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8节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奉书脑子乱成一团,无法细想,本能地开口叫道:“太子来了!公主,你父亲来了!”
    虎牙公主连忙转头,一看果然是真金太子,在几个弄臣的陪伴下,正在御园中赏花。本来太子一行人和这里相隔甚远,寻常人根本无法注意到。但奉书一叫出声来,左近的丫头女奴齐齐转头,便有眼尖的看见了,当即奔过去向太子请安。
    于是当真金太子走过来的时候,看到的便是一地点点滴滴的血迹,得意洋洋的公主,还有一个蜷在地上瑟瑟发抖的小女奴。
    他当即沉下脸,问公主身边的人道:“这是怎么回事?”
    早有人原原本本的把事情的经过说了。虎牙公主撇撇嘴,道:“这个丫头不安好心,别人都知道躲,她偏站在那儿挡我的风筝……”
    “够了!”真金忽然提高了声调,“你也不是小孩子了,成天就知道玩,这是主子体恤下人的样子吗?让别人看到了,岂不寒心?”低头看了看奉书,终于认出来了,“这不是刚送给你做伴读的汉人丫头吗?快来人,给她包一下。”
    这才有两个婆子将奉书扶了起来,另有两人去请大夫了。奉书想到方才刚刚在心里把真金骂了一通,有些过意不去。但腿上受了重伤,也没法起来行礼,干脆便省了,只是喃喃谢了两声。
    真金也不计较,温言道:“忽答迭迷失太顽劣,让你受委屈了。”
    难怪阔阔真命自己伺候公主的时候,周围的下人都是那样一副看热闹的神色。公主岂止是顽劣,跟她比起来,奉书觉得自己过去十三年,简直天天都是乖宝宝。
    恍惚中,觉得真金的语气就像一个寻常的长辈,心里一热,便想接话,朝他诉诉苦。可是余光看到虎牙公主撅起嘴,有话不敢说的样子,又忽然心中一凛:“难道我还能向太子告状不成!这又不是姐妹邻居间的玩闹……太子态度再和蔼,也是主子,就算他今日训斥了公主,也绝不会是为了给我出气……而只是怪他女儿没有像他一样仁善……”
    这些念头只是在心中闪了一闪。她咬咬牙,换成一副温顺的神色,勉强笑道:“太子千万别这么说,我们只是一起玩得太疯,是我自己不小心……还请太子向公主求个情,等我养好了伤,一定教她……还有好多花样……蝴蝶旋、鹞子落、龙吐水……都是我们江南孩童玩熟了的……保准没人告诉过她……”
    虎牙公主一听,早忘了片刻之前还在被父亲责备,拍着手道:“好,好!你可要说话算话!”
    真金对她投去赞赏的一瞥,笑道:“既然如此,那就快些养好吧!你是陪她读书的,可要让她别老惦记着玩。”
    奉书听到太子金口玉言,让自己好好养伤,一颗悬着的心才落了下来,长出一口气。这样一来,公主总算不会任性地使唤她做不切实际的事情了,这条腿也算是保住了。
    几个丫头扶着她,慢慢挨回了她的住所,还拨给她一盒伤药、一斤额外的酸奶酪。奉书刚刚被扶上床,就晕了过去。失去意识之前,脑海中闪过了最后一个念头:在上都伺候公主的这些日子,恐怕有些难熬。
    *
    好在风筝线的割伤虽然深及见骨,创面却很小,将养得十几日,便可以勉强走路,伤疤也越来越淡。等到奉书再一次站在公主面前时,公主已经把她忘了。
    “这是哪里来的蛮子丫头?”
    乳母回答道:“这是太子送来陪公主读书的丫头,上次她笨手笨脚,撞上风筝线,还流血了,公主记不记得?”
    公主“哦”了一声,似乎是想起来了,听到“读书”二字,却又撅起了嘴,正眼也不看奉书,问乳母道:“叫什么?”
    乳母笑道:“蛮子丫头哪有什么名字呢?她现在是公主的人,当然是公主给她起名字,爱叫什么,就叫什么。要么和后院那些女奴一道,叫小鸡、小鸭、小狗?或者给她从书本里找个南蛮的名字,什么曹操、秦桧、哪吒……”那乳母说一句,奉书心里就咯噔跳一下,渐觉不妙。
    虎牙公主眯眼朝奉书看了一看,笑道:“你会放风筝?那你就叫风筝!喂,风筝,你什么时候教我放风筝?”
    风筝虽然不太好听,但总比什么小鸡、秦桧要强。奉书连忙点头称谢,勉强挤出微笑,说:“太子说了,公主得先读书,然后才能玩。要是公主的功课落下了,我们这些下人都得挨罚。”
    “哼,让你们挨罚好了,我才不管!”
    “太子还说,公主若是这个月识不到一百个汉字,也得挨罚。下次他们去草原围猎,就不带你了。”
    其实太子的原话,只是让公主一天认一个字即可。但奉书轻描淡写,把要求一下子提高了三倍。否则,公主若真是一个月里三十个字也认不全,错过了草原围猎,心情烦闷之下,倒霉还是她身边的下人。奉书深思熟虑之下,还是决定自作主张,掌握主动权,免得被这个刁蛮的小公主不明不白地弄死。
    (以下
    124|0102
    lt;/scriptgt;
    杨秀才指的是杨侍中,便是太子请来辅导皇孙、公主的老师,此次也随宫一起来到了上都。元帝国不兴科举,蒙古人对读书的汉人一律称之为秀才。于是这位杨侍中尽管官运亨通,又做了公主皇孙的老师,却也一辈子功名无望了。
    杨侍中进得书房来,先朝公主跪拜行礼,又朝她身后的乳母、怯薛歹躬身作揖,对侍立公主身后的汉人奴婢倒是视若无睹。
    今日辅导的内容照例是《论语》。奉书的工作,不过是按照杨侍中的吩咐,将书本纸张传来递去,送到公主手里,或是准备在杨侍中手边,再或者是替他们研墨、铺纸、洗笔、翻书。杨侍中反复讲解着什么“知之者不如好之者”,都是奉书倒背如流的字句。她心不在焉地听着,忽然想起了小时候,父亲抱着自己讲这些道理时的光景。
    只一会儿,公主就呵欠连天,小手里的笔也拿不稳了,呆呆地看着天花板,似乎是在思考放风筝的诀窍。杨侍中先是赔笑着提醒,再是用笔杆敲砚台,最后朝奉书使了使眼色,意思是叫她把公主请出神游梦境。
    奉书不愿意在此时招惹公主,但杨侍中连连使眼色,她也不能视而不见,只好走近几步,极轻极轻地拍了拍公主的手背,低声道:“一百个字。”
    公主吓了一跳,突然发狠将笔朝奉书掷过去。奉书身段灵敏,立刻侧身一躲,那笔就甩到了杨侍中身上,糊了他一衣襟的墨。
    杨侍中连忙起立,双手将笔捧回了桌上,行礼不迭,“公主恕罪!臣万死!”
    虎牙公主将手中的书本一抛,问:“你教的这些东西,到底有什么用?能帮人打来猎物吗?能教人摔跤赢过别人吗?能指挥打仗吗?为什么要学?”
    杨侍中鼻尖出了汗,躬身道:“公主明鉴,臣今日所授,只是研学之理、立身之道。这个……术业有专攻,打猎、摔跤之类,并非臣之所长,而行军打仗,自有古人所著之兵书,公主若是有兴趣……”
    公主哼了一声,“左右不过是你们汉人的臭学问,有什么用处了?要是这些学问真有用,那些南朝蛮子怎么会被我们打得屁滚尿流?他们不是天天在认字读书吗?他们著了兵书,不照样天天打败仗?他们哭爹喊娘的时候,他们的孔夫子也没来救命啊。”
    奉书本来在公主身后侍立,骤然听到这话,只觉得心如刀绞,知道自己脸色必是有异,连忙蹲下身去,假装捡拾掉落在地的手帕,拼命放空头脑,逼着自己盯着地毯上的繁复花纹,不去想别的事。
    杨侍中被公主这么一问,也擦了擦汗,笑道:“公主所言极是。只是……只是公主有所不知,汉人先贤的学问固然是极好的,但南蛮天生孱弱,狡诈虚伪,一身软骨,就像是枝头上好看的雀儿,只会叽叽喳喳的叫,碰到咱们老鹰一般的蒙古天军,自然是不堪一击。而咱们蒙古人是成吉思汗的子孙,勤劳聪慧,英勇过人,本来就做得万民之主。若是再有圣贤之书的帮衬,那更是像马儿插上了翅膀,不管是打猎、摔跤,还是打仗、治国,都会犹胜一筹。不然,为什么就连当今皇上,也要时时在手边放一卷《孙子兵法》呢?”
    公主听他提到皇上,这才半信半疑地点点头,说:“读汉人的书,真的那么有用?皇祖父也读汉人的书?”
    杨侍中微微出了一口气,笑道:“皇上还下令在大都修缮孔庙呢。圣天子做的事情,总是没有错的。好了,臣请公主安坐,臣继续教公主写这个'乐'字。公主学得会了,皇上、太子高兴下来,奖励、赏赐必然少不了,这可不是读书有用吗?”
    公主到底是孩童心性,两句话就给哄得高兴了,嗤的一笑,这才扭扭身子坐好,摊开右手,等着奉书蘸一支新笔送到她手上。
    等了半天,却不见笔递过来。公主眉头一皱,叫道:“风筝?你死啦?”
    奉书方才听到杨侍中的一番高谈阔论,脸蛋腾的一下就胀红了,耳朵里嗡嗡的响,只想化作他口中的枝头雀儿,在他那张老脸上吱吱喳喳的啄上几千几百下。她拼命冷静,转过头去,死死咬着牙,才不至于失态。听得公主连叫“风筝”,又呆了好一阵,才明白是在叫自己,连忙起身伺候,免不得又被焦躁的公主在手上抽了一笔杆子。
    这边杨侍中也有意无意的不给她好日子过。教了一会儿,小心翼翼地开始抽查:“请问公主,孔夫子说的仁,要先怎么着,再怎么着?”。
    公主却是狗熊掰棒子,早把这句话忘了,急得抓耳挠腮,脸色越来越不善。奉书觉得,要是公主就这么挫败下去,一会儿自己准得再倒霉。
    看看杨侍中,正恭恭敬敬地躬身,作侧耳聆听状。 ↑返回顶部↑
    奉书脑子乱成一团,无法细想,本能地开口叫道:“太子来了!公主,你父亲来了!”
    虎牙公主连忙转头,一看果然是真金太子,在几个弄臣的陪伴下,正在御园中赏花。本来太子一行人和这里相隔甚远,寻常人根本无法注意到。但奉书一叫出声来,左近的丫头女奴齐齐转头,便有眼尖的看见了,当即奔过去向太子请安。
    于是当真金太子走过来的时候,看到的便是一地点点滴滴的血迹,得意洋洋的公主,还有一个蜷在地上瑟瑟发抖的小女奴。
    他当即沉下脸,问公主身边的人道:“这是怎么回事?”
    早有人原原本本的把事情的经过说了。虎牙公主撇撇嘴,道:“这个丫头不安好心,别人都知道躲,她偏站在那儿挡我的风筝……”
    “够了!”真金忽然提高了声调,“你也不是小孩子了,成天就知道玩,这是主子体恤下人的样子吗?让别人看到了,岂不寒心?”低头看了看奉书,终于认出来了,“这不是刚送给你做伴读的汉人丫头吗?快来人,给她包一下。”
    这才有两个婆子将奉书扶了起来,另有两人去请大夫了。奉书想到方才刚刚在心里把真金骂了一通,有些过意不去。但腿上受了重伤,也没法起来行礼,干脆便省了,只是喃喃谢了两声。
    真金也不计较,温言道:“忽答迭迷失太顽劣,让你受委屈了。”
    难怪阔阔真命自己伺候公主的时候,周围的下人都是那样一副看热闹的神色。公主岂止是顽劣,跟她比起来,奉书觉得自己过去十三年,简直天天都是乖宝宝。
    恍惚中,觉得真金的语气就像一个寻常的长辈,心里一热,便想接话,朝他诉诉苦。可是余光看到虎牙公主撅起嘴,有话不敢说的样子,又忽然心中一凛:“难道我还能向太子告状不成!这又不是姐妹邻居间的玩闹……太子态度再和蔼,也是主子,就算他今日训斥了公主,也绝不会是为了给我出气……而只是怪他女儿没有像他一样仁善……”
    这些念头只是在心中闪了一闪。她咬咬牙,换成一副温顺的神色,勉强笑道:“太子千万别这么说,我们只是一起玩得太疯,是我自己不小心……还请太子向公主求个情,等我养好了伤,一定教她……还有好多花样……蝴蝶旋、鹞子落、龙吐水……都是我们江南孩童玩熟了的……保准没人告诉过她……”
    虎牙公主一听,早忘了片刻之前还在被父亲责备,拍着手道:“好,好!你可要说话算话!”
    真金对她投去赞赏的一瞥,笑道:“既然如此,那就快些养好吧!你是陪她读书的,可要让她别老惦记着玩。”
    奉书听到太子金口玉言,让自己好好养伤,一颗悬着的心才落了下来,长出一口气。这样一来,公主总算不会任性地使唤她做不切实际的事情了,这条腿也算是保住了。
    几个丫头扶着她,慢慢挨回了她的住所,还拨给她一盒伤药、一斤额外的酸奶酪。奉书刚刚被扶上床,就晕了过去。失去意识之前,脑海中闪过了最后一个念头:在上都伺候公主的这些日子,恐怕有些难熬。
    *
    好在风筝线的割伤虽然深及见骨,创面却很小,将养得十几日,便可以勉强走路,伤疤也越来越淡。等到奉书再一次站在公主面前时,公主已经把她忘了。
    “这是哪里来的蛮子丫头?”
    乳母回答道:“这是太子送来陪公主读书的丫头,上次她笨手笨脚,撞上风筝线,还流血了,公主记不记得?”
    公主“哦”了一声,似乎是想起来了,听到“读书”二字,却又撅起了嘴,正眼也不看奉书,问乳母道:“叫什么?”
    乳母笑道:“蛮子丫头哪有什么名字呢?她现在是公主的人,当然是公主给她起名字,爱叫什么,就叫什么。要么和后院那些女奴一道,叫小鸡、小鸭、小狗?或者给她从书本里找个南蛮的名字,什么曹操、秦桧、哪吒……”那乳母说一句,奉书心里就咯噔跳一下,渐觉不妙。
    虎牙公主眯眼朝奉书看了一看,笑道:“你会放风筝?那你就叫风筝!喂,风筝,你什么时候教我放风筝?”
    风筝虽然不太好听,但总比什么小鸡、秦桧要强。奉书连忙点头称谢,勉强挤出微笑,说:“太子说了,公主得先读书,然后才能玩。要是公主的功课落下了,我们这些下人都得挨罚。”
    “哼,让你们挨罚好了,我才不管!”
    “太子还说,公主若是这个月识不到一百个汉字,也得挨罚。下次他们去草原围猎,就不带你了。”
    其实太子的原话,只是让公主一天认一个字即可。但奉书轻描淡写,把要求一下子提高了三倍。否则,公主若真是一个月里三十个字也认不全,错过了草原围猎,心情烦闷之下,倒霉还是她身边的下人。奉书深思熟虑之下,还是决定自作主张,掌握主动权,免得被这个刁蛮的小公主不明不白地弄死。
    (以下
    124|0102
    lt;/scriptgt;
    杨秀才指的是杨侍中,便是太子请来辅导皇孙、公主的老师,此次也随宫一起来到了上都。元帝国不兴科举,蒙古人对读书的汉人一律称之为秀才。于是这位杨侍中尽管官运亨通,又做了公主皇孙的老师,却也一辈子功名无望了。
    杨侍中进得书房来,先朝公主跪拜行礼,又朝她身后的乳母、怯薛歹躬身作揖,对侍立公主身后的汉人奴婢倒是视若无睹。
    今日辅导的内容照例是《论语》。奉书的工作,不过是按照杨侍中的吩咐,将书本纸张传来递去,送到公主手里,或是准备在杨侍中手边,再或者是替他们研墨、铺纸、洗笔、翻书。杨侍中反复讲解着什么“知之者不如好之者”,都是奉书倒背如流的字句。她心不在焉地听着,忽然想起了小时候,父亲抱着自己讲这些道理时的光景。
    只一会儿,公主就呵欠连天,小手里的笔也拿不稳了,呆呆地看着天花板,似乎是在思考放风筝的诀窍。杨侍中先是赔笑着提醒,再是用笔杆敲砚台,最后朝奉书使了使眼色,意思是叫她把公主请出神游梦境。
    奉书不愿意在此时招惹公主,但杨侍中连连使眼色,她也不能视而不见,只好走近几步,极轻极轻地拍了拍公主的手背,低声道:“一百个字。”
    公主吓了一跳,突然发狠将笔朝奉书掷过去。奉书身段灵敏,立刻侧身一躲,那笔就甩到了杨侍中身上,糊了他一衣襟的墨。
    杨侍中连忙起立,双手将笔捧回了桌上,行礼不迭,“公主恕罪!臣万死!”
    虎牙公主将手中的书本一抛,问:“你教的这些东西,到底有什么用?能帮人打来猎物吗?能教人摔跤赢过别人吗?能指挥打仗吗?为什么要学?”
    杨侍中鼻尖出了汗,躬身道:“公主明鉴,臣今日所授,只是研学之理、立身之道。这个……术业有专攻,打猎、摔跤之类,并非臣之所长,而行军打仗,自有古人所著之兵书,公主若是有兴趣……”
    公主哼了一声,“左右不过是你们汉人的臭学问,有什么用处了?要是这些学问真有用,那些南朝蛮子怎么会被我们打得屁滚尿流?他们不是天天在认字读书吗?他们著了兵书,不照样天天打败仗?他们哭爹喊娘的时候,他们的孔夫子也没来救命啊。”
    奉书本来在公主身后侍立,骤然听到这话,只觉得心如刀绞,知道自己脸色必是有异,连忙蹲下身去,假装捡拾掉落在地的手帕,拼命放空头脑,逼着自己盯着地毯上的繁复花纹,不去想别的事。
    杨侍中被公主这么一问,也擦了擦汗,笑道:“公主所言极是。只是……只是公主有所不知,汉人先贤的学问固然是极好的,但南蛮天生孱弱,狡诈虚伪,一身软骨,就像是枝头上好看的雀儿,只会叽叽喳喳的叫,碰到咱们老鹰一般的蒙古天军,自然是不堪一击。而咱们蒙古人是成吉思汗的子孙,勤劳聪慧,英勇过人,本来就做得万民之主。若是再有圣贤之书的帮衬,那更是像马儿插上了翅膀,不管是打猎、摔跤,还是打仗、治国,都会犹胜一筹。不然,为什么就连当今皇上,也要时时在手边放一卷《孙子兵法》呢?”
    公主听他提到皇上,这才半信半疑地点点头,说:“读汉人的书,真的那么有用?皇祖父也读汉人的书?”
    杨侍中微微出了一口气,笑道:“皇上还下令在大都修缮孔庙呢。圣天子做的事情,总是没有错的。好了,臣请公主安坐,臣继续教公主写这个'乐'字。公主学得会了,皇上、太子高兴下来,奖励、赏赐必然少不了,这可不是读书有用吗?”
    公主到底是孩童心性,两句话就给哄得高兴了,嗤的一笑,这才扭扭身子坐好,摊开右手,等着奉书蘸一支新笔送到她手上。
    等了半天,却不见笔递过来。公主眉头一皱,叫道:“风筝?你死啦?”
    奉书方才听到杨侍中的一番高谈阔论,脸蛋腾的一下就胀红了,耳朵里嗡嗡的响,只想化作他口中的枝头雀儿,在他那张老脸上吱吱喳喳的啄上几千几百下。她拼命冷静,转过头去,死死咬着牙,才不至于失态。听得公主连叫“风筝”,又呆了好一阵,才明白是在叫自己,连忙起身伺候,免不得又被焦躁的公主在手上抽了一笔杆子。
    这边杨侍中也有意无意的不给她好日子过。教了一会儿,小心翼翼地开始抽查:“请问公主,孔夫子说的仁,要先怎么着,再怎么着?”。
    公主却是狗熊掰棒子,早把这句话忘了,急得抓耳挠腮,脸色越来越不善。奉书觉得,要是公主就这么挫败下去,一会儿自己准得再倒霉。
    看看杨侍中,正恭恭敬敬地躬身,作侧耳聆听状。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