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7节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景瑟看向姜氏,问:“我大哥是不是快要殿试了?”
    姜氏点点头,“每年三月十五殿试,算算日子,没几天了。”
    一个月前,景瑟正忙于同后宅这群女人斗得如火如荼的时候,景明远已经去贡院参加了今年的会试中了贡士,按照礼法,会试过后一个月就该进行殿试的,可现下皇帝还在燕山行宫生死未卜,殿试能否如期举行,至今是个未知数。
    这些话,景瑟也不好对姜氏说,怕她因此劳神,只笑道:“大嫂只管放宽心,大哥这么努力,殿试一定能被选中,届时大嫂就能带着咱们可爱的小彦彦随着大哥去新官邸了。”
    彦彦好像能听懂似的,嘴里咿咿呀呀说着让人听不懂的话,惹得景瑟又想抱他。
    *
    泰和帝是在到达燕山行宫的第三日才醒过来的,昏迷数日的他头脑昏昏沉沉,浑身无力,醒来时见到二皇子顾北铭正趴在床沿边睡着了。
    泰和帝四下扫了一眼,见到此处是个全然陌生的所在,他紧皱眉头。
    孙大宝见到泰和帝醒来,喜得惊呼一声,“皇上——”
    他这一喊,直接把二皇子顾北铭给喊醒了。
    顾北铭揉了揉惺忪睡眼,见到泰和帝睁了眼睛,他有些不敢置信,再次揉了揉眼睛确定自己没眼花,喜道:“父皇,您醒了?”
    泰和帝声音虚弱,问:“这是哪儿?”
    顾北铭道:“这是燕山行宫。”
    泰和帝瞳眸骤缩,“朕为何会在燕山行宫?”
    顾北铭道:“父皇,您先前昏迷不醒,儿臣担心这样把您送回京会引起动乱,所以瞒了消息将您送来燕山行宫,打算等您转醒康复以后再回京。”
    泰和帝“嗯”了一声,算是认可二皇子的话。他想起自己最后的意识是从马背上摔下来,马上面露怒色,“那天在围场的事,可查清楚了?”
    顾北铭道:“父皇,马儿受惊之事纯属天灾,并非人为。”
    做了这么多年的上位者,泰和帝自然不相信会发生这么巧合的天灾,他皱皱眉,微微阖上眼眸,先保存体力再说。
    顾北铭吩咐孙大宝,“孙公公,去让人煮粥送过来。”
    孙大宝看了泰和帝一眼,得到后者的点头同意,他才匆匆去往厨房吩咐。
    二皇子紧张地看着泰和帝,“父皇,您感觉怎么样?”
    泰和帝面色淡淡,“浑身无力。”
    顾北铭心道:你觉得浑身无力就对了,这么些日子的汤药可不是白喂的。
    “儿臣这就让人去传太医。”顾北铭作势起身。
    泰和帝忽然唤住他,“一会儿让孙公公去传便是,你且坐下,朕有些事想问一问你。”
    顾北铭依言重新坐下来。
    泰和帝问:“朕昏迷后,都发生了些什么?”
    顾北铭道:“当时宗政谷主断言父皇摔得不轻,少不得一段时日才能醒,百官们全都慌了神,纷纷谏言让儿臣站出来主持大局,儿臣思前想后,觉得不能把父皇受伤昏迷这件事传回金陵,免得民心动乱,迫不得已之下才出此下策将父皇转移过来,还望父皇恕罪。”
    泰和帝听罢,陷入了沉思,片刻后,再问:“所有大臣都跟来行宫了?”
    “并没有。”顾北铭如实道:“儿臣吩咐一部分公卿大臣和女眷先行回去了,毕竟父皇这边需要人照应,各衙门的事儿也不能因此耽搁。”
    顾北铭的话滴水不漏,听得泰和帝一再皱眉。
    印象中,这个儿子是最有志无谋的,做什么都是三分热度,总干不了大事,说话更是不中听,没脑子,然而今日所言,字字句句圆滑得像只狐狸。
    不对劲!
    泰和帝隐约觉得今日的二皇子说不出来的异样,却一时没能发觉他到底哪里变了。
    “留下来的都有哪些人?”泰和帝再问,胸腔中的狐疑分毫未露出来。
    顾北铭想了一下,“右相、京卫指挥使司指挥佥事、梵世子和梵二爷……”
    顾北铭还没说完,就被泰和帝打断了,“你把这么多朝廷重臣留在燕山,朝中之事谁理?”
    “当时情况危急。”顾北铭辩解道:“自当是以父皇的龙体为先。”
    “他们又不是太医,留在这里作何用?”
    顾北铭顿时噎住,这一刻他才警醒,他这位年迈的父皇实际上比他想象中要精明多了,方才那些话,听似寻常的问答,但实际上每一个问题每一句话都是在试探他。
    难怪老五总说父皇生性多疑,顾北铭从前不察,今日倒是深刻领教了。
    “父皇若是不想他们留下,儿臣这就让他们走。”顾北铭面带愧疚。
    泰和帝淡淡看他一眼,没说话。
    顾北铭开始心虚起来,父皇莫不是发现了什么端倪?
    “父皇。”顾北铭开口试探,“您人在燕山,公卿大臣们便是回了金陵也没法上朝,您看……”
    泰和帝摆摆手,“吩咐下去,今日就启程回金陵。”
    顾北铭面色一阴,“父皇,您才刚醒就立即回京,怕是不妥。”
    “朕的身子朕自己清楚,回不回金陵自然是朕说了算,怎么,老二你这段时日越俎代庖成习惯了?”泰和帝忽然怒斥。
    顾北铭眼眸缩起,变戏法似的自袖中抖出一根银针刺中泰和帝的大穴,在泰和帝逐渐合上眼眸的过程中笑得肆意,“父皇,您今日话太多了。” ↑返回顶部↑
    景瑟看向姜氏,问:“我大哥是不是快要殿试了?”
    姜氏点点头,“每年三月十五殿试,算算日子,没几天了。”
    一个月前,景瑟正忙于同后宅这群女人斗得如火如荼的时候,景明远已经去贡院参加了今年的会试中了贡士,按照礼法,会试过后一个月就该进行殿试的,可现下皇帝还在燕山行宫生死未卜,殿试能否如期举行,至今是个未知数。
    这些话,景瑟也不好对姜氏说,怕她因此劳神,只笑道:“大嫂只管放宽心,大哥这么努力,殿试一定能被选中,届时大嫂就能带着咱们可爱的小彦彦随着大哥去新官邸了。”
    彦彦好像能听懂似的,嘴里咿咿呀呀说着让人听不懂的话,惹得景瑟又想抱他。
    *
    泰和帝是在到达燕山行宫的第三日才醒过来的,昏迷数日的他头脑昏昏沉沉,浑身无力,醒来时见到二皇子顾北铭正趴在床沿边睡着了。
    泰和帝四下扫了一眼,见到此处是个全然陌生的所在,他紧皱眉头。
    孙大宝见到泰和帝醒来,喜得惊呼一声,“皇上——”
    他这一喊,直接把二皇子顾北铭给喊醒了。
    顾北铭揉了揉惺忪睡眼,见到泰和帝睁了眼睛,他有些不敢置信,再次揉了揉眼睛确定自己没眼花,喜道:“父皇,您醒了?”
    泰和帝声音虚弱,问:“这是哪儿?”
    顾北铭道:“这是燕山行宫。”
    泰和帝瞳眸骤缩,“朕为何会在燕山行宫?”
    顾北铭道:“父皇,您先前昏迷不醒,儿臣担心这样把您送回京会引起动乱,所以瞒了消息将您送来燕山行宫,打算等您转醒康复以后再回京。”
    泰和帝“嗯”了一声,算是认可二皇子的话。他想起自己最后的意识是从马背上摔下来,马上面露怒色,“那天在围场的事,可查清楚了?”
    顾北铭道:“父皇,马儿受惊之事纯属天灾,并非人为。”
    做了这么多年的上位者,泰和帝自然不相信会发生这么巧合的天灾,他皱皱眉,微微阖上眼眸,先保存体力再说。
    顾北铭吩咐孙大宝,“孙公公,去让人煮粥送过来。”
    孙大宝看了泰和帝一眼,得到后者的点头同意,他才匆匆去往厨房吩咐。
    二皇子紧张地看着泰和帝,“父皇,您感觉怎么样?”
    泰和帝面色淡淡,“浑身无力。”
    顾北铭心道:你觉得浑身无力就对了,这么些日子的汤药可不是白喂的。
    “儿臣这就让人去传太医。”顾北铭作势起身。
    泰和帝忽然唤住他,“一会儿让孙公公去传便是,你且坐下,朕有些事想问一问你。”
    顾北铭依言重新坐下来。
    泰和帝问:“朕昏迷后,都发生了些什么?”
    顾北铭道:“当时宗政谷主断言父皇摔得不轻,少不得一段时日才能醒,百官们全都慌了神,纷纷谏言让儿臣站出来主持大局,儿臣思前想后,觉得不能把父皇受伤昏迷这件事传回金陵,免得民心动乱,迫不得已之下才出此下策将父皇转移过来,还望父皇恕罪。”
    泰和帝听罢,陷入了沉思,片刻后,再问:“所有大臣都跟来行宫了?”
    “并没有。”顾北铭如实道:“儿臣吩咐一部分公卿大臣和女眷先行回去了,毕竟父皇这边需要人照应,各衙门的事儿也不能因此耽搁。”
    顾北铭的话滴水不漏,听得泰和帝一再皱眉。
    印象中,这个儿子是最有志无谋的,做什么都是三分热度,总干不了大事,说话更是不中听,没脑子,然而今日所言,字字句句圆滑得像只狐狸。
    不对劲!
    泰和帝隐约觉得今日的二皇子说不出来的异样,却一时没能发觉他到底哪里变了。
    “留下来的都有哪些人?”泰和帝再问,胸腔中的狐疑分毫未露出来。
    顾北铭想了一下,“右相、京卫指挥使司指挥佥事、梵世子和梵二爷……”
    顾北铭还没说完,就被泰和帝打断了,“你把这么多朝廷重臣留在燕山,朝中之事谁理?”
    “当时情况危急。”顾北铭辩解道:“自当是以父皇的龙体为先。”
    “他们又不是太医,留在这里作何用?”
    顾北铭顿时噎住,这一刻他才警醒,他这位年迈的父皇实际上比他想象中要精明多了,方才那些话,听似寻常的问答,但实际上每一个问题每一句话都是在试探他。
    难怪老五总说父皇生性多疑,顾北铭从前不察,今日倒是深刻领教了。
    “父皇若是不想他们留下,儿臣这就让他们走。”顾北铭面带愧疚。
    泰和帝淡淡看他一眼,没说话。
    顾北铭开始心虚起来,父皇莫不是发现了什么端倪?
    “父皇。”顾北铭开口试探,“您人在燕山,公卿大臣们便是回了金陵也没法上朝,您看……”
    泰和帝摆摆手,“吩咐下去,今日就启程回金陵。”
    顾北铭面色一阴,“父皇,您才刚醒就立即回京,怕是不妥。”
    “朕的身子朕自己清楚,回不回金陵自然是朕说了算,怎么,老二你这段时日越俎代庖成习惯了?”泰和帝忽然怒斥。
    顾北铭眼眸缩起,变戏法似的自袖中抖出一根银针刺中泰和帝的大穴,在泰和帝逐渐合上眼眸的过程中笑得肆意,“父皇,您今日话太多了。”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