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节
很奇怪,心境不同了,看什么都别有深意。两个人即便对坐,似乎心也离了八丈远。绿衣的宫婢送糕点进来,她接过,放在了太后面前,“臣此来,是为母亲的千秋。下月初六就是大喜的日子,以往臣不得自主,不能向母亲尽孝。今年是臣亲政头一年,借着这个机会好好操办一场,为母亲贺寿。”
分明应该高兴的事,太后的笑容却反倒不见了。她有些迟疑,“大局尚且不稳,又不是逢整数的生日,就不必铺张了吧!”
扶微却坚持,“这是臣的孝心,母亲一定要领臣的情。”
太后千秋,宫门大开,他们需要这样一个契机,她便提供给他们。该入京的都入京了,该造反的,顺便把反也造了吧。
举办大宴本不存在争议,太后欣然应允了,温言说:“宗室里的人聚一聚也好,上年帝后大婚时,皇后的身体还健朗,最近却每况愈下,连人面也不见了。”
扶微随口应道:“中宫身子弱,春天到了,调养一段时间必然会好起来的。”略一顿又道,“不知母亲还记不记得,年后坊间流传的谣言?雌凰雌凰入德阳……”她莞尔,“说朕是个女人,幕后主使,恐有图谋天下之心。”
梁太后面上顿时肃穆,“我记得,初听时真叫老身气愤,如此恶毒的谬论,不知是什么人挑起的。”
扶微的态度倒很淡然,抚着手背道:“京兆尹魏时行正奉命追查此事,似乎有了些头绪,且再等等,总会有个说法的。”
太后颔首,“有了头绪便好……我听说新设立的三辅近来风头很健,尤其是京兆尹。谣言的出处查归查,陛下切记,勿因一个酷吏失了民心。官署的卒子一出,满世界鸡飞狗跳,这里毕竟是京城,大小属国都看着,千万不能叫人笑话。”
扶微应了声诺,太后又问起丞相近来的动向,她慢慢冷了眉眼,“丞相擅自调动京畿戍防,竟连招呼都没有同臣打一声,可见他眼里没有朕这个皇帝。魏时行押解荆王入京,给臣上了一封奏疏,奏疏里洋洋洒洒满篇都是对燕氏协助荆王私造兵器的指控。荆王谋逆之心大盛,虎贲军从王府院中挖出了衮冕,大不敬之罪已是板上钉钉,不容狡辩。”
太后眼里露出希冀的光,“那么陛下欲如何处置燕氏呢?”
“魏时行弹劾丞相是燕氏幕后主使,如果我借此机会铲除丞相,母亲觉得如何?”
太后顿时一惊,“陛下当真打算如此?”
她一脸凝重,咬着牙道:“这些年任他钳制,臣已经受够了,既然有这个好时机,何不好好利用?他一手遮天这么多年,该享的福早就享尽了,欠下的债,我要与他好好清算……”
欠下的债,究竟是什么债呢?除了使少帝直不起脊梁来,自然还有其他。太后抿唇沉默,过了很久才道:“他是百足之虫,陛下要小心为上。”没有问她打算怎么处置,端起漆杯来,杯口蒸腾的热气,把人熏得面目模糊。
扶微拱起手,低头应了声“诺”。
两日后视朝,少帝高坐上首,空远的嗓音,回荡在广阔的殿宇上。
“朕一向敬重相父,相父多年在朝,劳苦功高。可是朕前几日接到一封供状,文书上记录的供词,真叫朕心惊肉跳。相父常说自己身在宗籍,和燕氏无关,但今日朕不得不质疑,果真无关吗?同祖同宗,要说完全没有来往,恐怕言过其实吧。”
百官首席的丞相有些意外,起身向上拱手,“陛下之言,令臣惶恐。臣自辅政以来,自问尽忠职守,不敢有半点懈怠。若臣有错漏之处,请上明示,或有参奏臣不法,也请陛下明断。”
少帝面沉似水,忍耐良久,终于将案上的简牍卷起来,狠狠朝他扔了过去,“燕氏久居弘农,又迁荆州,满室贤能,却无一人在朝,必然心有不甘。相父要看一看供状吗?燕氏家老亲口证词,相父作何解释?常言道用人不疑,疑人不用,相父对朕来说亦师亦如父,今相父负我,比敌人刺我心肝,更叫我难过。”
少帝在朝堂上大发雷霆,一时间百官惶惶,朝野皆惊。其实这样的事,早在丞相归政时就已经注定了,历朝历代的摄政大臣哪个有好下场?不是赐金屑酒自裁,便是身后满门抄斩。少帝这人寡情得很,对谁和颜悦色,不过是因为暂时无法将其吞并,使的权宜之计。等到翅膀硬了,满口的钢牙也长全了,一个丞相而已,嚼起来嘎嘣脆。
丞相的拥趸自然还是想尽力挽回的,扶微看见半数的官员跪地稽首,长嚎着为丞相求情,请陛下严查。她一径冷笑,“还要如何查,请诸君教教朕。既然燕氏和丞相一脉相连,那么家老屈指他,有什么好处?留下丞相燕氏才可翻身,若没了丞相,百年望族一败涂地,难道不是这个道理?”
于是求情的官员语塞,满堂视线都移到了丞相身上,曾经目空一切的权臣,脸色变得煞白,他定定看了上首良久,终于摘下通天冠一声长叹:“臣不能自证,唯有俯首,任由陛下裁度。”
少帝从座上下来,行了两步,停于木阶上,却又换了个话锋,“若单凭一封奏疏便定丞相之罪,难免有臣僚指朕武断。相父请辞倒尚且不必,不过朝中事务不便参与,军中呢……为免瓜田李下,亦交由光禄勋与执金吾暂理。相父忙了这些年月,好好休息吧。恰好指婚不久,借此时机陪陪翁主,也是美事一桩。”
哪里来的美事,分明应了上年荧惑守心的天象。不是帝王身死,就是宰相下台嘛。如今宰相真的下台了,天子就不用死了,岂不高枕无忧?
权力交替,风云变幻,来谈谈人情,丞相是你的皇叔和恩师啊……谈不上,社稷当前,不容私情。想必在场的人都有兔死狐悲之感,这本就是个你死我活的世界,连丞相都难以长久,何论他人!
一场朝会,一次重大的变故,丞相的官位和爵位虽然还在,但基本都已等同虚设。他从德阳殿出来,明晃晃的日头悬在天上,心里有底,似乎又没底,看着官员们擦肩而过,人有些茫然。
世态炎凉,他失了势便没人理他了,可悲可叹。幸好他还有几位忠诚的幕僚,几个人一味地安慰他,“相国稍安勿躁,陛下尚未罢免相位,一切便还有转圜。”
“臣觉得陛下是借题发挥,单凭一面之词断案,天底下何来这样的神人?”
丞相蹙了蹙眉,“慎勿妄言。君叫臣死,臣不得不死。陛下算是宽宏的了,没有赐孤牛酒,孤还能留着脑袋吃饭,实属不易。”
他负手前行,腰上佩绶相击,看起来倍觉讽刺。他冲他们笑了笑,“孤如今差不多身败名裂了,诸君再与孤有往来,对你们的仕途没有好处。情义孤心领了,各自珍重为宜。幕府也要解散,再与孤捆绑在一起,会连累你们的前程。”
丞相当政的时候,但凡有才能的门客,皆得到了他的提携,因此大多不会因他踏进了低谷,便弃他于不顾。他还是惯常的从容弘雅,短暂的失利不算什么,信赖他的人自然断定他会东山再起。
他们不散,他却很希望营造出一个孤家寡人的处境来。拱手谢过了众人,再也不必去官署了,出苍龙门坐上家令参乘的轩车,慢悠悠回家了。
家令一副如丧考批的样子,正因为隐约察觉了少帝和丞相间的纠葛,才愈发觉得人心不古。之前不是剪不断理还乱吗,结果说割舍就割舍了。他甩着马鞭频频回头,“主君别难过,陛下会回心转意的。”
丞相一肘撑着轩车,修长白洁的手指捂住了下半截,上半截的眼睛便尤为明亮。他唔了声,“回心转意?何以见得?”
家令愁眉苦脸道:“陛下曾经那么倚仗主君,生了病都要来找主君,现在怎么会为这点莫须有的罪名,就罢免主君的官职呢。”
他闻言一笑,“帝王之家,情义最不值钱。倚仗你是因为用得上你,一旦能够自理朝政,哪里还有继续逢迎的必要。”
家令要哭了,不敢相信家主名落孙山。丞相看着那张小眼大鼻的脸,奇怪道:“孤以前怎么没有发现你长得这么丑?”
家令啊了一声,耷拉着嘴角说:“想必主君从前事忙,根本没有时间看仆吧。”
丞相觉得有理,将到闾里时说:“孤如今一文不名了,钱倒还有些,容你拿上一千金,回乡侍奉老母去吧。”
树倒猢狲散,向来不是这样的吗。家令却说不,“不论主君是富还是贫,是贵还是贱,仆誓死追随主君,绝不相离。”
唉,人丑,信念倒很坚定。丞相理了理腰间悬挂的佩绶,两方金印提起来摇了摇,听赤金相撞,除了噗噗作响,没有半点趣致。
人落魄了,并不全是失,可能也有得。譬如看清人心,譬如得到一些以往不敢攀交的人的青睐。
丞相在府里闭门不出好几天,卸下了职务的人,无官一身轻。坐在檐下赏花喝酒,不必再惦念案上有多少卷宗,也不必再估量太仓的粮食能不能支撑到今年秋收,实在自得得很。
暖风吹起了他冠上的组缨,他微微别开脸,看见窗台上的那盆假花,多时不浇了,破破烂烂不成样子。走过去掂在手里,甩手抛进了泄水的沟渠。正打算回书房给连峥写信,一个仆从跑进来通传,说衡水都尉递了名刺,求见君侯。
衡水都尉专管上林苑财政,与大司农及少府并行,也算是个不小的官职。丞相在位时,彼此虽有交集,但只限公务来往,没有私交。这个时候拜访,目的可就深远了。
等着了!他轻轻哂笑,“将都尉请进堂室,孤随后就到。”
第70章
落魄后的丞相是倒驴不倒架子,哪怕再不顺利,也绝不会表现出任何失意的模样。所以见到他时,他和平常留给众人的印象没有太大的出入,锦衣华服,气宇轩昂。只有眼下微微一点青影,尚且能够证明他最近的确走了背运,再也不是那位总揽全局的丞相了。
衡水都尉吕道炽,和丞相素日并无交情,唯记得有一次上报上林苑财政时,有一处错漏被丞相司直查出了,那个不容情面的书呆子好一通数落,把他这个官衔分明高出一截的人弄得无地自容。后来事情报到丞相处,丞相的反应平平,问清原委没有多言,提笔把那处错漏改正,简牍卷起来命人收库,再没有其他的话了。所以吕道炽对他的评价还算不错,也不觉得与此人共事有多难。
丞相踏进堂室,看见那个司武职却办文事的都尉,客套地拱了拱手,“长远不见,都尉一向还好?”
吕道炽忙还礼,“冒昧前来拜访,还请相国大人恕罪。”
丞相笑得十分礼贤下士,“都尉客气,往日门庭若市,今日门可罗雀,孤早就不似先前了,能有一位昔日同僚来探望孤,是孤之大幸。”
吕道炽说不敢,心里渐渐有了些把握。丞相殷情引他落座,他大大方方坐下,不曾同他客气。人嘛,态度是随境遇而变的,换了从前,这么客套的话,花钱都买不来。现在不一样,每一个面孔的出现都代表一个新的机会,丞相是十分懂得审时度势的。
厅堂里供了个酒樽,是丞相命人搬来的。两个侍婢持漆勺酌了两卮清酒,小心翼翼送到面前,丞相含笑道:“旁人以茶代酒,孤是以酒代茶,都尉请。”他向他举起漆杯,吕道炽执杯回敬,两张食案离得不远,为显亲近,还探身轻轻互碰了一下。丞相的余光瞥见他一饮而尽,抬袖遮住酒卮,仰脖也饮尽了。
“目下正值春狩,过不了多久陛下便会巡幸上林,都尉如何有空光临寒舍啊?”他一面问着,一面喃喃,“苑囿又要修缮了,匈奴的俘虏要重新整顿,六厩令原先一直由胡人担任,不甚妥当……”说着忽然顿下来,眼里露出无边的惆怅,自嘲地拍了拍额头,笑道,“孤忘了,孤如今自身都难保,怎么还有闲心去管那些……”
吕道炽看在眼里,似有不平,“自先帝殡天,相国便辅佐幼主,数十年来殚精竭力,一日不得歇。现如今陛下鸟尽弓藏,委实令人齿冷。”
他听后摆了摆手,“古往今来,像孤这样的例子太多了。功高盖主,本就是大忌,最后落得这样的结局,也在孤的预料之中。”
吕道炽沉默,侍婢又为他们添酒,他复敬丞相,“相国恕臣唐突,在臣看来,天下无一件事能难倒丞相。既然早有提防,如何不留后路?相国难道甘心就此一败涂地吗?”
丞相垂眼看酒中倒影,半晌没有答话。过了良久才长叹:“率土之滨莫非王臣,孤终究与人为奴,就算有后计,又待如何。”
有没有怨言,从字里行间就能够辨别出来。丞相是枭雄,曾经操控朝堂,纵横天下,怎么会情愿折在一个十几岁的孩子手上。如果他们君臣没有嫌隙,旁人自然不好插手,然而一旦有了隔阂,弄权惯了的人丧失了掌控全局的权力,那可是比死还要难受的极刑。
吕道炽看了边上侍立的人一眼,“臣有几句心里话想与相国单独说,可否屏退左右?”
丞相方从酒气里抬起眼来,略抬了抬手,侍婢会意,却步退出了厅堂。
“丞相对陛下,可有怨言?”
他的视线调转过来,怔怔打量他,“都尉这是何意?孤身为人臣,不敢对上有半点不满。”
吕道炽笑了笑,“少帝气度狭小,无容人之量,往公说,相国是先帝亲指辅政大臣,十年励精图治,才为少帝构建出了锦绣天下。往私了说,相国与先帝论兄弟,少帝无论如何要呼相国一声皇叔,如今欲加之罪,就将相国从高位上拽了下来,相国不怨……”他侧目,缓缓摇头,笑道,“臣不信。”
丞相一副被人戳到了痛处的表情,略挣扎一下,放弃的粉饰。
“若说不怨,连孤自己也不信。都尉是知道的,陛下即位初,朝政涣散,人心动荡,十二路王侯有谁能臣服于一个五岁的孩童?是孤,一点一滴谋算,将这群雄逐鹿的天下经营得如今这般固若金汤。谁知天下大定,孤竟没有了立锥之地。犹记得当初天子抱着孤的腿说,‘源氏江山,有相父一半功劳’。话还未凉,人心倒先凉了……”他失望地摇头,“少帝自觉能乾坤独断,老臣便成了瓦上霜,纵然心有不甘,又能怎么样呢。”
吕道炽听他这席话,迫切地往前挪动了下,“相国有经世之才,如何能忍得这样的屈辱?自那日听说陛下缴了相国大权,臣就颇为相国不平,相国可曾想过东山再起?”
他没有胡子,却不自觉地在下巴上捋了一把。吕道炽看见他眼中光华大盛,然而只是一眨眼的工夫,又黯淡下去,灰心丧气道:“宦海沉浮,身不由己。东山再起又如何,天子曾说疑人不用,既然事情到了这种地步,就算重返朝堂,也是一世如履薄冰,太累了。”
吕道炽因激愤抬高了嗓音,“天不公,那就改天换日,相国从来不曾考虑吗?”
丞相吃了一惊,暗道功夫不负苦心人,终于让他等到了,不枉费他和扶微十来天憋着没有见面的决心。
别人策反,你立刻便应了,恐怕招人怀疑。况且幕后操控者绝不会是眼前这都尉,必然另有其人。太后长居深宫,唯一的作用是下诏改立天子,如果想令大事有成,必然需要一个手握兵权的人。这个人是谁,暂时云山雾罩看不出来,但他觉得离真相仅有一步之遥了,饵料下得足,早晚大鱼会浮出水面的。
他霍地站了起来,面色不豫,“都尉今日究竟是因何而来?孤听了这半日,似乎有不臣之嫌,还望审慎。”
吕道炽忙起身相劝,“臣都是为了相国,不愿白璧蒙尘,明珠暗投尔。请相国息怒,人待我如冰霜,我何以报人暖阳?若相国甘于就此落败,甚至最后身首异处,就当臣今日没有拜访过。但若相国不愿让天子玩弄于股掌之间,那便请相国听臣一言。”
丞相气涌如山,脸色变了又变,最终渐渐趋于平缓,垂袖道:“天子任人唯亲,孤却从未想过推翻她。孤于先帝病榻前受命,曾向先帝发过誓的……”
“先帝可曾令少帝不忘相国大恩?”
他窒了下,遥想当初,还真有。如今她都以身相许了,这个恩算是涌泉相报了,别人挑拨,实在挑拨不上。
他又嗟叹:“帝王之心不可估测,什么大恩,一时敷衍罢了。”
“所以相国还要继续听命于少帝吗?臣知道相国是长策侯,当初跨马扬鞭荡击天下,谁人见了不礼让三分?只要君侯愿意,丢失的辉煌照样可以找回,天下还是君侯的天下。”
此话一出,便是长久的一片死寂。丞相蹙眉看着他,他却凛凛而立,毫不退缩。漏刻滴答,一声一声,落在人脑门上似的。丞相终于极慢地点头,“都尉一席话,令孤茅塞顿开。不过孤很好奇,以孤如今的处境,都尉怎么断定孤还有还手的余地呢?”
吕道炽却笑了,“相国人不在,威望却不减半分。南北两军皆听令于相国,纵然少帝停了相国理政的职务,相国仍旧是京畿大都督,十个光禄勋和执金吾,都不能替代相国在旧部心里的地位。”
丞相的脸上果然慢慢浮起了笑意,“都尉是聪明人,聪明人面前用不着遮掩。说得没错,只要孤愿意,南北两军仍旧听孤号令。但眼下名不正言不顺,动便有谋逆的嫌疑,需想办法先回军中,才能有所施为。”他的视线在他身上转了一圈,“都尉来同孤说这些,不会是无的放矢吧!孤想听一听都尉的真心话,衡水都尉掌上林财政,和兵戎不相干,都尉以什么立场,劝孤反少帝?”
谈话进入了一个比较良性的局面,吕道炽分明松了口气。向丞相拱起手道:“相国可放心,臣虽无兵无卒,但自有有兵之人与相国接洽。届时内外发力,区区一个少帝,不在话下。”
丞相心中暗喜,“都尉所说的那人,究竟是谁?”
吕道炽一脸讳莫如深,“暂且不可告知相国。”
丞相挑眉,“与孤谋事,却又信不及孤,都尉如此剑走偏锋,真是闻所未闻啊。”
“待时机成熟,相国自然会知道,眼下不宜透露,还请相国包涵。”吕道炽道,见他仍有疑云,复又一笑,“少帝今日停了相国职务,明日就可罢相国的官。后日呢,罗织几个罪名,诛杀功臣不过是几句话的事。相国别无选择,只有这条路可走。”
丞相想了想,抚额道:“孤确实已经山穷水尽了,三位辅政大臣,孤是硕果仅存。如今这果子也要保不住了,落到地上就得烂,孤不能步他们的后尘。”
吕道炽算是不虚此行,虽然这位昔日的权臣很难搞,但人到了末路,抓住了救命稻草便不会放手。他们事先也暗中观察,唯恐他和少帝是联手做戏,然而丞相一蹶不振,少帝却独揽朝政忙得风生水起。世上最悲哀的事,莫过于教会了徒弟饿死师傅。少帝已经不再需要任何人协助了,改革币制、总一盐铁,良臣再多,首脑在少帝。丞相是无用之人,关进匣子的秋扇再不自救,只有腐朽和被抛弃的命运。
衡水都尉告辞,丞相破天荒地将人送到了门上。对插着袖子看人驾马扬鞭去了,天边薄薄起了一层暮色,他回首问家令:“明天的朝议,孤是去还是不去呢?”
家令挺胸说去,“在陛下面前多露露脸,陛下才不会忘记主君,才会让主君官复原职。”
他嗤地一笑,负手踱着方步,慢悠悠进了书房。
传长史来见,他埋首在书堆里,抽空问:“近来永安宫可有什么动静?”
长史道:“宫里正预备梁太后千秋用度,除了太后私府往来,没有任何异动。”
他嗯了声,“中宫呢?”
“长秋宫一切如常。皇后久病不见外人,处理宫务都由长御传令,内谒者令钤印。就是太后相询,都是隔帐说话。”长史说完复一顿,“不过中宫今日曾下令赏赐翁主府,是些簪环首饰等物,据说是做太后千秋所用。” ↑返回顶部↑
分明应该高兴的事,太后的笑容却反倒不见了。她有些迟疑,“大局尚且不稳,又不是逢整数的生日,就不必铺张了吧!”
扶微却坚持,“这是臣的孝心,母亲一定要领臣的情。”
太后千秋,宫门大开,他们需要这样一个契机,她便提供给他们。该入京的都入京了,该造反的,顺便把反也造了吧。
举办大宴本不存在争议,太后欣然应允了,温言说:“宗室里的人聚一聚也好,上年帝后大婚时,皇后的身体还健朗,最近却每况愈下,连人面也不见了。”
扶微随口应道:“中宫身子弱,春天到了,调养一段时间必然会好起来的。”略一顿又道,“不知母亲还记不记得,年后坊间流传的谣言?雌凰雌凰入德阳……”她莞尔,“说朕是个女人,幕后主使,恐有图谋天下之心。”
梁太后面上顿时肃穆,“我记得,初听时真叫老身气愤,如此恶毒的谬论,不知是什么人挑起的。”
扶微的态度倒很淡然,抚着手背道:“京兆尹魏时行正奉命追查此事,似乎有了些头绪,且再等等,总会有个说法的。”
太后颔首,“有了头绪便好……我听说新设立的三辅近来风头很健,尤其是京兆尹。谣言的出处查归查,陛下切记,勿因一个酷吏失了民心。官署的卒子一出,满世界鸡飞狗跳,这里毕竟是京城,大小属国都看着,千万不能叫人笑话。”
扶微应了声诺,太后又问起丞相近来的动向,她慢慢冷了眉眼,“丞相擅自调动京畿戍防,竟连招呼都没有同臣打一声,可见他眼里没有朕这个皇帝。魏时行押解荆王入京,给臣上了一封奏疏,奏疏里洋洋洒洒满篇都是对燕氏协助荆王私造兵器的指控。荆王谋逆之心大盛,虎贲军从王府院中挖出了衮冕,大不敬之罪已是板上钉钉,不容狡辩。”
太后眼里露出希冀的光,“那么陛下欲如何处置燕氏呢?”
“魏时行弹劾丞相是燕氏幕后主使,如果我借此机会铲除丞相,母亲觉得如何?”
太后顿时一惊,“陛下当真打算如此?”
她一脸凝重,咬着牙道:“这些年任他钳制,臣已经受够了,既然有这个好时机,何不好好利用?他一手遮天这么多年,该享的福早就享尽了,欠下的债,我要与他好好清算……”
欠下的债,究竟是什么债呢?除了使少帝直不起脊梁来,自然还有其他。太后抿唇沉默,过了很久才道:“他是百足之虫,陛下要小心为上。”没有问她打算怎么处置,端起漆杯来,杯口蒸腾的热气,把人熏得面目模糊。
扶微拱起手,低头应了声“诺”。
两日后视朝,少帝高坐上首,空远的嗓音,回荡在广阔的殿宇上。
“朕一向敬重相父,相父多年在朝,劳苦功高。可是朕前几日接到一封供状,文书上记录的供词,真叫朕心惊肉跳。相父常说自己身在宗籍,和燕氏无关,但今日朕不得不质疑,果真无关吗?同祖同宗,要说完全没有来往,恐怕言过其实吧。”
百官首席的丞相有些意外,起身向上拱手,“陛下之言,令臣惶恐。臣自辅政以来,自问尽忠职守,不敢有半点懈怠。若臣有错漏之处,请上明示,或有参奏臣不法,也请陛下明断。”
少帝面沉似水,忍耐良久,终于将案上的简牍卷起来,狠狠朝他扔了过去,“燕氏久居弘农,又迁荆州,满室贤能,却无一人在朝,必然心有不甘。相父要看一看供状吗?燕氏家老亲口证词,相父作何解释?常言道用人不疑,疑人不用,相父对朕来说亦师亦如父,今相父负我,比敌人刺我心肝,更叫我难过。”
少帝在朝堂上大发雷霆,一时间百官惶惶,朝野皆惊。其实这样的事,早在丞相归政时就已经注定了,历朝历代的摄政大臣哪个有好下场?不是赐金屑酒自裁,便是身后满门抄斩。少帝这人寡情得很,对谁和颜悦色,不过是因为暂时无法将其吞并,使的权宜之计。等到翅膀硬了,满口的钢牙也长全了,一个丞相而已,嚼起来嘎嘣脆。
丞相的拥趸自然还是想尽力挽回的,扶微看见半数的官员跪地稽首,长嚎着为丞相求情,请陛下严查。她一径冷笑,“还要如何查,请诸君教教朕。既然燕氏和丞相一脉相连,那么家老屈指他,有什么好处?留下丞相燕氏才可翻身,若没了丞相,百年望族一败涂地,难道不是这个道理?”
于是求情的官员语塞,满堂视线都移到了丞相身上,曾经目空一切的权臣,脸色变得煞白,他定定看了上首良久,终于摘下通天冠一声长叹:“臣不能自证,唯有俯首,任由陛下裁度。”
少帝从座上下来,行了两步,停于木阶上,却又换了个话锋,“若单凭一封奏疏便定丞相之罪,难免有臣僚指朕武断。相父请辞倒尚且不必,不过朝中事务不便参与,军中呢……为免瓜田李下,亦交由光禄勋与执金吾暂理。相父忙了这些年月,好好休息吧。恰好指婚不久,借此时机陪陪翁主,也是美事一桩。”
哪里来的美事,分明应了上年荧惑守心的天象。不是帝王身死,就是宰相下台嘛。如今宰相真的下台了,天子就不用死了,岂不高枕无忧?
权力交替,风云变幻,来谈谈人情,丞相是你的皇叔和恩师啊……谈不上,社稷当前,不容私情。想必在场的人都有兔死狐悲之感,这本就是个你死我活的世界,连丞相都难以长久,何论他人!
一场朝会,一次重大的变故,丞相的官位和爵位虽然还在,但基本都已等同虚设。他从德阳殿出来,明晃晃的日头悬在天上,心里有底,似乎又没底,看着官员们擦肩而过,人有些茫然。
世态炎凉,他失了势便没人理他了,可悲可叹。幸好他还有几位忠诚的幕僚,几个人一味地安慰他,“相国稍安勿躁,陛下尚未罢免相位,一切便还有转圜。”
“臣觉得陛下是借题发挥,单凭一面之词断案,天底下何来这样的神人?”
丞相蹙了蹙眉,“慎勿妄言。君叫臣死,臣不得不死。陛下算是宽宏的了,没有赐孤牛酒,孤还能留着脑袋吃饭,实属不易。”
他负手前行,腰上佩绶相击,看起来倍觉讽刺。他冲他们笑了笑,“孤如今差不多身败名裂了,诸君再与孤有往来,对你们的仕途没有好处。情义孤心领了,各自珍重为宜。幕府也要解散,再与孤捆绑在一起,会连累你们的前程。”
丞相当政的时候,但凡有才能的门客,皆得到了他的提携,因此大多不会因他踏进了低谷,便弃他于不顾。他还是惯常的从容弘雅,短暂的失利不算什么,信赖他的人自然断定他会东山再起。
他们不散,他却很希望营造出一个孤家寡人的处境来。拱手谢过了众人,再也不必去官署了,出苍龙门坐上家令参乘的轩车,慢悠悠回家了。
家令一副如丧考批的样子,正因为隐约察觉了少帝和丞相间的纠葛,才愈发觉得人心不古。之前不是剪不断理还乱吗,结果说割舍就割舍了。他甩着马鞭频频回头,“主君别难过,陛下会回心转意的。”
丞相一肘撑着轩车,修长白洁的手指捂住了下半截,上半截的眼睛便尤为明亮。他唔了声,“回心转意?何以见得?”
家令愁眉苦脸道:“陛下曾经那么倚仗主君,生了病都要来找主君,现在怎么会为这点莫须有的罪名,就罢免主君的官职呢。”
他闻言一笑,“帝王之家,情义最不值钱。倚仗你是因为用得上你,一旦能够自理朝政,哪里还有继续逢迎的必要。”
家令要哭了,不敢相信家主名落孙山。丞相看着那张小眼大鼻的脸,奇怪道:“孤以前怎么没有发现你长得这么丑?”
家令啊了一声,耷拉着嘴角说:“想必主君从前事忙,根本没有时间看仆吧。”
丞相觉得有理,将到闾里时说:“孤如今一文不名了,钱倒还有些,容你拿上一千金,回乡侍奉老母去吧。”
树倒猢狲散,向来不是这样的吗。家令却说不,“不论主君是富还是贫,是贵还是贱,仆誓死追随主君,绝不相离。”
唉,人丑,信念倒很坚定。丞相理了理腰间悬挂的佩绶,两方金印提起来摇了摇,听赤金相撞,除了噗噗作响,没有半点趣致。
人落魄了,并不全是失,可能也有得。譬如看清人心,譬如得到一些以往不敢攀交的人的青睐。
丞相在府里闭门不出好几天,卸下了职务的人,无官一身轻。坐在檐下赏花喝酒,不必再惦念案上有多少卷宗,也不必再估量太仓的粮食能不能支撑到今年秋收,实在自得得很。
暖风吹起了他冠上的组缨,他微微别开脸,看见窗台上的那盆假花,多时不浇了,破破烂烂不成样子。走过去掂在手里,甩手抛进了泄水的沟渠。正打算回书房给连峥写信,一个仆从跑进来通传,说衡水都尉递了名刺,求见君侯。
衡水都尉专管上林苑财政,与大司农及少府并行,也算是个不小的官职。丞相在位时,彼此虽有交集,但只限公务来往,没有私交。这个时候拜访,目的可就深远了。
等着了!他轻轻哂笑,“将都尉请进堂室,孤随后就到。”
第70章
落魄后的丞相是倒驴不倒架子,哪怕再不顺利,也绝不会表现出任何失意的模样。所以见到他时,他和平常留给众人的印象没有太大的出入,锦衣华服,气宇轩昂。只有眼下微微一点青影,尚且能够证明他最近的确走了背运,再也不是那位总揽全局的丞相了。
衡水都尉吕道炽,和丞相素日并无交情,唯记得有一次上报上林苑财政时,有一处错漏被丞相司直查出了,那个不容情面的书呆子好一通数落,把他这个官衔分明高出一截的人弄得无地自容。后来事情报到丞相处,丞相的反应平平,问清原委没有多言,提笔把那处错漏改正,简牍卷起来命人收库,再没有其他的话了。所以吕道炽对他的评价还算不错,也不觉得与此人共事有多难。
丞相踏进堂室,看见那个司武职却办文事的都尉,客套地拱了拱手,“长远不见,都尉一向还好?”
吕道炽忙还礼,“冒昧前来拜访,还请相国大人恕罪。”
丞相笑得十分礼贤下士,“都尉客气,往日门庭若市,今日门可罗雀,孤早就不似先前了,能有一位昔日同僚来探望孤,是孤之大幸。”
吕道炽说不敢,心里渐渐有了些把握。丞相殷情引他落座,他大大方方坐下,不曾同他客气。人嘛,态度是随境遇而变的,换了从前,这么客套的话,花钱都买不来。现在不一样,每一个面孔的出现都代表一个新的机会,丞相是十分懂得审时度势的。
厅堂里供了个酒樽,是丞相命人搬来的。两个侍婢持漆勺酌了两卮清酒,小心翼翼送到面前,丞相含笑道:“旁人以茶代酒,孤是以酒代茶,都尉请。”他向他举起漆杯,吕道炽执杯回敬,两张食案离得不远,为显亲近,还探身轻轻互碰了一下。丞相的余光瞥见他一饮而尽,抬袖遮住酒卮,仰脖也饮尽了。
“目下正值春狩,过不了多久陛下便会巡幸上林,都尉如何有空光临寒舍啊?”他一面问着,一面喃喃,“苑囿又要修缮了,匈奴的俘虏要重新整顿,六厩令原先一直由胡人担任,不甚妥当……”说着忽然顿下来,眼里露出无边的惆怅,自嘲地拍了拍额头,笑道,“孤忘了,孤如今自身都难保,怎么还有闲心去管那些……”
吕道炽看在眼里,似有不平,“自先帝殡天,相国便辅佐幼主,数十年来殚精竭力,一日不得歇。现如今陛下鸟尽弓藏,委实令人齿冷。”
他听后摆了摆手,“古往今来,像孤这样的例子太多了。功高盖主,本就是大忌,最后落得这样的结局,也在孤的预料之中。”
吕道炽沉默,侍婢又为他们添酒,他复敬丞相,“相国恕臣唐突,在臣看来,天下无一件事能难倒丞相。既然早有提防,如何不留后路?相国难道甘心就此一败涂地吗?”
丞相垂眼看酒中倒影,半晌没有答话。过了良久才长叹:“率土之滨莫非王臣,孤终究与人为奴,就算有后计,又待如何。”
有没有怨言,从字里行间就能够辨别出来。丞相是枭雄,曾经操控朝堂,纵横天下,怎么会情愿折在一个十几岁的孩子手上。如果他们君臣没有嫌隙,旁人自然不好插手,然而一旦有了隔阂,弄权惯了的人丧失了掌控全局的权力,那可是比死还要难受的极刑。
吕道炽看了边上侍立的人一眼,“臣有几句心里话想与相国单独说,可否屏退左右?”
丞相方从酒气里抬起眼来,略抬了抬手,侍婢会意,却步退出了厅堂。
“丞相对陛下,可有怨言?”
他的视线调转过来,怔怔打量他,“都尉这是何意?孤身为人臣,不敢对上有半点不满。”
吕道炽笑了笑,“少帝气度狭小,无容人之量,往公说,相国是先帝亲指辅政大臣,十年励精图治,才为少帝构建出了锦绣天下。往私了说,相国与先帝论兄弟,少帝无论如何要呼相国一声皇叔,如今欲加之罪,就将相国从高位上拽了下来,相国不怨……”他侧目,缓缓摇头,笑道,“臣不信。”
丞相一副被人戳到了痛处的表情,略挣扎一下,放弃的粉饰。
“若说不怨,连孤自己也不信。都尉是知道的,陛下即位初,朝政涣散,人心动荡,十二路王侯有谁能臣服于一个五岁的孩童?是孤,一点一滴谋算,将这群雄逐鹿的天下经营得如今这般固若金汤。谁知天下大定,孤竟没有了立锥之地。犹记得当初天子抱着孤的腿说,‘源氏江山,有相父一半功劳’。话还未凉,人心倒先凉了……”他失望地摇头,“少帝自觉能乾坤独断,老臣便成了瓦上霜,纵然心有不甘,又能怎么样呢。”
吕道炽听他这席话,迫切地往前挪动了下,“相国有经世之才,如何能忍得这样的屈辱?自那日听说陛下缴了相国大权,臣就颇为相国不平,相国可曾想过东山再起?”
他没有胡子,却不自觉地在下巴上捋了一把。吕道炽看见他眼中光华大盛,然而只是一眨眼的工夫,又黯淡下去,灰心丧气道:“宦海沉浮,身不由己。东山再起又如何,天子曾说疑人不用,既然事情到了这种地步,就算重返朝堂,也是一世如履薄冰,太累了。”
吕道炽因激愤抬高了嗓音,“天不公,那就改天换日,相国从来不曾考虑吗?”
丞相吃了一惊,暗道功夫不负苦心人,终于让他等到了,不枉费他和扶微十来天憋着没有见面的决心。
别人策反,你立刻便应了,恐怕招人怀疑。况且幕后操控者绝不会是眼前这都尉,必然另有其人。太后长居深宫,唯一的作用是下诏改立天子,如果想令大事有成,必然需要一个手握兵权的人。这个人是谁,暂时云山雾罩看不出来,但他觉得离真相仅有一步之遥了,饵料下得足,早晚大鱼会浮出水面的。
他霍地站了起来,面色不豫,“都尉今日究竟是因何而来?孤听了这半日,似乎有不臣之嫌,还望审慎。”
吕道炽忙起身相劝,“臣都是为了相国,不愿白璧蒙尘,明珠暗投尔。请相国息怒,人待我如冰霜,我何以报人暖阳?若相国甘于就此落败,甚至最后身首异处,就当臣今日没有拜访过。但若相国不愿让天子玩弄于股掌之间,那便请相国听臣一言。”
丞相气涌如山,脸色变了又变,最终渐渐趋于平缓,垂袖道:“天子任人唯亲,孤却从未想过推翻她。孤于先帝病榻前受命,曾向先帝发过誓的……”
“先帝可曾令少帝不忘相国大恩?”
他窒了下,遥想当初,还真有。如今她都以身相许了,这个恩算是涌泉相报了,别人挑拨,实在挑拨不上。
他又嗟叹:“帝王之心不可估测,什么大恩,一时敷衍罢了。”
“所以相国还要继续听命于少帝吗?臣知道相国是长策侯,当初跨马扬鞭荡击天下,谁人见了不礼让三分?只要君侯愿意,丢失的辉煌照样可以找回,天下还是君侯的天下。”
此话一出,便是长久的一片死寂。丞相蹙眉看着他,他却凛凛而立,毫不退缩。漏刻滴答,一声一声,落在人脑门上似的。丞相终于极慢地点头,“都尉一席话,令孤茅塞顿开。不过孤很好奇,以孤如今的处境,都尉怎么断定孤还有还手的余地呢?”
吕道炽却笑了,“相国人不在,威望却不减半分。南北两军皆听令于相国,纵然少帝停了相国理政的职务,相国仍旧是京畿大都督,十个光禄勋和执金吾,都不能替代相国在旧部心里的地位。”
丞相的脸上果然慢慢浮起了笑意,“都尉是聪明人,聪明人面前用不着遮掩。说得没错,只要孤愿意,南北两军仍旧听孤号令。但眼下名不正言不顺,动便有谋逆的嫌疑,需想办法先回军中,才能有所施为。”他的视线在他身上转了一圈,“都尉来同孤说这些,不会是无的放矢吧!孤想听一听都尉的真心话,衡水都尉掌上林财政,和兵戎不相干,都尉以什么立场,劝孤反少帝?”
谈话进入了一个比较良性的局面,吕道炽分明松了口气。向丞相拱起手道:“相国可放心,臣虽无兵无卒,但自有有兵之人与相国接洽。届时内外发力,区区一个少帝,不在话下。”
丞相心中暗喜,“都尉所说的那人,究竟是谁?”
吕道炽一脸讳莫如深,“暂且不可告知相国。”
丞相挑眉,“与孤谋事,却又信不及孤,都尉如此剑走偏锋,真是闻所未闻啊。”
“待时机成熟,相国自然会知道,眼下不宜透露,还请相国包涵。”吕道炽道,见他仍有疑云,复又一笑,“少帝今日停了相国职务,明日就可罢相国的官。后日呢,罗织几个罪名,诛杀功臣不过是几句话的事。相国别无选择,只有这条路可走。”
丞相想了想,抚额道:“孤确实已经山穷水尽了,三位辅政大臣,孤是硕果仅存。如今这果子也要保不住了,落到地上就得烂,孤不能步他们的后尘。”
吕道炽算是不虚此行,虽然这位昔日的权臣很难搞,但人到了末路,抓住了救命稻草便不会放手。他们事先也暗中观察,唯恐他和少帝是联手做戏,然而丞相一蹶不振,少帝却独揽朝政忙得风生水起。世上最悲哀的事,莫过于教会了徒弟饿死师傅。少帝已经不再需要任何人协助了,改革币制、总一盐铁,良臣再多,首脑在少帝。丞相是无用之人,关进匣子的秋扇再不自救,只有腐朽和被抛弃的命运。
衡水都尉告辞,丞相破天荒地将人送到了门上。对插着袖子看人驾马扬鞭去了,天边薄薄起了一层暮色,他回首问家令:“明天的朝议,孤是去还是不去呢?”
家令挺胸说去,“在陛下面前多露露脸,陛下才不会忘记主君,才会让主君官复原职。”
他嗤地一笑,负手踱着方步,慢悠悠进了书房。
传长史来见,他埋首在书堆里,抽空问:“近来永安宫可有什么动静?”
长史道:“宫里正预备梁太后千秋用度,除了太后私府往来,没有任何异动。”
他嗯了声,“中宫呢?”
“长秋宫一切如常。皇后久病不见外人,处理宫务都由长御传令,内谒者令钤印。就是太后相询,都是隔帐说话。”长史说完复一顿,“不过中宫今日曾下令赏赐翁主府,是些簪环首饰等物,据说是做太后千秋所用。” ↑返回顶部↑
很奇怪,心境不同了,看什么都别有深意。两个人即便对坐,似乎心也离了八丈远。绿衣的宫婢送糕点进来,她接过,放在了太后面前,“臣此来,是为母亲的千秋。下月初六就是大喜的日子,以往臣不得自主,不能向母亲尽孝。今年是臣亲政头一年,借着这个机会好好操办一场,为母亲贺寿。”
分明应该高兴的事,太后的笑容却反倒不见了。她有些迟疑,“大局尚且不稳,又不是逢整数的生日,就不必铺张了吧!”
扶微却坚持,“这是臣的孝心,母亲一定要领臣的情。”
太后千秋,宫门大开,他们需要这样一个契机,她便提供给他们。该入京的都入京了,该造反的,顺便把反也造了吧。
举办大宴本不存在争议,太后欣然应允了,温言说:“宗室里的人聚一聚也好,上年帝后大婚时,皇后的身体还健朗,最近却每况愈下,连人面也不见了。”
扶微随口应道:“中宫身子弱,春天到了,调养一段时间必然会好起来的。”略一顿又道,“不知母亲还记不记得,年后坊间流传的谣言?雌凰雌凰入德阳……”她莞尔,“说朕是个女人,幕后主使,恐有图谋天下之心。”
梁太后面上顿时肃穆,“我记得,初听时真叫老身气愤,如此恶毒的谬论,不知是什么人挑起的。”
扶微的态度倒很淡然,抚着手背道:“京兆尹魏时行正奉命追查此事,似乎有了些头绪,且再等等,总会有个说法的。”
太后颔首,“有了头绪便好……我听说新设立的三辅近来风头很健,尤其是京兆尹。谣言的出处查归查,陛下切记,勿因一个酷吏失了民心。官署的卒子一出,满世界鸡飞狗跳,这里毕竟是京城,大小属国都看着,千万不能叫人笑话。”
扶微应了声诺,太后又问起丞相近来的动向,她慢慢冷了眉眼,“丞相擅自调动京畿戍防,竟连招呼都没有同臣打一声,可见他眼里没有朕这个皇帝。魏时行押解荆王入京,给臣上了一封奏疏,奏疏里洋洋洒洒满篇都是对燕氏协助荆王私造兵器的指控。荆王谋逆之心大盛,虎贲军从王府院中挖出了衮冕,大不敬之罪已是板上钉钉,不容狡辩。”
太后眼里露出希冀的光,“那么陛下欲如何处置燕氏呢?”
“魏时行弹劾丞相是燕氏幕后主使,如果我借此机会铲除丞相,母亲觉得如何?”
太后顿时一惊,“陛下当真打算如此?”
她一脸凝重,咬着牙道:“这些年任他钳制,臣已经受够了,既然有这个好时机,何不好好利用?他一手遮天这么多年,该享的福早就享尽了,欠下的债,我要与他好好清算……”
欠下的债,究竟是什么债呢?除了使少帝直不起脊梁来,自然还有其他。太后抿唇沉默,过了很久才道:“他是百足之虫,陛下要小心为上。”没有问她打算怎么处置,端起漆杯来,杯口蒸腾的热气,把人熏得面目模糊。
扶微拱起手,低头应了声“诺”。
两日后视朝,少帝高坐上首,空远的嗓音,回荡在广阔的殿宇上。
“朕一向敬重相父,相父多年在朝,劳苦功高。可是朕前几日接到一封供状,文书上记录的供词,真叫朕心惊肉跳。相父常说自己身在宗籍,和燕氏无关,但今日朕不得不质疑,果真无关吗?同祖同宗,要说完全没有来往,恐怕言过其实吧。”
百官首席的丞相有些意外,起身向上拱手,“陛下之言,令臣惶恐。臣自辅政以来,自问尽忠职守,不敢有半点懈怠。若臣有错漏之处,请上明示,或有参奏臣不法,也请陛下明断。”
少帝面沉似水,忍耐良久,终于将案上的简牍卷起来,狠狠朝他扔了过去,“燕氏久居弘农,又迁荆州,满室贤能,却无一人在朝,必然心有不甘。相父要看一看供状吗?燕氏家老亲口证词,相父作何解释?常言道用人不疑,疑人不用,相父对朕来说亦师亦如父,今相父负我,比敌人刺我心肝,更叫我难过。”
少帝在朝堂上大发雷霆,一时间百官惶惶,朝野皆惊。其实这样的事,早在丞相归政时就已经注定了,历朝历代的摄政大臣哪个有好下场?不是赐金屑酒自裁,便是身后满门抄斩。少帝这人寡情得很,对谁和颜悦色,不过是因为暂时无法将其吞并,使的权宜之计。等到翅膀硬了,满口的钢牙也长全了,一个丞相而已,嚼起来嘎嘣脆。
丞相的拥趸自然还是想尽力挽回的,扶微看见半数的官员跪地稽首,长嚎着为丞相求情,请陛下严查。她一径冷笑,“还要如何查,请诸君教教朕。既然燕氏和丞相一脉相连,那么家老屈指他,有什么好处?留下丞相燕氏才可翻身,若没了丞相,百年望族一败涂地,难道不是这个道理?”
于是求情的官员语塞,满堂视线都移到了丞相身上,曾经目空一切的权臣,脸色变得煞白,他定定看了上首良久,终于摘下通天冠一声长叹:“臣不能自证,唯有俯首,任由陛下裁度。”
少帝从座上下来,行了两步,停于木阶上,却又换了个话锋,“若单凭一封奏疏便定丞相之罪,难免有臣僚指朕武断。相父请辞倒尚且不必,不过朝中事务不便参与,军中呢……为免瓜田李下,亦交由光禄勋与执金吾暂理。相父忙了这些年月,好好休息吧。恰好指婚不久,借此时机陪陪翁主,也是美事一桩。”
哪里来的美事,分明应了上年荧惑守心的天象。不是帝王身死,就是宰相下台嘛。如今宰相真的下台了,天子就不用死了,岂不高枕无忧?
权力交替,风云变幻,来谈谈人情,丞相是你的皇叔和恩师啊……谈不上,社稷当前,不容私情。想必在场的人都有兔死狐悲之感,这本就是个你死我活的世界,连丞相都难以长久,何论他人!
一场朝会,一次重大的变故,丞相的官位和爵位虽然还在,但基本都已等同虚设。他从德阳殿出来,明晃晃的日头悬在天上,心里有底,似乎又没底,看着官员们擦肩而过,人有些茫然。
世态炎凉,他失了势便没人理他了,可悲可叹。幸好他还有几位忠诚的幕僚,几个人一味地安慰他,“相国稍安勿躁,陛下尚未罢免相位,一切便还有转圜。”
“臣觉得陛下是借题发挥,单凭一面之词断案,天底下何来这样的神人?”
丞相蹙了蹙眉,“慎勿妄言。君叫臣死,臣不得不死。陛下算是宽宏的了,没有赐孤牛酒,孤还能留着脑袋吃饭,实属不易。”
他负手前行,腰上佩绶相击,看起来倍觉讽刺。他冲他们笑了笑,“孤如今差不多身败名裂了,诸君再与孤有往来,对你们的仕途没有好处。情义孤心领了,各自珍重为宜。幕府也要解散,再与孤捆绑在一起,会连累你们的前程。”
丞相当政的时候,但凡有才能的门客,皆得到了他的提携,因此大多不会因他踏进了低谷,便弃他于不顾。他还是惯常的从容弘雅,短暂的失利不算什么,信赖他的人自然断定他会东山再起。
他们不散,他却很希望营造出一个孤家寡人的处境来。拱手谢过了众人,再也不必去官署了,出苍龙门坐上家令参乘的轩车,慢悠悠回家了。
家令一副如丧考批的样子,正因为隐约察觉了少帝和丞相间的纠葛,才愈发觉得人心不古。之前不是剪不断理还乱吗,结果说割舍就割舍了。他甩着马鞭频频回头,“主君别难过,陛下会回心转意的。”
丞相一肘撑着轩车,修长白洁的手指捂住了下半截,上半截的眼睛便尤为明亮。他唔了声,“回心转意?何以见得?”
家令愁眉苦脸道:“陛下曾经那么倚仗主君,生了病都要来找主君,现在怎么会为这点莫须有的罪名,就罢免主君的官职呢。”
他闻言一笑,“帝王之家,情义最不值钱。倚仗你是因为用得上你,一旦能够自理朝政,哪里还有继续逢迎的必要。”
家令要哭了,不敢相信家主名落孙山。丞相看着那张小眼大鼻的脸,奇怪道:“孤以前怎么没有发现你长得这么丑?”
家令啊了一声,耷拉着嘴角说:“想必主君从前事忙,根本没有时间看仆吧。”
丞相觉得有理,将到闾里时说:“孤如今一文不名了,钱倒还有些,容你拿上一千金,回乡侍奉老母去吧。”
树倒猢狲散,向来不是这样的吗。家令却说不,“不论主君是富还是贫,是贵还是贱,仆誓死追随主君,绝不相离。”
唉,人丑,信念倒很坚定。丞相理了理腰间悬挂的佩绶,两方金印提起来摇了摇,听赤金相撞,除了噗噗作响,没有半点趣致。
人落魄了,并不全是失,可能也有得。譬如看清人心,譬如得到一些以往不敢攀交的人的青睐。
丞相在府里闭门不出好几天,卸下了职务的人,无官一身轻。坐在檐下赏花喝酒,不必再惦念案上有多少卷宗,也不必再估量太仓的粮食能不能支撑到今年秋收,实在自得得很。
暖风吹起了他冠上的组缨,他微微别开脸,看见窗台上的那盆假花,多时不浇了,破破烂烂不成样子。走过去掂在手里,甩手抛进了泄水的沟渠。正打算回书房给连峥写信,一个仆从跑进来通传,说衡水都尉递了名刺,求见君侯。
衡水都尉专管上林苑财政,与大司农及少府并行,也算是个不小的官职。丞相在位时,彼此虽有交集,但只限公务来往,没有私交。这个时候拜访,目的可就深远了。
等着了!他轻轻哂笑,“将都尉请进堂室,孤随后就到。”
第70章
落魄后的丞相是倒驴不倒架子,哪怕再不顺利,也绝不会表现出任何失意的模样。所以见到他时,他和平常留给众人的印象没有太大的出入,锦衣华服,气宇轩昂。只有眼下微微一点青影,尚且能够证明他最近的确走了背运,再也不是那位总揽全局的丞相了。
衡水都尉吕道炽,和丞相素日并无交情,唯记得有一次上报上林苑财政时,有一处错漏被丞相司直查出了,那个不容情面的书呆子好一通数落,把他这个官衔分明高出一截的人弄得无地自容。后来事情报到丞相处,丞相的反应平平,问清原委没有多言,提笔把那处错漏改正,简牍卷起来命人收库,再没有其他的话了。所以吕道炽对他的评价还算不错,也不觉得与此人共事有多难。
丞相踏进堂室,看见那个司武职却办文事的都尉,客套地拱了拱手,“长远不见,都尉一向还好?”
吕道炽忙还礼,“冒昧前来拜访,还请相国大人恕罪。”
丞相笑得十分礼贤下士,“都尉客气,往日门庭若市,今日门可罗雀,孤早就不似先前了,能有一位昔日同僚来探望孤,是孤之大幸。”
吕道炽说不敢,心里渐渐有了些把握。丞相殷情引他落座,他大大方方坐下,不曾同他客气。人嘛,态度是随境遇而变的,换了从前,这么客套的话,花钱都买不来。现在不一样,每一个面孔的出现都代表一个新的机会,丞相是十分懂得审时度势的。
厅堂里供了个酒樽,是丞相命人搬来的。两个侍婢持漆勺酌了两卮清酒,小心翼翼送到面前,丞相含笑道:“旁人以茶代酒,孤是以酒代茶,都尉请。”他向他举起漆杯,吕道炽执杯回敬,两张食案离得不远,为显亲近,还探身轻轻互碰了一下。丞相的余光瞥见他一饮而尽,抬袖遮住酒卮,仰脖也饮尽了。
“目下正值春狩,过不了多久陛下便会巡幸上林,都尉如何有空光临寒舍啊?”他一面问着,一面喃喃,“苑囿又要修缮了,匈奴的俘虏要重新整顿,六厩令原先一直由胡人担任,不甚妥当……”说着忽然顿下来,眼里露出无边的惆怅,自嘲地拍了拍额头,笑道,“孤忘了,孤如今自身都难保,怎么还有闲心去管那些……”
吕道炽看在眼里,似有不平,“自先帝殡天,相国便辅佐幼主,数十年来殚精竭力,一日不得歇。现如今陛下鸟尽弓藏,委实令人齿冷。”
他听后摆了摆手,“古往今来,像孤这样的例子太多了。功高盖主,本就是大忌,最后落得这样的结局,也在孤的预料之中。”
吕道炽沉默,侍婢又为他们添酒,他复敬丞相,“相国恕臣唐突,在臣看来,天下无一件事能难倒丞相。既然早有提防,如何不留后路?相国难道甘心就此一败涂地吗?”
丞相垂眼看酒中倒影,半晌没有答话。过了良久才长叹:“率土之滨莫非王臣,孤终究与人为奴,就算有后计,又待如何。”
有没有怨言,从字里行间就能够辨别出来。丞相是枭雄,曾经操控朝堂,纵横天下,怎么会情愿折在一个十几岁的孩子手上。如果他们君臣没有嫌隙,旁人自然不好插手,然而一旦有了隔阂,弄权惯了的人丧失了掌控全局的权力,那可是比死还要难受的极刑。
吕道炽看了边上侍立的人一眼,“臣有几句心里话想与相国单独说,可否屏退左右?”
丞相方从酒气里抬起眼来,略抬了抬手,侍婢会意,却步退出了厅堂。
“丞相对陛下,可有怨言?”
他的视线调转过来,怔怔打量他,“都尉这是何意?孤身为人臣,不敢对上有半点不满。”
吕道炽笑了笑,“少帝气度狭小,无容人之量,往公说,相国是先帝亲指辅政大臣,十年励精图治,才为少帝构建出了锦绣天下。往私了说,相国与先帝论兄弟,少帝无论如何要呼相国一声皇叔,如今欲加之罪,就将相国从高位上拽了下来,相国不怨……”他侧目,缓缓摇头,笑道,“臣不信。”
丞相一副被人戳到了痛处的表情,略挣扎一下,放弃的粉饰。
“若说不怨,连孤自己也不信。都尉是知道的,陛下即位初,朝政涣散,人心动荡,十二路王侯有谁能臣服于一个五岁的孩童?是孤,一点一滴谋算,将这群雄逐鹿的天下经营得如今这般固若金汤。谁知天下大定,孤竟没有了立锥之地。犹记得当初天子抱着孤的腿说,‘源氏江山,有相父一半功劳’。话还未凉,人心倒先凉了……”他失望地摇头,“少帝自觉能乾坤独断,老臣便成了瓦上霜,纵然心有不甘,又能怎么样呢。”
吕道炽听他这席话,迫切地往前挪动了下,“相国有经世之才,如何能忍得这样的屈辱?自那日听说陛下缴了相国大权,臣就颇为相国不平,相国可曾想过东山再起?”
他没有胡子,却不自觉地在下巴上捋了一把。吕道炽看见他眼中光华大盛,然而只是一眨眼的工夫,又黯淡下去,灰心丧气道:“宦海沉浮,身不由己。东山再起又如何,天子曾说疑人不用,既然事情到了这种地步,就算重返朝堂,也是一世如履薄冰,太累了。”
吕道炽因激愤抬高了嗓音,“天不公,那就改天换日,相国从来不曾考虑吗?”
丞相吃了一惊,暗道功夫不负苦心人,终于让他等到了,不枉费他和扶微十来天憋着没有见面的决心。
别人策反,你立刻便应了,恐怕招人怀疑。况且幕后操控者绝不会是眼前这都尉,必然另有其人。太后长居深宫,唯一的作用是下诏改立天子,如果想令大事有成,必然需要一个手握兵权的人。这个人是谁,暂时云山雾罩看不出来,但他觉得离真相仅有一步之遥了,饵料下得足,早晚大鱼会浮出水面的。
他霍地站了起来,面色不豫,“都尉今日究竟是因何而来?孤听了这半日,似乎有不臣之嫌,还望审慎。”
吕道炽忙起身相劝,“臣都是为了相国,不愿白璧蒙尘,明珠暗投尔。请相国息怒,人待我如冰霜,我何以报人暖阳?若相国甘于就此落败,甚至最后身首异处,就当臣今日没有拜访过。但若相国不愿让天子玩弄于股掌之间,那便请相国听臣一言。”
丞相气涌如山,脸色变了又变,最终渐渐趋于平缓,垂袖道:“天子任人唯亲,孤却从未想过推翻她。孤于先帝病榻前受命,曾向先帝发过誓的……”
“先帝可曾令少帝不忘相国大恩?”
他窒了下,遥想当初,还真有。如今她都以身相许了,这个恩算是涌泉相报了,别人挑拨,实在挑拨不上。
他又嗟叹:“帝王之心不可估测,什么大恩,一时敷衍罢了。”
“所以相国还要继续听命于少帝吗?臣知道相国是长策侯,当初跨马扬鞭荡击天下,谁人见了不礼让三分?只要君侯愿意,丢失的辉煌照样可以找回,天下还是君侯的天下。”
此话一出,便是长久的一片死寂。丞相蹙眉看着他,他却凛凛而立,毫不退缩。漏刻滴答,一声一声,落在人脑门上似的。丞相终于极慢地点头,“都尉一席话,令孤茅塞顿开。不过孤很好奇,以孤如今的处境,都尉怎么断定孤还有还手的余地呢?”
吕道炽却笑了,“相国人不在,威望却不减半分。南北两军皆听令于相国,纵然少帝停了相国理政的职务,相国仍旧是京畿大都督,十个光禄勋和执金吾,都不能替代相国在旧部心里的地位。”
丞相的脸上果然慢慢浮起了笑意,“都尉是聪明人,聪明人面前用不着遮掩。说得没错,只要孤愿意,南北两军仍旧听孤号令。但眼下名不正言不顺,动便有谋逆的嫌疑,需想办法先回军中,才能有所施为。”他的视线在他身上转了一圈,“都尉来同孤说这些,不会是无的放矢吧!孤想听一听都尉的真心话,衡水都尉掌上林财政,和兵戎不相干,都尉以什么立场,劝孤反少帝?”
谈话进入了一个比较良性的局面,吕道炽分明松了口气。向丞相拱起手道:“相国可放心,臣虽无兵无卒,但自有有兵之人与相国接洽。届时内外发力,区区一个少帝,不在话下。”
丞相心中暗喜,“都尉所说的那人,究竟是谁?”
吕道炽一脸讳莫如深,“暂且不可告知相国。”
丞相挑眉,“与孤谋事,却又信不及孤,都尉如此剑走偏锋,真是闻所未闻啊。”
“待时机成熟,相国自然会知道,眼下不宜透露,还请相国包涵。”吕道炽道,见他仍有疑云,复又一笑,“少帝今日停了相国职务,明日就可罢相国的官。后日呢,罗织几个罪名,诛杀功臣不过是几句话的事。相国别无选择,只有这条路可走。”
丞相想了想,抚额道:“孤确实已经山穷水尽了,三位辅政大臣,孤是硕果仅存。如今这果子也要保不住了,落到地上就得烂,孤不能步他们的后尘。”
吕道炽算是不虚此行,虽然这位昔日的权臣很难搞,但人到了末路,抓住了救命稻草便不会放手。他们事先也暗中观察,唯恐他和少帝是联手做戏,然而丞相一蹶不振,少帝却独揽朝政忙得风生水起。世上最悲哀的事,莫过于教会了徒弟饿死师傅。少帝已经不再需要任何人协助了,改革币制、总一盐铁,良臣再多,首脑在少帝。丞相是无用之人,关进匣子的秋扇再不自救,只有腐朽和被抛弃的命运。
衡水都尉告辞,丞相破天荒地将人送到了门上。对插着袖子看人驾马扬鞭去了,天边薄薄起了一层暮色,他回首问家令:“明天的朝议,孤是去还是不去呢?”
家令挺胸说去,“在陛下面前多露露脸,陛下才不会忘记主君,才会让主君官复原职。”
他嗤地一笑,负手踱着方步,慢悠悠进了书房。
传长史来见,他埋首在书堆里,抽空问:“近来永安宫可有什么动静?”
长史道:“宫里正预备梁太后千秋用度,除了太后私府往来,没有任何异动。”
他嗯了声,“中宫呢?”
“长秋宫一切如常。皇后久病不见外人,处理宫务都由长御传令,内谒者令钤印。就是太后相询,都是隔帐说话。”长史说完复一顿,“不过中宫今日曾下令赏赐翁主府,是些簪环首饰等物,据说是做太后千秋所用。”
分明应该高兴的事,太后的笑容却反倒不见了。她有些迟疑,“大局尚且不稳,又不是逢整数的生日,就不必铺张了吧!”
扶微却坚持,“这是臣的孝心,母亲一定要领臣的情。”
太后千秋,宫门大开,他们需要这样一个契机,她便提供给他们。该入京的都入京了,该造反的,顺便把反也造了吧。
举办大宴本不存在争议,太后欣然应允了,温言说:“宗室里的人聚一聚也好,上年帝后大婚时,皇后的身体还健朗,最近却每况愈下,连人面也不见了。”
扶微随口应道:“中宫身子弱,春天到了,调养一段时间必然会好起来的。”略一顿又道,“不知母亲还记不记得,年后坊间流传的谣言?雌凰雌凰入德阳……”她莞尔,“说朕是个女人,幕后主使,恐有图谋天下之心。”
梁太后面上顿时肃穆,“我记得,初听时真叫老身气愤,如此恶毒的谬论,不知是什么人挑起的。”
扶微的态度倒很淡然,抚着手背道:“京兆尹魏时行正奉命追查此事,似乎有了些头绪,且再等等,总会有个说法的。”
太后颔首,“有了头绪便好……我听说新设立的三辅近来风头很健,尤其是京兆尹。谣言的出处查归查,陛下切记,勿因一个酷吏失了民心。官署的卒子一出,满世界鸡飞狗跳,这里毕竟是京城,大小属国都看着,千万不能叫人笑话。”
扶微应了声诺,太后又问起丞相近来的动向,她慢慢冷了眉眼,“丞相擅自调动京畿戍防,竟连招呼都没有同臣打一声,可见他眼里没有朕这个皇帝。魏时行押解荆王入京,给臣上了一封奏疏,奏疏里洋洋洒洒满篇都是对燕氏协助荆王私造兵器的指控。荆王谋逆之心大盛,虎贲军从王府院中挖出了衮冕,大不敬之罪已是板上钉钉,不容狡辩。”
太后眼里露出希冀的光,“那么陛下欲如何处置燕氏呢?”
“魏时行弹劾丞相是燕氏幕后主使,如果我借此机会铲除丞相,母亲觉得如何?”
太后顿时一惊,“陛下当真打算如此?”
她一脸凝重,咬着牙道:“这些年任他钳制,臣已经受够了,既然有这个好时机,何不好好利用?他一手遮天这么多年,该享的福早就享尽了,欠下的债,我要与他好好清算……”
欠下的债,究竟是什么债呢?除了使少帝直不起脊梁来,自然还有其他。太后抿唇沉默,过了很久才道:“他是百足之虫,陛下要小心为上。”没有问她打算怎么处置,端起漆杯来,杯口蒸腾的热气,把人熏得面目模糊。
扶微拱起手,低头应了声“诺”。
两日后视朝,少帝高坐上首,空远的嗓音,回荡在广阔的殿宇上。
“朕一向敬重相父,相父多年在朝,劳苦功高。可是朕前几日接到一封供状,文书上记录的供词,真叫朕心惊肉跳。相父常说自己身在宗籍,和燕氏无关,但今日朕不得不质疑,果真无关吗?同祖同宗,要说完全没有来往,恐怕言过其实吧。”
百官首席的丞相有些意外,起身向上拱手,“陛下之言,令臣惶恐。臣自辅政以来,自问尽忠职守,不敢有半点懈怠。若臣有错漏之处,请上明示,或有参奏臣不法,也请陛下明断。”
少帝面沉似水,忍耐良久,终于将案上的简牍卷起来,狠狠朝他扔了过去,“燕氏久居弘农,又迁荆州,满室贤能,却无一人在朝,必然心有不甘。相父要看一看供状吗?燕氏家老亲口证词,相父作何解释?常言道用人不疑,疑人不用,相父对朕来说亦师亦如父,今相父负我,比敌人刺我心肝,更叫我难过。”
少帝在朝堂上大发雷霆,一时间百官惶惶,朝野皆惊。其实这样的事,早在丞相归政时就已经注定了,历朝历代的摄政大臣哪个有好下场?不是赐金屑酒自裁,便是身后满门抄斩。少帝这人寡情得很,对谁和颜悦色,不过是因为暂时无法将其吞并,使的权宜之计。等到翅膀硬了,满口的钢牙也长全了,一个丞相而已,嚼起来嘎嘣脆。
丞相的拥趸自然还是想尽力挽回的,扶微看见半数的官员跪地稽首,长嚎着为丞相求情,请陛下严查。她一径冷笑,“还要如何查,请诸君教教朕。既然燕氏和丞相一脉相连,那么家老屈指他,有什么好处?留下丞相燕氏才可翻身,若没了丞相,百年望族一败涂地,难道不是这个道理?”
于是求情的官员语塞,满堂视线都移到了丞相身上,曾经目空一切的权臣,脸色变得煞白,他定定看了上首良久,终于摘下通天冠一声长叹:“臣不能自证,唯有俯首,任由陛下裁度。”
少帝从座上下来,行了两步,停于木阶上,却又换了个话锋,“若单凭一封奏疏便定丞相之罪,难免有臣僚指朕武断。相父请辞倒尚且不必,不过朝中事务不便参与,军中呢……为免瓜田李下,亦交由光禄勋与执金吾暂理。相父忙了这些年月,好好休息吧。恰好指婚不久,借此时机陪陪翁主,也是美事一桩。”
哪里来的美事,分明应了上年荧惑守心的天象。不是帝王身死,就是宰相下台嘛。如今宰相真的下台了,天子就不用死了,岂不高枕无忧?
权力交替,风云变幻,来谈谈人情,丞相是你的皇叔和恩师啊……谈不上,社稷当前,不容私情。想必在场的人都有兔死狐悲之感,这本就是个你死我活的世界,连丞相都难以长久,何论他人!
一场朝会,一次重大的变故,丞相的官位和爵位虽然还在,但基本都已等同虚设。他从德阳殿出来,明晃晃的日头悬在天上,心里有底,似乎又没底,看着官员们擦肩而过,人有些茫然。
世态炎凉,他失了势便没人理他了,可悲可叹。幸好他还有几位忠诚的幕僚,几个人一味地安慰他,“相国稍安勿躁,陛下尚未罢免相位,一切便还有转圜。”
“臣觉得陛下是借题发挥,单凭一面之词断案,天底下何来这样的神人?”
丞相蹙了蹙眉,“慎勿妄言。君叫臣死,臣不得不死。陛下算是宽宏的了,没有赐孤牛酒,孤还能留着脑袋吃饭,实属不易。”
他负手前行,腰上佩绶相击,看起来倍觉讽刺。他冲他们笑了笑,“孤如今差不多身败名裂了,诸君再与孤有往来,对你们的仕途没有好处。情义孤心领了,各自珍重为宜。幕府也要解散,再与孤捆绑在一起,会连累你们的前程。”
丞相当政的时候,但凡有才能的门客,皆得到了他的提携,因此大多不会因他踏进了低谷,便弃他于不顾。他还是惯常的从容弘雅,短暂的失利不算什么,信赖他的人自然断定他会东山再起。
他们不散,他却很希望营造出一个孤家寡人的处境来。拱手谢过了众人,再也不必去官署了,出苍龙门坐上家令参乘的轩车,慢悠悠回家了。
家令一副如丧考批的样子,正因为隐约察觉了少帝和丞相间的纠葛,才愈发觉得人心不古。之前不是剪不断理还乱吗,结果说割舍就割舍了。他甩着马鞭频频回头,“主君别难过,陛下会回心转意的。”
丞相一肘撑着轩车,修长白洁的手指捂住了下半截,上半截的眼睛便尤为明亮。他唔了声,“回心转意?何以见得?”
家令愁眉苦脸道:“陛下曾经那么倚仗主君,生了病都要来找主君,现在怎么会为这点莫须有的罪名,就罢免主君的官职呢。”
他闻言一笑,“帝王之家,情义最不值钱。倚仗你是因为用得上你,一旦能够自理朝政,哪里还有继续逢迎的必要。”
家令要哭了,不敢相信家主名落孙山。丞相看着那张小眼大鼻的脸,奇怪道:“孤以前怎么没有发现你长得这么丑?”
家令啊了一声,耷拉着嘴角说:“想必主君从前事忙,根本没有时间看仆吧。”
丞相觉得有理,将到闾里时说:“孤如今一文不名了,钱倒还有些,容你拿上一千金,回乡侍奉老母去吧。”
树倒猢狲散,向来不是这样的吗。家令却说不,“不论主君是富还是贫,是贵还是贱,仆誓死追随主君,绝不相离。”
唉,人丑,信念倒很坚定。丞相理了理腰间悬挂的佩绶,两方金印提起来摇了摇,听赤金相撞,除了噗噗作响,没有半点趣致。
人落魄了,并不全是失,可能也有得。譬如看清人心,譬如得到一些以往不敢攀交的人的青睐。
丞相在府里闭门不出好几天,卸下了职务的人,无官一身轻。坐在檐下赏花喝酒,不必再惦念案上有多少卷宗,也不必再估量太仓的粮食能不能支撑到今年秋收,实在自得得很。
暖风吹起了他冠上的组缨,他微微别开脸,看见窗台上的那盆假花,多时不浇了,破破烂烂不成样子。走过去掂在手里,甩手抛进了泄水的沟渠。正打算回书房给连峥写信,一个仆从跑进来通传,说衡水都尉递了名刺,求见君侯。
衡水都尉专管上林苑财政,与大司农及少府并行,也算是个不小的官职。丞相在位时,彼此虽有交集,但只限公务来往,没有私交。这个时候拜访,目的可就深远了。
等着了!他轻轻哂笑,“将都尉请进堂室,孤随后就到。”
第70章
落魄后的丞相是倒驴不倒架子,哪怕再不顺利,也绝不会表现出任何失意的模样。所以见到他时,他和平常留给众人的印象没有太大的出入,锦衣华服,气宇轩昂。只有眼下微微一点青影,尚且能够证明他最近的确走了背运,再也不是那位总揽全局的丞相了。
衡水都尉吕道炽,和丞相素日并无交情,唯记得有一次上报上林苑财政时,有一处错漏被丞相司直查出了,那个不容情面的书呆子好一通数落,把他这个官衔分明高出一截的人弄得无地自容。后来事情报到丞相处,丞相的反应平平,问清原委没有多言,提笔把那处错漏改正,简牍卷起来命人收库,再没有其他的话了。所以吕道炽对他的评价还算不错,也不觉得与此人共事有多难。
丞相踏进堂室,看见那个司武职却办文事的都尉,客套地拱了拱手,“长远不见,都尉一向还好?”
吕道炽忙还礼,“冒昧前来拜访,还请相国大人恕罪。”
丞相笑得十分礼贤下士,“都尉客气,往日门庭若市,今日门可罗雀,孤早就不似先前了,能有一位昔日同僚来探望孤,是孤之大幸。”
吕道炽说不敢,心里渐渐有了些把握。丞相殷情引他落座,他大大方方坐下,不曾同他客气。人嘛,态度是随境遇而变的,换了从前,这么客套的话,花钱都买不来。现在不一样,每一个面孔的出现都代表一个新的机会,丞相是十分懂得审时度势的。
厅堂里供了个酒樽,是丞相命人搬来的。两个侍婢持漆勺酌了两卮清酒,小心翼翼送到面前,丞相含笑道:“旁人以茶代酒,孤是以酒代茶,都尉请。”他向他举起漆杯,吕道炽执杯回敬,两张食案离得不远,为显亲近,还探身轻轻互碰了一下。丞相的余光瞥见他一饮而尽,抬袖遮住酒卮,仰脖也饮尽了。
“目下正值春狩,过不了多久陛下便会巡幸上林,都尉如何有空光临寒舍啊?”他一面问着,一面喃喃,“苑囿又要修缮了,匈奴的俘虏要重新整顿,六厩令原先一直由胡人担任,不甚妥当……”说着忽然顿下来,眼里露出无边的惆怅,自嘲地拍了拍额头,笑道,“孤忘了,孤如今自身都难保,怎么还有闲心去管那些……”
吕道炽看在眼里,似有不平,“自先帝殡天,相国便辅佐幼主,数十年来殚精竭力,一日不得歇。现如今陛下鸟尽弓藏,委实令人齿冷。”
他听后摆了摆手,“古往今来,像孤这样的例子太多了。功高盖主,本就是大忌,最后落得这样的结局,也在孤的预料之中。”
吕道炽沉默,侍婢又为他们添酒,他复敬丞相,“相国恕臣唐突,在臣看来,天下无一件事能难倒丞相。既然早有提防,如何不留后路?相国难道甘心就此一败涂地吗?”
丞相垂眼看酒中倒影,半晌没有答话。过了良久才长叹:“率土之滨莫非王臣,孤终究与人为奴,就算有后计,又待如何。”
有没有怨言,从字里行间就能够辨别出来。丞相是枭雄,曾经操控朝堂,纵横天下,怎么会情愿折在一个十几岁的孩子手上。如果他们君臣没有嫌隙,旁人自然不好插手,然而一旦有了隔阂,弄权惯了的人丧失了掌控全局的权力,那可是比死还要难受的极刑。
吕道炽看了边上侍立的人一眼,“臣有几句心里话想与相国单独说,可否屏退左右?”
丞相方从酒气里抬起眼来,略抬了抬手,侍婢会意,却步退出了厅堂。
“丞相对陛下,可有怨言?”
他的视线调转过来,怔怔打量他,“都尉这是何意?孤身为人臣,不敢对上有半点不满。”
吕道炽笑了笑,“少帝气度狭小,无容人之量,往公说,相国是先帝亲指辅政大臣,十年励精图治,才为少帝构建出了锦绣天下。往私了说,相国与先帝论兄弟,少帝无论如何要呼相国一声皇叔,如今欲加之罪,就将相国从高位上拽了下来,相国不怨……”他侧目,缓缓摇头,笑道,“臣不信。”
丞相一副被人戳到了痛处的表情,略挣扎一下,放弃的粉饰。
“若说不怨,连孤自己也不信。都尉是知道的,陛下即位初,朝政涣散,人心动荡,十二路王侯有谁能臣服于一个五岁的孩童?是孤,一点一滴谋算,将这群雄逐鹿的天下经营得如今这般固若金汤。谁知天下大定,孤竟没有了立锥之地。犹记得当初天子抱着孤的腿说,‘源氏江山,有相父一半功劳’。话还未凉,人心倒先凉了……”他失望地摇头,“少帝自觉能乾坤独断,老臣便成了瓦上霜,纵然心有不甘,又能怎么样呢。”
吕道炽听他这席话,迫切地往前挪动了下,“相国有经世之才,如何能忍得这样的屈辱?自那日听说陛下缴了相国大权,臣就颇为相国不平,相国可曾想过东山再起?”
他没有胡子,却不自觉地在下巴上捋了一把。吕道炽看见他眼中光华大盛,然而只是一眨眼的工夫,又黯淡下去,灰心丧气道:“宦海沉浮,身不由己。东山再起又如何,天子曾说疑人不用,既然事情到了这种地步,就算重返朝堂,也是一世如履薄冰,太累了。”
吕道炽因激愤抬高了嗓音,“天不公,那就改天换日,相国从来不曾考虑吗?”
丞相吃了一惊,暗道功夫不负苦心人,终于让他等到了,不枉费他和扶微十来天憋着没有见面的决心。
别人策反,你立刻便应了,恐怕招人怀疑。况且幕后操控者绝不会是眼前这都尉,必然另有其人。太后长居深宫,唯一的作用是下诏改立天子,如果想令大事有成,必然需要一个手握兵权的人。这个人是谁,暂时云山雾罩看不出来,但他觉得离真相仅有一步之遥了,饵料下得足,早晚大鱼会浮出水面的。
他霍地站了起来,面色不豫,“都尉今日究竟是因何而来?孤听了这半日,似乎有不臣之嫌,还望审慎。”
吕道炽忙起身相劝,“臣都是为了相国,不愿白璧蒙尘,明珠暗投尔。请相国息怒,人待我如冰霜,我何以报人暖阳?若相国甘于就此落败,甚至最后身首异处,就当臣今日没有拜访过。但若相国不愿让天子玩弄于股掌之间,那便请相国听臣一言。”
丞相气涌如山,脸色变了又变,最终渐渐趋于平缓,垂袖道:“天子任人唯亲,孤却从未想过推翻她。孤于先帝病榻前受命,曾向先帝发过誓的……”
“先帝可曾令少帝不忘相国大恩?”
他窒了下,遥想当初,还真有。如今她都以身相许了,这个恩算是涌泉相报了,别人挑拨,实在挑拨不上。
他又嗟叹:“帝王之心不可估测,什么大恩,一时敷衍罢了。”
“所以相国还要继续听命于少帝吗?臣知道相国是长策侯,当初跨马扬鞭荡击天下,谁人见了不礼让三分?只要君侯愿意,丢失的辉煌照样可以找回,天下还是君侯的天下。”
此话一出,便是长久的一片死寂。丞相蹙眉看着他,他却凛凛而立,毫不退缩。漏刻滴答,一声一声,落在人脑门上似的。丞相终于极慢地点头,“都尉一席话,令孤茅塞顿开。不过孤很好奇,以孤如今的处境,都尉怎么断定孤还有还手的余地呢?”
吕道炽却笑了,“相国人不在,威望却不减半分。南北两军皆听令于相国,纵然少帝停了相国理政的职务,相国仍旧是京畿大都督,十个光禄勋和执金吾,都不能替代相国在旧部心里的地位。”
丞相的脸上果然慢慢浮起了笑意,“都尉是聪明人,聪明人面前用不着遮掩。说得没错,只要孤愿意,南北两军仍旧听孤号令。但眼下名不正言不顺,动便有谋逆的嫌疑,需想办法先回军中,才能有所施为。”他的视线在他身上转了一圈,“都尉来同孤说这些,不会是无的放矢吧!孤想听一听都尉的真心话,衡水都尉掌上林财政,和兵戎不相干,都尉以什么立场,劝孤反少帝?”
谈话进入了一个比较良性的局面,吕道炽分明松了口气。向丞相拱起手道:“相国可放心,臣虽无兵无卒,但自有有兵之人与相国接洽。届时内外发力,区区一个少帝,不在话下。”
丞相心中暗喜,“都尉所说的那人,究竟是谁?”
吕道炽一脸讳莫如深,“暂且不可告知相国。”
丞相挑眉,“与孤谋事,却又信不及孤,都尉如此剑走偏锋,真是闻所未闻啊。”
“待时机成熟,相国自然会知道,眼下不宜透露,还请相国包涵。”吕道炽道,见他仍有疑云,复又一笑,“少帝今日停了相国职务,明日就可罢相国的官。后日呢,罗织几个罪名,诛杀功臣不过是几句话的事。相国别无选择,只有这条路可走。”
丞相想了想,抚额道:“孤确实已经山穷水尽了,三位辅政大臣,孤是硕果仅存。如今这果子也要保不住了,落到地上就得烂,孤不能步他们的后尘。”
吕道炽算是不虚此行,虽然这位昔日的权臣很难搞,但人到了末路,抓住了救命稻草便不会放手。他们事先也暗中观察,唯恐他和少帝是联手做戏,然而丞相一蹶不振,少帝却独揽朝政忙得风生水起。世上最悲哀的事,莫过于教会了徒弟饿死师傅。少帝已经不再需要任何人协助了,改革币制、总一盐铁,良臣再多,首脑在少帝。丞相是无用之人,关进匣子的秋扇再不自救,只有腐朽和被抛弃的命运。
衡水都尉告辞,丞相破天荒地将人送到了门上。对插着袖子看人驾马扬鞭去了,天边薄薄起了一层暮色,他回首问家令:“明天的朝议,孤是去还是不去呢?”
家令挺胸说去,“在陛下面前多露露脸,陛下才不会忘记主君,才会让主君官复原职。”
他嗤地一笑,负手踱着方步,慢悠悠进了书房。
传长史来见,他埋首在书堆里,抽空问:“近来永安宫可有什么动静?”
长史道:“宫里正预备梁太后千秋用度,除了太后私府往来,没有任何异动。”
他嗯了声,“中宫呢?”
“长秋宫一切如常。皇后久病不见外人,处理宫务都由长御传令,内谒者令钤印。就是太后相询,都是隔帐说话。”长史说完复一顿,“不过中宫今日曾下令赏赐翁主府,是些簪环首饰等物,据说是做太后千秋所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