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5节
徐伯一怔,“你,你怎么行……”
奉书小声道:“小六哥不知什么时候才能回来,那人又凶得很,再耽搁下去,恐怕更得找你麻烦。就是出门跑一趟的事,我叔父回来之后,你别让他说我就行。”
那管家在一旁叫道:“快点,快点!别让俺等着!”
徐伯无法可想,只得点点头,叹了口气,说:“好孩子,那就辛苦你啦。,完事之后,赶紧原路回来,注意安全。”
奉书应了一声,搬起皮箱,跟在那管家身后,三两步跨出了门。
第87章 人命危且浅,忽若朝露晞
lt;/scriptgt; 奉书多日来头一次出门,虽然兴奋不已,但想到那管家凶神恶煞的模样,却也不敢乱看乱走,只是埋头跟在后面。余光瞥见药铺边上一个布店和一个裁缝铺邻在一起,对面开着一家卖蒸饼的摊子。除此之外,胡同里全是汉人家宅。那胡同只有五六步宽窄,有的人家门口堆着些乱七八糟的家什、木柴、煤块、板车,便占了半条路,她便得侧身绕过去。
出了胡同,便是一条十来步阔的小街。那管家转身向南,奉书亦步亦趋地跟上,忽然想,这一路不知要走多远,回来时可别迷路。鼓起勇气,小心翼翼地问:“老爷,咱们去哪儿?”
那管家答道:“东城区,仁寿坊!”说毕一回头,见奉书小小的身子被挡在箱子后面,走路摇摇晃晃的,不禁皱眉呵斥道:“给我拿稳了!要是有一丁点儿磕磕碰碰,哼!”
那皮箱沉甸甸的,尽管奉书跟着杜浒练了将近一年的力气,此时也觉得颇为吃力。她当然知道,要是这箱子有一点闪失,徐伯一年的生意恐怕就要白做了,心想:“不知这位生病抓药的大老爷,是什么人?”
但这话她是不敢问出口的,只得把这一疑问埋在心里,专心记路。好在大都城虽然无边无际,城里的每一条大街小巷却都是笔直走向,经纬分明,好像一个大棋盘。不少江南城镇的街道都是弯弯曲曲的,相比之下就变成了迷宫。奉书发现自己只要能辨出东南西北,就很难在大都城里走丢。而辨认方向的本事,早在她做蚊子的时候,就已经能熟练运用了。
她不知道蒙古人为什么要把城市建成这般乏味的模样,也许是他们在草原上直来直去地跑惯了?城内最宽的大街有二十来步阔,但却没铺一块砖石,而是适于跑马的土路。偶尔,衣着光鲜的蒙古贵族子弟在街上策马而过,扬起一尾烟尘。路上的行人对此似乎司空见惯,早早就闪在了一旁,用衣袖掩住鼻孔,耐心地等那尘灰落下去。
向南行了约莫一顿饭工夫,坊间慢慢热闹了起来,大街尽头出现了一个大湖泊,湖面上厚厚地结着冰,一群半大孩童推着板凳改装成的小滑车,在冰面上滑行嬉戏。这个湖,她和杜浒进城时便见过,知道叫做积水潭,蒙古话叫海子。在城北开挖的引水渠,便是要以此处为终点。沿海子的斜街上开着各种歌台酒馆,丝竹笙歌绵延一路,其中不免汉调夷腔混杂,颇不入耳。
几个小吏打扮的客人正坐在街边喝酒,看到那管家走来,笑嘻嘻地拱一拱手,跟他打招呼。有的还问:“贵府大人福体安健?”
那管家只是简单回道:“还好,还好,多谢挂念!”
奉书心想:“这管家老爷在城里还挺出名,他家主人不知是哪个王公贵族?这么多人惦记着。”
正想着,忽然脚下一绊,险些踉跄一步,原来是几只肥鹅吱嘎乱叫,拍着翅膀蹿到了她跟前。她连忙用脚赶开,这才发现自己已经走进了一个小市场,路东侧的摊位上,几百只鸡鸭鹅兔被栓着挤在一起,论斤售卖。路西侧则是米面粮食铺子,兼有骆驼驮来的布匹、皮草。牲畜和家禽混在一起,味道便不太好闻。那管家捏着鼻子穿了过去,又回头呵斥了奉书几句,叫她快走。
奉书却对眼前的一切有些莫名的留恋。她已经很久没见过如此繁荣祥和的城市了。这里的居民,从头到脚都充满了生活和市井的气息,南方几十年的连绵征战,似乎和他们没有一点关系。尽管街上的行人大多是装束差不多的汉人,她却能清晰地分辨出来哪些是北人,哪些是流落在此的南人,因为南人的眉心之间总是有一股抹不去的忧愁。她忽然想到,自己说不定也是这个样子的,连忙用力舒展眉头,勾起嘴角,自己对自己笑了一笑。
各种各样的市场一个接着一个。路边有时候是胡椒、孜然和丁香的辛香气,有时候是发酵乳酪的酸臭气,有时候是呛人的煤炉烟味,有时则是一些不知名的氤氲香气,闻得她昏昏欲醉,脚步仿佛都漂浮起来了。
还有的时候,市场里充斥着人的味道——旧衣服的馊味、油腻的头发味、汗臭气,来自几百个衣衫褴褛的年轻汉子。他们在寒风中聚在一起,等着有雇主来购买他们的劳力,工钱日结,有时甚至以时辰来计。
突然,奉书听到一阵凄厉的哭泣从街角传来。那是一个十三四岁的南人女孩,身形纤瘦苗条,身上穿的衣服已经撕破了好几个口子,露出里面斑驳带伤的肌肤。那女孩一面哭,一面狠命抓着一个蒙古老太婆的衣袖。那老太婆想要把她甩开,那女孩却死活不放手。随即便有两个男丁上前,踢了她一脚,把她推搡到旁边。
那女孩边哭便喊:“求求你,萨仁姑姑……我会好好干活,我会听话……别、别赶我……我不要走……求求你,再留我一天……”
那叫做萨仁姑姑的老太婆穿着讲究,一看便是大户人家的下人,一脸嫌恶地看着那个哭泣的女孩,厉声喝道:“留着你,留着你干吃饭吗?哼,太子说你们汉人知书达理,乖巧听话,这才要了你来服侍公主,你倒好,笨手笨脚的,连个羊羔儿都不如!留着做什么?趁早儿卖了干净!”说着伸手将一个中年牙婆招呼过来,问:“出多少钱?”
那牙婆笑道:“姑姑今日招财进宝,两个院子都看上了这个黄花闺女,其中一个出十二贯钱……”
那女孩猛然大哭起来:“我不要去!我死也不走!”随即便被重重甩了个耳光,捂着脸抽泣着。
那牙婆托起那女孩的下巴,略略打量了一下,冷笑道:“你这身子早就是别人的啦,由不得你做主!你爹娘不争气,给你挣了个驱口之身,怨不得别人,认命罢!”
驱口便是蒙古话里的奴婢。那女孩随即被拽走了。萨仁姑姑和那牙婆讲了几句价,笑嘻嘻地收了钱,又对那牙婆抱怨道:“大姐,你手头难道就没别人了?卖给我的一个比一个不中用,添了多少麻烦!人人都道太子府里好说话,可我们也不是好糊弄的!”
那牙婆赔笑道:“怎么敢糊弄姑姑呢?实在是这年头里,伶俐的汉人小姑娘越来越少啦,十个里挑不出一个能看的。漂亮的又不一定识字,识字的都懒,勤快的又出身太低,满嘴的粗话,扳都扳不过来。好容易有个齐整懂规矩的,又多半让那几个院子抢先买走了。姑姑虽然是咱们老主顾,可也得下手快些——话说回来,我那里刚刚买得一批契丹女奴,个个又听话又喜庆,教人看了舒心,又会说蒙古话,姑姑要不要……”
“算啦,我们太子府用惯了汉人,不想换别人了。上次好容易寻摸到一个好的,却又让人要走了。你们以后有什么差不多的货色,早些报与我知晓就行了。”萨仁姑姑说毕,把银钱往怀里一揣,转身走了。
这一片空地上还有不少待价而沽的驱口,男女老少都有,有的头上插着草标,有的胸前挂着牌子,任旁人挑挑拣拣。几十个牙婆、中人穿梭其间,揽客讲价,和其他集市里的菜贩、肉贩也没什么区别。
奉书只看得目瞪口呆,第一反应便是:“他们在卖人!怎的也没人管管?”故宋律法严禁买卖人口,大户人家的奴婢小厮大多是雇佣而来,契约到期之后,仍然复为良民。奉书虽然听说过蒙古人历来有蓄奴传统,却从没想到会是今日这般,光天化日之下把活生生的人公然当货物贩卖。但见此处的人贩生意显然已成规模,想必是在律法允许的范围之内。
她在此处停了好一阵,才得以继续前行,带路的管家因为衣着华丽,被几个人贩子围住,抢着要卖给他会跳舞的突厥美女,还要拉他去亲自验货。奉书饶有兴致地看着他们纠缠了好一阵,那管家才得以脱身。
最后,他们终于穿过海子桥,来到了相对清静的东城。过桥之时,奉书看到南面不远处立着一堵琉璃瓦墙,里面露出几顶白色屋檐,装饰甚为精美。她心中一动,知道这十有*就是皇宫了,因为蒙古人尚白,汉人的大宅绝不会盖成这样丧气的颜色。宫墙附近还有不少未完工的庭院、寺庙之类,一簇簇工人正坐在砖头堆上吃午饭。
等她来到仁寿坊的那个大宅院跟前时,胳膊已经酸痛得快断掉了。那管家领着她,绕过严密守卫的大门,从一扇侧门直接进入了厨房,朝一张空桌子一努嘴,她连忙小心翼翼地将箱子放了上去。刚要转身离开,那厨房里进来一个亲兵打扮的人,朝那管家打了个招呼,又瞟了一眼那皮箱子,问:“药送到了?”
那管家和徐伯说话时颐指气使,此时对那亲兵却颇为恭敬,拱了拱手,笑道:“总算让小的给催来啦。”忽然又收了笑容,低声问:“老爷今天早上如何?”
那亲兵叹了口气,摇摇头,“还是老样子——对了,李大人的信中嘱咐,这药不能沾上半点荤腥气,否则反而有害,所以不能在厨房煎。你叫人给送到前院的茶水灶去吧。”
那管家回头朝奉书喝道:“听见没有?还没走完呢!箱子不放这儿!”
奉书方才一直呆呆地看着那个亲兵。她隐约觉得,自己在什么地方见过这个人。她听到那管家呵斥,这才如梦方醒,连忙将药箱又搬了起来。
第88章 人命(续)
lt;/scriptgt; 奉书走在那管家和那亲兵身后,听得那管家边叹气边说:“唉,老爷这一病几个月,换了多少个大夫都不管用,就连皇上的御医也是摇头。幸亏李大人得知老爷病情,派人快马加鞭,从鄂州送来一道古方。只盼老天爷保佑,这方子能治得老爷好,咱们做下人的,也不必每天担惊受怕了。”
奉书心道:“原来他家老爷病得快死啦。这管家嘴倒还挺严,路上有人问时,他一点儿也没露出口风。”
那亲兵听得那管家如此说,答道:“嘿,你没随军到南方征战过,自然不知,李大人有一本祖传的医书,里面全是珍奇秘方,当年打仗时,南方瘴气横行,不少将帅士卒都丢了命,唯独李大人的部队却没怎么减员,还不是靠他祖传的那些古方?如今咱家大人的病根,除了积劳成疾,也是从南方带过来的瘴气作祟,用李大人的方子,自然会管用。你就放心吧。”
那管家啧啧称奇,道:“那是老爷福大命大,福星高照。不过,李大人手里又是什么书?比当今圣上的御医还厉害?”
那亲兵笑道:“这就不知道了。李大人将这书看得像命根子一般。当年咱家大人是征宋总元帅,李大人是副元帅,论官阶还低着一等。可咱家大人想借来他那本奇书瞧一瞧,李大人还连声告罪,不肯让他看上一眼呢。咱家大人宽宏大量,也不计较这样的小事,笑笑也就过去了。不过,嘿嘿,如今咱家大人生病,李大人还是主动送来药方,可见也不是十足的小气鬼。”
他俩旁若无人地闲谈,丝毫没有把身后那个送药的小厮放在眼里。奉书断断续续地听到他们的对话,开始不以为意,可慢慢的便隐约明白了是怎么一回事,浑身一个激灵,聚精会神地继续听下去。
可他们说了几句话,跨过一个小石桥,茶水灶便到了。那管家令奉书将药箱放在地下,见她仍是怔怔地出神,喝道:“走罢!这里没你的事了!”
奉书心中乱成一团,也没听清那管家在说什么。突然额头一痛,却是被几文铜钱打在了额角。耳中听得那亲兵骂道:“这是赏钱!愣着干什么?快滚!”紧接着屁股又是一痛,让那亲兵踹了一脚,不由自主地跌出了门。
跌倒在地的一刹那,她突然记起了那亲兵是谁。去年在建康城里,她混进了张弘范的元帅府内,被认成了府中的杂役小厮,这个人就曾一脚踹在她屁股上,叫她滚。
身上仿佛有一股火焰,从脊背直冲向四肢百骸,将她的心脏烘得砰砰乱跳。她竭力控制着颤抖的双手,趴在地上,将几文铜钱一枚枚捡了起来,逃也似地从侧门跑了出去。她沿街狂奔了许久,一腔精力仍是无从发泄,突然一阵冲动,干脆从海子桥上跳入了结冰的积水潭,在冰面上肆意摔跤打滚,好半天才格格笑出声来,笑声中又带着眼泪,因为浑身已被冰面磕得生疼。
她把滚热的脸蛋贴在粗糙的冰面上,压低了声音,咬着牙,一字一句地说:“张弘范,你也会生病,你也有今天!什么南方的瘴气,那是崖山的冤魂!报应!报应!报应!” ↑返回顶部↑
奉书小声道:“小六哥不知什么时候才能回来,那人又凶得很,再耽搁下去,恐怕更得找你麻烦。就是出门跑一趟的事,我叔父回来之后,你别让他说我就行。”
那管家在一旁叫道:“快点,快点!别让俺等着!”
徐伯无法可想,只得点点头,叹了口气,说:“好孩子,那就辛苦你啦。,完事之后,赶紧原路回来,注意安全。”
奉书应了一声,搬起皮箱,跟在那管家身后,三两步跨出了门。
第87章 人命危且浅,忽若朝露晞
lt;/scriptgt; 奉书多日来头一次出门,虽然兴奋不已,但想到那管家凶神恶煞的模样,却也不敢乱看乱走,只是埋头跟在后面。余光瞥见药铺边上一个布店和一个裁缝铺邻在一起,对面开着一家卖蒸饼的摊子。除此之外,胡同里全是汉人家宅。那胡同只有五六步宽窄,有的人家门口堆着些乱七八糟的家什、木柴、煤块、板车,便占了半条路,她便得侧身绕过去。
出了胡同,便是一条十来步阔的小街。那管家转身向南,奉书亦步亦趋地跟上,忽然想,这一路不知要走多远,回来时可别迷路。鼓起勇气,小心翼翼地问:“老爷,咱们去哪儿?”
那管家答道:“东城区,仁寿坊!”说毕一回头,见奉书小小的身子被挡在箱子后面,走路摇摇晃晃的,不禁皱眉呵斥道:“给我拿稳了!要是有一丁点儿磕磕碰碰,哼!”
那皮箱沉甸甸的,尽管奉书跟着杜浒练了将近一年的力气,此时也觉得颇为吃力。她当然知道,要是这箱子有一点闪失,徐伯一年的生意恐怕就要白做了,心想:“不知这位生病抓药的大老爷,是什么人?”
但这话她是不敢问出口的,只得把这一疑问埋在心里,专心记路。好在大都城虽然无边无际,城里的每一条大街小巷却都是笔直走向,经纬分明,好像一个大棋盘。不少江南城镇的街道都是弯弯曲曲的,相比之下就变成了迷宫。奉书发现自己只要能辨出东南西北,就很难在大都城里走丢。而辨认方向的本事,早在她做蚊子的时候,就已经能熟练运用了。
她不知道蒙古人为什么要把城市建成这般乏味的模样,也许是他们在草原上直来直去地跑惯了?城内最宽的大街有二十来步阔,但却没铺一块砖石,而是适于跑马的土路。偶尔,衣着光鲜的蒙古贵族子弟在街上策马而过,扬起一尾烟尘。路上的行人对此似乎司空见惯,早早就闪在了一旁,用衣袖掩住鼻孔,耐心地等那尘灰落下去。
向南行了约莫一顿饭工夫,坊间慢慢热闹了起来,大街尽头出现了一个大湖泊,湖面上厚厚地结着冰,一群半大孩童推着板凳改装成的小滑车,在冰面上滑行嬉戏。这个湖,她和杜浒进城时便见过,知道叫做积水潭,蒙古话叫海子。在城北开挖的引水渠,便是要以此处为终点。沿海子的斜街上开着各种歌台酒馆,丝竹笙歌绵延一路,其中不免汉调夷腔混杂,颇不入耳。
几个小吏打扮的客人正坐在街边喝酒,看到那管家走来,笑嘻嘻地拱一拱手,跟他打招呼。有的还问:“贵府大人福体安健?”
那管家只是简单回道:“还好,还好,多谢挂念!”
奉书心想:“这管家老爷在城里还挺出名,他家主人不知是哪个王公贵族?这么多人惦记着。”
正想着,忽然脚下一绊,险些踉跄一步,原来是几只肥鹅吱嘎乱叫,拍着翅膀蹿到了她跟前。她连忙用脚赶开,这才发现自己已经走进了一个小市场,路东侧的摊位上,几百只鸡鸭鹅兔被栓着挤在一起,论斤售卖。路西侧则是米面粮食铺子,兼有骆驼驮来的布匹、皮草。牲畜和家禽混在一起,味道便不太好闻。那管家捏着鼻子穿了过去,又回头呵斥了奉书几句,叫她快走。
奉书却对眼前的一切有些莫名的留恋。她已经很久没见过如此繁荣祥和的城市了。这里的居民,从头到脚都充满了生活和市井的气息,南方几十年的连绵征战,似乎和他们没有一点关系。尽管街上的行人大多是装束差不多的汉人,她却能清晰地分辨出来哪些是北人,哪些是流落在此的南人,因为南人的眉心之间总是有一股抹不去的忧愁。她忽然想到,自己说不定也是这个样子的,连忙用力舒展眉头,勾起嘴角,自己对自己笑了一笑。
各种各样的市场一个接着一个。路边有时候是胡椒、孜然和丁香的辛香气,有时候是发酵乳酪的酸臭气,有时候是呛人的煤炉烟味,有时则是一些不知名的氤氲香气,闻得她昏昏欲醉,脚步仿佛都漂浮起来了。
还有的时候,市场里充斥着人的味道——旧衣服的馊味、油腻的头发味、汗臭气,来自几百个衣衫褴褛的年轻汉子。他们在寒风中聚在一起,等着有雇主来购买他们的劳力,工钱日结,有时甚至以时辰来计。
突然,奉书听到一阵凄厉的哭泣从街角传来。那是一个十三四岁的南人女孩,身形纤瘦苗条,身上穿的衣服已经撕破了好几个口子,露出里面斑驳带伤的肌肤。那女孩一面哭,一面狠命抓着一个蒙古老太婆的衣袖。那老太婆想要把她甩开,那女孩却死活不放手。随即便有两个男丁上前,踢了她一脚,把她推搡到旁边。
那女孩边哭便喊:“求求你,萨仁姑姑……我会好好干活,我会听话……别、别赶我……我不要走……求求你,再留我一天……”
那叫做萨仁姑姑的老太婆穿着讲究,一看便是大户人家的下人,一脸嫌恶地看着那个哭泣的女孩,厉声喝道:“留着你,留着你干吃饭吗?哼,太子说你们汉人知书达理,乖巧听话,这才要了你来服侍公主,你倒好,笨手笨脚的,连个羊羔儿都不如!留着做什么?趁早儿卖了干净!”说着伸手将一个中年牙婆招呼过来,问:“出多少钱?”
那牙婆笑道:“姑姑今日招财进宝,两个院子都看上了这个黄花闺女,其中一个出十二贯钱……”
那女孩猛然大哭起来:“我不要去!我死也不走!”随即便被重重甩了个耳光,捂着脸抽泣着。
那牙婆托起那女孩的下巴,略略打量了一下,冷笑道:“你这身子早就是别人的啦,由不得你做主!你爹娘不争气,给你挣了个驱口之身,怨不得别人,认命罢!”
驱口便是蒙古话里的奴婢。那女孩随即被拽走了。萨仁姑姑和那牙婆讲了几句价,笑嘻嘻地收了钱,又对那牙婆抱怨道:“大姐,你手头难道就没别人了?卖给我的一个比一个不中用,添了多少麻烦!人人都道太子府里好说话,可我们也不是好糊弄的!”
那牙婆赔笑道:“怎么敢糊弄姑姑呢?实在是这年头里,伶俐的汉人小姑娘越来越少啦,十个里挑不出一个能看的。漂亮的又不一定识字,识字的都懒,勤快的又出身太低,满嘴的粗话,扳都扳不过来。好容易有个齐整懂规矩的,又多半让那几个院子抢先买走了。姑姑虽然是咱们老主顾,可也得下手快些——话说回来,我那里刚刚买得一批契丹女奴,个个又听话又喜庆,教人看了舒心,又会说蒙古话,姑姑要不要……”
“算啦,我们太子府用惯了汉人,不想换别人了。上次好容易寻摸到一个好的,却又让人要走了。你们以后有什么差不多的货色,早些报与我知晓就行了。”萨仁姑姑说毕,把银钱往怀里一揣,转身走了。
这一片空地上还有不少待价而沽的驱口,男女老少都有,有的头上插着草标,有的胸前挂着牌子,任旁人挑挑拣拣。几十个牙婆、中人穿梭其间,揽客讲价,和其他集市里的菜贩、肉贩也没什么区别。
奉书只看得目瞪口呆,第一反应便是:“他们在卖人!怎的也没人管管?”故宋律法严禁买卖人口,大户人家的奴婢小厮大多是雇佣而来,契约到期之后,仍然复为良民。奉书虽然听说过蒙古人历来有蓄奴传统,却从没想到会是今日这般,光天化日之下把活生生的人公然当货物贩卖。但见此处的人贩生意显然已成规模,想必是在律法允许的范围之内。
她在此处停了好一阵,才得以继续前行,带路的管家因为衣着华丽,被几个人贩子围住,抢着要卖给他会跳舞的突厥美女,还要拉他去亲自验货。奉书饶有兴致地看着他们纠缠了好一阵,那管家才得以脱身。
最后,他们终于穿过海子桥,来到了相对清静的东城。过桥之时,奉书看到南面不远处立着一堵琉璃瓦墙,里面露出几顶白色屋檐,装饰甚为精美。她心中一动,知道这十有*就是皇宫了,因为蒙古人尚白,汉人的大宅绝不会盖成这样丧气的颜色。宫墙附近还有不少未完工的庭院、寺庙之类,一簇簇工人正坐在砖头堆上吃午饭。
等她来到仁寿坊的那个大宅院跟前时,胳膊已经酸痛得快断掉了。那管家领着她,绕过严密守卫的大门,从一扇侧门直接进入了厨房,朝一张空桌子一努嘴,她连忙小心翼翼地将箱子放了上去。刚要转身离开,那厨房里进来一个亲兵打扮的人,朝那管家打了个招呼,又瞟了一眼那皮箱子,问:“药送到了?”
那管家和徐伯说话时颐指气使,此时对那亲兵却颇为恭敬,拱了拱手,笑道:“总算让小的给催来啦。”忽然又收了笑容,低声问:“老爷今天早上如何?”
那亲兵叹了口气,摇摇头,“还是老样子——对了,李大人的信中嘱咐,这药不能沾上半点荤腥气,否则反而有害,所以不能在厨房煎。你叫人给送到前院的茶水灶去吧。”
那管家回头朝奉书喝道:“听见没有?还没走完呢!箱子不放这儿!”
奉书方才一直呆呆地看着那个亲兵。她隐约觉得,自己在什么地方见过这个人。她听到那管家呵斥,这才如梦方醒,连忙将药箱又搬了起来。
第88章 人命(续)
lt;/scriptgt; 奉书走在那管家和那亲兵身后,听得那管家边叹气边说:“唉,老爷这一病几个月,换了多少个大夫都不管用,就连皇上的御医也是摇头。幸亏李大人得知老爷病情,派人快马加鞭,从鄂州送来一道古方。只盼老天爷保佑,这方子能治得老爷好,咱们做下人的,也不必每天担惊受怕了。”
奉书心道:“原来他家老爷病得快死啦。这管家嘴倒还挺严,路上有人问时,他一点儿也没露出口风。”
那亲兵听得那管家如此说,答道:“嘿,你没随军到南方征战过,自然不知,李大人有一本祖传的医书,里面全是珍奇秘方,当年打仗时,南方瘴气横行,不少将帅士卒都丢了命,唯独李大人的部队却没怎么减员,还不是靠他祖传的那些古方?如今咱家大人的病根,除了积劳成疾,也是从南方带过来的瘴气作祟,用李大人的方子,自然会管用。你就放心吧。”
那管家啧啧称奇,道:“那是老爷福大命大,福星高照。不过,李大人手里又是什么书?比当今圣上的御医还厉害?”
那亲兵笑道:“这就不知道了。李大人将这书看得像命根子一般。当年咱家大人是征宋总元帅,李大人是副元帅,论官阶还低着一等。可咱家大人想借来他那本奇书瞧一瞧,李大人还连声告罪,不肯让他看上一眼呢。咱家大人宽宏大量,也不计较这样的小事,笑笑也就过去了。不过,嘿嘿,如今咱家大人生病,李大人还是主动送来药方,可见也不是十足的小气鬼。”
他俩旁若无人地闲谈,丝毫没有把身后那个送药的小厮放在眼里。奉书断断续续地听到他们的对话,开始不以为意,可慢慢的便隐约明白了是怎么一回事,浑身一个激灵,聚精会神地继续听下去。
可他们说了几句话,跨过一个小石桥,茶水灶便到了。那管家令奉书将药箱放在地下,见她仍是怔怔地出神,喝道:“走罢!这里没你的事了!”
奉书心中乱成一团,也没听清那管家在说什么。突然额头一痛,却是被几文铜钱打在了额角。耳中听得那亲兵骂道:“这是赏钱!愣着干什么?快滚!”紧接着屁股又是一痛,让那亲兵踹了一脚,不由自主地跌出了门。
跌倒在地的一刹那,她突然记起了那亲兵是谁。去年在建康城里,她混进了张弘范的元帅府内,被认成了府中的杂役小厮,这个人就曾一脚踹在她屁股上,叫她滚。
身上仿佛有一股火焰,从脊背直冲向四肢百骸,将她的心脏烘得砰砰乱跳。她竭力控制着颤抖的双手,趴在地上,将几文铜钱一枚枚捡了起来,逃也似地从侧门跑了出去。她沿街狂奔了许久,一腔精力仍是无从发泄,突然一阵冲动,干脆从海子桥上跳入了结冰的积水潭,在冰面上肆意摔跤打滚,好半天才格格笑出声来,笑声中又带着眼泪,因为浑身已被冰面磕得生疼。
她把滚热的脸蛋贴在粗糙的冰面上,压低了声音,咬着牙,一字一句地说:“张弘范,你也会生病,你也有今天!什么南方的瘴气,那是崖山的冤魂!报应!报应!报应!” ↑返回顶部↑
徐伯一怔,“你,你怎么行……”
奉书小声道:“小六哥不知什么时候才能回来,那人又凶得很,再耽搁下去,恐怕更得找你麻烦。就是出门跑一趟的事,我叔父回来之后,你别让他说我就行。”
那管家在一旁叫道:“快点,快点!别让俺等着!”
徐伯无法可想,只得点点头,叹了口气,说:“好孩子,那就辛苦你啦。,完事之后,赶紧原路回来,注意安全。”
奉书应了一声,搬起皮箱,跟在那管家身后,三两步跨出了门。
第87章 人命危且浅,忽若朝露晞
lt;/scriptgt; 奉书多日来头一次出门,虽然兴奋不已,但想到那管家凶神恶煞的模样,却也不敢乱看乱走,只是埋头跟在后面。余光瞥见药铺边上一个布店和一个裁缝铺邻在一起,对面开着一家卖蒸饼的摊子。除此之外,胡同里全是汉人家宅。那胡同只有五六步宽窄,有的人家门口堆着些乱七八糟的家什、木柴、煤块、板车,便占了半条路,她便得侧身绕过去。
出了胡同,便是一条十来步阔的小街。那管家转身向南,奉书亦步亦趋地跟上,忽然想,这一路不知要走多远,回来时可别迷路。鼓起勇气,小心翼翼地问:“老爷,咱们去哪儿?”
那管家答道:“东城区,仁寿坊!”说毕一回头,见奉书小小的身子被挡在箱子后面,走路摇摇晃晃的,不禁皱眉呵斥道:“给我拿稳了!要是有一丁点儿磕磕碰碰,哼!”
那皮箱沉甸甸的,尽管奉书跟着杜浒练了将近一年的力气,此时也觉得颇为吃力。她当然知道,要是这箱子有一点闪失,徐伯一年的生意恐怕就要白做了,心想:“不知这位生病抓药的大老爷,是什么人?”
但这话她是不敢问出口的,只得把这一疑问埋在心里,专心记路。好在大都城虽然无边无际,城里的每一条大街小巷却都是笔直走向,经纬分明,好像一个大棋盘。不少江南城镇的街道都是弯弯曲曲的,相比之下就变成了迷宫。奉书发现自己只要能辨出东南西北,就很难在大都城里走丢。而辨认方向的本事,早在她做蚊子的时候,就已经能熟练运用了。
她不知道蒙古人为什么要把城市建成这般乏味的模样,也许是他们在草原上直来直去地跑惯了?城内最宽的大街有二十来步阔,但却没铺一块砖石,而是适于跑马的土路。偶尔,衣着光鲜的蒙古贵族子弟在街上策马而过,扬起一尾烟尘。路上的行人对此似乎司空见惯,早早就闪在了一旁,用衣袖掩住鼻孔,耐心地等那尘灰落下去。
向南行了约莫一顿饭工夫,坊间慢慢热闹了起来,大街尽头出现了一个大湖泊,湖面上厚厚地结着冰,一群半大孩童推着板凳改装成的小滑车,在冰面上滑行嬉戏。这个湖,她和杜浒进城时便见过,知道叫做积水潭,蒙古话叫海子。在城北开挖的引水渠,便是要以此处为终点。沿海子的斜街上开着各种歌台酒馆,丝竹笙歌绵延一路,其中不免汉调夷腔混杂,颇不入耳。
几个小吏打扮的客人正坐在街边喝酒,看到那管家走来,笑嘻嘻地拱一拱手,跟他打招呼。有的还问:“贵府大人福体安健?”
那管家只是简单回道:“还好,还好,多谢挂念!”
奉书心想:“这管家老爷在城里还挺出名,他家主人不知是哪个王公贵族?这么多人惦记着。”
正想着,忽然脚下一绊,险些踉跄一步,原来是几只肥鹅吱嘎乱叫,拍着翅膀蹿到了她跟前。她连忙用脚赶开,这才发现自己已经走进了一个小市场,路东侧的摊位上,几百只鸡鸭鹅兔被栓着挤在一起,论斤售卖。路西侧则是米面粮食铺子,兼有骆驼驮来的布匹、皮草。牲畜和家禽混在一起,味道便不太好闻。那管家捏着鼻子穿了过去,又回头呵斥了奉书几句,叫她快走。
奉书却对眼前的一切有些莫名的留恋。她已经很久没见过如此繁荣祥和的城市了。这里的居民,从头到脚都充满了生活和市井的气息,南方几十年的连绵征战,似乎和他们没有一点关系。尽管街上的行人大多是装束差不多的汉人,她却能清晰地分辨出来哪些是北人,哪些是流落在此的南人,因为南人的眉心之间总是有一股抹不去的忧愁。她忽然想到,自己说不定也是这个样子的,连忙用力舒展眉头,勾起嘴角,自己对自己笑了一笑。
各种各样的市场一个接着一个。路边有时候是胡椒、孜然和丁香的辛香气,有时候是发酵乳酪的酸臭气,有时候是呛人的煤炉烟味,有时则是一些不知名的氤氲香气,闻得她昏昏欲醉,脚步仿佛都漂浮起来了。
还有的时候,市场里充斥着人的味道——旧衣服的馊味、油腻的头发味、汗臭气,来自几百个衣衫褴褛的年轻汉子。他们在寒风中聚在一起,等着有雇主来购买他们的劳力,工钱日结,有时甚至以时辰来计。
突然,奉书听到一阵凄厉的哭泣从街角传来。那是一个十三四岁的南人女孩,身形纤瘦苗条,身上穿的衣服已经撕破了好几个口子,露出里面斑驳带伤的肌肤。那女孩一面哭,一面狠命抓着一个蒙古老太婆的衣袖。那老太婆想要把她甩开,那女孩却死活不放手。随即便有两个男丁上前,踢了她一脚,把她推搡到旁边。
那女孩边哭便喊:“求求你,萨仁姑姑……我会好好干活,我会听话……别、别赶我……我不要走……求求你,再留我一天……”
那叫做萨仁姑姑的老太婆穿着讲究,一看便是大户人家的下人,一脸嫌恶地看着那个哭泣的女孩,厉声喝道:“留着你,留着你干吃饭吗?哼,太子说你们汉人知书达理,乖巧听话,这才要了你来服侍公主,你倒好,笨手笨脚的,连个羊羔儿都不如!留着做什么?趁早儿卖了干净!”说着伸手将一个中年牙婆招呼过来,问:“出多少钱?”
那牙婆笑道:“姑姑今日招财进宝,两个院子都看上了这个黄花闺女,其中一个出十二贯钱……”
那女孩猛然大哭起来:“我不要去!我死也不走!”随即便被重重甩了个耳光,捂着脸抽泣着。
那牙婆托起那女孩的下巴,略略打量了一下,冷笑道:“你这身子早就是别人的啦,由不得你做主!你爹娘不争气,给你挣了个驱口之身,怨不得别人,认命罢!”
驱口便是蒙古话里的奴婢。那女孩随即被拽走了。萨仁姑姑和那牙婆讲了几句价,笑嘻嘻地收了钱,又对那牙婆抱怨道:“大姐,你手头难道就没别人了?卖给我的一个比一个不中用,添了多少麻烦!人人都道太子府里好说话,可我们也不是好糊弄的!”
那牙婆赔笑道:“怎么敢糊弄姑姑呢?实在是这年头里,伶俐的汉人小姑娘越来越少啦,十个里挑不出一个能看的。漂亮的又不一定识字,识字的都懒,勤快的又出身太低,满嘴的粗话,扳都扳不过来。好容易有个齐整懂规矩的,又多半让那几个院子抢先买走了。姑姑虽然是咱们老主顾,可也得下手快些——话说回来,我那里刚刚买得一批契丹女奴,个个又听话又喜庆,教人看了舒心,又会说蒙古话,姑姑要不要……”
“算啦,我们太子府用惯了汉人,不想换别人了。上次好容易寻摸到一个好的,却又让人要走了。你们以后有什么差不多的货色,早些报与我知晓就行了。”萨仁姑姑说毕,把银钱往怀里一揣,转身走了。
这一片空地上还有不少待价而沽的驱口,男女老少都有,有的头上插着草标,有的胸前挂着牌子,任旁人挑挑拣拣。几十个牙婆、中人穿梭其间,揽客讲价,和其他集市里的菜贩、肉贩也没什么区别。
奉书只看得目瞪口呆,第一反应便是:“他们在卖人!怎的也没人管管?”故宋律法严禁买卖人口,大户人家的奴婢小厮大多是雇佣而来,契约到期之后,仍然复为良民。奉书虽然听说过蒙古人历来有蓄奴传统,却从没想到会是今日这般,光天化日之下把活生生的人公然当货物贩卖。但见此处的人贩生意显然已成规模,想必是在律法允许的范围之内。
她在此处停了好一阵,才得以继续前行,带路的管家因为衣着华丽,被几个人贩子围住,抢着要卖给他会跳舞的突厥美女,还要拉他去亲自验货。奉书饶有兴致地看着他们纠缠了好一阵,那管家才得以脱身。
最后,他们终于穿过海子桥,来到了相对清静的东城。过桥之时,奉书看到南面不远处立着一堵琉璃瓦墙,里面露出几顶白色屋檐,装饰甚为精美。她心中一动,知道这十有*就是皇宫了,因为蒙古人尚白,汉人的大宅绝不会盖成这样丧气的颜色。宫墙附近还有不少未完工的庭院、寺庙之类,一簇簇工人正坐在砖头堆上吃午饭。
等她来到仁寿坊的那个大宅院跟前时,胳膊已经酸痛得快断掉了。那管家领着她,绕过严密守卫的大门,从一扇侧门直接进入了厨房,朝一张空桌子一努嘴,她连忙小心翼翼地将箱子放了上去。刚要转身离开,那厨房里进来一个亲兵打扮的人,朝那管家打了个招呼,又瞟了一眼那皮箱子,问:“药送到了?”
那管家和徐伯说话时颐指气使,此时对那亲兵却颇为恭敬,拱了拱手,笑道:“总算让小的给催来啦。”忽然又收了笑容,低声问:“老爷今天早上如何?”
那亲兵叹了口气,摇摇头,“还是老样子——对了,李大人的信中嘱咐,这药不能沾上半点荤腥气,否则反而有害,所以不能在厨房煎。你叫人给送到前院的茶水灶去吧。”
那管家回头朝奉书喝道:“听见没有?还没走完呢!箱子不放这儿!”
奉书方才一直呆呆地看着那个亲兵。她隐约觉得,自己在什么地方见过这个人。她听到那管家呵斥,这才如梦方醒,连忙将药箱又搬了起来。
第88章 人命(续)
lt;/scriptgt; 奉书走在那管家和那亲兵身后,听得那管家边叹气边说:“唉,老爷这一病几个月,换了多少个大夫都不管用,就连皇上的御医也是摇头。幸亏李大人得知老爷病情,派人快马加鞭,从鄂州送来一道古方。只盼老天爷保佑,这方子能治得老爷好,咱们做下人的,也不必每天担惊受怕了。”
奉书心道:“原来他家老爷病得快死啦。这管家嘴倒还挺严,路上有人问时,他一点儿也没露出口风。”
那亲兵听得那管家如此说,答道:“嘿,你没随军到南方征战过,自然不知,李大人有一本祖传的医书,里面全是珍奇秘方,当年打仗时,南方瘴气横行,不少将帅士卒都丢了命,唯独李大人的部队却没怎么减员,还不是靠他祖传的那些古方?如今咱家大人的病根,除了积劳成疾,也是从南方带过来的瘴气作祟,用李大人的方子,自然会管用。你就放心吧。”
那管家啧啧称奇,道:“那是老爷福大命大,福星高照。不过,李大人手里又是什么书?比当今圣上的御医还厉害?”
那亲兵笑道:“这就不知道了。李大人将这书看得像命根子一般。当年咱家大人是征宋总元帅,李大人是副元帅,论官阶还低着一等。可咱家大人想借来他那本奇书瞧一瞧,李大人还连声告罪,不肯让他看上一眼呢。咱家大人宽宏大量,也不计较这样的小事,笑笑也就过去了。不过,嘿嘿,如今咱家大人生病,李大人还是主动送来药方,可见也不是十足的小气鬼。”
他俩旁若无人地闲谈,丝毫没有把身后那个送药的小厮放在眼里。奉书断断续续地听到他们的对话,开始不以为意,可慢慢的便隐约明白了是怎么一回事,浑身一个激灵,聚精会神地继续听下去。
可他们说了几句话,跨过一个小石桥,茶水灶便到了。那管家令奉书将药箱放在地下,见她仍是怔怔地出神,喝道:“走罢!这里没你的事了!”
奉书心中乱成一团,也没听清那管家在说什么。突然额头一痛,却是被几文铜钱打在了额角。耳中听得那亲兵骂道:“这是赏钱!愣着干什么?快滚!”紧接着屁股又是一痛,让那亲兵踹了一脚,不由自主地跌出了门。
跌倒在地的一刹那,她突然记起了那亲兵是谁。去年在建康城里,她混进了张弘范的元帅府内,被认成了府中的杂役小厮,这个人就曾一脚踹在她屁股上,叫她滚。
身上仿佛有一股火焰,从脊背直冲向四肢百骸,将她的心脏烘得砰砰乱跳。她竭力控制着颤抖的双手,趴在地上,将几文铜钱一枚枚捡了起来,逃也似地从侧门跑了出去。她沿街狂奔了许久,一腔精力仍是无从发泄,突然一阵冲动,干脆从海子桥上跳入了结冰的积水潭,在冰面上肆意摔跤打滚,好半天才格格笑出声来,笑声中又带着眼泪,因为浑身已被冰面磕得生疼。
她把滚热的脸蛋贴在粗糙的冰面上,压低了声音,咬着牙,一字一句地说:“张弘范,你也会生病,你也有今天!什么南方的瘴气,那是崖山的冤魂!报应!报应!报应!”
奉书小声道:“小六哥不知什么时候才能回来,那人又凶得很,再耽搁下去,恐怕更得找你麻烦。就是出门跑一趟的事,我叔父回来之后,你别让他说我就行。”
那管家在一旁叫道:“快点,快点!别让俺等着!”
徐伯无法可想,只得点点头,叹了口气,说:“好孩子,那就辛苦你啦。,完事之后,赶紧原路回来,注意安全。”
奉书应了一声,搬起皮箱,跟在那管家身后,三两步跨出了门。
第87章 人命危且浅,忽若朝露晞
lt;/scriptgt; 奉书多日来头一次出门,虽然兴奋不已,但想到那管家凶神恶煞的模样,却也不敢乱看乱走,只是埋头跟在后面。余光瞥见药铺边上一个布店和一个裁缝铺邻在一起,对面开着一家卖蒸饼的摊子。除此之外,胡同里全是汉人家宅。那胡同只有五六步宽窄,有的人家门口堆着些乱七八糟的家什、木柴、煤块、板车,便占了半条路,她便得侧身绕过去。
出了胡同,便是一条十来步阔的小街。那管家转身向南,奉书亦步亦趋地跟上,忽然想,这一路不知要走多远,回来时可别迷路。鼓起勇气,小心翼翼地问:“老爷,咱们去哪儿?”
那管家答道:“东城区,仁寿坊!”说毕一回头,见奉书小小的身子被挡在箱子后面,走路摇摇晃晃的,不禁皱眉呵斥道:“给我拿稳了!要是有一丁点儿磕磕碰碰,哼!”
那皮箱沉甸甸的,尽管奉书跟着杜浒练了将近一年的力气,此时也觉得颇为吃力。她当然知道,要是这箱子有一点闪失,徐伯一年的生意恐怕就要白做了,心想:“不知这位生病抓药的大老爷,是什么人?”
但这话她是不敢问出口的,只得把这一疑问埋在心里,专心记路。好在大都城虽然无边无际,城里的每一条大街小巷却都是笔直走向,经纬分明,好像一个大棋盘。不少江南城镇的街道都是弯弯曲曲的,相比之下就变成了迷宫。奉书发现自己只要能辨出东南西北,就很难在大都城里走丢。而辨认方向的本事,早在她做蚊子的时候,就已经能熟练运用了。
她不知道蒙古人为什么要把城市建成这般乏味的模样,也许是他们在草原上直来直去地跑惯了?城内最宽的大街有二十来步阔,但却没铺一块砖石,而是适于跑马的土路。偶尔,衣着光鲜的蒙古贵族子弟在街上策马而过,扬起一尾烟尘。路上的行人对此似乎司空见惯,早早就闪在了一旁,用衣袖掩住鼻孔,耐心地等那尘灰落下去。
向南行了约莫一顿饭工夫,坊间慢慢热闹了起来,大街尽头出现了一个大湖泊,湖面上厚厚地结着冰,一群半大孩童推着板凳改装成的小滑车,在冰面上滑行嬉戏。这个湖,她和杜浒进城时便见过,知道叫做积水潭,蒙古话叫海子。在城北开挖的引水渠,便是要以此处为终点。沿海子的斜街上开着各种歌台酒馆,丝竹笙歌绵延一路,其中不免汉调夷腔混杂,颇不入耳。
几个小吏打扮的客人正坐在街边喝酒,看到那管家走来,笑嘻嘻地拱一拱手,跟他打招呼。有的还问:“贵府大人福体安健?”
那管家只是简单回道:“还好,还好,多谢挂念!”
奉书心想:“这管家老爷在城里还挺出名,他家主人不知是哪个王公贵族?这么多人惦记着。”
正想着,忽然脚下一绊,险些踉跄一步,原来是几只肥鹅吱嘎乱叫,拍着翅膀蹿到了她跟前。她连忙用脚赶开,这才发现自己已经走进了一个小市场,路东侧的摊位上,几百只鸡鸭鹅兔被栓着挤在一起,论斤售卖。路西侧则是米面粮食铺子,兼有骆驼驮来的布匹、皮草。牲畜和家禽混在一起,味道便不太好闻。那管家捏着鼻子穿了过去,又回头呵斥了奉书几句,叫她快走。
奉书却对眼前的一切有些莫名的留恋。她已经很久没见过如此繁荣祥和的城市了。这里的居民,从头到脚都充满了生活和市井的气息,南方几十年的连绵征战,似乎和他们没有一点关系。尽管街上的行人大多是装束差不多的汉人,她却能清晰地分辨出来哪些是北人,哪些是流落在此的南人,因为南人的眉心之间总是有一股抹不去的忧愁。她忽然想到,自己说不定也是这个样子的,连忙用力舒展眉头,勾起嘴角,自己对自己笑了一笑。
各种各样的市场一个接着一个。路边有时候是胡椒、孜然和丁香的辛香气,有时候是发酵乳酪的酸臭气,有时候是呛人的煤炉烟味,有时则是一些不知名的氤氲香气,闻得她昏昏欲醉,脚步仿佛都漂浮起来了。
还有的时候,市场里充斥着人的味道——旧衣服的馊味、油腻的头发味、汗臭气,来自几百个衣衫褴褛的年轻汉子。他们在寒风中聚在一起,等着有雇主来购买他们的劳力,工钱日结,有时甚至以时辰来计。
突然,奉书听到一阵凄厉的哭泣从街角传来。那是一个十三四岁的南人女孩,身形纤瘦苗条,身上穿的衣服已经撕破了好几个口子,露出里面斑驳带伤的肌肤。那女孩一面哭,一面狠命抓着一个蒙古老太婆的衣袖。那老太婆想要把她甩开,那女孩却死活不放手。随即便有两个男丁上前,踢了她一脚,把她推搡到旁边。
那女孩边哭便喊:“求求你,萨仁姑姑……我会好好干活,我会听话……别、别赶我……我不要走……求求你,再留我一天……”
那叫做萨仁姑姑的老太婆穿着讲究,一看便是大户人家的下人,一脸嫌恶地看着那个哭泣的女孩,厉声喝道:“留着你,留着你干吃饭吗?哼,太子说你们汉人知书达理,乖巧听话,这才要了你来服侍公主,你倒好,笨手笨脚的,连个羊羔儿都不如!留着做什么?趁早儿卖了干净!”说着伸手将一个中年牙婆招呼过来,问:“出多少钱?”
那牙婆笑道:“姑姑今日招财进宝,两个院子都看上了这个黄花闺女,其中一个出十二贯钱……”
那女孩猛然大哭起来:“我不要去!我死也不走!”随即便被重重甩了个耳光,捂着脸抽泣着。
那牙婆托起那女孩的下巴,略略打量了一下,冷笑道:“你这身子早就是别人的啦,由不得你做主!你爹娘不争气,给你挣了个驱口之身,怨不得别人,认命罢!”
驱口便是蒙古话里的奴婢。那女孩随即被拽走了。萨仁姑姑和那牙婆讲了几句价,笑嘻嘻地收了钱,又对那牙婆抱怨道:“大姐,你手头难道就没别人了?卖给我的一个比一个不中用,添了多少麻烦!人人都道太子府里好说话,可我们也不是好糊弄的!”
那牙婆赔笑道:“怎么敢糊弄姑姑呢?实在是这年头里,伶俐的汉人小姑娘越来越少啦,十个里挑不出一个能看的。漂亮的又不一定识字,识字的都懒,勤快的又出身太低,满嘴的粗话,扳都扳不过来。好容易有个齐整懂规矩的,又多半让那几个院子抢先买走了。姑姑虽然是咱们老主顾,可也得下手快些——话说回来,我那里刚刚买得一批契丹女奴,个个又听话又喜庆,教人看了舒心,又会说蒙古话,姑姑要不要……”
“算啦,我们太子府用惯了汉人,不想换别人了。上次好容易寻摸到一个好的,却又让人要走了。你们以后有什么差不多的货色,早些报与我知晓就行了。”萨仁姑姑说毕,把银钱往怀里一揣,转身走了。
这一片空地上还有不少待价而沽的驱口,男女老少都有,有的头上插着草标,有的胸前挂着牌子,任旁人挑挑拣拣。几十个牙婆、中人穿梭其间,揽客讲价,和其他集市里的菜贩、肉贩也没什么区别。
奉书只看得目瞪口呆,第一反应便是:“他们在卖人!怎的也没人管管?”故宋律法严禁买卖人口,大户人家的奴婢小厮大多是雇佣而来,契约到期之后,仍然复为良民。奉书虽然听说过蒙古人历来有蓄奴传统,却从没想到会是今日这般,光天化日之下把活生生的人公然当货物贩卖。但见此处的人贩生意显然已成规模,想必是在律法允许的范围之内。
她在此处停了好一阵,才得以继续前行,带路的管家因为衣着华丽,被几个人贩子围住,抢着要卖给他会跳舞的突厥美女,还要拉他去亲自验货。奉书饶有兴致地看着他们纠缠了好一阵,那管家才得以脱身。
最后,他们终于穿过海子桥,来到了相对清静的东城。过桥之时,奉书看到南面不远处立着一堵琉璃瓦墙,里面露出几顶白色屋檐,装饰甚为精美。她心中一动,知道这十有*就是皇宫了,因为蒙古人尚白,汉人的大宅绝不会盖成这样丧气的颜色。宫墙附近还有不少未完工的庭院、寺庙之类,一簇簇工人正坐在砖头堆上吃午饭。
等她来到仁寿坊的那个大宅院跟前时,胳膊已经酸痛得快断掉了。那管家领着她,绕过严密守卫的大门,从一扇侧门直接进入了厨房,朝一张空桌子一努嘴,她连忙小心翼翼地将箱子放了上去。刚要转身离开,那厨房里进来一个亲兵打扮的人,朝那管家打了个招呼,又瞟了一眼那皮箱子,问:“药送到了?”
那管家和徐伯说话时颐指气使,此时对那亲兵却颇为恭敬,拱了拱手,笑道:“总算让小的给催来啦。”忽然又收了笑容,低声问:“老爷今天早上如何?”
那亲兵叹了口气,摇摇头,“还是老样子——对了,李大人的信中嘱咐,这药不能沾上半点荤腥气,否则反而有害,所以不能在厨房煎。你叫人给送到前院的茶水灶去吧。”
那管家回头朝奉书喝道:“听见没有?还没走完呢!箱子不放这儿!”
奉书方才一直呆呆地看着那个亲兵。她隐约觉得,自己在什么地方见过这个人。她听到那管家呵斥,这才如梦方醒,连忙将药箱又搬了起来。
第88章 人命(续)
lt;/scriptgt; 奉书走在那管家和那亲兵身后,听得那管家边叹气边说:“唉,老爷这一病几个月,换了多少个大夫都不管用,就连皇上的御医也是摇头。幸亏李大人得知老爷病情,派人快马加鞭,从鄂州送来一道古方。只盼老天爷保佑,这方子能治得老爷好,咱们做下人的,也不必每天担惊受怕了。”
奉书心道:“原来他家老爷病得快死啦。这管家嘴倒还挺严,路上有人问时,他一点儿也没露出口风。”
那亲兵听得那管家如此说,答道:“嘿,你没随军到南方征战过,自然不知,李大人有一本祖传的医书,里面全是珍奇秘方,当年打仗时,南方瘴气横行,不少将帅士卒都丢了命,唯独李大人的部队却没怎么减员,还不是靠他祖传的那些古方?如今咱家大人的病根,除了积劳成疾,也是从南方带过来的瘴气作祟,用李大人的方子,自然会管用。你就放心吧。”
那管家啧啧称奇,道:“那是老爷福大命大,福星高照。不过,李大人手里又是什么书?比当今圣上的御医还厉害?”
那亲兵笑道:“这就不知道了。李大人将这书看得像命根子一般。当年咱家大人是征宋总元帅,李大人是副元帅,论官阶还低着一等。可咱家大人想借来他那本奇书瞧一瞧,李大人还连声告罪,不肯让他看上一眼呢。咱家大人宽宏大量,也不计较这样的小事,笑笑也就过去了。不过,嘿嘿,如今咱家大人生病,李大人还是主动送来药方,可见也不是十足的小气鬼。”
他俩旁若无人地闲谈,丝毫没有把身后那个送药的小厮放在眼里。奉书断断续续地听到他们的对话,开始不以为意,可慢慢的便隐约明白了是怎么一回事,浑身一个激灵,聚精会神地继续听下去。
可他们说了几句话,跨过一个小石桥,茶水灶便到了。那管家令奉书将药箱放在地下,见她仍是怔怔地出神,喝道:“走罢!这里没你的事了!”
奉书心中乱成一团,也没听清那管家在说什么。突然额头一痛,却是被几文铜钱打在了额角。耳中听得那亲兵骂道:“这是赏钱!愣着干什么?快滚!”紧接着屁股又是一痛,让那亲兵踹了一脚,不由自主地跌出了门。
跌倒在地的一刹那,她突然记起了那亲兵是谁。去年在建康城里,她混进了张弘范的元帅府内,被认成了府中的杂役小厮,这个人就曾一脚踹在她屁股上,叫她滚。
身上仿佛有一股火焰,从脊背直冲向四肢百骸,将她的心脏烘得砰砰乱跳。她竭力控制着颤抖的双手,趴在地上,将几文铜钱一枚枚捡了起来,逃也似地从侧门跑了出去。她沿街狂奔了许久,一腔精力仍是无从发泄,突然一阵冲动,干脆从海子桥上跳入了结冰的积水潭,在冰面上肆意摔跤打滚,好半天才格格笑出声来,笑声中又带着眼泪,因为浑身已被冰面磕得生疼。
她把滚热的脸蛋贴在粗糙的冰面上,压低了声音,咬着牙,一字一句地说:“张弘范,你也会生病,你也有今天!什么南方的瘴气,那是崖山的冤魂!报应!报应!报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