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节
李小荷下了一跳,“叹个气也不行?”
“姑娘家的,越叹气越没气。”老婆子道:“叹着叹着,这人啊,就会越来越没有运道咯!”
“就是的,你天天肩不挑手不提的,叹什么气啊?”夏氏横着李小荷。
“二丫头哦,你就做两双鞋,就叹气个没完了,”老婆子作为过来人,语气是感叹的,“我们小时候啊,五岁就纺线,七岁就裁衣绣花,九岁就要学着做鞋……自己的衣裳鞋袜都是自己做,哪怕是两只袖子长短不一,也只有自己穿着,谁会来帮你做?老娘都靠不住,只有靠自己……这做鞋,我不只要做我自己的,还有你们小舅的,外公的……什么都是做多了,就熟练了……你们啊,这还是做的少了,这才每次一做手就受不了!”
夏氏是一脸赞同的点头。不过嘛,老婆子说话,谁还敢反对?李小荷也只有听着的份儿!
“……我们平常人家,什么时候都不能忘本,不能因为能挣两个钱了,哦,就以为什么都可以拿钱来买……姑娘家,这嫁人持家才是本分!钱不会赚没人说什么,那本来就是男人的事儿。要是这厨房灶上的事儿、屋里针线上的事儿不会,那才是给人留口舌呢!”老婆子意有所指的说起来。
李小荷能说什么?当然只能乖乖听着,做出一副受教的样子了。
不过她实在太抬举老婆子了,还以为她这是在暗示自己呢,没想到她下面就说开了,“……二丫头啊,你有这赚银子的本事,没有哪个婆家不喜欢的,可是呢,这人家媳妇儿该做的事,你也得先做好咯!不然啊,你就算挣再多的银子,婆家也不能真喜欢你呢!”
李小荷知道,老婆子说这话,是真心为她好,为她考虑的。而且在这个时代,确实是如老婆子所说,嫁人持家才是一个本分女人应该做的。做好自己的分内事,还能有精力再帮家里挣点银子,别人会说这个女人有本事、能干。但是自己分内的事情都没有做好,却以为只要自己能挣钱,其他什么都想用银子来解决的女人,在别人眼里,其实也就是个不安于室,被人诟病的“坏女人”而已。所以李小荷很真诚地对老婆子道:“奶奶我知道了!”
老婆子听闻就“呵呵呵”地笑起来。
夏氏也笑了,很欣慰的样子。
腊月二十四,小年夜。从这天开始,年节的氛围开始浓郁起来,扫尘、祭灶、贴春联儿,李家忙碌又欢欣。
这时候,李成林跟孙氏两个,却出人意料地回了平安镇,到李家来了。
第61章
“……娘,眼看过年了,我们也来给您老拜年!”李成林笑嘻嘻地说。
老婆子很高兴,一径地道“好!好!好!”又问:“怎么不把几个孩子也带过来?”
“那两个皮猴子,娘你也是知道的,就怕带过来给大哥大嫂添麻烦呢!”孙氏忙答道。
老婆子以前也只是脾气直了点,并不是不懂人情世故的,这会儿听着小儿媳这话,想着这是老大的房子,老.二一家要在像以前在李家凹村里那样,随时当自己家一样的来去确实不合适,也就没有马上说话。
夏氏见此忙道:“什么添麻烦呢,那都是我跟你大哥的亲侄儿,娘的亲孙子,弟妹说这话就见外了,只管带过来就是!”
“就是就是,以前过年我们两家都是一起过的,虽说现在我们搬到镇上来了,但是这住的地方倒还宽敞,你们来了,我们也好吃个团圆饭,家里热闹,娘也高兴!”李东林也道。
老婆子听了果然很高兴,笑眯眯地道:“就是老大说的这个理呢!”又催着李成林:“明天你就回白水镇一趟,把孩子们接过来过年!你看你们两个当爹当娘的,竟把孩子扔在家,自己走亲戚来了,真是!”
李成林两口子当然只有应了。
于是第二天李成林就回白水镇上接孩子去了,孙氏自然就留在李家,帮着一起准备过年所需之物了。
夏氏对于李成林两口子说是来向老婆子“拜年”,这种说法是抱着怀疑的态度的。且不说拜年一般都是在新年伊始,没有在年末拜年的,就是孙氏的性子,也不像是能这么积极地讨好并不怎么亲热的婆母的人。但是孙氏两口子没有说,夏氏自然就没有问。
孙氏确实是有事情,才来平安镇上的,但是她也并不着急说,只与夏氏说着家常。
“嫂子果然是有福气的,看如今这家里,孩子都是听话的,嫂子每日安心坐在家里数银子就行了!”孙氏语带艳羡地道,“看看我家那个小子,才四岁大,哎,不知道我是要累到何时才是个头呢!”
夏氏笑着摇头,道:“弟妹这话说的,你去前头看看你大哥,忙得没个空闲的!这世上哪里有坐着数银子的营生哟!”又道:“我家那二小子不过比阿才大个两岁,我们不是一样的累死累活,就为着这几个孩子吗?要我说,弟妹你是比我们好多了。你看,你家四个小的,有两个都不用你操心的,自己挣银子的了。你看我家,除了一个嫁出去的大丫头,其余的都是等着银子花的呢!”
“大嫂,你这又不一样了啊,你家阿福,那是个有出息的,现在花的这点银子算得什么,你的福气都在后头呢!”孙氏沉声真诚地道,“二丫头小荷,那是个机灵孩子,哪用你来操心呢……哎,要是玉嘉有小荷一半儿,我也高兴啊!”
孙氏并不知道李小荷自己做花酱卖这个事儿,所以也并没有说。
“玉嘉还小嘛,等她大两岁了,自然就懂事了。你看我家两个丫头,像玉嘉这么大的时候,不还是天天淘气,惹得她奶奶见天儿地生气骂人嘛!”夏氏虽然自觉自家孩子就是听话懂事的,但这时候当然还是要谦虚谦虚,宽慰一下孙氏的。
夏氏扯到了老婆子,孙氏自然就不好说什么了。她张了张嘴,又合上,想了想才又问:“乌梅那丫头怎么样?我们这隔得老远,她也没回来过……”
夏氏笑道:“你放心,她很好,前儿两月她才过我们这边来了的……这大过年的,估计那府里事儿也多,她是没时间过来的,弟妹你可以在这儿多留几天嘛,看她什么时候得闲回来,你们母女两个见见……”
夏氏说道这儿,猛然想起一事,走到厨房门口,喊了李小荷一声,“前儿乌梅丫头过来的时候,是不是让你带什么东西给你婶子?”
“恩,是有这么回事,有衣服,还有些其它的东西,放在我房间的,婶婶我给你拿一下!”李小荷想想回道。
夏氏才拉着孙氏净了手,道:“先去看看乌梅那孩子给你拿了什么东西去!”
几人进了李小荷的房间,李小荷从柜子里拖出一个大包袱,拿给孙氏,道:“都在这里了,乌梅说婶婶你还有叔叔,还有弟弟妹妹的东西都有,都在这里的!”
孙氏垂着眼睑,掩饰着眼中的情绪。她心里有点难受,又有点欣慰。
说起来,乌梅这个女儿,四岁就没了爹,后来跟着她到了李家来,是受了老婆子的一些明里暗里的白眼的。七岁的时候又被送到大户人家去当丫鬟,别的孩子都还在娘亲怀里撒娇呢,她却是要去伺候人了。
她这个当娘的每次想起来,心里不是不难受的,只是这也是没有办法的事情,只得安慰自己,这是为着女儿好,她懂事了会明白自己的苦心的。只是这些年来,母女两个竟再也没有见过面,心中不由忐忑,时时会想,也许那孩子是怪上自己了。
这时候看见女儿送回来的一大包东西,孙氏那一直坚强的心,也不由软了两分——终究这个女儿是懂事的,知道自己当初送她去当丫鬟是为她在考虑,不是害她,她心里还是记着自己这个当娘的。
孙氏情感波动中,也没有顾忌地方,就在李小荷的房间就将包袱拆开了。
包袱里多是衣物之类的,自乌梅拿给李小荷之后,李小荷就一直放在柜子里面的,并没有打开翻看过,这包袱里还是原来乌梅送来的模样,每件衣服叠的整整齐齐的,放在包袱中的。
打开包袱,最上面却还放着一个小包袱,孙氏打开一看,见是头绳、头花等小女孩用的东西。
“这是给玉嘉妹妹的吧,之前乌梅跟我说过,包袱里有给玉嘉的头花的,说是府里的小丫鬟间总会有送,多了也戴不过来,就给家里姐妹也带了些回来。”李小荷见了,笑道。
孙氏笑着点头,翻了翻,才见这装着头花的小包袱里面竟还有一个小荷包,这小荷包虽用的是贵重的绸子做的,但上面绣的花色却很简单素净。
孙氏这会儿也没想太多,就将荷包打开,将里面的东西倒出来,只见里面滚出来两个小小的金丁香耳环,和一个银戒指,那银戒指上嵌了颗红珊瑚,看起来倒是挺漂亮的。孙氏抖了抖那荷包,见没有东西了,又拿起来看了看,又从里面掏出一个素银的镯子,虽只有柳叶儿宽,但看成色,却还挺新的。
夏氏就笑道:“看来是乌梅丫头在府里得的赏了,弟妹这下你可放心了吧,就看这首饰,就知道乌梅在府里过得还不错的!”
“这丫头!”孙氏笑嗔道:“有这些好东西也不自己好生收着,这样巴巴地拿回来做什么!”
“哎呀!乌梅丫头这不是有孝心吗?有什么好东西都想着你这个当娘的,弟妹你倒好,还责怪起孩子来!幸好乌梅丫头不在跟前儿,要是在啊,肯定是要伤心咯!”夏氏也知道孙氏其实是高兴的,所以这话明面儿上虽是嗔怪孙氏,其实是夸赞孙氏的好女儿呢。
孙氏听闻果真笑起来,将东西都收到荷包里,又去翻看起那衣物来。衣物女式的多一些,想来是乌梅在内院做丫鬟的,就是想为爹爹弟弟做点东西也是不方便的。包袱里只有一双鞋,看起来是给李成林的,还有两套衣服看身量样式,是给二牛的。其余皆是女式的,其中有一件半新不旧的暗红色绸缎比甲,看起来颇是富贵,孙氏忍不住拿起来,拎在手上看。
“看看乌梅丫头多有孝心,给弟妹这衣裳多气派?啧啧!”夏氏在一旁赞道,还略有深意地看了一眼李小荷。
李小荷接受到夏氏的眼神,立马很狗腿地道:“娘,等我有钱了,也给你做这样富贵好看的衣裳!”
将孙氏与夏氏都逗得笑起来。
夏氏边笑边道:“恩,这话我倒是还听得!”
孙氏笑道:“嫂子真是的,你要想穿这样的衣裳,哪用得着小荷以后给你做啊,我那大哥现在不就能给你买来?”
夏氏道:“哎呀,你看你那大哥哪里有这心哦,这方面是比不上你家那个的!再说了,你大哥买来的衣裳,能跟孩子给我做的衣裳比吗?不一样,不一样!”夏氏说着,拿起包袱中的意见素色中衣,道:“你看,这个明显就是乌梅丫头亲手做的了!哎,什么时候我才能穿上我女儿做的衣裳哦!”
“娘,以前姐姐在家的时候也给您做过衣裳的好吧?您这就忘了啊?”李小荷道。
“你姐姐……”夏氏念叨了一句,瞟了一眼李小荷,道:“你还好意思说呢!你姐姐是给我做衣裳,你呢,现在还要我给你做衣裳呢!”
夏氏说的倒是实情,李小荷常常打着要赚钱的旗号,于针线上偷偷懒,夏氏看不过,总会给她做点针线。
李小荷听夏氏这么说,赶紧朝着她讨好地笑,又挽了夏氏的胳膊,道:“看看乌梅还给婶婶带了什么好东西!”
第62章
“……嫂子,我跟我那当家的真是起早贪黑了,就这么也就赚个全家人的温饱而已……那主人家要涨租子,我们想着这么一直租着别人的铺子做生意也不成。像大哥大嫂那会儿,虽是借了一大笔银子的,但总算这铺子一直就是自家的啊……”孙氏总归是心气儿高,这时说这话还是有点不好意思,但没有办法,话都说出来了,只好强忍着说完,“所以我们就商量着,在亲戚间借点银子,把那铺子买下来……”
夏氏心中哂笑,原来孙氏两口子大过年的,是为这事而来的,果真像人家说的,这是“无事不登三宝殿”呢。不过,这老.二两口子到也算是沉得住气了,虽说是来借钱吧,好歹逢着年节,硬是等到一家人热热闹闹地把这年过完了,才提起正事儿来。
面儿上,夏氏却仍然是笑脸相待,淡声问:“弟妹还差多少银子呢?”
孙氏见夏氏没有直接拒绝,想来多少是能借点儿的,于是一边睃着夏氏的脸色,一边小心道:“我们那铺子比不得嫂子这个,那主人家也说我们这两年一直租着他的铺子的,也算是老主顾了……十五两银子就给我们。”孙氏见夏氏朝自己看过来,忙道:“我娘家那边的亲戚也能借点儿的,我想嫂子要是方便的的话,可以借十两银子给我不?我们一有余钱就还给嫂子……”
夏氏朝孙氏看过去倒不是为着别的什么,只是没想到孙氏连十五两银子买铺子的钱也拿不出来。孙氏开这个面馆儿也有几年了,竟是连这点儿银子也没赞起来?
其实夏氏也是运气好,火锅店一开,就生意兴隆,是以她并不很知道这做生意的艰辛。像他们自己的火锅店刚开业的时候,要不是仗着吃法新颖,很多食材又便宜,也根本是赚不到那么多钱的。况且那个时候他们可是一家人齐上阵,才算是给火锅店开了个好头。像孙氏这样开面馆儿的,那面本也不是什么稀奇的东西,虽说孙氏的手艺还算是可以,但是能开店的,哪个的手艺还能差了?况且这时候做生意,讲究的还是“实诚”二字,哪里像后世一斤生面卖两块钱,一碗熟面卖二十块钱的呢。所以这做生意真的是赚个辛苦钱而已。孙氏跟李成林又只有两个人,所以孙氏这面馆儿生意的赚头,是远远比不上李小荷家的火锅店的。
要不是李成林两口子还种着地,那开面馆儿赚的钱还真是只够一家人温饱而已呢。当然了,孙氏两口子也是攒了一些银子的,但总不能将银子全部投出去了吧,所以才说向夏氏借十两银子的。
大概孙氏自己也觉得,铺子一共只要十五两银子,自己就要像夏氏借十两,有点太那啥了,所以她紧接着又道:“要是嫂子不方便,那嫂子你看着能借我多少,也都行的……”
其实孙氏借这十两银子,对夏氏来说还真不是个事儿。要是搁以前在李家凹的时候,自家是怎么也拿不出这么多银子来的。但是现在,这十两银子还真不放在夏氏眼中的。不过,虽然自家并不缺这十两银子,但是这银子也不是大风刮来的,所以夏氏并没有立即就答应孙氏,只道:“弟妹也别急,这事儿我还是要跟你大哥商量了再说的!”
孙氏很理解,笑道:“应该的,应该的。”
“十两银子?”李东林诧异道:“借呗,我还当是什么大事,要借多少银子呢,值当你这样郑重其事地来商量我!”李东林颇是好笑地摇摇头。
夏氏道:“这哪里是多少银子的问题啊,难道因为她借的银子少,我就不用商量你了?真是……”
李东林这两年也是练出了两分人情世故了,听夏氏这样说,就玩笑道:“我们家的银子不都是你管着的?小荷说的那是什么来着?哦,财政大臣,你就是我们家的财政大臣!你要借多少银子给谁,随你高兴!我们都看你眼色吃饭呢,哪里敢有什么意见啊!”
说得夏氏也笑起来。
半晌,夏氏才道:“就怕是以后他家有个什么缺钱的时候就来我们家借钱呢!”
“哪里就至于这样了,最多以后他们来借钱的时候先让他们还了以前的债再说嘛。或者借的数目太大,就说我们家也没有的就是了。横竖都是自家兄弟,周济一下又有什么要紧。”李东林道。
夏氏知道李东林总是希望大家都好的,他又一向认为自己是做大哥的,就是吃点亏也不在意。以前家里紧巴的时候就是这个性子,现在家里也不缺这两个钱,当然是能帮就帮了。
但是夏氏心里却还是有点别扭,她可是记得当初分家时孙氏的嘴脸的,“分家了就是两家人了,你有事别来找我,我有事也不会来求你!”。她哪里顾忌过李东林跟李成林是两兄弟呢?自己家里筹钱买铺子的时候,到处忝着脸借钱,可也没到他家要一个字儿呢!就是要争这口气。现在她倒是还有脸来自家借钱,要是就这么她说要多少自家就给多少,夏氏心里怎么也不会舒服!
夏氏想着反正李东林说了,借与不借全凭自己。自己又跟孙氏说了,要先与李东林商量的。既然这样,就先拖一拖,让孙氏两口子知道这钱也不是那么好得的。等到两口子要回去了,自己再将钱拿出来,就说这钱也是自家从牙缝里省下来的就是了。
遂就没再与孙氏提这话,孙氏自然也不好相问,两妯娌也只说些家常话罢了。
孙氏不好意思一再催促夏氏,李成林却不是个沉得住气的,见大哥两口子这么久也没个准话儿,心里不由得有点着急,就在老婆子面前露了两句口风。
这俗话说“皇帝爱长子,百姓疼幺儿”,老婆子以前可是偏心着李成林呢。现在嘛,虽说是吃住都由老大一家管着,但是看老.二一家明显着不如老大的,老人家也是想帮帮这个弱点的。但是老婆子也不好就叫来李东林,或者是夏氏问这件事,她老人家脑子一转,想到了李小荷。
孙氏两口子不知道李小荷做花酱生意,但是老婆子住在这镇上这么久,不可能不知道。她不仅知道李小荷做这个生意,还知道这赚来的银子都归李小荷自己个儿呢!她老人家还曾颇是不满地说了几句,奈何李东林夏氏都不介意这事儿。老婆子又想,就算是人家听她老人家的话,让李小荷将做花酱生意赚的钱交给家里,也没她老人家什么好儿啊。所以最后她也不管这事儿了。
不过现在老婆子倒是颇为庆幸李小荷手里有银子的。她悄悄地将李小荷叫到自己房里来,表示自己手里最近有点儿紧,想跟李小荷借点儿银子使。
李小荷多精的人啊,老婆子平日在家又不出门,吃穿都是家里包圆了的,哪里需要什么银子呢?老婆子说缺银子,肯定不是她自己却银子,联想到叔叔婶婶的到来,李小荷就直接道:“奶奶,是不是叔叔跟你要银子啊?”
老婆子也没有打算瞒她的,反正李小荷要是有心,等会儿出了这门,自己问问夏氏也会知道是怎么回事儿。她道:“是你二叔缺银子不错,但是人家可不是说要,是借!这银子也算是我借的你的,过段时间就还你。”老婆子做不以为然状,末了还小声道:“要不是前儿给你们发了压岁钱,我哪里要向你这丫头片子借银子哟!”
李小荷假装没有听到老婆子的小声嘀咕,这话她当然是不信的。虽说过年的时候她的确是很大方地给每个孙子孙女儿都包了个红包,但是李东林夏氏,以及来家的姑姑们,给她的红包更厚好吗。怎么可能是因为她给小辈们发了红包她才没银子呢。老婆子肯定是因为想要给自己也留点儿银子傍身,这才像李小荷借银子的。
她这性子,李小荷也不知道说什么好了。以前不肯来镇上,说是自己种粮食自己吃,踏实。现在来了镇上,就怕有一天李东林他们的店开不下去了,或是夏氏虐待她这个婆婆,那她手里有点银子,也有底气一点,大不了就着这点儿银子回乡里种地,难道还能饿死人不成。也因为老婆子是抱着这样的想法,她是反复跟李东林说过的,李家凹的地是不能卖的,要是哪天自己在这里住不下去了,就回家种地去。
李东林是哭笑不得,只好遂了她的意,地不卖出去就是了。
李小荷不相信李成林会老婆子借银子,道:“叔叔真是开口向您老人家借银子?”
老婆子道:“那倒没有,只是我听你二叔那口气,是缺银子了呢!”
李小荷笑道:“想是叔叔来家里就是跟爹娘借银子的吧,您就别操心了,我帮您去问问娘就是了!”
既然李小荷这样说,老婆子也没有坚持。她也知道夏氏一向能跟李小荷商量事情的。再者,自己要是坚持自己给老.二弄银子,那不是让两个儿子心里都不高兴吗?做父母的,还是希望孩子们相互扶持才好呢。 ↑返回顶部↑
“姑娘家的,越叹气越没气。”老婆子道:“叹着叹着,这人啊,就会越来越没有运道咯!”
“就是的,你天天肩不挑手不提的,叹什么气啊?”夏氏横着李小荷。
“二丫头哦,你就做两双鞋,就叹气个没完了,”老婆子作为过来人,语气是感叹的,“我们小时候啊,五岁就纺线,七岁就裁衣绣花,九岁就要学着做鞋……自己的衣裳鞋袜都是自己做,哪怕是两只袖子长短不一,也只有自己穿着,谁会来帮你做?老娘都靠不住,只有靠自己……这做鞋,我不只要做我自己的,还有你们小舅的,外公的……什么都是做多了,就熟练了……你们啊,这还是做的少了,这才每次一做手就受不了!”
夏氏是一脸赞同的点头。不过嘛,老婆子说话,谁还敢反对?李小荷也只有听着的份儿!
“……我们平常人家,什么时候都不能忘本,不能因为能挣两个钱了,哦,就以为什么都可以拿钱来买……姑娘家,这嫁人持家才是本分!钱不会赚没人说什么,那本来就是男人的事儿。要是这厨房灶上的事儿、屋里针线上的事儿不会,那才是给人留口舌呢!”老婆子意有所指的说起来。
李小荷能说什么?当然只能乖乖听着,做出一副受教的样子了。
不过她实在太抬举老婆子了,还以为她这是在暗示自己呢,没想到她下面就说开了,“……二丫头啊,你有这赚银子的本事,没有哪个婆家不喜欢的,可是呢,这人家媳妇儿该做的事,你也得先做好咯!不然啊,你就算挣再多的银子,婆家也不能真喜欢你呢!”
李小荷知道,老婆子说这话,是真心为她好,为她考虑的。而且在这个时代,确实是如老婆子所说,嫁人持家才是一个本分女人应该做的。做好自己的分内事,还能有精力再帮家里挣点银子,别人会说这个女人有本事、能干。但是自己分内的事情都没有做好,却以为只要自己能挣钱,其他什么都想用银子来解决的女人,在别人眼里,其实也就是个不安于室,被人诟病的“坏女人”而已。所以李小荷很真诚地对老婆子道:“奶奶我知道了!”
老婆子听闻就“呵呵呵”地笑起来。
夏氏也笑了,很欣慰的样子。
腊月二十四,小年夜。从这天开始,年节的氛围开始浓郁起来,扫尘、祭灶、贴春联儿,李家忙碌又欢欣。
这时候,李成林跟孙氏两个,却出人意料地回了平安镇,到李家来了。
第61章
“……娘,眼看过年了,我们也来给您老拜年!”李成林笑嘻嘻地说。
老婆子很高兴,一径地道“好!好!好!”又问:“怎么不把几个孩子也带过来?”
“那两个皮猴子,娘你也是知道的,就怕带过来给大哥大嫂添麻烦呢!”孙氏忙答道。
老婆子以前也只是脾气直了点,并不是不懂人情世故的,这会儿听着小儿媳这话,想着这是老大的房子,老.二一家要在像以前在李家凹村里那样,随时当自己家一样的来去确实不合适,也就没有马上说话。
夏氏见此忙道:“什么添麻烦呢,那都是我跟你大哥的亲侄儿,娘的亲孙子,弟妹说这话就见外了,只管带过来就是!”
“就是就是,以前过年我们两家都是一起过的,虽说现在我们搬到镇上来了,但是这住的地方倒还宽敞,你们来了,我们也好吃个团圆饭,家里热闹,娘也高兴!”李东林也道。
老婆子听了果然很高兴,笑眯眯地道:“就是老大说的这个理呢!”又催着李成林:“明天你就回白水镇一趟,把孩子们接过来过年!你看你们两个当爹当娘的,竟把孩子扔在家,自己走亲戚来了,真是!”
李成林两口子当然只有应了。
于是第二天李成林就回白水镇上接孩子去了,孙氏自然就留在李家,帮着一起准备过年所需之物了。
夏氏对于李成林两口子说是来向老婆子“拜年”,这种说法是抱着怀疑的态度的。且不说拜年一般都是在新年伊始,没有在年末拜年的,就是孙氏的性子,也不像是能这么积极地讨好并不怎么亲热的婆母的人。但是孙氏两口子没有说,夏氏自然就没有问。
孙氏确实是有事情,才来平安镇上的,但是她也并不着急说,只与夏氏说着家常。
“嫂子果然是有福气的,看如今这家里,孩子都是听话的,嫂子每日安心坐在家里数银子就行了!”孙氏语带艳羡地道,“看看我家那个小子,才四岁大,哎,不知道我是要累到何时才是个头呢!”
夏氏笑着摇头,道:“弟妹这话说的,你去前头看看你大哥,忙得没个空闲的!这世上哪里有坐着数银子的营生哟!”又道:“我家那二小子不过比阿才大个两岁,我们不是一样的累死累活,就为着这几个孩子吗?要我说,弟妹你是比我们好多了。你看,你家四个小的,有两个都不用你操心的,自己挣银子的了。你看我家,除了一个嫁出去的大丫头,其余的都是等着银子花的呢!”
“大嫂,你这又不一样了啊,你家阿福,那是个有出息的,现在花的这点银子算得什么,你的福气都在后头呢!”孙氏沉声真诚地道,“二丫头小荷,那是个机灵孩子,哪用你来操心呢……哎,要是玉嘉有小荷一半儿,我也高兴啊!”
孙氏并不知道李小荷自己做花酱卖这个事儿,所以也并没有说。
“玉嘉还小嘛,等她大两岁了,自然就懂事了。你看我家两个丫头,像玉嘉这么大的时候,不还是天天淘气,惹得她奶奶见天儿地生气骂人嘛!”夏氏虽然自觉自家孩子就是听话懂事的,但这时候当然还是要谦虚谦虚,宽慰一下孙氏的。
夏氏扯到了老婆子,孙氏自然就不好说什么了。她张了张嘴,又合上,想了想才又问:“乌梅那丫头怎么样?我们这隔得老远,她也没回来过……”
夏氏笑道:“你放心,她很好,前儿两月她才过我们这边来了的……这大过年的,估计那府里事儿也多,她是没时间过来的,弟妹你可以在这儿多留几天嘛,看她什么时候得闲回来,你们母女两个见见……”
夏氏说道这儿,猛然想起一事,走到厨房门口,喊了李小荷一声,“前儿乌梅丫头过来的时候,是不是让你带什么东西给你婶子?”
“恩,是有这么回事,有衣服,还有些其它的东西,放在我房间的,婶婶我给你拿一下!”李小荷想想回道。
夏氏才拉着孙氏净了手,道:“先去看看乌梅那孩子给你拿了什么东西去!”
几人进了李小荷的房间,李小荷从柜子里拖出一个大包袱,拿给孙氏,道:“都在这里了,乌梅说婶婶你还有叔叔,还有弟弟妹妹的东西都有,都在这里的!”
孙氏垂着眼睑,掩饰着眼中的情绪。她心里有点难受,又有点欣慰。
说起来,乌梅这个女儿,四岁就没了爹,后来跟着她到了李家来,是受了老婆子的一些明里暗里的白眼的。七岁的时候又被送到大户人家去当丫鬟,别的孩子都还在娘亲怀里撒娇呢,她却是要去伺候人了。
她这个当娘的每次想起来,心里不是不难受的,只是这也是没有办法的事情,只得安慰自己,这是为着女儿好,她懂事了会明白自己的苦心的。只是这些年来,母女两个竟再也没有见过面,心中不由忐忑,时时会想,也许那孩子是怪上自己了。
这时候看见女儿送回来的一大包东西,孙氏那一直坚强的心,也不由软了两分——终究这个女儿是懂事的,知道自己当初送她去当丫鬟是为她在考虑,不是害她,她心里还是记着自己这个当娘的。
孙氏情感波动中,也没有顾忌地方,就在李小荷的房间就将包袱拆开了。
包袱里多是衣物之类的,自乌梅拿给李小荷之后,李小荷就一直放在柜子里面的,并没有打开翻看过,这包袱里还是原来乌梅送来的模样,每件衣服叠的整整齐齐的,放在包袱中的。
打开包袱,最上面却还放着一个小包袱,孙氏打开一看,见是头绳、头花等小女孩用的东西。
“这是给玉嘉妹妹的吧,之前乌梅跟我说过,包袱里有给玉嘉的头花的,说是府里的小丫鬟间总会有送,多了也戴不过来,就给家里姐妹也带了些回来。”李小荷见了,笑道。
孙氏笑着点头,翻了翻,才见这装着头花的小包袱里面竟还有一个小荷包,这小荷包虽用的是贵重的绸子做的,但上面绣的花色却很简单素净。
孙氏这会儿也没想太多,就将荷包打开,将里面的东西倒出来,只见里面滚出来两个小小的金丁香耳环,和一个银戒指,那银戒指上嵌了颗红珊瑚,看起来倒是挺漂亮的。孙氏抖了抖那荷包,见没有东西了,又拿起来看了看,又从里面掏出一个素银的镯子,虽只有柳叶儿宽,但看成色,却还挺新的。
夏氏就笑道:“看来是乌梅丫头在府里得的赏了,弟妹这下你可放心了吧,就看这首饰,就知道乌梅在府里过得还不错的!”
“这丫头!”孙氏笑嗔道:“有这些好东西也不自己好生收着,这样巴巴地拿回来做什么!”
“哎呀!乌梅丫头这不是有孝心吗?有什么好东西都想着你这个当娘的,弟妹你倒好,还责怪起孩子来!幸好乌梅丫头不在跟前儿,要是在啊,肯定是要伤心咯!”夏氏也知道孙氏其实是高兴的,所以这话明面儿上虽是嗔怪孙氏,其实是夸赞孙氏的好女儿呢。
孙氏听闻果真笑起来,将东西都收到荷包里,又去翻看起那衣物来。衣物女式的多一些,想来是乌梅在内院做丫鬟的,就是想为爹爹弟弟做点东西也是不方便的。包袱里只有一双鞋,看起来是给李成林的,还有两套衣服看身量样式,是给二牛的。其余皆是女式的,其中有一件半新不旧的暗红色绸缎比甲,看起来颇是富贵,孙氏忍不住拿起来,拎在手上看。
“看看乌梅丫头多有孝心,给弟妹这衣裳多气派?啧啧!”夏氏在一旁赞道,还略有深意地看了一眼李小荷。
李小荷接受到夏氏的眼神,立马很狗腿地道:“娘,等我有钱了,也给你做这样富贵好看的衣裳!”
将孙氏与夏氏都逗得笑起来。
夏氏边笑边道:“恩,这话我倒是还听得!”
孙氏笑道:“嫂子真是的,你要想穿这样的衣裳,哪用得着小荷以后给你做啊,我那大哥现在不就能给你买来?”
夏氏道:“哎呀,你看你那大哥哪里有这心哦,这方面是比不上你家那个的!再说了,你大哥买来的衣裳,能跟孩子给我做的衣裳比吗?不一样,不一样!”夏氏说着,拿起包袱中的意见素色中衣,道:“你看,这个明显就是乌梅丫头亲手做的了!哎,什么时候我才能穿上我女儿做的衣裳哦!”
“娘,以前姐姐在家的时候也给您做过衣裳的好吧?您这就忘了啊?”李小荷道。
“你姐姐……”夏氏念叨了一句,瞟了一眼李小荷,道:“你还好意思说呢!你姐姐是给我做衣裳,你呢,现在还要我给你做衣裳呢!”
夏氏说的倒是实情,李小荷常常打着要赚钱的旗号,于针线上偷偷懒,夏氏看不过,总会给她做点针线。
李小荷听夏氏这么说,赶紧朝着她讨好地笑,又挽了夏氏的胳膊,道:“看看乌梅还给婶婶带了什么好东西!”
第62章
“……嫂子,我跟我那当家的真是起早贪黑了,就这么也就赚个全家人的温饱而已……那主人家要涨租子,我们想着这么一直租着别人的铺子做生意也不成。像大哥大嫂那会儿,虽是借了一大笔银子的,但总算这铺子一直就是自家的啊……”孙氏总归是心气儿高,这时说这话还是有点不好意思,但没有办法,话都说出来了,只好强忍着说完,“所以我们就商量着,在亲戚间借点银子,把那铺子买下来……”
夏氏心中哂笑,原来孙氏两口子大过年的,是为这事而来的,果真像人家说的,这是“无事不登三宝殿”呢。不过,这老.二两口子到也算是沉得住气了,虽说是来借钱吧,好歹逢着年节,硬是等到一家人热热闹闹地把这年过完了,才提起正事儿来。
面儿上,夏氏却仍然是笑脸相待,淡声问:“弟妹还差多少银子呢?”
孙氏见夏氏没有直接拒绝,想来多少是能借点儿的,于是一边睃着夏氏的脸色,一边小心道:“我们那铺子比不得嫂子这个,那主人家也说我们这两年一直租着他的铺子的,也算是老主顾了……十五两银子就给我们。”孙氏见夏氏朝自己看过来,忙道:“我娘家那边的亲戚也能借点儿的,我想嫂子要是方便的的话,可以借十两银子给我不?我们一有余钱就还给嫂子……”
夏氏朝孙氏看过去倒不是为着别的什么,只是没想到孙氏连十五两银子买铺子的钱也拿不出来。孙氏开这个面馆儿也有几年了,竟是连这点儿银子也没赞起来?
其实夏氏也是运气好,火锅店一开,就生意兴隆,是以她并不很知道这做生意的艰辛。像他们自己的火锅店刚开业的时候,要不是仗着吃法新颖,很多食材又便宜,也根本是赚不到那么多钱的。况且那个时候他们可是一家人齐上阵,才算是给火锅店开了个好头。像孙氏这样开面馆儿的,那面本也不是什么稀奇的东西,虽说孙氏的手艺还算是可以,但是能开店的,哪个的手艺还能差了?况且这时候做生意,讲究的还是“实诚”二字,哪里像后世一斤生面卖两块钱,一碗熟面卖二十块钱的呢。所以这做生意真的是赚个辛苦钱而已。孙氏跟李成林又只有两个人,所以孙氏这面馆儿生意的赚头,是远远比不上李小荷家的火锅店的。
要不是李成林两口子还种着地,那开面馆儿赚的钱还真是只够一家人温饱而已呢。当然了,孙氏两口子也是攒了一些银子的,但总不能将银子全部投出去了吧,所以才说向夏氏借十两银子的。
大概孙氏自己也觉得,铺子一共只要十五两银子,自己就要像夏氏借十两,有点太那啥了,所以她紧接着又道:“要是嫂子不方便,那嫂子你看着能借我多少,也都行的……”
其实孙氏借这十两银子,对夏氏来说还真不是个事儿。要是搁以前在李家凹的时候,自家是怎么也拿不出这么多银子来的。但是现在,这十两银子还真不放在夏氏眼中的。不过,虽然自家并不缺这十两银子,但是这银子也不是大风刮来的,所以夏氏并没有立即就答应孙氏,只道:“弟妹也别急,这事儿我还是要跟你大哥商量了再说的!”
孙氏很理解,笑道:“应该的,应该的。”
“十两银子?”李东林诧异道:“借呗,我还当是什么大事,要借多少银子呢,值当你这样郑重其事地来商量我!”李东林颇是好笑地摇摇头。
夏氏道:“这哪里是多少银子的问题啊,难道因为她借的银子少,我就不用商量你了?真是……”
李东林这两年也是练出了两分人情世故了,听夏氏这样说,就玩笑道:“我们家的银子不都是你管着的?小荷说的那是什么来着?哦,财政大臣,你就是我们家的财政大臣!你要借多少银子给谁,随你高兴!我们都看你眼色吃饭呢,哪里敢有什么意见啊!”
说得夏氏也笑起来。
半晌,夏氏才道:“就怕是以后他家有个什么缺钱的时候就来我们家借钱呢!”
“哪里就至于这样了,最多以后他们来借钱的时候先让他们还了以前的债再说嘛。或者借的数目太大,就说我们家也没有的就是了。横竖都是自家兄弟,周济一下又有什么要紧。”李东林道。
夏氏知道李东林总是希望大家都好的,他又一向认为自己是做大哥的,就是吃点亏也不在意。以前家里紧巴的时候就是这个性子,现在家里也不缺这两个钱,当然是能帮就帮了。
但是夏氏心里却还是有点别扭,她可是记得当初分家时孙氏的嘴脸的,“分家了就是两家人了,你有事别来找我,我有事也不会来求你!”。她哪里顾忌过李东林跟李成林是两兄弟呢?自己家里筹钱买铺子的时候,到处忝着脸借钱,可也没到他家要一个字儿呢!就是要争这口气。现在她倒是还有脸来自家借钱,要是就这么她说要多少自家就给多少,夏氏心里怎么也不会舒服!
夏氏想着反正李东林说了,借与不借全凭自己。自己又跟孙氏说了,要先与李东林商量的。既然这样,就先拖一拖,让孙氏两口子知道这钱也不是那么好得的。等到两口子要回去了,自己再将钱拿出来,就说这钱也是自家从牙缝里省下来的就是了。
遂就没再与孙氏提这话,孙氏自然也不好相问,两妯娌也只说些家常话罢了。
孙氏不好意思一再催促夏氏,李成林却不是个沉得住气的,见大哥两口子这么久也没个准话儿,心里不由得有点着急,就在老婆子面前露了两句口风。
这俗话说“皇帝爱长子,百姓疼幺儿”,老婆子以前可是偏心着李成林呢。现在嘛,虽说是吃住都由老大一家管着,但是看老.二一家明显着不如老大的,老人家也是想帮帮这个弱点的。但是老婆子也不好就叫来李东林,或者是夏氏问这件事,她老人家脑子一转,想到了李小荷。
孙氏两口子不知道李小荷做花酱生意,但是老婆子住在这镇上这么久,不可能不知道。她不仅知道李小荷做这个生意,还知道这赚来的银子都归李小荷自己个儿呢!她老人家还曾颇是不满地说了几句,奈何李东林夏氏都不介意这事儿。老婆子又想,就算是人家听她老人家的话,让李小荷将做花酱生意赚的钱交给家里,也没她老人家什么好儿啊。所以最后她也不管这事儿了。
不过现在老婆子倒是颇为庆幸李小荷手里有银子的。她悄悄地将李小荷叫到自己房里来,表示自己手里最近有点儿紧,想跟李小荷借点儿银子使。
李小荷多精的人啊,老婆子平日在家又不出门,吃穿都是家里包圆了的,哪里需要什么银子呢?老婆子说缺银子,肯定不是她自己却银子,联想到叔叔婶婶的到来,李小荷就直接道:“奶奶,是不是叔叔跟你要银子啊?”
老婆子也没有打算瞒她的,反正李小荷要是有心,等会儿出了这门,自己问问夏氏也会知道是怎么回事儿。她道:“是你二叔缺银子不错,但是人家可不是说要,是借!这银子也算是我借的你的,过段时间就还你。”老婆子做不以为然状,末了还小声道:“要不是前儿给你们发了压岁钱,我哪里要向你这丫头片子借银子哟!”
李小荷假装没有听到老婆子的小声嘀咕,这话她当然是不信的。虽说过年的时候她的确是很大方地给每个孙子孙女儿都包了个红包,但是李东林夏氏,以及来家的姑姑们,给她的红包更厚好吗。怎么可能是因为她给小辈们发了红包她才没银子呢。老婆子肯定是因为想要给自己也留点儿银子傍身,这才像李小荷借银子的。
她这性子,李小荷也不知道说什么好了。以前不肯来镇上,说是自己种粮食自己吃,踏实。现在来了镇上,就怕有一天李东林他们的店开不下去了,或是夏氏虐待她这个婆婆,那她手里有点银子,也有底气一点,大不了就着这点儿银子回乡里种地,难道还能饿死人不成。也因为老婆子是抱着这样的想法,她是反复跟李东林说过的,李家凹的地是不能卖的,要是哪天自己在这里住不下去了,就回家种地去。
李东林是哭笑不得,只好遂了她的意,地不卖出去就是了。
李小荷不相信李成林会老婆子借银子,道:“叔叔真是开口向您老人家借银子?”
老婆子道:“那倒没有,只是我听你二叔那口气,是缺银子了呢!”
李小荷笑道:“想是叔叔来家里就是跟爹娘借银子的吧,您就别操心了,我帮您去问问娘就是了!”
既然李小荷这样说,老婆子也没有坚持。她也知道夏氏一向能跟李小荷商量事情的。再者,自己要是坚持自己给老.二弄银子,那不是让两个儿子心里都不高兴吗?做父母的,还是希望孩子们相互扶持才好呢。 ↑返回顶部↑
李小荷下了一跳,“叹个气也不行?”
“姑娘家的,越叹气越没气。”老婆子道:“叹着叹着,这人啊,就会越来越没有运道咯!”
“就是的,你天天肩不挑手不提的,叹什么气啊?”夏氏横着李小荷。
“二丫头哦,你就做两双鞋,就叹气个没完了,”老婆子作为过来人,语气是感叹的,“我们小时候啊,五岁就纺线,七岁就裁衣绣花,九岁就要学着做鞋……自己的衣裳鞋袜都是自己做,哪怕是两只袖子长短不一,也只有自己穿着,谁会来帮你做?老娘都靠不住,只有靠自己……这做鞋,我不只要做我自己的,还有你们小舅的,外公的……什么都是做多了,就熟练了……你们啊,这还是做的少了,这才每次一做手就受不了!”
夏氏是一脸赞同的点头。不过嘛,老婆子说话,谁还敢反对?李小荷也只有听着的份儿!
“……我们平常人家,什么时候都不能忘本,不能因为能挣两个钱了,哦,就以为什么都可以拿钱来买……姑娘家,这嫁人持家才是本分!钱不会赚没人说什么,那本来就是男人的事儿。要是这厨房灶上的事儿、屋里针线上的事儿不会,那才是给人留口舌呢!”老婆子意有所指的说起来。
李小荷能说什么?当然只能乖乖听着,做出一副受教的样子了。
不过她实在太抬举老婆子了,还以为她这是在暗示自己呢,没想到她下面就说开了,“……二丫头啊,你有这赚银子的本事,没有哪个婆家不喜欢的,可是呢,这人家媳妇儿该做的事,你也得先做好咯!不然啊,你就算挣再多的银子,婆家也不能真喜欢你呢!”
李小荷知道,老婆子说这话,是真心为她好,为她考虑的。而且在这个时代,确实是如老婆子所说,嫁人持家才是一个本分女人应该做的。做好自己的分内事,还能有精力再帮家里挣点银子,别人会说这个女人有本事、能干。但是自己分内的事情都没有做好,却以为只要自己能挣钱,其他什么都想用银子来解决的女人,在别人眼里,其实也就是个不安于室,被人诟病的“坏女人”而已。所以李小荷很真诚地对老婆子道:“奶奶我知道了!”
老婆子听闻就“呵呵呵”地笑起来。
夏氏也笑了,很欣慰的样子。
腊月二十四,小年夜。从这天开始,年节的氛围开始浓郁起来,扫尘、祭灶、贴春联儿,李家忙碌又欢欣。
这时候,李成林跟孙氏两个,却出人意料地回了平安镇,到李家来了。
第61章
“……娘,眼看过年了,我们也来给您老拜年!”李成林笑嘻嘻地说。
老婆子很高兴,一径地道“好!好!好!”又问:“怎么不把几个孩子也带过来?”
“那两个皮猴子,娘你也是知道的,就怕带过来给大哥大嫂添麻烦呢!”孙氏忙答道。
老婆子以前也只是脾气直了点,并不是不懂人情世故的,这会儿听着小儿媳这话,想着这是老大的房子,老.二一家要在像以前在李家凹村里那样,随时当自己家一样的来去确实不合适,也就没有马上说话。
夏氏见此忙道:“什么添麻烦呢,那都是我跟你大哥的亲侄儿,娘的亲孙子,弟妹说这话就见外了,只管带过来就是!”
“就是就是,以前过年我们两家都是一起过的,虽说现在我们搬到镇上来了,但是这住的地方倒还宽敞,你们来了,我们也好吃个团圆饭,家里热闹,娘也高兴!”李东林也道。
老婆子听了果然很高兴,笑眯眯地道:“就是老大说的这个理呢!”又催着李成林:“明天你就回白水镇一趟,把孩子们接过来过年!你看你们两个当爹当娘的,竟把孩子扔在家,自己走亲戚来了,真是!”
李成林两口子当然只有应了。
于是第二天李成林就回白水镇上接孩子去了,孙氏自然就留在李家,帮着一起准备过年所需之物了。
夏氏对于李成林两口子说是来向老婆子“拜年”,这种说法是抱着怀疑的态度的。且不说拜年一般都是在新年伊始,没有在年末拜年的,就是孙氏的性子,也不像是能这么积极地讨好并不怎么亲热的婆母的人。但是孙氏两口子没有说,夏氏自然就没有问。
孙氏确实是有事情,才来平安镇上的,但是她也并不着急说,只与夏氏说着家常。
“嫂子果然是有福气的,看如今这家里,孩子都是听话的,嫂子每日安心坐在家里数银子就行了!”孙氏语带艳羡地道,“看看我家那个小子,才四岁大,哎,不知道我是要累到何时才是个头呢!”
夏氏笑着摇头,道:“弟妹这话说的,你去前头看看你大哥,忙得没个空闲的!这世上哪里有坐着数银子的营生哟!”又道:“我家那二小子不过比阿才大个两岁,我们不是一样的累死累活,就为着这几个孩子吗?要我说,弟妹你是比我们好多了。你看,你家四个小的,有两个都不用你操心的,自己挣银子的了。你看我家,除了一个嫁出去的大丫头,其余的都是等着银子花的呢!”
“大嫂,你这又不一样了啊,你家阿福,那是个有出息的,现在花的这点银子算得什么,你的福气都在后头呢!”孙氏沉声真诚地道,“二丫头小荷,那是个机灵孩子,哪用你来操心呢……哎,要是玉嘉有小荷一半儿,我也高兴啊!”
孙氏并不知道李小荷自己做花酱卖这个事儿,所以也并没有说。
“玉嘉还小嘛,等她大两岁了,自然就懂事了。你看我家两个丫头,像玉嘉这么大的时候,不还是天天淘气,惹得她奶奶见天儿地生气骂人嘛!”夏氏虽然自觉自家孩子就是听话懂事的,但这时候当然还是要谦虚谦虚,宽慰一下孙氏的。
夏氏扯到了老婆子,孙氏自然就不好说什么了。她张了张嘴,又合上,想了想才又问:“乌梅那丫头怎么样?我们这隔得老远,她也没回来过……”
夏氏笑道:“你放心,她很好,前儿两月她才过我们这边来了的……这大过年的,估计那府里事儿也多,她是没时间过来的,弟妹你可以在这儿多留几天嘛,看她什么时候得闲回来,你们母女两个见见……”
夏氏说道这儿,猛然想起一事,走到厨房门口,喊了李小荷一声,“前儿乌梅丫头过来的时候,是不是让你带什么东西给你婶子?”
“恩,是有这么回事,有衣服,还有些其它的东西,放在我房间的,婶婶我给你拿一下!”李小荷想想回道。
夏氏才拉着孙氏净了手,道:“先去看看乌梅那孩子给你拿了什么东西去!”
几人进了李小荷的房间,李小荷从柜子里拖出一个大包袱,拿给孙氏,道:“都在这里了,乌梅说婶婶你还有叔叔,还有弟弟妹妹的东西都有,都在这里的!”
孙氏垂着眼睑,掩饰着眼中的情绪。她心里有点难受,又有点欣慰。
说起来,乌梅这个女儿,四岁就没了爹,后来跟着她到了李家来,是受了老婆子的一些明里暗里的白眼的。七岁的时候又被送到大户人家去当丫鬟,别的孩子都还在娘亲怀里撒娇呢,她却是要去伺候人了。
她这个当娘的每次想起来,心里不是不难受的,只是这也是没有办法的事情,只得安慰自己,这是为着女儿好,她懂事了会明白自己的苦心的。只是这些年来,母女两个竟再也没有见过面,心中不由忐忑,时时会想,也许那孩子是怪上自己了。
这时候看见女儿送回来的一大包东西,孙氏那一直坚强的心,也不由软了两分——终究这个女儿是懂事的,知道自己当初送她去当丫鬟是为她在考虑,不是害她,她心里还是记着自己这个当娘的。
孙氏情感波动中,也没有顾忌地方,就在李小荷的房间就将包袱拆开了。
包袱里多是衣物之类的,自乌梅拿给李小荷之后,李小荷就一直放在柜子里面的,并没有打开翻看过,这包袱里还是原来乌梅送来的模样,每件衣服叠的整整齐齐的,放在包袱中的。
打开包袱,最上面却还放着一个小包袱,孙氏打开一看,见是头绳、头花等小女孩用的东西。
“这是给玉嘉妹妹的吧,之前乌梅跟我说过,包袱里有给玉嘉的头花的,说是府里的小丫鬟间总会有送,多了也戴不过来,就给家里姐妹也带了些回来。”李小荷见了,笑道。
孙氏笑着点头,翻了翻,才见这装着头花的小包袱里面竟还有一个小荷包,这小荷包虽用的是贵重的绸子做的,但上面绣的花色却很简单素净。
孙氏这会儿也没想太多,就将荷包打开,将里面的东西倒出来,只见里面滚出来两个小小的金丁香耳环,和一个银戒指,那银戒指上嵌了颗红珊瑚,看起来倒是挺漂亮的。孙氏抖了抖那荷包,见没有东西了,又拿起来看了看,又从里面掏出一个素银的镯子,虽只有柳叶儿宽,但看成色,却还挺新的。
夏氏就笑道:“看来是乌梅丫头在府里得的赏了,弟妹这下你可放心了吧,就看这首饰,就知道乌梅在府里过得还不错的!”
“这丫头!”孙氏笑嗔道:“有这些好东西也不自己好生收着,这样巴巴地拿回来做什么!”
“哎呀!乌梅丫头这不是有孝心吗?有什么好东西都想着你这个当娘的,弟妹你倒好,还责怪起孩子来!幸好乌梅丫头不在跟前儿,要是在啊,肯定是要伤心咯!”夏氏也知道孙氏其实是高兴的,所以这话明面儿上虽是嗔怪孙氏,其实是夸赞孙氏的好女儿呢。
孙氏听闻果真笑起来,将东西都收到荷包里,又去翻看起那衣物来。衣物女式的多一些,想来是乌梅在内院做丫鬟的,就是想为爹爹弟弟做点东西也是不方便的。包袱里只有一双鞋,看起来是给李成林的,还有两套衣服看身量样式,是给二牛的。其余皆是女式的,其中有一件半新不旧的暗红色绸缎比甲,看起来颇是富贵,孙氏忍不住拿起来,拎在手上看。
“看看乌梅丫头多有孝心,给弟妹这衣裳多气派?啧啧!”夏氏在一旁赞道,还略有深意地看了一眼李小荷。
李小荷接受到夏氏的眼神,立马很狗腿地道:“娘,等我有钱了,也给你做这样富贵好看的衣裳!”
将孙氏与夏氏都逗得笑起来。
夏氏边笑边道:“恩,这话我倒是还听得!”
孙氏笑道:“嫂子真是的,你要想穿这样的衣裳,哪用得着小荷以后给你做啊,我那大哥现在不就能给你买来?”
夏氏道:“哎呀,你看你那大哥哪里有这心哦,这方面是比不上你家那个的!再说了,你大哥买来的衣裳,能跟孩子给我做的衣裳比吗?不一样,不一样!”夏氏说着,拿起包袱中的意见素色中衣,道:“你看,这个明显就是乌梅丫头亲手做的了!哎,什么时候我才能穿上我女儿做的衣裳哦!”
“娘,以前姐姐在家的时候也给您做过衣裳的好吧?您这就忘了啊?”李小荷道。
“你姐姐……”夏氏念叨了一句,瞟了一眼李小荷,道:“你还好意思说呢!你姐姐是给我做衣裳,你呢,现在还要我给你做衣裳呢!”
夏氏说的倒是实情,李小荷常常打着要赚钱的旗号,于针线上偷偷懒,夏氏看不过,总会给她做点针线。
李小荷听夏氏这么说,赶紧朝着她讨好地笑,又挽了夏氏的胳膊,道:“看看乌梅还给婶婶带了什么好东西!”
第62章
“……嫂子,我跟我那当家的真是起早贪黑了,就这么也就赚个全家人的温饱而已……那主人家要涨租子,我们想着这么一直租着别人的铺子做生意也不成。像大哥大嫂那会儿,虽是借了一大笔银子的,但总算这铺子一直就是自家的啊……”孙氏总归是心气儿高,这时说这话还是有点不好意思,但没有办法,话都说出来了,只好强忍着说完,“所以我们就商量着,在亲戚间借点银子,把那铺子买下来……”
夏氏心中哂笑,原来孙氏两口子大过年的,是为这事而来的,果真像人家说的,这是“无事不登三宝殿”呢。不过,这老.二两口子到也算是沉得住气了,虽说是来借钱吧,好歹逢着年节,硬是等到一家人热热闹闹地把这年过完了,才提起正事儿来。
面儿上,夏氏却仍然是笑脸相待,淡声问:“弟妹还差多少银子呢?”
孙氏见夏氏没有直接拒绝,想来多少是能借点儿的,于是一边睃着夏氏的脸色,一边小心道:“我们那铺子比不得嫂子这个,那主人家也说我们这两年一直租着他的铺子的,也算是老主顾了……十五两银子就给我们。”孙氏见夏氏朝自己看过来,忙道:“我娘家那边的亲戚也能借点儿的,我想嫂子要是方便的的话,可以借十两银子给我不?我们一有余钱就还给嫂子……”
夏氏朝孙氏看过去倒不是为着别的什么,只是没想到孙氏连十五两银子买铺子的钱也拿不出来。孙氏开这个面馆儿也有几年了,竟是连这点儿银子也没赞起来?
其实夏氏也是运气好,火锅店一开,就生意兴隆,是以她并不很知道这做生意的艰辛。像他们自己的火锅店刚开业的时候,要不是仗着吃法新颖,很多食材又便宜,也根本是赚不到那么多钱的。况且那个时候他们可是一家人齐上阵,才算是给火锅店开了个好头。像孙氏这样开面馆儿的,那面本也不是什么稀奇的东西,虽说孙氏的手艺还算是可以,但是能开店的,哪个的手艺还能差了?况且这时候做生意,讲究的还是“实诚”二字,哪里像后世一斤生面卖两块钱,一碗熟面卖二十块钱的呢。所以这做生意真的是赚个辛苦钱而已。孙氏跟李成林又只有两个人,所以孙氏这面馆儿生意的赚头,是远远比不上李小荷家的火锅店的。
要不是李成林两口子还种着地,那开面馆儿赚的钱还真是只够一家人温饱而已呢。当然了,孙氏两口子也是攒了一些银子的,但总不能将银子全部投出去了吧,所以才说向夏氏借十两银子的。
大概孙氏自己也觉得,铺子一共只要十五两银子,自己就要像夏氏借十两,有点太那啥了,所以她紧接着又道:“要是嫂子不方便,那嫂子你看着能借我多少,也都行的……”
其实孙氏借这十两银子,对夏氏来说还真不是个事儿。要是搁以前在李家凹的时候,自家是怎么也拿不出这么多银子来的。但是现在,这十两银子还真不放在夏氏眼中的。不过,虽然自家并不缺这十两银子,但是这银子也不是大风刮来的,所以夏氏并没有立即就答应孙氏,只道:“弟妹也别急,这事儿我还是要跟你大哥商量了再说的!”
孙氏很理解,笑道:“应该的,应该的。”
“十两银子?”李东林诧异道:“借呗,我还当是什么大事,要借多少银子呢,值当你这样郑重其事地来商量我!”李东林颇是好笑地摇摇头。
夏氏道:“这哪里是多少银子的问题啊,难道因为她借的银子少,我就不用商量你了?真是……”
李东林这两年也是练出了两分人情世故了,听夏氏这样说,就玩笑道:“我们家的银子不都是你管着的?小荷说的那是什么来着?哦,财政大臣,你就是我们家的财政大臣!你要借多少银子给谁,随你高兴!我们都看你眼色吃饭呢,哪里敢有什么意见啊!”
说得夏氏也笑起来。
半晌,夏氏才道:“就怕是以后他家有个什么缺钱的时候就来我们家借钱呢!”
“哪里就至于这样了,最多以后他们来借钱的时候先让他们还了以前的债再说嘛。或者借的数目太大,就说我们家也没有的就是了。横竖都是自家兄弟,周济一下又有什么要紧。”李东林道。
夏氏知道李东林总是希望大家都好的,他又一向认为自己是做大哥的,就是吃点亏也不在意。以前家里紧巴的时候就是这个性子,现在家里也不缺这两个钱,当然是能帮就帮了。
但是夏氏心里却还是有点别扭,她可是记得当初分家时孙氏的嘴脸的,“分家了就是两家人了,你有事别来找我,我有事也不会来求你!”。她哪里顾忌过李东林跟李成林是两兄弟呢?自己家里筹钱买铺子的时候,到处忝着脸借钱,可也没到他家要一个字儿呢!就是要争这口气。现在她倒是还有脸来自家借钱,要是就这么她说要多少自家就给多少,夏氏心里怎么也不会舒服!
夏氏想着反正李东林说了,借与不借全凭自己。自己又跟孙氏说了,要先与李东林商量的。既然这样,就先拖一拖,让孙氏两口子知道这钱也不是那么好得的。等到两口子要回去了,自己再将钱拿出来,就说这钱也是自家从牙缝里省下来的就是了。
遂就没再与孙氏提这话,孙氏自然也不好相问,两妯娌也只说些家常话罢了。
孙氏不好意思一再催促夏氏,李成林却不是个沉得住气的,见大哥两口子这么久也没个准话儿,心里不由得有点着急,就在老婆子面前露了两句口风。
这俗话说“皇帝爱长子,百姓疼幺儿”,老婆子以前可是偏心着李成林呢。现在嘛,虽说是吃住都由老大一家管着,但是看老.二一家明显着不如老大的,老人家也是想帮帮这个弱点的。但是老婆子也不好就叫来李东林,或者是夏氏问这件事,她老人家脑子一转,想到了李小荷。
孙氏两口子不知道李小荷做花酱生意,但是老婆子住在这镇上这么久,不可能不知道。她不仅知道李小荷做这个生意,还知道这赚来的银子都归李小荷自己个儿呢!她老人家还曾颇是不满地说了几句,奈何李东林夏氏都不介意这事儿。老婆子又想,就算是人家听她老人家的话,让李小荷将做花酱生意赚的钱交给家里,也没她老人家什么好儿啊。所以最后她也不管这事儿了。
不过现在老婆子倒是颇为庆幸李小荷手里有银子的。她悄悄地将李小荷叫到自己房里来,表示自己手里最近有点儿紧,想跟李小荷借点儿银子使。
李小荷多精的人啊,老婆子平日在家又不出门,吃穿都是家里包圆了的,哪里需要什么银子呢?老婆子说缺银子,肯定不是她自己却银子,联想到叔叔婶婶的到来,李小荷就直接道:“奶奶,是不是叔叔跟你要银子啊?”
老婆子也没有打算瞒她的,反正李小荷要是有心,等会儿出了这门,自己问问夏氏也会知道是怎么回事儿。她道:“是你二叔缺银子不错,但是人家可不是说要,是借!这银子也算是我借的你的,过段时间就还你。”老婆子做不以为然状,末了还小声道:“要不是前儿给你们发了压岁钱,我哪里要向你这丫头片子借银子哟!”
李小荷假装没有听到老婆子的小声嘀咕,这话她当然是不信的。虽说过年的时候她的确是很大方地给每个孙子孙女儿都包了个红包,但是李东林夏氏,以及来家的姑姑们,给她的红包更厚好吗。怎么可能是因为她给小辈们发了红包她才没银子呢。老婆子肯定是因为想要给自己也留点儿银子傍身,这才像李小荷借银子的。
她这性子,李小荷也不知道说什么好了。以前不肯来镇上,说是自己种粮食自己吃,踏实。现在来了镇上,就怕有一天李东林他们的店开不下去了,或是夏氏虐待她这个婆婆,那她手里有点银子,也有底气一点,大不了就着这点儿银子回乡里种地,难道还能饿死人不成。也因为老婆子是抱着这样的想法,她是反复跟李东林说过的,李家凹的地是不能卖的,要是哪天自己在这里住不下去了,就回家种地去。
李东林是哭笑不得,只好遂了她的意,地不卖出去就是了。
李小荷不相信李成林会老婆子借银子,道:“叔叔真是开口向您老人家借银子?”
老婆子道:“那倒没有,只是我听你二叔那口气,是缺银子了呢!”
李小荷笑道:“想是叔叔来家里就是跟爹娘借银子的吧,您就别操心了,我帮您去问问娘就是了!”
既然李小荷这样说,老婆子也没有坚持。她也知道夏氏一向能跟李小荷商量事情的。再者,自己要是坚持自己给老.二弄银子,那不是让两个儿子心里都不高兴吗?做父母的,还是希望孩子们相互扶持才好呢。
“姑娘家的,越叹气越没气。”老婆子道:“叹着叹着,这人啊,就会越来越没有运道咯!”
“就是的,你天天肩不挑手不提的,叹什么气啊?”夏氏横着李小荷。
“二丫头哦,你就做两双鞋,就叹气个没完了,”老婆子作为过来人,语气是感叹的,“我们小时候啊,五岁就纺线,七岁就裁衣绣花,九岁就要学着做鞋……自己的衣裳鞋袜都是自己做,哪怕是两只袖子长短不一,也只有自己穿着,谁会来帮你做?老娘都靠不住,只有靠自己……这做鞋,我不只要做我自己的,还有你们小舅的,外公的……什么都是做多了,就熟练了……你们啊,这还是做的少了,这才每次一做手就受不了!”
夏氏是一脸赞同的点头。不过嘛,老婆子说话,谁还敢反对?李小荷也只有听着的份儿!
“……我们平常人家,什么时候都不能忘本,不能因为能挣两个钱了,哦,就以为什么都可以拿钱来买……姑娘家,这嫁人持家才是本分!钱不会赚没人说什么,那本来就是男人的事儿。要是这厨房灶上的事儿、屋里针线上的事儿不会,那才是给人留口舌呢!”老婆子意有所指的说起来。
李小荷能说什么?当然只能乖乖听着,做出一副受教的样子了。
不过她实在太抬举老婆子了,还以为她这是在暗示自己呢,没想到她下面就说开了,“……二丫头啊,你有这赚银子的本事,没有哪个婆家不喜欢的,可是呢,这人家媳妇儿该做的事,你也得先做好咯!不然啊,你就算挣再多的银子,婆家也不能真喜欢你呢!”
李小荷知道,老婆子说这话,是真心为她好,为她考虑的。而且在这个时代,确实是如老婆子所说,嫁人持家才是一个本分女人应该做的。做好自己的分内事,还能有精力再帮家里挣点银子,别人会说这个女人有本事、能干。但是自己分内的事情都没有做好,却以为只要自己能挣钱,其他什么都想用银子来解决的女人,在别人眼里,其实也就是个不安于室,被人诟病的“坏女人”而已。所以李小荷很真诚地对老婆子道:“奶奶我知道了!”
老婆子听闻就“呵呵呵”地笑起来。
夏氏也笑了,很欣慰的样子。
腊月二十四,小年夜。从这天开始,年节的氛围开始浓郁起来,扫尘、祭灶、贴春联儿,李家忙碌又欢欣。
这时候,李成林跟孙氏两个,却出人意料地回了平安镇,到李家来了。
第61章
“……娘,眼看过年了,我们也来给您老拜年!”李成林笑嘻嘻地说。
老婆子很高兴,一径地道“好!好!好!”又问:“怎么不把几个孩子也带过来?”
“那两个皮猴子,娘你也是知道的,就怕带过来给大哥大嫂添麻烦呢!”孙氏忙答道。
老婆子以前也只是脾气直了点,并不是不懂人情世故的,这会儿听着小儿媳这话,想着这是老大的房子,老.二一家要在像以前在李家凹村里那样,随时当自己家一样的来去确实不合适,也就没有马上说话。
夏氏见此忙道:“什么添麻烦呢,那都是我跟你大哥的亲侄儿,娘的亲孙子,弟妹说这话就见外了,只管带过来就是!”
“就是就是,以前过年我们两家都是一起过的,虽说现在我们搬到镇上来了,但是这住的地方倒还宽敞,你们来了,我们也好吃个团圆饭,家里热闹,娘也高兴!”李东林也道。
老婆子听了果然很高兴,笑眯眯地道:“就是老大说的这个理呢!”又催着李成林:“明天你就回白水镇一趟,把孩子们接过来过年!你看你们两个当爹当娘的,竟把孩子扔在家,自己走亲戚来了,真是!”
李成林两口子当然只有应了。
于是第二天李成林就回白水镇上接孩子去了,孙氏自然就留在李家,帮着一起准备过年所需之物了。
夏氏对于李成林两口子说是来向老婆子“拜年”,这种说法是抱着怀疑的态度的。且不说拜年一般都是在新年伊始,没有在年末拜年的,就是孙氏的性子,也不像是能这么积极地讨好并不怎么亲热的婆母的人。但是孙氏两口子没有说,夏氏自然就没有问。
孙氏确实是有事情,才来平安镇上的,但是她也并不着急说,只与夏氏说着家常。
“嫂子果然是有福气的,看如今这家里,孩子都是听话的,嫂子每日安心坐在家里数银子就行了!”孙氏语带艳羡地道,“看看我家那个小子,才四岁大,哎,不知道我是要累到何时才是个头呢!”
夏氏笑着摇头,道:“弟妹这话说的,你去前头看看你大哥,忙得没个空闲的!这世上哪里有坐着数银子的营生哟!”又道:“我家那二小子不过比阿才大个两岁,我们不是一样的累死累活,就为着这几个孩子吗?要我说,弟妹你是比我们好多了。你看,你家四个小的,有两个都不用你操心的,自己挣银子的了。你看我家,除了一个嫁出去的大丫头,其余的都是等着银子花的呢!”
“大嫂,你这又不一样了啊,你家阿福,那是个有出息的,现在花的这点银子算得什么,你的福气都在后头呢!”孙氏沉声真诚地道,“二丫头小荷,那是个机灵孩子,哪用你来操心呢……哎,要是玉嘉有小荷一半儿,我也高兴啊!”
孙氏并不知道李小荷自己做花酱卖这个事儿,所以也并没有说。
“玉嘉还小嘛,等她大两岁了,自然就懂事了。你看我家两个丫头,像玉嘉这么大的时候,不还是天天淘气,惹得她奶奶见天儿地生气骂人嘛!”夏氏虽然自觉自家孩子就是听话懂事的,但这时候当然还是要谦虚谦虚,宽慰一下孙氏的。
夏氏扯到了老婆子,孙氏自然就不好说什么了。她张了张嘴,又合上,想了想才又问:“乌梅那丫头怎么样?我们这隔得老远,她也没回来过……”
夏氏笑道:“你放心,她很好,前儿两月她才过我们这边来了的……这大过年的,估计那府里事儿也多,她是没时间过来的,弟妹你可以在这儿多留几天嘛,看她什么时候得闲回来,你们母女两个见见……”
夏氏说道这儿,猛然想起一事,走到厨房门口,喊了李小荷一声,“前儿乌梅丫头过来的时候,是不是让你带什么东西给你婶子?”
“恩,是有这么回事,有衣服,还有些其它的东西,放在我房间的,婶婶我给你拿一下!”李小荷想想回道。
夏氏才拉着孙氏净了手,道:“先去看看乌梅那孩子给你拿了什么东西去!”
几人进了李小荷的房间,李小荷从柜子里拖出一个大包袱,拿给孙氏,道:“都在这里了,乌梅说婶婶你还有叔叔,还有弟弟妹妹的东西都有,都在这里的!”
孙氏垂着眼睑,掩饰着眼中的情绪。她心里有点难受,又有点欣慰。
说起来,乌梅这个女儿,四岁就没了爹,后来跟着她到了李家来,是受了老婆子的一些明里暗里的白眼的。七岁的时候又被送到大户人家去当丫鬟,别的孩子都还在娘亲怀里撒娇呢,她却是要去伺候人了。
她这个当娘的每次想起来,心里不是不难受的,只是这也是没有办法的事情,只得安慰自己,这是为着女儿好,她懂事了会明白自己的苦心的。只是这些年来,母女两个竟再也没有见过面,心中不由忐忑,时时会想,也许那孩子是怪上自己了。
这时候看见女儿送回来的一大包东西,孙氏那一直坚强的心,也不由软了两分——终究这个女儿是懂事的,知道自己当初送她去当丫鬟是为她在考虑,不是害她,她心里还是记着自己这个当娘的。
孙氏情感波动中,也没有顾忌地方,就在李小荷的房间就将包袱拆开了。
包袱里多是衣物之类的,自乌梅拿给李小荷之后,李小荷就一直放在柜子里面的,并没有打开翻看过,这包袱里还是原来乌梅送来的模样,每件衣服叠的整整齐齐的,放在包袱中的。
打开包袱,最上面却还放着一个小包袱,孙氏打开一看,见是头绳、头花等小女孩用的东西。
“这是给玉嘉妹妹的吧,之前乌梅跟我说过,包袱里有给玉嘉的头花的,说是府里的小丫鬟间总会有送,多了也戴不过来,就给家里姐妹也带了些回来。”李小荷见了,笑道。
孙氏笑着点头,翻了翻,才见这装着头花的小包袱里面竟还有一个小荷包,这小荷包虽用的是贵重的绸子做的,但上面绣的花色却很简单素净。
孙氏这会儿也没想太多,就将荷包打开,将里面的东西倒出来,只见里面滚出来两个小小的金丁香耳环,和一个银戒指,那银戒指上嵌了颗红珊瑚,看起来倒是挺漂亮的。孙氏抖了抖那荷包,见没有东西了,又拿起来看了看,又从里面掏出一个素银的镯子,虽只有柳叶儿宽,但看成色,却还挺新的。
夏氏就笑道:“看来是乌梅丫头在府里得的赏了,弟妹这下你可放心了吧,就看这首饰,就知道乌梅在府里过得还不错的!”
“这丫头!”孙氏笑嗔道:“有这些好东西也不自己好生收着,这样巴巴地拿回来做什么!”
“哎呀!乌梅丫头这不是有孝心吗?有什么好东西都想着你这个当娘的,弟妹你倒好,还责怪起孩子来!幸好乌梅丫头不在跟前儿,要是在啊,肯定是要伤心咯!”夏氏也知道孙氏其实是高兴的,所以这话明面儿上虽是嗔怪孙氏,其实是夸赞孙氏的好女儿呢。
孙氏听闻果真笑起来,将东西都收到荷包里,又去翻看起那衣物来。衣物女式的多一些,想来是乌梅在内院做丫鬟的,就是想为爹爹弟弟做点东西也是不方便的。包袱里只有一双鞋,看起来是给李成林的,还有两套衣服看身量样式,是给二牛的。其余皆是女式的,其中有一件半新不旧的暗红色绸缎比甲,看起来颇是富贵,孙氏忍不住拿起来,拎在手上看。
“看看乌梅丫头多有孝心,给弟妹这衣裳多气派?啧啧!”夏氏在一旁赞道,还略有深意地看了一眼李小荷。
李小荷接受到夏氏的眼神,立马很狗腿地道:“娘,等我有钱了,也给你做这样富贵好看的衣裳!”
将孙氏与夏氏都逗得笑起来。
夏氏边笑边道:“恩,这话我倒是还听得!”
孙氏笑道:“嫂子真是的,你要想穿这样的衣裳,哪用得着小荷以后给你做啊,我那大哥现在不就能给你买来?”
夏氏道:“哎呀,你看你那大哥哪里有这心哦,这方面是比不上你家那个的!再说了,你大哥买来的衣裳,能跟孩子给我做的衣裳比吗?不一样,不一样!”夏氏说着,拿起包袱中的意见素色中衣,道:“你看,这个明显就是乌梅丫头亲手做的了!哎,什么时候我才能穿上我女儿做的衣裳哦!”
“娘,以前姐姐在家的时候也给您做过衣裳的好吧?您这就忘了啊?”李小荷道。
“你姐姐……”夏氏念叨了一句,瞟了一眼李小荷,道:“你还好意思说呢!你姐姐是给我做衣裳,你呢,现在还要我给你做衣裳呢!”
夏氏说的倒是实情,李小荷常常打着要赚钱的旗号,于针线上偷偷懒,夏氏看不过,总会给她做点针线。
李小荷听夏氏这么说,赶紧朝着她讨好地笑,又挽了夏氏的胳膊,道:“看看乌梅还给婶婶带了什么好东西!”
第62章
“……嫂子,我跟我那当家的真是起早贪黑了,就这么也就赚个全家人的温饱而已……那主人家要涨租子,我们想着这么一直租着别人的铺子做生意也不成。像大哥大嫂那会儿,虽是借了一大笔银子的,但总算这铺子一直就是自家的啊……”孙氏总归是心气儿高,这时说这话还是有点不好意思,但没有办法,话都说出来了,只好强忍着说完,“所以我们就商量着,在亲戚间借点银子,把那铺子买下来……”
夏氏心中哂笑,原来孙氏两口子大过年的,是为这事而来的,果真像人家说的,这是“无事不登三宝殿”呢。不过,这老.二两口子到也算是沉得住气了,虽说是来借钱吧,好歹逢着年节,硬是等到一家人热热闹闹地把这年过完了,才提起正事儿来。
面儿上,夏氏却仍然是笑脸相待,淡声问:“弟妹还差多少银子呢?”
孙氏见夏氏没有直接拒绝,想来多少是能借点儿的,于是一边睃着夏氏的脸色,一边小心道:“我们那铺子比不得嫂子这个,那主人家也说我们这两年一直租着他的铺子的,也算是老主顾了……十五两银子就给我们。”孙氏见夏氏朝自己看过来,忙道:“我娘家那边的亲戚也能借点儿的,我想嫂子要是方便的的话,可以借十两银子给我不?我们一有余钱就还给嫂子……”
夏氏朝孙氏看过去倒不是为着别的什么,只是没想到孙氏连十五两银子买铺子的钱也拿不出来。孙氏开这个面馆儿也有几年了,竟是连这点儿银子也没赞起来?
其实夏氏也是运气好,火锅店一开,就生意兴隆,是以她并不很知道这做生意的艰辛。像他们自己的火锅店刚开业的时候,要不是仗着吃法新颖,很多食材又便宜,也根本是赚不到那么多钱的。况且那个时候他们可是一家人齐上阵,才算是给火锅店开了个好头。像孙氏这样开面馆儿的,那面本也不是什么稀奇的东西,虽说孙氏的手艺还算是可以,但是能开店的,哪个的手艺还能差了?况且这时候做生意,讲究的还是“实诚”二字,哪里像后世一斤生面卖两块钱,一碗熟面卖二十块钱的呢。所以这做生意真的是赚个辛苦钱而已。孙氏跟李成林又只有两个人,所以孙氏这面馆儿生意的赚头,是远远比不上李小荷家的火锅店的。
要不是李成林两口子还种着地,那开面馆儿赚的钱还真是只够一家人温饱而已呢。当然了,孙氏两口子也是攒了一些银子的,但总不能将银子全部投出去了吧,所以才说向夏氏借十两银子的。
大概孙氏自己也觉得,铺子一共只要十五两银子,自己就要像夏氏借十两,有点太那啥了,所以她紧接着又道:“要是嫂子不方便,那嫂子你看着能借我多少,也都行的……”
其实孙氏借这十两银子,对夏氏来说还真不是个事儿。要是搁以前在李家凹的时候,自家是怎么也拿不出这么多银子来的。但是现在,这十两银子还真不放在夏氏眼中的。不过,虽然自家并不缺这十两银子,但是这银子也不是大风刮来的,所以夏氏并没有立即就答应孙氏,只道:“弟妹也别急,这事儿我还是要跟你大哥商量了再说的!”
孙氏很理解,笑道:“应该的,应该的。”
“十两银子?”李东林诧异道:“借呗,我还当是什么大事,要借多少银子呢,值当你这样郑重其事地来商量我!”李东林颇是好笑地摇摇头。
夏氏道:“这哪里是多少银子的问题啊,难道因为她借的银子少,我就不用商量你了?真是……”
李东林这两年也是练出了两分人情世故了,听夏氏这样说,就玩笑道:“我们家的银子不都是你管着的?小荷说的那是什么来着?哦,财政大臣,你就是我们家的财政大臣!你要借多少银子给谁,随你高兴!我们都看你眼色吃饭呢,哪里敢有什么意见啊!”
说得夏氏也笑起来。
半晌,夏氏才道:“就怕是以后他家有个什么缺钱的时候就来我们家借钱呢!”
“哪里就至于这样了,最多以后他们来借钱的时候先让他们还了以前的债再说嘛。或者借的数目太大,就说我们家也没有的就是了。横竖都是自家兄弟,周济一下又有什么要紧。”李东林道。
夏氏知道李东林总是希望大家都好的,他又一向认为自己是做大哥的,就是吃点亏也不在意。以前家里紧巴的时候就是这个性子,现在家里也不缺这两个钱,当然是能帮就帮了。
但是夏氏心里却还是有点别扭,她可是记得当初分家时孙氏的嘴脸的,“分家了就是两家人了,你有事别来找我,我有事也不会来求你!”。她哪里顾忌过李东林跟李成林是两兄弟呢?自己家里筹钱买铺子的时候,到处忝着脸借钱,可也没到他家要一个字儿呢!就是要争这口气。现在她倒是还有脸来自家借钱,要是就这么她说要多少自家就给多少,夏氏心里怎么也不会舒服!
夏氏想着反正李东林说了,借与不借全凭自己。自己又跟孙氏说了,要先与李东林商量的。既然这样,就先拖一拖,让孙氏两口子知道这钱也不是那么好得的。等到两口子要回去了,自己再将钱拿出来,就说这钱也是自家从牙缝里省下来的就是了。
遂就没再与孙氏提这话,孙氏自然也不好相问,两妯娌也只说些家常话罢了。
孙氏不好意思一再催促夏氏,李成林却不是个沉得住气的,见大哥两口子这么久也没个准话儿,心里不由得有点着急,就在老婆子面前露了两句口风。
这俗话说“皇帝爱长子,百姓疼幺儿”,老婆子以前可是偏心着李成林呢。现在嘛,虽说是吃住都由老大一家管着,但是看老.二一家明显着不如老大的,老人家也是想帮帮这个弱点的。但是老婆子也不好就叫来李东林,或者是夏氏问这件事,她老人家脑子一转,想到了李小荷。
孙氏两口子不知道李小荷做花酱生意,但是老婆子住在这镇上这么久,不可能不知道。她不仅知道李小荷做这个生意,还知道这赚来的银子都归李小荷自己个儿呢!她老人家还曾颇是不满地说了几句,奈何李东林夏氏都不介意这事儿。老婆子又想,就算是人家听她老人家的话,让李小荷将做花酱生意赚的钱交给家里,也没她老人家什么好儿啊。所以最后她也不管这事儿了。
不过现在老婆子倒是颇为庆幸李小荷手里有银子的。她悄悄地将李小荷叫到自己房里来,表示自己手里最近有点儿紧,想跟李小荷借点儿银子使。
李小荷多精的人啊,老婆子平日在家又不出门,吃穿都是家里包圆了的,哪里需要什么银子呢?老婆子说缺银子,肯定不是她自己却银子,联想到叔叔婶婶的到来,李小荷就直接道:“奶奶,是不是叔叔跟你要银子啊?”
老婆子也没有打算瞒她的,反正李小荷要是有心,等会儿出了这门,自己问问夏氏也会知道是怎么回事儿。她道:“是你二叔缺银子不错,但是人家可不是说要,是借!这银子也算是我借的你的,过段时间就还你。”老婆子做不以为然状,末了还小声道:“要不是前儿给你们发了压岁钱,我哪里要向你这丫头片子借银子哟!”
李小荷假装没有听到老婆子的小声嘀咕,这话她当然是不信的。虽说过年的时候她的确是很大方地给每个孙子孙女儿都包了个红包,但是李东林夏氏,以及来家的姑姑们,给她的红包更厚好吗。怎么可能是因为她给小辈们发了红包她才没银子呢。老婆子肯定是因为想要给自己也留点儿银子傍身,这才像李小荷借银子的。
她这性子,李小荷也不知道说什么好了。以前不肯来镇上,说是自己种粮食自己吃,踏实。现在来了镇上,就怕有一天李东林他们的店开不下去了,或是夏氏虐待她这个婆婆,那她手里有点银子,也有底气一点,大不了就着这点儿银子回乡里种地,难道还能饿死人不成。也因为老婆子是抱着这样的想法,她是反复跟李东林说过的,李家凹的地是不能卖的,要是哪天自己在这里住不下去了,就回家种地去。
李东林是哭笑不得,只好遂了她的意,地不卖出去就是了。
李小荷不相信李成林会老婆子借银子,道:“叔叔真是开口向您老人家借银子?”
老婆子道:“那倒没有,只是我听你二叔那口气,是缺银子了呢!”
李小荷笑道:“想是叔叔来家里就是跟爹娘借银子的吧,您就别操心了,我帮您去问问娘就是了!”
既然李小荷这样说,老婆子也没有坚持。她也知道夏氏一向能跟李小荷商量事情的。再者,自己要是坚持自己给老.二弄银子,那不是让两个儿子心里都不高兴吗?做父母的,还是希望孩子们相互扶持才好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