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3节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李梁氏瞧着儿子说话得体,遇到事情也是应对自如,不由自主地想起他儿时的调皮,感慨着竟抹起眼泪来。见她如此,乡亲们又免不了一番安慰赞扬。
    李晋江扶着李梁氏归家,王家仆从们默默地赶着车跟在后面。涞水县李氏不是士族,却也是传承很久的耕读家族。族中人口不少,光他们族人居住的地方占地就不小。得知李晋江归来,李氏族人都激动得等在外面,其中也包括族老和其父亲李保忠。
    “祖父、爹爹,堂叔…,你们怎么都出来等我了?外面天儿冷,快进屋说话吧。”
    听着李晋江叫了一串人,跟在他身后一直很从容、时刻提醒自己不能给主家丢脸的王家仆从们,集体被绕晕了。由于主家人口简单,他们啥时候见识过这样庞大的亲族啊。
    李保忠可不似李梁氏一样眼里只有儿子,他注意到李晋江身后的牛车队和着装统一的王家仆从们,出言问道:“这些郎君可是与你一同回来的?咱们是否要安排住所?”
    李晋江闻言连拍脑门,光想着家人咋把这事儿给忘了。别看这次领头的周志比自己年龄小又是仆从身份,因着老师为他而著启蒙书籍又让其到启蒙书院上课,他们这些弟子们摸不透老师想法遂对周志的态度也不似对普通仆从。
    再有,此次跟来的王家仆从都被老师教导过武艺,以他们的身手若从军保不准也能出人头地,对于这些有本事的人李晋江向来十分客气。
    李晋江拍完脑门,笑着回头说道:“我归家来太激动,把你们都给忘了。外面太冷,我先给你们安排住所。”说完,边走边对家人解释这些人的来历。
    俗话说得好,宰相门前七品官。李氏全族本就无人入仕又,又因离得远而时常担心自家孩子情况,自然不会做出那种对人家仆从指手划脚的脑残事儿。安排随行仆从去休息,族老们来到李晋江家里跟着聊天。
    李梁氏坐定后,紧张地问道:“王县伯怎么给你带回那么多东西,你都不知道推辞吗?!”
    “哼,你走的时候为父千叮咛万嘱咐,让你好好侍奉老师切勿失了本心,你瞧你回个家弄这些个东西还麻烦那么多人送你,真是太让我们失望了!”李保忠气哼哼地补刀。
    其余人都同他们一个想法,只是到底不是嫡亲血脉,不好意思在孩子刚回来的时候就指责。
    李晋江很无语,他十分想知道,若老师看到屋内这一幕,会露出什么样的表情来。都是自家人,李晋江干脆实话实说,“老师瞧出族人对我的担忧,她本想多送些礼物让你们安心,没想到你们反而更紧张了……”
    “既然如此你怎么不早说,害得长辈们成日为你提着一颗心。”能这么不讲道理埋怨人的,除了亲娘不做他想。
    李保忠也尴尬,他轻咳一声转移话题道:“说说你小子一年在外有没有惹事儿,大家都等着听呢。”
    李晋江了悟,他挑能说的事情从开年回南山那时开始讲起来。由于他语言丰富擅长讲故事,再加上有房遗爱几个在,即便只说些学习时的琐事也让众人听得津津有味。
    晚餐后,族老们临走时感慨道:“你的运道远非常人能比,可得好好珍惜把握机会。”
    次日,李晋江起床后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去看学堂。他走时只留下钱财并未亲眼看到学堂建成,这一年来心里总惦念这件事情,生怕自己留下的钱不够供学堂开销。瞅着李晋江出门,周志一个闪身跑到院子里找李梁氏去了。
    他先礼貌问好,而后神秘兮兮地从袖子里拿出一封信,“这是主人让我转交给您的,说是不能让李郎君知道。您先看,年后我需带着回信归长安。”
    “有劳小兄弟了,我定在你们离开前将回信写好。”李梁氏与周志话别后,赶紧把信揣进袖子里往书房走去。
    李保忠正在书房练字,见媳妇快步进来以为出什么事儿了呢。没等他开口问,李梁氏就将事情说了一遍。夫妻俩大眼瞪小眼地看着放在案上的信有点紧张,与名士书信往来这样的事情颇让人向往,只是很怕信里内容是老师找家人诉苦的,好纠结好纠结好纠结……
    夫妻对视,李保忠拆开信念了起来。这一念可不打紧,没想到不止不是告状反而是好事儿。李梁氏兴奋得直在屋内绕圈,她感叹道:“儿子果真没说谎,王县伯待他确实尽心尽力。”
    李保忠在一旁赞同地颔首,想想又收起信件带着媳妇去找族老们,打算大家一起聊聊信里内容。
    剩下的弟子们,家里有爵位的年三十那日都按惯例进宫。王珏和王思源就没那么舒服了,崔智贤在仵作验完尸后赶紧着人将尸体送到南山。就赶着年前这会儿,快出孝的王家人又办起丧礼来。刘大包虽不算王家人,但到底是正经亲戚,他们一家也因此事没过好年。
    另有一人虽不与王珏沾亲,还是在家里骂王思维和王芳死的不是时候,此人就是一直等待王老二一家出孝好给他做苦力的李世民。
    虽因有孝在身不好去宫内凑热闹,然而并不代表王珏不知年三十那日宫内都有什么热闹。这不,与王珏交好的孟襄,在大年初一那日就带着弟子来拜访了。
    孟襄说得口干舌燥,他喝了口茶继续说道:“若不是怕殿前失仪,我都想在宫内好好笑一笑再离开。从开宴到结束,圣上的眼睛几乎没离开过殿门。不用想就知道,他是想着今年也有人上门给他送礼呢。没想到今年特别消停,连个来捣乱的人都没有。”
    见孟襄说到没人捣乱时面色皆是遗憾,王珏和王熙然皆露出理解的笑容,李世民总是有能力在短时间内将粉转黑。当初孟襄来献礼时,内心其实是很敬重他的,现在嘛…不说也罢……
    说完宫内的八卦,阴人小组又开始商讨起‘开年大戏’来。
    第135章 准备出海
    阴人小组讨论的开年大戏不是其它,正是出海探索之事。
    由于李世民也跟墨家下订单,使得他们除了造自家和百家派需要的船,余下的时间只够造出卢、郑、崔三家的大船。因着说好共进退,有人却使出小伎俩,好些家主已经在家中咒骂数月了。
    朝中大臣们也不开心,若没有我们跟着使力劝说圣上,百家出世之事哪会这么顺利。我们尽心尽力不就是等着出海捞金吗?关键时刻订不上船算怎么回事儿?
    墨家也说了,圣上欲在贞观三年开年遣人出海,我们就够时间造出这么些船。想着墨家不会有钱不赚,这些人又将视线转移回李世民身上。人家都送你三艘船了,你还订三十艘是几个意思。
    这不,李世民在朝堂上提起船的事情,立刻受到众人热情对待群起而攻之。
    感觉情况不妙,李世民又问了一次,“朕问造船的花销为何不去结算,怎么没人说话呢?”
    打击人小能手魏征来也,“微臣不知朝廷跟墨家订船的事情,若是圣上的私人订购,这钱该从您私库出。至于朝廷去海外的探索,我们有墨家送的三艘船就够了。”
    李世民好悬没气仰过去,什么叫朝廷有墨家送的船,那是墨家送给他的船,送给他一个人的船!也不怪李世民会急,卖皂品的钱小部分还账,剩下的有些以他跟皇后的名义买了日常消耗品送与受灾百姓,还有那些卖儿卖女的百姓们,也都靠他出钱才赎回孩子。
    现在全大唐谁不知道朕又成了穷光蛋,提私库不是故意来刺激人吗?魏驴子,朕早晚有一日要收拾你!但…不是现在,李世民故作疑惑地问道:“听王县伯说出海能赚钱,朕想着我有墨家送的三艘大船已够用,为使得朝廷也有收入才帮忙订船的呀。”
    唐俭为传播新作物,赶年三十那天刚返回长安。想着自己许久未在朝中,他紧跟着站出来秀存在感,“因有天灾,圣上免去很多地方的赋税,国库余下的钱并不多。微臣以为,第一次出海不宜行至太远,若如此普通船只也勉强用得。”
    “能有额外收益固然是好事,但不能动用根基去赌。”此话来自李靖,他总怕朝廷欠军饷。
    好些人的脑筋迅速转开,他们家中都有大船,只是质量上照墨家制造的差很多。若能说服圣上不远航,便可加入自家的船只一起出行,然后再去跟墨家订船,等待第一批出去的船回航后再一起远行。
    当然,不管圣上订的船还要不要,能不能出得起钱买,他们都不敢肖想。赚钱虽重要,若因此被小心眼记恨一辈子可就不值了。
    你们不惦记人家的船,备不住人家算计你们呢。瞅着殿内为说服他轮番上前说话的大臣们,李世民一直没出声。这些人打的什么主意李总心里清楚得很,他在思索着怎么能反将一军,最好一并将造船的费用解决掉。
    李世民装模作样地叹口气,皱着眉头一副忧郁表情,“王县伯说过,若用普通船只很危险,恐怕得在路上折损一半。船只毁坏事小,那船上的难道不是人命吗?”
    在很多人眼里,那样的牺牲根本不算什么,只是谁都不敢将这样的心里话说出来。瞧着李世民的样子不知他又打什么主意,大臣们的心都跟着提了起来。
    继续说,“这样吧,这次朕只出墨家送的那三艘船装活物。至于朕私人跟墨家订的那些船,若你们哪个家族也想出海又没有船,朕可以将船租给你们。”李世民打得好算盘,租船必定要高价,然后再跟大舅哥那拿点钱就能把造船的钱付清。若有船只在路上出问题也不怕,看谁敢不赔给朕!
    很多人动心,也有很多人即便不想跟无赖做买卖,也不得不跟他租船。道理很简单,如果这次不痛快捧臭脚,人家再出航肯带咱才见鬼了。
    所以
    “圣上仁慈,您尽管开价,微臣的家族要租一艘船。”
    “微臣也要一艘,跟着您这样的圣明之君,我等真是什么好事都占尽了!”
    “关键时刻还是圣上照顾我等,那些旁日称兄道弟的人反而靠不住。”
    听得最后一人说话时还瞅着自己,一直兴奋看热闹的崔智贤完全不在意。不遭人妒是庸才,他可是因为大船的事情得到族人一致追捧。至于这些人三五不时的抱怨,完全是为衬托自己的聪慧。小崔又抖起来了,连手上有三条人命案没办明白的烦心事儿都暂时忘却了。
    瞧着呼啦啦一片人响应,李世民高兴得咧大嘴直嘿嘿。魏征原本还想强调那三艘船的归属,想了想到底没再站出来说话。他是这么想的,反正国库也不充裕,不若先让圣上装满货物运出去,等船淘金归来后再管他要租子。若李总知道他前脚算计人,后脚就有人用他的方法打算坑自己,不知会不会暴跳起来。
    魏征也不算虎口夺食,若船回来后有大收获,到时圣上手中有三十艘大船又看到好前景,自然不会再计较区区三艘船,反正所得也是收入国库又不是进旁人腰包。不得不说,正因为老魏很聪慧又一直不越线,才使得李总恨得牙痒痒又不好真拿他怎么样。
    瞧着早朝变成圣上的租船会,似李靖这样的紧皱眉头者大有人在。只是想着圣上一直以来用私库为民造福的举动,还真不好说出不让人家想法圈钱的话。没办法,只能闭目养神外加装聋作哑。
    见大家都这么上道,李世民赶紧报了个天价。趁着大家错愕之际,李总故技重施又跑了。接下来,各位大臣都迎来了,等待着陪他们回家取银钱的内侍们……
    这个早朝有人很嗨、有人煎熬、还有人强咬牙吃下亏,听着李承乾条理清晰地复述着当时情况,阴人小组笑得前仰后合。
    王熙然看着孟襄好奇问道:“孟郎君,你们当时送船,到底是送圣上的还是送朝廷?”
    孟襄一愣,“这…当时还真没想那么多,看来我最近得闭关了,这个问题可不好回答。”
    瞧着孟襄难得也会呆愣,大家忍不住再次笑出声来。他们今日聚在一起,主要是商议属于两派的那六艘船上,到底要装些什么货物才好。再有就是航海路线,这也是李承乾在假期还往南山跑的原因,他是被李世民派过来要航海图的。
    王珏给出的路线,按现代来说就是台湾岛→菲律宾→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澳大利亚。至于大概什么位置有好东西,可不能都告诉李世民。就他那穷疯样,没准能挖得黄金贬值。
    “这是航海图,承乾和孟郎君各一份。我们家有孝不好派人跟去,一切还要劳烦墨家。”王珏说完,将两份线路相同标记不同的地图分别递给二人。
    “谈何劳烦,我们又不是没收好处。”孟襄这人说话也不喜欢耍花枪,墨家处事向来是明码实价童叟无欺。出海本就危险,主家有孝的还跟着一起去,就跟咒大家出事儿一样。也因此,孟襄并未觉得王珏是故意将危险事儿推给自己一方。
    李承乾伸头看了眼孟襄的图,再跟自己手上的对比后会心一笑,估计阿爹知道后又该躲甘露殿内发牢骚了。由于一帮大爷、大叔盼出海已经两年时间,他们租到船后赶紧聚在一起研究,该带什么货物该派谁带队前去。
    长安本就是个少有秘密的地方,出海这件事情也没什么可保密的。瞧着早朝后陆续有人用车拉着银钱往皇宫走,好些个百姓大胆上前打听情况。没一会儿,关于圣上派人出海的事情便传扬开来。
    连带着,关于圣上三请王县伯,王县伯献图的事情再次被人提起。
    “我说有万载山河藏宝图,你们还不相信!瞧瞧,圣上终于派人去寻宝了。”
    “我原本是不信的,只是来找你的路上远远看到太子从南山回来,他很宝贝地抱着一个大卷轴,我估计那是位置更精确的藏宝图。”
    时间在百姓们的讨论中,各家族的积极谋划中度过。半月后,官道上挤满各家来送行的人,另有好信的百姓们来围观。
    家家都派出一队人暂时跟着上路,他们会将出海的人送到渡口处,帮忙装完船再回来。没办法,东西实在太多,只靠那些被派出海的人绝对运不过去。
    除去物品的数量,种类上也非常丰富。这半个月时间里,好些人厚着脸皮在人家守孝期间上门,就为找王珏询问那些地方土人的习俗和所需物品。有了王珏的启发,再加上各家不同的神奇脑洞,百姓们在货物中发现了很多他们无法想象的东西……
    瞧着各家送行的人已经叙完话,李承乾拿起酒碗说道:“此次出海不止路途远、耗时长、还充满危机,我们百家派有一位叫梵高的学者说过,渔夫知道大海危机四伏,明白大海浊浪滔天,但他们从来没有因为这些挑战而呆在岸上。孤希望你们能有渔夫的精神,为咱们大唐的强盛甘愿下海。”
    “我等定不负圣上和殿下所托!”虽然大部分人此行都是为自家利益,然而很多人都被李承乾的话煽动性了。只要不会损害自家利益,又有哪个儿郎不愿为国出力?
    李承乾带着来送行的人们,站在官道上目送庞大的出海队伍渐行渐远,直到再看不清他们的背影才相偕离去。南山山顶,王珏亦抱着阿绿观看了整个送行过程。此刻她的内心很复杂,这一步迈出去便是一个大的跨步,希望一切都能往好的方向发展。
    作者有话要说:
    第136章 哭吧精
    目送欲出海的队伍离开,王珏抱着阿绿往书房走去。半路上被王成拦住,“娘子,年礼已经都送出去,咱们收到的年礼和各产业分成也已收回,我都记在册子上了。”
    王珏接过册子并未打开查看,而是带着王成继续往书房走,边走边说道:“今年我的弟子李晋江要开晋江文学社,文学社的建筑图纸已经绘完,待会儿你下山去找吴村长,交给南山建筑队来施工建造。”
    王成拿着图纸领命离开,下山后发现南山村民正在开大会。全村老少皆在山下空地处,吴村长站在首位处正在讲着今年村里该如何创收。王成本来不想打断会议,备不住村民们眼尖,“那不是王管家嘛,他下山来是不是王县伯有什么事儿找咱们?”
    见大家的注意力都聚到自己身上,王成赶紧将事情说了一遍,又把图纸递到吴村长手上。听着王成的说法,那晋江文学社是要盖在随园不远处啊,想象着文学社成立后南山人气会更旺,吴村长哪有不愿意帮忙的。
    他们有今日的好生活全托王县伯,再说每次帮王县伯建房收入也不少,也因此但凡王珏有什么需要,村民们就算再忙也要停下手上的活儿先可着她来。王成说话的时候现场很安静,听他说完后,村民们皆带着兴奋地表情讨论起来。
    知道待李晋江年后归来,王县伯就会开始运作此事,村民们连忙按照图纸上的要求采购材料开工。山下一片充满希望的热闹场景,山上却还是摆脱不了接连死去亲人的阴影。
    自得知大儿子断了血脉,王李氏整日闷闷不乐,王珏经常看到她早起时肿着眼睛。王宝金夫妇也不开心,一则还是因为亲人去世之事,二则也是因为接连守孝无法去作坊帮忙,心里害怕圣上曾经给的承诺会不作数。
    多亏有阿绿整日撒欢打滚,王珏这个惯来不擅长安慰人的,才能趁机说上几句开解的话。比如:人死不能复生,活着的人更该好好面对生活。圣上若敢不给咱爵位,我就成天给他找不自在。然而,这样的安慰似乎好像大概没什么效果……
    好在从年后开始,弟子们经常过来转一圈,山上的气氛才没那么压抑。
    再看涟水县这边,又到了快离家的日子,李晋江发现家人对他似没有往年离家时的不舍。娘亲没有含泪念叨,阿爹也没闷声不语,亲戚们更没人上门大包小裹地给他送吃食,这也太奇怪了。
    再有,院外从早晨开始总有奇怪的响声,现在又传来乡亲们的叫好声,这都是什么情况,难道没人为他即将开的事儿难过吗?李晋江这种好奇心强盛的人实在忍不住了,他打算出门一看究竟。李保忠和李梁氏看着儿子离开的背影,忍不住默契地相视一笑。
    李晋江走出院子,看到好些人围在院外的空地处。再走近一些,发现一群孩童正围在周志身旁,其中一个孩子口中兴奋地嗷嗷叫着:“周家哥哥好生厉害,这水果真结冰了!”
    不止孩童,好些族人和村里外姓人也围在一旁叫好。连那些平日老成持重的长者们,都激动得面色涨红,不是抚须赞叹就是拍掌叫好。这可急坏了八卦小达人李晋江,他蹭蹭跑到周志身旁,探头向大家围着的中间处看去。
    只见人群中心是个往常用来运海物的大桶,大桶中又套着一个比它小一圈的桶,两桶中间装满水,而里面那个桶内竟放着满满一下子冰。李晋江看到这种反常的情况,第一个便联想到自家老师,遂疑惑地看向周志等待解释。
    周志先对着众人作揖,而后说道:“此法可不是我想出,这都是我们娘子吩咐的。娘子说了,涟水县临海,得到这种制冰法后,不止可以在夏日卖冰,也可以不分季节向各地运送海物了。”
    李晋江一拍脑门,他想起自己听老师说过此事。那年他们从登州回长安,由于正逢冬日,冰镇海鲜的冰块都是当地百姓准备的。听大师兄感叹海物不好运送,当时老师也似他这般拍脑门,之后又着人给刘府尹送去一封信,说是告诉对方制冰的办法。
    那会儿他满脑子都是新书的情节,又想着他们家族并无刘府尹那样的财力和人力,还是等自己攒些银钱再跟老师求制冰法。然而,貌似事实情况跟他想的不太一样,制冰好像并不是那么困难。
    周志看到李晋江那懊恼的表情,就知道他想的是什么。没等他发问,周志主动说道:“制冰法说来也简单,只要似我这样操作,再往装满水的小桶内投入硝石就可以了。方法虽简单亦有它的难处,市面能买到的硝石量太少,娘子找到一个硝石产量高的矿,持续开采后才将此事告知你的乡人。”
    “我同你一道过来,我怎么不知道这件事情?!”李晋江很不开心,这种好事儿老师怎么不提前告诉他呢。若他知道还有这么件事情,可不得捉住机会炫耀外加为学派扬名嘛!
    这回答话的不是周志,而是从家里出来瞧儿子热闹的李梁氏,“王县伯给我来信了,她说你什么都好就是太啰嗦,这事儿要是让你知道,你还得拖上一天才能启程回家。”
    随后跟来的李保忠接话道:“这次有很多族人和乡亲会跟你一起启程,王县伯开采出很多硝石,就等我们过去一起拉回来了。王县伯说她已经跟登州那边打过招呼了,由于咱们涟水县离长安更近,以后长安周边的海物生意都归咱们来做。”
    听得此言,看热闹乡亲们皆是兴奋地说着感激之言。他们涟水县这地方说好也不好,农户皆靠种植为生,粮食产量不如别处收入自然就少。然而若赶上灾年,由于临海有海物可食,又不会出现卖儿卖女的惨状,说来就是个饿不死人也无大财可拿的地方。这下可好了,有了海物买卖家家都能过上更好的日子。 ↑返回顶部↑
    李梁氏瞧着儿子说话得体,遇到事情也是应对自如,不由自主地想起他儿时的调皮,感慨着竟抹起眼泪来。见她如此,乡亲们又免不了一番安慰赞扬。
    李晋江扶着李梁氏归家,王家仆从们默默地赶着车跟在后面。涞水县李氏不是士族,却也是传承很久的耕读家族。族中人口不少,光他们族人居住的地方占地就不小。得知李晋江归来,李氏族人都激动得等在外面,其中也包括族老和其父亲李保忠。
    “祖父、爹爹,堂叔…,你们怎么都出来等我了?外面天儿冷,快进屋说话吧。”
    听着李晋江叫了一串人,跟在他身后一直很从容、时刻提醒自己不能给主家丢脸的王家仆从们,集体被绕晕了。由于主家人口简单,他们啥时候见识过这样庞大的亲族啊。
    李保忠可不似李梁氏一样眼里只有儿子,他注意到李晋江身后的牛车队和着装统一的王家仆从们,出言问道:“这些郎君可是与你一同回来的?咱们是否要安排住所?”
    李晋江闻言连拍脑门,光想着家人咋把这事儿给忘了。别看这次领头的周志比自己年龄小又是仆从身份,因着老师为他而著启蒙书籍又让其到启蒙书院上课,他们这些弟子们摸不透老师想法遂对周志的态度也不似对普通仆从。
    再有,此次跟来的王家仆从都被老师教导过武艺,以他们的身手若从军保不准也能出人头地,对于这些有本事的人李晋江向来十分客气。
    李晋江拍完脑门,笑着回头说道:“我归家来太激动,把你们都给忘了。外面太冷,我先给你们安排住所。”说完,边走边对家人解释这些人的来历。
    俗话说得好,宰相门前七品官。李氏全族本就无人入仕又,又因离得远而时常担心自家孩子情况,自然不会做出那种对人家仆从指手划脚的脑残事儿。安排随行仆从去休息,族老们来到李晋江家里跟着聊天。
    李梁氏坐定后,紧张地问道:“王县伯怎么给你带回那么多东西,你都不知道推辞吗?!”
    “哼,你走的时候为父千叮咛万嘱咐,让你好好侍奉老师切勿失了本心,你瞧你回个家弄这些个东西还麻烦那么多人送你,真是太让我们失望了!”李保忠气哼哼地补刀。
    其余人都同他们一个想法,只是到底不是嫡亲血脉,不好意思在孩子刚回来的时候就指责。
    李晋江很无语,他十分想知道,若老师看到屋内这一幕,会露出什么样的表情来。都是自家人,李晋江干脆实话实说,“老师瞧出族人对我的担忧,她本想多送些礼物让你们安心,没想到你们反而更紧张了……”
    “既然如此你怎么不早说,害得长辈们成日为你提着一颗心。”能这么不讲道理埋怨人的,除了亲娘不做他想。
    李保忠也尴尬,他轻咳一声转移话题道:“说说你小子一年在外有没有惹事儿,大家都等着听呢。”
    李晋江了悟,他挑能说的事情从开年回南山那时开始讲起来。由于他语言丰富擅长讲故事,再加上有房遗爱几个在,即便只说些学习时的琐事也让众人听得津津有味。
    晚餐后,族老们临走时感慨道:“你的运道远非常人能比,可得好好珍惜把握机会。”
    次日,李晋江起床后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去看学堂。他走时只留下钱财并未亲眼看到学堂建成,这一年来心里总惦念这件事情,生怕自己留下的钱不够供学堂开销。瞅着李晋江出门,周志一个闪身跑到院子里找李梁氏去了。
    他先礼貌问好,而后神秘兮兮地从袖子里拿出一封信,“这是主人让我转交给您的,说是不能让李郎君知道。您先看,年后我需带着回信归长安。”
    “有劳小兄弟了,我定在你们离开前将回信写好。”李梁氏与周志话别后,赶紧把信揣进袖子里往书房走去。
    李保忠正在书房练字,见媳妇快步进来以为出什么事儿了呢。没等他开口问,李梁氏就将事情说了一遍。夫妻俩大眼瞪小眼地看着放在案上的信有点紧张,与名士书信往来这样的事情颇让人向往,只是很怕信里内容是老师找家人诉苦的,好纠结好纠结好纠结……
    夫妻对视,李保忠拆开信念了起来。这一念可不打紧,没想到不止不是告状反而是好事儿。李梁氏兴奋得直在屋内绕圈,她感叹道:“儿子果真没说谎,王县伯待他确实尽心尽力。”
    李保忠在一旁赞同地颔首,想想又收起信件带着媳妇去找族老们,打算大家一起聊聊信里内容。
    剩下的弟子们,家里有爵位的年三十那日都按惯例进宫。王珏和王思源就没那么舒服了,崔智贤在仵作验完尸后赶紧着人将尸体送到南山。就赶着年前这会儿,快出孝的王家人又办起丧礼来。刘大包虽不算王家人,但到底是正经亲戚,他们一家也因此事没过好年。
    另有一人虽不与王珏沾亲,还是在家里骂王思维和王芳死的不是时候,此人就是一直等待王老二一家出孝好给他做苦力的李世民。
    虽因有孝在身不好去宫内凑热闹,然而并不代表王珏不知年三十那日宫内都有什么热闹。这不,与王珏交好的孟襄,在大年初一那日就带着弟子来拜访了。
    孟襄说得口干舌燥,他喝了口茶继续说道:“若不是怕殿前失仪,我都想在宫内好好笑一笑再离开。从开宴到结束,圣上的眼睛几乎没离开过殿门。不用想就知道,他是想着今年也有人上门给他送礼呢。没想到今年特别消停,连个来捣乱的人都没有。”
    见孟襄说到没人捣乱时面色皆是遗憾,王珏和王熙然皆露出理解的笑容,李世民总是有能力在短时间内将粉转黑。当初孟襄来献礼时,内心其实是很敬重他的,现在嘛…不说也罢……
    说完宫内的八卦,阴人小组又开始商讨起‘开年大戏’来。
    第135章 准备出海
    阴人小组讨论的开年大戏不是其它,正是出海探索之事。
    由于李世民也跟墨家下订单,使得他们除了造自家和百家派需要的船,余下的时间只够造出卢、郑、崔三家的大船。因着说好共进退,有人却使出小伎俩,好些家主已经在家中咒骂数月了。
    朝中大臣们也不开心,若没有我们跟着使力劝说圣上,百家出世之事哪会这么顺利。我们尽心尽力不就是等着出海捞金吗?关键时刻订不上船算怎么回事儿?
    墨家也说了,圣上欲在贞观三年开年遣人出海,我们就够时间造出这么些船。想着墨家不会有钱不赚,这些人又将视线转移回李世民身上。人家都送你三艘船了,你还订三十艘是几个意思。
    这不,李世民在朝堂上提起船的事情,立刻受到众人热情对待群起而攻之。
    感觉情况不妙,李世民又问了一次,“朕问造船的花销为何不去结算,怎么没人说话呢?”
    打击人小能手魏征来也,“微臣不知朝廷跟墨家订船的事情,若是圣上的私人订购,这钱该从您私库出。至于朝廷去海外的探索,我们有墨家送的三艘船就够了。”
    李世民好悬没气仰过去,什么叫朝廷有墨家送的船,那是墨家送给他的船,送给他一个人的船!也不怪李世民会急,卖皂品的钱小部分还账,剩下的有些以他跟皇后的名义买了日常消耗品送与受灾百姓,还有那些卖儿卖女的百姓们,也都靠他出钱才赎回孩子。
    现在全大唐谁不知道朕又成了穷光蛋,提私库不是故意来刺激人吗?魏驴子,朕早晚有一日要收拾你!但…不是现在,李世民故作疑惑地问道:“听王县伯说出海能赚钱,朕想着我有墨家送的三艘大船已够用,为使得朝廷也有收入才帮忙订船的呀。”
    唐俭为传播新作物,赶年三十那天刚返回长安。想着自己许久未在朝中,他紧跟着站出来秀存在感,“因有天灾,圣上免去很多地方的赋税,国库余下的钱并不多。微臣以为,第一次出海不宜行至太远,若如此普通船只也勉强用得。”
    “能有额外收益固然是好事,但不能动用根基去赌。”此话来自李靖,他总怕朝廷欠军饷。
    好些人的脑筋迅速转开,他们家中都有大船,只是质量上照墨家制造的差很多。若能说服圣上不远航,便可加入自家的船只一起出行,然后再去跟墨家订船,等待第一批出去的船回航后再一起远行。
    当然,不管圣上订的船还要不要,能不能出得起钱买,他们都不敢肖想。赚钱虽重要,若因此被小心眼记恨一辈子可就不值了。
    你们不惦记人家的船,备不住人家算计你们呢。瞅着殿内为说服他轮番上前说话的大臣们,李世民一直没出声。这些人打的什么主意李总心里清楚得很,他在思索着怎么能反将一军,最好一并将造船的费用解决掉。
    李世民装模作样地叹口气,皱着眉头一副忧郁表情,“王县伯说过,若用普通船只很危险,恐怕得在路上折损一半。船只毁坏事小,那船上的难道不是人命吗?”
    在很多人眼里,那样的牺牲根本不算什么,只是谁都不敢将这样的心里话说出来。瞧着李世民的样子不知他又打什么主意,大臣们的心都跟着提了起来。
    继续说,“这样吧,这次朕只出墨家送的那三艘船装活物。至于朕私人跟墨家订的那些船,若你们哪个家族也想出海又没有船,朕可以将船租给你们。”李世民打得好算盘,租船必定要高价,然后再跟大舅哥那拿点钱就能把造船的钱付清。若有船只在路上出问题也不怕,看谁敢不赔给朕!
    很多人动心,也有很多人即便不想跟无赖做买卖,也不得不跟他租船。道理很简单,如果这次不痛快捧臭脚,人家再出航肯带咱才见鬼了。
    所以
    “圣上仁慈,您尽管开价,微臣的家族要租一艘船。”
    “微臣也要一艘,跟着您这样的圣明之君,我等真是什么好事都占尽了!”
    “关键时刻还是圣上照顾我等,那些旁日称兄道弟的人反而靠不住。”
    听得最后一人说话时还瞅着自己,一直兴奋看热闹的崔智贤完全不在意。不遭人妒是庸才,他可是因为大船的事情得到族人一致追捧。至于这些人三五不时的抱怨,完全是为衬托自己的聪慧。小崔又抖起来了,连手上有三条人命案没办明白的烦心事儿都暂时忘却了。
    瞧着呼啦啦一片人响应,李世民高兴得咧大嘴直嘿嘿。魏征原本还想强调那三艘船的归属,想了想到底没再站出来说话。他是这么想的,反正国库也不充裕,不若先让圣上装满货物运出去,等船淘金归来后再管他要租子。若李总知道他前脚算计人,后脚就有人用他的方法打算坑自己,不知会不会暴跳起来。
    魏征也不算虎口夺食,若船回来后有大收获,到时圣上手中有三十艘大船又看到好前景,自然不会再计较区区三艘船,反正所得也是收入国库又不是进旁人腰包。不得不说,正因为老魏很聪慧又一直不越线,才使得李总恨得牙痒痒又不好真拿他怎么样。
    瞧着早朝变成圣上的租船会,似李靖这样的紧皱眉头者大有人在。只是想着圣上一直以来用私库为民造福的举动,还真不好说出不让人家想法圈钱的话。没办法,只能闭目养神外加装聋作哑。
    见大家都这么上道,李世民赶紧报了个天价。趁着大家错愕之际,李总故技重施又跑了。接下来,各位大臣都迎来了,等待着陪他们回家取银钱的内侍们……
    这个早朝有人很嗨、有人煎熬、还有人强咬牙吃下亏,听着李承乾条理清晰地复述着当时情况,阴人小组笑得前仰后合。
    王熙然看着孟襄好奇问道:“孟郎君,你们当时送船,到底是送圣上的还是送朝廷?”
    孟襄一愣,“这…当时还真没想那么多,看来我最近得闭关了,这个问题可不好回答。”
    瞧着孟襄难得也会呆愣,大家忍不住再次笑出声来。他们今日聚在一起,主要是商议属于两派的那六艘船上,到底要装些什么货物才好。再有就是航海路线,这也是李承乾在假期还往南山跑的原因,他是被李世民派过来要航海图的。
    王珏给出的路线,按现代来说就是台湾岛→菲律宾→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澳大利亚。至于大概什么位置有好东西,可不能都告诉李世民。就他那穷疯样,没准能挖得黄金贬值。
    “这是航海图,承乾和孟郎君各一份。我们家有孝不好派人跟去,一切还要劳烦墨家。”王珏说完,将两份线路相同标记不同的地图分别递给二人。
    “谈何劳烦,我们又不是没收好处。”孟襄这人说话也不喜欢耍花枪,墨家处事向来是明码实价童叟无欺。出海本就危险,主家有孝的还跟着一起去,就跟咒大家出事儿一样。也因此,孟襄并未觉得王珏是故意将危险事儿推给自己一方。
    李承乾伸头看了眼孟襄的图,再跟自己手上的对比后会心一笑,估计阿爹知道后又该躲甘露殿内发牢骚了。由于一帮大爷、大叔盼出海已经两年时间,他们租到船后赶紧聚在一起研究,该带什么货物该派谁带队前去。
    长安本就是个少有秘密的地方,出海这件事情也没什么可保密的。瞧着早朝后陆续有人用车拉着银钱往皇宫走,好些个百姓大胆上前打听情况。没一会儿,关于圣上派人出海的事情便传扬开来。
    连带着,关于圣上三请王县伯,王县伯献图的事情再次被人提起。
    “我说有万载山河藏宝图,你们还不相信!瞧瞧,圣上终于派人去寻宝了。”
    “我原本是不信的,只是来找你的路上远远看到太子从南山回来,他很宝贝地抱着一个大卷轴,我估计那是位置更精确的藏宝图。”
    时间在百姓们的讨论中,各家族的积极谋划中度过。半月后,官道上挤满各家来送行的人,另有好信的百姓们来围观。
    家家都派出一队人暂时跟着上路,他们会将出海的人送到渡口处,帮忙装完船再回来。没办法,东西实在太多,只靠那些被派出海的人绝对运不过去。
    除去物品的数量,种类上也非常丰富。这半个月时间里,好些人厚着脸皮在人家守孝期间上门,就为找王珏询问那些地方土人的习俗和所需物品。有了王珏的启发,再加上各家不同的神奇脑洞,百姓们在货物中发现了很多他们无法想象的东西……
    瞧着各家送行的人已经叙完话,李承乾拿起酒碗说道:“此次出海不止路途远、耗时长、还充满危机,我们百家派有一位叫梵高的学者说过,渔夫知道大海危机四伏,明白大海浊浪滔天,但他们从来没有因为这些挑战而呆在岸上。孤希望你们能有渔夫的精神,为咱们大唐的强盛甘愿下海。”
    “我等定不负圣上和殿下所托!”虽然大部分人此行都是为自家利益,然而很多人都被李承乾的话煽动性了。只要不会损害自家利益,又有哪个儿郎不愿为国出力?
    李承乾带着来送行的人们,站在官道上目送庞大的出海队伍渐行渐远,直到再看不清他们的背影才相偕离去。南山山顶,王珏亦抱着阿绿观看了整个送行过程。此刻她的内心很复杂,这一步迈出去便是一个大的跨步,希望一切都能往好的方向发展。
    作者有话要说:
    第136章 哭吧精
    目送欲出海的队伍离开,王珏抱着阿绿往书房走去。半路上被王成拦住,“娘子,年礼已经都送出去,咱们收到的年礼和各产业分成也已收回,我都记在册子上了。”
    王珏接过册子并未打开查看,而是带着王成继续往书房走,边走边说道:“今年我的弟子李晋江要开晋江文学社,文学社的建筑图纸已经绘完,待会儿你下山去找吴村长,交给南山建筑队来施工建造。”
    王成拿着图纸领命离开,下山后发现南山村民正在开大会。全村老少皆在山下空地处,吴村长站在首位处正在讲着今年村里该如何创收。王成本来不想打断会议,备不住村民们眼尖,“那不是王管家嘛,他下山来是不是王县伯有什么事儿找咱们?”
    见大家的注意力都聚到自己身上,王成赶紧将事情说了一遍,又把图纸递到吴村长手上。听着王成的说法,那晋江文学社是要盖在随园不远处啊,想象着文学社成立后南山人气会更旺,吴村长哪有不愿意帮忙的。
    他们有今日的好生活全托王县伯,再说每次帮王县伯建房收入也不少,也因此但凡王珏有什么需要,村民们就算再忙也要停下手上的活儿先可着她来。王成说话的时候现场很安静,听他说完后,村民们皆带着兴奋地表情讨论起来。
    知道待李晋江年后归来,王县伯就会开始运作此事,村民们连忙按照图纸上的要求采购材料开工。山下一片充满希望的热闹场景,山上却还是摆脱不了接连死去亲人的阴影。
    自得知大儿子断了血脉,王李氏整日闷闷不乐,王珏经常看到她早起时肿着眼睛。王宝金夫妇也不开心,一则还是因为亲人去世之事,二则也是因为接连守孝无法去作坊帮忙,心里害怕圣上曾经给的承诺会不作数。
    多亏有阿绿整日撒欢打滚,王珏这个惯来不擅长安慰人的,才能趁机说上几句开解的话。比如:人死不能复生,活着的人更该好好面对生活。圣上若敢不给咱爵位,我就成天给他找不自在。然而,这样的安慰似乎好像大概没什么效果……
    好在从年后开始,弟子们经常过来转一圈,山上的气氛才没那么压抑。
    再看涟水县这边,又到了快离家的日子,李晋江发现家人对他似没有往年离家时的不舍。娘亲没有含泪念叨,阿爹也没闷声不语,亲戚们更没人上门大包小裹地给他送吃食,这也太奇怪了。
    再有,院外从早晨开始总有奇怪的响声,现在又传来乡亲们的叫好声,这都是什么情况,难道没人为他即将开的事儿难过吗?李晋江这种好奇心强盛的人实在忍不住了,他打算出门一看究竟。李保忠和李梁氏看着儿子离开的背影,忍不住默契地相视一笑。
    李晋江走出院子,看到好些人围在院外的空地处。再走近一些,发现一群孩童正围在周志身旁,其中一个孩子口中兴奋地嗷嗷叫着:“周家哥哥好生厉害,这水果真结冰了!”
    不止孩童,好些族人和村里外姓人也围在一旁叫好。连那些平日老成持重的长者们,都激动得面色涨红,不是抚须赞叹就是拍掌叫好。这可急坏了八卦小达人李晋江,他蹭蹭跑到周志身旁,探头向大家围着的中间处看去。
    只见人群中心是个往常用来运海物的大桶,大桶中又套着一个比它小一圈的桶,两桶中间装满水,而里面那个桶内竟放着满满一下子冰。李晋江看到这种反常的情况,第一个便联想到自家老师,遂疑惑地看向周志等待解释。
    周志先对着众人作揖,而后说道:“此法可不是我想出,这都是我们娘子吩咐的。娘子说了,涟水县临海,得到这种制冰法后,不止可以在夏日卖冰,也可以不分季节向各地运送海物了。”
    李晋江一拍脑门,他想起自己听老师说过此事。那年他们从登州回长安,由于正逢冬日,冰镇海鲜的冰块都是当地百姓准备的。听大师兄感叹海物不好运送,当时老师也似他这般拍脑门,之后又着人给刘府尹送去一封信,说是告诉对方制冰的办法。
    那会儿他满脑子都是新书的情节,又想着他们家族并无刘府尹那样的财力和人力,还是等自己攒些银钱再跟老师求制冰法。然而,貌似事实情况跟他想的不太一样,制冰好像并不是那么困难。
    周志看到李晋江那懊恼的表情,就知道他想的是什么。没等他发问,周志主动说道:“制冰法说来也简单,只要似我这样操作,再往装满水的小桶内投入硝石就可以了。方法虽简单亦有它的难处,市面能买到的硝石量太少,娘子找到一个硝石产量高的矿,持续开采后才将此事告知你的乡人。”
    “我同你一道过来,我怎么不知道这件事情?!”李晋江很不开心,这种好事儿老师怎么不提前告诉他呢。若他知道还有这么件事情,可不得捉住机会炫耀外加为学派扬名嘛!
    这回答话的不是周志,而是从家里出来瞧儿子热闹的李梁氏,“王县伯给我来信了,她说你什么都好就是太啰嗦,这事儿要是让你知道,你还得拖上一天才能启程回家。”
    随后跟来的李保忠接话道:“这次有很多族人和乡亲会跟你一起启程,王县伯开采出很多硝石,就等我们过去一起拉回来了。王县伯说她已经跟登州那边打过招呼了,由于咱们涟水县离长安更近,以后长安周边的海物生意都归咱们来做。”
    听得此言,看热闹乡亲们皆是兴奋地说着感激之言。他们涟水县这地方说好也不好,农户皆靠种植为生,粮食产量不如别处收入自然就少。然而若赶上灾年,由于临海有海物可食,又不会出现卖儿卖女的惨状,说来就是个饿不死人也无大财可拿的地方。这下可好了,有了海物买卖家家都能过上更好的日子。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