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5节
元宵宫宴,家里身份够的都去了,不过吴侧妃母女一向不喜欢这样的虚热闹,而沈姨娘又因为身份不够,所以并没有去。听七星说府里其他人都好,周宝珍将心放下了些。
她在屋里的地下走了几圈,将以往表哥和楚先生对她说的话在脑子里过了过,这才朝七星吩咐到:“你叫人将吴侧妃她们都请到咱们院子里来,这样万一有事,你们也只需守着这一处就可以了。另外将府里的丫头婆子们,都集中到附近的院子里呆着,让她们不要到处乱走。”
在得知除了亲卫,管家等人已将府中健壮的男仆都组织起来,手拿铜盆在临街的院墙下守着,但凡有人翻墙进府便敲盆示意警,而弓箭手也早就埋伏各处要害之后,周宝珍满意的点了点头。府中防御不弱,只要熬到朝廷平乱,表哥等人回来就没事了。
不一会儿,吴侧妃带着二姑娘,沈姨娘带着小沈姨娘就到了,大家对周宝珍在这种时候还想着她们都很是感激。
“难为世子妃这时候还想着咱们。”
吴侧妃母女不是个多话的,对周宝珍道谢后便在一旁坐了,倒是沈姨娘同周宝珍攀谈起来,小沈姨娘显然没有见过这样的事,脸色有些不好。
“看姨娘说的,都是一家人,这时候自然是要在一处的好。”
“也不知王爷他们在宫里如何了?”
想起在宫里的丈夫和女儿,沈姨娘面带忧色的说了一句,这话说到大伙儿心里去了,周宝珍其实比其他人还要心焦些,毕竟除了夫家人,她娘家人也在宫里呢。
“想来应该会没事的,毕竟就算大皇子赢了,朝廷也是需要人办事的。”
在周宝珍看来,大皇子这反造的颇为仓促,准备势必就不会很充分,他手上应该也没有许多人手,打的也不过大家一个猝不及防。
所以他现在要做的自然是集中力量,将矛头对准皇帝。若大皇子还念着点父子之情,那么他就会逼迫皇帝禅位,若是个心狠的,那就直接杀父弑君了。反正不管是那一种,大皇子现在也腾不出手来对付朝臣们。
就是不知皇帝对于大皇子的行动是否有所察觉,若是有那么今晚鹿死谁手还不知道呢。
一时,大家都沉默下来,屋里屋外都静悄悄的,每个人都竖起耳朵听屋外的动静,生怕一个不好,就有乱党杀进来了。
就像周宝珍想的,王府墙高院深,她们这些呆在内院的女眷,并不知道此刻外头的情形如何了。
大皇子得知皇帝秘密派人去了西北,就知道他的事多半是败露了。他一边派人暗杀钦差,一边想着事已至此,不如放手一搏。老话怎么说的“富贵险中求”如果他不搏一搏,这皇位是绝到不了他头上的。更何况这会子不光是皇位的问题,而是事关身家性命的事。
早先说过,大皇子是诸皇子中,唯一在军中呆过的皇子,是以在禁军里也有几人暗中投靠了他。大皇子想的便是速战速决,逼的皇帝写下退位诏书也就是了,再不然就不要怪他不念父子之情了。
定南王府离皇宫颇近,王府门前的大街上双方人马厮杀激烈,前院尚可听到的厮杀声,到了周宝珍所在的内院却是一点声响也听不见了。
王府的弓箭手埋伏在墙头,时不时给靠近大门的叛军放冷箭,不让人靠近大门的范围。
其实,事后周宝珍听萧绍说起大皇子叛乱的事,也觉得他实在太过草率儿戏,几无胜算。不过在当时的大皇子看来,这却是他唯一的机会了吧。
大皇子身为皇长子,可因为生母身份不过是个婢女,所以并不为皇帝所喜欢。可这世上哪有不想当皇帝的皇子,心有不甘的大皇子便另辟蹊径,从多年前便开始利用开府建衙的优势,大肆敛财和发展自己的势力。
一次意外的机会,让他搭上了鞑靼人也速,两人暗中合作,各自在国内发展自己的势力和地盘。前年春天的那一场大仗便是两人合谋的产物,大皇子趁机将触角伸到了西北,并在哪里大肆发展自己的势力。
至于射向齐将军的冷箭,也是大皇子的人干的,虽没能一举扳倒二皇子,却也让二皇子一系元气大伤。
如今,一切暴露,光是通敌卖国这一项就够他翻不了身了,所以大皇子才会狗急跳墙,出此下策。
其实此刻宫里的情形,并不如人们想象的那般凶险。
元宵宫宴场面盛大,君臣同乐倒也是一桩美谈,因此大皇子的人突然冲进来的时候,确实杀了众人一个措手不及。在叛军随手砍翻几个靠近门边的几位大人之后,场面很快就被控制在了大皇子手里。
大皇子一身戎装,对着皇帝含泪控诉多年所受的种种不公正待遇,最后要皇帝在早就写好的禅位诏书上加盖玉玺。大皇子保证,只要皇帝肯禅位与他,他一定尊皇帝为太上皇,奉养他安享晚年,至于他的兄弟们,他也都会善待,给他们封王封爵,安享荣华。
原本皇帝假意答应大皇子,稳住了局势,剩下的便是谈判和拉锯,来为自己争取时间,以待援兵了。
不想这个时候二皇子却跳了出了,指着大皇子就是一番义正言辞的怒斥。并且最后,还洋洋得意的说什么“父皇早已知悉你的狼子野心,援兵就在宫外”之类的话。
说起来,二皇子虽蠢,却也不至鲁莽至此,这一切,都源于二皇子在宫宴开始前收到的一张纸条。
纸条是以秦妃的笔迹写的,大意是大皇子图谋不轨,皇帝早已知悉,只要二皇子在关键时刻拿出担当来,以向皇帝证明他的胆识和魄力,如此必能在接下来的日子里脱颖而出,顺利坐上那个位置。
二皇子兴奋的整场宫宴都有些坐立难安,期盼着这个时刻的到来。果然同纸条上说的一样,大皇子行动了,二皇子更是对上头的话深信不疑,觉得这必然是母妃知道了消息,这才赶紧通知他的。
其实宫宴之前,收到纸条的人还有四皇子,上头的内容大同小异,至于结果如何,端看接到纸条的人怎么做了。
施这个计谋的人,很有点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的意思,反正即便没有人上钩,此事对他来说来没什么损失。
大皇子此刻本就如惊弓之鸟,如今听二皇子说皇帝已然知悉了他的计划,当场便慌了手脚,如此倒是恶向胆边生,想着干脆一不做二不休。
大皇子刀举砍向皇帝的时候,二皇子反射性的躲向了一边,倒是四皇子瞅准时机,扑上去替皇帝挡了这一刀。
二皇子见状心下懊恼,想着老四果然是个狡猾的,这时皇帝身边的侍卫才反应过来,同大皇子打在了一起。
二皇子不想让四皇子专美于前,于是从地上爬起来,向皇帝身边跑去。。。。。。
今日宫宴的武官不少,很快便合叛军打了起来,可他们吃亏在没有武器,只能拿些桌椅板凳抵挡,到底不趁手,所以很快便被叛军压制住了。
萧绍这里,叛军倒不是他的对手,只是要他去救皇帝自然也是不可能的,所以他便不紧不慢的同叛军缠斗在了一起。
总之,此刻的情势看起来便是大皇子的人略占了上风,皇帝左躲右闪,很快他身边的侍卫一个个都倒下来了。
在皇帝身边最后一个亲卫倒下后,望着大皇子手中的刀,皇帝心中一阵悲凉,难道他今日就真的要死在这个畜生手上了?
大皇子此刻早已杀红了眼了,哪里还管得了什么君臣父子,如今他满脑子想的便是,杀了皇帝,这天下就是他的了。他仿佛已经看见朝堂之上,百官山呼万岁的情景,想到了世人跪拜在他脚下的情形,大皇子笑了起来,笑着笑着,眼泪便流了出来,就见他红眼瞪想皇帝,嘴里问到:“父皇,我到底有什么不好,为什么你眼里就从来也没有我这个儿子。”
皇帝想着大限将至,今日多半是活不成了,哪里还会顾虑大皇子的感受,只顾指了他,嘴里骂到:“早知今日,当初你这畜生一生下来,就该溺死了才好,今日朕但凡有一线生机,必将你这畜生碎尸万段才好。”
这句话彻底刺激了大皇子,就见他发狂般的拿刀在皇帝身前胡乱砍了几下,最后才将刀刃对准了皇帝,嘴里喃喃自语“是你逼我的,是你逼我的。。。。。。”
寒光闪过,皇帝认命般的闭上了眼睛,然而预期的疼痛并没有到来。
刀落在了二皇子颈间,一道血柱冲天而起,二皇子倒下的时候,是笑着的。
“父皇,这次是儿臣救您的。。。。。。”
大皇子见一击不中,可是能杀了二皇子,他心里也是畅快的,打小他没少受这个弟弟的气,现在他最恨的老二已经死了,那么剩下的就是皇帝了。
大皇子手中的刀,再一次举了起来,可是这一次,他再也没有机会了,一把刀从他身后刺进来,贯胸而出。 ↑返回顶部↑
她在屋里的地下走了几圈,将以往表哥和楚先生对她说的话在脑子里过了过,这才朝七星吩咐到:“你叫人将吴侧妃她们都请到咱们院子里来,这样万一有事,你们也只需守着这一处就可以了。另外将府里的丫头婆子们,都集中到附近的院子里呆着,让她们不要到处乱走。”
在得知除了亲卫,管家等人已将府中健壮的男仆都组织起来,手拿铜盆在临街的院墙下守着,但凡有人翻墙进府便敲盆示意警,而弓箭手也早就埋伏各处要害之后,周宝珍满意的点了点头。府中防御不弱,只要熬到朝廷平乱,表哥等人回来就没事了。
不一会儿,吴侧妃带着二姑娘,沈姨娘带着小沈姨娘就到了,大家对周宝珍在这种时候还想着她们都很是感激。
“难为世子妃这时候还想着咱们。”
吴侧妃母女不是个多话的,对周宝珍道谢后便在一旁坐了,倒是沈姨娘同周宝珍攀谈起来,小沈姨娘显然没有见过这样的事,脸色有些不好。
“看姨娘说的,都是一家人,这时候自然是要在一处的好。”
“也不知王爷他们在宫里如何了?”
想起在宫里的丈夫和女儿,沈姨娘面带忧色的说了一句,这话说到大伙儿心里去了,周宝珍其实比其他人还要心焦些,毕竟除了夫家人,她娘家人也在宫里呢。
“想来应该会没事的,毕竟就算大皇子赢了,朝廷也是需要人办事的。”
在周宝珍看来,大皇子这反造的颇为仓促,准备势必就不会很充分,他手上应该也没有许多人手,打的也不过大家一个猝不及防。
所以他现在要做的自然是集中力量,将矛头对准皇帝。若大皇子还念着点父子之情,那么他就会逼迫皇帝禅位,若是个心狠的,那就直接杀父弑君了。反正不管是那一种,大皇子现在也腾不出手来对付朝臣们。
就是不知皇帝对于大皇子的行动是否有所察觉,若是有那么今晚鹿死谁手还不知道呢。
一时,大家都沉默下来,屋里屋外都静悄悄的,每个人都竖起耳朵听屋外的动静,生怕一个不好,就有乱党杀进来了。
就像周宝珍想的,王府墙高院深,她们这些呆在内院的女眷,并不知道此刻外头的情形如何了。
大皇子得知皇帝秘密派人去了西北,就知道他的事多半是败露了。他一边派人暗杀钦差,一边想着事已至此,不如放手一搏。老话怎么说的“富贵险中求”如果他不搏一搏,这皇位是绝到不了他头上的。更何况这会子不光是皇位的问题,而是事关身家性命的事。
早先说过,大皇子是诸皇子中,唯一在军中呆过的皇子,是以在禁军里也有几人暗中投靠了他。大皇子想的便是速战速决,逼的皇帝写下退位诏书也就是了,再不然就不要怪他不念父子之情了。
定南王府离皇宫颇近,王府门前的大街上双方人马厮杀激烈,前院尚可听到的厮杀声,到了周宝珍所在的内院却是一点声响也听不见了。
王府的弓箭手埋伏在墙头,时不时给靠近大门的叛军放冷箭,不让人靠近大门的范围。
其实,事后周宝珍听萧绍说起大皇子叛乱的事,也觉得他实在太过草率儿戏,几无胜算。不过在当时的大皇子看来,这却是他唯一的机会了吧。
大皇子身为皇长子,可因为生母身份不过是个婢女,所以并不为皇帝所喜欢。可这世上哪有不想当皇帝的皇子,心有不甘的大皇子便另辟蹊径,从多年前便开始利用开府建衙的优势,大肆敛财和发展自己的势力。
一次意外的机会,让他搭上了鞑靼人也速,两人暗中合作,各自在国内发展自己的势力和地盘。前年春天的那一场大仗便是两人合谋的产物,大皇子趁机将触角伸到了西北,并在哪里大肆发展自己的势力。
至于射向齐将军的冷箭,也是大皇子的人干的,虽没能一举扳倒二皇子,却也让二皇子一系元气大伤。
如今,一切暴露,光是通敌卖国这一项就够他翻不了身了,所以大皇子才会狗急跳墙,出此下策。
其实此刻宫里的情形,并不如人们想象的那般凶险。
元宵宫宴场面盛大,君臣同乐倒也是一桩美谈,因此大皇子的人突然冲进来的时候,确实杀了众人一个措手不及。在叛军随手砍翻几个靠近门边的几位大人之后,场面很快就被控制在了大皇子手里。
大皇子一身戎装,对着皇帝含泪控诉多年所受的种种不公正待遇,最后要皇帝在早就写好的禅位诏书上加盖玉玺。大皇子保证,只要皇帝肯禅位与他,他一定尊皇帝为太上皇,奉养他安享晚年,至于他的兄弟们,他也都会善待,给他们封王封爵,安享荣华。
原本皇帝假意答应大皇子,稳住了局势,剩下的便是谈判和拉锯,来为自己争取时间,以待援兵了。
不想这个时候二皇子却跳了出了,指着大皇子就是一番义正言辞的怒斥。并且最后,还洋洋得意的说什么“父皇早已知悉你的狼子野心,援兵就在宫外”之类的话。
说起来,二皇子虽蠢,却也不至鲁莽至此,这一切,都源于二皇子在宫宴开始前收到的一张纸条。
纸条是以秦妃的笔迹写的,大意是大皇子图谋不轨,皇帝早已知悉,只要二皇子在关键时刻拿出担当来,以向皇帝证明他的胆识和魄力,如此必能在接下来的日子里脱颖而出,顺利坐上那个位置。
二皇子兴奋的整场宫宴都有些坐立难安,期盼着这个时刻的到来。果然同纸条上说的一样,大皇子行动了,二皇子更是对上头的话深信不疑,觉得这必然是母妃知道了消息,这才赶紧通知他的。
其实宫宴之前,收到纸条的人还有四皇子,上头的内容大同小异,至于结果如何,端看接到纸条的人怎么做了。
施这个计谋的人,很有点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的意思,反正即便没有人上钩,此事对他来说来没什么损失。
大皇子此刻本就如惊弓之鸟,如今听二皇子说皇帝已然知悉了他的计划,当场便慌了手脚,如此倒是恶向胆边生,想着干脆一不做二不休。
大皇子刀举砍向皇帝的时候,二皇子反射性的躲向了一边,倒是四皇子瞅准时机,扑上去替皇帝挡了这一刀。
二皇子见状心下懊恼,想着老四果然是个狡猾的,这时皇帝身边的侍卫才反应过来,同大皇子打在了一起。
二皇子不想让四皇子专美于前,于是从地上爬起来,向皇帝身边跑去。。。。。。
今日宫宴的武官不少,很快便合叛军打了起来,可他们吃亏在没有武器,只能拿些桌椅板凳抵挡,到底不趁手,所以很快便被叛军压制住了。
萧绍这里,叛军倒不是他的对手,只是要他去救皇帝自然也是不可能的,所以他便不紧不慢的同叛军缠斗在了一起。
总之,此刻的情势看起来便是大皇子的人略占了上风,皇帝左躲右闪,很快他身边的侍卫一个个都倒下来了。
在皇帝身边最后一个亲卫倒下后,望着大皇子手中的刀,皇帝心中一阵悲凉,难道他今日就真的要死在这个畜生手上了?
大皇子此刻早已杀红了眼了,哪里还管得了什么君臣父子,如今他满脑子想的便是,杀了皇帝,这天下就是他的了。他仿佛已经看见朝堂之上,百官山呼万岁的情景,想到了世人跪拜在他脚下的情形,大皇子笑了起来,笑着笑着,眼泪便流了出来,就见他红眼瞪想皇帝,嘴里问到:“父皇,我到底有什么不好,为什么你眼里就从来也没有我这个儿子。”
皇帝想着大限将至,今日多半是活不成了,哪里还会顾虑大皇子的感受,只顾指了他,嘴里骂到:“早知今日,当初你这畜生一生下来,就该溺死了才好,今日朕但凡有一线生机,必将你这畜生碎尸万段才好。”
这句话彻底刺激了大皇子,就见他发狂般的拿刀在皇帝身前胡乱砍了几下,最后才将刀刃对准了皇帝,嘴里喃喃自语“是你逼我的,是你逼我的。。。。。。”
寒光闪过,皇帝认命般的闭上了眼睛,然而预期的疼痛并没有到来。
刀落在了二皇子颈间,一道血柱冲天而起,二皇子倒下的时候,是笑着的。
“父皇,这次是儿臣救您的。。。。。。”
大皇子见一击不中,可是能杀了二皇子,他心里也是畅快的,打小他没少受这个弟弟的气,现在他最恨的老二已经死了,那么剩下的就是皇帝了。
大皇子手中的刀,再一次举了起来,可是这一次,他再也没有机会了,一把刀从他身后刺进来,贯胸而出。 ↑返回顶部↑
元宵宫宴,家里身份够的都去了,不过吴侧妃母女一向不喜欢这样的虚热闹,而沈姨娘又因为身份不够,所以并没有去。听七星说府里其他人都好,周宝珍将心放下了些。
她在屋里的地下走了几圈,将以往表哥和楚先生对她说的话在脑子里过了过,这才朝七星吩咐到:“你叫人将吴侧妃她们都请到咱们院子里来,这样万一有事,你们也只需守着这一处就可以了。另外将府里的丫头婆子们,都集中到附近的院子里呆着,让她们不要到处乱走。”
在得知除了亲卫,管家等人已将府中健壮的男仆都组织起来,手拿铜盆在临街的院墙下守着,但凡有人翻墙进府便敲盆示意警,而弓箭手也早就埋伏各处要害之后,周宝珍满意的点了点头。府中防御不弱,只要熬到朝廷平乱,表哥等人回来就没事了。
不一会儿,吴侧妃带着二姑娘,沈姨娘带着小沈姨娘就到了,大家对周宝珍在这种时候还想着她们都很是感激。
“难为世子妃这时候还想着咱们。”
吴侧妃母女不是个多话的,对周宝珍道谢后便在一旁坐了,倒是沈姨娘同周宝珍攀谈起来,小沈姨娘显然没有见过这样的事,脸色有些不好。
“看姨娘说的,都是一家人,这时候自然是要在一处的好。”
“也不知王爷他们在宫里如何了?”
想起在宫里的丈夫和女儿,沈姨娘面带忧色的说了一句,这话说到大伙儿心里去了,周宝珍其实比其他人还要心焦些,毕竟除了夫家人,她娘家人也在宫里呢。
“想来应该会没事的,毕竟就算大皇子赢了,朝廷也是需要人办事的。”
在周宝珍看来,大皇子这反造的颇为仓促,准备势必就不会很充分,他手上应该也没有许多人手,打的也不过大家一个猝不及防。
所以他现在要做的自然是集中力量,将矛头对准皇帝。若大皇子还念着点父子之情,那么他就会逼迫皇帝禅位,若是个心狠的,那就直接杀父弑君了。反正不管是那一种,大皇子现在也腾不出手来对付朝臣们。
就是不知皇帝对于大皇子的行动是否有所察觉,若是有那么今晚鹿死谁手还不知道呢。
一时,大家都沉默下来,屋里屋外都静悄悄的,每个人都竖起耳朵听屋外的动静,生怕一个不好,就有乱党杀进来了。
就像周宝珍想的,王府墙高院深,她们这些呆在内院的女眷,并不知道此刻外头的情形如何了。
大皇子得知皇帝秘密派人去了西北,就知道他的事多半是败露了。他一边派人暗杀钦差,一边想着事已至此,不如放手一搏。老话怎么说的“富贵险中求”如果他不搏一搏,这皇位是绝到不了他头上的。更何况这会子不光是皇位的问题,而是事关身家性命的事。
早先说过,大皇子是诸皇子中,唯一在军中呆过的皇子,是以在禁军里也有几人暗中投靠了他。大皇子想的便是速战速决,逼的皇帝写下退位诏书也就是了,再不然就不要怪他不念父子之情了。
定南王府离皇宫颇近,王府门前的大街上双方人马厮杀激烈,前院尚可听到的厮杀声,到了周宝珍所在的内院却是一点声响也听不见了。
王府的弓箭手埋伏在墙头,时不时给靠近大门的叛军放冷箭,不让人靠近大门的范围。
其实,事后周宝珍听萧绍说起大皇子叛乱的事,也觉得他实在太过草率儿戏,几无胜算。不过在当时的大皇子看来,这却是他唯一的机会了吧。
大皇子身为皇长子,可因为生母身份不过是个婢女,所以并不为皇帝所喜欢。可这世上哪有不想当皇帝的皇子,心有不甘的大皇子便另辟蹊径,从多年前便开始利用开府建衙的优势,大肆敛财和发展自己的势力。
一次意外的机会,让他搭上了鞑靼人也速,两人暗中合作,各自在国内发展自己的势力和地盘。前年春天的那一场大仗便是两人合谋的产物,大皇子趁机将触角伸到了西北,并在哪里大肆发展自己的势力。
至于射向齐将军的冷箭,也是大皇子的人干的,虽没能一举扳倒二皇子,却也让二皇子一系元气大伤。
如今,一切暴露,光是通敌卖国这一项就够他翻不了身了,所以大皇子才会狗急跳墙,出此下策。
其实此刻宫里的情形,并不如人们想象的那般凶险。
元宵宫宴场面盛大,君臣同乐倒也是一桩美谈,因此大皇子的人突然冲进来的时候,确实杀了众人一个措手不及。在叛军随手砍翻几个靠近门边的几位大人之后,场面很快就被控制在了大皇子手里。
大皇子一身戎装,对着皇帝含泪控诉多年所受的种种不公正待遇,最后要皇帝在早就写好的禅位诏书上加盖玉玺。大皇子保证,只要皇帝肯禅位与他,他一定尊皇帝为太上皇,奉养他安享晚年,至于他的兄弟们,他也都会善待,给他们封王封爵,安享荣华。
原本皇帝假意答应大皇子,稳住了局势,剩下的便是谈判和拉锯,来为自己争取时间,以待援兵了。
不想这个时候二皇子却跳了出了,指着大皇子就是一番义正言辞的怒斥。并且最后,还洋洋得意的说什么“父皇早已知悉你的狼子野心,援兵就在宫外”之类的话。
说起来,二皇子虽蠢,却也不至鲁莽至此,这一切,都源于二皇子在宫宴开始前收到的一张纸条。
纸条是以秦妃的笔迹写的,大意是大皇子图谋不轨,皇帝早已知悉,只要二皇子在关键时刻拿出担当来,以向皇帝证明他的胆识和魄力,如此必能在接下来的日子里脱颖而出,顺利坐上那个位置。
二皇子兴奋的整场宫宴都有些坐立难安,期盼着这个时刻的到来。果然同纸条上说的一样,大皇子行动了,二皇子更是对上头的话深信不疑,觉得这必然是母妃知道了消息,这才赶紧通知他的。
其实宫宴之前,收到纸条的人还有四皇子,上头的内容大同小异,至于结果如何,端看接到纸条的人怎么做了。
施这个计谋的人,很有点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的意思,反正即便没有人上钩,此事对他来说来没什么损失。
大皇子此刻本就如惊弓之鸟,如今听二皇子说皇帝已然知悉了他的计划,当场便慌了手脚,如此倒是恶向胆边生,想着干脆一不做二不休。
大皇子刀举砍向皇帝的时候,二皇子反射性的躲向了一边,倒是四皇子瞅准时机,扑上去替皇帝挡了这一刀。
二皇子见状心下懊恼,想着老四果然是个狡猾的,这时皇帝身边的侍卫才反应过来,同大皇子打在了一起。
二皇子不想让四皇子专美于前,于是从地上爬起来,向皇帝身边跑去。。。。。。
今日宫宴的武官不少,很快便合叛军打了起来,可他们吃亏在没有武器,只能拿些桌椅板凳抵挡,到底不趁手,所以很快便被叛军压制住了。
萧绍这里,叛军倒不是他的对手,只是要他去救皇帝自然也是不可能的,所以他便不紧不慢的同叛军缠斗在了一起。
总之,此刻的情势看起来便是大皇子的人略占了上风,皇帝左躲右闪,很快他身边的侍卫一个个都倒下来了。
在皇帝身边最后一个亲卫倒下后,望着大皇子手中的刀,皇帝心中一阵悲凉,难道他今日就真的要死在这个畜生手上了?
大皇子此刻早已杀红了眼了,哪里还管得了什么君臣父子,如今他满脑子想的便是,杀了皇帝,这天下就是他的了。他仿佛已经看见朝堂之上,百官山呼万岁的情景,想到了世人跪拜在他脚下的情形,大皇子笑了起来,笑着笑着,眼泪便流了出来,就见他红眼瞪想皇帝,嘴里问到:“父皇,我到底有什么不好,为什么你眼里就从来也没有我这个儿子。”
皇帝想着大限将至,今日多半是活不成了,哪里还会顾虑大皇子的感受,只顾指了他,嘴里骂到:“早知今日,当初你这畜生一生下来,就该溺死了才好,今日朕但凡有一线生机,必将你这畜生碎尸万段才好。”
这句话彻底刺激了大皇子,就见他发狂般的拿刀在皇帝身前胡乱砍了几下,最后才将刀刃对准了皇帝,嘴里喃喃自语“是你逼我的,是你逼我的。。。。。。”
寒光闪过,皇帝认命般的闭上了眼睛,然而预期的疼痛并没有到来。
刀落在了二皇子颈间,一道血柱冲天而起,二皇子倒下的时候,是笑着的。
“父皇,这次是儿臣救您的。。。。。。”
大皇子见一击不中,可是能杀了二皇子,他心里也是畅快的,打小他没少受这个弟弟的气,现在他最恨的老二已经死了,那么剩下的就是皇帝了。
大皇子手中的刀,再一次举了起来,可是这一次,他再也没有机会了,一把刀从他身后刺进来,贯胸而出。
她在屋里的地下走了几圈,将以往表哥和楚先生对她说的话在脑子里过了过,这才朝七星吩咐到:“你叫人将吴侧妃她们都请到咱们院子里来,这样万一有事,你们也只需守着这一处就可以了。另外将府里的丫头婆子们,都集中到附近的院子里呆着,让她们不要到处乱走。”
在得知除了亲卫,管家等人已将府中健壮的男仆都组织起来,手拿铜盆在临街的院墙下守着,但凡有人翻墙进府便敲盆示意警,而弓箭手也早就埋伏各处要害之后,周宝珍满意的点了点头。府中防御不弱,只要熬到朝廷平乱,表哥等人回来就没事了。
不一会儿,吴侧妃带着二姑娘,沈姨娘带着小沈姨娘就到了,大家对周宝珍在这种时候还想着她们都很是感激。
“难为世子妃这时候还想着咱们。”
吴侧妃母女不是个多话的,对周宝珍道谢后便在一旁坐了,倒是沈姨娘同周宝珍攀谈起来,小沈姨娘显然没有见过这样的事,脸色有些不好。
“看姨娘说的,都是一家人,这时候自然是要在一处的好。”
“也不知王爷他们在宫里如何了?”
想起在宫里的丈夫和女儿,沈姨娘面带忧色的说了一句,这话说到大伙儿心里去了,周宝珍其实比其他人还要心焦些,毕竟除了夫家人,她娘家人也在宫里呢。
“想来应该会没事的,毕竟就算大皇子赢了,朝廷也是需要人办事的。”
在周宝珍看来,大皇子这反造的颇为仓促,准备势必就不会很充分,他手上应该也没有许多人手,打的也不过大家一个猝不及防。
所以他现在要做的自然是集中力量,将矛头对准皇帝。若大皇子还念着点父子之情,那么他就会逼迫皇帝禅位,若是个心狠的,那就直接杀父弑君了。反正不管是那一种,大皇子现在也腾不出手来对付朝臣们。
就是不知皇帝对于大皇子的行动是否有所察觉,若是有那么今晚鹿死谁手还不知道呢。
一时,大家都沉默下来,屋里屋外都静悄悄的,每个人都竖起耳朵听屋外的动静,生怕一个不好,就有乱党杀进来了。
就像周宝珍想的,王府墙高院深,她们这些呆在内院的女眷,并不知道此刻外头的情形如何了。
大皇子得知皇帝秘密派人去了西北,就知道他的事多半是败露了。他一边派人暗杀钦差,一边想着事已至此,不如放手一搏。老话怎么说的“富贵险中求”如果他不搏一搏,这皇位是绝到不了他头上的。更何况这会子不光是皇位的问题,而是事关身家性命的事。
早先说过,大皇子是诸皇子中,唯一在军中呆过的皇子,是以在禁军里也有几人暗中投靠了他。大皇子想的便是速战速决,逼的皇帝写下退位诏书也就是了,再不然就不要怪他不念父子之情了。
定南王府离皇宫颇近,王府门前的大街上双方人马厮杀激烈,前院尚可听到的厮杀声,到了周宝珍所在的内院却是一点声响也听不见了。
王府的弓箭手埋伏在墙头,时不时给靠近大门的叛军放冷箭,不让人靠近大门的范围。
其实,事后周宝珍听萧绍说起大皇子叛乱的事,也觉得他实在太过草率儿戏,几无胜算。不过在当时的大皇子看来,这却是他唯一的机会了吧。
大皇子身为皇长子,可因为生母身份不过是个婢女,所以并不为皇帝所喜欢。可这世上哪有不想当皇帝的皇子,心有不甘的大皇子便另辟蹊径,从多年前便开始利用开府建衙的优势,大肆敛财和发展自己的势力。
一次意外的机会,让他搭上了鞑靼人也速,两人暗中合作,各自在国内发展自己的势力和地盘。前年春天的那一场大仗便是两人合谋的产物,大皇子趁机将触角伸到了西北,并在哪里大肆发展自己的势力。
至于射向齐将军的冷箭,也是大皇子的人干的,虽没能一举扳倒二皇子,却也让二皇子一系元气大伤。
如今,一切暴露,光是通敌卖国这一项就够他翻不了身了,所以大皇子才会狗急跳墙,出此下策。
其实此刻宫里的情形,并不如人们想象的那般凶险。
元宵宫宴场面盛大,君臣同乐倒也是一桩美谈,因此大皇子的人突然冲进来的时候,确实杀了众人一个措手不及。在叛军随手砍翻几个靠近门边的几位大人之后,场面很快就被控制在了大皇子手里。
大皇子一身戎装,对着皇帝含泪控诉多年所受的种种不公正待遇,最后要皇帝在早就写好的禅位诏书上加盖玉玺。大皇子保证,只要皇帝肯禅位与他,他一定尊皇帝为太上皇,奉养他安享晚年,至于他的兄弟们,他也都会善待,给他们封王封爵,安享荣华。
原本皇帝假意答应大皇子,稳住了局势,剩下的便是谈判和拉锯,来为自己争取时间,以待援兵了。
不想这个时候二皇子却跳了出了,指着大皇子就是一番义正言辞的怒斥。并且最后,还洋洋得意的说什么“父皇早已知悉你的狼子野心,援兵就在宫外”之类的话。
说起来,二皇子虽蠢,却也不至鲁莽至此,这一切,都源于二皇子在宫宴开始前收到的一张纸条。
纸条是以秦妃的笔迹写的,大意是大皇子图谋不轨,皇帝早已知悉,只要二皇子在关键时刻拿出担当来,以向皇帝证明他的胆识和魄力,如此必能在接下来的日子里脱颖而出,顺利坐上那个位置。
二皇子兴奋的整场宫宴都有些坐立难安,期盼着这个时刻的到来。果然同纸条上说的一样,大皇子行动了,二皇子更是对上头的话深信不疑,觉得这必然是母妃知道了消息,这才赶紧通知他的。
其实宫宴之前,收到纸条的人还有四皇子,上头的内容大同小异,至于结果如何,端看接到纸条的人怎么做了。
施这个计谋的人,很有点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的意思,反正即便没有人上钩,此事对他来说来没什么损失。
大皇子此刻本就如惊弓之鸟,如今听二皇子说皇帝已然知悉了他的计划,当场便慌了手脚,如此倒是恶向胆边生,想着干脆一不做二不休。
大皇子刀举砍向皇帝的时候,二皇子反射性的躲向了一边,倒是四皇子瞅准时机,扑上去替皇帝挡了这一刀。
二皇子见状心下懊恼,想着老四果然是个狡猾的,这时皇帝身边的侍卫才反应过来,同大皇子打在了一起。
二皇子不想让四皇子专美于前,于是从地上爬起来,向皇帝身边跑去。。。。。。
今日宫宴的武官不少,很快便合叛军打了起来,可他们吃亏在没有武器,只能拿些桌椅板凳抵挡,到底不趁手,所以很快便被叛军压制住了。
萧绍这里,叛军倒不是他的对手,只是要他去救皇帝自然也是不可能的,所以他便不紧不慢的同叛军缠斗在了一起。
总之,此刻的情势看起来便是大皇子的人略占了上风,皇帝左躲右闪,很快他身边的侍卫一个个都倒下来了。
在皇帝身边最后一个亲卫倒下后,望着大皇子手中的刀,皇帝心中一阵悲凉,难道他今日就真的要死在这个畜生手上了?
大皇子此刻早已杀红了眼了,哪里还管得了什么君臣父子,如今他满脑子想的便是,杀了皇帝,这天下就是他的了。他仿佛已经看见朝堂之上,百官山呼万岁的情景,想到了世人跪拜在他脚下的情形,大皇子笑了起来,笑着笑着,眼泪便流了出来,就见他红眼瞪想皇帝,嘴里问到:“父皇,我到底有什么不好,为什么你眼里就从来也没有我这个儿子。”
皇帝想着大限将至,今日多半是活不成了,哪里还会顾虑大皇子的感受,只顾指了他,嘴里骂到:“早知今日,当初你这畜生一生下来,就该溺死了才好,今日朕但凡有一线生机,必将你这畜生碎尸万段才好。”
这句话彻底刺激了大皇子,就见他发狂般的拿刀在皇帝身前胡乱砍了几下,最后才将刀刃对准了皇帝,嘴里喃喃自语“是你逼我的,是你逼我的。。。。。。”
寒光闪过,皇帝认命般的闭上了眼睛,然而预期的疼痛并没有到来。
刀落在了二皇子颈间,一道血柱冲天而起,二皇子倒下的时候,是笑着的。
“父皇,这次是儿臣救您的。。。。。。”
大皇子见一击不中,可是能杀了二皇子,他心里也是畅快的,打小他没少受这个弟弟的气,现在他最恨的老二已经死了,那么剩下的就是皇帝了。
大皇子手中的刀,再一次举了起来,可是这一次,他再也没有机会了,一把刀从他身后刺进来,贯胸而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