边来的人。原是我们太太请过来的,奶奶是一直等着。”

    那李老板脸上堆笑,对那两位绍兴师爷拱手相让,没有一丝不满的样子。两位绍兴师爷心里对这位可能是新东翁的奶奶有了更近的了解,一个人的财富权势不一定会外露,就算外露了也不一定会是真的。但是之前共处一室的这位李老板,两人知道是甚样人,这时候能这样‘卑躬屈膝’足以说明一些东西了。

    师爷都是磨炼出来的,越是打磨越是精明,这就是大浪淘沙的过程,又因为什么大风大浪都见过了,应付各种情况都是行家里手。这两位的年纪再绍兴师爷里是最好的,既经验丰富,又没有失之于缺少经历。且看两人的经历,跟随过的官员,放出去不知道多少初入官场的官员要争着聘呢!

    只是两人又自己的打量,祯娘很快见到了母亲信件里名叫郑怀羽和高文静的两位幕僚只匆匆一瞥祯娘就知道了,这两个人确实是能人,顾周氏看人的眼光倒是一直很好。看着是低眉顺眼的样子,对待主家就是有一种恭顺。但是祯娘这些年也见过不少人了,晓得这恭顺里头还有一种有能力的人才有的自矜。

    两人早就知道自己将来的东翁是个女子,只是是祯娘这样的女子还是出乎预料。即使他们这行当早就不以貌取人了,还是偶尔会为外表所迷惑。祯娘看起来真不是那等杀伐果断的,或者说,她美貌太过了,使人想不到她的厉害。

    不过待说过几句话后,两人再也没得废话了这是一个两边了解的过程,祯娘虽然相信母亲的眼光,但是具体的还是该自己确认一番,因此这是有考校意味的。同时通过这些问答,郑怀羽和高文静两个人也能知道祯娘绝不是外头一些泛泛的娘子。

    待祯娘晓得这两个人的底子以后,立刻更加礼遇起来,执晚辈礼道:“郑先生和高先生能不远千里来太原帮忙,小女心里十分感激,只是失礼在今日该亲自给两位接风洗尘的,却因为还有几位访客,实在不能了。”

    郑怀羽和高文静两个当然不会计较这个,立刻摆摆手道:“东翁何必挂怀,您这里访客如云我们只觉得更好。所谓‘穷在闹市无人问,富在深山有远亲’,太阳底下并无新事。您这边是这个样子,我们高兴来不及。”

    祯娘被无形之中吹捧了一番,虽然知道这是人说好话,惯于的,还是觉得特别中听。又说了几句,祯娘就开始给两人安排食宿师爷幕友的吃穿住行都是由东家一力承担的,祯娘早就考虑好了,只是这时候拿出来说罢了。

    按照惯例,两人都是住祯娘家里才好,祯娘早就在前院收拾了两间卧室一间书房给两人专用。至于吃的穿的安排都是遵照绍兴师爷一惯的行情再多增了一半,没什么让人不满。于是最后说到月钱,道:“这一切都说定了,我让人给拟两张聘用文书来。只是不知郑先生高先生要多少银子才肯帮扶小女。”

    说的俗气一些罢,郑怀羽和高文静两人正是为了钱财才想到祯娘手下的。他们不是那等初出茅庐的,有人聘请就不错。他们的资历与名气摆在那里,若是运道好寻个知府甚至更高并不难。那不是有钱,更重要的是有权有势。

    但是两人家小甚多,出身也不高,因此越到老年也越不多想那些权势上的事,只想多多积攒一些金银,留给家里儿孙。至于他们将来是举业也好,经商也好,都是要这些支援的。

    一般的读书人或者耻于谈钱,这两位几乎做了半辈子师爷的却不会,也不犹豫,有郑怀羽道:“不瞒您说,我和高先生两人原来是每人月钱十五两,还有别的一些不言自明的好处,一个月得二三十两不算多。我们如今老了老了,只想留给子孙一点钱财,一个月要六十两,您要是觉得值得便留下我们两个。”

    一个月十五两也好,二三十两也好,其实都不算低了。之前说过,一般的伙计月例是二两银子,再加上分红之类,做得好的话,一年有五六十两好拿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