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节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当顾伯山和他说起这些的时候,顾青云目瞪口呆。
    知道古代读书难是一回事,真正身处其中了才明白其中的艰难。
    “所以说想考上一个秀才,起码要把这十三本书背完。”顾伯山对着孙子和侄孙,叹了口气,道,“你们俩是幸运的,想当初爷爷读书的时候,为了凑齐这些书就花了很多精力,家里的银钱都用来买书了,甚至要卖地卖田才凑够。”
    顾青云心里暗自点头,这些书加起来起码要三四十两了吧?甚至更高?他暂时不能估算出来。如果自家没书的话就要向别人借来抄,甚至是在书店花费很大精力抄回来,这很花时间的。
    “书可传家,当初逃荒的时候,大家都劝我多带其他东西,不要带这些书,我不听,自己一个人背着。后来,大家又劝我把这些书换成粮食,我认为还没到山穷水尽的时候,硬是不换。一直到现在,书还好好的,以后就是我们顾家的传家之宝了。”
    顾伯山的神情带着追忆,又带着骄傲和自豪。
    顾青云和顾青明看着这些书的眼神顿时不同了。
    “那爷爷,那我们能在十六岁之前把这些书都背诵串讲吗?”顾青明想了想,问道。
    顾伯山捋了捋胡须,微笑道:“如果努力的话,还是可以的。不过本朝还加了一本算学《九章》,考秀才算术是要考的,比重颇大。要全部学完,你们以后就不能浪费时间。”
    说完他还意有所指地看向顾青明。
    顾青明的脸蛋微红,知道自己比较贪玩,现在被爷爷又告诫了。
    “大爷爷,您怎么知道这些读书人家的事呢?”顾青云反而对这个有兴趣。
    “这都是爷爷赶考的时候,和别人有了来往才知道的,读书不能自己一个人傻读,还得经常和别人交流,这样才能更好地应对科考。”顾伯山神情有些羡慕,继续道,“那些有着读书传统的人家家里管得严,只要学生勤快,为人肯努力治学,他们考上秀才的机会比我们大多了。爷爷去赶考的时候,人家十五岁已经是秀才了,爷爷还是一名童生。”
    顾青明“哇”的一声。
    顾青云则知道大爷爷说的没错,还有人二十岁出头就已经考中进士,其他头发花白的人还在考童生呢。
    这个不稀奇。
    “像我们这样的农家子,即使家里比别人多出几亩地,在读书方面还是一点优势都没有,请不到名师,又没有经验,考上的几率就会比那些读书人家的低很多。对于我们这样的人家而言,考上秀才已经是光宗耀祖了,对于他们而言,举人和进士才是他们所追求的。”
    顾伯山的语气很是怅然,对着两小的说道:“所以现在能有机会读书一定要抓住啊,以后年纪大了,想静下心来读书都不成了。再者,现在你们读书考上秀才,以后你们的孩子也有你们教导,考上的机会也会大一点,就好比现在,因为有我,你们就少走了不少弯路。”
    顾青云点点头,知道大爷爷说的话很实在。
    受他的语气影响,顾青明也猛地点头表示赞同。
    “爷爷也只能这么教你们了,先让你们把这些书都背诵,至于里面的意思,能解答的就给你们解答,不能解答的,只能靠你们自己悟了,或者去和别人交流,如果能到镇上或县里也挺好,有同窗可以交流,可惜现在不方便。活到老学到老,爷爷学得还不够啊。”
    顾伯山语气很是遗憾,说到底都是没钱造成的。幸亏他当时选地方居住时,就特意选在林溪村这个地方。
    林溪村虽然山清水秀,但平坦的地方较小,后面的都是大山,能种地的田地也会跟着变少,但村里距离镇上和县里的路程都差不多,走路只需半个时辰即可,算是非常近了,所以当时即使比林溪村更深处的村落可以分的田地更多,他也一力主张在林溪村落脚。
    索性他在族里的威望还是很高的,弟弟又对他唯首是瞻,最后力排众议才决定在林溪村定下来。
    现在,村里人去县城或镇上花在路上的时间就很少,路短方便,打短工都比别人有机会。不像他们后面的几座村落,赶一趟集市都要翻越几座大山,出来一趟都不容易,虽然能分到的田地比他们多出几亩,可同时也把他们困在里面了,不温不火的。
    不像他们村,以后,有机会孙子们也可以去县城或镇上读书了,一天来回才一个时辰而已,不费事。而且还可以让他们见识更多的人和事,有脑子灵活的也许能闯出去呢。
    顾伯山当初的算计顾青云当然不知道,要不然他会更崇拜这个大爷爷了。
    可以说,顾伯山这一席话把顾青云对于科举的轻视之心都去掉了。
    顾青云刚开始学习的时候,前面的《三字经》还是很好学的,一来他之前本来就学习得差不多了,二来《三字经》背起来朗朗上口,容易背。
    于是,他花一个月的时间就赶上了顾青明的进度,这是他刻意控制的结果,毕竟学太快,会让顾伯山对他产生错误的判断,认为他是天才,后面他原形毕露,就会失望。
    不过即使如此,还是让顾伯山大为惊喜,也让顾青明很紧张,唯一可喜的是,他变努力了。
    没想到在学习《千字文》的时候,顾青云的速度就慢了下来。
    顾伯山本来很失望的,他还以为自己的侄孙真的是那种天才呢。不过一看到顾青云脸颊还鼓起来的包子脸,还有那只到他大腿的小身板,就什么也不说了,毕竟年纪还小,慢慢来吧。
    顾青云自家知道自家事,他肯定不是那种过目能诵的天才,他的智商很正常,可能会比普通人稍微好上去那么一点,所以他需要的是沉下心来,靠刻苦和努力来学习。
    不过读书后他终于现在处于什么朝代了,当初他还以为自己穿回中国的哪个朝代,不过看到有玉米、土豆和红薯,就不确定了。
    现在,他在通过询问和看书后,终于了解到历史在宋朝后就拐了一个弯,当时坐天下的不是元朝,而是一个名为华援朝的汉人,是他建立了华朝,直到400年后才被如今的天子推翻。
    仔细算了算,现在的时间应该和前世清朝初期差不多,在公元16001650年之间,具体的他就算不清楚了。根据顾伯山的述说,前朝初期发展得很好,这些高产的作物就是那个时候慢慢得到推广的。可惜子孙不肖,没有保住先祖的基业。
    顾青云于是恍然大悟,难怪他觉得这里和传说中的古代有些不一样呢,比如赋税方面的,比传说中的古代好多了,刚开始他还以为是新朝初立才这样子呢。
    那个华援朝难道也是个穿越者?实在是这个名字太有时代特色了!
    顾青云没再多想,人都死了几百年了,和他一点关系都没有,等以后有机会再慢慢了解他的事迹不急。不过现在知道这个时空有过穿越者,他就更要小心了,不要暴露出和这个时代不一样的地方。
    幸亏他是胎穿,要不然就更担心了。现在他还是担心一下自己的读书问题吧。
    第9章 保养
    刚开始顾青云背书还是比较慢的,毕竟顾伯山上课只会告诉他这个字怎么念,至于是什么意思?等你能背诵了再说!后来他觉得这样下去不行,那些笔画繁多的繁体字让他看了都觉得头晕,感觉很陌生,而且这四个字就是一大段的意思,不像现代的,起码是白话文,理解后再背就好多了。
    于是,他想了一个法子,用他爹给他制的炭笔把繁体字转成简体字,一一在平滑的石板上写出来,这样一来,那熟悉的简体字,根深蒂固啊,一看就有一种熟悉的亲切感。
    他毕竟也是上过重点大学的人,还是有一定的语文功底的,自己看着简体字把他们的意思自己解读一下,准不准对不对另外说,反正有利于他背诵就行。
    读了十几年的书,总会有点用处的,顾青云也有自己的一套记忆方法。很快,在实施这种方法后,他的背诵速度大增,这让顾伯山都很惊讶。
    解决了背诵的问题后,顾青云又把简体字和繁体字相互转换了,务必要能准确地写出正确的字出来,不要少一笔或一划。
    当顾青云专注于读书的时候,时间总是过得那么快。
    一转眼,六年过去了,他十岁了。
    十岁的他个子已经长高了许多,相比六年前与同龄的小孩相比矮一截的样子,他现在已经和同龄人无异,身体也恢复了健康。
    对于立志要科考的顾青云来说,有一个好身体比什么都重要。君不见很多秀才在考举人的时候就因为一点点受凉,再加上考场的压力和自身的焦虑,最后考出来了,人也差不多废了。运气好点的还可以养几个月就养好,运气不好的就直接来个病逝了。
    具体的可参考《红楼梦》里的贾珠,在贾府那么好的条件支持下,他考试都能考到英年早逝,更别提顾青云这种寒门弟子了。读书是很耗心血的一件事,没有补药可吃,那就只能自己懂得保养身体了。
    特别是他这么一副早产的身体,他更是要好好养了,不求能长命百岁,只求能活到六十岁就足以。对于他而言,能活着真是太好了。
    对于养生,他并不陌生,这要再次感谢他有前世的记忆。
    前世,他和外婆的感情很好,等他毕业回家乡工作的时候,那时可以每天回家住了。和外婆在一起的时间一长,突然惊觉她真的很老了,出于对失去外婆的恐惧,那段时间,顾青云经常翻看老年人养生的书,也经常在网上搜索相关的信息。
    所以对于养生,他还是有一点的了解。现在,那些知识就成了他在这个时代安身立命的底牌之一。
    养生不是中老年人才要做的事,如果从小就开始注重保养的话,他一定会越活越好的。
    现在每天早晨起来,他都要喝一杯温白开,能迅速缓解刚起床的不适应,清醒头脑。而且他喝水一定是一口一口慢慢喝,这样才能起到养脾胃的功效,不能一下子喝一大杯,要不然反而会伤脾,造成腹胀。
    起来后他先在院子里走一圈,舒展身体,再把太极拳打几遍,动作不正宗不要紧,反正要把身体和筋骨活动开了,完了后才吃早饭。吃完早饭这才慢吞吞地走到顾伯山家里,开始一个上午或一个时辰的学习,具体学习时间看顾伯山的安排。
    村里有些人家只吃两顿饭,但对于曾经家里是小地主的顾家来说,吃三顿饭是正常的,这已经是习惯了,实在不行就把两餐的量改成三餐也行。不过自从顾青云身体好了后,家里的情况也变好了。
    而且现在有比较高产的土豆、苞谷和红薯,加上青菜瓜果什么的,还是可以吃饱饭的。
    于是顾青云在吃完中饭后,就站立大约一刻钟,之后又在房里走上两刻钟,就小睡一会,时间大约在两刻钟到半个时辰之间。
    午睡起来后,顾青云一般还会继续读书。后来他六岁后,就开始练习毛笔字,因为科考要求字面整洁,所以大家练习的都是圆筋光黑大的小楷,他也不例外,一般这个时候,他就会在房里读书或练字。
    中途他会像现代一样,学个45分钟就会站起来活动一下。活动时间他都会去打扫鸡舍,或者帮他奶奶和娘亲做点家务活,这绝对是刷好感度的最好方法之一。
    当然,有时候他还会去抱抱自己的小堂弟。是的,小堂弟,在三年前,他七岁的时候,二婶终于生了个儿子,取名狗蛋。一年前,她又生了一个,还是儿子,现在刚满周岁呢,小名是狗剩。
    顾青云一下子就有了两个堂弟,对于他们名字的奇葩度,他报以了深切地同情,觉得自己的小名还是挺好的。不过顾家人实在是被吓怕了,越低贱的名字感觉越安全。
    在生完儿子后,顾青云觉得二婶的精气神一下子就变得不一样了。以前没生儿子的时候,她总是沉默寡言的,对他娘也是谦让居多。现在生了儿子,尤其是两个后,她的精神一下子就好起来了,对家里的事情也参与进来,多了一股“主人翁”精神。不像以前,好像游离在这个家之外。
    对于这种情况,顾青云是不担心的,因为他有一对堪称是神助攻的爹娘啊。
    可能是为了防止二房那边对自己读书有意见,顾大河和小陈氏经常在家里说一些以后顾青云读书有成后怎么报答爷爷奶奶啊、二叔二婶啊之类的话,还时常把顾伯山对他的夸奖在家里一说再说。
    对于这个,老陈氏很有兴趣,对于夸奖自己的乖孙子她总是不留余力的,恨不得从头夸到脚,连一根头发丝都不放过。当然,只在家里说,她毕竟是精明的,还不准备去村里八卦,树大招风,惹得大家都注意力放在自家身上。
    加上顾青云自己也懂得做人,他不走面无表情那一套,反而笑脸待人,而且他长得白嫩可爱,嘴巴也甜,常年读书熏陶出来的文雅,还是可以糊弄人的。
    时间日久,好像大家都被洗脑了,对于顾青云读书抱着期待和支持的态度。要不是顾青云保持头脑冷静,知道爹娘的深意,他还真的以为自己很聪明,读书考秀才是件很容易的事呢。
    所以,即使多了两个小堂弟后,顾青云在家中的地位还是没变,依然稳坐顾季山和老陈氏心中的第一宝座。
    之后,吃过晚饭,他在院子里开始散步消食,洗澡之前还会做俯卧撑,直到他自己觉得累了才停止。
    洗澡后,他也不会立即睡觉,反而开始背书。先把今天学的知识再背一遍,不记得的也先不翻书,然后再开始从《三字经》开始背起,一直背到今天学到的新内容。
    到了这一步,他就可以点油灯翻书看了,把自己刚才忘记的内容再看一遍,然后熄灯,开始疏通头发,尤其在冬天的时候更加会多梳头,因为头上的血管很多,多梳头可以促进新陈代谢,消除疲劳。
    最后,他终于可以躺在床上了,于是就把刚才忘记的内容心里默读一遍,如果还是不记得的话,不会再起床,只能等明天早上了。
    这种方法对于一些记忆力好的人来说是笨办法,但顾青云没办法,自己不是那种聪明人,而想要成为人上人,怎么不吃点苦?
    对于顾青云来说,保养身体更重要的是不要老是生气,他时常面带笑容,和别人之间的关系也会好一些,产生的矛盾也会少一些,这样一来,生活中能令他生气的事就越来越少。生气对神心脏都非常不好,所以顾青云会时常告诫自己遇事要想开点,尤其是古今不同,经常会遇到一些在现代觉得莫名其妙的奇葩事,自己要淡定,想开点,按照当地的习惯来。
    此外,还有一个养生的小手段,那就是多擦面。他平时有机会就多擦擦脸,据说这样能使面部更加有活性,红润。
    加上他家虽然不是有钱人,但还是可以吃饱的,他还天天有鸡蛋可以吃,隔三差五的,还可以吃顿荤腥,或是小河和沟里的鱼虾,或是山上倒霉掉进顾大河和顾二河挖的陷阱里的野物,或是便宜的大骨汤和猪下水。
    总之,六年的时间,让时光把他雕琢成了一个头发乌黑,面色红润,举止文雅的小少年,在村里拥有一定的人气,在家里也拥有一定的地位。
    这六年,顾家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一是银钱花费增多。他读书后一年起码要花费34两的银子,这是他单单在读书上的花费,不包括生活中的衣食住行。
    主要是他六岁后就要开始描红练字,为了练成一笔好字,他在用清水练习后,觉得自己这个字写得好了,才开始真正在纸上写。虽然这样花费的纸张变少了,但总归是要花费的,而纸张的费用不可能是顾伯山帮他们出,他自己还有两个孙子要读书呢。
    所以这些钱就花费在笔墨纸砚上了,即使他一再节省,还是要这么多。
    二是人口增多,人口赋税也增多,花费也跟着增多。
    第10章 养鸡
    不过有支出也有收入,顾家的银钱也跟着增多。前几年还不明显,等顾青云八岁的时候,他觉得自己有了一定的说服力,就开始跟着他爹去县里的书店,在书店里看免费书。
    回来的时候,他就会假借农书之名,在家里把自己知道的一点农业知识说出来,成不成由大人们决定,他不强求。
    顾青云所说的方法,一个就是套种,苞谷(玉米)地里可以套种大豆、南瓜、黄瓜和豌豆,大蒜可以和土豆、油菜一起套种,这样可以提高产量和改善土壤。这些都是现代他读书的时候学到的知识,加上在村里耳濡目染,到现在还记得,就赶紧说出来了。
    刚开始顾季山还觉得他在胡闹,种苞谷就种苞谷,没听说和大豆一起种,两个都能提高产量的。不过后来顾青云说了几次,他想了想,觉得这也没见浪费什么地,于是就打算试试。
    主要是给孙子一个面子。如果关系到稻谷的话,他是绝对不会同意的。
    结果那一年的苞米和大豆大丰收,每亩苞米比往年都多了一二十斤,八亩旱地还额外收了大豆200余斤。 ↑返回顶部↑
    当顾伯山和他说起这些的时候,顾青云目瞪口呆。
    知道古代读书难是一回事,真正身处其中了才明白其中的艰难。
    “所以说想考上一个秀才,起码要把这十三本书背完。”顾伯山对着孙子和侄孙,叹了口气,道,“你们俩是幸运的,想当初爷爷读书的时候,为了凑齐这些书就花了很多精力,家里的银钱都用来买书了,甚至要卖地卖田才凑够。”
    顾青云心里暗自点头,这些书加起来起码要三四十两了吧?甚至更高?他暂时不能估算出来。如果自家没书的话就要向别人借来抄,甚至是在书店花费很大精力抄回来,这很花时间的。
    “书可传家,当初逃荒的时候,大家都劝我多带其他东西,不要带这些书,我不听,自己一个人背着。后来,大家又劝我把这些书换成粮食,我认为还没到山穷水尽的时候,硬是不换。一直到现在,书还好好的,以后就是我们顾家的传家之宝了。”
    顾伯山的神情带着追忆,又带着骄傲和自豪。
    顾青云和顾青明看着这些书的眼神顿时不同了。
    “那爷爷,那我们能在十六岁之前把这些书都背诵串讲吗?”顾青明想了想,问道。
    顾伯山捋了捋胡须,微笑道:“如果努力的话,还是可以的。不过本朝还加了一本算学《九章》,考秀才算术是要考的,比重颇大。要全部学完,你们以后就不能浪费时间。”
    说完他还意有所指地看向顾青明。
    顾青明的脸蛋微红,知道自己比较贪玩,现在被爷爷又告诫了。
    “大爷爷,您怎么知道这些读书人家的事呢?”顾青云反而对这个有兴趣。
    “这都是爷爷赶考的时候,和别人有了来往才知道的,读书不能自己一个人傻读,还得经常和别人交流,这样才能更好地应对科考。”顾伯山神情有些羡慕,继续道,“那些有着读书传统的人家家里管得严,只要学生勤快,为人肯努力治学,他们考上秀才的机会比我们大多了。爷爷去赶考的时候,人家十五岁已经是秀才了,爷爷还是一名童生。”
    顾青明“哇”的一声。
    顾青云则知道大爷爷说的没错,还有人二十岁出头就已经考中进士,其他头发花白的人还在考童生呢。
    这个不稀奇。
    “像我们这样的农家子,即使家里比别人多出几亩地,在读书方面还是一点优势都没有,请不到名师,又没有经验,考上的几率就会比那些读书人家的低很多。对于我们这样的人家而言,考上秀才已经是光宗耀祖了,对于他们而言,举人和进士才是他们所追求的。”
    顾伯山的语气很是怅然,对着两小的说道:“所以现在能有机会读书一定要抓住啊,以后年纪大了,想静下心来读书都不成了。再者,现在你们读书考上秀才,以后你们的孩子也有你们教导,考上的机会也会大一点,就好比现在,因为有我,你们就少走了不少弯路。”
    顾青云点点头,知道大爷爷说的话很实在。
    受他的语气影响,顾青明也猛地点头表示赞同。
    “爷爷也只能这么教你们了,先让你们把这些书都背诵,至于里面的意思,能解答的就给你们解答,不能解答的,只能靠你们自己悟了,或者去和别人交流,如果能到镇上或县里也挺好,有同窗可以交流,可惜现在不方便。活到老学到老,爷爷学得还不够啊。”
    顾伯山语气很是遗憾,说到底都是没钱造成的。幸亏他当时选地方居住时,就特意选在林溪村这个地方。
    林溪村虽然山清水秀,但平坦的地方较小,后面的都是大山,能种地的田地也会跟着变少,但村里距离镇上和县里的路程都差不多,走路只需半个时辰即可,算是非常近了,所以当时即使比林溪村更深处的村落可以分的田地更多,他也一力主张在林溪村落脚。
    索性他在族里的威望还是很高的,弟弟又对他唯首是瞻,最后力排众议才决定在林溪村定下来。
    现在,村里人去县城或镇上花在路上的时间就很少,路短方便,打短工都比别人有机会。不像他们后面的几座村落,赶一趟集市都要翻越几座大山,出来一趟都不容易,虽然能分到的田地比他们多出几亩,可同时也把他们困在里面了,不温不火的。
    不像他们村,以后,有机会孙子们也可以去县城或镇上读书了,一天来回才一个时辰而已,不费事。而且还可以让他们见识更多的人和事,有脑子灵活的也许能闯出去呢。
    顾伯山当初的算计顾青云当然不知道,要不然他会更崇拜这个大爷爷了。
    可以说,顾伯山这一席话把顾青云对于科举的轻视之心都去掉了。
    顾青云刚开始学习的时候,前面的《三字经》还是很好学的,一来他之前本来就学习得差不多了,二来《三字经》背起来朗朗上口,容易背。
    于是,他花一个月的时间就赶上了顾青明的进度,这是他刻意控制的结果,毕竟学太快,会让顾伯山对他产生错误的判断,认为他是天才,后面他原形毕露,就会失望。
    不过即使如此,还是让顾伯山大为惊喜,也让顾青明很紧张,唯一可喜的是,他变努力了。
    没想到在学习《千字文》的时候,顾青云的速度就慢了下来。
    顾伯山本来很失望的,他还以为自己的侄孙真的是那种天才呢。不过一看到顾青云脸颊还鼓起来的包子脸,还有那只到他大腿的小身板,就什么也不说了,毕竟年纪还小,慢慢来吧。
    顾青云自家知道自家事,他肯定不是那种过目能诵的天才,他的智商很正常,可能会比普通人稍微好上去那么一点,所以他需要的是沉下心来,靠刻苦和努力来学习。
    不过读书后他终于现在处于什么朝代了,当初他还以为自己穿回中国的哪个朝代,不过看到有玉米、土豆和红薯,就不确定了。
    现在,他在通过询问和看书后,终于了解到历史在宋朝后就拐了一个弯,当时坐天下的不是元朝,而是一个名为华援朝的汉人,是他建立了华朝,直到400年后才被如今的天子推翻。
    仔细算了算,现在的时间应该和前世清朝初期差不多,在公元16001650年之间,具体的他就算不清楚了。根据顾伯山的述说,前朝初期发展得很好,这些高产的作物就是那个时候慢慢得到推广的。可惜子孙不肖,没有保住先祖的基业。
    顾青云于是恍然大悟,难怪他觉得这里和传说中的古代有些不一样呢,比如赋税方面的,比传说中的古代好多了,刚开始他还以为是新朝初立才这样子呢。
    那个华援朝难道也是个穿越者?实在是这个名字太有时代特色了!
    顾青云没再多想,人都死了几百年了,和他一点关系都没有,等以后有机会再慢慢了解他的事迹不急。不过现在知道这个时空有过穿越者,他就更要小心了,不要暴露出和这个时代不一样的地方。
    幸亏他是胎穿,要不然就更担心了。现在他还是担心一下自己的读书问题吧。
    第9章 保养
    刚开始顾青云背书还是比较慢的,毕竟顾伯山上课只会告诉他这个字怎么念,至于是什么意思?等你能背诵了再说!后来他觉得这样下去不行,那些笔画繁多的繁体字让他看了都觉得头晕,感觉很陌生,而且这四个字就是一大段的意思,不像现代的,起码是白话文,理解后再背就好多了。
    于是,他想了一个法子,用他爹给他制的炭笔把繁体字转成简体字,一一在平滑的石板上写出来,这样一来,那熟悉的简体字,根深蒂固啊,一看就有一种熟悉的亲切感。
    他毕竟也是上过重点大学的人,还是有一定的语文功底的,自己看着简体字把他们的意思自己解读一下,准不准对不对另外说,反正有利于他背诵就行。
    读了十几年的书,总会有点用处的,顾青云也有自己的一套记忆方法。很快,在实施这种方法后,他的背诵速度大增,这让顾伯山都很惊讶。
    解决了背诵的问题后,顾青云又把简体字和繁体字相互转换了,务必要能准确地写出正确的字出来,不要少一笔或一划。
    当顾青云专注于读书的时候,时间总是过得那么快。
    一转眼,六年过去了,他十岁了。
    十岁的他个子已经长高了许多,相比六年前与同龄的小孩相比矮一截的样子,他现在已经和同龄人无异,身体也恢复了健康。
    对于立志要科考的顾青云来说,有一个好身体比什么都重要。君不见很多秀才在考举人的时候就因为一点点受凉,再加上考场的压力和自身的焦虑,最后考出来了,人也差不多废了。运气好点的还可以养几个月就养好,运气不好的就直接来个病逝了。
    具体的可参考《红楼梦》里的贾珠,在贾府那么好的条件支持下,他考试都能考到英年早逝,更别提顾青云这种寒门弟子了。读书是很耗心血的一件事,没有补药可吃,那就只能自己懂得保养身体了。
    特别是他这么一副早产的身体,他更是要好好养了,不求能长命百岁,只求能活到六十岁就足以。对于他而言,能活着真是太好了。
    对于养生,他并不陌生,这要再次感谢他有前世的记忆。
    前世,他和外婆的感情很好,等他毕业回家乡工作的时候,那时可以每天回家住了。和外婆在一起的时间一长,突然惊觉她真的很老了,出于对失去外婆的恐惧,那段时间,顾青云经常翻看老年人养生的书,也经常在网上搜索相关的信息。
    所以对于养生,他还是有一点的了解。现在,那些知识就成了他在这个时代安身立命的底牌之一。
    养生不是中老年人才要做的事,如果从小就开始注重保养的话,他一定会越活越好的。
    现在每天早晨起来,他都要喝一杯温白开,能迅速缓解刚起床的不适应,清醒头脑。而且他喝水一定是一口一口慢慢喝,这样才能起到养脾胃的功效,不能一下子喝一大杯,要不然反而会伤脾,造成腹胀。
    起来后他先在院子里走一圈,舒展身体,再把太极拳打几遍,动作不正宗不要紧,反正要把身体和筋骨活动开了,完了后才吃早饭。吃完早饭这才慢吞吞地走到顾伯山家里,开始一个上午或一个时辰的学习,具体学习时间看顾伯山的安排。
    村里有些人家只吃两顿饭,但对于曾经家里是小地主的顾家来说,吃三顿饭是正常的,这已经是习惯了,实在不行就把两餐的量改成三餐也行。不过自从顾青云身体好了后,家里的情况也变好了。
    而且现在有比较高产的土豆、苞谷和红薯,加上青菜瓜果什么的,还是可以吃饱饭的。
    于是顾青云在吃完中饭后,就站立大约一刻钟,之后又在房里走上两刻钟,就小睡一会,时间大约在两刻钟到半个时辰之间。
    午睡起来后,顾青云一般还会继续读书。后来他六岁后,就开始练习毛笔字,因为科考要求字面整洁,所以大家练习的都是圆筋光黑大的小楷,他也不例外,一般这个时候,他就会在房里读书或练字。
    中途他会像现代一样,学个45分钟就会站起来活动一下。活动时间他都会去打扫鸡舍,或者帮他奶奶和娘亲做点家务活,这绝对是刷好感度的最好方法之一。
    当然,有时候他还会去抱抱自己的小堂弟。是的,小堂弟,在三年前,他七岁的时候,二婶终于生了个儿子,取名狗蛋。一年前,她又生了一个,还是儿子,现在刚满周岁呢,小名是狗剩。
    顾青云一下子就有了两个堂弟,对于他们名字的奇葩度,他报以了深切地同情,觉得自己的小名还是挺好的。不过顾家人实在是被吓怕了,越低贱的名字感觉越安全。
    在生完儿子后,顾青云觉得二婶的精气神一下子就变得不一样了。以前没生儿子的时候,她总是沉默寡言的,对他娘也是谦让居多。现在生了儿子,尤其是两个后,她的精神一下子就好起来了,对家里的事情也参与进来,多了一股“主人翁”精神。不像以前,好像游离在这个家之外。
    对于这种情况,顾青云是不担心的,因为他有一对堪称是神助攻的爹娘啊。
    可能是为了防止二房那边对自己读书有意见,顾大河和小陈氏经常在家里说一些以后顾青云读书有成后怎么报答爷爷奶奶啊、二叔二婶啊之类的话,还时常把顾伯山对他的夸奖在家里一说再说。
    对于这个,老陈氏很有兴趣,对于夸奖自己的乖孙子她总是不留余力的,恨不得从头夸到脚,连一根头发丝都不放过。当然,只在家里说,她毕竟是精明的,还不准备去村里八卦,树大招风,惹得大家都注意力放在自家身上。
    加上顾青云自己也懂得做人,他不走面无表情那一套,反而笑脸待人,而且他长得白嫩可爱,嘴巴也甜,常年读书熏陶出来的文雅,还是可以糊弄人的。
    时间日久,好像大家都被洗脑了,对于顾青云读书抱着期待和支持的态度。要不是顾青云保持头脑冷静,知道爹娘的深意,他还真的以为自己很聪明,读书考秀才是件很容易的事呢。
    所以,即使多了两个小堂弟后,顾青云在家中的地位还是没变,依然稳坐顾季山和老陈氏心中的第一宝座。
    之后,吃过晚饭,他在院子里开始散步消食,洗澡之前还会做俯卧撑,直到他自己觉得累了才停止。
    洗澡后,他也不会立即睡觉,反而开始背书。先把今天学的知识再背一遍,不记得的也先不翻书,然后再开始从《三字经》开始背起,一直背到今天学到的新内容。
    到了这一步,他就可以点油灯翻书看了,把自己刚才忘记的内容再看一遍,然后熄灯,开始疏通头发,尤其在冬天的时候更加会多梳头,因为头上的血管很多,多梳头可以促进新陈代谢,消除疲劳。
    最后,他终于可以躺在床上了,于是就把刚才忘记的内容心里默读一遍,如果还是不记得的话,不会再起床,只能等明天早上了。
    这种方法对于一些记忆力好的人来说是笨办法,但顾青云没办法,自己不是那种聪明人,而想要成为人上人,怎么不吃点苦?
    对于顾青云来说,保养身体更重要的是不要老是生气,他时常面带笑容,和别人之间的关系也会好一些,产生的矛盾也会少一些,这样一来,生活中能令他生气的事就越来越少。生气对神心脏都非常不好,所以顾青云会时常告诫自己遇事要想开点,尤其是古今不同,经常会遇到一些在现代觉得莫名其妙的奇葩事,自己要淡定,想开点,按照当地的习惯来。
    此外,还有一个养生的小手段,那就是多擦面。他平时有机会就多擦擦脸,据说这样能使面部更加有活性,红润。
    加上他家虽然不是有钱人,但还是可以吃饱的,他还天天有鸡蛋可以吃,隔三差五的,还可以吃顿荤腥,或是小河和沟里的鱼虾,或是山上倒霉掉进顾大河和顾二河挖的陷阱里的野物,或是便宜的大骨汤和猪下水。
    总之,六年的时间,让时光把他雕琢成了一个头发乌黑,面色红润,举止文雅的小少年,在村里拥有一定的人气,在家里也拥有一定的地位。
    这六年,顾家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一是银钱花费增多。他读书后一年起码要花费34两的银子,这是他单单在读书上的花费,不包括生活中的衣食住行。
    主要是他六岁后就要开始描红练字,为了练成一笔好字,他在用清水练习后,觉得自己这个字写得好了,才开始真正在纸上写。虽然这样花费的纸张变少了,但总归是要花费的,而纸张的费用不可能是顾伯山帮他们出,他自己还有两个孙子要读书呢。
    所以这些钱就花费在笔墨纸砚上了,即使他一再节省,还是要这么多。
    二是人口增多,人口赋税也增多,花费也跟着增多。
    第10章 养鸡
    不过有支出也有收入,顾家的银钱也跟着增多。前几年还不明显,等顾青云八岁的时候,他觉得自己有了一定的说服力,就开始跟着他爹去县里的书店,在书店里看免费书。
    回来的时候,他就会假借农书之名,在家里把自己知道的一点农业知识说出来,成不成由大人们决定,他不强求。
    顾青云所说的方法,一个就是套种,苞谷(玉米)地里可以套种大豆、南瓜、黄瓜和豌豆,大蒜可以和土豆、油菜一起套种,这样可以提高产量和改善土壤。这些都是现代他读书的时候学到的知识,加上在村里耳濡目染,到现在还记得,就赶紧说出来了。
    刚开始顾季山还觉得他在胡闹,种苞谷就种苞谷,没听说和大豆一起种,两个都能提高产量的。不过后来顾青云说了几次,他想了想,觉得这也没见浪费什么地,于是就打算试试。
    主要是给孙子一个面子。如果关系到稻谷的话,他是绝对不会同意的。
    结果那一年的苞米和大豆大丰收,每亩苞米比往年都多了一二十斤,八亩旱地还额外收了大豆200余斤。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