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节
李小荷跟李小兰:o(╯□╰)o谁缠着你来着!
周围摆小摊点的都是小户人家,趁着人多来摆个小摊赚点小钱的,大多是些妇人,有的家里男人跟着来帮忙,有的就是独一人,想来不是第一次来了。夏氏很快就跟周围的摊主聊开了。
李小荷她们的摊子比较偏,且现在大概才将将巳时(10点),来的人还不多,且都还在寺庙里面,并没有什么人来她们的小摊逛。
日头渐渐升空,寺庙外面也热闹起来,大多数人都会看见什么感兴趣的吃食,买一份吃着,李小荷娘仨的摊子还没开过张呢。李小荷倒是没什么,但是看夏氏的样子真是有点紧张啊。
“呀,红玉,你来看这个荷包,好可爱呀!”一个十三、四岁的女孩子蹲在李小荷的小摊前,拿着一个小兔子造型的荷包,不停摆弄。
随着她的招呼,又过来三个女孩子,看这三个女孩子都梳着丫髻,衣群样式也是一样,李小荷猜测是大户人家的丫头。
“姐姐,这是我自己做的哦。这是小兔子,”李小荷摆弄着特意做的兔子的耳朵,“这是小熊,”拿起来挡住下半边脸,眨着眼睛卖萌。
几个小女孩子“咯咯咯”地笑起来。
“这个是小猪。”她又学着小猪“哼~哼~”了两声。
为了卖出去荷包,李小荷这时候也不再顾忌自己是个成年人啦!
几个女孩子也没有让李小荷失望,问清楚只要三文钱之后,四人迅速地一人选了一只。其中一个想了想,又选了两只一样的小熊样式的荷包。
笑容满面地送走了几人,李小荷两姐妹又将手里的钱数了两遍,确定是十八文一文不少后,两姐妹又傻兮兮地相视一笑。
虽然钱马上就被夏氏收缴,但是两姐妹俱都热情不减,眼神火辣辣地扫向人群,希望再来几个这样爽快的客人。
夏氏的荷包也卖得不错,客人大多是一些妇人,她们都会仔细地看过好几个荷包才会挑选出自己想要的。
这会儿又来了两个妇人,站在挂满荷包的竹竿前挑选。其中一个边看边问:“这种荷包多少钱一个?”
“都是三文钱一个。”夏氏陪笑。
边上另一个挑选的妇人惊讶道:“才三文钱?好划算,干脆多买几个好了!”
“谁知道有没有偷工减料呢,仔细挑选了才好。”这边这个说。
还没等夏氏说话,那个妇人就笑道:“这又不是吃食,有没有偷工减料一眼就能看出来了。何况三文钱一个的荷包在哪儿买去?平安镇上最便宜的荷包也要五文呢!反正我要多选两个。”
午时之后,大概是游人香客们都出来寻吃食,然后顺便逛逛这些小摊子,人群变得有些拥挤。李小荷娘仨的摊子偏一点刚好合适,有人来看荷包买荷包,但是又不会被挤到。
大概到未时(下午三点),夏氏的荷包和李小荷两姐妹的荷包都卖完了,夏氏想着中午正是忙时,娘三个都没吃午饭,今天生意又还不错,就让边上卖凉粉的给母女三人一人来一碗。夏氏吃的怎么样,李小荷不知道,但是她吃的挺欢,她肚子早就饿了,而且凉粉酸辣爽口,加了翠绿的香葱,味道真的不错。
吃完了凉粉,夏氏带着李小荷两姐妹,连大佛寺的门都没进,直接就回家了。
回到家,遇到等在门口要木马的阿福,李小荷这才想起来走时,夏氏答应要给他买木马的,结果她当然是忘了。阿福当然是哭闹着不依,但是夏氏也没办法,忘了就是忘了,现在也不能再出去买。好在阿福还算是能听得进话,在夏氏又承诺,下次一定记着买之后,终于没再哭闹了。
夏氏做荷包卖钱的事情,老婆子没有说什么。对于这一点,李小荷觉得老婆子还挺好的,没说什么挣得的钱要交公什么的。她不干涉儿媳妇挣私房钱,但也不会特意留时间给儿媳妇挣私房钱,反正你要用闲时做活赚钱她不管,只要不耽误她的活儿。
这天之后,夏氏寻了空闲时的时间,去了一趟平安镇,这次没带李小荷两姐妹去,倒是阿福闹着要去,夏氏将他带上了。
夏氏回来时买了一些布和绣线,又给李小荷两姐妹带了一大袋碎布头回来。
后来有一次,李小荷跟夏氏一起去平安镇卖荷包,才发现夏氏去的是一家兼卖成衣的裁缝铺,虽然还是一个荷包三文钱,但是材料都是在店主这儿拿,不需要夏氏自己去买。
李小荷心里暗暗发笑,还真被四姨说中了,大舅连自己妹妹也坑。
那次庙会回来夏氏什么反应也没有,李小荷还奇怪呢,没想到她自己不声不响地另找了一个主顾。
这样也不错,不用出本钱,也就是做一个荷包就净赚三文钱。何况老板人挺好的,听说夏氏有两个女儿,会做些小活计之后,那些碎布头就白送给夏氏,让她给女儿练手了。
不过,李小荷可不敢将自己的荷包卖给这家老板。要是他知道荷包是用这些碎布头做出来的,难说他还会不会白送给她们。她还是庙会的时候拿去自己卖吧。
第9章 有好吃的啦
天刚蒙蒙亮,孙氏就收拾好自己,到村里李松柏家去帮忙。
李松柏是李家两兄弟的堂兄,今天他家嫁女儿,按照规矩,中午女方家里会宴请男方来接亲的人,还有自己这边的亲戚好友。
孙氏长于厨艺,村里人也没那么多讲究,李松柏家的就请孙氏去帮厨。
李松柏只有这一个女儿,宴请也是全村人都要来的,总要办出个样子来,所以不说其他,就是这宴请的食材也是有好些好东西的。
孙氏也不怯场,她生就一副玲珑心肝,这种大场合的宴请也不是没有经验。她前两天就开始做些准备工作,昨天在这儿忙了一天,都是为了今天中午这一顿午饭。
到了李松柏家,他家已是全部都在忙着了。李松柏家的看见孙氏,把她带到厨下:“昨天晚上没怎么睡,现在还没理清。哎,你来的早,你先忙着吧,等会儿菜大嫂她们就该来了,我跟她们说了的,今天过来帮我忙……”说完急急忙忙走了。
孙氏自顾自先将昨天收拾好的鸡、鸭、扣肉、酥肉什么的装碗,准备好的蒸菜上到蒸笼,生好火蒸着,然后开始做早饭。像这样的帮厨,主家都是包饭的,只是看他家忙成这样,早饭还是要她来做了。
孙氏不在意这些,好歹是亲戚,帮帮忙有什么呢,况且这对于她来说只是小事情。
其实,孙氏以寡妇之身嫁到李家,还带着两个孩子,刚开始当然是少不了受人们的指指点点,但她就像是不知道人们私底下的议论一样,逢人都是笑语相迎,有人要她帮忙了,她也是热心得很。久了,大家也就不好说她了,尤其是受她恩惠的。
要说她真能没一点儿不舒服吗?当然是不可能,她又不缺心少肺。只是她本就是寡妇,要说不改嫁,当然就没这些烦恼了。只是她男人死了,两个孩子还小,家又是早就分了的,那家老人有大儿子要依靠,小儿子要偏心,这个做老三的,当然就是最不受重视的那个了。至于孙子,当然就更没地位了,就算她要下地干活,让帮着看会儿,也不答应。让自家老娘看着吧,娘家弟妹又拉着个脸。况且,她一个年纪轻轻的寡妇下地干活儿,要是有什么事情让个汉子帮了下忙,那流言简直是满天飞。
想来想去,还是再嫁吧。她孙氏自认不输任何人,只是没想到命不好,早早死了男人。但这世道又不是不准寡妇再嫁,只要有个男人帮衬着,她就不相信这日子她过不好。那些碎嘴妇人的指指点点,能影响她什么,哼,她自照样过好她的日子就行了。
李小荷和家里其他人一起,近吃午饭时才去的李松柏家。
李小荷还是第一次见古时的新娘子,跟着一群半大不小的姑娘一起,去这个族姐李香云的闺房去看热闹。
李香云房间里人很多,都围在床前笑闹,李小荷一群人也围了上去。
李香云画了新娘妆,不知道是化妆师技术太差,还是这时候的新娘妆就是这样。李香云头发全挽起来了,脸涂得雪白雪白的,两腮红的像猴屁股,嘴唇也血红血红的。还不如李香云素面时漂亮,只是现在她双眼羞怯明亮,比平时倒是多了一丝风情。
李小荷听大家都在夸李香云今天好看,夸世安媳妇手巧。
世安是族长的儿子,李世安,他媳妇是童氏。
李小荷瞄一眼笑得得意的童氏,也笑了笑,没说话。
中午的菜色在这小村子里,算的上是很不错了,而且乡下办这些事,别的不说,就一个实在。李小荷也是放开了肚子,好好打了一次“牙祭”。
吃完午饭,李小兰拉着李小荷就跑到李香云的闺房外面,跟着一群小孩子守在这儿,等着姐夫过来时枪接亲的红包。
阿福和二牛也在,李小荷想着阿福还小,怕等会儿挤到他,就让二牛带着他站在边上。
等到准姐夫带着一大群人过来时,一群小孩子啥都忘了,呼啦就全跑过去,将那群人团团围住,喊着“给红包,给红包”。场面混乱,李小荷紧紧拉着阿福,害怕他不管不顾跑过去,发生什么挤翻踩踏的事。
那群人里有人喊着“先放开”“就给,就给”的话,但是没一个小孩儿听的,全都围着他们嚷嚷。
李小荷看着叹气,一群熊孩子。
那群人里哗啦地扔出一大把红色的东西,李小荷定睛一看,红包!赶紧眼疾手快地捡了几个,抬头见那群小孩子放弃围攻新郎,朝这边跑来了,又赶紧拉着阿福跑开。
李小荷捡了五个红包,一个给阿福,两手空空的李小兰和二牛一人也分了一个,想了想,也给了一个给小玉嘉。最后一个给自己了。哎,真是不容易啊,她也是有私房钱的人了,一文钱!
晚饭李松柏家就没再叫大家吃了,孙氏还在李松柏家帮忙,就由夏氏张罗家里的晚饭了。
李小荷自觉地去帮夏氏烧火。说起来,平时李小兰做饭也大多是李小荷在帮着烧火,做了这么久,李小荷对这个用大铁锅的土灶也比较熟悉了,现在就看看夏氏孙氏做饭烧菜,等她大一点她也可以做了。不要说什么她以前难道不会做饭这种话,要知道这是一边要顾着灶里的火,一边要翻炒锅里的菜的古代厨房,她不先学学还真玩不转。
而且,这里各种调味品不如后世那么丰富,孙氏的菜却做得人人称赞,手艺自是没话说,李小荷也是很佩服的,她多看看,学点皮毛也好啊,虽然她算不上吃货,但是有美食,谁愿意吃猪食?
刚把菜收拾好,孙氏回来了。她见饭已经做好,跟夏氏说:“林嫂子给了两碗菜,热一热,今晚就吃这个吧,省的另外再烧菜。”说着从边上碗柜里找出两只碗,将手中的两只碗中的菜誊过去,又跟夏氏说了一声,去李松柏家将碗还了。
平时大家都在家的时候,家里的活计都是夏氏孙氏两妯娌一起做的,夏氏是长嫂,孙氏心中有成算,倒没有什么大矛盾。反而因为老婆子的刁钻,两人有种共同对抗“敌人”的默契。
这会儿吃完晚饭,孙氏在一边洗碗,夏氏在烧热水,两人有一搭没一搭地聊起来。
“弟妹真是能干,今天这么多人的宴席,你一个人就办成了。”这自然是夏氏在赞孙氏了。
“我也就是这点儿手艺了,还累死累活的,哪里比得上大嫂,坐在家里就能赚钱,轻松又干净。”人家称赞了你,当然自己也要回捧回去,这话题才能继续。
“哎,哪里能赚什么钱,他们两兄弟出去了,我们平时活儿就多了,况且做个荷包,这针头线脑的、布匹什么都是钱,也就是赚两个辛苦钱。”夏氏半真半假,半是高兴半是抱怨地说。
“我看大嫂也不用愁,不是还有小兰小荷两姐妹吗?上次庙会她们两做的荷包不是也卖的很好?要我说,大嫂真是好福气,两个女儿这么能干,从小就能帮着赚钱。说起来小兰也有九岁了,过两年也该说亲了,有两个女儿能帮衬着,到时候你就轻松了!”孙氏根据事实分析了一下。
夏氏听孙氏说起女儿,心里确实高兴,才多大呢,就能挣银钱了!她嘴角弯起,却说道:“早着呢,还不得等个五六年才能说亲。我就是操劳命,哪有什么福气。我看,你以后倒是有福气的。乌梅那丫头能进王善人府里,是个有造化的,人家那话怎么说的?宁愿取大户人家的婢子,不娶穷人家的女儿,以后乌梅出来了,媒人还不得踏平我们家门槛!”
夏氏其实是很不屑这种,将女儿送去为奴为婢的行为的,但是孙氏本来就是寡妇,乌梅是她前头男人沈家的女儿,沈家不愿意养,孙氏这样做也不全是她的不是。这种妯娌闲话的时候,心里怎么想的是一回事,嘴上自然是捡着好的说了。
孙氏却叹了口气,说:“要是有法子,我也不愿意送她进到那府里去,给人家做丫鬟,随意打骂,她才七岁呢,我……”她声音低下去,似乎有哽咽之声传出。
夏氏不太会安慰人,但见孙氏这样,也只得说些好听的话来劝:“王善人家是读书人家,是知道礼节的,可不是那起黑心的人家,乌梅是个老实孩子,不会有什么事的。”她见孙氏没说话,提议道:“要不过段时日,你上王善人府上去看看她?”
“她一个小丫鬟,能让家里人去看?”孙氏语气犹豫。
“就是看不到她人,去那家下人那里,打听打听她的情况也行啊。”夏氏笑道。
孙氏点点头,复又叹一口气,将碗里的水沥干,放进碗柜里。
第10章 爹爹回来了
到了秋收时节,李东林和李成林回来了。是家里带信让两人回来的,李家老爷子已经六十多岁,毕竟年纪大了,孙氏跟夏氏又是两个妇人,体力不如男人。之前收小麦时没让两兄弟回来,家里扯扯绊绊收了小麦,李家老爷子却是累得在床上躺了两天才好起来,虽没吃药,但是身体却是真的累着了。所以,秋收家里将两个儿子叫回来帮忙。
李东林黑了,也瘦了,但精神头看着却很好,双眼明亮如星。他咧着嘴笑呵呵地看着围过来的几个孩子,弯腰将最小的阿福抱起来举过头顶,逗得阿福高声大笑。他又问着李小荷两姐妹平日在家做些什么,有没有听话,帮家里做家务,带弟弟之类的话。两姐妹自然是笑着答了。
李东林显然非常高兴,自己出门挣钱,家里孩子听话,媳妇又能干,他咧着的嘴就没合上过。他拖过自己带回来的大包袱,拿出些糖果给几个孩子分了,又拿出几匹布出来,交给夏氏,让她看着给她自己或是孩子做身衣裳。然后从包袱里又拿了些布匹吃食收拾好,进了李家老两口的屋子。
没一会儿,李成林也提着包袱进去了。没过多会儿,两兄弟就出来了,后面跟着满脸带笑的老婆子。
李家两个男人出门了大半年,现在回家,家里人都非常高兴。老婆子亲自取了一块腊肉,交代孙氏好好弄一桌。
虽然人多,但是老婆子却让几个小孩子,围着四方桌子加了几张凳子,一家子一张桌子围着吃饭,也是个接风洗尘的意思。
李家本来就是小户人家,没什么规矩,没什么食不言寝不语的讲究。
饭桌上,老婆子就话语不停地问两兄弟,平时吃的好不好,活重不重,这次告假回家有没有什么影响之类的。
“娘,你就放心吧,秋收本就是我们这些地里人的大事儿,我们一起做事的有好几个都回家帮忙了,洪哥都知道的,没事儿。”李东林笑道。
李成林也接着话,笑呵呵地道:“洪哥人很不错,跟着他干的都服他讲义气,家里有什么事儿跟他说了,没什么难处他都会帮忙的。”又说:“我们回来时他跟我们说了,等说我们忙完家里的事,依旧到他那儿干,一直到腊月份一直都有活儿,踏踏实实干到年底,回家好过个舒服年!”
说得李老爷子也笑起来,端起酒杯小啜一口酒,老婆子笑盈盈地给两个儿子夹菜。桌上有李家两兄弟的谈笑声,老婆子中气十足的招呼声,夏氏两妯娌含笑的交谈,还有小孩子天真的笑闹声,气氛一片欢欣。
李小荷身在其间,也觉得心中欢快,一边听着大人们说话,一边跟着姐姐弟弟们笑闹。
李家两兄弟回家第二天开始,就每天下地忙活,收谷子,掰苞谷,挖红薯,争取在家将这些活儿都做完。
两兄弟这么卖力,其他人也没闲着,两个老的将田里的稻草,地里的秸秆收的整整齐齐晒着,夏氏孙氏两个要翻晒谷子苞谷,每天还要洗一大堆脏衣服,有时候还要去地里帮忙。像做饭,扫地,带弟弟妹妹这些事儿,就全交给李小兰了。李小荷是知事的,自然帮着李小兰干活儿,尤其是两岁的玉嘉,基本上就是李小荷带着,不过玉嘉很听话,基本不哭闹。
两个男孩子就不行了,二牛只有五岁,阿福也才四岁,家里也不能让他俩干什么活儿,他两个在家也呆不住,总是跑出去跟村里的小孩一起,不到天黑不回家,回来一身泥。老婆子每天干活儿累着了,脾气也越发大,每次看到两个男孩子满身是泥地回来,都要发一通脾气,俩男孩子遭骂是肯定的,李小兰两姐妹也免不了要被牵连。
虽然早就知道老婆子的脾性,这也不是第一次被骂,但是李小荷心里还是挺不舒服的,心想:我又没闲着,大家都在干活儿,你累我也累,凭啥要听你在这儿乱喷!一大家子的衣服又不是你洗,我娘她们都没说话,你在这儿操什么心!知道自己不能说出来,只能在心里腹诽,想想自己在这儿生气不划算,暗暗运气,催眠自己:我听不见,我听不见,我什么都听不见!
看看不管是李东林两兄弟,还是夏氏两妯娌,都像没听见老婆子在骂人似的,自顾自做着自己手里的事,李小荷暗暗猜测,估计他们都是早就习惯老婆子这德性,知道要是有人这时候帮了下腔,老婆子还得骂的更有劲,所以干脆就假装没听见,随她去。李小荷叹息自己真是不仅身体变幼稚了,连心理承受能力也下降了,想想当初找工作时遇到挫折时,自己还特淡定的胡吃海喝呢,遇到些奇葩客户的各种刁难,也是轻描淡写地回击,现在连这种最低级的挨骂也承受不了了,看来自己的素质还有待提高啊!
待稻谷苞谷都放进了粮仓,红薯都埋进了地窖,田里的稻草地里的包谷秸秆都整整齐齐地垒成一个个草垛,李家两兄弟又走了。
这天傍晚,正逢晚霞满天,老婆子坐在屋前正收拾柴火。这些柴草都是她跑到村子往西,那边长满杂草的山坡上割回来的,这时节在屋前晒上一天,就干了,今冬的柴火就有了。 ↑返回顶部↑
周围摆小摊点的都是小户人家,趁着人多来摆个小摊赚点小钱的,大多是些妇人,有的家里男人跟着来帮忙,有的就是独一人,想来不是第一次来了。夏氏很快就跟周围的摊主聊开了。
李小荷她们的摊子比较偏,且现在大概才将将巳时(10点),来的人还不多,且都还在寺庙里面,并没有什么人来她们的小摊逛。
日头渐渐升空,寺庙外面也热闹起来,大多数人都会看见什么感兴趣的吃食,买一份吃着,李小荷娘仨的摊子还没开过张呢。李小荷倒是没什么,但是看夏氏的样子真是有点紧张啊。
“呀,红玉,你来看这个荷包,好可爱呀!”一个十三、四岁的女孩子蹲在李小荷的小摊前,拿着一个小兔子造型的荷包,不停摆弄。
随着她的招呼,又过来三个女孩子,看这三个女孩子都梳着丫髻,衣群样式也是一样,李小荷猜测是大户人家的丫头。
“姐姐,这是我自己做的哦。这是小兔子,”李小荷摆弄着特意做的兔子的耳朵,“这是小熊,”拿起来挡住下半边脸,眨着眼睛卖萌。
几个小女孩子“咯咯咯”地笑起来。
“这个是小猪。”她又学着小猪“哼~哼~”了两声。
为了卖出去荷包,李小荷这时候也不再顾忌自己是个成年人啦!
几个女孩子也没有让李小荷失望,问清楚只要三文钱之后,四人迅速地一人选了一只。其中一个想了想,又选了两只一样的小熊样式的荷包。
笑容满面地送走了几人,李小荷两姐妹又将手里的钱数了两遍,确定是十八文一文不少后,两姐妹又傻兮兮地相视一笑。
虽然钱马上就被夏氏收缴,但是两姐妹俱都热情不减,眼神火辣辣地扫向人群,希望再来几个这样爽快的客人。
夏氏的荷包也卖得不错,客人大多是一些妇人,她们都会仔细地看过好几个荷包才会挑选出自己想要的。
这会儿又来了两个妇人,站在挂满荷包的竹竿前挑选。其中一个边看边问:“这种荷包多少钱一个?”
“都是三文钱一个。”夏氏陪笑。
边上另一个挑选的妇人惊讶道:“才三文钱?好划算,干脆多买几个好了!”
“谁知道有没有偷工减料呢,仔细挑选了才好。”这边这个说。
还没等夏氏说话,那个妇人就笑道:“这又不是吃食,有没有偷工减料一眼就能看出来了。何况三文钱一个的荷包在哪儿买去?平安镇上最便宜的荷包也要五文呢!反正我要多选两个。”
午时之后,大概是游人香客们都出来寻吃食,然后顺便逛逛这些小摊子,人群变得有些拥挤。李小荷娘仨的摊子偏一点刚好合适,有人来看荷包买荷包,但是又不会被挤到。
大概到未时(下午三点),夏氏的荷包和李小荷两姐妹的荷包都卖完了,夏氏想着中午正是忙时,娘三个都没吃午饭,今天生意又还不错,就让边上卖凉粉的给母女三人一人来一碗。夏氏吃的怎么样,李小荷不知道,但是她吃的挺欢,她肚子早就饿了,而且凉粉酸辣爽口,加了翠绿的香葱,味道真的不错。
吃完了凉粉,夏氏带着李小荷两姐妹,连大佛寺的门都没进,直接就回家了。
回到家,遇到等在门口要木马的阿福,李小荷这才想起来走时,夏氏答应要给他买木马的,结果她当然是忘了。阿福当然是哭闹着不依,但是夏氏也没办法,忘了就是忘了,现在也不能再出去买。好在阿福还算是能听得进话,在夏氏又承诺,下次一定记着买之后,终于没再哭闹了。
夏氏做荷包卖钱的事情,老婆子没有说什么。对于这一点,李小荷觉得老婆子还挺好的,没说什么挣得的钱要交公什么的。她不干涉儿媳妇挣私房钱,但也不会特意留时间给儿媳妇挣私房钱,反正你要用闲时做活赚钱她不管,只要不耽误她的活儿。
这天之后,夏氏寻了空闲时的时间,去了一趟平安镇,这次没带李小荷两姐妹去,倒是阿福闹着要去,夏氏将他带上了。
夏氏回来时买了一些布和绣线,又给李小荷两姐妹带了一大袋碎布头回来。
后来有一次,李小荷跟夏氏一起去平安镇卖荷包,才发现夏氏去的是一家兼卖成衣的裁缝铺,虽然还是一个荷包三文钱,但是材料都是在店主这儿拿,不需要夏氏自己去买。
李小荷心里暗暗发笑,还真被四姨说中了,大舅连自己妹妹也坑。
那次庙会回来夏氏什么反应也没有,李小荷还奇怪呢,没想到她自己不声不响地另找了一个主顾。
这样也不错,不用出本钱,也就是做一个荷包就净赚三文钱。何况老板人挺好的,听说夏氏有两个女儿,会做些小活计之后,那些碎布头就白送给夏氏,让她给女儿练手了。
不过,李小荷可不敢将自己的荷包卖给这家老板。要是他知道荷包是用这些碎布头做出来的,难说他还会不会白送给她们。她还是庙会的时候拿去自己卖吧。
第9章 有好吃的啦
天刚蒙蒙亮,孙氏就收拾好自己,到村里李松柏家去帮忙。
李松柏是李家两兄弟的堂兄,今天他家嫁女儿,按照规矩,中午女方家里会宴请男方来接亲的人,还有自己这边的亲戚好友。
孙氏长于厨艺,村里人也没那么多讲究,李松柏家的就请孙氏去帮厨。
李松柏只有这一个女儿,宴请也是全村人都要来的,总要办出个样子来,所以不说其他,就是这宴请的食材也是有好些好东西的。
孙氏也不怯场,她生就一副玲珑心肝,这种大场合的宴请也不是没有经验。她前两天就开始做些准备工作,昨天在这儿忙了一天,都是为了今天中午这一顿午饭。
到了李松柏家,他家已是全部都在忙着了。李松柏家的看见孙氏,把她带到厨下:“昨天晚上没怎么睡,现在还没理清。哎,你来的早,你先忙着吧,等会儿菜大嫂她们就该来了,我跟她们说了的,今天过来帮我忙……”说完急急忙忙走了。
孙氏自顾自先将昨天收拾好的鸡、鸭、扣肉、酥肉什么的装碗,准备好的蒸菜上到蒸笼,生好火蒸着,然后开始做早饭。像这样的帮厨,主家都是包饭的,只是看他家忙成这样,早饭还是要她来做了。
孙氏不在意这些,好歹是亲戚,帮帮忙有什么呢,况且这对于她来说只是小事情。
其实,孙氏以寡妇之身嫁到李家,还带着两个孩子,刚开始当然是少不了受人们的指指点点,但她就像是不知道人们私底下的议论一样,逢人都是笑语相迎,有人要她帮忙了,她也是热心得很。久了,大家也就不好说她了,尤其是受她恩惠的。
要说她真能没一点儿不舒服吗?当然是不可能,她又不缺心少肺。只是她本就是寡妇,要说不改嫁,当然就没这些烦恼了。只是她男人死了,两个孩子还小,家又是早就分了的,那家老人有大儿子要依靠,小儿子要偏心,这个做老三的,当然就是最不受重视的那个了。至于孙子,当然就更没地位了,就算她要下地干活,让帮着看会儿,也不答应。让自家老娘看着吧,娘家弟妹又拉着个脸。况且,她一个年纪轻轻的寡妇下地干活儿,要是有什么事情让个汉子帮了下忙,那流言简直是满天飞。
想来想去,还是再嫁吧。她孙氏自认不输任何人,只是没想到命不好,早早死了男人。但这世道又不是不准寡妇再嫁,只要有个男人帮衬着,她就不相信这日子她过不好。那些碎嘴妇人的指指点点,能影响她什么,哼,她自照样过好她的日子就行了。
李小荷和家里其他人一起,近吃午饭时才去的李松柏家。
李小荷还是第一次见古时的新娘子,跟着一群半大不小的姑娘一起,去这个族姐李香云的闺房去看热闹。
李香云房间里人很多,都围在床前笑闹,李小荷一群人也围了上去。
李香云画了新娘妆,不知道是化妆师技术太差,还是这时候的新娘妆就是这样。李香云头发全挽起来了,脸涂得雪白雪白的,两腮红的像猴屁股,嘴唇也血红血红的。还不如李香云素面时漂亮,只是现在她双眼羞怯明亮,比平时倒是多了一丝风情。
李小荷听大家都在夸李香云今天好看,夸世安媳妇手巧。
世安是族长的儿子,李世安,他媳妇是童氏。
李小荷瞄一眼笑得得意的童氏,也笑了笑,没说话。
中午的菜色在这小村子里,算的上是很不错了,而且乡下办这些事,别的不说,就一个实在。李小荷也是放开了肚子,好好打了一次“牙祭”。
吃完午饭,李小兰拉着李小荷就跑到李香云的闺房外面,跟着一群小孩子守在这儿,等着姐夫过来时枪接亲的红包。
阿福和二牛也在,李小荷想着阿福还小,怕等会儿挤到他,就让二牛带着他站在边上。
等到准姐夫带着一大群人过来时,一群小孩子啥都忘了,呼啦就全跑过去,将那群人团团围住,喊着“给红包,给红包”。场面混乱,李小荷紧紧拉着阿福,害怕他不管不顾跑过去,发生什么挤翻踩踏的事。
那群人里有人喊着“先放开”“就给,就给”的话,但是没一个小孩儿听的,全都围着他们嚷嚷。
李小荷看着叹气,一群熊孩子。
那群人里哗啦地扔出一大把红色的东西,李小荷定睛一看,红包!赶紧眼疾手快地捡了几个,抬头见那群小孩子放弃围攻新郎,朝这边跑来了,又赶紧拉着阿福跑开。
李小荷捡了五个红包,一个给阿福,两手空空的李小兰和二牛一人也分了一个,想了想,也给了一个给小玉嘉。最后一个给自己了。哎,真是不容易啊,她也是有私房钱的人了,一文钱!
晚饭李松柏家就没再叫大家吃了,孙氏还在李松柏家帮忙,就由夏氏张罗家里的晚饭了。
李小荷自觉地去帮夏氏烧火。说起来,平时李小兰做饭也大多是李小荷在帮着烧火,做了这么久,李小荷对这个用大铁锅的土灶也比较熟悉了,现在就看看夏氏孙氏做饭烧菜,等她大一点她也可以做了。不要说什么她以前难道不会做饭这种话,要知道这是一边要顾着灶里的火,一边要翻炒锅里的菜的古代厨房,她不先学学还真玩不转。
而且,这里各种调味品不如后世那么丰富,孙氏的菜却做得人人称赞,手艺自是没话说,李小荷也是很佩服的,她多看看,学点皮毛也好啊,虽然她算不上吃货,但是有美食,谁愿意吃猪食?
刚把菜收拾好,孙氏回来了。她见饭已经做好,跟夏氏说:“林嫂子给了两碗菜,热一热,今晚就吃这个吧,省的另外再烧菜。”说着从边上碗柜里找出两只碗,将手中的两只碗中的菜誊过去,又跟夏氏说了一声,去李松柏家将碗还了。
平时大家都在家的时候,家里的活计都是夏氏孙氏两妯娌一起做的,夏氏是长嫂,孙氏心中有成算,倒没有什么大矛盾。反而因为老婆子的刁钻,两人有种共同对抗“敌人”的默契。
这会儿吃完晚饭,孙氏在一边洗碗,夏氏在烧热水,两人有一搭没一搭地聊起来。
“弟妹真是能干,今天这么多人的宴席,你一个人就办成了。”这自然是夏氏在赞孙氏了。
“我也就是这点儿手艺了,还累死累活的,哪里比得上大嫂,坐在家里就能赚钱,轻松又干净。”人家称赞了你,当然自己也要回捧回去,这话题才能继续。
“哎,哪里能赚什么钱,他们两兄弟出去了,我们平时活儿就多了,况且做个荷包,这针头线脑的、布匹什么都是钱,也就是赚两个辛苦钱。”夏氏半真半假,半是高兴半是抱怨地说。
“我看大嫂也不用愁,不是还有小兰小荷两姐妹吗?上次庙会她们两做的荷包不是也卖的很好?要我说,大嫂真是好福气,两个女儿这么能干,从小就能帮着赚钱。说起来小兰也有九岁了,过两年也该说亲了,有两个女儿能帮衬着,到时候你就轻松了!”孙氏根据事实分析了一下。
夏氏听孙氏说起女儿,心里确实高兴,才多大呢,就能挣银钱了!她嘴角弯起,却说道:“早着呢,还不得等个五六年才能说亲。我就是操劳命,哪有什么福气。我看,你以后倒是有福气的。乌梅那丫头能进王善人府里,是个有造化的,人家那话怎么说的?宁愿取大户人家的婢子,不娶穷人家的女儿,以后乌梅出来了,媒人还不得踏平我们家门槛!”
夏氏其实是很不屑这种,将女儿送去为奴为婢的行为的,但是孙氏本来就是寡妇,乌梅是她前头男人沈家的女儿,沈家不愿意养,孙氏这样做也不全是她的不是。这种妯娌闲话的时候,心里怎么想的是一回事,嘴上自然是捡着好的说了。
孙氏却叹了口气,说:“要是有法子,我也不愿意送她进到那府里去,给人家做丫鬟,随意打骂,她才七岁呢,我……”她声音低下去,似乎有哽咽之声传出。
夏氏不太会安慰人,但见孙氏这样,也只得说些好听的话来劝:“王善人家是读书人家,是知道礼节的,可不是那起黑心的人家,乌梅是个老实孩子,不会有什么事的。”她见孙氏没说话,提议道:“要不过段时日,你上王善人府上去看看她?”
“她一个小丫鬟,能让家里人去看?”孙氏语气犹豫。
“就是看不到她人,去那家下人那里,打听打听她的情况也行啊。”夏氏笑道。
孙氏点点头,复又叹一口气,将碗里的水沥干,放进碗柜里。
第10章 爹爹回来了
到了秋收时节,李东林和李成林回来了。是家里带信让两人回来的,李家老爷子已经六十多岁,毕竟年纪大了,孙氏跟夏氏又是两个妇人,体力不如男人。之前收小麦时没让两兄弟回来,家里扯扯绊绊收了小麦,李家老爷子却是累得在床上躺了两天才好起来,虽没吃药,但是身体却是真的累着了。所以,秋收家里将两个儿子叫回来帮忙。
李东林黑了,也瘦了,但精神头看着却很好,双眼明亮如星。他咧着嘴笑呵呵地看着围过来的几个孩子,弯腰将最小的阿福抱起来举过头顶,逗得阿福高声大笑。他又问着李小荷两姐妹平日在家做些什么,有没有听话,帮家里做家务,带弟弟之类的话。两姐妹自然是笑着答了。
李东林显然非常高兴,自己出门挣钱,家里孩子听话,媳妇又能干,他咧着的嘴就没合上过。他拖过自己带回来的大包袱,拿出些糖果给几个孩子分了,又拿出几匹布出来,交给夏氏,让她看着给她自己或是孩子做身衣裳。然后从包袱里又拿了些布匹吃食收拾好,进了李家老两口的屋子。
没一会儿,李成林也提着包袱进去了。没过多会儿,两兄弟就出来了,后面跟着满脸带笑的老婆子。
李家两个男人出门了大半年,现在回家,家里人都非常高兴。老婆子亲自取了一块腊肉,交代孙氏好好弄一桌。
虽然人多,但是老婆子却让几个小孩子,围着四方桌子加了几张凳子,一家子一张桌子围着吃饭,也是个接风洗尘的意思。
李家本来就是小户人家,没什么规矩,没什么食不言寝不语的讲究。
饭桌上,老婆子就话语不停地问两兄弟,平时吃的好不好,活重不重,这次告假回家有没有什么影响之类的。
“娘,你就放心吧,秋收本就是我们这些地里人的大事儿,我们一起做事的有好几个都回家帮忙了,洪哥都知道的,没事儿。”李东林笑道。
李成林也接着话,笑呵呵地道:“洪哥人很不错,跟着他干的都服他讲义气,家里有什么事儿跟他说了,没什么难处他都会帮忙的。”又说:“我们回来时他跟我们说了,等说我们忙完家里的事,依旧到他那儿干,一直到腊月份一直都有活儿,踏踏实实干到年底,回家好过个舒服年!”
说得李老爷子也笑起来,端起酒杯小啜一口酒,老婆子笑盈盈地给两个儿子夹菜。桌上有李家两兄弟的谈笑声,老婆子中气十足的招呼声,夏氏两妯娌含笑的交谈,还有小孩子天真的笑闹声,气氛一片欢欣。
李小荷身在其间,也觉得心中欢快,一边听着大人们说话,一边跟着姐姐弟弟们笑闹。
李家两兄弟回家第二天开始,就每天下地忙活,收谷子,掰苞谷,挖红薯,争取在家将这些活儿都做完。
两兄弟这么卖力,其他人也没闲着,两个老的将田里的稻草,地里的秸秆收的整整齐齐晒着,夏氏孙氏两个要翻晒谷子苞谷,每天还要洗一大堆脏衣服,有时候还要去地里帮忙。像做饭,扫地,带弟弟妹妹这些事儿,就全交给李小兰了。李小荷是知事的,自然帮着李小兰干活儿,尤其是两岁的玉嘉,基本上就是李小荷带着,不过玉嘉很听话,基本不哭闹。
两个男孩子就不行了,二牛只有五岁,阿福也才四岁,家里也不能让他俩干什么活儿,他两个在家也呆不住,总是跑出去跟村里的小孩一起,不到天黑不回家,回来一身泥。老婆子每天干活儿累着了,脾气也越发大,每次看到两个男孩子满身是泥地回来,都要发一通脾气,俩男孩子遭骂是肯定的,李小兰两姐妹也免不了要被牵连。
虽然早就知道老婆子的脾性,这也不是第一次被骂,但是李小荷心里还是挺不舒服的,心想:我又没闲着,大家都在干活儿,你累我也累,凭啥要听你在这儿乱喷!一大家子的衣服又不是你洗,我娘她们都没说话,你在这儿操什么心!知道自己不能说出来,只能在心里腹诽,想想自己在这儿生气不划算,暗暗运气,催眠自己:我听不见,我听不见,我什么都听不见!
看看不管是李东林两兄弟,还是夏氏两妯娌,都像没听见老婆子在骂人似的,自顾自做着自己手里的事,李小荷暗暗猜测,估计他们都是早就习惯老婆子这德性,知道要是有人这时候帮了下腔,老婆子还得骂的更有劲,所以干脆就假装没听见,随她去。李小荷叹息自己真是不仅身体变幼稚了,连心理承受能力也下降了,想想当初找工作时遇到挫折时,自己还特淡定的胡吃海喝呢,遇到些奇葩客户的各种刁难,也是轻描淡写地回击,现在连这种最低级的挨骂也承受不了了,看来自己的素质还有待提高啊!
待稻谷苞谷都放进了粮仓,红薯都埋进了地窖,田里的稻草地里的包谷秸秆都整整齐齐地垒成一个个草垛,李家两兄弟又走了。
这天傍晚,正逢晚霞满天,老婆子坐在屋前正收拾柴火。这些柴草都是她跑到村子往西,那边长满杂草的山坡上割回来的,这时节在屋前晒上一天,就干了,今冬的柴火就有了。 ↑返回顶部↑
李小荷跟李小兰:o(╯□╰)o谁缠着你来着!
周围摆小摊点的都是小户人家,趁着人多来摆个小摊赚点小钱的,大多是些妇人,有的家里男人跟着来帮忙,有的就是独一人,想来不是第一次来了。夏氏很快就跟周围的摊主聊开了。
李小荷她们的摊子比较偏,且现在大概才将将巳时(10点),来的人还不多,且都还在寺庙里面,并没有什么人来她们的小摊逛。
日头渐渐升空,寺庙外面也热闹起来,大多数人都会看见什么感兴趣的吃食,买一份吃着,李小荷娘仨的摊子还没开过张呢。李小荷倒是没什么,但是看夏氏的样子真是有点紧张啊。
“呀,红玉,你来看这个荷包,好可爱呀!”一个十三、四岁的女孩子蹲在李小荷的小摊前,拿着一个小兔子造型的荷包,不停摆弄。
随着她的招呼,又过来三个女孩子,看这三个女孩子都梳着丫髻,衣群样式也是一样,李小荷猜测是大户人家的丫头。
“姐姐,这是我自己做的哦。这是小兔子,”李小荷摆弄着特意做的兔子的耳朵,“这是小熊,”拿起来挡住下半边脸,眨着眼睛卖萌。
几个小女孩子“咯咯咯”地笑起来。
“这个是小猪。”她又学着小猪“哼~哼~”了两声。
为了卖出去荷包,李小荷这时候也不再顾忌自己是个成年人啦!
几个女孩子也没有让李小荷失望,问清楚只要三文钱之后,四人迅速地一人选了一只。其中一个想了想,又选了两只一样的小熊样式的荷包。
笑容满面地送走了几人,李小荷两姐妹又将手里的钱数了两遍,确定是十八文一文不少后,两姐妹又傻兮兮地相视一笑。
虽然钱马上就被夏氏收缴,但是两姐妹俱都热情不减,眼神火辣辣地扫向人群,希望再来几个这样爽快的客人。
夏氏的荷包也卖得不错,客人大多是一些妇人,她们都会仔细地看过好几个荷包才会挑选出自己想要的。
这会儿又来了两个妇人,站在挂满荷包的竹竿前挑选。其中一个边看边问:“这种荷包多少钱一个?”
“都是三文钱一个。”夏氏陪笑。
边上另一个挑选的妇人惊讶道:“才三文钱?好划算,干脆多买几个好了!”
“谁知道有没有偷工减料呢,仔细挑选了才好。”这边这个说。
还没等夏氏说话,那个妇人就笑道:“这又不是吃食,有没有偷工减料一眼就能看出来了。何况三文钱一个的荷包在哪儿买去?平安镇上最便宜的荷包也要五文呢!反正我要多选两个。”
午时之后,大概是游人香客们都出来寻吃食,然后顺便逛逛这些小摊子,人群变得有些拥挤。李小荷娘仨的摊子偏一点刚好合适,有人来看荷包买荷包,但是又不会被挤到。
大概到未时(下午三点),夏氏的荷包和李小荷两姐妹的荷包都卖完了,夏氏想着中午正是忙时,娘三个都没吃午饭,今天生意又还不错,就让边上卖凉粉的给母女三人一人来一碗。夏氏吃的怎么样,李小荷不知道,但是她吃的挺欢,她肚子早就饿了,而且凉粉酸辣爽口,加了翠绿的香葱,味道真的不错。
吃完了凉粉,夏氏带着李小荷两姐妹,连大佛寺的门都没进,直接就回家了。
回到家,遇到等在门口要木马的阿福,李小荷这才想起来走时,夏氏答应要给他买木马的,结果她当然是忘了。阿福当然是哭闹着不依,但是夏氏也没办法,忘了就是忘了,现在也不能再出去买。好在阿福还算是能听得进话,在夏氏又承诺,下次一定记着买之后,终于没再哭闹了。
夏氏做荷包卖钱的事情,老婆子没有说什么。对于这一点,李小荷觉得老婆子还挺好的,没说什么挣得的钱要交公什么的。她不干涉儿媳妇挣私房钱,但也不会特意留时间给儿媳妇挣私房钱,反正你要用闲时做活赚钱她不管,只要不耽误她的活儿。
这天之后,夏氏寻了空闲时的时间,去了一趟平安镇,这次没带李小荷两姐妹去,倒是阿福闹着要去,夏氏将他带上了。
夏氏回来时买了一些布和绣线,又给李小荷两姐妹带了一大袋碎布头回来。
后来有一次,李小荷跟夏氏一起去平安镇卖荷包,才发现夏氏去的是一家兼卖成衣的裁缝铺,虽然还是一个荷包三文钱,但是材料都是在店主这儿拿,不需要夏氏自己去买。
李小荷心里暗暗发笑,还真被四姨说中了,大舅连自己妹妹也坑。
那次庙会回来夏氏什么反应也没有,李小荷还奇怪呢,没想到她自己不声不响地另找了一个主顾。
这样也不错,不用出本钱,也就是做一个荷包就净赚三文钱。何况老板人挺好的,听说夏氏有两个女儿,会做些小活计之后,那些碎布头就白送给夏氏,让她给女儿练手了。
不过,李小荷可不敢将自己的荷包卖给这家老板。要是他知道荷包是用这些碎布头做出来的,难说他还会不会白送给她们。她还是庙会的时候拿去自己卖吧。
第9章 有好吃的啦
天刚蒙蒙亮,孙氏就收拾好自己,到村里李松柏家去帮忙。
李松柏是李家两兄弟的堂兄,今天他家嫁女儿,按照规矩,中午女方家里会宴请男方来接亲的人,还有自己这边的亲戚好友。
孙氏长于厨艺,村里人也没那么多讲究,李松柏家的就请孙氏去帮厨。
李松柏只有这一个女儿,宴请也是全村人都要来的,总要办出个样子来,所以不说其他,就是这宴请的食材也是有好些好东西的。
孙氏也不怯场,她生就一副玲珑心肝,这种大场合的宴请也不是没有经验。她前两天就开始做些准备工作,昨天在这儿忙了一天,都是为了今天中午这一顿午饭。
到了李松柏家,他家已是全部都在忙着了。李松柏家的看见孙氏,把她带到厨下:“昨天晚上没怎么睡,现在还没理清。哎,你来的早,你先忙着吧,等会儿菜大嫂她们就该来了,我跟她们说了的,今天过来帮我忙……”说完急急忙忙走了。
孙氏自顾自先将昨天收拾好的鸡、鸭、扣肉、酥肉什么的装碗,准备好的蒸菜上到蒸笼,生好火蒸着,然后开始做早饭。像这样的帮厨,主家都是包饭的,只是看他家忙成这样,早饭还是要她来做了。
孙氏不在意这些,好歹是亲戚,帮帮忙有什么呢,况且这对于她来说只是小事情。
其实,孙氏以寡妇之身嫁到李家,还带着两个孩子,刚开始当然是少不了受人们的指指点点,但她就像是不知道人们私底下的议论一样,逢人都是笑语相迎,有人要她帮忙了,她也是热心得很。久了,大家也就不好说她了,尤其是受她恩惠的。
要说她真能没一点儿不舒服吗?当然是不可能,她又不缺心少肺。只是她本就是寡妇,要说不改嫁,当然就没这些烦恼了。只是她男人死了,两个孩子还小,家又是早就分了的,那家老人有大儿子要依靠,小儿子要偏心,这个做老三的,当然就是最不受重视的那个了。至于孙子,当然就更没地位了,就算她要下地干活,让帮着看会儿,也不答应。让自家老娘看着吧,娘家弟妹又拉着个脸。况且,她一个年纪轻轻的寡妇下地干活儿,要是有什么事情让个汉子帮了下忙,那流言简直是满天飞。
想来想去,还是再嫁吧。她孙氏自认不输任何人,只是没想到命不好,早早死了男人。但这世道又不是不准寡妇再嫁,只要有个男人帮衬着,她就不相信这日子她过不好。那些碎嘴妇人的指指点点,能影响她什么,哼,她自照样过好她的日子就行了。
李小荷和家里其他人一起,近吃午饭时才去的李松柏家。
李小荷还是第一次见古时的新娘子,跟着一群半大不小的姑娘一起,去这个族姐李香云的闺房去看热闹。
李香云房间里人很多,都围在床前笑闹,李小荷一群人也围了上去。
李香云画了新娘妆,不知道是化妆师技术太差,还是这时候的新娘妆就是这样。李香云头发全挽起来了,脸涂得雪白雪白的,两腮红的像猴屁股,嘴唇也血红血红的。还不如李香云素面时漂亮,只是现在她双眼羞怯明亮,比平时倒是多了一丝风情。
李小荷听大家都在夸李香云今天好看,夸世安媳妇手巧。
世安是族长的儿子,李世安,他媳妇是童氏。
李小荷瞄一眼笑得得意的童氏,也笑了笑,没说话。
中午的菜色在这小村子里,算的上是很不错了,而且乡下办这些事,别的不说,就一个实在。李小荷也是放开了肚子,好好打了一次“牙祭”。
吃完午饭,李小兰拉着李小荷就跑到李香云的闺房外面,跟着一群小孩子守在这儿,等着姐夫过来时枪接亲的红包。
阿福和二牛也在,李小荷想着阿福还小,怕等会儿挤到他,就让二牛带着他站在边上。
等到准姐夫带着一大群人过来时,一群小孩子啥都忘了,呼啦就全跑过去,将那群人团团围住,喊着“给红包,给红包”。场面混乱,李小荷紧紧拉着阿福,害怕他不管不顾跑过去,发生什么挤翻踩踏的事。
那群人里有人喊着“先放开”“就给,就给”的话,但是没一个小孩儿听的,全都围着他们嚷嚷。
李小荷看着叹气,一群熊孩子。
那群人里哗啦地扔出一大把红色的东西,李小荷定睛一看,红包!赶紧眼疾手快地捡了几个,抬头见那群小孩子放弃围攻新郎,朝这边跑来了,又赶紧拉着阿福跑开。
李小荷捡了五个红包,一个给阿福,两手空空的李小兰和二牛一人也分了一个,想了想,也给了一个给小玉嘉。最后一个给自己了。哎,真是不容易啊,她也是有私房钱的人了,一文钱!
晚饭李松柏家就没再叫大家吃了,孙氏还在李松柏家帮忙,就由夏氏张罗家里的晚饭了。
李小荷自觉地去帮夏氏烧火。说起来,平时李小兰做饭也大多是李小荷在帮着烧火,做了这么久,李小荷对这个用大铁锅的土灶也比较熟悉了,现在就看看夏氏孙氏做饭烧菜,等她大一点她也可以做了。不要说什么她以前难道不会做饭这种话,要知道这是一边要顾着灶里的火,一边要翻炒锅里的菜的古代厨房,她不先学学还真玩不转。
而且,这里各种调味品不如后世那么丰富,孙氏的菜却做得人人称赞,手艺自是没话说,李小荷也是很佩服的,她多看看,学点皮毛也好啊,虽然她算不上吃货,但是有美食,谁愿意吃猪食?
刚把菜收拾好,孙氏回来了。她见饭已经做好,跟夏氏说:“林嫂子给了两碗菜,热一热,今晚就吃这个吧,省的另外再烧菜。”说着从边上碗柜里找出两只碗,将手中的两只碗中的菜誊过去,又跟夏氏说了一声,去李松柏家将碗还了。
平时大家都在家的时候,家里的活计都是夏氏孙氏两妯娌一起做的,夏氏是长嫂,孙氏心中有成算,倒没有什么大矛盾。反而因为老婆子的刁钻,两人有种共同对抗“敌人”的默契。
这会儿吃完晚饭,孙氏在一边洗碗,夏氏在烧热水,两人有一搭没一搭地聊起来。
“弟妹真是能干,今天这么多人的宴席,你一个人就办成了。”这自然是夏氏在赞孙氏了。
“我也就是这点儿手艺了,还累死累活的,哪里比得上大嫂,坐在家里就能赚钱,轻松又干净。”人家称赞了你,当然自己也要回捧回去,这话题才能继续。
“哎,哪里能赚什么钱,他们两兄弟出去了,我们平时活儿就多了,况且做个荷包,这针头线脑的、布匹什么都是钱,也就是赚两个辛苦钱。”夏氏半真半假,半是高兴半是抱怨地说。
“我看大嫂也不用愁,不是还有小兰小荷两姐妹吗?上次庙会她们两做的荷包不是也卖的很好?要我说,大嫂真是好福气,两个女儿这么能干,从小就能帮着赚钱。说起来小兰也有九岁了,过两年也该说亲了,有两个女儿能帮衬着,到时候你就轻松了!”孙氏根据事实分析了一下。
夏氏听孙氏说起女儿,心里确实高兴,才多大呢,就能挣银钱了!她嘴角弯起,却说道:“早着呢,还不得等个五六年才能说亲。我就是操劳命,哪有什么福气。我看,你以后倒是有福气的。乌梅那丫头能进王善人府里,是个有造化的,人家那话怎么说的?宁愿取大户人家的婢子,不娶穷人家的女儿,以后乌梅出来了,媒人还不得踏平我们家门槛!”
夏氏其实是很不屑这种,将女儿送去为奴为婢的行为的,但是孙氏本来就是寡妇,乌梅是她前头男人沈家的女儿,沈家不愿意养,孙氏这样做也不全是她的不是。这种妯娌闲话的时候,心里怎么想的是一回事,嘴上自然是捡着好的说了。
孙氏却叹了口气,说:“要是有法子,我也不愿意送她进到那府里去,给人家做丫鬟,随意打骂,她才七岁呢,我……”她声音低下去,似乎有哽咽之声传出。
夏氏不太会安慰人,但见孙氏这样,也只得说些好听的话来劝:“王善人家是读书人家,是知道礼节的,可不是那起黑心的人家,乌梅是个老实孩子,不会有什么事的。”她见孙氏没说话,提议道:“要不过段时日,你上王善人府上去看看她?”
“她一个小丫鬟,能让家里人去看?”孙氏语气犹豫。
“就是看不到她人,去那家下人那里,打听打听她的情况也行啊。”夏氏笑道。
孙氏点点头,复又叹一口气,将碗里的水沥干,放进碗柜里。
第10章 爹爹回来了
到了秋收时节,李东林和李成林回来了。是家里带信让两人回来的,李家老爷子已经六十多岁,毕竟年纪大了,孙氏跟夏氏又是两个妇人,体力不如男人。之前收小麦时没让两兄弟回来,家里扯扯绊绊收了小麦,李家老爷子却是累得在床上躺了两天才好起来,虽没吃药,但是身体却是真的累着了。所以,秋收家里将两个儿子叫回来帮忙。
李东林黑了,也瘦了,但精神头看着却很好,双眼明亮如星。他咧着嘴笑呵呵地看着围过来的几个孩子,弯腰将最小的阿福抱起来举过头顶,逗得阿福高声大笑。他又问着李小荷两姐妹平日在家做些什么,有没有听话,帮家里做家务,带弟弟之类的话。两姐妹自然是笑着答了。
李东林显然非常高兴,自己出门挣钱,家里孩子听话,媳妇又能干,他咧着的嘴就没合上过。他拖过自己带回来的大包袱,拿出些糖果给几个孩子分了,又拿出几匹布出来,交给夏氏,让她看着给她自己或是孩子做身衣裳。然后从包袱里又拿了些布匹吃食收拾好,进了李家老两口的屋子。
没一会儿,李成林也提着包袱进去了。没过多会儿,两兄弟就出来了,后面跟着满脸带笑的老婆子。
李家两个男人出门了大半年,现在回家,家里人都非常高兴。老婆子亲自取了一块腊肉,交代孙氏好好弄一桌。
虽然人多,但是老婆子却让几个小孩子,围着四方桌子加了几张凳子,一家子一张桌子围着吃饭,也是个接风洗尘的意思。
李家本来就是小户人家,没什么规矩,没什么食不言寝不语的讲究。
饭桌上,老婆子就话语不停地问两兄弟,平时吃的好不好,活重不重,这次告假回家有没有什么影响之类的。
“娘,你就放心吧,秋收本就是我们这些地里人的大事儿,我们一起做事的有好几个都回家帮忙了,洪哥都知道的,没事儿。”李东林笑道。
李成林也接着话,笑呵呵地道:“洪哥人很不错,跟着他干的都服他讲义气,家里有什么事儿跟他说了,没什么难处他都会帮忙的。”又说:“我们回来时他跟我们说了,等说我们忙完家里的事,依旧到他那儿干,一直到腊月份一直都有活儿,踏踏实实干到年底,回家好过个舒服年!”
说得李老爷子也笑起来,端起酒杯小啜一口酒,老婆子笑盈盈地给两个儿子夹菜。桌上有李家两兄弟的谈笑声,老婆子中气十足的招呼声,夏氏两妯娌含笑的交谈,还有小孩子天真的笑闹声,气氛一片欢欣。
李小荷身在其间,也觉得心中欢快,一边听着大人们说话,一边跟着姐姐弟弟们笑闹。
李家两兄弟回家第二天开始,就每天下地忙活,收谷子,掰苞谷,挖红薯,争取在家将这些活儿都做完。
两兄弟这么卖力,其他人也没闲着,两个老的将田里的稻草,地里的秸秆收的整整齐齐晒着,夏氏孙氏两个要翻晒谷子苞谷,每天还要洗一大堆脏衣服,有时候还要去地里帮忙。像做饭,扫地,带弟弟妹妹这些事儿,就全交给李小兰了。李小荷是知事的,自然帮着李小兰干活儿,尤其是两岁的玉嘉,基本上就是李小荷带着,不过玉嘉很听话,基本不哭闹。
两个男孩子就不行了,二牛只有五岁,阿福也才四岁,家里也不能让他俩干什么活儿,他两个在家也呆不住,总是跑出去跟村里的小孩一起,不到天黑不回家,回来一身泥。老婆子每天干活儿累着了,脾气也越发大,每次看到两个男孩子满身是泥地回来,都要发一通脾气,俩男孩子遭骂是肯定的,李小兰两姐妹也免不了要被牵连。
虽然早就知道老婆子的脾性,这也不是第一次被骂,但是李小荷心里还是挺不舒服的,心想:我又没闲着,大家都在干活儿,你累我也累,凭啥要听你在这儿乱喷!一大家子的衣服又不是你洗,我娘她们都没说话,你在这儿操什么心!知道自己不能说出来,只能在心里腹诽,想想自己在这儿生气不划算,暗暗运气,催眠自己:我听不见,我听不见,我什么都听不见!
看看不管是李东林两兄弟,还是夏氏两妯娌,都像没听见老婆子在骂人似的,自顾自做着自己手里的事,李小荷暗暗猜测,估计他们都是早就习惯老婆子这德性,知道要是有人这时候帮了下腔,老婆子还得骂的更有劲,所以干脆就假装没听见,随她去。李小荷叹息自己真是不仅身体变幼稚了,连心理承受能力也下降了,想想当初找工作时遇到挫折时,自己还特淡定的胡吃海喝呢,遇到些奇葩客户的各种刁难,也是轻描淡写地回击,现在连这种最低级的挨骂也承受不了了,看来自己的素质还有待提高啊!
待稻谷苞谷都放进了粮仓,红薯都埋进了地窖,田里的稻草地里的包谷秸秆都整整齐齐地垒成一个个草垛,李家两兄弟又走了。
这天傍晚,正逢晚霞满天,老婆子坐在屋前正收拾柴火。这些柴草都是她跑到村子往西,那边长满杂草的山坡上割回来的,这时节在屋前晒上一天,就干了,今冬的柴火就有了。
周围摆小摊点的都是小户人家,趁着人多来摆个小摊赚点小钱的,大多是些妇人,有的家里男人跟着来帮忙,有的就是独一人,想来不是第一次来了。夏氏很快就跟周围的摊主聊开了。
李小荷她们的摊子比较偏,且现在大概才将将巳时(10点),来的人还不多,且都还在寺庙里面,并没有什么人来她们的小摊逛。
日头渐渐升空,寺庙外面也热闹起来,大多数人都会看见什么感兴趣的吃食,买一份吃着,李小荷娘仨的摊子还没开过张呢。李小荷倒是没什么,但是看夏氏的样子真是有点紧张啊。
“呀,红玉,你来看这个荷包,好可爱呀!”一个十三、四岁的女孩子蹲在李小荷的小摊前,拿着一个小兔子造型的荷包,不停摆弄。
随着她的招呼,又过来三个女孩子,看这三个女孩子都梳着丫髻,衣群样式也是一样,李小荷猜测是大户人家的丫头。
“姐姐,这是我自己做的哦。这是小兔子,”李小荷摆弄着特意做的兔子的耳朵,“这是小熊,”拿起来挡住下半边脸,眨着眼睛卖萌。
几个小女孩子“咯咯咯”地笑起来。
“这个是小猪。”她又学着小猪“哼~哼~”了两声。
为了卖出去荷包,李小荷这时候也不再顾忌自己是个成年人啦!
几个女孩子也没有让李小荷失望,问清楚只要三文钱之后,四人迅速地一人选了一只。其中一个想了想,又选了两只一样的小熊样式的荷包。
笑容满面地送走了几人,李小荷两姐妹又将手里的钱数了两遍,确定是十八文一文不少后,两姐妹又傻兮兮地相视一笑。
虽然钱马上就被夏氏收缴,但是两姐妹俱都热情不减,眼神火辣辣地扫向人群,希望再来几个这样爽快的客人。
夏氏的荷包也卖得不错,客人大多是一些妇人,她们都会仔细地看过好几个荷包才会挑选出自己想要的。
这会儿又来了两个妇人,站在挂满荷包的竹竿前挑选。其中一个边看边问:“这种荷包多少钱一个?”
“都是三文钱一个。”夏氏陪笑。
边上另一个挑选的妇人惊讶道:“才三文钱?好划算,干脆多买几个好了!”
“谁知道有没有偷工减料呢,仔细挑选了才好。”这边这个说。
还没等夏氏说话,那个妇人就笑道:“这又不是吃食,有没有偷工减料一眼就能看出来了。何况三文钱一个的荷包在哪儿买去?平安镇上最便宜的荷包也要五文呢!反正我要多选两个。”
午时之后,大概是游人香客们都出来寻吃食,然后顺便逛逛这些小摊子,人群变得有些拥挤。李小荷娘仨的摊子偏一点刚好合适,有人来看荷包买荷包,但是又不会被挤到。
大概到未时(下午三点),夏氏的荷包和李小荷两姐妹的荷包都卖完了,夏氏想着中午正是忙时,娘三个都没吃午饭,今天生意又还不错,就让边上卖凉粉的给母女三人一人来一碗。夏氏吃的怎么样,李小荷不知道,但是她吃的挺欢,她肚子早就饿了,而且凉粉酸辣爽口,加了翠绿的香葱,味道真的不错。
吃完了凉粉,夏氏带着李小荷两姐妹,连大佛寺的门都没进,直接就回家了。
回到家,遇到等在门口要木马的阿福,李小荷这才想起来走时,夏氏答应要给他买木马的,结果她当然是忘了。阿福当然是哭闹着不依,但是夏氏也没办法,忘了就是忘了,现在也不能再出去买。好在阿福还算是能听得进话,在夏氏又承诺,下次一定记着买之后,终于没再哭闹了。
夏氏做荷包卖钱的事情,老婆子没有说什么。对于这一点,李小荷觉得老婆子还挺好的,没说什么挣得的钱要交公什么的。她不干涉儿媳妇挣私房钱,但也不会特意留时间给儿媳妇挣私房钱,反正你要用闲时做活赚钱她不管,只要不耽误她的活儿。
这天之后,夏氏寻了空闲时的时间,去了一趟平安镇,这次没带李小荷两姐妹去,倒是阿福闹着要去,夏氏将他带上了。
夏氏回来时买了一些布和绣线,又给李小荷两姐妹带了一大袋碎布头回来。
后来有一次,李小荷跟夏氏一起去平安镇卖荷包,才发现夏氏去的是一家兼卖成衣的裁缝铺,虽然还是一个荷包三文钱,但是材料都是在店主这儿拿,不需要夏氏自己去买。
李小荷心里暗暗发笑,还真被四姨说中了,大舅连自己妹妹也坑。
那次庙会回来夏氏什么反应也没有,李小荷还奇怪呢,没想到她自己不声不响地另找了一个主顾。
这样也不错,不用出本钱,也就是做一个荷包就净赚三文钱。何况老板人挺好的,听说夏氏有两个女儿,会做些小活计之后,那些碎布头就白送给夏氏,让她给女儿练手了。
不过,李小荷可不敢将自己的荷包卖给这家老板。要是他知道荷包是用这些碎布头做出来的,难说他还会不会白送给她们。她还是庙会的时候拿去自己卖吧。
第9章 有好吃的啦
天刚蒙蒙亮,孙氏就收拾好自己,到村里李松柏家去帮忙。
李松柏是李家两兄弟的堂兄,今天他家嫁女儿,按照规矩,中午女方家里会宴请男方来接亲的人,还有自己这边的亲戚好友。
孙氏长于厨艺,村里人也没那么多讲究,李松柏家的就请孙氏去帮厨。
李松柏只有这一个女儿,宴请也是全村人都要来的,总要办出个样子来,所以不说其他,就是这宴请的食材也是有好些好东西的。
孙氏也不怯场,她生就一副玲珑心肝,这种大场合的宴请也不是没有经验。她前两天就开始做些准备工作,昨天在这儿忙了一天,都是为了今天中午这一顿午饭。
到了李松柏家,他家已是全部都在忙着了。李松柏家的看见孙氏,把她带到厨下:“昨天晚上没怎么睡,现在还没理清。哎,你来的早,你先忙着吧,等会儿菜大嫂她们就该来了,我跟她们说了的,今天过来帮我忙……”说完急急忙忙走了。
孙氏自顾自先将昨天收拾好的鸡、鸭、扣肉、酥肉什么的装碗,准备好的蒸菜上到蒸笼,生好火蒸着,然后开始做早饭。像这样的帮厨,主家都是包饭的,只是看他家忙成这样,早饭还是要她来做了。
孙氏不在意这些,好歹是亲戚,帮帮忙有什么呢,况且这对于她来说只是小事情。
其实,孙氏以寡妇之身嫁到李家,还带着两个孩子,刚开始当然是少不了受人们的指指点点,但她就像是不知道人们私底下的议论一样,逢人都是笑语相迎,有人要她帮忙了,她也是热心得很。久了,大家也就不好说她了,尤其是受她恩惠的。
要说她真能没一点儿不舒服吗?当然是不可能,她又不缺心少肺。只是她本就是寡妇,要说不改嫁,当然就没这些烦恼了。只是她男人死了,两个孩子还小,家又是早就分了的,那家老人有大儿子要依靠,小儿子要偏心,这个做老三的,当然就是最不受重视的那个了。至于孙子,当然就更没地位了,就算她要下地干活,让帮着看会儿,也不答应。让自家老娘看着吧,娘家弟妹又拉着个脸。况且,她一个年纪轻轻的寡妇下地干活儿,要是有什么事情让个汉子帮了下忙,那流言简直是满天飞。
想来想去,还是再嫁吧。她孙氏自认不输任何人,只是没想到命不好,早早死了男人。但这世道又不是不准寡妇再嫁,只要有个男人帮衬着,她就不相信这日子她过不好。那些碎嘴妇人的指指点点,能影响她什么,哼,她自照样过好她的日子就行了。
李小荷和家里其他人一起,近吃午饭时才去的李松柏家。
李小荷还是第一次见古时的新娘子,跟着一群半大不小的姑娘一起,去这个族姐李香云的闺房去看热闹。
李香云房间里人很多,都围在床前笑闹,李小荷一群人也围了上去。
李香云画了新娘妆,不知道是化妆师技术太差,还是这时候的新娘妆就是这样。李香云头发全挽起来了,脸涂得雪白雪白的,两腮红的像猴屁股,嘴唇也血红血红的。还不如李香云素面时漂亮,只是现在她双眼羞怯明亮,比平时倒是多了一丝风情。
李小荷听大家都在夸李香云今天好看,夸世安媳妇手巧。
世安是族长的儿子,李世安,他媳妇是童氏。
李小荷瞄一眼笑得得意的童氏,也笑了笑,没说话。
中午的菜色在这小村子里,算的上是很不错了,而且乡下办这些事,别的不说,就一个实在。李小荷也是放开了肚子,好好打了一次“牙祭”。
吃完午饭,李小兰拉着李小荷就跑到李香云的闺房外面,跟着一群小孩子守在这儿,等着姐夫过来时枪接亲的红包。
阿福和二牛也在,李小荷想着阿福还小,怕等会儿挤到他,就让二牛带着他站在边上。
等到准姐夫带着一大群人过来时,一群小孩子啥都忘了,呼啦就全跑过去,将那群人团团围住,喊着“给红包,给红包”。场面混乱,李小荷紧紧拉着阿福,害怕他不管不顾跑过去,发生什么挤翻踩踏的事。
那群人里有人喊着“先放开”“就给,就给”的话,但是没一个小孩儿听的,全都围着他们嚷嚷。
李小荷看着叹气,一群熊孩子。
那群人里哗啦地扔出一大把红色的东西,李小荷定睛一看,红包!赶紧眼疾手快地捡了几个,抬头见那群小孩子放弃围攻新郎,朝这边跑来了,又赶紧拉着阿福跑开。
李小荷捡了五个红包,一个给阿福,两手空空的李小兰和二牛一人也分了一个,想了想,也给了一个给小玉嘉。最后一个给自己了。哎,真是不容易啊,她也是有私房钱的人了,一文钱!
晚饭李松柏家就没再叫大家吃了,孙氏还在李松柏家帮忙,就由夏氏张罗家里的晚饭了。
李小荷自觉地去帮夏氏烧火。说起来,平时李小兰做饭也大多是李小荷在帮着烧火,做了这么久,李小荷对这个用大铁锅的土灶也比较熟悉了,现在就看看夏氏孙氏做饭烧菜,等她大一点她也可以做了。不要说什么她以前难道不会做饭这种话,要知道这是一边要顾着灶里的火,一边要翻炒锅里的菜的古代厨房,她不先学学还真玩不转。
而且,这里各种调味品不如后世那么丰富,孙氏的菜却做得人人称赞,手艺自是没话说,李小荷也是很佩服的,她多看看,学点皮毛也好啊,虽然她算不上吃货,但是有美食,谁愿意吃猪食?
刚把菜收拾好,孙氏回来了。她见饭已经做好,跟夏氏说:“林嫂子给了两碗菜,热一热,今晚就吃这个吧,省的另外再烧菜。”说着从边上碗柜里找出两只碗,将手中的两只碗中的菜誊过去,又跟夏氏说了一声,去李松柏家将碗还了。
平时大家都在家的时候,家里的活计都是夏氏孙氏两妯娌一起做的,夏氏是长嫂,孙氏心中有成算,倒没有什么大矛盾。反而因为老婆子的刁钻,两人有种共同对抗“敌人”的默契。
这会儿吃完晚饭,孙氏在一边洗碗,夏氏在烧热水,两人有一搭没一搭地聊起来。
“弟妹真是能干,今天这么多人的宴席,你一个人就办成了。”这自然是夏氏在赞孙氏了。
“我也就是这点儿手艺了,还累死累活的,哪里比得上大嫂,坐在家里就能赚钱,轻松又干净。”人家称赞了你,当然自己也要回捧回去,这话题才能继续。
“哎,哪里能赚什么钱,他们两兄弟出去了,我们平时活儿就多了,况且做个荷包,这针头线脑的、布匹什么都是钱,也就是赚两个辛苦钱。”夏氏半真半假,半是高兴半是抱怨地说。
“我看大嫂也不用愁,不是还有小兰小荷两姐妹吗?上次庙会她们两做的荷包不是也卖的很好?要我说,大嫂真是好福气,两个女儿这么能干,从小就能帮着赚钱。说起来小兰也有九岁了,过两年也该说亲了,有两个女儿能帮衬着,到时候你就轻松了!”孙氏根据事实分析了一下。
夏氏听孙氏说起女儿,心里确实高兴,才多大呢,就能挣银钱了!她嘴角弯起,却说道:“早着呢,还不得等个五六年才能说亲。我就是操劳命,哪有什么福气。我看,你以后倒是有福气的。乌梅那丫头能进王善人府里,是个有造化的,人家那话怎么说的?宁愿取大户人家的婢子,不娶穷人家的女儿,以后乌梅出来了,媒人还不得踏平我们家门槛!”
夏氏其实是很不屑这种,将女儿送去为奴为婢的行为的,但是孙氏本来就是寡妇,乌梅是她前头男人沈家的女儿,沈家不愿意养,孙氏这样做也不全是她的不是。这种妯娌闲话的时候,心里怎么想的是一回事,嘴上自然是捡着好的说了。
孙氏却叹了口气,说:“要是有法子,我也不愿意送她进到那府里去,给人家做丫鬟,随意打骂,她才七岁呢,我……”她声音低下去,似乎有哽咽之声传出。
夏氏不太会安慰人,但见孙氏这样,也只得说些好听的话来劝:“王善人家是读书人家,是知道礼节的,可不是那起黑心的人家,乌梅是个老实孩子,不会有什么事的。”她见孙氏没说话,提议道:“要不过段时日,你上王善人府上去看看她?”
“她一个小丫鬟,能让家里人去看?”孙氏语气犹豫。
“就是看不到她人,去那家下人那里,打听打听她的情况也行啊。”夏氏笑道。
孙氏点点头,复又叹一口气,将碗里的水沥干,放进碗柜里。
第10章 爹爹回来了
到了秋收时节,李东林和李成林回来了。是家里带信让两人回来的,李家老爷子已经六十多岁,毕竟年纪大了,孙氏跟夏氏又是两个妇人,体力不如男人。之前收小麦时没让两兄弟回来,家里扯扯绊绊收了小麦,李家老爷子却是累得在床上躺了两天才好起来,虽没吃药,但是身体却是真的累着了。所以,秋收家里将两个儿子叫回来帮忙。
李东林黑了,也瘦了,但精神头看着却很好,双眼明亮如星。他咧着嘴笑呵呵地看着围过来的几个孩子,弯腰将最小的阿福抱起来举过头顶,逗得阿福高声大笑。他又问着李小荷两姐妹平日在家做些什么,有没有听话,帮家里做家务,带弟弟之类的话。两姐妹自然是笑着答了。
李东林显然非常高兴,自己出门挣钱,家里孩子听话,媳妇又能干,他咧着的嘴就没合上过。他拖过自己带回来的大包袱,拿出些糖果给几个孩子分了,又拿出几匹布出来,交给夏氏,让她看着给她自己或是孩子做身衣裳。然后从包袱里又拿了些布匹吃食收拾好,进了李家老两口的屋子。
没一会儿,李成林也提着包袱进去了。没过多会儿,两兄弟就出来了,后面跟着满脸带笑的老婆子。
李家两个男人出门了大半年,现在回家,家里人都非常高兴。老婆子亲自取了一块腊肉,交代孙氏好好弄一桌。
虽然人多,但是老婆子却让几个小孩子,围着四方桌子加了几张凳子,一家子一张桌子围着吃饭,也是个接风洗尘的意思。
李家本来就是小户人家,没什么规矩,没什么食不言寝不语的讲究。
饭桌上,老婆子就话语不停地问两兄弟,平时吃的好不好,活重不重,这次告假回家有没有什么影响之类的。
“娘,你就放心吧,秋收本就是我们这些地里人的大事儿,我们一起做事的有好几个都回家帮忙了,洪哥都知道的,没事儿。”李东林笑道。
李成林也接着话,笑呵呵地道:“洪哥人很不错,跟着他干的都服他讲义气,家里有什么事儿跟他说了,没什么难处他都会帮忙的。”又说:“我们回来时他跟我们说了,等说我们忙完家里的事,依旧到他那儿干,一直到腊月份一直都有活儿,踏踏实实干到年底,回家好过个舒服年!”
说得李老爷子也笑起来,端起酒杯小啜一口酒,老婆子笑盈盈地给两个儿子夹菜。桌上有李家两兄弟的谈笑声,老婆子中气十足的招呼声,夏氏两妯娌含笑的交谈,还有小孩子天真的笑闹声,气氛一片欢欣。
李小荷身在其间,也觉得心中欢快,一边听着大人们说话,一边跟着姐姐弟弟们笑闹。
李家两兄弟回家第二天开始,就每天下地忙活,收谷子,掰苞谷,挖红薯,争取在家将这些活儿都做完。
两兄弟这么卖力,其他人也没闲着,两个老的将田里的稻草,地里的秸秆收的整整齐齐晒着,夏氏孙氏两个要翻晒谷子苞谷,每天还要洗一大堆脏衣服,有时候还要去地里帮忙。像做饭,扫地,带弟弟妹妹这些事儿,就全交给李小兰了。李小荷是知事的,自然帮着李小兰干活儿,尤其是两岁的玉嘉,基本上就是李小荷带着,不过玉嘉很听话,基本不哭闹。
两个男孩子就不行了,二牛只有五岁,阿福也才四岁,家里也不能让他俩干什么活儿,他两个在家也呆不住,总是跑出去跟村里的小孩一起,不到天黑不回家,回来一身泥。老婆子每天干活儿累着了,脾气也越发大,每次看到两个男孩子满身是泥地回来,都要发一通脾气,俩男孩子遭骂是肯定的,李小兰两姐妹也免不了要被牵连。
虽然早就知道老婆子的脾性,这也不是第一次被骂,但是李小荷心里还是挺不舒服的,心想:我又没闲着,大家都在干活儿,你累我也累,凭啥要听你在这儿乱喷!一大家子的衣服又不是你洗,我娘她们都没说话,你在这儿操什么心!知道自己不能说出来,只能在心里腹诽,想想自己在这儿生气不划算,暗暗运气,催眠自己:我听不见,我听不见,我什么都听不见!
看看不管是李东林两兄弟,还是夏氏两妯娌,都像没听见老婆子在骂人似的,自顾自做着自己手里的事,李小荷暗暗猜测,估计他们都是早就习惯老婆子这德性,知道要是有人这时候帮了下腔,老婆子还得骂的更有劲,所以干脆就假装没听见,随她去。李小荷叹息自己真是不仅身体变幼稚了,连心理承受能力也下降了,想想当初找工作时遇到挫折时,自己还特淡定的胡吃海喝呢,遇到些奇葩客户的各种刁难,也是轻描淡写地回击,现在连这种最低级的挨骂也承受不了了,看来自己的素质还有待提高啊!
待稻谷苞谷都放进了粮仓,红薯都埋进了地窖,田里的稻草地里的包谷秸秆都整整齐齐地垒成一个个草垛,李家两兄弟又走了。
这天傍晚,正逢晚霞满天,老婆子坐在屋前正收拾柴火。这些柴草都是她跑到村子往西,那边长满杂草的山坡上割回来的,这时节在屋前晒上一天,就干了,今冬的柴火就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