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25节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他民声大,在老百姓世界里官声不差,唯一可恶的地方是他讨厌文青,也不知道他来了之后,会不会把杜甫草堂毁了?”
    “不可能吧,他脑洞再大也不至于那么坏。”
    “听说他喜欢欺负小孩子、祸害美女,不知道是不是真的?”
    “好像有过这类劣迹,不过听说现在他从良了。”
    “别用圣人的标准要求他了。听说他最厉害的在于,能把一个地方变得富裕起来,拥有很多的猪肉鸡蛋,不会有人饿死。”
    “咱们成都本来就不缺少粮食。”
    “然而咱们缺钱啊,现在流行的话是要想富先修路,他是来修建传说中铁路的,听说往后就可以把咱们多余的物资卖出去了,然后换进来许多神奇东西。知道为什么江州已经很发达,物资很丰富,然而咱们却买不起江州制造吗?因为运不进来,进来以后运费实在太高,所以咱们买不起。”
    这个一晃眼,高方平在民间威望是越来越大,粉丝团也是有不少的,尚未到任成都,却已经有不少人在期盼他的到来。
    在这个西南边陲之地,其实赵家皇权的影响力甚至不如高方平大一些。有少数人连当今皇帝是谁都不知道,却知道大宋有个猪肉平。
    强人政治就这样,谁强大家就容易记住谁。成都人尤其如此。譬如从礼仪上说刘备是皇帝,和诸葛亮葬在一起,皇帝优先这个地就该叫汉昭烈庙。
    然而那仅仅是历史书和官方的口径,但是在民间,成都老百姓不怎么买刘备的帐,只管那个地方叫武侯祠,这个传统延续了近两千年。
    猪肉平作为大了,所以尚未进成都,粉丝群体对他的心态,实际上就是对诸葛的心态……
    入川的路尤其不好走,进度很慢。
    中秋早过去了,已经进入了九月末,高方平的队伍才刚刚进锦州。
    除了毕世静部一万五千骑兵外,还有沧州带出来的五万多山民。此外从京县、大名府、江州等各地调集的少年军、匠人、理科党,这些被调集起来支援边疆建设的知识青年,又是三千多人。
    这七万多的庞大队伍加上一万多军马,简直是一群大饭桶,粮草的补给,就能在让沿途州县把高方平的团队看做瘟神。
    没有任何地方官府敢接待这个团队。除非战乱,否则这是大宋历史上罕见的大迁徙。
    毕世静部乃是禁军,依大宋规矩,获得枢密院行军命令后,除了携带少部分底粮外,补给都要在沿途的州府进行。此点好说,地方负担再大,也要让朝廷的禁军就食。
    毕世静部吃了东西后,就会签字“吃了某州多少粮食”,其后上报那一路的转运使,然后户部会在收缴地方钱粮的时候给予减免。
    大宋的后勤制度就是这么操作的。否则这个时代最大的损耗就在运输,如果从中央直接调集军粮,根据大宋的尿性,一千吨粮食从汴京起运,到成都府时候最多剩二百吨。
    是的就有这么丧心病狂的损耗,官面理由是粮食被押运队伍路上吃光了。当然也会掺杂很大一部分贪污等各种损耗。
    那么鉴于大宋文官牛逼,父母官不怕军伍。于是中央禁军走到哪,就在哪个地方就食。这既能限制军伍作为,也能有效降低行军损耗。但缺点也很明显,这样的补给机制,很难支撑大规模的行军和机动,战争潜力相当的有限。
    因官僚系统的低效,然后是生产力不发达的古代,每个州的自有粮食是有限的。所以朝廷派出来的转运使,除了是帮助皇帝收缴钱粮外,也是应对这种情况的,转运使有权利调集多个州的钱粮和运力进行统筹。
    譬如当时西夏四十万大军侵宋,亡国阴云笼罩,为了高效,赵佶把高方平任命为北方都转运使,意思是只要能打赢宋夏之战,整个北方的钱粮不通过朝廷,都集中在高方平手里统筹。
    这些制度造成了毕世静部可以吃公粮。但那些最大群体、非编制内的几万山民和少年们,属于自带饭盒,穷的州府根本没能力拨付粮草让他们在路上吃饭,而有余粮的州府又因为自己的利益,不愿意让这几万人吃东西。
    开玩笑,换高方平也不愿意啊。这些家伙不在编制内,吃了以后把账单交上去朝廷就不认账。
    所以这才是此番行路难的原因,仅仅是沿途统筹大家的吃饭问题,就能耗费了高方平的大部分精力。
    高方平随队就是帮助他们解决官僚间的钱粮和政治问题的,至于其他根本无需高方平操心,毕世静部和少年军,能把整个队伍管理的井井有条、士气高昂。
    换个人,换以前的朝廷和政治倾轧的局面,不可能有谁有能力带着这样一只队伍、在不抢劫的情况下迁移。譬如当年的赵挺之如果打算这样建设成都府,蔡京绝对有能力让这只队伍饿死在路上、或者哗变,而这个过程绝对没谁犯错,不会被追究。
    好在现在的朝廷比以前健康多了,此外小李纲目下主持户部工作,虽然违背大宋体制,但李纲仍旧发文沿途,让他们一定程度要解决“铁道兵”的就食。虽然体制上所谓的铁道兵不合法,但在政治上高方平说有这个群体,那么他迟早是有的。
    于是李纲虽不能明目张胆的给沿途地方减免钱粮政策,却隐性承诺,但凡参与解决铁道兵就食问题的州府,会在其他的户部政策上、给予一定倾斜。
    其余的,就靠高方平和他们协调了。
    协调个蛋,仍旧是要付钱的。
    说白了高方平虽然带宰相职务,但现在不是他们的领导。既然成都府要这群人,那就得成都府给这群吃饭的人买单。
    所以妈的尚未去到成都府治所,目下已经欠了诸如巴州洋州这类流氓州府不少钱。是高方平亲自去签字打白条,这就等于是成都府欠这些州的钱,过后需要用成都府的财政尝还。
    还整不了这些二流子,恰好这些不怕高方平的牛逼人士,才是有骨气的地方父母官。他们咬着规矩,为了粮食安全,就说这是你成都自己的事,不关老子们的事,又能奈何。
    至于那些见风使舵的老狐狸贪官,那就简单了,高方平的队伍都没到,他们为了装逼就已经搜刮好民脂民膏,设立好露天大食堂,出城十里迎接红人高方平。吃饱喝足高方平要给他们签白条,他们笑嘻嘻的拒绝,表现出一副有能力、不差钱的样子来。
    世事就这德行。所以这一路到锦州,大多数是蹭吃蹭喝蹭过来的。既然是蹭就吃不太饱,虽然那些充大脑壳的不差钱的样子,然而吃太多的话羊毛出在羊身上,他们当地的老百姓就压力大了。
    第949章此路是我开此树是我栽
    进了锦州,就全然是高方平的治下了,它归属成都府路辖区。
    其他路没有省委书记,乃是四巨头、经略使,提刑官,常平官,转运使联合管辖。然后这四个巨头还没有管民的权利,民政权仍旧捏在那些知州的手里。
    不过目下高方平带宰相职务判成都府路,就没有四巨头了,包括各州的民政权也在高方平手里。
    其实林摅这家伙不算被整的太惨,此番进成都的班子里,林舅舅仍旧挟开封府的光辉简历,有“权知成都府”头衔。
    那个老滑头张绵成,已经接到吏部调令从江州出发,上任成都府民政参军。
    王德旺那孙子也不能在京城快活了,他在京根本没存在感,谁认识那个棒槌啊,根本没人鸟他,于是他主动找高方平毛遂自荐,获得成都府司法参军的“再就业岗位”。
    成都府路面临和吐蕃的一些关系,所以原本想把有过平吐蕃经验的童贯带进来,然而他撂挑子了,老太监他已经受够了和大魔王共事,便推脱年纪大了身体不好,不来成都。
    于是张叔夜发调令,把种师中从秦凤军任上借调入川,出任成都府路经略使。这么安排不是高方平需要他来打仗,论打仗的话就算他老哥也落伍了,不如新一代的毕世静等人,不过他和种师道师承一脉,都是修建攻势的酷吏专家。所以修铁路也是打仗,高方平需要战士来完成,而不是养尊处优的官僚文青。
    至于被带出来的那个最跳的郑居中,此番从枢密都承旨贬官为“永康军知军”。
    永康军乃是“同下州”建制,辖下两个县,青城县和导江县。这两个县合起来就是后世的都江堰市。
    这个地方非常重要,关系到了成都平原的富庶和安全问题。这就是设立永康军进行半军事化管理的原因。 ↑返回顶部↑
    “他民声大,在老百姓世界里官声不差,唯一可恶的地方是他讨厌文青,也不知道他来了之后,会不会把杜甫草堂毁了?”
    “不可能吧,他脑洞再大也不至于那么坏。”
    “听说他喜欢欺负小孩子、祸害美女,不知道是不是真的?”
    “好像有过这类劣迹,不过听说现在他从良了。”
    “别用圣人的标准要求他了。听说他最厉害的在于,能把一个地方变得富裕起来,拥有很多的猪肉鸡蛋,不会有人饿死。”
    “咱们成都本来就不缺少粮食。”
    “然而咱们缺钱啊,现在流行的话是要想富先修路,他是来修建传说中铁路的,听说往后就可以把咱们多余的物资卖出去了,然后换进来许多神奇东西。知道为什么江州已经很发达,物资很丰富,然而咱们却买不起江州制造吗?因为运不进来,进来以后运费实在太高,所以咱们买不起。”
    这个一晃眼,高方平在民间威望是越来越大,粉丝团也是有不少的,尚未到任成都,却已经有不少人在期盼他的到来。
    在这个西南边陲之地,其实赵家皇权的影响力甚至不如高方平大一些。有少数人连当今皇帝是谁都不知道,却知道大宋有个猪肉平。
    强人政治就这样,谁强大家就容易记住谁。成都人尤其如此。譬如从礼仪上说刘备是皇帝,和诸葛亮葬在一起,皇帝优先这个地就该叫汉昭烈庙。
    然而那仅仅是历史书和官方的口径,但是在民间,成都老百姓不怎么买刘备的帐,只管那个地方叫武侯祠,这个传统延续了近两千年。
    猪肉平作为大了,所以尚未进成都,粉丝群体对他的心态,实际上就是对诸葛的心态……
    入川的路尤其不好走,进度很慢。
    中秋早过去了,已经进入了九月末,高方平的队伍才刚刚进锦州。
    除了毕世静部一万五千骑兵外,还有沧州带出来的五万多山民。此外从京县、大名府、江州等各地调集的少年军、匠人、理科党,这些被调集起来支援边疆建设的知识青年,又是三千多人。
    这七万多的庞大队伍加上一万多军马,简直是一群大饭桶,粮草的补给,就能在让沿途州县把高方平的团队看做瘟神。
    没有任何地方官府敢接待这个团队。除非战乱,否则这是大宋历史上罕见的大迁徙。
    毕世静部乃是禁军,依大宋规矩,获得枢密院行军命令后,除了携带少部分底粮外,补给都要在沿途的州府进行。此点好说,地方负担再大,也要让朝廷的禁军就食。
    毕世静部吃了东西后,就会签字“吃了某州多少粮食”,其后上报那一路的转运使,然后户部会在收缴地方钱粮的时候给予减免。
    大宋的后勤制度就是这么操作的。否则这个时代最大的损耗就在运输,如果从中央直接调集军粮,根据大宋的尿性,一千吨粮食从汴京起运,到成都府时候最多剩二百吨。
    是的就有这么丧心病狂的损耗,官面理由是粮食被押运队伍路上吃光了。当然也会掺杂很大一部分贪污等各种损耗。
    那么鉴于大宋文官牛逼,父母官不怕军伍。于是中央禁军走到哪,就在哪个地方就食。这既能限制军伍作为,也能有效降低行军损耗。但缺点也很明显,这样的补给机制,很难支撑大规模的行军和机动,战争潜力相当的有限。
    因官僚系统的低效,然后是生产力不发达的古代,每个州的自有粮食是有限的。所以朝廷派出来的转运使,除了是帮助皇帝收缴钱粮外,也是应对这种情况的,转运使有权利调集多个州的钱粮和运力进行统筹。
    譬如当时西夏四十万大军侵宋,亡国阴云笼罩,为了高效,赵佶把高方平任命为北方都转运使,意思是只要能打赢宋夏之战,整个北方的钱粮不通过朝廷,都集中在高方平手里统筹。
    这些制度造成了毕世静部可以吃公粮。但那些最大群体、非编制内的几万山民和少年们,属于自带饭盒,穷的州府根本没能力拨付粮草让他们在路上吃饭,而有余粮的州府又因为自己的利益,不愿意让这几万人吃东西。
    开玩笑,换高方平也不愿意啊。这些家伙不在编制内,吃了以后把账单交上去朝廷就不认账。
    所以这才是此番行路难的原因,仅仅是沿途统筹大家的吃饭问题,就能耗费了高方平的大部分精力。
    高方平随队就是帮助他们解决官僚间的钱粮和政治问题的,至于其他根本无需高方平操心,毕世静部和少年军,能把整个队伍管理的井井有条、士气高昂。
    换个人,换以前的朝廷和政治倾轧的局面,不可能有谁有能力带着这样一只队伍、在不抢劫的情况下迁移。譬如当年的赵挺之如果打算这样建设成都府,蔡京绝对有能力让这只队伍饿死在路上、或者哗变,而这个过程绝对没谁犯错,不会被追究。
    好在现在的朝廷比以前健康多了,此外小李纲目下主持户部工作,虽然违背大宋体制,但李纲仍旧发文沿途,让他们一定程度要解决“铁道兵”的就食。虽然体制上所谓的铁道兵不合法,但在政治上高方平说有这个群体,那么他迟早是有的。
    于是李纲虽不能明目张胆的给沿途地方减免钱粮政策,却隐性承诺,但凡参与解决铁道兵就食问题的州府,会在其他的户部政策上、给予一定倾斜。
    其余的,就靠高方平和他们协调了。
    协调个蛋,仍旧是要付钱的。
    说白了高方平虽然带宰相职务,但现在不是他们的领导。既然成都府要这群人,那就得成都府给这群吃饭的人买单。
    所以妈的尚未去到成都府治所,目下已经欠了诸如巴州洋州这类流氓州府不少钱。是高方平亲自去签字打白条,这就等于是成都府欠这些州的钱,过后需要用成都府的财政尝还。
    还整不了这些二流子,恰好这些不怕高方平的牛逼人士,才是有骨气的地方父母官。他们咬着规矩,为了粮食安全,就说这是你成都自己的事,不关老子们的事,又能奈何。
    至于那些见风使舵的老狐狸贪官,那就简单了,高方平的队伍都没到,他们为了装逼就已经搜刮好民脂民膏,设立好露天大食堂,出城十里迎接红人高方平。吃饱喝足高方平要给他们签白条,他们笑嘻嘻的拒绝,表现出一副有能力、不差钱的样子来。
    世事就这德行。所以这一路到锦州,大多数是蹭吃蹭喝蹭过来的。既然是蹭就吃不太饱,虽然那些充大脑壳的不差钱的样子,然而吃太多的话羊毛出在羊身上,他们当地的老百姓就压力大了。
    第949章此路是我开此树是我栽
    进了锦州,就全然是高方平的治下了,它归属成都府路辖区。
    其他路没有省委书记,乃是四巨头、经略使,提刑官,常平官,转运使联合管辖。然后这四个巨头还没有管民的权利,民政权仍旧捏在那些知州的手里。
    不过目下高方平带宰相职务判成都府路,就没有四巨头了,包括各州的民政权也在高方平手里。
    其实林摅这家伙不算被整的太惨,此番进成都的班子里,林舅舅仍旧挟开封府的光辉简历,有“权知成都府”头衔。
    那个老滑头张绵成,已经接到吏部调令从江州出发,上任成都府民政参军。
    王德旺那孙子也不能在京城快活了,他在京根本没存在感,谁认识那个棒槌啊,根本没人鸟他,于是他主动找高方平毛遂自荐,获得成都府司法参军的“再就业岗位”。
    成都府路面临和吐蕃的一些关系,所以原本想把有过平吐蕃经验的童贯带进来,然而他撂挑子了,老太监他已经受够了和大魔王共事,便推脱年纪大了身体不好,不来成都。
    于是张叔夜发调令,把种师中从秦凤军任上借调入川,出任成都府路经略使。这么安排不是高方平需要他来打仗,论打仗的话就算他老哥也落伍了,不如新一代的毕世静等人,不过他和种师道师承一脉,都是修建攻势的酷吏专家。所以修铁路也是打仗,高方平需要战士来完成,而不是养尊处优的官僚文青。
    至于被带出来的那个最跳的郑居中,此番从枢密都承旨贬官为“永康军知军”。
    永康军乃是“同下州”建制,辖下两个县,青城县和导江县。这两个县合起来就是后世的都江堰市。
    这个地方非常重要,关系到了成都平原的富庶和安全问题。这就是设立永康军进行半军事化管理的原因。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