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2节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奶奶请说,”余氏方氏伸长脖子。
    “就是常例银子,按月给的,是给谁的?”
    红花在房内听到,也把耳朵伸长。
    余氏方氏都叹气,各自摇头。余氏道:“说起来这项银子,真真的让人心中不平。先国公在这里镇守数代,没有功劳也有点儿苦劳吧。后来就来了郡王,这郡王也是开国时就在的,起先只在自己地界里,这不是打仗呢,你到我地方上,我到你边境上,就乱了。我们国公府先是支应军粮,后来就要出人,不出人又就要出银子!”
    宝珠咬唇。
    “奶奶您看帐本子上,并没有支应军中的话。其实这一项有出,全是由国公在支应。国公有不在家的时候,卫所的兵不讲道理,见我们镇子大,又跑来讨要。夫人在的时候,就说不必麻烦国公,国公也不容易,这不讲理的钱,我们是瞒着国公出的。夫人也是为国公分担,不想让他们再去增添国公的麻烦。”
    红花听完,气得手一哆嗦,险些把帐本子拂落地上。宝珠也颦眉:“没有道理,既然舅父那里出了,为什么还找我们要?论道理我们出了,舅父那里应该减免才是,”又问:“这卫所是哪家的郡王在管?”
    “项城郡王。”余氏方氏回道。
    ------题外话------
    卡文时,写的最痛苦。
    辅国公就要大翻身,哈
    第一百九十二章帮助舅父过难关
    “项城郡王,”宝珠把这个名字反复念了几句,低声自语:“这收银子的事他知不知道?”余氏听到宝珠的低语,一抹苦笑浮现面上:“好几年了,他能不知道,本来两家府上就不对,”说到这里后悔失言,急急的闭上嘴。
    宝珠见她后悔,也就没有过于逼迫余氏再说内幕。她心中怀疑的本来是管事的人见母子们不在,背后乱贪银子。现在新的疑问虽然出来,但旧的疑惑却已经解开。别的盘根错节关系,自然是再作了解。
    当晚,宝珠屏退众人,请来顺伯。
    顺伯进来,见红烛下宝珠独坐,就是卫氏红花也不在房里,就知道宝珠又要听古记儿。顺伯肚子里的故事,再说下去就全是水底大石头,他先仔细地把房门关好,再对宝珠行个礼,宝珠手指一旁椅子,顺伯坐下,沉声问道:“奶奶要问谁?”
    这个老人,是辅国公府的一块活古记儿。在他几十年的岁月里,见证辅国公的兴盛与衰败。
    宝珠心中涌起深深的敬意,也就不再绕弯路,开门见山问道:“说舅爷府上和项城郡王府上不好,是什么原因?”
    提起这件事,顺伯都痛苦。
    他久久的叹着气,余音似绕在梁头散不开,染得宝珠心头也一阵的怪异,心想这只怕又是一个伤心的故事。
    她就不催促顺伯,由着他先大发感慨,把陈年的感伤一一抒发。
    日子是九月,边城风大,小镇四边又无高山阻挡,秋风由外面来,肆意地盘旋在门外,把门叩得啪啪作响。
    顺伯就在这啪啪响动中缓缓出声,带着满腔无奈,神思也似乎回到故事的当年,变得专注起来。他眸光凝结,对着对面的墙:“国公府和项城郡王府,本来是亲戚。”
    宝珠心头一跳,油然的想到舅祖父南安侯和文章侯府。他们也本来是一对亲戚,是因为一个女人的不会处理事情,又有她的母亲,又有当年的太妃,这些人不但没有告诉她正确的道理和行事方法,反而助长舅祖母的气焰。
    因为一个人,文章侯府气运渐衰;因为这一个人,舅祖父数十年在外为官;因为这一个人,祖母出京,才致祖父早死,而宝珠的父亲母亲二叔三叔,全都一病身亡。
    此时听到“原来是亲戚”的话,宝珠难免生出一个想法,也是一样的原因吗?是舅母不肯对母亲好吗?
    她打算好好的听听原因时,顺伯下面却道:“不和的原因,我不方便告诉奶奶,因为这牵涉到一个尊贵的人,请奶奶恕老奴不能背后翻她的旧事。”
    宝珠心头怦然直跳,问自己,是母亲吗?在顺伯心里不会有比母亲更尊贵的人才是。想到姐姐郡王妃的鄙夷:“舅母不用拜。”还有郡王府随行家人的处处如履薄冰……宝珠觉得答案呼之欲出,项城王府与国公府的不合,与母亲定然有关。
    与母亲袁夫人有关的事,宝珠这一会儿反倒赞成顺伯不要说,哪怕她心里再想知道,也和顺伯一样,不愿去翻母亲的旧事。
    母亲是个多么好的人。
    论性子比自家祖母要好的多。
    母亲要是这关系破裂的中间人,那一定是受了委屈。宝珠不爱听婆婆受委屈的故事,就对顺伯点头:“您捡能说的说。”
    顺伯见宝珠能理解,就有了一丝浅浅的笑容。这笑容随着他再张口,转瞬就逝。顺伯回想旧事,重新满面愤慨:“我只说一句话,奶奶就能明白。如今的国公夫人,是项城郡王的族妹!”
    这个宝珠还真的没有想到。
    她低低惊呼一声:“那,那舅父也是夫妻不和?”
    也是?顺伯一愣,就苦笑连连:“是,和南安侯一样。”这个老人因为过于敬重该敬重的人,他不能明说故事,却能暗示宝珠。顺伯再接一句:“一样!”
    宝珠完全愣住,就没有过多注意到顺伯的暗示。她觉得自己全明白过来,为什么舅父和蔼亲切,祠堂里见到的凌姨娘却飞扬跋扈;为什么舅父为人并无差池的地方,而姜姨娘凌姨娘全都乱穿衣裳……夫妻不和,才致这个家变得鱼虾不分。
    宝珠为辅国公暗暗伤心,舅父啊舅父,我的夫君把舅父当成亲生父亲一样看重,他定然是为了你才弃官而往这里来投军。只是表凶他来的具体原因,是因为哪个人哪个事,宝珠却不知道知道。
    宝珠又暗暗问自己,宝珠啊宝珠,夫君爱你如宝珠,你也视夫君如眼睛。既然跟来了,就要夫唱妇随,能帮忙的地方你做了才好。
    我能做什么?是宝珠心思飞转后的最后一个想法。
    她这样想,也这样的身体力行。把身子坐端正,一本正经地问顺伯:“我们能做点儿什么,顺伯你千万要提点我才好。”
    烛光下的少年妇人,唇不点而红,眉不描就翠。从表面上看是闺中娇女,翠楼贵妇。但她关切亲切的性子,却一直的传递出来。
    顺伯又有了笑容,他不但是喜欢的,他甚至起来恭敬地行个礼:“我代国公谢过奶奶,奶奶要出手,没有不成的。”
    这是一句恭维话,说这话的时候,顺伯并没有去多想宝珠能做什么。在顺伯来看,天底下最能干的妇人,只有他的主母袁夫人一个。作为小爷的妻子,奶奶能为小爷的亲戚有这样暖人心的话出来,就足够顺伯感激于她。
    辅国公,也是顺伯的旧主人。
    顺伯谢过起来,就把故事说得更细告诉给宝珠:“国公爷有难处,难就难在他的内宅里。国公夫人是项城郡王一族,没成亲多久就夫妻不和,国公纳了本地秀才凌家的女儿,生下大公子龙怀文,就是在祠堂对奶奶发难却没讨到好的凌姨娘,”
    “顺伯,”宝珠到这里,忍无可忍问出来:“我知道舅父难,可姨娘们穿大红衣裳,生下的姑娘呼母亲,舅父难道不知道?”
    顺伯微微一笑,他似永远对辅国公胸有成竹:“国公既然这样的办理,装聋作哑也好,装看不见也好,自有他的道理。”
    宝珠就告诉自己,你还是个小人儿家,又没有太多的诡异肠子,不懂的事情很多。她再听顺伯介绍辅国公府的现在情况。
    “凌姨娘有一子一女,大公子大姑娘,”顺伯在这里一笑,颇有得色:“有我们郡王妃在,她这大姑娘当得可就没有精神吧?” ↑返回顶部↑
    “奶奶请说,”余氏方氏伸长脖子。
    “就是常例银子,按月给的,是给谁的?”
    红花在房内听到,也把耳朵伸长。
    余氏方氏都叹气,各自摇头。余氏道:“说起来这项银子,真真的让人心中不平。先国公在这里镇守数代,没有功劳也有点儿苦劳吧。后来就来了郡王,这郡王也是开国时就在的,起先只在自己地界里,这不是打仗呢,你到我地方上,我到你边境上,就乱了。我们国公府先是支应军粮,后来就要出人,不出人又就要出银子!”
    宝珠咬唇。
    “奶奶您看帐本子上,并没有支应军中的话。其实这一项有出,全是由国公在支应。国公有不在家的时候,卫所的兵不讲道理,见我们镇子大,又跑来讨要。夫人在的时候,就说不必麻烦国公,国公也不容易,这不讲理的钱,我们是瞒着国公出的。夫人也是为国公分担,不想让他们再去增添国公的麻烦。”
    红花听完,气得手一哆嗦,险些把帐本子拂落地上。宝珠也颦眉:“没有道理,既然舅父那里出了,为什么还找我们要?论道理我们出了,舅父那里应该减免才是,”又问:“这卫所是哪家的郡王在管?”
    “项城郡王。”余氏方氏回道。
    ------题外话------
    卡文时,写的最痛苦。
    辅国公就要大翻身,哈
    第一百九十二章帮助舅父过难关
    “项城郡王,”宝珠把这个名字反复念了几句,低声自语:“这收银子的事他知不知道?”余氏听到宝珠的低语,一抹苦笑浮现面上:“好几年了,他能不知道,本来两家府上就不对,”说到这里后悔失言,急急的闭上嘴。
    宝珠见她后悔,也就没有过于逼迫余氏再说内幕。她心中怀疑的本来是管事的人见母子们不在,背后乱贪银子。现在新的疑问虽然出来,但旧的疑惑却已经解开。别的盘根错节关系,自然是再作了解。
    当晚,宝珠屏退众人,请来顺伯。
    顺伯进来,见红烛下宝珠独坐,就是卫氏红花也不在房里,就知道宝珠又要听古记儿。顺伯肚子里的故事,再说下去就全是水底大石头,他先仔细地把房门关好,再对宝珠行个礼,宝珠手指一旁椅子,顺伯坐下,沉声问道:“奶奶要问谁?”
    这个老人,是辅国公府的一块活古记儿。在他几十年的岁月里,见证辅国公的兴盛与衰败。
    宝珠心中涌起深深的敬意,也就不再绕弯路,开门见山问道:“说舅爷府上和项城郡王府上不好,是什么原因?”
    提起这件事,顺伯都痛苦。
    他久久的叹着气,余音似绕在梁头散不开,染得宝珠心头也一阵的怪异,心想这只怕又是一个伤心的故事。
    她就不催促顺伯,由着他先大发感慨,把陈年的感伤一一抒发。
    日子是九月,边城风大,小镇四边又无高山阻挡,秋风由外面来,肆意地盘旋在门外,把门叩得啪啪作响。
    顺伯就在这啪啪响动中缓缓出声,带着满腔无奈,神思也似乎回到故事的当年,变得专注起来。他眸光凝结,对着对面的墙:“国公府和项城郡王府,本来是亲戚。”
    宝珠心头一跳,油然的想到舅祖父南安侯和文章侯府。他们也本来是一对亲戚,是因为一个女人的不会处理事情,又有她的母亲,又有当年的太妃,这些人不但没有告诉她正确的道理和行事方法,反而助长舅祖母的气焰。
    因为一个人,文章侯府气运渐衰;因为这一个人,舅祖父数十年在外为官;因为这一个人,祖母出京,才致祖父早死,而宝珠的父亲母亲二叔三叔,全都一病身亡。
    此时听到“原来是亲戚”的话,宝珠难免生出一个想法,也是一样的原因吗?是舅母不肯对母亲好吗?
    她打算好好的听听原因时,顺伯下面却道:“不和的原因,我不方便告诉奶奶,因为这牵涉到一个尊贵的人,请奶奶恕老奴不能背后翻她的旧事。”
    宝珠心头怦然直跳,问自己,是母亲吗?在顺伯心里不会有比母亲更尊贵的人才是。想到姐姐郡王妃的鄙夷:“舅母不用拜。”还有郡王府随行家人的处处如履薄冰……宝珠觉得答案呼之欲出,项城王府与国公府的不合,与母亲定然有关。
    与母亲袁夫人有关的事,宝珠这一会儿反倒赞成顺伯不要说,哪怕她心里再想知道,也和顺伯一样,不愿去翻母亲的旧事。
    母亲是个多么好的人。
    论性子比自家祖母要好的多。
    母亲要是这关系破裂的中间人,那一定是受了委屈。宝珠不爱听婆婆受委屈的故事,就对顺伯点头:“您捡能说的说。”
    顺伯见宝珠能理解,就有了一丝浅浅的笑容。这笑容随着他再张口,转瞬就逝。顺伯回想旧事,重新满面愤慨:“我只说一句话,奶奶就能明白。如今的国公夫人,是项城郡王的族妹!”
    这个宝珠还真的没有想到。
    她低低惊呼一声:“那,那舅父也是夫妻不和?”
    也是?顺伯一愣,就苦笑连连:“是,和南安侯一样。”这个老人因为过于敬重该敬重的人,他不能明说故事,却能暗示宝珠。顺伯再接一句:“一样!”
    宝珠完全愣住,就没有过多注意到顺伯的暗示。她觉得自己全明白过来,为什么舅父和蔼亲切,祠堂里见到的凌姨娘却飞扬跋扈;为什么舅父为人并无差池的地方,而姜姨娘凌姨娘全都乱穿衣裳……夫妻不和,才致这个家变得鱼虾不分。
    宝珠为辅国公暗暗伤心,舅父啊舅父,我的夫君把舅父当成亲生父亲一样看重,他定然是为了你才弃官而往这里来投军。只是表凶他来的具体原因,是因为哪个人哪个事,宝珠却不知道知道。
    宝珠又暗暗问自己,宝珠啊宝珠,夫君爱你如宝珠,你也视夫君如眼睛。既然跟来了,就要夫唱妇随,能帮忙的地方你做了才好。
    我能做什么?是宝珠心思飞转后的最后一个想法。
    她这样想,也这样的身体力行。把身子坐端正,一本正经地问顺伯:“我们能做点儿什么,顺伯你千万要提点我才好。”
    烛光下的少年妇人,唇不点而红,眉不描就翠。从表面上看是闺中娇女,翠楼贵妇。但她关切亲切的性子,却一直的传递出来。
    顺伯又有了笑容,他不但是喜欢的,他甚至起来恭敬地行个礼:“我代国公谢过奶奶,奶奶要出手,没有不成的。”
    这是一句恭维话,说这话的时候,顺伯并没有去多想宝珠能做什么。在顺伯来看,天底下最能干的妇人,只有他的主母袁夫人一个。作为小爷的妻子,奶奶能为小爷的亲戚有这样暖人心的话出来,就足够顺伯感激于她。
    辅国公,也是顺伯的旧主人。
    顺伯谢过起来,就把故事说得更细告诉给宝珠:“国公爷有难处,难就难在他的内宅里。国公夫人是项城郡王一族,没成亲多久就夫妻不和,国公纳了本地秀才凌家的女儿,生下大公子龙怀文,就是在祠堂对奶奶发难却没讨到好的凌姨娘,”
    “顺伯,”宝珠到这里,忍无可忍问出来:“我知道舅父难,可姨娘们穿大红衣裳,生下的姑娘呼母亲,舅父难道不知道?”
    顺伯微微一笑,他似永远对辅国公胸有成竹:“国公既然这样的办理,装聋作哑也好,装看不见也好,自有他的道理。”
    宝珠就告诉自己,你还是个小人儿家,又没有太多的诡异肠子,不懂的事情很多。她再听顺伯介绍辅国公府的现在情况。
    “凌姨娘有一子一女,大公子大姑娘,”顺伯在这里一笑,颇有得色:“有我们郡王妃在,她这大姑娘当得可就没有精神吧?”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