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245
做什么,会有人告诉你的。”如孙二娘,如姬氏,楚昭都会给她们机会,能做到什么地步,那就要看她们自己了。
想要跟男人争天下的心,必须要有和他们斗的能力,否则不过是自寻死路。
新都历时一年半,终于是落成了,楚昭立刻送信给钟氏,让他们准备准备,她这就回去接他们来新都。
算上出征徐禹,建成新都,楚昭离开冀州快两年了,说起来无人不惊,楚昭不在朝整整两年,大昭朝竟然一点都没乱,后世记载亦称赞实太后钟氏之功也。
因此大昭的史书上,专门作了钟氏的传记,如同楚昭,却是后话。
楚昭回来了,最要紧的还是终于要迁新都了。新都之名,楚昭早已经取好了,长安,意为长治久安,这样吉祥的名字,太好了。
“阿娘和诸卿为国事费心,朕铭感五内!”当皇帝当成楚昭这样,天下一统就丢下满朝的文武大臣,亲自跑去督建新都的,也就楚昭一人而已。
好在虽有钟氏总揽朝事,楚昭跟诸臣的往来还是很密切,国之大事,也是经过楚昭才会传达大昭上下。
楚昭回来,钟氏这个当娘的没有出迎,百官却是要出来迎接的,楚昭亲自扶起姜参,又对朝臣说了这样的话,引得朝臣们都一脸的笑容。
“陛下还朝,臣的心总于是落下了!”姜参说的是实在话,大昭初立,天下一统,楚昭却干脆地把事情都丢给了钟氏,跑到新都去了,姜参是殚精竭虑,只怕突然一觉醒来大昭就出事了,真是度日如年呐。
“先生多思多虑,到了长安,朕给先生放几天假休息休息。”楚昭依然唤姜参为先生,可见对姜参的心未变,而以弟子称之。
姜参连连道谢,往来的人都说长安远比旧京更大气,更宏大,姜参也十分好奇那由楚昭新建的长安究竟是什么样子。
“迁往新都,当与冀州百姓告别。”楚昭叮嘱了一句,姜参附和道:“这是陛下起势之地,多蒙百姓相辅,当告之,以谢百姓。”
连连点头,楚昭笑道:“先生知朕之心!”
楚昭心系百姓,这正是让姜参为之佩服的一点,所以姜参又怎么会不知道楚昭的心思。
百姓们看到楚昭回来,也是山呼万岁,楚昭随手指了其中的老者询问这两年冀州的收成,老者高高兴兴地道:“自陛下来了冀州之后,冀州的收成没有一年不好的。陛下真是我们冀州百姓的福星呐!”
楚昭笑道:“为一州之福星,非是福星也,若能让天下的百姓都能过上衣食无忧的日子,那才是真正的福星呢。”
一言道破她的想法,叫姜参老怀安慰,楚昭没有因为成为了皇帝而失了原本的初心,这是极好的事。但凡有心,就一定能做好。
“陛下让作坊做出来的粮种,还有水车,都是好东西,粮种可种两季,只可惜冀州的气候不适合,不过缩短了收期,大家伙也摸索出规矩来了,收了粮之后再种点别的东西,也是多了一样收入,都是陛下之功啊!”
冀州百姓对楚昭的崇拜多了几分盲目,楚昭连连摆手道:“非朕一人之功,那是大家的功劳。朕在长安设了一个登天鼓,无论是百姓有冤,还是有才而不为朝廷用者,都可以去击登天鼓,凡击鼓天鼓者,天子必见,若是不见者,不可为帝,天下可议废之。”
楚昭放出来的话,叫身后的人都吓呆了,只是一面鼓而已,竟然扯上了帝王废立,这又何尝不是给帝王的身上枷了一把锁,楚昭是开国之帝,她说的话就是定制,大昭在建一日,后世之帝,若有不从者,皇帝也当到头了。
震惊过后,朝臣看着楚昭的眼睛直发亮。为帝王者,给自己的身上主动上枷锁,需要何等的气度啊!若无一颗爱民之心,安定天下之心,又怎么会做得出这样的事来。
“陛下圣明!”姜参为首,领诸臣一拜,楚昭摆手道:“不必如此,不必如此,朕盼大昭的皇帝,不管是朕,还是自朕之后,都有一颗爱民之心,百姓安则天下安,君轻民贵,若无民者而无君。”
“天灾不可违,人祸可避,百姓蒙冤却无处可诉,为官失职,为君更是失职。”楚昭笑言,语气的肯定却无半点玩笑。
“朕盼大昭的江山能国泰民安,却非朕一人可成,臣民一心,方可建之盛世!”
“愿随陛下,建立大昭盛世,千秋万代,天下称颂!”楚昭所想,又何尝不是一代名臣心中所想呢,跪下齐声高喊,就像是君臣之间做的一个约定。
老百姓们想的没有那么多,他们只知道,楚昭把他们放在心里,一直的放在心里,那样很好,再好不过了!
离开冀州两年的楚昭,回来了依然还是他们先前的刺使大人,还是他们的女帝,这就让他们倍感心安了,余下的,也就不值一提了。
“陛下就不能留在冀州吗?”楚昭回来要是带群臣迁往新都的,憨实的百姓们询问楚昭能不能留下,楚昭道:“冀州之地,并不适合作为国之京都,朕知冀州百姓不舍,但是朕要想的是大昭的百姓,考虑的更是千秋百世之功业,迁都势在必行。”
从来不骗人的楚昭,更不会骗这些一心向着她的百姓。
“朕在哪里,朕依然是你们的陛下,你们受了冤屈,被人欺负了,只管到长安去,朕一定会为你们主持公道。”楚昭能感受到他们的不舍,高兴之余依然要安抚他们。 ↑返回顶部↑
想要跟男人争天下的心,必须要有和他们斗的能力,否则不过是自寻死路。
新都历时一年半,终于是落成了,楚昭立刻送信给钟氏,让他们准备准备,她这就回去接他们来新都。
算上出征徐禹,建成新都,楚昭离开冀州快两年了,说起来无人不惊,楚昭不在朝整整两年,大昭朝竟然一点都没乱,后世记载亦称赞实太后钟氏之功也。
因此大昭的史书上,专门作了钟氏的传记,如同楚昭,却是后话。
楚昭回来了,最要紧的还是终于要迁新都了。新都之名,楚昭早已经取好了,长安,意为长治久安,这样吉祥的名字,太好了。
“阿娘和诸卿为国事费心,朕铭感五内!”当皇帝当成楚昭这样,天下一统就丢下满朝的文武大臣,亲自跑去督建新都的,也就楚昭一人而已。
好在虽有钟氏总揽朝事,楚昭跟诸臣的往来还是很密切,国之大事,也是经过楚昭才会传达大昭上下。
楚昭回来,钟氏这个当娘的没有出迎,百官却是要出来迎接的,楚昭亲自扶起姜参,又对朝臣说了这样的话,引得朝臣们都一脸的笑容。
“陛下还朝,臣的心总于是落下了!”姜参说的是实在话,大昭初立,天下一统,楚昭却干脆地把事情都丢给了钟氏,跑到新都去了,姜参是殚精竭虑,只怕突然一觉醒来大昭就出事了,真是度日如年呐。
“先生多思多虑,到了长安,朕给先生放几天假休息休息。”楚昭依然唤姜参为先生,可见对姜参的心未变,而以弟子称之。
姜参连连道谢,往来的人都说长安远比旧京更大气,更宏大,姜参也十分好奇那由楚昭新建的长安究竟是什么样子。
“迁往新都,当与冀州百姓告别。”楚昭叮嘱了一句,姜参附和道:“这是陛下起势之地,多蒙百姓相辅,当告之,以谢百姓。”
连连点头,楚昭笑道:“先生知朕之心!”
楚昭心系百姓,这正是让姜参为之佩服的一点,所以姜参又怎么会不知道楚昭的心思。
百姓们看到楚昭回来,也是山呼万岁,楚昭随手指了其中的老者询问这两年冀州的收成,老者高高兴兴地道:“自陛下来了冀州之后,冀州的收成没有一年不好的。陛下真是我们冀州百姓的福星呐!”
楚昭笑道:“为一州之福星,非是福星也,若能让天下的百姓都能过上衣食无忧的日子,那才是真正的福星呢。”
一言道破她的想法,叫姜参老怀安慰,楚昭没有因为成为了皇帝而失了原本的初心,这是极好的事。但凡有心,就一定能做好。
“陛下让作坊做出来的粮种,还有水车,都是好东西,粮种可种两季,只可惜冀州的气候不适合,不过缩短了收期,大家伙也摸索出规矩来了,收了粮之后再种点别的东西,也是多了一样收入,都是陛下之功啊!”
冀州百姓对楚昭的崇拜多了几分盲目,楚昭连连摆手道:“非朕一人之功,那是大家的功劳。朕在长安设了一个登天鼓,无论是百姓有冤,还是有才而不为朝廷用者,都可以去击登天鼓,凡击鼓天鼓者,天子必见,若是不见者,不可为帝,天下可议废之。”
楚昭放出来的话,叫身后的人都吓呆了,只是一面鼓而已,竟然扯上了帝王废立,这又何尝不是给帝王的身上枷了一把锁,楚昭是开国之帝,她说的话就是定制,大昭在建一日,后世之帝,若有不从者,皇帝也当到头了。
震惊过后,朝臣看着楚昭的眼睛直发亮。为帝王者,给自己的身上主动上枷锁,需要何等的气度啊!若无一颗爱民之心,安定天下之心,又怎么会做得出这样的事来。
“陛下圣明!”姜参为首,领诸臣一拜,楚昭摆手道:“不必如此,不必如此,朕盼大昭的皇帝,不管是朕,还是自朕之后,都有一颗爱民之心,百姓安则天下安,君轻民贵,若无民者而无君。”
“天灾不可违,人祸可避,百姓蒙冤却无处可诉,为官失职,为君更是失职。”楚昭笑言,语气的肯定却无半点玩笑。
“朕盼大昭的江山能国泰民安,却非朕一人可成,臣民一心,方可建之盛世!”
“愿随陛下,建立大昭盛世,千秋万代,天下称颂!”楚昭所想,又何尝不是一代名臣心中所想呢,跪下齐声高喊,就像是君臣之间做的一个约定。
老百姓们想的没有那么多,他们只知道,楚昭把他们放在心里,一直的放在心里,那样很好,再好不过了!
离开冀州两年的楚昭,回来了依然还是他们先前的刺使大人,还是他们的女帝,这就让他们倍感心安了,余下的,也就不值一提了。
“陛下就不能留在冀州吗?”楚昭回来要是带群臣迁往新都的,憨实的百姓们询问楚昭能不能留下,楚昭道:“冀州之地,并不适合作为国之京都,朕知冀州百姓不舍,但是朕要想的是大昭的百姓,考虑的更是千秋百世之功业,迁都势在必行。”
从来不骗人的楚昭,更不会骗这些一心向着她的百姓。
“朕在哪里,朕依然是你们的陛下,你们受了冤屈,被人欺负了,只管到长安去,朕一定会为你们主持公道。”楚昭能感受到他们的不舍,高兴之余依然要安抚他们。 ↑返回顶部↑
做什么,会有人告诉你的。”如孙二娘,如姬氏,楚昭都会给她们机会,能做到什么地步,那就要看她们自己了。
想要跟男人争天下的心,必须要有和他们斗的能力,否则不过是自寻死路。
新都历时一年半,终于是落成了,楚昭立刻送信给钟氏,让他们准备准备,她这就回去接他们来新都。
算上出征徐禹,建成新都,楚昭离开冀州快两年了,说起来无人不惊,楚昭不在朝整整两年,大昭朝竟然一点都没乱,后世记载亦称赞实太后钟氏之功也。
因此大昭的史书上,专门作了钟氏的传记,如同楚昭,却是后话。
楚昭回来了,最要紧的还是终于要迁新都了。新都之名,楚昭早已经取好了,长安,意为长治久安,这样吉祥的名字,太好了。
“阿娘和诸卿为国事费心,朕铭感五内!”当皇帝当成楚昭这样,天下一统就丢下满朝的文武大臣,亲自跑去督建新都的,也就楚昭一人而已。
好在虽有钟氏总揽朝事,楚昭跟诸臣的往来还是很密切,国之大事,也是经过楚昭才会传达大昭上下。
楚昭回来,钟氏这个当娘的没有出迎,百官却是要出来迎接的,楚昭亲自扶起姜参,又对朝臣说了这样的话,引得朝臣们都一脸的笑容。
“陛下还朝,臣的心总于是落下了!”姜参说的是实在话,大昭初立,天下一统,楚昭却干脆地把事情都丢给了钟氏,跑到新都去了,姜参是殚精竭虑,只怕突然一觉醒来大昭就出事了,真是度日如年呐。
“先生多思多虑,到了长安,朕给先生放几天假休息休息。”楚昭依然唤姜参为先生,可见对姜参的心未变,而以弟子称之。
姜参连连道谢,往来的人都说长安远比旧京更大气,更宏大,姜参也十分好奇那由楚昭新建的长安究竟是什么样子。
“迁往新都,当与冀州百姓告别。”楚昭叮嘱了一句,姜参附和道:“这是陛下起势之地,多蒙百姓相辅,当告之,以谢百姓。”
连连点头,楚昭笑道:“先生知朕之心!”
楚昭心系百姓,这正是让姜参为之佩服的一点,所以姜参又怎么会不知道楚昭的心思。
百姓们看到楚昭回来,也是山呼万岁,楚昭随手指了其中的老者询问这两年冀州的收成,老者高高兴兴地道:“自陛下来了冀州之后,冀州的收成没有一年不好的。陛下真是我们冀州百姓的福星呐!”
楚昭笑道:“为一州之福星,非是福星也,若能让天下的百姓都能过上衣食无忧的日子,那才是真正的福星呢。”
一言道破她的想法,叫姜参老怀安慰,楚昭没有因为成为了皇帝而失了原本的初心,这是极好的事。但凡有心,就一定能做好。
“陛下让作坊做出来的粮种,还有水车,都是好东西,粮种可种两季,只可惜冀州的气候不适合,不过缩短了收期,大家伙也摸索出规矩来了,收了粮之后再种点别的东西,也是多了一样收入,都是陛下之功啊!”
冀州百姓对楚昭的崇拜多了几分盲目,楚昭连连摆手道:“非朕一人之功,那是大家的功劳。朕在长安设了一个登天鼓,无论是百姓有冤,还是有才而不为朝廷用者,都可以去击登天鼓,凡击鼓天鼓者,天子必见,若是不见者,不可为帝,天下可议废之。”
楚昭放出来的话,叫身后的人都吓呆了,只是一面鼓而已,竟然扯上了帝王废立,这又何尝不是给帝王的身上枷了一把锁,楚昭是开国之帝,她说的话就是定制,大昭在建一日,后世之帝,若有不从者,皇帝也当到头了。
震惊过后,朝臣看着楚昭的眼睛直发亮。为帝王者,给自己的身上主动上枷锁,需要何等的气度啊!若无一颗爱民之心,安定天下之心,又怎么会做得出这样的事来。
“陛下圣明!”姜参为首,领诸臣一拜,楚昭摆手道:“不必如此,不必如此,朕盼大昭的皇帝,不管是朕,还是自朕之后,都有一颗爱民之心,百姓安则天下安,君轻民贵,若无民者而无君。”
“天灾不可违,人祸可避,百姓蒙冤却无处可诉,为官失职,为君更是失职。”楚昭笑言,语气的肯定却无半点玩笑。
“朕盼大昭的江山能国泰民安,却非朕一人可成,臣民一心,方可建之盛世!”
“愿随陛下,建立大昭盛世,千秋万代,天下称颂!”楚昭所想,又何尝不是一代名臣心中所想呢,跪下齐声高喊,就像是君臣之间做的一个约定。
老百姓们想的没有那么多,他们只知道,楚昭把他们放在心里,一直的放在心里,那样很好,再好不过了!
离开冀州两年的楚昭,回来了依然还是他们先前的刺使大人,还是他们的女帝,这就让他们倍感心安了,余下的,也就不值一提了。
“陛下就不能留在冀州吗?”楚昭回来要是带群臣迁往新都的,憨实的百姓们询问楚昭能不能留下,楚昭道:“冀州之地,并不适合作为国之京都,朕知冀州百姓不舍,但是朕要想的是大昭的百姓,考虑的更是千秋百世之功业,迁都势在必行。”
从来不骗人的楚昭,更不会骗这些一心向着她的百姓。
“朕在哪里,朕依然是你们的陛下,你们受了冤屈,被人欺负了,只管到长安去,朕一定会为你们主持公道。”楚昭能感受到他们的不舍,高兴之余依然要安抚他们。
想要跟男人争天下的心,必须要有和他们斗的能力,否则不过是自寻死路。
新都历时一年半,终于是落成了,楚昭立刻送信给钟氏,让他们准备准备,她这就回去接他们来新都。
算上出征徐禹,建成新都,楚昭离开冀州快两年了,说起来无人不惊,楚昭不在朝整整两年,大昭朝竟然一点都没乱,后世记载亦称赞实太后钟氏之功也。
因此大昭的史书上,专门作了钟氏的传记,如同楚昭,却是后话。
楚昭回来了,最要紧的还是终于要迁新都了。新都之名,楚昭早已经取好了,长安,意为长治久安,这样吉祥的名字,太好了。
“阿娘和诸卿为国事费心,朕铭感五内!”当皇帝当成楚昭这样,天下一统就丢下满朝的文武大臣,亲自跑去督建新都的,也就楚昭一人而已。
好在虽有钟氏总揽朝事,楚昭跟诸臣的往来还是很密切,国之大事,也是经过楚昭才会传达大昭上下。
楚昭回来,钟氏这个当娘的没有出迎,百官却是要出来迎接的,楚昭亲自扶起姜参,又对朝臣说了这样的话,引得朝臣们都一脸的笑容。
“陛下还朝,臣的心总于是落下了!”姜参说的是实在话,大昭初立,天下一统,楚昭却干脆地把事情都丢给了钟氏,跑到新都去了,姜参是殚精竭虑,只怕突然一觉醒来大昭就出事了,真是度日如年呐。
“先生多思多虑,到了长安,朕给先生放几天假休息休息。”楚昭依然唤姜参为先生,可见对姜参的心未变,而以弟子称之。
姜参连连道谢,往来的人都说长安远比旧京更大气,更宏大,姜参也十分好奇那由楚昭新建的长安究竟是什么样子。
“迁往新都,当与冀州百姓告别。”楚昭叮嘱了一句,姜参附和道:“这是陛下起势之地,多蒙百姓相辅,当告之,以谢百姓。”
连连点头,楚昭笑道:“先生知朕之心!”
楚昭心系百姓,这正是让姜参为之佩服的一点,所以姜参又怎么会不知道楚昭的心思。
百姓们看到楚昭回来,也是山呼万岁,楚昭随手指了其中的老者询问这两年冀州的收成,老者高高兴兴地道:“自陛下来了冀州之后,冀州的收成没有一年不好的。陛下真是我们冀州百姓的福星呐!”
楚昭笑道:“为一州之福星,非是福星也,若能让天下的百姓都能过上衣食无忧的日子,那才是真正的福星呢。”
一言道破她的想法,叫姜参老怀安慰,楚昭没有因为成为了皇帝而失了原本的初心,这是极好的事。但凡有心,就一定能做好。
“陛下让作坊做出来的粮种,还有水车,都是好东西,粮种可种两季,只可惜冀州的气候不适合,不过缩短了收期,大家伙也摸索出规矩来了,收了粮之后再种点别的东西,也是多了一样收入,都是陛下之功啊!”
冀州百姓对楚昭的崇拜多了几分盲目,楚昭连连摆手道:“非朕一人之功,那是大家的功劳。朕在长安设了一个登天鼓,无论是百姓有冤,还是有才而不为朝廷用者,都可以去击登天鼓,凡击鼓天鼓者,天子必见,若是不见者,不可为帝,天下可议废之。”
楚昭放出来的话,叫身后的人都吓呆了,只是一面鼓而已,竟然扯上了帝王废立,这又何尝不是给帝王的身上枷了一把锁,楚昭是开国之帝,她说的话就是定制,大昭在建一日,后世之帝,若有不从者,皇帝也当到头了。
震惊过后,朝臣看着楚昭的眼睛直发亮。为帝王者,给自己的身上主动上枷锁,需要何等的气度啊!若无一颗爱民之心,安定天下之心,又怎么会做得出这样的事来。
“陛下圣明!”姜参为首,领诸臣一拜,楚昭摆手道:“不必如此,不必如此,朕盼大昭的皇帝,不管是朕,还是自朕之后,都有一颗爱民之心,百姓安则天下安,君轻民贵,若无民者而无君。”
“天灾不可违,人祸可避,百姓蒙冤却无处可诉,为官失职,为君更是失职。”楚昭笑言,语气的肯定却无半点玩笑。
“朕盼大昭的江山能国泰民安,却非朕一人可成,臣民一心,方可建之盛世!”
“愿随陛下,建立大昭盛世,千秋万代,天下称颂!”楚昭所想,又何尝不是一代名臣心中所想呢,跪下齐声高喊,就像是君臣之间做的一个约定。
老百姓们想的没有那么多,他们只知道,楚昭把他们放在心里,一直的放在心里,那样很好,再好不过了!
离开冀州两年的楚昭,回来了依然还是他们先前的刺使大人,还是他们的女帝,这就让他们倍感心安了,余下的,也就不值一提了。
“陛下就不能留在冀州吗?”楚昭回来要是带群臣迁往新都的,憨实的百姓们询问楚昭能不能留下,楚昭道:“冀州之地,并不适合作为国之京都,朕知冀州百姓不舍,但是朕要想的是大昭的百姓,考虑的更是千秋百世之功业,迁都势在必行。”
从来不骗人的楚昭,更不会骗这些一心向着她的百姓。
“朕在哪里,朕依然是你们的陛下,你们受了冤屈,被人欺负了,只管到长安去,朕一定会为你们主持公道。”楚昭能感受到他们的不舍,高兴之余依然要安抚他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