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4节
数年前李曜想起历史上的这件事,总觉得这个时候的李克用,其实不是一个忠不忠于大唐的问题,而是一个“天予弗取,反受其咎”的问题了。那时候李曜觉得,大唐已经不行了,按照李克用走时那片忠心来看,要让他得势,最起码他也能优待唐朝的王室,不致于让他们落得那么悲惨的下场。但李克用没有珍惜这次机会,自然也就失去了这么一个称雄于世的绝好机会,从而很快在实力上被朱温彻底地甩在了后面。用不了不久,他就会尝到因此而种下的苦果。
而且这个结果对李晔来说也是非常不利的,李克用虽然走了,但是李晔这个空架子皇帝根本就控制不了这些地区,不久后即被李茂贞统统占领,李晔依旧时刻要受到他的威胁。而真正受益的还是朱温。历史上,他充分利用李克用这次出兵关中的机会,再次进兵郓、兖二州,使他在称霸中原的这条道路上,越来越接近于顶点。至于眼下这个大唐,因为李曜的蝴蝶效应,兖、郓已被朱温平定,只是如果李克用仍如历史上一般做法,朱温也会趁此机会修补上次清河口大败以及被李曜纵横驰骋大破坏之后所受的创伤。
果然,李晔的回复一到,李克用就沉默了,看了半晌,将朱批递给盖寓与张承业。
二人看完,先都不说话,张承业是因为一时没想好如何劝说李克用,而盖寓见张承业不说,这才道:“前有王行瑜辈纵兵狂悖,致銮舆播越,百姓奔散。如今天子悬着的心还没有放下,人心也未能安定,大王若引兵渡渭,窃以为又恐京师惊骇。人臣尽忠,在于勤王,不在朝觐,仆愿大王深思熟虑,再作决定!”
此言一出,帐中顿时起了一些唏嘘声,张承业也颇为惊讶,暗暗道:“原来盖寓虽然劝晋王自据邠宁,但对朝廷倒是并无恶意。”
李克用见诸将窃窃,转头看了李曜一眼,问道:“正阳,你意下以为如何?”
李曜如今在军中的威望已经甚高,诸将一见大王点名让他表态,纷纷投来目光。盖寓、张承业也关注地望了过来,他们知道,如今,这员年轻的河东重将已经得到李克用极大的信任,他的一言一行,也已有着影响李克用决断的力量。
只见李曜微微皱眉,拱手道:“大王奉诏勤王,降服韩建,剿灭叛逆王行瑜,深得陛下信任,更彰显朝廷与我河东上下一心,已为世人称颂,若此时不顾长安混乱、民心未稳,强行觐见,则前番大功,顿成笑柄。为大王及河东声名计,此时诚不宜叩首丹陛。”
李克用微微失望,但仍然点了点头,张口欲言。不料李曜却又接着道:“只是李茂贞狼子野心,我料河东大军一旦归镇,此獠势必再煊淫威,届时天兵势弱,不仅邠宁有得而复失之患,关辅亦恐不宁,为今之计,还须再次上疏进谏,请讨凤翔。若陛下仍是不准……至少我河东可以俯仰无愧天地。”
李克用点头道:“此言大善,便是这般定了。”于是决定不朝,遣开山军掌书记李袭吉入朝谢恩,复又上疏:“比年以来,关辅不宁,乘此胜势,遂取凤翔,一劳永逸,时不可失。臣屯军渭北,专俟进止!”
李晔也得了张承业密奏,言河东此次诚心实意,并无他心。李晔于是示奏疏议于众宰相。
本以为这般便无变故,哪知道崔胤只说了一句话,便让李晔改变了主意。
崔胤道:“李克用平定邠宁,已封晋王,若再平凤翔,陛下将以何爵赏他?莫不要以江山相赠?”
李晔闻言语塞,思虑半晌,怅然而止,传诏晋王,令其回镇。
李克用得讯,对张承业叹息道:“观朝廷之意,仍疑克用有异心。然而正如正阳所言,不除李茂贞,关中永无宁日!”乃摇头作罢,奉诏而止,引兵便欲归。
谁料东行不到一日,便收到河中急报,言朱温领大军八万,经洛阳、过陕虢直扑蒲州(河中治所,也称河中府),河中一镇,兵止五万,蒲州不过二万余军,如今危在旦夕!
李克用大惊之后便是大怒,勃然道:“偷锅贼好大的狗胆!我奉天子之诏,勤王荡寇,他却阴领大兵,阻我归路!若失河中,我河东藩屏何在?众将!”
麾下众将齐齐起身抱拳:“末将在!”
李克用大手一挥:“随我杀奔蒲州,救河中、败朱温!”
“喏!”众将轰然领命。
李克用满意地点点头,扫视一下,忽然发现李曜满脸疲惫,不禁柔声道:“正阳,这些天来,就数你最为劳累,此番我须急赴蒲州,你与嗣昭、嗣源及其所部若是困乏,便不必急赶了,按正常行军便是。”
河东众将的习惯,打仗不能落人之后,李嗣昭、李嗣源听了,当即就想站出来表态,说这点强度的作战哪里算劳累,我等正要再去河中立下一功云云。谁料李曜抢先拱手:“多谢大王体谅,儿代开山军将士谢过大王厚恩。”
李嗣昭、李嗣源二人不知李曜闹什么把戏,只得把话咽回肚子里,等李克用安排完,领军去了,才拉着李曜问道:“正阳,河中危急,正是我等再立殊功之时,你怎的真应了大王,难道我三人便在此处坐看不成?”
李曜微微笑道:“二位兄长,救河中固然大功,但全军皆去,分与你我头上,能有几分?我三人在邠宁已然拿下一份天大的功劳,而其余众位兄弟却只有苦劳,没捞到功劳,我等若再不识时务,又去抢功……只怕大伙都要心中暗怒,说我等张扬跋扈、不知收敛……二位兄长莫要忘了二兄旧事!”
李曜此言一出,二人才恍然大悟。李嗣昭一拍大腿:“我说你怎么不急着去河中,敢情是特意留了时间让他们捞功劳?嗯,这话也不是没有道理,吃独食,是不会有好下场的。”
李嗣源也点了点头:“十四弟说得在理,既然如此,我等慢慢走便是。”
当下左军便成了后军,远远掉在大军后头,不疾不徐。
感谢各位书友的体谅和关心。
第209章 出镇河中(二)
李克用大军往河中急赶之时,河中局面实已危如累卵。
城下营寨被朱温四面包围,其中在北、东、南三面,由朱温的八万步骑扎下营寨,日日抢攻,西面乃是大河(黄河),由汴州水军临河抢滩,扎下水寨三座。此时的蒲州城,水陆皆阻,飞鸟难入。这水军乃是朱温清河口失利之后大力新建的,作为黄河防线防御河东的一支奇兵存在,当然,在有需要的时候,作为辅助进攻部队也没有问题,此番出战,也算是第一次实战演练。
然而河中虽然看起来已经指日可下,可朱温却在中军大帐之中大发雷霆。他将一卷黄纸用力砸到地上,怒吼道:“看看这是什么!李鸦儿不仅将陛下接回长安,而且把到手的邠宁交还给了天家!……嗯?你们此前是怎么说的?李鸦儿必然挟天子以令诸侯?必然占据邠宁,尽吞关中?必然欺凌皇室,耀武扬威?必然使我汴梁白得一个大好机会,可以号令天下,讨伐逆贼?尽他娘的放屁!”
帐中诸将被骂得鸦雀无声,整个中军帐落针可闻。
敬翔见不是头,只得上前宽解,道:“大王息怒,李克用此举虽然颇出意料之外,然则他这么做,对我汴梁而言,其实也算好坏参半,虽然暂时失去了讨伐李克用的借……的理由,但事实上也未必都是坏消息。”
朱温见是敬翔,怒气稍平,瞥了他一眼,问道:“怎么说?”
敬翔道:“大王您想:若是我汴梁打下河北,大王却将河北交还给天家,结果会如何?”
朱温冷哼一声:“我疯了吗?”
敬翔微微笑道:“大王息怒,只是作一假设。”
朱温吐出一口浊气:“我打下河北,然后把河北交还天家,那岂不是我费尽心力去给李克用送肉?就凭神策那点能耐,要是守得住河北不被李克用占去,我朱字倒过来写!”
敬翔双手一击掌,用力点头:“不错,大王这话说得一针见血,天子根本没有能力守住那些地方,交还给天家,只会便宜了那里的恶狼。河北的恶狼在于河东,关中的恶狼,自然便是李茂贞。原先关中有三帅,有些事,他们三个看似联合,实则也是互相牵制,而如今韩建被李克用打服了,王行瑜更是身死势散,唯有李茂贞,只是嘴上服了个软,实力未曾遭到损耗。天子此番再次出奔,以神策之破败,必然又是大把的奔散,如今还剩多少实力?一旦李克用撤兵,李茂贞那种朝恭夕倨之恶奴,还能不对邠宁垂涎三尺,伸手抢夺么?”
朱温皱眉道:“话是不错,可这不过徒使李茂贞做大罢了,对我汴梁有何好处?”
敬翔笑道:“李茂贞看似实力不弱,实则外强中干,李克用屯兵邠宁,使天子下诏,他便不敢相抗,可见其心虚胆怯,非成大事之辈。至于说好处,有些好处在明,有些好处在暗,此番关中之乱,对我汴梁的好处便是隐在暗处的。大王与李克用毕生之敌,不大可能一战而绝胜负,如此双方的强弱,便有一个此消彼长的过程。想当初李克用初镇河东,何等威风霸气,那时大王的宣武军才多少人马?然而十余年过去,如今的河东与宣武,又是如何情状呢?这边是此消彼长,李克用这些年四面出击,却未能巩固和增强实力,反观大王却正相反,每一步都有计划,每得一地,掌握一地,是以我宣武军才能从不足万人,到今日可与河东相抗之势。”
朱温略有所悟,道:“你是说,关中也是一个此消彼长的机会?”
敬翔点头道:“不错,正是如此。首先,李克用失去了占据邠宁甚至整个关中、乃至山南的机会,百姓、钱粮,损失可谓无算。其次,李克用不据关中,便无法挟天子以令诸侯,如此一来很多时候,他出兵都未必能占到道理,师出无名,必为天下所忌。再次,我汴军若能抢在李克用赶来之前拿下蒲州,并且固守,李克用归路被断,军中粮草有限,势必转回太原。一旦失了河中,不禁是丢掉了河东藩屏,而且丢掉了两池盐利,纵然河东如今有李存曜这等理财圣手,但以李克用连年用兵之风,没了盐利,也照样支撑不住,这就从根源上使李克用受创,相反我汴梁得了两池盐利,依托四通八达的水运,其中获利之巨,难道不能使我军更加强盛?最后,李茂贞鼠目寸光之辈,其趁李克用退走占据关中之后,必然故态萌发,欺凌皇室,势所必为。那时,大王可趁机西进关中,一举击败李茂贞,再造大唐!”
朱温听完大喜,执敬翔之手道:“若非子振,孤必自误!”然后亲自扶他坐下,问道:“那依子振之见,我汴梁如今该当如何?”
敬翔连忙谢过,道:“以仆愚见,如今我军有三大急。”
朱温一惊,忙问:“哪三大急?”
敬翔伸出一根手指,道:“第一急,李克用既然未曾欺凌天子,我军出兵河中的理由便不成立,须得找一个理由,将此事圆过去。”
朱温“唔”了一声,眼珠转了转,没说话。
敬翔又伸出一根手指,道:“第二急,李克用得胜之兵来援河中,一旦他赶到之时,我军还未拿下蒲州,则必有一场苦战,因此必须在最短的时间内,拿下蒲州。再有就是,一旦蒲州易手已成事实,朝廷也就不好深究……”
朱温听了,面露自得之色,他知道朝廷为何面对既成事实“不好深究”:似他朱温这等大军阀,城都打下了,朝廷再说有屁用?朝廷有本事,倒是来讨伐不臣,把人家的地给拿回去啊。显然朝廷没这个能耐,城还在王珂手里的时候,朝廷可以下令他朱温退兵,让他没有了出兵的借口,可若是城都易主了……还要借口干嘛的?
朱温不禁捋须点头,道:“不错,不错,那第三急呢?”
敬翔正了正脸色,严肃道:“第三急,大王须得速速离间李克用与李存曜二人!”
朱温一听李存曜,脸色就是一沉,闻言沉声道:“为何?”
敬翔脸色沉重,道:“大王应当知道,此番李克用三进关中,朝廷命其为邠宁四面行营都统,此方面统帅,历来以宰辅为之,李克用天下强藩,任之并无不可,然则其受命之后,竟以李存曜为副,此事尤值关注。李存曜年仅冠弱,职不过邢洺副使,且未曾到任,实际只是一军主将,而李克用弃用麾下诸多老将,偏任他为副使,可见对其器重之深。此前有一说,道是河东有文武双璧,李存曜、李存孝是也。如今李存孝叛逆之后被束之高阁,如同猛虎在笼,难展其威,而李存曜正好相反,不仅自从军以来素无败绩,连立殊功,而且深得李克用信任,在河东诸将中声誉亦是极佳。此人不比李存孝那等天生张狂之辈,他善隐忍、知时机、结人缘……结合我军河东细作传回的消息,李存孝所以不死,乃被李存曜所搭救;李存信所以失势,乃被李存曜所设计。如今河东少一辈将领之中,谁可与李存曜争辉?如此一来,将来李克用年老,李存曜纵然不能领袖河东,至少也是托孤之臣……大王,以李存曜之能,将来我汴梁谁可当之?”
朱温面色难看,长叹道:“生子当如李正阳!使克用有此子,为不亡也。至如吾儿,豚犬耳!”遂问敬翔:“只是李正阳为人谨慎,河东诸将大多与其交好,盖寄之亦视他为后继,如此怎好离间?”
敬翔道:“难则难矣,未必全不可为。”
朱温忙道:“子振速速教我!”
敬翔道:“李正阳在河东,素以恭谦有礼、居功不傲闻名,以一策而间,未可行,须得多管齐下,方能见效。仆有三策,供大王参详……”
当下敬翔将心中所想一一道来,朱温听得连连点头,捋须长笑,期间偶有发问,敬翔对答如流。事毕之后,朱温亲自督战,对蒲州发起总攻。
蒲州天下雄城,乃大唐中都,王珂虽则兵弱,朱温却不敢大意。
贞观元年,朝廷分天下为十道,蒲州为河东道署。开元八年,定蒲州与陕、郑、汴、怀、绛并称六大雄城。开元九年(724年)改蒲州为河中府,升为中都,与西都长安、东都洛阳、北都太原遥相呼应。开元十二年,升为四辅,视作京畿。
蒲州城临大河,楼堞完固,控制关河,山川要会,秦晋要道,西卫京师,东保三晋,一直便是军事重镇。蒲州城周二十里,城内建筑星罗棋布,街道丛横,布局完整,规模宏伟。城中有大舜庙、先农坛、禹王庙、文庙、关帝庙、马王庙、真武庙、城隍庙、钟楼、鼓楼、薰风楼、都司署、道署、府署、县府、廖阳宫、玉皇阁、魁文阁、龙亭等。而在城西门外设有护城河石堤、蒲津渡、蒲津浮桥,城西南角有鹳雀楼,城南门外有西海神祠、河渎神祠,城东门外是繁华的商贸区。
蒲州城外的蒲津渡有一座横跨黄河的浮桥,它比西方波斯军队架的博斯普鲁斯海峡浮桥还要早48年。堪称天下第一浮桥。唐初开元年间,朝廷为了加强蒲州与长安的往来、盐运、通商和兵运,倾国力对蒲津桥进行了大规模的改建。冶铁结链为揽,熔铁铸牛做墩,用去的生铁,相当于当时全国年产量的四分之一。朱温的汴州水军扎营之地,就是浮桥东侧左右,为的便是监视随时可能从西而来的李克用沙陀大军。
这日一早,蒲州三面的汴军在朱温的亲自督战下士气高昂,因为朱温许下大赏:城破之后,除令一日。除令的意思是,没有军规:那意味着烧杀抢掠全无禁止。
蒲州城中,河中军面色惊慌,但在王珂的亲自督战和鼓舞士气之后,还算得上严阵以待。王珂的鼓舞士气也没什么别的办法,只是强调两点:一,退敌之后,全军重赏;二,沙陀河东军关中大胜,即将来援!
如果说第一条还不能让他们有所振奋,毕竟再重的赏赐也得有命去领,那么第二条消息,总算是为他们打了一记强心针。这十几年来,沙陀河东兵一直都是河中的靠山,但凡惹恼了河东李晋王的,谁还得了好处了?就连这城下的汴帅,不也历来都是“闻鸦而退”么?所以河中军听说李克用的沙陀大军即将来援,心中当时便松了口气。只是再一看城楼下那成片的黄云花袄,仍是倒抽一口冷气。
(无风注:黄云花袄是唐军士兵制式战衣颜色之一,此外还有白地花袄等,指的是打底军服,非指战甲。虽然没找到更详细的资料,但无风个人以为此时的唐朝经济实力下降幅度较大,大部分军阀对普通士兵的着甲率已经没法过于看重,而在盛唐时期,唐军的着甲率是妥妥的世界第一。顺便补充一句,唐军的习惯是“将帅着袍,兵士着袄”,而将帅的制式战衣分为五色战袍:青袍、绯袍、黄袍[唐时黄色还没有明确为皇帝专用,皇帝衮服以黑红为主色调,上有日月星辰、山河五谷等图样,以示皇帝身负日月星辰,肩挑江山社稷之意。]、白袍、皂袍。无风个人没有找到资料证明这五色战袍有什么等级之分,所以暂时本书中的各势力战将对这几种战袍,都是按自己喜好随便穿,如有读者对此有深入了解,可在书评区指正,并请一定附上资料出处,以便为考,致谢。)
冷兵器时代对于攻打坚城,其实没有什么特别有效的法子,要么是长期围困,要么是拿人命去堆,虽然也有飞云梯等工程器械,但在经济大幅衰落的唐末,其攻城战的科技含量显然高不到哪去——因为没那么厚的本钱。朱温此时显然没时间搞长期围困,只能仗着兵力优势强攻。
其实这个选择在唐末也不奇怪,因为此时的各家军阀,只有少数几家对麾下兵将有较强的控制力,还有更多的藩镇节帅对于麾下军队的控制力比较薄弱,一旦麾下军队——特别是领兵将领们觉得这位节帅“没戏了”,为自身利益着想,就很可能临阵叛变,献出节帅人头,保住荣华富贵。
朱温心里明白,似河中府这等曾作为大唐中都的大城坚城,要想一朝攻陷,除非是李存曜来领兵,再玩儿一手“引天雷亟之”,否则基本没有可能。但他仍然敢发动全军猛攻,为何?他有他的考虑。
王珂在河中王家(跟河东王氏没啥关系)地位不高,因为他只是当初过继给王重荣的孩子,只是唐朝的风俗,连养子都承认继承权,自家叔伯继子从法理上来说当然也没问题。然而王珙这个王重盈的亲子不服,王珂虽然得了李克用支持,从天子手里拿到了蒲帅旌节,河中内部未必没有人心中不满,不承认他这个节帅。因此朱温觉得,在局势危急之下,河中内部未必能铁板一块,到时候临阵出现什么特殊情况,也不足为奇。再说,朱温此番还有准备,特意将王珙也邀了过来,就是为了在关键时刻忽然现身,使蒲州内乱。
朱温的汴军正在准备攻势,城中的王珂却得了十分不妙的消息。牙将张训悄声对刚刚进行“鼓舞士气”宣传工作的王珂道:“节帅,军中少了近两千人……”
王珂吃了一惊:“哪去了?”
张训苦笑道:“还能哪去?溜号子了。”
王珂心中一凉,倒抽一口冷气:“一夜少了两千,这仗还怎么打?”
张训摇摇头,道:“还有一事,斥候昨夜发现汴军中似乎有陕虢旗号,末将担心……”
王珂手脚发冷:“王珙也来了?”他深吸一口气,尽量平定心情,问道:“晋王大军还需多久到达河中?”
张训道:“至少三日。”
王珂忙问:“我军可守得蒲州三日?”
张训微微摇头:“晋王虽则三日可到蒲州,但浮桥为朱温水军所控,晋王到了对岸,能不能过河还是两说……”
王珂心中冰寒,慌道:“那如何是好?”
张训只是摇头。
王珂强行镇定了一下,忽然道:“或可设计拖延数日。”
张训奇道:“节帅计将安出?”
王珂忽然振奋起来,道:“且看某阵前与东平王一叙!”遂上城楼,朝城外喊道:“某乃河中王珂,请东平王阵前一叙!”
那边朱温闻讯,不觉惊讶,语左右道:“王珂竟有此等胆色?也罢,孤且上前,看看他有何遗言。”
张归霸道:“大王小心王珂使诈!”
朱温不屑道:“此等苍头小儿,亦敢诈我?”遂打马上前,在箭距之外站定,开声道:“全忠至矣,蒲帅有何见教?”
王珂幼时曾见过朱温数面,见果然是朱温出阵,当即道:“东平王,你我本是亲戚,若大王欲得河中,只须认此一事,珂将蒲州拱手相送!”
朱温心下大喜,笑道:“尔父为我娘舅,当年有大恩于我,此时愚兄自然不敢或忘,贤弟说这话,未免过于玩笑。”
王珂见朱温上当,立刻道:“兄长既然记得先父与兄长的舅甥之情,小弟却要动问一句:先父坟冢便在虞乡,兄长可有前往拜祭?”
朱温闻言一怔,一时语塞,支吾道:“来时匆忙,竟无人告之先舅父坟茔之乡,是以失礼。”
王珂心中冷笑,面上却假装松了口气,点头道:“既然如此,请兄长先拜祭先父,而后小弟自当缚面牵羊、扶榇出迎。”
朱温何等人也,一听便知道王珂这话是拖延时间,只是刚才自己把话说得太满,此时一时找不到由头拒绝,不禁有些踌躇。 ↑返回顶部↑
而且这个结果对李晔来说也是非常不利的,李克用虽然走了,但是李晔这个空架子皇帝根本就控制不了这些地区,不久后即被李茂贞统统占领,李晔依旧时刻要受到他的威胁。而真正受益的还是朱温。历史上,他充分利用李克用这次出兵关中的机会,再次进兵郓、兖二州,使他在称霸中原的这条道路上,越来越接近于顶点。至于眼下这个大唐,因为李曜的蝴蝶效应,兖、郓已被朱温平定,只是如果李克用仍如历史上一般做法,朱温也会趁此机会修补上次清河口大败以及被李曜纵横驰骋大破坏之后所受的创伤。
果然,李晔的回复一到,李克用就沉默了,看了半晌,将朱批递给盖寓与张承业。
二人看完,先都不说话,张承业是因为一时没想好如何劝说李克用,而盖寓见张承业不说,这才道:“前有王行瑜辈纵兵狂悖,致銮舆播越,百姓奔散。如今天子悬着的心还没有放下,人心也未能安定,大王若引兵渡渭,窃以为又恐京师惊骇。人臣尽忠,在于勤王,不在朝觐,仆愿大王深思熟虑,再作决定!”
此言一出,帐中顿时起了一些唏嘘声,张承业也颇为惊讶,暗暗道:“原来盖寓虽然劝晋王自据邠宁,但对朝廷倒是并无恶意。”
李克用见诸将窃窃,转头看了李曜一眼,问道:“正阳,你意下以为如何?”
李曜如今在军中的威望已经甚高,诸将一见大王点名让他表态,纷纷投来目光。盖寓、张承业也关注地望了过来,他们知道,如今,这员年轻的河东重将已经得到李克用极大的信任,他的一言一行,也已有着影响李克用决断的力量。
只见李曜微微皱眉,拱手道:“大王奉诏勤王,降服韩建,剿灭叛逆王行瑜,深得陛下信任,更彰显朝廷与我河东上下一心,已为世人称颂,若此时不顾长安混乱、民心未稳,强行觐见,则前番大功,顿成笑柄。为大王及河东声名计,此时诚不宜叩首丹陛。”
李克用微微失望,但仍然点了点头,张口欲言。不料李曜却又接着道:“只是李茂贞狼子野心,我料河东大军一旦归镇,此獠势必再煊淫威,届时天兵势弱,不仅邠宁有得而复失之患,关辅亦恐不宁,为今之计,还须再次上疏进谏,请讨凤翔。若陛下仍是不准……至少我河东可以俯仰无愧天地。”
李克用点头道:“此言大善,便是这般定了。”于是决定不朝,遣开山军掌书记李袭吉入朝谢恩,复又上疏:“比年以来,关辅不宁,乘此胜势,遂取凤翔,一劳永逸,时不可失。臣屯军渭北,专俟进止!”
李晔也得了张承业密奏,言河东此次诚心实意,并无他心。李晔于是示奏疏议于众宰相。
本以为这般便无变故,哪知道崔胤只说了一句话,便让李晔改变了主意。
崔胤道:“李克用平定邠宁,已封晋王,若再平凤翔,陛下将以何爵赏他?莫不要以江山相赠?”
李晔闻言语塞,思虑半晌,怅然而止,传诏晋王,令其回镇。
李克用得讯,对张承业叹息道:“观朝廷之意,仍疑克用有异心。然而正如正阳所言,不除李茂贞,关中永无宁日!”乃摇头作罢,奉诏而止,引兵便欲归。
谁料东行不到一日,便收到河中急报,言朱温领大军八万,经洛阳、过陕虢直扑蒲州(河中治所,也称河中府),河中一镇,兵止五万,蒲州不过二万余军,如今危在旦夕!
李克用大惊之后便是大怒,勃然道:“偷锅贼好大的狗胆!我奉天子之诏,勤王荡寇,他却阴领大兵,阻我归路!若失河中,我河东藩屏何在?众将!”
麾下众将齐齐起身抱拳:“末将在!”
李克用大手一挥:“随我杀奔蒲州,救河中、败朱温!”
“喏!”众将轰然领命。
李克用满意地点点头,扫视一下,忽然发现李曜满脸疲惫,不禁柔声道:“正阳,这些天来,就数你最为劳累,此番我须急赴蒲州,你与嗣昭、嗣源及其所部若是困乏,便不必急赶了,按正常行军便是。”
河东众将的习惯,打仗不能落人之后,李嗣昭、李嗣源听了,当即就想站出来表态,说这点强度的作战哪里算劳累,我等正要再去河中立下一功云云。谁料李曜抢先拱手:“多谢大王体谅,儿代开山军将士谢过大王厚恩。”
李嗣昭、李嗣源二人不知李曜闹什么把戏,只得把话咽回肚子里,等李克用安排完,领军去了,才拉着李曜问道:“正阳,河中危急,正是我等再立殊功之时,你怎的真应了大王,难道我三人便在此处坐看不成?”
李曜微微笑道:“二位兄长,救河中固然大功,但全军皆去,分与你我头上,能有几分?我三人在邠宁已然拿下一份天大的功劳,而其余众位兄弟却只有苦劳,没捞到功劳,我等若再不识时务,又去抢功……只怕大伙都要心中暗怒,说我等张扬跋扈、不知收敛……二位兄长莫要忘了二兄旧事!”
李曜此言一出,二人才恍然大悟。李嗣昭一拍大腿:“我说你怎么不急着去河中,敢情是特意留了时间让他们捞功劳?嗯,这话也不是没有道理,吃独食,是不会有好下场的。”
李嗣源也点了点头:“十四弟说得在理,既然如此,我等慢慢走便是。”
当下左军便成了后军,远远掉在大军后头,不疾不徐。
感谢各位书友的体谅和关心。
第209章 出镇河中(二)
李克用大军往河中急赶之时,河中局面实已危如累卵。
城下营寨被朱温四面包围,其中在北、东、南三面,由朱温的八万步骑扎下营寨,日日抢攻,西面乃是大河(黄河),由汴州水军临河抢滩,扎下水寨三座。此时的蒲州城,水陆皆阻,飞鸟难入。这水军乃是朱温清河口失利之后大力新建的,作为黄河防线防御河东的一支奇兵存在,当然,在有需要的时候,作为辅助进攻部队也没有问题,此番出战,也算是第一次实战演练。
然而河中虽然看起来已经指日可下,可朱温却在中军大帐之中大发雷霆。他将一卷黄纸用力砸到地上,怒吼道:“看看这是什么!李鸦儿不仅将陛下接回长安,而且把到手的邠宁交还给了天家!……嗯?你们此前是怎么说的?李鸦儿必然挟天子以令诸侯?必然占据邠宁,尽吞关中?必然欺凌皇室,耀武扬威?必然使我汴梁白得一个大好机会,可以号令天下,讨伐逆贼?尽他娘的放屁!”
帐中诸将被骂得鸦雀无声,整个中军帐落针可闻。
敬翔见不是头,只得上前宽解,道:“大王息怒,李克用此举虽然颇出意料之外,然则他这么做,对我汴梁而言,其实也算好坏参半,虽然暂时失去了讨伐李克用的借……的理由,但事实上也未必都是坏消息。”
朱温见是敬翔,怒气稍平,瞥了他一眼,问道:“怎么说?”
敬翔道:“大王您想:若是我汴梁打下河北,大王却将河北交还给天家,结果会如何?”
朱温冷哼一声:“我疯了吗?”
敬翔微微笑道:“大王息怒,只是作一假设。”
朱温吐出一口浊气:“我打下河北,然后把河北交还天家,那岂不是我费尽心力去给李克用送肉?就凭神策那点能耐,要是守得住河北不被李克用占去,我朱字倒过来写!”
敬翔双手一击掌,用力点头:“不错,大王这话说得一针见血,天子根本没有能力守住那些地方,交还给天家,只会便宜了那里的恶狼。河北的恶狼在于河东,关中的恶狼,自然便是李茂贞。原先关中有三帅,有些事,他们三个看似联合,实则也是互相牵制,而如今韩建被李克用打服了,王行瑜更是身死势散,唯有李茂贞,只是嘴上服了个软,实力未曾遭到损耗。天子此番再次出奔,以神策之破败,必然又是大把的奔散,如今还剩多少实力?一旦李克用撤兵,李茂贞那种朝恭夕倨之恶奴,还能不对邠宁垂涎三尺,伸手抢夺么?”
朱温皱眉道:“话是不错,可这不过徒使李茂贞做大罢了,对我汴梁有何好处?”
敬翔笑道:“李茂贞看似实力不弱,实则外强中干,李克用屯兵邠宁,使天子下诏,他便不敢相抗,可见其心虚胆怯,非成大事之辈。至于说好处,有些好处在明,有些好处在暗,此番关中之乱,对我汴梁的好处便是隐在暗处的。大王与李克用毕生之敌,不大可能一战而绝胜负,如此双方的强弱,便有一个此消彼长的过程。想当初李克用初镇河东,何等威风霸气,那时大王的宣武军才多少人马?然而十余年过去,如今的河东与宣武,又是如何情状呢?这边是此消彼长,李克用这些年四面出击,却未能巩固和增强实力,反观大王却正相反,每一步都有计划,每得一地,掌握一地,是以我宣武军才能从不足万人,到今日可与河东相抗之势。”
朱温略有所悟,道:“你是说,关中也是一个此消彼长的机会?”
敬翔点头道:“不错,正是如此。首先,李克用失去了占据邠宁甚至整个关中、乃至山南的机会,百姓、钱粮,损失可谓无算。其次,李克用不据关中,便无法挟天子以令诸侯,如此一来很多时候,他出兵都未必能占到道理,师出无名,必为天下所忌。再次,我汴军若能抢在李克用赶来之前拿下蒲州,并且固守,李克用归路被断,军中粮草有限,势必转回太原。一旦失了河中,不禁是丢掉了河东藩屏,而且丢掉了两池盐利,纵然河东如今有李存曜这等理财圣手,但以李克用连年用兵之风,没了盐利,也照样支撑不住,这就从根源上使李克用受创,相反我汴梁得了两池盐利,依托四通八达的水运,其中获利之巨,难道不能使我军更加强盛?最后,李茂贞鼠目寸光之辈,其趁李克用退走占据关中之后,必然故态萌发,欺凌皇室,势所必为。那时,大王可趁机西进关中,一举击败李茂贞,再造大唐!”
朱温听完大喜,执敬翔之手道:“若非子振,孤必自误!”然后亲自扶他坐下,问道:“那依子振之见,我汴梁如今该当如何?”
敬翔连忙谢过,道:“以仆愚见,如今我军有三大急。”
朱温一惊,忙问:“哪三大急?”
敬翔伸出一根手指,道:“第一急,李克用既然未曾欺凌天子,我军出兵河中的理由便不成立,须得找一个理由,将此事圆过去。”
朱温“唔”了一声,眼珠转了转,没说话。
敬翔又伸出一根手指,道:“第二急,李克用得胜之兵来援河中,一旦他赶到之时,我军还未拿下蒲州,则必有一场苦战,因此必须在最短的时间内,拿下蒲州。再有就是,一旦蒲州易手已成事实,朝廷也就不好深究……”
朱温听了,面露自得之色,他知道朝廷为何面对既成事实“不好深究”:似他朱温这等大军阀,城都打下了,朝廷再说有屁用?朝廷有本事,倒是来讨伐不臣,把人家的地给拿回去啊。显然朝廷没这个能耐,城还在王珂手里的时候,朝廷可以下令他朱温退兵,让他没有了出兵的借口,可若是城都易主了……还要借口干嘛的?
朱温不禁捋须点头,道:“不错,不错,那第三急呢?”
敬翔正了正脸色,严肃道:“第三急,大王须得速速离间李克用与李存曜二人!”
朱温一听李存曜,脸色就是一沉,闻言沉声道:“为何?”
敬翔脸色沉重,道:“大王应当知道,此番李克用三进关中,朝廷命其为邠宁四面行营都统,此方面统帅,历来以宰辅为之,李克用天下强藩,任之并无不可,然则其受命之后,竟以李存曜为副,此事尤值关注。李存曜年仅冠弱,职不过邢洺副使,且未曾到任,实际只是一军主将,而李克用弃用麾下诸多老将,偏任他为副使,可见对其器重之深。此前有一说,道是河东有文武双璧,李存曜、李存孝是也。如今李存孝叛逆之后被束之高阁,如同猛虎在笼,难展其威,而李存曜正好相反,不仅自从军以来素无败绩,连立殊功,而且深得李克用信任,在河东诸将中声誉亦是极佳。此人不比李存孝那等天生张狂之辈,他善隐忍、知时机、结人缘……结合我军河东细作传回的消息,李存孝所以不死,乃被李存曜所搭救;李存信所以失势,乃被李存曜所设计。如今河东少一辈将领之中,谁可与李存曜争辉?如此一来,将来李克用年老,李存曜纵然不能领袖河东,至少也是托孤之臣……大王,以李存曜之能,将来我汴梁谁可当之?”
朱温面色难看,长叹道:“生子当如李正阳!使克用有此子,为不亡也。至如吾儿,豚犬耳!”遂问敬翔:“只是李正阳为人谨慎,河东诸将大多与其交好,盖寄之亦视他为后继,如此怎好离间?”
敬翔道:“难则难矣,未必全不可为。”
朱温忙道:“子振速速教我!”
敬翔道:“李正阳在河东,素以恭谦有礼、居功不傲闻名,以一策而间,未可行,须得多管齐下,方能见效。仆有三策,供大王参详……”
当下敬翔将心中所想一一道来,朱温听得连连点头,捋须长笑,期间偶有发问,敬翔对答如流。事毕之后,朱温亲自督战,对蒲州发起总攻。
蒲州天下雄城,乃大唐中都,王珂虽则兵弱,朱温却不敢大意。
贞观元年,朝廷分天下为十道,蒲州为河东道署。开元八年,定蒲州与陕、郑、汴、怀、绛并称六大雄城。开元九年(724年)改蒲州为河中府,升为中都,与西都长安、东都洛阳、北都太原遥相呼应。开元十二年,升为四辅,视作京畿。
蒲州城临大河,楼堞完固,控制关河,山川要会,秦晋要道,西卫京师,东保三晋,一直便是军事重镇。蒲州城周二十里,城内建筑星罗棋布,街道丛横,布局完整,规模宏伟。城中有大舜庙、先农坛、禹王庙、文庙、关帝庙、马王庙、真武庙、城隍庙、钟楼、鼓楼、薰风楼、都司署、道署、府署、县府、廖阳宫、玉皇阁、魁文阁、龙亭等。而在城西门外设有护城河石堤、蒲津渡、蒲津浮桥,城西南角有鹳雀楼,城南门外有西海神祠、河渎神祠,城东门外是繁华的商贸区。
蒲州城外的蒲津渡有一座横跨黄河的浮桥,它比西方波斯军队架的博斯普鲁斯海峡浮桥还要早48年。堪称天下第一浮桥。唐初开元年间,朝廷为了加强蒲州与长安的往来、盐运、通商和兵运,倾国力对蒲津桥进行了大规模的改建。冶铁结链为揽,熔铁铸牛做墩,用去的生铁,相当于当时全国年产量的四分之一。朱温的汴州水军扎营之地,就是浮桥东侧左右,为的便是监视随时可能从西而来的李克用沙陀大军。
这日一早,蒲州三面的汴军在朱温的亲自督战下士气高昂,因为朱温许下大赏:城破之后,除令一日。除令的意思是,没有军规:那意味着烧杀抢掠全无禁止。
蒲州城中,河中军面色惊慌,但在王珂的亲自督战和鼓舞士气之后,还算得上严阵以待。王珂的鼓舞士气也没什么别的办法,只是强调两点:一,退敌之后,全军重赏;二,沙陀河东军关中大胜,即将来援!
如果说第一条还不能让他们有所振奋,毕竟再重的赏赐也得有命去领,那么第二条消息,总算是为他们打了一记强心针。这十几年来,沙陀河东兵一直都是河中的靠山,但凡惹恼了河东李晋王的,谁还得了好处了?就连这城下的汴帅,不也历来都是“闻鸦而退”么?所以河中军听说李克用的沙陀大军即将来援,心中当时便松了口气。只是再一看城楼下那成片的黄云花袄,仍是倒抽一口冷气。
(无风注:黄云花袄是唐军士兵制式战衣颜色之一,此外还有白地花袄等,指的是打底军服,非指战甲。虽然没找到更详细的资料,但无风个人以为此时的唐朝经济实力下降幅度较大,大部分军阀对普通士兵的着甲率已经没法过于看重,而在盛唐时期,唐军的着甲率是妥妥的世界第一。顺便补充一句,唐军的习惯是“将帅着袍,兵士着袄”,而将帅的制式战衣分为五色战袍:青袍、绯袍、黄袍[唐时黄色还没有明确为皇帝专用,皇帝衮服以黑红为主色调,上有日月星辰、山河五谷等图样,以示皇帝身负日月星辰,肩挑江山社稷之意。]、白袍、皂袍。无风个人没有找到资料证明这五色战袍有什么等级之分,所以暂时本书中的各势力战将对这几种战袍,都是按自己喜好随便穿,如有读者对此有深入了解,可在书评区指正,并请一定附上资料出处,以便为考,致谢。)
冷兵器时代对于攻打坚城,其实没有什么特别有效的法子,要么是长期围困,要么是拿人命去堆,虽然也有飞云梯等工程器械,但在经济大幅衰落的唐末,其攻城战的科技含量显然高不到哪去——因为没那么厚的本钱。朱温此时显然没时间搞长期围困,只能仗着兵力优势强攻。
其实这个选择在唐末也不奇怪,因为此时的各家军阀,只有少数几家对麾下兵将有较强的控制力,还有更多的藩镇节帅对于麾下军队的控制力比较薄弱,一旦麾下军队——特别是领兵将领们觉得这位节帅“没戏了”,为自身利益着想,就很可能临阵叛变,献出节帅人头,保住荣华富贵。
朱温心里明白,似河中府这等曾作为大唐中都的大城坚城,要想一朝攻陷,除非是李存曜来领兵,再玩儿一手“引天雷亟之”,否则基本没有可能。但他仍然敢发动全军猛攻,为何?他有他的考虑。
王珂在河中王家(跟河东王氏没啥关系)地位不高,因为他只是当初过继给王重荣的孩子,只是唐朝的风俗,连养子都承认继承权,自家叔伯继子从法理上来说当然也没问题。然而王珙这个王重盈的亲子不服,王珂虽然得了李克用支持,从天子手里拿到了蒲帅旌节,河中内部未必没有人心中不满,不承认他这个节帅。因此朱温觉得,在局势危急之下,河中内部未必能铁板一块,到时候临阵出现什么特殊情况,也不足为奇。再说,朱温此番还有准备,特意将王珙也邀了过来,就是为了在关键时刻忽然现身,使蒲州内乱。
朱温的汴军正在准备攻势,城中的王珂却得了十分不妙的消息。牙将张训悄声对刚刚进行“鼓舞士气”宣传工作的王珂道:“节帅,军中少了近两千人……”
王珂吃了一惊:“哪去了?”
张训苦笑道:“还能哪去?溜号子了。”
王珂心中一凉,倒抽一口冷气:“一夜少了两千,这仗还怎么打?”
张训摇摇头,道:“还有一事,斥候昨夜发现汴军中似乎有陕虢旗号,末将担心……”
王珂手脚发冷:“王珙也来了?”他深吸一口气,尽量平定心情,问道:“晋王大军还需多久到达河中?”
张训道:“至少三日。”
王珂忙问:“我军可守得蒲州三日?”
张训微微摇头:“晋王虽则三日可到蒲州,但浮桥为朱温水军所控,晋王到了对岸,能不能过河还是两说……”
王珂心中冰寒,慌道:“那如何是好?”
张训只是摇头。
王珂强行镇定了一下,忽然道:“或可设计拖延数日。”
张训奇道:“节帅计将安出?”
王珂忽然振奋起来,道:“且看某阵前与东平王一叙!”遂上城楼,朝城外喊道:“某乃河中王珂,请东平王阵前一叙!”
那边朱温闻讯,不觉惊讶,语左右道:“王珂竟有此等胆色?也罢,孤且上前,看看他有何遗言。”
张归霸道:“大王小心王珂使诈!”
朱温不屑道:“此等苍头小儿,亦敢诈我?”遂打马上前,在箭距之外站定,开声道:“全忠至矣,蒲帅有何见教?”
王珂幼时曾见过朱温数面,见果然是朱温出阵,当即道:“东平王,你我本是亲戚,若大王欲得河中,只须认此一事,珂将蒲州拱手相送!”
朱温心下大喜,笑道:“尔父为我娘舅,当年有大恩于我,此时愚兄自然不敢或忘,贤弟说这话,未免过于玩笑。”
王珂见朱温上当,立刻道:“兄长既然记得先父与兄长的舅甥之情,小弟却要动问一句:先父坟冢便在虞乡,兄长可有前往拜祭?”
朱温闻言一怔,一时语塞,支吾道:“来时匆忙,竟无人告之先舅父坟茔之乡,是以失礼。”
王珂心中冷笑,面上却假装松了口气,点头道:“既然如此,请兄长先拜祭先父,而后小弟自当缚面牵羊、扶榇出迎。”
朱温何等人也,一听便知道王珂这话是拖延时间,只是刚才自己把话说得太满,此时一时找不到由头拒绝,不禁有些踌躇。 ↑返回顶部↑
数年前李曜想起历史上的这件事,总觉得这个时候的李克用,其实不是一个忠不忠于大唐的问题,而是一个“天予弗取,反受其咎”的问题了。那时候李曜觉得,大唐已经不行了,按照李克用走时那片忠心来看,要让他得势,最起码他也能优待唐朝的王室,不致于让他们落得那么悲惨的下场。但李克用没有珍惜这次机会,自然也就失去了这么一个称雄于世的绝好机会,从而很快在实力上被朱温彻底地甩在了后面。用不了不久,他就会尝到因此而种下的苦果。
而且这个结果对李晔来说也是非常不利的,李克用虽然走了,但是李晔这个空架子皇帝根本就控制不了这些地区,不久后即被李茂贞统统占领,李晔依旧时刻要受到他的威胁。而真正受益的还是朱温。历史上,他充分利用李克用这次出兵关中的机会,再次进兵郓、兖二州,使他在称霸中原的这条道路上,越来越接近于顶点。至于眼下这个大唐,因为李曜的蝴蝶效应,兖、郓已被朱温平定,只是如果李克用仍如历史上一般做法,朱温也会趁此机会修补上次清河口大败以及被李曜纵横驰骋大破坏之后所受的创伤。
果然,李晔的回复一到,李克用就沉默了,看了半晌,将朱批递给盖寓与张承业。
二人看完,先都不说话,张承业是因为一时没想好如何劝说李克用,而盖寓见张承业不说,这才道:“前有王行瑜辈纵兵狂悖,致銮舆播越,百姓奔散。如今天子悬着的心还没有放下,人心也未能安定,大王若引兵渡渭,窃以为又恐京师惊骇。人臣尽忠,在于勤王,不在朝觐,仆愿大王深思熟虑,再作决定!”
此言一出,帐中顿时起了一些唏嘘声,张承业也颇为惊讶,暗暗道:“原来盖寓虽然劝晋王自据邠宁,但对朝廷倒是并无恶意。”
李克用见诸将窃窃,转头看了李曜一眼,问道:“正阳,你意下以为如何?”
李曜如今在军中的威望已经甚高,诸将一见大王点名让他表态,纷纷投来目光。盖寓、张承业也关注地望了过来,他们知道,如今,这员年轻的河东重将已经得到李克用极大的信任,他的一言一行,也已有着影响李克用决断的力量。
只见李曜微微皱眉,拱手道:“大王奉诏勤王,降服韩建,剿灭叛逆王行瑜,深得陛下信任,更彰显朝廷与我河东上下一心,已为世人称颂,若此时不顾长安混乱、民心未稳,强行觐见,则前番大功,顿成笑柄。为大王及河东声名计,此时诚不宜叩首丹陛。”
李克用微微失望,但仍然点了点头,张口欲言。不料李曜却又接着道:“只是李茂贞狼子野心,我料河东大军一旦归镇,此獠势必再煊淫威,届时天兵势弱,不仅邠宁有得而复失之患,关辅亦恐不宁,为今之计,还须再次上疏进谏,请讨凤翔。若陛下仍是不准……至少我河东可以俯仰无愧天地。”
李克用点头道:“此言大善,便是这般定了。”于是决定不朝,遣开山军掌书记李袭吉入朝谢恩,复又上疏:“比年以来,关辅不宁,乘此胜势,遂取凤翔,一劳永逸,时不可失。臣屯军渭北,专俟进止!”
李晔也得了张承业密奏,言河东此次诚心实意,并无他心。李晔于是示奏疏议于众宰相。
本以为这般便无变故,哪知道崔胤只说了一句话,便让李晔改变了主意。
崔胤道:“李克用平定邠宁,已封晋王,若再平凤翔,陛下将以何爵赏他?莫不要以江山相赠?”
李晔闻言语塞,思虑半晌,怅然而止,传诏晋王,令其回镇。
李克用得讯,对张承业叹息道:“观朝廷之意,仍疑克用有异心。然而正如正阳所言,不除李茂贞,关中永无宁日!”乃摇头作罢,奉诏而止,引兵便欲归。
谁料东行不到一日,便收到河中急报,言朱温领大军八万,经洛阳、过陕虢直扑蒲州(河中治所,也称河中府),河中一镇,兵止五万,蒲州不过二万余军,如今危在旦夕!
李克用大惊之后便是大怒,勃然道:“偷锅贼好大的狗胆!我奉天子之诏,勤王荡寇,他却阴领大兵,阻我归路!若失河中,我河东藩屏何在?众将!”
麾下众将齐齐起身抱拳:“末将在!”
李克用大手一挥:“随我杀奔蒲州,救河中、败朱温!”
“喏!”众将轰然领命。
李克用满意地点点头,扫视一下,忽然发现李曜满脸疲惫,不禁柔声道:“正阳,这些天来,就数你最为劳累,此番我须急赴蒲州,你与嗣昭、嗣源及其所部若是困乏,便不必急赶了,按正常行军便是。”
河东众将的习惯,打仗不能落人之后,李嗣昭、李嗣源听了,当即就想站出来表态,说这点强度的作战哪里算劳累,我等正要再去河中立下一功云云。谁料李曜抢先拱手:“多谢大王体谅,儿代开山军将士谢过大王厚恩。”
李嗣昭、李嗣源二人不知李曜闹什么把戏,只得把话咽回肚子里,等李克用安排完,领军去了,才拉着李曜问道:“正阳,河中危急,正是我等再立殊功之时,你怎的真应了大王,难道我三人便在此处坐看不成?”
李曜微微笑道:“二位兄长,救河中固然大功,但全军皆去,分与你我头上,能有几分?我三人在邠宁已然拿下一份天大的功劳,而其余众位兄弟却只有苦劳,没捞到功劳,我等若再不识时务,又去抢功……只怕大伙都要心中暗怒,说我等张扬跋扈、不知收敛……二位兄长莫要忘了二兄旧事!”
李曜此言一出,二人才恍然大悟。李嗣昭一拍大腿:“我说你怎么不急着去河中,敢情是特意留了时间让他们捞功劳?嗯,这话也不是没有道理,吃独食,是不会有好下场的。”
李嗣源也点了点头:“十四弟说得在理,既然如此,我等慢慢走便是。”
当下左军便成了后军,远远掉在大军后头,不疾不徐。
感谢各位书友的体谅和关心。
第209章 出镇河中(二)
李克用大军往河中急赶之时,河中局面实已危如累卵。
城下营寨被朱温四面包围,其中在北、东、南三面,由朱温的八万步骑扎下营寨,日日抢攻,西面乃是大河(黄河),由汴州水军临河抢滩,扎下水寨三座。此时的蒲州城,水陆皆阻,飞鸟难入。这水军乃是朱温清河口失利之后大力新建的,作为黄河防线防御河东的一支奇兵存在,当然,在有需要的时候,作为辅助进攻部队也没有问题,此番出战,也算是第一次实战演练。
然而河中虽然看起来已经指日可下,可朱温却在中军大帐之中大发雷霆。他将一卷黄纸用力砸到地上,怒吼道:“看看这是什么!李鸦儿不仅将陛下接回长安,而且把到手的邠宁交还给了天家!……嗯?你们此前是怎么说的?李鸦儿必然挟天子以令诸侯?必然占据邠宁,尽吞关中?必然欺凌皇室,耀武扬威?必然使我汴梁白得一个大好机会,可以号令天下,讨伐逆贼?尽他娘的放屁!”
帐中诸将被骂得鸦雀无声,整个中军帐落针可闻。
敬翔见不是头,只得上前宽解,道:“大王息怒,李克用此举虽然颇出意料之外,然则他这么做,对我汴梁而言,其实也算好坏参半,虽然暂时失去了讨伐李克用的借……的理由,但事实上也未必都是坏消息。”
朱温见是敬翔,怒气稍平,瞥了他一眼,问道:“怎么说?”
敬翔道:“大王您想:若是我汴梁打下河北,大王却将河北交还给天家,结果会如何?”
朱温冷哼一声:“我疯了吗?”
敬翔微微笑道:“大王息怒,只是作一假设。”
朱温吐出一口浊气:“我打下河北,然后把河北交还天家,那岂不是我费尽心力去给李克用送肉?就凭神策那点能耐,要是守得住河北不被李克用占去,我朱字倒过来写!”
敬翔双手一击掌,用力点头:“不错,大王这话说得一针见血,天子根本没有能力守住那些地方,交还给天家,只会便宜了那里的恶狼。河北的恶狼在于河东,关中的恶狼,自然便是李茂贞。原先关中有三帅,有些事,他们三个看似联合,实则也是互相牵制,而如今韩建被李克用打服了,王行瑜更是身死势散,唯有李茂贞,只是嘴上服了个软,实力未曾遭到损耗。天子此番再次出奔,以神策之破败,必然又是大把的奔散,如今还剩多少实力?一旦李克用撤兵,李茂贞那种朝恭夕倨之恶奴,还能不对邠宁垂涎三尺,伸手抢夺么?”
朱温皱眉道:“话是不错,可这不过徒使李茂贞做大罢了,对我汴梁有何好处?”
敬翔笑道:“李茂贞看似实力不弱,实则外强中干,李克用屯兵邠宁,使天子下诏,他便不敢相抗,可见其心虚胆怯,非成大事之辈。至于说好处,有些好处在明,有些好处在暗,此番关中之乱,对我汴梁的好处便是隐在暗处的。大王与李克用毕生之敌,不大可能一战而绝胜负,如此双方的强弱,便有一个此消彼长的过程。想当初李克用初镇河东,何等威风霸气,那时大王的宣武军才多少人马?然而十余年过去,如今的河东与宣武,又是如何情状呢?这边是此消彼长,李克用这些年四面出击,却未能巩固和增强实力,反观大王却正相反,每一步都有计划,每得一地,掌握一地,是以我宣武军才能从不足万人,到今日可与河东相抗之势。”
朱温略有所悟,道:“你是说,关中也是一个此消彼长的机会?”
敬翔点头道:“不错,正是如此。首先,李克用失去了占据邠宁甚至整个关中、乃至山南的机会,百姓、钱粮,损失可谓无算。其次,李克用不据关中,便无法挟天子以令诸侯,如此一来很多时候,他出兵都未必能占到道理,师出无名,必为天下所忌。再次,我汴军若能抢在李克用赶来之前拿下蒲州,并且固守,李克用归路被断,军中粮草有限,势必转回太原。一旦失了河中,不禁是丢掉了河东藩屏,而且丢掉了两池盐利,纵然河东如今有李存曜这等理财圣手,但以李克用连年用兵之风,没了盐利,也照样支撑不住,这就从根源上使李克用受创,相反我汴梁得了两池盐利,依托四通八达的水运,其中获利之巨,难道不能使我军更加强盛?最后,李茂贞鼠目寸光之辈,其趁李克用退走占据关中之后,必然故态萌发,欺凌皇室,势所必为。那时,大王可趁机西进关中,一举击败李茂贞,再造大唐!”
朱温听完大喜,执敬翔之手道:“若非子振,孤必自误!”然后亲自扶他坐下,问道:“那依子振之见,我汴梁如今该当如何?”
敬翔连忙谢过,道:“以仆愚见,如今我军有三大急。”
朱温一惊,忙问:“哪三大急?”
敬翔伸出一根手指,道:“第一急,李克用既然未曾欺凌天子,我军出兵河中的理由便不成立,须得找一个理由,将此事圆过去。”
朱温“唔”了一声,眼珠转了转,没说话。
敬翔又伸出一根手指,道:“第二急,李克用得胜之兵来援河中,一旦他赶到之时,我军还未拿下蒲州,则必有一场苦战,因此必须在最短的时间内,拿下蒲州。再有就是,一旦蒲州易手已成事实,朝廷也就不好深究……”
朱温听了,面露自得之色,他知道朝廷为何面对既成事实“不好深究”:似他朱温这等大军阀,城都打下了,朝廷再说有屁用?朝廷有本事,倒是来讨伐不臣,把人家的地给拿回去啊。显然朝廷没这个能耐,城还在王珂手里的时候,朝廷可以下令他朱温退兵,让他没有了出兵的借口,可若是城都易主了……还要借口干嘛的?
朱温不禁捋须点头,道:“不错,不错,那第三急呢?”
敬翔正了正脸色,严肃道:“第三急,大王须得速速离间李克用与李存曜二人!”
朱温一听李存曜,脸色就是一沉,闻言沉声道:“为何?”
敬翔脸色沉重,道:“大王应当知道,此番李克用三进关中,朝廷命其为邠宁四面行营都统,此方面统帅,历来以宰辅为之,李克用天下强藩,任之并无不可,然则其受命之后,竟以李存曜为副,此事尤值关注。李存曜年仅冠弱,职不过邢洺副使,且未曾到任,实际只是一军主将,而李克用弃用麾下诸多老将,偏任他为副使,可见对其器重之深。此前有一说,道是河东有文武双璧,李存曜、李存孝是也。如今李存孝叛逆之后被束之高阁,如同猛虎在笼,难展其威,而李存曜正好相反,不仅自从军以来素无败绩,连立殊功,而且深得李克用信任,在河东诸将中声誉亦是极佳。此人不比李存孝那等天生张狂之辈,他善隐忍、知时机、结人缘……结合我军河东细作传回的消息,李存孝所以不死,乃被李存曜所搭救;李存信所以失势,乃被李存曜所设计。如今河东少一辈将领之中,谁可与李存曜争辉?如此一来,将来李克用年老,李存曜纵然不能领袖河东,至少也是托孤之臣……大王,以李存曜之能,将来我汴梁谁可当之?”
朱温面色难看,长叹道:“生子当如李正阳!使克用有此子,为不亡也。至如吾儿,豚犬耳!”遂问敬翔:“只是李正阳为人谨慎,河东诸将大多与其交好,盖寄之亦视他为后继,如此怎好离间?”
敬翔道:“难则难矣,未必全不可为。”
朱温忙道:“子振速速教我!”
敬翔道:“李正阳在河东,素以恭谦有礼、居功不傲闻名,以一策而间,未可行,须得多管齐下,方能见效。仆有三策,供大王参详……”
当下敬翔将心中所想一一道来,朱温听得连连点头,捋须长笑,期间偶有发问,敬翔对答如流。事毕之后,朱温亲自督战,对蒲州发起总攻。
蒲州天下雄城,乃大唐中都,王珂虽则兵弱,朱温却不敢大意。
贞观元年,朝廷分天下为十道,蒲州为河东道署。开元八年,定蒲州与陕、郑、汴、怀、绛并称六大雄城。开元九年(724年)改蒲州为河中府,升为中都,与西都长安、东都洛阳、北都太原遥相呼应。开元十二年,升为四辅,视作京畿。
蒲州城临大河,楼堞完固,控制关河,山川要会,秦晋要道,西卫京师,东保三晋,一直便是军事重镇。蒲州城周二十里,城内建筑星罗棋布,街道丛横,布局完整,规模宏伟。城中有大舜庙、先农坛、禹王庙、文庙、关帝庙、马王庙、真武庙、城隍庙、钟楼、鼓楼、薰风楼、都司署、道署、府署、县府、廖阳宫、玉皇阁、魁文阁、龙亭等。而在城西门外设有护城河石堤、蒲津渡、蒲津浮桥,城西南角有鹳雀楼,城南门外有西海神祠、河渎神祠,城东门外是繁华的商贸区。
蒲州城外的蒲津渡有一座横跨黄河的浮桥,它比西方波斯军队架的博斯普鲁斯海峡浮桥还要早48年。堪称天下第一浮桥。唐初开元年间,朝廷为了加强蒲州与长安的往来、盐运、通商和兵运,倾国力对蒲津桥进行了大规模的改建。冶铁结链为揽,熔铁铸牛做墩,用去的生铁,相当于当时全国年产量的四分之一。朱温的汴州水军扎营之地,就是浮桥东侧左右,为的便是监视随时可能从西而来的李克用沙陀大军。
这日一早,蒲州三面的汴军在朱温的亲自督战下士气高昂,因为朱温许下大赏:城破之后,除令一日。除令的意思是,没有军规:那意味着烧杀抢掠全无禁止。
蒲州城中,河中军面色惊慌,但在王珂的亲自督战和鼓舞士气之后,还算得上严阵以待。王珂的鼓舞士气也没什么别的办法,只是强调两点:一,退敌之后,全军重赏;二,沙陀河东军关中大胜,即将来援!
如果说第一条还不能让他们有所振奋,毕竟再重的赏赐也得有命去领,那么第二条消息,总算是为他们打了一记强心针。这十几年来,沙陀河东兵一直都是河中的靠山,但凡惹恼了河东李晋王的,谁还得了好处了?就连这城下的汴帅,不也历来都是“闻鸦而退”么?所以河中军听说李克用的沙陀大军即将来援,心中当时便松了口气。只是再一看城楼下那成片的黄云花袄,仍是倒抽一口冷气。
(无风注:黄云花袄是唐军士兵制式战衣颜色之一,此外还有白地花袄等,指的是打底军服,非指战甲。虽然没找到更详细的资料,但无风个人以为此时的唐朝经济实力下降幅度较大,大部分军阀对普通士兵的着甲率已经没法过于看重,而在盛唐时期,唐军的着甲率是妥妥的世界第一。顺便补充一句,唐军的习惯是“将帅着袍,兵士着袄”,而将帅的制式战衣分为五色战袍:青袍、绯袍、黄袍[唐时黄色还没有明确为皇帝专用,皇帝衮服以黑红为主色调,上有日月星辰、山河五谷等图样,以示皇帝身负日月星辰,肩挑江山社稷之意。]、白袍、皂袍。无风个人没有找到资料证明这五色战袍有什么等级之分,所以暂时本书中的各势力战将对这几种战袍,都是按自己喜好随便穿,如有读者对此有深入了解,可在书评区指正,并请一定附上资料出处,以便为考,致谢。)
冷兵器时代对于攻打坚城,其实没有什么特别有效的法子,要么是长期围困,要么是拿人命去堆,虽然也有飞云梯等工程器械,但在经济大幅衰落的唐末,其攻城战的科技含量显然高不到哪去——因为没那么厚的本钱。朱温此时显然没时间搞长期围困,只能仗着兵力优势强攻。
其实这个选择在唐末也不奇怪,因为此时的各家军阀,只有少数几家对麾下兵将有较强的控制力,还有更多的藩镇节帅对于麾下军队的控制力比较薄弱,一旦麾下军队——特别是领兵将领们觉得这位节帅“没戏了”,为自身利益着想,就很可能临阵叛变,献出节帅人头,保住荣华富贵。
朱温心里明白,似河中府这等曾作为大唐中都的大城坚城,要想一朝攻陷,除非是李存曜来领兵,再玩儿一手“引天雷亟之”,否则基本没有可能。但他仍然敢发动全军猛攻,为何?他有他的考虑。
王珂在河中王家(跟河东王氏没啥关系)地位不高,因为他只是当初过继给王重荣的孩子,只是唐朝的风俗,连养子都承认继承权,自家叔伯继子从法理上来说当然也没问题。然而王珙这个王重盈的亲子不服,王珂虽然得了李克用支持,从天子手里拿到了蒲帅旌节,河中内部未必没有人心中不满,不承认他这个节帅。因此朱温觉得,在局势危急之下,河中内部未必能铁板一块,到时候临阵出现什么特殊情况,也不足为奇。再说,朱温此番还有准备,特意将王珙也邀了过来,就是为了在关键时刻忽然现身,使蒲州内乱。
朱温的汴军正在准备攻势,城中的王珂却得了十分不妙的消息。牙将张训悄声对刚刚进行“鼓舞士气”宣传工作的王珂道:“节帅,军中少了近两千人……”
王珂吃了一惊:“哪去了?”
张训苦笑道:“还能哪去?溜号子了。”
王珂心中一凉,倒抽一口冷气:“一夜少了两千,这仗还怎么打?”
张训摇摇头,道:“还有一事,斥候昨夜发现汴军中似乎有陕虢旗号,末将担心……”
王珂手脚发冷:“王珙也来了?”他深吸一口气,尽量平定心情,问道:“晋王大军还需多久到达河中?”
张训道:“至少三日。”
王珂忙问:“我军可守得蒲州三日?”
张训微微摇头:“晋王虽则三日可到蒲州,但浮桥为朱温水军所控,晋王到了对岸,能不能过河还是两说……”
王珂心中冰寒,慌道:“那如何是好?”
张训只是摇头。
王珂强行镇定了一下,忽然道:“或可设计拖延数日。”
张训奇道:“节帅计将安出?”
王珂忽然振奋起来,道:“且看某阵前与东平王一叙!”遂上城楼,朝城外喊道:“某乃河中王珂,请东平王阵前一叙!”
那边朱温闻讯,不觉惊讶,语左右道:“王珂竟有此等胆色?也罢,孤且上前,看看他有何遗言。”
张归霸道:“大王小心王珂使诈!”
朱温不屑道:“此等苍头小儿,亦敢诈我?”遂打马上前,在箭距之外站定,开声道:“全忠至矣,蒲帅有何见教?”
王珂幼时曾见过朱温数面,见果然是朱温出阵,当即道:“东平王,你我本是亲戚,若大王欲得河中,只须认此一事,珂将蒲州拱手相送!”
朱温心下大喜,笑道:“尔父为我娘舅,当年有大恩于我,此时愚兄自然不敢或忘,贤弟说这话,未免过于玩笑。”
王珂见朱温上当,立刻道:“兄长既然记得先父与兄长的舅甥之情,小弟却要动问一句:先父坟冢便在虞乡,兄长可有前往拜祭?”
朱温闻言一怔,一时语塞,支吾道:“来时匆忙,竟无人告之先舅父坟茔之乡,是以失礼。”
王珂心中冷笑,面上却假装松了口气,点头道:“既然如此,请兄长先拜祭先父,而后小弟自当缚面牵羊、扶榇出迎。”
朱温何等人也,一听便知道王珂这话是拖延时间,只是刚才自己把话说得太满,此时一时找不到由头拒绝,不禁有些踌躇。
而且这个结果对李晔来说也是非常不利的,李克用虽然走了,但是李晔这个空架子皇帝根本就控制不了这些地区,不久后即被李茂贞统统占领,李晔依旧时刻要受到他的威胁。而真正受益的还是朱温。历史上,他充分利用李克用这次出兵关中的机会,再次进兵郓、兖二州,使他在称霸中原的这条道路上,越来越接近于顶点。至于眼下这个大唐,因为李曜的蝴蝶效应,兖、郓已被朱温平定,只是如果李克用仍如历史上一般做法,朱温也会趁此机会修补上次清河口大败以及被李曜纵横驰骋大破坏之后所受的创伤。
果然,李晔的回复一到,李克用就沉默了,看了半晌,将朱批递给盖寓与张承业。
二人看完,先都不说话,张承业是因为一时没想好如何劝说李克用,而盖寓见张承业不说,这才道:“前有王行瑜辈纵兵狂悖,致銮舆播越,百姓奔散。如今天子悬着的心还没有放下,人心也未能安定,大王若引兵渡渭,窃以为又恐京师惊骇。人臣尽忠,在于勤王,不在朝觐,仆愿大王深思熟虑,再作决定!”
此言一出,帐中顿时起了一些唏嘘声,张承业也颇为惊讶,暗暗道:“原来盖寓虽然劝晋王自据邠宁,但对朝廷倒是并无恶意。”
李克用见诸将窃窃,转头看了李曜一眼,问道:“正阳,你意下以为如何?”
李曜如今在军中的威望已经甚高,诸将一见大王点名让他表态,纷纷投来目光。盖寓、张承业也关注地望了过来,他们知道,如今,这员年轻的河东重将已经得到李克用极大的信任,他的一言一行,也已有着影响李克用决断的力量。
只见李曜微微皱眉,拱手道:“大王奉诏勤王,降服韩建,剿灭叛逆王行瑜,深得陛下信任,更彰显朝廷与我河东上下一心,已为世人称颂,若此时不顾长安混乱、民心未稳,强行觐见,则前番大功,顿成笑柄。为大王及河东声名计,此时诚不宜叩首丹陛。”
李克用微微失望,但仍然点了点头,张口欲言。不料李曜却又接着道:“只是李茂贞狼子野心,我料河东大军一旦归镇,此獠势必再煊淫威,届时天兵势弱,不仅邠宁有得而复失之患,关辅亦恐不宁,为今之计,还须再次上疏进谏,请讨凤翔。若陛下仍是不准……至少我河东可以俯仰无愧天地。”
李克用点头道:“此言大善,便是这般定了。”于是决定不朝,遣开山军掌书记李袭吉入朝谢恩,复又上疏:“比年以来,关辅不宁,乘此胜势,遂取凤翔,一劳永逸,时不可失。臣屯军渭北,专俟进止!”
李晔也得了张承业密奏,言河东此次诚心实意,并无他心。李晔于是示奏疏议于众宰相。
本以为这般便无变故,哪知道崔胤只说了一句话,便让李晔改变了主意。
崔胤道:“李克用平定邠宁,已封晋王,若再平凤翔,陛下将以何爵赏他?莫不要以江山相赠?”
李晔闻言语塞,思虑半晌,怅然而止,传诏晋王,令其回镇。
李克用得讯,对张承业叹息道:“观朝廷之意,仍疑克用有异心。然而正如正阳所言,不除李茂贞,关中永无宁日!”乃摇头作罢,奉诏而止,引兵便欲归。
谁料东行不到一日,便收到河中急报,言朱温领大军八万,经洛阳、过陕虢直扑蒲州(河中治所,也称河中府),河中一镇,兵止五万,蒲州不过二万余军,如今危在旦夕!
李克用大惊之后便是大怒,勃然道:“偷锅贼好大的狗胆!我奉天子之诏,勤王荡寇,他却阴领大兵,阻我归路!若失河中,我河东藩屏何在?众将!”
麾下众将齐齐起身抱拳:“末将在!”
李克用大手一挥:“随我杀奔蒲州,救河中、败朱温!”
“喏!”众将轰然领命。
李克用满意地点点头,扫视一下,忽然发现李曜满脸疲惫,不禁柔声道:“正阳,这些天来,就数你最为劳累,此番我须急赴蒲州,你与嗣昭、嗣源及其所部若是困乏,便不必急赶了,按正常行军便是。”
河东众将的习惯,打仗不能落人之后,李嗣昭、李嗣源听了,当即就想站出来表态,说这点强度的作战哪里算劳累,我等正要再去河中立下一功云云。谁料李曜抢先拱手:“多谢大王体谅,儿代开山军将士谢过大王厚恩。”
李嗣昭、李嗣源二人不知李曜闹什么把戏,只得把话咽回肚子里,等李克用安排完,领军去了,才拉着李曜问道:“正阳,河中危急,正是我等再立殊功之时,你怎的真应了大王,难道我三人便在此处坐看不成?”
李曜微微笑道:“二位兄长,救河中固然大功,但全军皆去,分与你我头上,能有几分?我三人在邠宁已然拿下一份天大的功劳,而其余众位兄弟却只有苦劳,没捞到功劳,我等若再不识时务,又去抢功……只怕大伙都要心中暗怒,说我等张扬跋扈、不知收敛……二位兄长莫要忘了二兄旧事!”
李曜此言一出,二人才恍然大悟。李嗣昭一拍大腿:“我说你怎么不急着去河中,敢情是特意留了时间让他们捞功劳?嗯,这话也不是没有道理,吃独食,是不会有好下场的。”
李嗣源也点了点头:“十四弟说得在理,既然如此,我等慢慢走便是。”
当下左军便成了后军,远远掉在大军后头,不疾不徐。
感谢各位书友的体谅和关心。
第209章 出镇河中(二)
李克用大军往河中急赶之时,河中局面实已危如累卵。
城下营寨被朱温四面包围,其中在北、东、南三面,由朱温的八万步骑扎下营寨,日日抢攻,西面乃是大河(黄河),由汴州水军临河抢滩,扎下水寨三座。此时的蒲州城,水陆皆阻,飞鸟难入。这水军乃是朱温清河口失利之后大力新建的,作为黄河防线防御河东的一支奇兵存在,当然,在有需要的时候,作为辅助进攻部队也没有问题,此番出战,也算是第一次实战演练。
然而河中虽然看起来已经指日可下,可朱温却在中军大帐之中大发雷霆。他将一卷黄纸用力砸到地上,怒吼道:“看看这是什么!李鸦儿不仅将陛下接回长安,而且把到手的邠宁交还给了天家!……嗯?你们此前是怎么说的?李鸦儿必然挟天子以令诸侯?必然占据邠宁,尽吞关中?必然欺凌皇室,耀武扬威?必然使我汴梁白得一个大好机会,可以号令天下,讨伐逆贼?尽他娘的放屁!”
帐中诸将被骂得鸦雀无声,整个中军帐落针可闻。
敬翔见不是头,只得上前宽解,道:“大王息怒,李克用此举虽然颇出意料之外,然则他这么做,对我汴梁而言,其实也算好坏参半,虽然暂时失去了讨伐李克用的借……的理由,但事实上也未必都是坏消息。”
朱温见是敬翔,怒气稍平,瞥了他一眼,问道:“怎么说?”
敬翔道:“大王您想:若是我汴梁打下河北,大王却将河北交还给天家,结果会如何?”
朱温冷哼一声:“我疯了吗?”
敬翔微微笑道:“大王息怒,只是作一假设。”
朱温吐出一口浊气:“我打下河北,然后把河北交还天家,那岂不是我费尽心力去给李克用送肉?就凭神策那点能耐,要是守得住河北不被李克用占去,我朱字倒过来写!”
敬翔双手一击掌,用力点头:“不错,大王这话说得一针见血,天子根本没有能力守住那些地方,交还给天家,只会便宜了那里的恶狼。河北的恶狼在于河东,关中的恶狼,自然便是李茂贞。原先关中有三帅,有些事,他们三个看似联合,实则也是互相牵制,而如今韩建被李克用打服了,王行瑜更是身死势散,唯有李茂贞,只是嘴上服了个软,实力未曾遭到损耗。天子此番再次出奔,以神策之破败,必然又是大把的奔散,如今还剩多少实力?一旦李克用撤兵,李茂贞那种朝恭夕倨之恶奴,还能不对邠宁垂涎三尺,伸手抢夺么?”
朱温皱眉道:“话是不错,可这不过徒使李茂贞做大罢了,对我汴梁有何好处?”
敬翔笑道:“李茂贞看似实力不弱,实则外强中干,李克用屯兵邠宁,使天子下诏,他便不敢相抗,可见其心虚胆怯,非成大事之辈。至于说好处,有些好处在明,有些好处在暗,此番关中之乱,对我汴梁的好处便是隐在暗处的。大王与李克用毕生之敌,不大可能一战而绝胜负,如此双方的强弱,便有一个此消彼长的过程。想当初李克用初镇河东,何等威风霸气,那时大王的宣武军才多少人马?然而十余年过去,如今的河东与宣武,又是如何情状呢?这边是此消彼长,李克用这些年四面出击,却未能巩固和增强实力,反观大王却正相反,每一步都有计划,每得一地,掌握一地,是以我宣武军才能从不足万人,到今日可与河东相抗之势。”
朱温略有所悟,道:“你是说,关中也是一个此消彼长的机会?”
敬翔点头道:“不错,正是如此。首先,李克用失去了占据邠宁甚至整个关中、乃至山南的机会,百姓、钱粮,损失可谓无算。其次,李克用不据关中,便无法挟天子以令诸侯,如此一来很多时候,他出兵都未必能占到道理,师出无名,必为天下所忌。再次,我汴军若能抢在李克用赶来之前拿下蒲州,并且固守,李克用归路被断,军中粮草有限,势必转回太原。一旦失了河中,不禁是丢掉了河东藩屏,而且丢掉了两池盐利,纵然河东如今有李存曜这等理财圣手,但以李克用连年用兵之风,没了盐利,也照样支撑不住,这就从根源上使李克用受创,相反我汴梁得了两池盐利,依托四通八达的水运,其中获利之巨,难道不能使我军更加强盛?最后,李茂贞鼠目寸光之辈,其趁李克用退走占据关中之后,必然故态萌发,欺凌皇室,势所必为。那时,大王可趁机西进关中,一举击败李茂贞,再造大唐!”
朱温听完大喜,执敬翔之手道:“若非子振,孤必自误!”然后亲自扶他坐下,问道:“那依子振之见,我汴梁如今该当如何?”
敬翔连忙谢过,道:“以仆愚见,如今我军有三大急。”
朱温一惊,忙问:“哪三大急?”
敬翔伸出一根手指,道:“第一急,李克用既然未曾欺凌天子,我军出兵河中的理由便不成立,须得找一个理由,将此事圆过去。”
朱温“唔”了一声,眼珠转了转,没说话。
敬翔又伸出一根手指,道:“第二急,李克用得胜之兵来援河中,一旦他赶到之时,我军还未拿下蒲州,则必有一场苦战,因此必须在最短的时间内,拿下蒲州。再有就是,一旦蒲州易手已成事实,朝廷也就不好深究……”
朱温听了,面露自得之色,他知道朝廷为何面对既成事实“不好深究”:似他朱温这等大军阀,城都打下了,朝廷再说有屁用?朝廷有本事,倒是来讨伐不臣,把人家的地给拿回去啊。显然朝廷没这个能耐,城还在王珂手里的时候,朝廷可以下令他朱温退兵,让他没有了出兵的借口,可若是城都易主了……还要借口干嘛的?
朱温不禁捋须点头,道:“不错,不错,那第三急呢?”
敬翔正了正脸色,严肃道:“第三急,大王须得速速离间李克用与李存曜二人!”
朱温一听李存曜,脸色就是一沉,闻言沉声道:“为何?”
敬翔脸色沉重,道:“大王应当知道,此番李克用三进关中,朝廷命其为邠宁四面行营都统,此方面统帅,历来以宰辅为之,李克用天下强藩,任之并无不可,然则其受命之后,竟以李存曜为副,此事尤值关注。李存曜年仅冠弱,职不过邢洺副使,且未曾到任,实际只是一军主将,而李克用弃用麾下诸多老将,偏任他为副使,可见对其器重之深。此前有一说,道是河东有文武双璧,李存曜、李存孝是也。如今李存孝叛逆之后被束之高阁,如同猛虎在笼,难展其威,而李存曜正好相反,不仅自从军以来素无败绩,连立殊功,而且深得李克用信任,在河东诸将中声誉亦是极佳。此人不比李存孝那等天生张狂之辈,他善隐忍、知时机、结人缘……结合我军河东细作传回的消息,李存孝所以不死,乃被李存曜所搭救;李存信所以失势,乃被李存曜所设计。如今河东少一辈将领之中,谁可与李存曜争辉?如此一来,将来李克用年老,李存曜纵然不能领袖河东,至少也是托孤之臣……大王,以李存曜之能,将来我汴梁谁可当之?”
朱温面色难看,长叹道:“生子当如李正阳!使克用有此子,为不亡也。至如吾儿,豚犬耳!”遂问敬翔:“只是李正阳为人谨慎,河东诸将大多与其交好,盖寄之亦视他为后继,如此怎好离间?”
敬翔道:“难则难矣,未必全不可为。”
朱温忙道:“子振速速教我!”
敬翔道:“李正阳在河东,素以恭谦有礼、居功不傲闻名,以一策而间,未可行,须得多管齐下,方能见效。仆有三策,供大王参详……”
当下敬翔将心中所想一一道来,朱温听得连连点头,捋须长笑,期间偶有发问,敬翔对答如流。事毕之后,朱温亲自督战,对蒲州发起总攻。
蒲州天下雄城,乃大唐中都,王珂虽则兵弱,朱温却不敢大意。
贞观元年,朝廷分天下为十道,蒲州为河东道署。开元八年,定蒲州与陕、郑、汴、怀、绛并称六大雄城。开元九年(724年)改蒲州为河中府,升为中都,与西都长安、东都洛阳、北都太原遥相呼应。开元十二年,升为四辅,视作京畿。
蒲州城临大河,楼堞完固,控制关河,山川要会,秦晋要道,西卫京师,东保三晋,一直便是军事重镇。蒲州城周二十里,城内建筑星罗棋布,街道丛横,布局完整,规模宏伟。城中有大舜庙、先农坛、禹王庙、文庙、关帝庙、马王庙、真武庙、城隍庙、钟楼、鼓楼、薰风楼、都司署、道署、府署、县府、廖阳宫、玉皇阁、魁文阁、龙亭等。而在城西门外设有护城河石堤、蒲津渡、蒲津浮桥,城西南角有鹳雀楼,城南门外有西海神祠、河渎神祠,城东门外是繁华的商贸区。
蒲州城外的蒲津渡有一座横跨黄河的浮桥,它比西方波斯军队架的博斯普鲁斯海峡浮桥还要早48年。堪称天下第一浮桥。唐初开元年间,朝廷为了加强蒲州与长安的往来、盐运、通商和兵运,倾国力对蒲津桥进行了大规模的改建。冶铁结链为揽,熔铁铸牛做墩,用去的生铁,相当于当时全国年产量的四分之一。朱温的汴州水军扎营之地,就是浮桥东侧左右,为的便是监视随时可能从西而来的李克用沙陀大军。
这日一早,蒲州三面的汴军在朱温的亲自督战下士气高昂,因为朱温许下大赏:城破之后,除令一日。除令的意思是,没有军规:那意味着烧杀抢掠全无禁止。
蒲州城中,河中军面色惊慌,但在王珂的亲自督战和鼓舞士气之后,还算得上严阵以待。王珂的鼓舞士气也没什么别的办法,只是强调两点:一,退敌之后,全军重赏;二,沙陀河东军关中大胜,即将来援!
如果说第一条还不能让他们有所振奋,毕竟再重的赏赐也得有命去领,那么第二条消息,总算是为他们打了一记强心针。这十几年来,沙陀河东兵一直都是河中的靠山,但凡惹恼了河东李晋王的,谁还得了好处了?就连这城下的汴帅,不也历来都是“闻鸦而退”么?所以河中军听说李克用的沙陀大军即将来援,心中当时便松了口气。只是再一看城楼下那成片的黄云花袄,仍是倒抽一口冷气。
(无风注:黄云花袄是唐军士兵制式战衣颜色之一,此外还有白地花袄等,指的是打底军服,非指战甲。虽然没找到更详细的资料,但无风个人以为此时的唐朝经济实力下降幅度较大,大部分军阀对普通士兵的着甲率已经没法过于看重,而在盛唐时期,唐军的着甲率是妥妥的世界第一。顺便补充一句,唐军的习惯是“将帅着袍,兵士着袄”,而将帅的制式战衣分为五色战袍:青袍、绯袍、黄袍[唐时黄色还没有明确为皇帝专用,皇帝衮服以黑红为主色调,上有日月星辰、山河五谷等图样,以示皇帝身负日月星辰,肩挑江山社稷之意。]、白袍、皂袍。无风个人没有找到资料证明这五色战袍有什么等级之分,所以暂时本书中的各势力战将对这几种战袍,都是按自己喜好随便穿,如有读者对此有深入了解,可在书评区指正,并请一定附上资料出处,以便为考,致谢。)
冷兵器时代对于攻打坚城,其实没有什么特别有效的法子,要么是长期围困,要么是拿人命去堆,虽然也有飞云梯等工程器械,但在经济大幅衰落的唐末,其攻城战的科技含量显然高不到哪去——因为没那么厚的本钱。朱温此时显然没时间搞长期围困,只能仗着兵力优势强攻。
其实这个选择在唐末也不奇怪,因为此时的各家军阀,只有少数几家对麾下兵将有较强的控制力,还有更多的藩镇节帅对于麾下军队的控制力比较薄弱,一旦麾下军队——特别是领兵将领们觉得这位节帅“没戏了”,为自身利益着想,就很可能临阵叛变,献出节帅人头,保住荣华富贵。
朱温心里明白,似河中府这等曾作为大唐中都的大城坚城,要想一朝攻陷,除非是李存曜来领兵,再玩儿一手“引天雷亟之”,否则基本没有可能。但他仍然敢发动全军猛攻,为何?他有他的考虑。
王珂在河中王家(跟河东王氏没啥关系)地位不高,因为他只是当初过继给王重荣的孩子,只是唐朝的风俗,连养子都承认继承权,自家叔伯继子从法理上来说当然也没问题。然而王珙这个王重盈的亲子不服,王珂虽然得了李克用支持,从天子手里拿到了蒲帅旌节,河中内部未必没有人心中不满,不承认他这个节帅。因此朱温觉得,在局势危急之下,河中内部未必能铁板一块,到时候临阵出现什么特殊情况,也不足为奇。再说,朱温此番还有准备,特意将王珙也邀了过来,就是为了在关键时刻忽然现身,使蒲州内乱。
朱温的汴军正在准备攻势,城中的王珂却得了十分不妙的消息。牙将张训悄声对刚刚进行“鼓舞士气”宣传工作的王珂道:“节帅,军中少了近两千人……”
王珂吃了一惊:“哪去了?”
张训苦笑道:“还能哪去?溜号子了。”
王珂心中一凉,倒抽一口冷气:“一夜少了两千,这仗还怎么打?”
张训摇摇头,道:“还有一事,斥候昨夜发现汴军中似乎有陕虢旗号,末将担心……”
王珂手脚发冷:“王珙也来了?”他深吸一口气,尽量平定心情,问道:“晋王大军还需多久到达河中?”
张训道:“至少三日。”
王珂忙问:“我军可守得蒲州三日?”
张训微微摇头:“晋王虽则三日可到蒲州,但浮桥为朱温水军所控,晋王到了对岸,能不能过河还是两说……”
王珂心中冰寒,慌道:“那如何是好?”
张训只是摇头。
王珂强行镇定了一下,忽然道:“或可设计拖延数日。”
张训奇道:“节帅计将安出?”
王珂忽然振奋起来,道:“且看某阵前与东平王一叙!”遂上城楼,朝城外喊道:“某乃河中王珂,请东平王阵前一叙!”
那边朱温闻讯,不觉惊讶,语左右道:“王珂竟有此等胆色?也罢,孤且上前,看看他有何遗言。”
张归霸道:“大王小心王珂使诈!”
朱温不屑道:“此等苍头小儿,亦敢诈我?”遂打马上前,在箭距之外站定,开声道:“全忠至矣,蒲帅有何见教?”
王珂幼时曾见过朱温数面,见果然是朱温出阵,当即道:“东平王,你我本是亲戚,若大王欲得河中,只须认此一事,珂将蒲州拱手相送!”
朱温心下大喜,笑道:“尔父为我娘舅,当年有大恩于我,此时愚兄自然不敢或忘,贤弟说这话,未免过于玩笑。”
王珂见朱温上当,立刻道:“兄长既然记得先父与兄长的舅甥之情,小弟却要动问一句:先父坟冢便在虞乡,兄长可有前往拜祭?”
朱温闻言一怔,一时语塞,支吾道:“来时匆忙,竟无人告之先舅父坟茔之乡,是以失礼。”
王珂心中冷笑,面上却假装松了口气,点头道:“既然如此,请兄长先拜祭先父,而后小弟自当缚面牵羊、扶榇出迎。”
朱温何等人也,一听便知道王珂这话是拖延时间,只是刚才自己把话说得太满,此时一时找不到由头拒绝,不禁有些踌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