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3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抬出来福公公,胖太监不敢再就着这个话题说了,但还是挣扎道:“那个老婆子毕竟是殿下的奶母,难道真的没情分了?要是她真的在里面冻出个好歹,我们能落了好?”

    “不管怎样,我们还是听从命令吧。”这句话说的有些底气不足。

    第26章 大寒

    “女史,主殿的石子路按照您的要求铺好了。”守忠走过来轻声道。

    刘珍儿暂且放下了手中的农书,揉了揉眉心才道:“去看看吧。”

    别人不清楚,刘珍儿却知道皇长子这段时间压力有些大,想了想干脆让人把能按摩足底涌泉穴的石子路修好。

    从东暖阁一路到主殿,一路的宫人见到她都屏气敛声,小心翼翼的行礼。他们之所有如此小心,是因为这段是时间,殿下的心情实在不好,整个长寿宫都被低气压影响到了。

    主殿到书房的路,除了原先的朱红走廊,又有一条安刘珍儿的意思修建的鹅卵石小路,曲曲折折的隐现草木丛中。

    这条小径修的精致美观,上面的鹅卵石也疏密有致,刘珍儿走在上面比较满意。

    “这些石子是用什么东西粘合的?”刘珍儿看了一下,确定不是水泥,不由来了兴趣。

    守忠在这条路上守了几天,终于找到了献殷勤的机会,立马笑着道:“回女史,是糯米、黏土和石灰等混合的三合土。”

    “糯米?”刘珍儿皱起了眉头。殿下这段时间心情不好,很大一部分原因,是担心天时不好,影响了百姓明年的收成。而现在修路都用糯米,有些浪费了。

    守忠惯会察言观色,见刘珍儿面色不虞,立马又加了一句:“用的只是糯米浆,宫中的建筑多是用了糯米的。”

    “罢了,以后长寿宫建筑的用料提前给我和殿下报备一下。”已经发生的事情,刘珍儿就不再细究了。

    把其他宫人都打发下去,园子里只留下了夏荷秋雨后 ,刘珍儿才脱了翘头鞋,试着在小径上走一遍。

    “女史,这路有些硌脚,不如奴婢再去拿些厚一点的足袋?”秋雨看着都觉得脚疼。

    “不用。”刘珍儿毫不犹豫的拒绝了,咬着唇坚持走到了书房,才重新换了足袋,穿上鞋。又在书房外走了几步,脚已经舒缓了过来,感觉到微微发热了,才对这条小路满意。

    对于这条石子路,皇长子也很喜欢,每天傍晚都会带着刘珍儿在上面走一阵,每次走完心情都会放松很多。

    不过皇长子能放松的时间很短,天气的异常就是一把悬在头上的利剑。

    随着时间渐渐逼近,刘珍儿也越来越紧张。长寿宫的人越发的小心翼翼。

    终于到了腊月初四,这年的大寒。

    风从南边吹来,天上也飘起了小雨。

    皇长子站在殿外,将手伸出广袖,放在冷空气中:“果然还是没变。”

    “天气不好,殿下更要保重身体才是。”刘珍儿拿了一件纯黑的貂皮大氅给他披上。

    赵永泽紧了紧大氅,对着刘珍儿笑道:“你说的是。”

    尘埃落定后,赵永泽心里反倒踏实了下来,专注地筹划着怎么应对来年的天灾。

    当天,赵永泽就在少师面前问了:“今年天气异常,朝廷该如何应对?”

    少师元文柏眉心一跳:“殿下这是何意?”

    “少师不知?”赵永泽有些哑然:“农书写了,大寒不寒,来年恐有天灾。”

    ‘大寒不寒,人马不安’的谚语只在一部分地区的底层人口中流传。而元文柏出自大家族,又没有研究过农事,哪知道这个事?听到皇长子的话,心中一紧,立马吩咐旁边的侍人:“去找农书来!”

    翻了农书,元文柏的脸色立即变了,对着赵永泽行了一礼:“请殿下随臣一起觐见陛下。”

    “好。”赵永泽此时确定,少傅是真的不知了。希望那些重臣都是不知而不是欺瞒,赵永泽心中这样期望,但知道不可能。

    总管太监皇长子和少傅一起过来了,不敢怠慢,当即进去禀报。

    当赵永泽进御书房的时候,灯漏正敲响了巳时二刻的鼓声。

    庆和帝视线扫过面色焦急的儿子,将视线停在文元柏身上:“爱卿这个时辰过来,有何急事?”

    “微臣此刻打扰,是有一件关系到天下万民的大事要禀报陛下。”文元柏说完之后,当即将手上的农书呈上。

    庆和帝接过农书一看,脸色就沉了下去,当即站起身,大步走出殿外。

    周围的宫人一惊,紧接着便快中有序的跟出去一大片,御书房里一下子便空了下来。

    “招所有内阁成员,立马到御书房议事!”

    庆和帝话一落,总管太监立马领命跑了出去,只看圣上的脸色,他就意识了事态的严重,丝毫不敢耽搁。

    “父皇和众位大臣有要是商议,儿臣就先告退了。”即使心里谋划了很久,即使他心里有各种应对灾情的想法,他此刻也必须告退。皇长子的身份尊贵,但也敏|感。

    庆和帝却没有立即同意,转身看着儿子问道:“农书上的内容是你发现的?”

    “……是。”赵永泽心里闪过很多种说法,但最后只答了这一句。

    庆和帝脸色稍稍好看了一点:“既然如此,你也留下来听听。”

    拒绝和同意两种想法瞬间在脑海里博弈了几十次,赵永泽还是恭谨的领命了。

    不久,总管太监就领了四个穿着补服的大 ↑返回顶部↑
    抬出来福公公,胖太监不敢再就着这个话题说了,但还是挣扎道:“那个老婆子毕竟是殿下的奶母,难道真的没情分了?要是她真的在里面冻出个好歹,我们能落了好?”

    “不管怎样,我们还是听从命令吧。”这句话说的有些底气不足。

    第26章 大寒

    “女史,主殿的石子路按照您的要求铺好了。”守忠走过来轻声道。

    刘珍儿暂且放下了手中的农书,揉了揉眉心才道:“去看看吧。”

    别人不清楚,刘珍儿却知道皇长子这段时间压力有些大,想了想干脆让人把能按摩足底涌泉穴的石子路修好。

    从东暖阁一路到主殿,一路的宫人见到她都屏气敛声,小心翼翼的行礼。他们之所有如此小心,是因为这段是时间,殿下的心情实在不好,整个长寿宫都被低气压影响到了。

    主殿到书房的路,除了原先的朱红走廊,又有一条安刘珍儿的意思修建的鹅卵石小路,曲曲折折的隐现草木丛中。

    这条小径修的精致美观,上面的鹅卵石也疏密有致,刘珍儿走在上面比较满意。

    “这些石子是用什么东西粘合的?”刘珍儿看了一下,确定不是水泥,不由来了兴趣。

    守忠在这条路上守了几天,终于找到了献殷勤的机会,立马笑着道:“回女史,是糯米、黏土和石灰等混合的三合土。”

    “糯米?”刘珍儿皱起了眉头。殿下这段时间心情不好,很大一部分原因,是担心天时不好,影响了百姓明年的收成。而现在修路都用糯米,有些浪费了。

    守忠惯会察言观色,见刘珍儿面色不虞,立马又加了一句:“用的只是糯米浆,宫中的建筑多是用了糯米的。”

    “罢了,以后长寿宫建筑的用料提前给我和殿下报备一下。”已经发生的事情,刘珍儿就不再细究了。

    把其他宫人都打发下去,园子里只留下了夏荷秋雨后 ,刘珍儿才脱了翘头鞋,试着在小径上走一遍。

    “女史,这路有些硌脚,不如奴婢再去拿些厚一点的足袋?”秋雨看着都觉得脚疼。

    “不用。”刘珍儿毫不犹豫的拒绝了,咬着唇坚持走到了书房,才重新换了足袋,穿上鞋。又在书房外走了几步,脚已经舒缓了过来,感觉到微微发热了,才对这条小路满意。

    对于这条石子路,皇长子也很喜欢,每天傍晚都会带着刘珍儿在上面走一阵,每次走完心情都会放松很多。

    不过皇长子能放松的时间很短,天气的异常就是一把悬在头上的利剑。

    随着时间渐渐逼近,刘珍儿也越来越紧张。长寿宫的人越发的小心翼翼。

    终于到了腊月初四,这年的大寒。

    风从南边吹来,天上也飘起了小雨。

    皇长子站在殿外,将手伸出广袖,放在冷空气中:“果然还是没变。”

    “天气不好,殿下更要保重身体才是。”刘珍儿拿了一件纯黑的貂皮大氅给他披上。

    赵永泽紧了紧大氅,对着刘珍儿笑道:“你说的是。”

    尘埃落定后,赵永泽心里反倒踏实了下来,专注地筹划着怎么应对来年的天灾。

    当天,赵永泽就在少师面前问了:“今年天气异常,朝廷该如何应对?”

    少师元文柏眉心一跳:“殿下这是何意?”

    “少师不知?”赵永泽有些哑然:“农书写了,大寒不寒,来年恐有天灾。”

    ‘大寒不寒,人马不安’的谚语只在一部分地区的底层人口中流传。而元文柏出自大家族,又没有研究过农事,哪知道这个事?听到皇长子的话,心中一紧,立马吩咐旁边的侍人:“去找农书来!”

    翻了农书,元文柏的脸色立即变了,对着赵永泽行了一礼:“请殿下随臣一起觐见陛下。”

    “好。”赵永泽此时确定,少傅是真的不知了。希望那些重臣都是不知而不是欺瞒,赵永泽心中这样期望,但知道不可能。

    总管太监皇长子和少傅一起过来了,不敢怠慢,当即进去禀报。

    当赵永泽进御书房的时候,灯漏正敲响了巳时二刻的鼓声。

    庆和帝视线扫过面色焦急的儿子,将视线停在文元柏身上:“爱卿这个时辰过来,有何急事?”

    “微臣此刻打扰,是有一件关系到天下万民的大事要禀报陛下。”文元柏说完之后,当即将手上的农书呈上。

    庆和帝接过农书一看,脸色就沉了下去,当即站起身,大步走出殿外。

    周围的宫人一惊,紧接着便快中有序的跟出去一大片,御书房里一下子便空了下来。

    “招所有内阁成员,立马到御书房议事!”

    庆和帝话一落,总管太监立马领命跑了出去,只看圣上的脸色,他就意识了事态的严重,丝毫不敢耽搁。

    “父皇和众位大臣有要是商议,儿臣就先告退了。”即使心里谋划了很久,即使他心里有各种应对灾情的想法,他此刻也必须告退。皇长子的身份尊贵,但也敏|感。

    庆和帝却没有立即同意,转身看着儿子问道:“农书上的内容是你发现的?”

    “……是。”赵永泽心里闪过很多种说法,但最后只答了这一句。

    庆和帝脸色稍稍好看了一点:“既然如此,你也留下来听听。”

    拒绝和同意两种想法瞬间在脑海里博弈了几十次,赵永泽还是恭谨的领命了。

    不久,总管太监就领了四个穿着补服的大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