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1节
李存孝这日正欲赴洹水比擂,忽于在城上看见康君立大军烽烟滚滚而来,惊得当时就有些发呆,语左右道:“此康君立否?他带兵来我邢州作甚?”左右皆不知如何回答。
待康君立已至城下,李存孝方才回过神来,高声问道:“潞帅擅自将兵入我境,欲反河东不成?”康君立大笑道:“恶人先告状!不是我反,我乃奉大王王令,前来捉拿反贼安敬思!”
李存孝怒道:“我奉大王之令,镇守邢州,与民休养,操练兵马,夙夜所思,不过如何报效大王厚恩,却如何成了反贼!”
“你私通朱全忠,如今信使已被我擒得,人赃俱获,还敢抵赖!”
“私通朱全忠?那书信是有的,不过是言李思安不服我勇,于洹水设下擂台,约我决斗,如何成了同谋作反?我料必是你欲诬陷我来!你擅自在我境内耀兵,已是反了,我自当往大王面前申诉。”
“好个安敬思,说谎也不找个好由头!那洹水位于魏博境内,朱全忠怎会在那里设擂,况且我已打探明白,洹水边根本就没有什么擂台。再者,即便李思安约你比武,又何须朱全忠亲自作个书信,分明是你在狡辩,大王自不会信你这番鬼话!”
李存孝闻言,这才发觉出其中不对,惊的一脑浆糊,方觉自己已落入一个连环圈套。旁边部将王贤说道:“这必定是康君立与朱全忠勾结,欲害邢帅。邢帅当亲往太原申诉,方可释疑。”
薛阿檀却连忙伸手阻拦,道:“不可,康君立久有害邢帅之心,若随他去太原,他必定要将邢帅五花大绑,那邢帅从是不从?不从是反,可若从了,恐怕在路上,就被他害了。以我看来,不若出城杀了康君立,顺便夺了潞州,就真个反了,以邢帅之勇,可是怕了太原么?”
王贤大惊道:“阿檀武夫之言,万不可取。邢帅因为大王,才有今日,不可作不忠不义,背父弃恩的傻事。”
李存孝见二位部将所言完全两样,不知如何抉择,遂道:“你二人不要说了,容我回府深思熟虑。”
康君立见李存孝下了城楼,便牒书回报克用:“存孝不奉召,反心已明,某今作最后劝解,望其悔改。”
李存孝回到军府,不知如何是好。邓氏过来劝道:“尚书素日豪气冲天,敢作敢为,今日却如何优柔寡断,缩手缩脚?”
李存孝摇头叹息一声:“想某自追随大王,屡立大功,可信任却不及张污落、康君立那等小人,如今被他二人联合朱全忠诬陷,却不能申诉,故而苦恼……”
话未说完,忽闻堂外有人击鼓鸣冤。李存孝正是烦恼,闻之怒道:“此乃邢洺节帅军府,鸣冤何不去州府!”下人回禀说刺史前些日子回太原述职未归,是以今日有人鸣冤,便只得来节帅府。
节度使是上马管军下马管民,李存孝听闻,方记起刺史不在,只得连忙换了官袍出堂审案。待得将击鼓之人带上,却是老小二人。只听那小儿奏来:“节帅在上,这位老汉是我义父,当初他无儿时,认了我作假子。如今治下田产物业、庄宅农具,成了富户,也有了自己的亲儿子,却要将我赶出家门。我去州衙告状,使君却是不在,只好来军府找节帅鸣冤。”
李存孝懂什么问案,听得这一说,当即大喝一声:“怎会有父亲赶儿子出门的事情?”转头问那老汉:“他说的可是实话?”老汉倒也干脆:“说的是实话!只因某这个义儿才能出众,于某家大有功劳,然某亲儿年幼,某担心他日某百年后会侵夺了某这家产。故而要将他赶出家门。”
李存孝听了老汉的话,哪里料得到这二人也是朱温所派,他只觉气得胡须倒翘,向那假子喝道:“你既然有本事为义父治下田产,为何不自立家门,非要屈身再侍奉这老儿不成!这等龌龊事,本帅一句也不想多听!滚!”当即怒将二人轰出堂外,径自入内将薛阿檀、王贤召至,决然道:“我意已决,自立门户!只是义父于我有大恩,虽被形势所逼不得不反,却也不可忘恩负义,今当奉表以邢、洺、磁三州自归朝廷,你二人可愿从我?”
薛阿檀道:“愿随节帅左右。”
王贤忙劝道:“万万不可,还请二郎君三思!”
李存孝见二人对己的称呼也不同了,拔剑指向王贤道:“我乃朝廷命官,自当忠于朝廷,不从者,杀!”王贤见势知已无力回天,只好屈就,口称:“节帅既决,王贤领命。”
李存孝于是吩咐下去,准备一晚,明早好出城擒杀康君立,顺取昭义。
王贤回到家中,思得:“李存孝勇而无某,说率邢洺磁三州自立,实则连洺州也未必肯听他的,绝非陇西郡王敌手,我不可与他玉石俱焚。”当晚,单骑出城,城门卫自然不敢阻拦。王贤也知道康君立是要害李存孝,所以不跟他打招呼,自奔太原去了。
次日一早,李存孝杀出城外,康君立即喜又惊,喜的是牧羊儿果然反了!惊的是自己不是牧羊儿的敌手。于是,兵马方交,他便撤退,所幸已于边境布下大军,得以安全逃回上党。存李孝取潞州不得,先回邢州,寻思既然撕破脸面,也就没甚好讲究的了。当下作书北结王镕、南联朱全忠,书中不免说一些对克用不满的话。
李克用自令康君立去传李存孝后,也是整日恍惚,心思不宁,这晚又作的一梦,见一猛虎扑来,咬住右臂不放。克用惊醒,心想:那年飞虎入梦,而得存孝。今又梦飞虎咬我右臂,莫非存孝真反,我将失一臂膀不成?早上起来,果见康君立牒书到来,说存孝反状已明。到中午时分,王贤单骑奔至,跪拜道:“李存孝反了!”
李克用怒发冲冠,召集众将,问:“谁愿去邢州取李存孝首级来?”这件事出来,李存信自然是积极请命。李克用授以兵符,他便带着五万大军东下了。
李存信前脚出门,李克用忽然想起一事,正要说起,李嗣源已然建言:“前者九兄去洺州代掌飞腾,如今二……如今安敬思果然反了,九兄却尚未知,大王须派人前往知会,莫要大意失了洺州才好。”
李克用点头道:“不错,洺州有飞腾军在,城防又曾被存曜加固,守住一州之地绝无困难,十郎,此议既由你发,便也由你去跑这一趟吧。”
李嗣源毫不迟疑,当即领命,持了王命旗牌,带一路亲兵飞马去了。
且说李存信率大军伐邢州,他深知若与李存孝正面交锋,必然死无葬身之地,要败李存孝只有用“困”字诀,所以将兵马分守邢州城四面要道,围而不攻。邢州城内每日总得粮草活命,李存孝只好出战以突围。而存信算是对李存孝知己知彼,见他出战,便备好伏击大餐,如此战法,自然是存信有利。可是,李存孝毕竟神勇,也常常能打破一路,运些粮草回城,支撑几日。如此,相持了三个月,你不能胜我,我不能胜你,打成了僵持局面。
这时,真定看出了一些端倪,发现李存信与李存孝就如天平两端对等的砝码,任何一方只要得到一丝外力,便可获胜。石希蒙于是对王镕说道:“李存孝既叛其父,与我常山结盟,此时不助他,更待何时?”王镕于是主动发兵,攻打存信。
李存信见王镕出兵,只得固守,急向李克用求救。李克用怒王镕不自量,竟敢插足自己的家事,真是活的不耐烦了,于是亲自再统领五万兵马东下太行。
李存信将成德军诱至叱日岭下,李克用大军便如山洪般从岭上冲下,杀成德兵马如踩蝼蚁,一路赶杀至元氏,方收军屯下,直逼真定。王镕真是搬了石头砸自己的脚,无奈反而向李存孝求救,又唯恐李存孝一人之力不足以抵抗,又向幽州李匡威求援。
李存孝哭笑不得,却想王镕兵败怎么说也是好心想帮助自己,不救的话,未免不仁不义。于是带领一万人马打破存信围困,进入真定。不日,李匡威也率五万军到了真定。三路大军共计有十三万,于是主动出击元氏。李克用心想李存孝是自己的义子却背叛,不给他点教训如何能够立威,更别想全取河北了!于是,他不同存信那般采取守势,而是正面交锋。一战下来,方才知道,自己昔日的义子确实是当今无人敌啊!不到两个时辰,李存孝纵马驰骋,连败七员大将!
一场溃败!李克用无奈之下,只得领着残军回到太原。
李存信见李克用败,也只好撤了邢州之围,跟着李克用回到太原。邢州这一乱,竟让河东河北变得有些微妙起来,李存孝这一仗打得霸气,似乎所有人都觉得李存孝立足邢洺,自立门户已成定局,谁想李匡威幽州乱起,却又将整个河北大局搅得稀烂。
原来那李匡威此次南下,将发幽州时,设宴与家人会别,胞弟李匡筹一个新娶的妾室在坐。这妾室貌美如花,李匡威酒后乱性,乘着酒醉,当着胞弟的面就强拥上榻了。待到元氏大胜,李匡威回幽州,军至博野,忽闻李匡筹怒其兽行,已夺了卢龙军府,自称留后,以兵符来召行营兵将。
这金头王李匡威是个什么样的人呢?他自称仁义君子,其实不过是宋襄公第二。此人身为节帅,每每出兵云、镇,不取寸土,不要分文,竟说是要效春秋故事,以仁义自居,欲称霸诸侯。部下将士见他屡次出兵,多不要实惠,个个耻笑于他,今日见其弟篡位,以兵符来召,又因家眷家业尽在幽州,居然纷纷弃他而去,唯有亲随千余人相随。
李匡威对这千余人说道:“兄失弟得,不出我家,也没有什么好恨的!但怜惜匡筹才短,不能保守父业,能镇守幽州两年,已是幸事了!”遂滞留深州。
王镕闻知此时,暗想:“燕公因救我而失治,我不能置之不理。”于是将他迎到真定,为其筑府第,待之以父亲之礼。这时王镕年仅十七,治军理政还有些差池。李匡威帮助他巩固城堑,完缮甲兵,训练士卒,视如己子,渐渐的喜欢上了常山风土;也感慨自己昔日效仿宋襄公,实是迂腐至极,便横下心来暗中谋夺成德军府。亲随为他策划,阴施恩威取悦成德将士。然而王氏在赵历经五世,已经很多年了,深得赵人之心,赵人因而多不从匡威。亲随李抱真便劝匡威破釜沉舟。
这日,乃是李匡威之父李全忠的忌日,李匡威在府中为其父搭灵堂凭吊,王镕按常理须往吊唁。是日风卷暴雨,雷霆满天,那狂风呼啸着,似乎把天地都给摇动了,就见路上树连根拔起,屋上瓦成片乱飞。那暴雨也是猛烈的如同把大海倒了个干净,当真是人在街上走,如同水里游。
镇州牙校符习就劝王镕:“天象有变,恐有不测,还是不去为好。”
王镕却不以为意,说:“风雨雷电,天之常理,无须多疑!”到了李匡威府上,匡威素服迎入。王镕拈过香火,弯腰拜祭,正好一阵狂风吹过,掀起灵前的黑幔。王镕突然发现幔后尽是甲兵,只觉得脑袋要炸。急忙回顾李匡威,已见他摔杯而下,脱去素服,露出全身甲胄,幔后伏兵涌出。
王镕此子,也算颇有急智,此时反倒镇定下来,突然到李匡威跟前下跪,抱住他的膝盖,痛哭流涕道:“王镕为晋人所困,几乎灭亡,全赖李父尚有今日;李父欲得常山,这也是镕儿的心愿,不如与父一同归军府,以位相让,则将土无人敢拒绝。”
李抱真劝李匡威不可犹豫,杀了干净,然而李匡威终究难脱腐儒气息,听了这番话,暗道:“若有王镕亲自让位,那边是让贤之举,他得善名,我得善果,岂非最善?”
当下已被王镕的话打动,说道:“我儿既已将军府相托,怎忍再害他。”乃与王镕骈马并辔,陈兵自东偏门入常山王府(也就是成德节度使府)。
那当时劝王镕不去吊唁的牙校符习系赵州人氏,与王镕一般年纪,打小入军,便陪伴王镕身侧,习文练武,多是随从。今见常山王被劫,便寻来其好友,真定市上的一个屠夫,任侠儿,说道:“唯君能救常山王!”此人闻之,点头答应。
此人有什么与众不同的能耐?只因他会“轻功”,善能飞檐走壁,江湖上人送外号“一阵风”。即受托,逾垣进入王府,正见王镕与李匡威交接文书,他便如狡兔上前,先是一拳殴倒李匡威,顺势一把夹过王镕。待屋内众人反应过来,已见他已如闪电般奔出,直上屋檐,一跃而下,早已出了府外。
李匡威急令亲随出府来追,方出的府来,已见符习领着牙军列阵于府外,王镕正襟危坐。那跟着李匡威出来的亲随不过百人,见符习所领牙军却是上千,早吓得屁滚尿流,纷纷退入府中。
王镕惊魂已定,杀机早起,一声令下,牙军冲入王府,将李匡威并其军尽数斩杀,连李抱真在内;再入李匡威宅第,斩杀余众,内乱短暂即平。王镕厚谢那任侠大恩,欲留任为将,此人却只愿得一自由身,因而没有同意,只取钱缗,仍去作他的任侠去了,每日屠肉市卖,再无后传。
又说李克用自元氏败回,恨存孝背叛,却又讨伐不成,因而终日酗酒,众将皆不敢劝。这日,忽报卢龙军蔚州戍将刘仁恭来投。当时李克用正在醉态,闻报一跃而起,酒醒了大半,喜道:“我事济矣!”
这刘仁恭乃深州乐寿人,初事李全忠,素来奸诈多谋,善地道攻城,此前李全忠取易州,便多是他的功劳。但他又是个溜须拍马,善逢迎阿谀之徒,可谓见人说人话,逢狗言狗语,最是两面三刀。李匡筹深恶其人,故而刘仁恭见李匡筹窃取了兄位,知必不为其所容,发兵还攻幽州。至居庸关,被李匡筹伏兵所败,只得只身投奔太原。
李克用此前已知刘仁恭攻幽州事,故而闻其事败来投,满心欢喜,先问他一问幽州的事请。刘仁恭说道:“李匡筹和他兄长不同,不慕虚名,却有野心,也想与大王争夺河北,然而他志大才疏。见王镕杀了其兄,本当感谢才是,却以此为借口,发兵常山,是欺王镕乳臭孩提一个,某路上听闻其兵马已至乐寿了。”
李克用大笑道:“量他一个李匡筹如何能与我太原鸦兵相敌!”
刘仁恭闻得此话,见是机会,忙下跪求克用道:“仁恭今日来投大王,正欲请借一支兵马,乘幽州空虚,一举而下,奉送给大王。”
李克用喜刘仁恭到来,正是有取幽州之意,因为幽州一旦到手,则南向真定就方便多了,见仁恭主动请兵,便想将他纳入麾下,为己效力。
盖寓在旁早看到刘仁恭奸猾,不待李克用答应,先说道:“仁恭初来,人心未服,草付大军,只恐不妥。李匡筹志大才疏,幽州迟早为大王所有,如今大王所患的,乃是邢洺。燕、赵既已断盟,正当先下邢州,若再迟疑,使的朱全忠取得徐、郓,率大军渡河与牧羊儿联合,则河北甚至河东也危险了!纵然取得幽州又有何用?”
刘仁恭知道盖寓为李克用谋主,深得宠信,忙赔上笑脸,迎合盖寓道:“盖公言之有理。仁恭初来,多有冒犯,未能以河东大局为重,实是罪过。”
李克用想想也是,便暂罢用兵幽州之心,问盖寓道:“邢洺之患,确当速除,奈何牧羊儿勇悍,如今一时难破,寄之何以教我?”
盖寓不慌不忙道:“大王,盖寓老矣,何不闻当日坊间所言大王‘文武双璧’,乃文有存曜,武有存孝,存曜还在存孝之前。如今存曜出使淮扬未归,方教那牧羊儿得意些许时日。大王欲破存孝,何不命存曜早归?存曜此子,历来算无遗策,且与存孝麾下诸将久有交情,一旦他自淮南归来,以洺州飞腾军为主,大王再予其援兵,存曜更善器械,愚意击破邢州,实乃指日可待。”
李克用一拍脑门:“是某气昏了头,竟而忘了存曜吾儿!来人,笔墨伺候,某要手书一封传至淮扬,命存曜北归破虏!”
第207章 邢洺之乱(三)
李曜听到此处,不禁生疑,问道:“你之前说你是九兄派来寻我,怎的这会儿听来,却是奉大王之命而来?”
任圜拱手道:“好教十四郎君知晓,某实奉九郎君之命而来,大王信使另有其人,乃是节帅王府典竭郭安时。某却是奉九郎君之命前来,有些话转达给十四郎君。”
李曜微微思索,不记得节帅王府典竭郭安石是谁,便随口问道:“郭安时?”
任圜点头道:“正是此人,其原为克修公亲信,任河东教练使,克修公殁,他便进了节帅王府为典竭。”他说到此处忽然想起一事,补充道:“哦对了,此人与十四郎君倒是同乡,也是代州人。”
李曜忽然脑子里闪过一个人名,眼珠一转,故意试探一句,问道:“哦,某记得了,安时是他的表字,此人是叫郭崇韬,是吧?”
任圜不疑有他,点头道:“十四郎君好记性,正是郭崇韬。”
李曜心中一动,却不再谈论此人,转过话题,问道:“大王既派郭安时为信使,九兄却仍派你来寻我,想是有要事知会?”
任圜看了堂中李袭吉、冯道和憨娃儿一眼,李曜摆手道:“此皆我心腹肱骨,先生但说无妨。”
任圜释然,点头道:“九郎君命某告之十四郎君三件事:其一,郎君走后,大王用兵不畅,多思郎君在侧之日,前番败绩之后,大王便曾对左右人道:‘孤失存曜,如血脉逆流,调动转运,皆不如意。’,九郎君命某告之郎君:‘一石三鸟,君可归矣’。”
此言一出,李袭吉面现思索之色,冯道却是一脸疑惑,不知其何意,憨娃儿更是莫名其妙,看看任圜,又看看李袭吉,最后望向李曜。
李曜听完,却是面色不变,只是淡淡地道:“其二呢?”
任圜微微一笑,道:“存孝郎君叛逆,张污落气势大涨,九郎君说了,如今几位郎君已然偃旗息鼓,此后公议数次,决定静候十四郎君北归,力挽狂澜于即倒。”
李袭吉目中精芒一闪,冯道也精神一振,憨娃儿似懂非懂,看见他二人这般神色,似乎也有些跃跃。
李曜眼皮微微一跳,最终却只是淡淡点头:“诸位兄弟之苦,某心中了然,一旦北归,定不叫张污落得意。”
“其三,大王亲讨存孝郎君而不胜,如今寄望于十四郎君,诸位郎君皆盼郎君予一准信,将如何面对邢州。”
李曜沉吟道:“未知大王心意,此事暂难定夺。”
任圜却坚持问道:“诸位郎君问的仅是十四郎君心中所想。”
李曜何等敏感之人,一下就明白他们话中深意,看了任圜一眼,道:“我意?四个字:败而劝之。”
“十四郎君欲劝存孝郎君再归太原么?”
“自然。”
“河东出此丑闻,大王欲正忠义之风,十四郎君便有把握劝得住大王?即便劝住大王不杀存孝,而今后大王又安敢再用其人?如此便是左右为难:如若用之,直如猛虎归山;如果不用,却又猛虎在笼。如此,对河东有何好处?”
李曜道:“于公,存孝二兄勇冠三军,一旦因叛逆被杀,必损军心,亲者痛而仇者快;于私,存孝二兄对某、对诸位兄弟过去多有关照,甚至不少兄弟都从他处学过些顺手的武技,而今二兄一时糊涂,失陷泥团,若我等不思救人,便如见人落井而下石,这般事,实非某所愿为。”
任圜也不置可否,只是拱手道:“郎君之言,某必一字不改地转达与诸位郎君知晓。”
李曜点点头,请他下去休息。
任圜一走,李袭吉便问若有所思的李曜:“明公当真要救李存孝?”
李曜面无表情地看了他一眼,反问道:“为何你也要问这一句?”
李袭吉摇头道:“明公之智,天下无双,然则智者千虑必有一失,愚者千虑或有一得。李存孝原是大王义儿之中竞争王位最有希望的人选之一,又是举世闻名的天下第一勇将,如有他在,明公大愿何时能了?某知明公对其叛逆之举早有所料,是以嘱咐嗣昭、嗣源二位将军及时劝解、预防,然则俗语有云,人算不如天算,纵然以明公之智,亦难料到区区数月之间,便发生了这许多变数,如今事已至此,李存孝叛逆已彰,明公纵然设法保全,也未必能成,反教大王不喜。然而如今却有更好的办法:大王一战未胜,亲点明公为征讨李存孝之主将,以天下之智对天下之勇……既然如此,明公何不干脆一战成擒,成就偌大功业,同时不问大王如何处置,如此这般,大王必然心中认可,今后之事,也就更易安排了。”
李曜深吸一口气,闭目思索片刻,忽然睁眼,问冯道:“可道,你作何感想?”
冯道面现犹豫之色,迟疑道:“若以老师大愿而论,袭吉先生所言,诚然良策……”
“然则?”李曜脸上并没有什么表情,却将冯道正欲说出的两个字说了出来。
冯道正一边深思一边措辞,闻言果然不察,点头道:“然则如此作为,毕竟有些冷血,于理可通,于情有损,不似君子所为。”
李曜听罢,忽然哈哈大笑,笑得场中三人面面相窥。末了,李曜忽然问憨娃儿:“憨娃儿,如今让你与我那存孝二兄对阵,你有几成把握?”
憨娃儿道:“存孝郎君?俺打不过他。”
李袭吉叹息一声,冯道也苦笑了一下。
李曜却不为所动,又问:“是某问得不对,应该是……你以为如今再和他对阵,可以支撑多少回合?” ↑返回顶部↑
待康君立已至城下,李存孝方才回过神来,高声问道:“潞帅擅自将兵入我境,欲反河东不成?”康君立大笑道:“恶人先告状!不是我反,我乃奉大王王令,前来捉拿反贼安敬思!”
李存孝怒道:“我奉大王之令,镇守邢州,与民休养,操练兵马,夙夜所思,不过如何报效大王厚恩,却如何成了反贼!”
“你私通朱全忠,如今信使已被我擒得,人赃俱获,还敢抵赖!”
“私通朱全忠?那书信是有的,不过是言李思安不服我勇,于洹水设下擂台,约我决斗,如何成了同谋作反?我料必是你欲诬陷我来!你擅自在我境内耀兵,已是反了,我自当往大王面前申诉。”
“好个安敬思,说谎也不找个好由头!那洹水位于魏博境内,朱全忠怎会在那里设擂,况且我已打探明白,洹水边根本就没有什么擂台。再者,即便李思安约你比武,又何须朱全忠亲自作个书信,分明是你在狡辩,大王自不会信你这番鬼话!”
李存孝闻言,这才发觉出其中不对,惊的一脑浆糊,方觉自己已落入一个连环圈套。旁边部将王贤说道:“这必定是康君立与朱全忠勾结,欲害邢帅。邢帅当亲往太原申诉,方可释疑。”
薛阿檀却连忙伸手阻拦,道:“不可,康君立久有害邢帅之心,若随他去太原,他必定要将邢帅五花大绑,那邢帅从是不从?不从是反,可若从了,恐怕在路上,就被他害了。以我看来,不若出城杀了康君立,顺便夺了潞州,就真个反了,以邢帅之勇,可是怕了太原么?”
王贤大惊道:“阿檀武夫之言,万不可取。邢帅因为大王,才有今日,不可作不忠不义,背父弃恩的傻事。”
李存孝见二位部将所言完全两样,不知如何抉择,遂道:“你二人不要说了,容我回府深思熟虑。”
康君立见李存孝下了城楼,便牒书回报克用:“存孝不奉召,反心已明,某今作最后劝解,望其悔改。”
李存孝回到军府,不知如何是好。邓氏过来劝道:“尚书素日豪气冲天,敢作敢为,今日却如何优柔寡断,缩手缩脚?”
李存孝摇头叹息一声:“想某自追随大王,屡立大功,可信任却不及张污落、康君立那等小人,如今被他二人联合朱全忠诬陷,却不能申诉,故而苦恼……”
话未说完,忽闻堂外有人击鼓鸣冤。李存孝正是烦恼,闻之怒道:“此乃邢洺节帅军府,鸣冤何不去州府!”下人回禀说刺史前些日子回太原述职未归,是以今日有人鸣冤,便只得来节帅府。
节度使是上马管军下马管民,李存孝听闻,方记起刺史不在,只得连忙换了官袍出堂审案。待得将击鼓之人带上,却是老小二人。只听那小儿奏来:“节帅在上,这位老汉是我义父,当初他无儿时,认了我作假子。如今治下田产物业、庄宅农具,成了富户,也有了自己的亲儿子,却要将我赶出家门。我去州衙告状,使君却是不在,只好来军府找节帅鸣冤。”
李存孝懂什么问案,听得这一说,当即大喝一声:“怎会有父亲赶儿子出门的事情?”转头问那老汉:“他说的可是实话?”老汉倒也干脆:“说的是实话!只因某这个义儿才能出众,于某家大有功劳,然某亲儿年幼,某担心他日某百年后会侵夺了某这家产。故而要将他赶出家门。”
李存孝听了老汉的话,哪里料得到这二人也是朱温所派,他只觉气得胡须倒翘,向那假子喝道:“你既然有本事为义父治下田产,为何不自立家门,非要屈身再侍奉这老儿不成!这等龌龊事,本帅一句也不想多听!滚!”当即怒将二人轰出堂外,径自入内将薛阿檀、王贤召至,决然道:“我意已决,自立门户!只是义父于我有大恩,虽被形势所逼不得不反,却也不可忘恩负义,今当奉表以邢、洺、磁三州自归朝廷,你二人可愿从我?”
薛阿檀道:“愿随节帅左右。”
王贤忙劝道:“万万不可,还请二郎君三思!”
李存孝见二人对己的称呼也不同了,拔剑指向王贤道:“我乃朝廷命官,自当忠于朝廷,不从者,杀!”王贤见势知已无力回天,只好屈就,口称:“节帅既决,王贤领命。”
李存孝于是吩咐下去,准备一晚,明早好出城擒杀康君立,顺取昭义。
王贤回到家中,思得:“李存孝勇而无某,说率邢洺磁三州自立,实则连洺州也未必肯听他的,绝非陇西郡王敌手,我不可与他玉石俱焚。”当晚,单骑出城,城门卫自然不敢阻拦。王贤也知道康君立是要害李存孝,所以不跟他打招呼,自奔太原去了。
次日一早,李存孝杀出城外,康君立即喜又惊,喜的是牧羊儿果然反了!惊的是自己不是牧羊儿的敌手。于是,兵马方交,他便撤退,所幸已于边境布下大军,得以安全逃回上党。存李孝取潞州不得,先回邢州,寻思既然撕破脸面,也就没甚好讲究的了。当下作书北结王镕、南联朱全忠,书中不免说一些对克用不满的话。
李克用自令康君立去传李存孝后,也是整日恍惚,心思不宁,这晚又作的一梦,见一猛虎扑来,咬住右臂不放。克用惊醒,心想:那年飞虎入梦,而得存孝。今又梦飞虎咬我右臂,莫非存孝真反,我将失一臂膀不成?早上起来,果见康君立牒书到来,说存孝反状已明。到中午时分,王贤单骑奔至,跪拜道:“李存孝反了!”
李克用怒发冲冠,召集众将,问:“谁愿去邢州取李存孝首级来?”这件事出来,李存信自然是积极请命。李克用授以兵符,他便带着五万大军东下了。
李存信前脚出门,李克用忽然想起一事,正要说起,李嗣源已然建言:“前者九兄去洺州代掌飞腾,如今二……如今安敬思果然反了,九兄却尚未知,大王须派人前往知会,莫要大意失了洺州才好。”
李克用点头道:“不错,洺州有飞腾军在,城防又曾被存曜加固,守住一州之地绝无困难,十郎,此议既由你发,便也由你去跑这一趟吧。”
李嗣源毫不迟疑,当即领命,持了王命旗牌,带一路亲兵飞马去了。
且说李存信率大军伐邢州,他深知若与李存孝正面交锋,必然死无葬身之地,要败李存孝只有用“困”字诀,所以将兵马分守邢州城四面要道,围而不攻。邢州城内每日总得粮草活命,李存孝只好出战以突围。而存信算是对李存孝知己知彼,见他出战,便备好伏击大餐,如此战法,自然是存信有利。可是,李存孝毕竟神勇,也常常能打破一路,运些粮草回城,支撑几日。如此,相持了三个月,你不能胜我,我不能胜你,打成了僵持局面。
这时,真定看出了一些端倪,发现李存信与李存孝就如天平两端对等的砝码,任何一方只要得到一丝外力,便可获胜。石希蒙于是对王镕说道:“李存孝既叛其父,与我常山结盟,此时不助他,更待何时?”王镕于是主动发兵,攻打存信。
李存信见王镕出兵,只得固守,急向李克用求救。李克用怒王镕不自量,竟敢插足自己的家事,真是活的不耐烦了,于是亲自再统领五万兵马东下太行。
李存信将成德军诱至叱日岭下,李克用大军便如山洪般从岭上冲下,杀成德兵马如踩蝼蚁,一路赶杀至元氏,方收军屯下,直逼真定。王镕真是搬了石头砸自己的脚,无奈反而向李存孝求救,又唯恐李存孝一人之力不足以抵抗,又向幽州李匡威求援。
李存孝哭笑不得,却想王镕兵败怎么说也是好心想帮助自己,不救的话,未免不仁不义。于是带领一万人马打破存信围困,进入真定。不日,李匡威也率五万军到了真定。三路大军共计有十三万,于是主动出击元氏。李克用心想李存孝是自己的义子却背叛,不给他点教训如何能够立威,更别想全取河北了!于是,他不同存信那般采取守势,而是正面交锋。一战下来,方才知道,自己昔日的义子确实是当今无人敌啊!不到两个时辰,李存孝纵马驰骋,连败七员大将!
一场溃败!李克用无奈之下,只得领着残军回到太原。
李存信见李克用败,也只好撤了邢州之围,跟着李克用回到太原。邢州这一乱,竟让河东河北变得有些微妙起来,李存孝这一仗打得霸气,似乎所有人都觉得李存孝立足邢洺,自立门户已成定局,谁想李匡威幽州乱起,却又将整个河北大局搅得稀烂。
原来那李匡威此次南下,将发幽州时,设宴与家人会别,胞弟李匡筹一个新娶的妾室在坐。这妾室貌美如花,李匡威酒后乱性,乘着酒醉,当着胞弟的面就强拥上榻了。待到元氏大胜,李匡威回幽州,军至博野,忽闻李匡筹怒其兽行,已夺了卢龙军府,自称留后,以兵符来召行营兵将。
这金头王李匡威是个什么样的人呢?他自称仁义君子,其实不过是宋襄公第二。此人身为节帅,每每出兵云、镇,不取寸土,不要分文,竟说是要效春秋故事,以仁义自居,欲称霸诸侯。部下将士见他屡次出兵,多不要实惠,个个耻笑于他,今日见其弟篡位,以兵符来召,又因家眷家业尽在幽州,居然纷纷弃他而去,唯有亲随千余人相随。
李匡威对这千余人说道:“兄失弟得,不出我家,也没有什么好恨的!但怜惜匡筹才短,不能保守父业,能镇守幽州两年,已是幸事了!”遂滞留深州。
王镕闻知此时,暗想:“燕公因救我而失治,我不能置之不理。”于是将他迎到真定,为其筑府第,待之以父亲之礼。这时王镕年仅十七,治军理政还有些差池。李匡威帮助他巩固城堑,完缮甲兵,训练士卒,视如己子,渐渐的喜欢上了常山风土;也感慨自己昔日效仿宋襄公,实是迂腐至极,便横下心来暗中谋夺成德军府。亲随为他策划,阴施恩威取悦成德将士。然而王氏在赵历经五世,已经很多年了,深得赵人之心,赵人因而多不从匡威。亲随李抱真便劝匡威破釜沉舟。
这日,乃是李匡威之父李全忠的忌日,李匡威在府中为其父搭灵堂凭吊,王镕按常理须往吊唁。是日风卷暴雨,雷霆满天,那狂风呼啸着,似乎把天地都给摇动了,就见路上树连根拔起,屋上瓦成片乱飞。那暴雨也是猛烈的如同把大海倒了个干净,当真是人在街上走,如同水里游。
镇州牙校符习就劝王镕:“天象有变,恐有不测,还是不去为好。”
王镕却不以为意,说:“风雨雷电,天之常理,无须多疑!”到了李匡威府上,匡威素服迎入。王镕拈过香火,弯腰拜祭,正好一阵狂风吹过,掀起灵前的黑幔。王镕突然发现幔后尽是甲兵,只觉得脑袋要炸。急忙回顾李匡威,已见他摔杯而下,脱去素服,露出全身甲胄,幔后伏兵涌出。
王镕此子,也算颇有急智,此时反倒镇定下来,突然到李匡威跟前下跪,抱住他的膝盖,痛哭流涕道:“王镕为晋人所困,几乎灭亡,全赖李父尚有今日;李父欲得常山,这也是镕儿的心愿,不如与父一同归军府,以位相让,则将土无人敢拒绝。”
李抱真劝李匡威不可犹豫,杀了干净,然而李匡威终究难脱腐儒气息,听了这番话,暗道:“若有王镕亲自让位,那边是让贤之举,他得善名,我得善果,岂非最善?”
当下已被王镕的话打动,说道:“我儿既已将军府相托,怎忍再害他。”乃与王镕骈马并辔,陈兵自东偏门入常山王府(也就是成德节度使府)。
那当时劝王镕不去吊唁的牙校符习系赵州人氏,与王镕一般年纪,打小入军,便陪伴王镕身侧,习文练武,多是随从。今见常山王被劫,便寻来其好友,真定市上的一个屠夫,任侠儿,说道:“唯君能救常山王!”此人闻之,点头答应。
此人有什么与众不同的能耐?只因他会“轻功”,善能飞檐走壁,江湖上人送外号“一阵风”。即受托,逾垣进入王府,正见王镕与李匡威交接文书,他便如狡兔上前,先是一拳殴倒李匡威,顺势一把夹过王镕。待屋内众人反应过来,已见他已如闪电般奔出,直上屋檐,一跃而下,早已出了府外。
李匡威急令亲随出府来追,方出的府来,已见符习领着牙军列阵于府外,王镕正襟危坐。那跟着李匡威出来的亲随不过百人,见符习所领牙军却是上千,早吓得屁滚尿流,纷纷退入府中。
王镕惊魂已定,杀机早起,一声令下,牙军冲入王府,将李匡威并其军尽数斩杀,连李抱真在内;再入李匡威宅第,斩杀余众,内乱短暂即平。王镕厚谢那任侠大恩,欲留任为将,此人却只愿得一自由身,因而没有同意,只取钱缗,仍去作他的任侠去了,每日屠肉市卖,再无后传。
又说李克用自元氏败回,恨存孝背叛,却又讨伐不成,因而终日酗酒,众将皆不敢劝。这日,忽报卢龙军蔚州戍将刘仁恭来投。当时李克用正在醉态,闻报一跃而起,酒醒了大半,喜道:“我事济矣!”
这刘仁恭乃深州乐寿人,初事李全忠,素来奸诈多谋,善地道攻城,此前李全忠取易州,便多是他的功劳。但他又是个溜须拍马,善逢迎阿谀之徒,可谓见人说人话,逢狗言狗语,最是两面三刀。李匡筹深恶其人,故而刘仁恭见李匡筹窃取了兄位,知必不为其所容,发兵还攻幽州。至居庸关,被李匡筹伏兵所败,只得只身投奔太原。
李克用此前已知刘仁恭攻幽州事,故而闻其事败来投,满心欢喜,先问他一问幽州的事请。刘仁恭说道:“李匡筹和他兄长不同,不慕虚名,却有野心,也想与大王争夺河北,然而他志大才疏。见王镕杀了其兄,本当感谢才是,却以此为借口,发兵常山,是欺王镕乳臭孩提一个,某路上听闻其兵马已至乐寿了。”
李克用大笑道:“量他一个李匡筹如何能与我太原鸦兵相敌!”
刘仁恭闻得此话,见是机会,忙下跪求克用道:“仁恭今日来投大王,正欲请借一支兵马,乘幽州空虚,一举而下,奉送给大王。”
李克用喜刘仁恭到来,正是有取幽州之意,因为幽州一旦到手,则南向真定就方便多了,见仁恭主动请兵,便想将他纳入麾下,为己效力。
盖寓在旁早看到刘仁恭奸猾,不待李克用答应,先说道:“仁恭初来,人心未服,草付大军,只恐不妥。李匡筹志大才疏,幽州迟早为大王所有,如今大王所患的,乃是邢洺。燕、赵既已断盟,正当先下邢州,若再迟疑,使的朱全忠取得徐、郓,率大军渡河与牧羊儿联合,则河北甚至河东也危险了!纵然取得幽州又有何用?”
刘仁恭知道盖寓为李克用谋主,深得宠信,忙赔上笑脸,迎合盖寓道:“盖公言之有理。仁恭初来,多有冒犯,未能以河东大局为重,实是罪过。”
李克用想想也是,便暂罢用兵幽州之心,问盖寓道:“邢洺之患,确当速除,奈何牧羊儿勇悍,如今一时难破,寄之何以教我?”
盖寓不慌不忙道:“大王,盖寓老矣,何不闻当日坊间所言大王‘文武双璧’,乃文有存曜,武有存孝,存曜还在存孝之前。如今存曜出使淮扬未归,方教那牧羊儿得意些许时日。大王欲破存孝,何不命存曜早归?存曜此子,历来算无遗策,且与存孝麾下诸将久有交情,一旦他自淮南归来,以洺州飞腾军为主,大王再予其援兵,存曜更善器械,愚意击破邢州,实乃指日可待。”
李克用一拍脑门:“是某气昏了头,竟而忘了存曜吾儿!来人,笔墨伺候,某要手书一封传至淮扬,命存曜北归破虏!”
第207章 邢洺之乱(三)
李曜听到此处,不禁生疑,问道:“你之前说你是九兄派来寻我,怎的这会儿听来,却是奉大王之命而来?”
任圜拱手道:“好教十四郎君知晓,某实奉九郎君之命而来,大王信使另有其人,乃是节帅王府典竭郭安时。某却是奉九郎君之命前来,有些话转达给十四郎君。”
李曜微微思索,不记得节帅王府典竭郭安石是谁,便随口问道:“郭安时?”
任圜点头道:“正是此人,其原为克修公亲信,任河东教练使,克修公殁,他便进了节帅王府为典竭。”他说到此处忽然想起一事,补充道:“哦对了,此人与十四郎君倒是同乡,也是代州人。”
李曜忽然脑子里闪过一个人名,眼珠一转,故意试探一句,问道:“哦,某记得了,安时是他的表字,此人是叫郭崇韬,是吧?”
任圜不疑有他,点头道:“十四郎君好记性,正是郭崇韬。”
李曜心中一动,却不再谈论此人,转过话题,问道:“大王既派郭安时为信使,九兄却仍派你来寻我,想是有要事知会?”
任圜看了堂中李袭吉、冯道和憨娃儿一眼,李曜摆手道:“此皆我心腹肱骨,先生但说无妨。”
任圜释然,点头道:“九郎君命某告之十四郎君三件事:其一,郎君走后,大王用兵不畅,多思郎君在侧之日,前番败绩之后,大王便曾对左右人道:‘孤失存曜,如血脉逆流,调动转运,皆不如意。’,九郎君命某告之郎君:‘一石三鸟,君可归矣’。”
此言一出,李袭吉面现思索之色,冯道却是一脸疑惑,不知其何意,憨娃儿更是莫名其妙,看看任圜,又看看李袭吉,最后望向李曜。
李曜听完,却是面色不变,只是淡淡地道:“其二呢?”
任圜微微一笑,道:“存孝郎君叛逆,张污落气势大涨,九郎君说了,如今几位郎君已然偃旗息鼓,此后公议数次,决定静候十四郎君北归,力挽狂澜于即倒。”
李袭吉目中精芒一闪,冯道也精神一振,憨娃儿似懂非懂,看见他二人这般神色,似乎也有些跃跃。
李曜眼皮微微一跳,最终却只是淡淡点头:“诸位兄弟之苦,某心中了然,一旦北归,定不叫张污落得意。”
“其三,大王亲讨存孝郎君而不胜,如今寄望于十四郎君,诸位郎君皆盼郎君予一准信,将如何面对邢州。”
李曜沉吟道:“未知大王心意,此事暂难定夺。”
任圜却坚持问道:“诸位郎君问的仅是十四郎君心中所想。”
李曜何等敏感之人,一下就明白他们话中深意,看了任圜一眼,道:“我意?四个字:败而劝之。”
“十四郎君欲劝存孝郎君再归太原么?”
“自然。”
“河东出此丑闻,大王欲正忠义之风,十四郎君便有把握劝得住大王?即便劝住大王不杀存孝,而今后大王又安敢再用其人?如此便是左右为难:如若用之,直如猛虎归山;如果不用,却又猛虎在笼。如此,对河东有何好处?”
李曜道:“于公,存孝二兄勇冠三军,一旦因叛逆被杀,必损军心,亲者痛而仇者快;于私,存孝二兄对某、对诸位兄弟过去多有关照,甚至不少兄弟都从他处学过些顺手的武技,而今二兄一时糊涂,失陷泥团,若我等不思救人,便如见人落井而下石,这般事,实非某所愿为。”
任圜也不置可否,只是拱手道:“郎君之言,某必一字不改地转达与诸位郎君知晓。”
李曜点点头,请他下去休息。
任圜一走,李袭吉便问若有所思的李曜:“明公当真要救李存孝?”
李曜面无表情地看了他一眼,反问道:“为何你也要问这一句?”
李袭吉摇头道:“明公之智,天下无双,然则智者千虑必有一失,愚者千虑或有一得。李存孝原是大王义儿之中竞争王位最有希望的人选之一,又是举世闻名的天下第一勇将,如有他在,明公大愿何时能了?某知明公对其叛逆之举早有所料,是以嘱咐嗣昭、嗣源二位将军及时劝解、预防,然则俗语有云,人算不如天算,纵然以明公之智,亦难料到区区数月之间,便发生了这许多变数,如今事已至此,李存孝叛逆已彰,明公纵然设法保全,也未必能成,反教大王不喜。然而如今却有更好的办法:大王一战未胜,亲点明公为征讨李存孝之主将,以天下之智对天下之勇……既然如此,明公何不干脆一战成擒,成就偌大功业,同时不问大王如何处置,如此这般,大王必然心中认可,今后之事,也就更易安排了。”
李曜深吸一口气,闭目思索片刻,忽然睁眼,问冯道:“可道,你作何感想?”
冯道面现犹豫之色,迟疑道:“若以老师大愿而论,袭吉先生所言,诚然良策……”
“然则?”李曜脸上并没有什么表情,却将冯道正欲说出的两个字说了出来。
冯道正一边深思一边措辞,闻言果然不察,点头道:“然则如此作为,毕竟有些冷血,于理可通,于情有损,不似君子所为。”
李曜听罢,忽然哈哈大笑,笑得场中三人面面相窥。末了,李曜忽然问憨娃儿:“憨娃儿,如今让你与我那存孝二兄对阵,你有几成把握?”
憨娃儿道:“存孝郎君?俺打不过他。”
李袭吉叹息一声,冯道也苦笑了一下。
李曜却不为所动,又问:“是某问得不对,应该是……你以为如今再和他对阵,可以支撑多少回合?” ↑返回顶部↑
李存孝这日正欲赴洹水比擂,忽于在城上看见康君立大军烽烟滚滚而来,惊得当时就有些发呆,语左右道:“此康君立否?他带兵来我邢州作甚?”左右皆不知如何回答。
待康君立已至城下,李存孝方才回过神来,高声问道:“潞帅擅自将兵入我境,欲反河东不成?”康君立大笑道:“恶人先告状!不是我反,我乃奉大王王令,前来捉拿反贼安敬思!”
李存孝怒道:“我奉大王之令,镇守邢州,与民休养,操练兵马,夙夜所思,不过如何报效大王厚恩,却如何成了反贼!”
“你私通朱全忠,如今信使已被我擒得,人赃俱获,还敢抵赖!”
“私通朱全忠?那书信是有的,不过是言李思安不服我勇,于洹水设下擂台,约我决斗,如何成了同谋作反?我料必是你欲诬陷我来!你擅自在我境内耀兵,已是反了,我自当往大王面前申诉。”
“好个安敬思,说谎也不找个好由头!那洹水位于魏博境内,朱全忠怎会在那里设擂,况且我已打探明白,洹水边根本就没有什么擂台。再者,即便李思安约你比武,又何须朱全忠亲自作个书信,分明是你在狡辩,大王自不会信你这番鬼话!”
李存孝闻言,这才发觉出其中不对,惊的一脑浆糊,方觉自己已落入一个连环圈套。旁边部将王贤说道:“这必定是康君立与朱全忠勾结,欲害邢帅。邢帅当亲往太原申诉,方可释疑。”
薛阿檀却连忙伸手阻拦,道:“不可,康君立久有害邢帅之心,若随他去太原,他必定要将邢帅五花大绑,那邢帅从是不从?不从是反,可若从了,恐怕在路上,就被他害了。以我看来,不若出城杀了康君立,顺便夺了潞州,就真个反了,以邢帅之勇,可是怕了太原么?”
王贤大惊道:“阿檀武夫之言,万不可取。邢帅因为大王,才有今日,不可作不忠不义,背父弃恩的傻事。”
李存孝见二位部将所言完全两样,不知如何抉择,遂道:“你二人不要说了,容我回府深思熟虑。”
康君立见李存孝下了城楼,便牒书回报克用:“存孝不奉召,反心已明,某今作最后劝解,望其悔改。”
李存孝回到军府,不知如何是好。邓氏过来劝道:“尚书素日豪气冲天,敢作敢为,今日却如何优柔寡断,缩手缩脚?”
李存孝摇头叹息一声:“想某自追随大王,屡立大功,可信任却不及张污落、康君立那等小人,如今被他二人联合朱全忠诬陷,却不能申诉,故而苦恼……”
话未说完,忽闻堂外有人击鼓鸣冤。李存孝正是烦恼,闻之怒道:“此乃邢洺节帅军府,鸣冤何不去州府!”下人回禀说刺史前些日子回太原述职未归,是以今日有人鸣冤,便只得来节帅府。
节度使是上马管军下马管民,李存孝听闻,方记起刺史不在,只得连忙换了官袍出堂审案。待得将击鼓之人带上,却是老小二人。只听那小儿奏来:“节帅在上,这位老汉是我义父,当初他无儿时,认了我作假子。如今治下田产物业、庄宅农具,成了富户,也有了自己的亲儿子,却要将我赶出家门。我去州衙告状,使君却是不在,只好来军府找节帅鸣冤。”
李存孝懂什么问案,听得这一说,当即大喝一声:“怎会有父亲赶儿子出门的事情?”转头问那老汉:“他说的可是实话?”老汉倒也干脆:“说的是实话!只因某这个义儿才能出众,于某家大有功劳,然某亲儿年幼,某担心他日某百年后会侵夺了某这家产。故而要将他赶出家门。”
李存孝听了老汉的话,哪里料得到这二人也是朱温所派,他只觉气得胡须倒翘,向那假子喝道:“你既然有本事为义父治下田产,为何不自立家门,非要屈身再侍奉这老儿不成!这等龌龊事,本帅一句也不想多听!滚!”当即怒将二人轰出堂外,径自入内将薛阿檀、王贤召至,决然道:“我意已决,自立门户!只是义父于我有大恩,虽被形势所逼不得不反,却也不可忘恩负义,今当奉表以邢、洺、磁三州自归朝廷,你二人可愿从我?”
薛阿檀道:“愿随节帅左右。”
王贤忙劝道:“万万不可,还请二郎君三思!”
李存孝见二人对己的称呼也不同了,拔剑指向王贤道:“我乃朝廷命官,自当忠于朝廷,不从者,杀!”王贤见势知已无力回天,只好屈就,口称:“节帅既决,王贤领命。”
李存孝于是吩咐下去,准备一晚,明早好出城擒杀康君立,顺取昭义。
王贤回到家中,思得:“李存孝勇而无某,说率邢洺磁三州自立,实则连洺州也未必肯听他的,绝非陇西郡王敌手,我不可与他玉石俱焚。”当晚,单骑出城,城门卫自然不敢阻拦。王贤也知道康君立是要害李存孝,所以不跟他打招呼,自奔太原去了。
次日一早,李存孝杀出城外,康君立即喜又惊,喜的是牧羊儿果然反了!惊的是自己不是牧羊儿的敌手。于是,兵马方交,他便撤退,所幸已于边境布下大军,得以安全逃回上党。存李孝取潞州不得,先回邢州,寻思既然撕破脸面,也就没甚好讲究的了。当下作书北结王镕、南联朱全忠,书中不免说一些对克用不满的话。
李克用自令康君立去传李存孝后,也是整日恍惚,心思不宁,这晚又作的一梦,见一猛虎扑来,咬住右臂不放。克用惊醒,心想:那年飞虎入梦,而得存孝。今又梦飞虎咬我右臂,莫非存孝真反,我将失一臂膀不成?早上起来,果见康君立牒书到来,说存孝反状已明。到中午时分,王贤单骑奔至,跪拜道:“李存孝反了!”
李克用怒发冲冠,召集众将,问:“谁愿去邢州取李存孝首级来?”这件事出来,李存信自然是积极请命。李克用授以兵符,他便带着五万大军东下了。
李存信前脚出门,李克用忽然想起一事,正要说起,李嗣源已然建言:“前者九兄去洺州代掌飞腾,如今二……如今安敬思果然反了,九兄却尚未知,大王须派人前往知会,莫要大意失了洺州才好。”
李克用点头道:“不错,洺州有飞腾军在,城防又曾被存曜加固,守住一州之地绝无困难,十郎,此议既由你发,便也由你去跑这一趟吧。”
李嗣源毫不迟疑,当即领命,持了王命旗牌,带一路亲兵飞马去了。
且说李存信率大军伐邢州,他深知若与李存孝正面交锋,必然死无葬身之地,要败李存孝只有用“困”字诀,所以将兵马分守邢州城四面要道,围而不攻。邢州城内每日总得粮草活命,李存孝只好出战以突围。而存信算是对李存孝知己知彼,见他出战,便备好伏击大餐,如此战法,自然是存信有利。可是,李存孝毕竟神勇,也常常能打破一路,运些粮草回城,支撑几日。如此,相持了三个月,你不能胜我,我不能胜你,打成了僵持局面。
这时,真定看出了一些端倪,发现李存信与李存孝就如天平两端对等的砝码,任何一方只要得到一丝外力,便可获胜。石希蒙于是对王镕说道:“李存孝既叛其父,与我常山结盟,此时不助他,更待何时?”王镕于是主动发兵,攻打存信。
李存信见王镕出兵,只得固守,急向李克用求救。李克用怒王镕不自量,竟敢插足自己的家事,真是活的不耐烦了,于是亲自再统领五万兵马东下太行。
李存信将成德军诱至叱日岭下,李克用大军便如山洪般从岭上冲下,杀成德兵马如踩蝼蚁,一路赶杀至元氏,方收军屯下,直逼真定。王镕真是搬了石头砸自己的脚,无奈反而向李存孝求救,又唯恐李存孝一人之力不足以抵抗,又向幽州李匡威求援。
李存孝哭笑不得,却想王镕兵败怎么说也是好心想帮助自己,不救的话,未免不仁不义。于是带领一万人马打破存信围困,进入真定。不日,李匡威也率五万军到了真定。三路大军共计有十三万,于是主动出击元氏。李克用心想李存孝是自己的义子却背叛,不给他点教训如何能够立威,更别想全取河北了!于是,他不同存信那般采取守势,而是正面交锋。一战下来,方才知道,自己昔日的义子确实是当今无人敌啊!不到两个时辰,李存孝纵马驰骋,连败七员大将!
一场溃败!李克用无奈之下,只得领着残军回到太原。
李存信见李克用败,也只好撤了邢州之围,跟着李克用回到太原。邢州这一乱,竟让河东河北变得有些微妙起来,李存孝这一仗打得霸气,似乎所有人都觉得李存孝立足邢洺,自立门户已成定局,谁想李匡威幽州乱起,却又将整个河北大局搅得稀烂。
原来那李匡威此次南下,将发幽州时,设宴与家人会别,胞弟李匡筹一个新娶的妾室在坐。这妾室貌美如花,李匡威酒后乱性,乘着酒醉,当着胞弟的面就强拥上榻了。待到元氏大胜,李匡威回幽州,军至博野,忽闻李匡筹怒其兽行,已夺了卢龙军府,自称留后,以兵符来召行营兵将。
这金头王李匡威是个什么样的人呢?他自称仁义君子,其实不过是宋襄公第二。此人身为节帅,每每出兵云、镇,不取寸土,不要分文,竟说是要效春秋故事,以仁义自居,欲称霸诸侯。部下将士见他屡次出兵,多不要实惠,个个耻笑于他,今日见其弟篡位,以兵符来召,又因家眷家业尽在幽州,居然纷纷弃他而去,唯有亲随千余人相随。
李匡威对这千余人说道:“兄失弟得,不出我家,也没有什么好恨的!但怜惜匡筹才短,不能保守父业,能镇守幽州两年,已是幸事了!”遂滞留深州。
王镕闻知此时,暗想:“燕公因救我而失治,我不能置之不理。”于是将他迎到真定,为其筑府第,待之以父亲之礼。这时王镕年仅十七,治军理政还有些差池。李匡威帮助他巩固城堑,完缮甲兵,训练士卒,视如己子,渐渐的喜欢上了常山风土;也感慨自己昔日效仿宋襄公,实是迂腐至极,便横下心来暗中谋夺成德军府。亲随为他策划,阴施恩威取悦成德将士。然而王氏在赵历经五世,已经很多年了,深得赵人之心,赵人因而多不从匡威。亲随李抱真便劝匡威破釜沉舟。
这日,乃是李匡威之父李全忠的忌日,李匡威在府中为其父搭灵堂凭吊,王镕按常理须往吊唁。是日风卷暴雨,雷霆满天,那狂风呼啸着,似乎把天地都给摇动了,就见路上树连根拔起,屋上瓦成片乱飞。那暴雨也是猛烈的如同把大海倒了个干净,当真是人在街上走,如同水里游。
镇州牙校符习就劝王镕:“天象有变,恐有不测,还是不去为好。”
王镕却不以为意,说:“风雨雷电,天之常理,无须多疑!”到了李匡威府上,匡威素服迎入。王镕拈过香火,弯腰拜祭,正好一阵狂风吹过,掀起灵前的黑幔。王镕突然发现幔后尽是甲兵,只觉得脑袋要炸。急忙回顾李匡威,已见他摔杯而下,脱去素服,露出全身甲胄,幔后伏兵涌出。
王镕此子,也算颇有急智,此时反倒镇定下来,突然到李匡威跟前下跪,抱住他的膝盖,痛哭流涕道:“王镕为晋人所困,几乎灭亡,全赖李父尚有今日;李父欲得常山,这也是镕儿的心愿,不如与父一同归军府,以位相让,则将土无人敢拒绝。”
李抱真劝李匡威不可犹豫,杀了干净,然而李匡威终究难脱腐儒气息,听了这番话,暗道:“若有王镕亲自让位,那边是让贤之举,他得善名,我得善果,岂非最善?”
当下已被王镕的话打动,说道:“我儿既已将军府相托,怎忍再害他。”乃与王镕骈马并辔,陈兵自东偏门入常山王府(也就是成德节度使府)。
那当时劝王镕不去吊唁的牙校符习系赵州人氏,与王镕一般年纪,打小入军,便陪伴王镕身侧,习文练武,多是随从。今见常山王被劫,便寻来其好友,真定市上的一个屠夫,任侠儿,说道:“唯君能救常山王!”此人闻之,点头答应。
此人有什么与众不同的能耐?只因他会“轻功”,善能飞檐走壁,江湖上人送外号“一阵风”。即受托,逾垣进入王府,正见王镕与李匡威交接文书,他便如狡兔上前,先是一拳殴倒李匡威,顺势一把夹过王镕。待屋内众人反应过来,已见他已如闪电般奔出,直上屋檐,一跃而下,早已出了府外。
李匡威急令亲随出府来追,方出的府来,已见符习领着牙军列阵于府外,王镕正襟危坐。那跟着李匡威出来的亲随不过百人,见符习所领牙军却是上千,早吓得屁滚尿流,纷纷退入府中。
王镕惊魂已定,杀机早起,一声令下,牙军冲入王府,将李匡威并其军尽数斩杀,连李抱真在内;再入李匡威宅第,斩杀余众,内乱短暂即平。王镕厚谢那任侠大恩,欲留任为将,此人却只愿得一自由身,因而没有同意,只取钱缗,仍去作他的任侠去了,每日屠肉市卖,再无后传。
又说李克用自元氏败回,恨存孝背叛,却又讨伐不成,因而终日酗酒,众将皆不敢劝。这日,忽报卢龙军蔚州戍将刘仁恭来投。当时李克用正在醉态,闻报一跃而起,酒醒了大半,喜道:“我事济矣!”
这刘仁恭乃深州乐寿人,初事李全忠,素来奸诈多谋,善地道攻城,此前李全忠取易州,便多是他的功劳。但他又是个溜须拍马,善逢迎阿谀之徒,可谓见人说人话,逢狗言狗语,最是两面三刀。李匡筹深恶其人,故而刘仁恭见李匡筹窃取了兄位,知必不为其所容,发兵还攻幽州。至居庸关,被李匡筹伏兵所败,只得只身投奔太原。
李克用此前已知刘仁恭攻幽州事,故而闻其事败来投,满心欢喜,先问他一问幽州的事请。刘仁恭说道:“李匡筹和他兄长不同,不慕虚名,却有野心,也想与大王争夺河北,然而他志大才疏。见王镕杀了其兄,本当感谢才是,却以此为借口,发兵常山,是欺王镕乳臭孩提一个,某路上听闻其兵马已至乐寿了。”
李克用大笑道:“量他一个李匡筹如何能与我太原鸦兵相敌!”
刘仁恭闻得此话,见是机会,忙下跪求克用道:“仁恭今日来投大王,正欲请借一支兵马,乘幽州空虚,一举而下,奉送给大王。”
李克用喜刘仁恭到来,正是有取幽州之意,因为幽州一旦到手,则南向真定就方便多了,见仁恭主动请兵,便想将他纳入麾下,为己效力。
盖寓在旁早看到刘仁恭奸猾,不待李克用答应,先说道:“仁恭初来,人心未服,草付大军,只恐不妥。李匡筹志大才疏,幽州迟早为大王所有,如今大王所患的,乃是邢洺。燕、赵既已断盟,正当先下邢州,若再迟疑,使的朱全忠取得徐、郓,率大军渡河与牧羊儿联合,则河北甚至河东也危险了!纵然取得幽州又有何用?”
刘仁恭知道盖寓为李克用谋主,深得宠信,忙赔上笑脸,迎合盖寓道:“盖公言之有理。仁恭初来,多有冒犯,未能以河东大局为重,实是罪过。”
李克用想想也是,便暂罢用兵幽州之心,问盖寓道:“邢洺之患,确当速除,奈何牧羊儿勇悍,如今一时难破,寄之何以教我?”
盖寓不慌不忙道:“大王,盖寓老矣,何不闻当日坊间所言大王‘文武双璧’,乃文有存曜,武有存孝,存曜还在存孝之前。如今存曜出使淮扬未归,方教那牧羊儿得意些许时日。大王欲破存孝,何不命存曜早归?存曜此子,历来算无遗策,且与存孝麾下诸将久有交情,一旦他自淮南归来,以洺州飞腾军为主,大王再予其援兵,存曜更善器械,愚意击破邢州,实乃指日可待。”
李克用一拍脑门:“是某气昏了头,竟而忘了存曜吾儿!来人,笔墨伺候,某要手书一封传至淮扬,命存曜北归破虏!”
第207章 邢洺之乱(三)
李曜听到此处,不禁生疑,问道:“你之前说你是九兄派来寻我,怎的这会儿听来,却是奉大王之命而来?”
任圜拱手道:“好教十四郎君知晓,某实奉九郎君之命而来,大王信使另有其人,乃是节帅王府典竭郭安时。某却是奉九郎君之命前来,有些话转达给十四郎君。”
李曜微微思索,不记得节帅王府典竭郭安石是谁,便随口问道:“郭安时?”
任圜点头道:“正是此人,其原为克修公亲信,任河东教练使,克修公殁,他便进了节帅王府为典竭。”他说到此处忽然想起一事,补充道:“哦对了,此人与十四郎君倒是同乡,也是代州人。”
李曜忽然脑子里闪过一个人名,眼珠一转,故意试探一句,问道:“哦,某记得了,安时是他的表字,此人是叫郭崇韬,是吧?”
任圜不疑有他,点头道:“十四郎君好记性,正是郭崇韬。”
李曜心中一动,却不再谈论此人,转过话题,问道:“大王既派郭安时为信使,九兄却仍派你来寻我,想是有要事知会?”
任圜看了堂中李袭吉、冯道和憨娃儿一眼,李曜摆手道:“此皆我心腹肱骨,先生但说无妨。”
任圜释然,点头道:“九郎君命某告之十四郎君三件事:其一,郎君走后,大王用兵不畅,多思郎君在侧之日,前番败绩之后,大王便曾对左右人道:‘孤失存曜,如血脉逆流,调动转运,皆不如意。’,九郎君命某告之郎君:‘一石三鸟,君可归矣’。”
此言一出,李袭吉面现思索之色,冯道却是一脸疑惑,不知其何意,憨娃儿更是莫名其妙,看看任圜,又看看李袭吉,最后望向李曜。
李曜听完,却是面色不变,只是淡淡地道:“其二呢?”
任圜微微一笑,道:“存孝郎君叛逆,张污落气势大涨,九郎君说了,如今几位郎君已然偃旗息鼓,此后公议数次,决定静候十四郎君北归,力挽狂澜于即倒。”
李袭吉目中精芒一闪,冯道也精神一振,憨娃儿似懂非懂,看见他二人这般神色,似乎也有些跃跃。
李曜眼皮微微一跳,最终却只是淡淡点头:“诸位兄弟之苦,某心中了然,一旦北归,定不叫张污落得意。”
“其三,大王亲讨存孝郎君而不胜,如今寄望于十四郎君,诸位郎君皆盼郎君予一准信,将如何面对邢州。”
李曜沉吟道:“未知大王心意,此事暂难定夺。”
任圜却坚持问道:“诸位郎君问的仅是十四郎君心中所想。”
李曜何等敏感之人,一下就明白他们话中深意,看了任圜一眼,道:“我意?四个字:败而劝之。”
“十四郎君欲劝存孝郎君再归太原么?”
“自然。”
“河东出此丑闻,大王欲正忠义之风,十四郎君便有把握劝得住大王?即便劝住大王不杀存孝,而今后大王又安敢再用其人?如此便是左右为难:如若用之,直如猛虎归山;如果不用,却又猛虎在笼。如此,对河东有何好处?”
李曜道:“于公,存孝二兄勇冠三军,一旦因叛逆被杀,必损军心,亲者痛而仇者快;于私,存孝二兄对某、对诸位兄弟过去多有关照,甚至不少兄弟都从他处学过些顺手的武技,而今二兄一时糊涂,失陷泥团,若我等不思救人,便如见人落井而下石,这般事,实非某所愿为。”
任圜也不置可否,只是拱手道:“郎君之言,某必一字不改地转达与诸位郎君知晓。”
李曜点点头,请他下去休息。
任圜一走,李袭吉便问若有所思的李曜:“明公当真要救李存孝?”
李曜面无表情地看了他一眼,反问道:“为何你也要问这一句?”
李袭吉摇头道:“明公之智,天下无双,然则智者千虑必有一失,愚者千虑或有一得。李存孝原是大王义儿之中竞争王位最有希望的人选之一,又是举世闻名的天下第一勇将,如有他在,明公大愿何时能了?某知明公对其叛逆之举早有所料,是以嘱咐嗣昭、嗣源二位将军及时劝解、预防,然则俗语有云,人算不如天算,纵然以明公之智,亦难料到区区数月之间,便发生了这许多变数,如今事已至此,李存孝叛逆已彰,明公纵然设法保全,也未必能成,反教大王不喜。然而如今却有更好的办法:大王一战未胜,亲点明公为征讨李存孝之主将,以天下之智对天下之勇……既然如此,明公何不干脆一战成擒,成就偌大功业,同时不问大王如何处置,如此这般,大王必然心中认可,今后之事,也就更易安排了。”
李曜深吸一口气,闭目思索片刻,忽然睁眼,问冯道:“可道,你作何感想?”
冯道面现犹豫之色,迟疑道:“若以老师大愿而论,袭吉先生所言,诚然良策……”
“然则?”李曜脸上并没有什么表情,却将冯道正欲说出的两个字说了出来。
冯道正一边深思一边措辞,闻言果然不察,点头道:“然则如此作为,毕竟有些冷血,于理可通,于情有损,不似君子所为。”
李曜听罢,忽然哈哈大笑,笑得场中三人面面相窥。末了,李曜忽然问憨娃儿:“憨娃儿,如今让你与我那存孝二兄对阵,你有几成把握?”
憨娃儿道:“存孝郎君?俺打不过他。”
李袭吉叹息一声,冯道也苦笑了一下。
李曜却不为所动,又问:“是某问得不对,应该是……你以为如今再和他对阵,可以支撑多少回合?”
待康君立已至城下,李存孝方才回过神来,高声问道:“潞帅擅自将兵入我境,欲反河东不成?”康君立大笑道:“恶人先告状!不是我反,我乃奉大王王令,前来捉拿反贼安敬思!”
李存孝怒道:“我奉大王之令,镇守邢州,与民休养,操练兵马,夙夜所思,不过如何报效大王厚恩,却如何成了反贼!”
“你私通朱全忠,如今信使已被我擒得,人赃俱获,还敢抵赖!”
“私通朱全忠?那书信是有的,不过是言李思安不服我勇,于洹水设下擂台,约我决斗,如何成了同谋作反?我料必是你欲诬陷我来!你擅自在我境内耀兵,已是反了,我自当往大王面前申诉。”
“好个安敬思,说谎也不找个好由头!那洹水位于魏博境内,朱全忠怎会在那里设擂,况且我已打探明白,洹水边根本就没有什么擂台。再者,即便李思安约你比武,又何须朱全忠亲自作个书信,分明是你在狡辩,大王自不会信你这番鬼话!”
李存孝闻言,这才发觉出其中不对,惊的一脑浆糊,方觉自己已落入一个连环圈套。旁边部将王贤说道:“这必定是康君立与朱全忠勾结,欲害邢帅。邢帅当亲往太原申诉,方可释疑。”
薛阿檀却连忙伸手阻拦,道:“不可,康君立久有害邢帅之心,若随他去太原,他必定要将邢帅五花大绑,那邢帅从是不从?不从是反,可若从了,恐怕在路上,就被他害了。以我看来,不若出城杀了康君立,顺便夺了潞州,就真个反了,以邢帅之勇,可是怕了太原么?”
王贤大惊道:“阿檀武夫之言,万不可取。邢帅因为大王,才有今日,不可作不忠不义,背父弃恩的傻事。”
李存孝见二位部将所言完全两样,不知如何抉择,遂道:“你二人不要说了,容我回府深思熟虑。”
康君立见李存孝下了城楼,便牒书回报克用:“存孝不奉召,反心已明,某今作最后劝解,望其悔改。”
李存孝回到军府,不知如何是好。邓氏过来劝道:“尚书素日豪气冲天,敢作敢为,今日却如何优柔寡断,缩手缩脚?”
李存孝摇头叹息一声:“想某自追随大王,屡立大功,可信任却不及张污落、康君立那等小人,如今被他二人联合朱全忠诬陷,却不能申诉,故而苦恼……”
话未说完,忽闻堂外有人击鼓鸣冤。李存孝正是烦恼,闻之怒道:“此乃邢洺节帅军府,鸣冤何不去州府!”下人回禀说刺史前些日子回太原述职未归,是以今日有人鸣冤,便只得来节帅府。
节度使是上马管军下马管民,李存孝听闻,方记起刺史不在,只得连忙换了官袍出堂审案。待得将击鼓之人带上,却是老小二人。只听那小儿奏来:“节帅在上,这位老汉是我义父,当初他无儿时,认了我作假子。如今治下田产物业、庄宅农具,成了富户,也有了自己的亲儿子,却要将我赶出家门。我去州衙告状,使君却是不在,只好来军府找节帅鸣冤。”
李存孝懂什么问案,听得这一说,当即大喝一声:“怎会有父亲赶儿子出门的事情?”转头问那老汉:“他说的可是实话?”老汉倒也干脆:“说的是实话!只因某这个义儿才能出众,于某家大有功劳,然某亲儿年幼,某担心他日某百年后会侵夺了某这家产。故而要将他赶出家门。”
李存孝听了老汉的话,哪里料得到这二人也是朱温所派,他只觉气得胡须倒翘,向那假子喝道:“你既然有本事为义父治下田产,为何不自立家门,非要屈身再侍奉这老儿不成!这等龌龊事,本帅一句也不想多听!滚!”当即怒将二人轰出堂外,径自入内将薛阿檀、王贤召至,决然道:“我意已决,自立门户!只是义父于我有大恩,虽被形势所逼不得不反,却也不可忘恩负义,今当奉表以邢、洺、磁三州自归朝廷,你二人可愿从我?”
薛阿檀道:“愿随节帅左右。”
王贤忙劝道:“万万不可,还请二郎君三思!”
李存孝见二人对己的称呼也不同了,拔剑指向王贤道:“我乃朝廷命官,自当忠于朝廷,不从者,杀!”王贤见势知已无力回天,只好屈就,口称:“节帅既决,王贤领命。”
李存孝于是吩咐下去,准备一晚,明早好出城擒杀康君立,顺取昭义。
王贤回到家中,思得:“李存孝勇而无某,说率邢洺磁三州自立,实则连洺州也未必肯听他的,绝非陇西郡王敌手,我不可与他玉石俱焚。”当晚,单骑出城,城门卫自然不敢阻拦。王贤也知道康君立是要害李存孝,所以不跟他打招呼,自奔太原去了。
次日一早,李存孝杀出城外,康君立即喜又惊,喜的是牧羊儿果然反了!惊的是自己不是牧羊儿的敌手。于是,兵马方交,他便撤退,所幸已于边境布下大军,得以安全逃回上党。存李孝取潞州不得,先回邢州,寻思既然撕破脸面,也就没甚好讲究的了。当下作书北结王镕、南联朱全忠,书中不免说一些对克用不满的话。
李克用自令康君立去传李存孝后,也是整日恍惚,心思不宁,这晚又作的一梦,见一猛虎扑来,咬住右臂不放。克用惊醒,心想:那年飞虎入梦,而得存孝。今又梦飞虎咬我右臂,莫非存孝真反,我将失一臂膀不成?早上起来,果见康君立牒书到来,说存孝反状已明。到中午时分,王贤单骑奔至,跪拜道:“李存孝反了!”
李克用怒发冲冠,召集众将,问:“谁愿去邢州取李存孝首级来?”这件事出来,李存信自然是积极请命。李克用授以兵符,他便带着五万大军东下了。
李存信前脚出门,李克用忽然想起一事,正要说起,李嗣源已然建言:“前者九兄去洺州代掌飞腾,如今二……如今安敬思果然反了,九兄却尚未知,大王须派人前往知会,莫要大意失了洺州才好。”
李克用点头道:“不错,洺州有飞腾军在,城防又曾被存曜加固,守住一州之地绝无困难,十郎,此议既由你发,便也由你去跑这一趟吧。”
李嗣源毫不迟疑,当即领命,持了王命旗牌,带一路亲兵飞马去了。
且说李存信率大军伐邢州,他深知若与李存孝正面交锋,必然死无葬身之地,要败李存孝只有用“困”字诀,所以将兵马分守邢州城四面要道,围而不攻。邢州城内每日总得粮草活命,李存孝只好出战以突围。而存信算是对李存孝知己知彼,见他出战,便备好伏击大餐,如此战法,自然是存信有利。可是,李存孝毕竟神勇,也常常能打破一路,运些粮草回城,支撑几日。如此,相持了三个月,你不能胜我,我不能胜你,打成了僵持局面。
这时,真定看出了一些端倪,发现李存信与李存孝就如天平两端对等的砝码,任何一方只要得到一丝外力,便可获胜。石希蒙于是对王镕说道:“李存孝既叛其父,与我常山结盟,此时不助他,更待何时?”王镕于是主动发兵,攻打存信。
李存信见王镕出兵,只得固守,急向李克用求救。李克用怒王镕不自量,竟敢插足自己的家事,真是活的不耐烦了,于是亲自再统领五万兵马东下太行。
李存信将成德军诱至叱日岭下,李克用大军便如山洪般从岭上冲下,杀成德兵马如踩蝼蚁,一路赶杀至元氏,方收军屯下,直逼真定。王镕真是搬了石头砸自己的脚,无奈反而向李存孝求救,又唯恐李存孝一人之力不足以抵抗,又向幽州李匡威求援。
李存孝哭笑不得,却想王镕兵败怎么说也是好心想帮助自己,不救的话,未免不仁不义。于是带领一万人马打破存信围困,进入真定。不日,李匡威也率五万军到了真定。三路大军共计有十三万,于是主动出击元氏。李克用心想李存孝是自己的义子却背叛,不给他点教训如何能够立威,更别想全取河北了!于是,他不同存信那般采取守势,而是正面交锋。一战下来,方才知道,自己昔日的义子确实是当今无人敌啊!不到两个时辰,李存孝纵马驰骋,连败七员大将!
一场溃败!李克用无奈之下,只得领着残军回到太原。
李存信见李克用败,也只好撤了邢州之围,跟着李克用回到太原。邢州这一乱,竟让河东河北变得有些微妙起来,李存孝这一仗打得霸气,似乎所有人都觉得李存孝立足邢洺,自立门户已成定局,谁想李匡威幽州乱起,却又将整个河北大局搅得稀烂。
原来那李匡威此次南下,将发幽州时,设宴与家人会别,胞弟李匡筹一个新娶的妾室在坐。这妾室貌美如花,李匡威酒后乱性,乘着酒醉,当着胞弟的面就强拥上榻了。待到元氏大胜,李匡威回幽州,军至博野,忽闻李匡筹怒其兽行,已夺了卢龙军府,自称留后,以兵符来召行营兵将。
这金头王李匡威是个什么样的人呢?他自称仁义君子,其实不过是宋襄公第二。此人身为节帅,每每出兵云、镇,不取寸土,不要分文,竟说是要效春秋故事,以仁义自居,欲称霸诸侯。部下将士见他屡次出兵,多不要实惠,个个耻笑于他,今日见其弟篡位,以兵符来召,又因家眷家业尽在幽州,居然纷纷弃他而去,唯有亲随千余人相随。
李匡威对这千余人说道:“兄失弟得,不出我家,也没有什么好恨的!但怜惜匡筹才短,不能保守父业,能镇守幽州两年,已是幸事了!”遂滞留深州。
王镕闻知此时,暗想:“燕公因救我而失治,我不能置之不理。”于是将他迎到真定,为其筑府第,待之以父亲之礼。这时王镕年仅十七,治军理政还有些差池。李匡威帮助他巩固城堑,完缮甲兵,训练士卒,视如己子,渐渐的喜欢上了常山风土;也感慨自己昔日效仿宋襄公,实是迂腐至极,便横下心来暗中谋夺成德军府。亲随为他策划,阴施恩威取悦成德将士。然而王氏在赵历经五世,已经很多年了,深得赵人之心,赵人因而多不从匡威。亲随李抱真便劝匡威破釜沉舟。
这日,乃是李匡威之父李全忠的忌日,李匡威在府中为其父搭灵堂凭吊,王镕按常理须往吊唁。是日风卷暴雨,雷霆满天,那狂风呼啸着,似乎把天地都给摇动了,就见路上树连根拔起,屋上瓦成片乱飞。那暴雨也是猛烈的如同把大海倒了个干净,当真是人在街上走,如同水里游。
镇州牙校符习就劝王镕:“天象有变,恐有不测,还是不去为好。”
王镕却不以为意,说:“风雨雷电,天之常理,无须多疑!”到了李匡威府上,匡威素服迎入。王镕拈过香火,弯腰拜祭,正好一阵狂风吹过,掀起灵前的黑幔。王镕突然发现幔后尽是甲兵,只觉得脑袋要炸。急忙回顾李匡威,已见他摔杯而下,脱去素服,露出全身甲胄,幔后伏兵涌出。
王镕此子,也算颇有急智,此时反倒镇定下来,突然到李匡威跟前下跪,抱住他的膝盖,痛哭流涕道:“王镕为晋人所困,几乎灭亡,全赖李父尚有今日;李父欲得常山,这也是镕儿的心愿,不如与父一同归军府,以位相让,则将土无人敢拒绝。”
李抱真劝李匡威不可犹豫,杀了干净,然而李匡威终究难脱腐儒气息,听了这番话,暗道:“若有王镕亲自让位,那边是让贤之举,他得善名,我得善果,岂非最善?”
当下已被王镕的话打动,说道:“我儿既已将军府相托,怎忍再害他。”乃与王镕骈马并辔,陈兵自东偏门入常山王府(也就是成德节度使府)。
那当时劝王镕不去吊唁的牙校符习系赵州人氏,与王镕一般年纪,打小入军,便陪伴王镕身侧,习文练武,多是随从。今见常山王被劫,便寻来其好友,真定市上的一个屠夫,任侠儿,说道:“唯君能救常山王!”此人闻之,点头答应。
此人有什么与众不同的能耐?只因他会“轻功”,善能飞檐走壁,江湖上人送外号“一阵风”。即受托,逾垣进入王府,正见王镕与李匡威交接文书,他便如狡兔上前,先是一拳殴倒李匡威,顺势一把夹过王镕。待屋内众人反应过来,已见他已如闪电般奔出,直上屋檐,一跃而下,早已出了府外。
李匡威急令亲随出府来追,方出的府来,已见符习领着牙军列阵于府外,王镕正襟危坐。那跟着李匡威出来的亲随不过百人,见符习所领牙军却是上千,早吓得屁滚尿流,纷纷退入府中。
王镕惊魂已定,杀机早起,一声令下,牙军冲入王府,将李匡威并其军尽数斩杀,连李抱真在内;再入李匡威宅第,斩杀余众,内乱短暂即平。王镕厚谢那任侠大恩,欲留任为将,此人却只愿得一自由身,因而没有同意,只取钱缗,仍去作他的任侠去了,每日屠肉市卖,再无后传。
又说李克用自元氏败回,恨存孝背叛,却又讨伐不成,因而终日酗酒,众将皆不敢劝。这日,忽报卢龙军蔚州戍将刘仁恭来投。当时李克用正在醉态,闻报一跃而起,酒醒了大半,喜道:“我事济矣!”
这刘仁恭乃深州乐寿人,初事李全忠,素来奸诈多谋,善地道攻城,此前李全忠取易州,便多是他的功劳。但他又是个溜须拍马,善逢迎阿谀之徒,可谓见人说人话,逢狗言狗语,最是两面三刀。李匡筹深恶其人,故而刘仁恭见李匡筹窃取了兄位,知必不为其所容,发兵还攻幽州。至居庸关,被李匡筹伏兵所败,只得只身投奔太原。
李克用此前已知刘仁恭攻幽州事,故而闻其事败来投,满心欢喜,先问他一问幽州的事请。刘仁恭说道:“李匡筹和他兄长不同,不慕虚名,却有野心,也想与大王争夺河北,然而他志大才疏。见王镕杀了其兄,本当感谢才是,却以此为借口,发兵常山,是欺王镕乳臭孩提一个,某路上听闻其兵马已至乐寿了。”
李克用大笑道:“量他一个李匡筹如何能与我太原鸦兵相敌!”
刘仁恭闻得此话,见是机会,忙下跪求克用道:“仁恭今日来投大王,正欲请借一支兵马,乘幽州空虚,一举而下,奉送给大王。”
李克用喜刘仁恭到来,正是有取幽州之意,因为幽州一旦到手,则南向真定就方便多了,见仁恭主动请兵,便想将他纳入麾下,为己效力。
盖寓在旁早看到刘仁恭奸猾,不待李克用答应,先说道:“仁恭初来,人心未服,草付大军,只恐不妥。李匡筹志大才疏,幽州迟早为大王所有,如今大王所患的,乃是邢洺。燕、赵既已断盟,正当先下邢州,若再迟疑,使的朱全忠取得徐、郓,率大军渡河与牧羊儿联合,则河北甚至河东也危险了!纵然取得幽州又有何用?”
刘仁恭知道盖寓为李克用谋主,深得宠信,忙赔上笑脸,迎合盖寓道:“盖公言之有理。仁恭初来,多有冒犯,未能以河东大局为重,实是罪过。”
李克用想想也是,便暂罢用兵幽州之心,问盖寓道:“邢洺之患,确当速除,奈何牧羊儿勇悍,如今一时难破,寄之何以教我?”
盖寓不慌不忙道:“大王,盖寓老矣,何不闻当日坊间所言大王‘文武双璧’,乃文有存曜,武有存孝,存曜还在存孝之前。如今存曜出使淮扬未归,方教那牧羊儿得意些许时日。大王欲破存孝,何不命存曜早归?存曜此子,历来算无遗策,且与存孝麾下诸将久有交情,一旦他自淮南归来,以洺州飞腾军为主,大王再予其援兵,存曜更善器械,愚意击破邢州,实乃指日可待。”
李克用一拍脑门:“是某气昏了头,竟而忘了存曜吾儿!来人,笔墨伺候,某要手书一封传至淮扬,命存曜北归破虏!”
第207章 邢洺之乱(三)
李曜听到此处,不禁生疑,问道:“你之前说你是九兄派来寻我,怎的这会儿听来,却是奉大王之命而来?”
任圜拱手道:“好教十四郎君知晓,某实奉九郎君之命而来,大王信使另有其人,乃是节帅王府典竭郭安时。某却是奉九郎君之命前来,有些话转达给十四郎君。”
李曜微微思索,不记得节帅王府典竭郭安石是谁,便随口问道:“郭安时?”
任圜点头道:“正是此人,其原为克修公亲信,任河东教练使,克修公殁,他便进了节帅王府为典竭。”他说到此处忽然想起一事,补充道:“哦对了,此人与十四郎君倒是同乡,也是代州人。”
李曜忽然脑子里闪过一个人名,眼珠一转,故意试探一句,问道:“哦,某记得了,安时是他的表字,此人是叫郭崇韬,是吧?”
任圜不疑有他,点头道:“十四郎君好记性,正是郭崇韬。”
李曜心中一动,却不再谈论此人,转过话题,问道:“大王既派郭安时为信使,九兄却仍派你来寻我,想是有要事知会?”
任圜看了堂中李袭吉、冯道和憨娃儿一眼,李曜摆手道:“此皆我心腹肱骨,先生但说无妨。”
任圜释然,点头道:“九郎君命某告之十四郎君三件事:其一,郎君走后,大王用兵不畅,多思郎君在侧之日,前番败绩之后,大王便曾对左右人道:‘孤失存曜,如血脉逆流,调动转运,皆不如意。’,九郎君命某告之郎君:‘一石三鸟,君可归矣’。”
此言一出,李袭吉面现思索之色,冯道却是一脸疑惑,不知其何意,憨娃儿更是莫名其妙,看看任圜,又看看李袭吉,最后望向李曜。
李曜听完,却是面色不变,只是淡淡地道:“其二呢?”
任圜微微一笑,道:“存孝郎君叛逆,张污落气势大涨,九郎君说了,如今几位郎君已然偃旗息鼓,此后公议数次,决定静候十四郎君北归,力挽狂澜于即倒。”
李袭吉目中精芒一闪,冯道也精神一振,憨娃儿似懂非懂,看见他二人这般神色,似乎也有些跃跃。
李曜眼皮微微一跳,最终却只是淡淡点头:“诸位兄弟之苦,某心中了然,一旦北归,定不叫张污落得意。”
“其三,大王亲讨存孝郎君而不胜,如今寄望于十四郎君,诸位郎君皆盼郎君予一准信,将如何面对邢州。”
李曜沉吟道:“未知大王心意,此事暂难定夺。”
任圜却坚持问道:“诸位郎君问的仅是十四郎君心中所想。”
李曜何等敏感之人,一下就明白他们话中深意,看了任圜一眼,道:“我意?四个字:败而劝之。”
“十四郎君欲劝存孝郎君再归太原么?”
“自然。”
“河东出此丑闻,大王欲正忠义之风,十四郎君便有把握劝得住大王?即便劝住大王不杀存孝,而今后大王又安敢再用其人?如此便是左右为难:如若用之,直如猛虎归山;如果不用,却又猛虎在笼。如此,对河东有何好处?”
李曜道:“于公,存孝二兄勇冠三军,一旦因叛逆被杀,必损军心,亲者痛而仇者快;于私,存孝二兄对某、对诸位兄弟过去多有关照,甚至不少兄弟都从他处学过些顺手的武技,而今二兄一时糊涂,失陷泥团,若我等不思救人,便如见人落井而下石,这般事,实非某所愿为。”
任圜也不置可否,只是拱手道:“郎君之言,某必一字不改地转达与诸位郎君知晓。”
李曜点点头,请他下去休息。
任圜一走,李袭吉便问若有所思的李曜:“明公当真要救李存孝?”
李曜面无表情地看了他一眼,反问道:“为何你也要问这一句?”
李袭吉摇头道:“明公之智,天下无双,然则智者千虑必有一失,愚者千虑或有一得。李存孝原是大王义儿之中竞争王位最有希望的人选之一,又是举世闻名的天下第一勇将,如有他在,明公大愿何时能了?某知明公对其叛逆之举早有所料,是以嘱咐嗣昭、嗣源二位将军及时劝解、预防,然则俗语有云,人算不如天算,纵然以明公之智,亦难料到区区数月之间,便发生了这许多变数,如今事已至此,李存孝叛逆已彰,明公纵然设法保全,也未必能成,反教大王不喜。然而如今却有更好的办法:大王一战未胜,亲点明公为征讨李存孝之主将,以天下之智对天下之勇……既然如此,明公何不干脆一战成擒,成就偌大功业,同时不问大王如何处置,如此这般,大王必然心中认可,今后之事,也就更易安排了。”
李曜深吸一口气,闭目思索片刻,忽然睁眼,问冯道:“可道,你作何感想?”
冯道面现犹豫之色,迟疑道:“若以老师大愿而论,袭吉先生所言,诚然良策……”
“然则?”李曜脸上并没有什么表情,却将冯道正欲说出的两个字说了出来。
冯道正一边深思一边措辞,闻言果然不察,点头道:“然则如此作为,毕竟有些冷血,于理可通,于情有损,不似君子所为。”
李曜听罢,忽然哈哈大笑,笑得场中三人面面相窥。末了,李曜忽然问憨娃儿:“憨娃儿,如今让你与我那存孝二兄对阵,你有几成把握?”
憨娃儿道:“存孝郎君?俺打不过他。”
李袭吉叹息一声,冯道也苦笑了一下。
李曜却不为所动,又问:“是某问得不对,应该是……你以为如今再和他对阵,可以支撑多少回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