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节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其余那些推销不出冷淘面的小厨娘们自然难免发急。这时候静观发话了:“大家切莫着急,我自会将这些冷淘面一一尝过。”
    阿俏知道,香客们的口味偏好千差万别,而最终要挑选一名弟子的人却终究是静观。
    只见静观取了一只小碗,一只铜勺,一双筷子,开始走到每一桌跟前,从各人面前的瓷碗里舀一勺汤,挟一筷子面品尝。品尝之前,静观会将手中的碗筷放在桌上,然后双手合什,向小姑娘们行一礼,意在谢过各人准备这道冷淘面的诚意,她这才直起身动筷品尝。
    眼看着静观往这边过来,阿俏心里也不免紧张。她眼见着静观尝过寇珍的冷淘面,面露微笑与赞许,郑重向寇珍躬身致意。寇珍见了,又惊又喜,连忙合什还礼。阿俏便知,寇珍定是将静观所述的方法完全掌握,完美复刻了这样一份冷淘素面,因此得了静观的赞许。
    可是她呢,她却是在原有方子的基础上,改动了不少地方,虽然她的素面能得了香客的好评,可是她到底没有把握,不晓得静观能不能接受她用改良法子做出来的冷淘素面。
    阿俏做冷淘面的方法,一半来自于上辈子静观的指点,一半则来自她阮家熬制素高汤的方法,两者加以结合,予以改进,阿俏自认为比两家原本的方法都要更胜一筹,可是她却没把握,静观能否认可这种“不按规矩来”的做法。
    一时静观来到阿俏面前,垂首看了一眼阿俏面前碗中浓黑的汤汁,已经惊讶地说:“这样颜色的面汤……”
    周围几个小厨娘的眼光齐刷刷地冲阿俏这里扫过来,姜曼容的眼光尤为热切。
    “……我平生只在虎丘一带见过一次,尝过之后,便终身难忘。然而我却始终没能想通,到底如何才能烹制出这样的高汤。”
    静观这样说,阿俏赶紧捧起一碗,将整只面碗双手递到静观身前。静观便索性将自己的碗放在了一旁,接过阿俏手里的碗,舀了一勺汤,放入口中。
    静观闭目细尝的时候,阿俏一颗心始终在扑通扑通乱跳,不知静观会是什么反应。
    片刻后静观睁开眼,伸筷挟了面条与笋脯,都细细尝过,然后便放下面碗,再次向阿俏合什,只听她诚挚地说:“阮姑娘,做这道冷淘素面,你比我更好,我该向你请教,请你多多指点。”
    第57章
    见到静观大师向自己行礼,阿俏一下子慌了手脚,不知该怎么办才好,她赶紧双手合什,也向静观鞠躬致意,心里甚至有点儿怀疑,刚才静观师太那句话“请你多多指点”,自己是不是听错了她才是那个前来拜师学艺的啊!
    可当她抬起脸,望见静观师太平和的眼神,阿俏一下子明白了。
    这位静观师太胸怀宽广而冲淡,早已没有了“自我”的观念,心中更加没有什么师徒与辈分之分。她见到阿俏做得好,就诚心诚意的赞好,想要学习背后的方法。若说以前,阿俏是钦佩静观精妙的烹饪手段,可如今,她更为静观这一副虚怀若谷的心胸而生出十分的敬意。
    “静观大师,这个我万万不敢当的。说来我只是在大师所教的方法之上,稍稍加以改动,才做出了这样素面。大师若说指点,我可真是惭愧得紧了。”
    阿俏做的素汤,比起静观的方法,唯一的区别就在蘑菇汁:她的蘑菇汁只熬了一次,而且没有经过过滤,而是静置澄清之后,再滗出来,将最底下一层的渣滓倒掉,然后重复几次,将渣滓沉淀去尽,过程中完全不加清水,所以比按照静观方法熬出来的蘑菇汁要醇厚得多。
    除此之外,阿俏的蘑菇汁与笋汁,是等到临上山之前的最后一刻,才混合到一处的,这样正可以消减蘑菇汁与笋汁长时间“相撞”之后产生的一点点涩味。
    但是仅仅只这两样细小的不同,却令阿俏做出来的冷淘素面,比旁人做的高出了不止一筹。可阿俏却知道,这根本不是她有多聪明颖悟,她只是站在了前辈们的肩上啊!若没有上辈子静观的指点,也就不会有今天阿俏面前的这一碗素面。所以,此刻的阿俏,心里满怀着对静观的感激,甚至有些惶恐,全无一丝一毫的自满与得意。
    见到阿俏的冷淘面受到静观师太如此高的评价,寇珍正转头去望着她,乐得几乎要合不拢嘴了。阿俏却感到一道满含妒火的眼光往自己这边看过来,她一抬头,那嫉妒马上就转做了钦羡,阿俏正见到姜曼容眼波盈盈,望着自己。
    不一会儿,静观师太就转到了姜曼容那里,尝过了,也赞了两句,夸她用笋脯用得恰到好处,不止添了鲜味,而且也调整了冷淘面的咸淡口感。
    姜曼容暗自得意,往阿俏那边瞥了一眼。可阿俏甚至连看也不看她一眼,只扭过头去与寇珍说话。
    有些人,越是不在乎,越是不理会她的挑衅,她就越会独自生气,暗中跳脚。
    姜曼容就是这样一个人。果然,她的胸口又开始一起一伏,轻轻地咬着下唇,心中不知在琢磨些什么。冷不防姜曼容身边的同伴发了话:“姜姑娘,原来你这是笋脯啊!”
    “是啊,你早先告诉我们这是擦锅菜,还说吃起来味道太粗,没人用在菜里的,可是现在怎么就变成笋脯了呢”
    姜曼容心里“咯噔”一声,她早先为了瞒住其他人,没说实话,现在根本不知道该怎么圆回来,只能开口硬梆梆地辩解:“这……这个确实是笋脯啊!但是你当时问起的,是擦锅菜没错,那两样长得挺像的……”
    旁人听着将信将疑,也有不愿信她的鬼话的:“得了吧,难为我们还那么好心,将师太说的每一个字都详详细细地又说了一遍给你听,你却这样藏私。你这样的人……哼,算我们是白瞎了眼!”
    同伴义愤,对姜曼容一点儿影响都没有。她始终在察看静观的神色,能猜到静观心中已经有了大致的结果。
    果然,静观师太点了寇珍、阿俏、姜曼容三人,和另外一位叫做吴晓梅的姑娘先留下。其余四人则由知客的女尼恭敬送到外面的静室去等候,静观大师说是一会儿会过去送她们每人一本《云林堂饮食制度集》的手抄本,并亲自为她们解释些饮馔之道上的疑问。
    这四名小姑娘也明白,她们这算是和“云林菜”擦肩而过了。这时恰逢静观到山门外送别诸位香客女眷。她们四个人就聚在一起,凑着头商量了一会儿,派出了一个代表,走到阿俏她们几个面前:“寇姑娘、阮姑娘、吴姐姐,你们三个人当中……无论是谁当大师的弟子,我们都服气。拜托了,你们,不管是谁,请帮我们出口气,千万别让,千万别让……”
    大家一起别过头,望着就站在一旁的姜曼容。
    只见姜曼容立在那里,霎时就红了眼圈,她的头深深地垂了下去,然后双膝一软,就向那四个被淘汰了的姑娘拜了下去,语音里带着哭腔,柔柔弱弱地说:“姐姐们,请你们原谅我,请你们一定原谅我,我这也是没有办法……静观大师这里是我,是我……唯一的机会。”
    改变她苦难重重的人生,唯一的机会。
    伴随着她的低声啜泣,姜曼容耳边戴着的那朵小白花在风中轻轻颤抖,远处几人大多见不得这种情形,再想起姜曼容的身世,顿时觉得揪心无比。
    “算了,姜姑娘,我们不跟你计较了,原本也是你的手艺比我们好些。”其中一人终于开了腔,“希望你得偿所愿吧!”说着她们几个转身就走,出去找知客女尼去了。
    姜曼容这才收了泪,委委屈屈地站了起来,低着头立在一旁,不断用手背去擦拭面上的泪痕。
    这时候阿俏来到她跟前,盯着她半晌,终于不带任何感情地开了口,说:“姜姑娘!”
    姜曼容颤声开口:“三小姐有何指教,请尽管吩咐。”
    阿俏很平静,回复她:“你从来没有做过我家的佣人,不必刻意用这种称呼。”
    她顿了顿,再次开口:“我只想告诉你一句,你……说这是你唯一的机会,可是这‘云林菜’,对我们几个来说,也都是唯一的机会,甚至对‘云林菜’,这也是唯一的机会……”
    这是“云林菜”挑选唯一传人的机会,若是落到心术不正、贪图名利的人手中,早晚会湮灭在中华那么多别具特色的菜系之中。阿俏一想到此,就觉得痛心。
    “姜姑娘,我对你的坚持非常钦佩,我从来不敢轻视你,也一直当你是一个非常厉害的对手,而且往后,我也绝不会对你有半分容让。”阿俏这话缓缓说出口,心里还想非常再补一句:赶紧将你这副恶心的假面收起来吧!
    也不知姜曼容是不是听出了阿俏的心声,脸上的戚容就此也收了,泪水说没就没了,腰板也渐渐挺直她知道在阿俏面前继续装柔弱已经没有用了。
    “谢谢你提点,”姜曼容有礼貌地向阿俏点头致意。
    这时候寇珍站到阿俏身边,也不客气地加了一句:“我也是一样,说实话,竞争就是竞争,比拼的是实力高低,哪怕是好朋友也是一样,而你这样的人,我就更不多说了!”
    吴晓梅则一个人立在阿俏和寇珍两人身后,茫然地睁着一对眼,望着她们几个。她还有点儿懵,有点儿摸不清楚状况,只不过姜曼容似乎已经惹毛了所有人,她自然也不敢再对姜曼容掉以轻心了。
    这时候静观师太从山门处赶了回来,望着四个女孩子微笑着说:“孩子们,你们也都饿了吧?先随我来去吃一点东西,回头再收拾。”
    说着,静观就将阿俏她们四人一起带去禅堂后面的大厨房。在那里,这位年逾花甲的老人却如一个孩子一样面带笑容,喜孜孜地端了七八个坛子出来。
    “来吧,看看这些腌渍的小菜,合不合你们的胃口。”
    第58章
    静观师太一下子留下了阿俏她们四个人,这令阿俏有点儿意外。
    上辈子她记得自己输了冷淘素面这一局,就和其他人一起回去了。静观师太只留下了姜曼容一个。
    可是如今,很明显,静观师太却想在她们四个人当中,再选一人,作为她的传人。这是阿俏上辈子没有经历过的事,更不知道静观师太会再给她们四人什么样的考验。
    没想到这位大师却欢欢喜喜地将她们几个迎进了大厨房,取出几个坛子,要她们一起来尝一尝几道腌渍的小菜。
    还别说,阿俏为这冷淘面忙碌了一个早上,然后又是爬山,又是张罗,确实是饿了。她就老实不客气地去寻了碗筷,帮着静观师太一起,将瓷坛子里盛着的小菜盛出来。
    “新鲜的,今天早上刚刚腌上的。”静观大师微笑着招呼几个女孩子。
    寇珍等人也过来帮忙,大家毫不客气地各自盛了碗糙米饭,然后就着这些小菜开始吃饭。
    阿俏仔细看了看,见这些“小菜”并非像她的酱园那样出产的“酱菜”,而是新鲜的菜蔬,烫熟之后再腌渍入味,水芹、木耳、藕片、切成一小片一小片的香菇……送入口中,脆脆的、软软的、香香的,每一件是下饭的好东西。
    正在阿俏细细地品尝这些腌渍小菜,打算辨清做法和配料的时候,姜曼容却一直打量着静观师太。她料想静观师太给她们的最后一场考验,应该就从这小菜上起。
    果然,只听静观师太开了口:“最近有人求上门,想让我帮着做一款这些小菜的拼盘,我试着将小菜都做了出来,可是怎么也做不出满意的拼盘。大家用过斋饭,也帮我想一想吧!”
    静观接着解释了:这间厨房里所有的食材和器皿她们都可以用,但是要以这些小菜为主,做一道拼盘。
    “‘云林菜’毕竟是倪云林传下来的东西,不仅要好味,看上去也要美观雅致,方不负这‘云林’二字。”静观平和地向四个姑娘解释。
    阿俏她们却相顾有些愕然能猜到这小菜上有考题,可她们万万没想到这考题竟然与烹饪没有任何直接的关联,而是关于“美”的。
    阿俏明白其中的情由:这“云林菜”的创始之人,倪瓒倪云林,身为元四家之首,美学造诣极高,有不少名画传世,画法疏简、格调淡雅。所以,这倪云林传下来的“云林菜”,怎么能够不“美”呢?
    交代完这些,静观就说:“你们也不用着急,我先去前面看看她们四个去。你们尽管多想想,多试试也无妨。小菜反正都在这里。什么时候你们觉得妥当了,好看了,端过来给我,就成。”
    阿俏她们四个都应了,大多已经无心吃饭,纷纷胡乱扒完了碗里的糙米饭,就将碗筷搁在一边,开始琢磨这些“小菜”。
    阿俏数了数,见总共有十样小菜,大多是颜色比较深的,如那木耳、藕片、香菇、小片香干、带衣花生,也有清浅翠绿的,如那脆生生的水芹菜、烫过的青菠,还有些颜色非常浅,是新发的黄豆芽与绿豆芽。
    正当阿俏还望着这些“小菜”暗自琢磨的时候,姜曼容已经起身,率先在大厨房里开始寻找合适的器皿。俗话说,美食美器,静观师太既然明确说了,拼盘要“美”,器皿是第一要务,姜曼容脑筋动得很快,率先就找了起来。
    阿俏她们见状,也赶紧动手,一起寻找。可惜天不遂人愿,这西林馆的大厨房里,就只有白瓷与褐色的粗瓷两种。阿俏她们将所有能用做盛器的东西都收拾出来,放在桌面上,都是面面相觑:四只白瓷的扁平大盘,以及许多看上去十分粗糙的粗瓷碟子,这些碟子极小,口径不过一两寸,高半寸许,除此之外,就只有茶杯和用来盛腌菜的瓷器缸子了。
    寇珍在四人当中年纪较长一些,当下开口:“这四个大盘,我们每个人一人一个,反正也用不到第二个去。这些小碗,大家用得着的就随意取用,你们说,好不好?”
    一时阿俏她们都无异议,寇珍便叹了口气,说:“唉,这下子,不就是要逼着人雕花了么?”
    她口中所说的“雕花”,也是厨技的一种,将西瓜、萝卜、黄瓜之类的果蔬加以雕刻,呈现栩栩如生的形状,放在盛菜的盘子上,作为对菜式的装饰,吃起来却是没啥味道的。
    寇珍这一句话出口,姜曼容和吴晓梅两个相互看看,三个人又同时动手,又开始在大厨房里翻起来,各自去找想要的材料与工具。
    很快,寇珍找到了几根新鲜的萝卜,转过头来惊讶地看着阿俏,问:“阿俏,你不找材料雕花么?”
    阿俏尴尬地冲朋友笑笑,说:“我不会……”
    寇珍刚刚开口,想说“你开玩笑吧”,可看了阿俏脸上的神情,她突然明白过来:阿俏真的不会雕花。
    “家里……这种活计都叫二厨包圆了,嘿嘿!”阿俏向寇珍解释。她心里有数,要论这雕花的手艺,大厨房里的四个人里,恐怕要数姜曼容最好。因为酒楼菜多用到雕花,而姜曼容又是跟着父亲从小在酒楼长大的,恐怕一点点年纪的时候就已经开始帮着大人雕花了。
    而她家做的是富贵菜,阮家标榜富贵人家的家常饮食,重视食物的本味多过外在装饰,因此阿俏平常从来不雕花,偶尔觉得一定要放个雕花才好看的时候,阮家就会有一名二厨出马,雕个红皮萝卜就成了。所以阿俏在这一项上,完全不在行。
    听见阿俏这么说,寇珍是睁大了眼,而姜曼容与吴晓梅对视一眼,都是松了一口气,觉得去了一名最大的劲敌。一听说阿俏不会雕花,她们两人就都觉得阿俏在本轮考核中必输无疑,一定是出局了。
    “这我可帮不了你了!”寇珍放下手中的萝卜,带着惋惜的眼光看着阿俏。
    阿俏咬了咬下唇,勉强笑了笑,冲寇珍摇摇头,说:“没事的,我再琢磨琢磨。”
    饶是这么说,阿俏心里却始终如同压上了块大石头,烦闷不已。她过去取了几只粗瓷小碗,分别将静观准备下的小菜一样样地盛在了小碗里,然后将那小碗盛在大大的瓷盘上,左看右看,却也始终没能看出什么门道来。
    到了这时候,阿俏真的有点儿沉不住气了,她觉得气闷非常,索性推开大厨房的门,坐在厨房的门槛上,抬头望望望头顶上湛蓝湛蓝的一方天空,心里想:到底有什么办法呢?
    适才静观师太说得很明白:每个人各自做一道小菜的拼盘,而且这拼盘要看上去美,并没有说要雕花。可如果不雕花,怎么才能叫这拼盘看起来更美呢?
    阿俏左思右想,始终都没能想到什么好点子,回头一看,只见厨房里寇珍已经用个红皮萝卜雕出了一朵芍药花,青皮萝卜摆在她手边,大约一会儿是要做叶子。
    而寇珍身后的姜曼容更是厉害,只见她手中的一根红萝卜上,凤冠凤头凤身已经渐渐显露出来,雕工精细,那凤凰的模样简直活灵活现,惟妙惟肖。
    姜曼容身旁,吴晓梅的水平大概与阿俏差不多,雕花刀都拿得不大对,她大约想要雕一朵花出来,可手里的菜蔬怎么看怎么像个铃铛。阿俏真的有点儿想劝她你要不就真的雕个铃铛吧!
    见了吴晓梅的架势,阿俏就知道,若要赶鸭子上架是肯定不成的。她必须想出别的法子来。于是阿俏别过头,望着西林馆的院落。
    这是个非常传统的古典院落,院两侧是草地,尽头的土垄里种植着一排排的菜蔬,角落则种了一丛秋菊,金黄色的菊瓣刚刚卷开。而院子中间正对院门是一条卵石铺就的小路,各种颜色的卵石深深浅浅,杂乱无章地排列着,却自然有一种凌乱的美感。
    阿俏忍不住心想:我这是在哪里,是要做什么?
    她定了定神,自己告诉自己,她这是在惠山后的一座尼庵里,想要通过考核,拜“云林菜”唯一的传人静观师太为师。这云林菜,源自元四家之首的倪云林,这倪云林,最是讲究疏淡简约的美……
    对了,美!说起菜式之美,再加上身处僧尼院,阿俏自然而然地又想起五代时候的尼姑名厨梵正,曾用各种食材合成《辋川图小样》,能使“菜上有山水,盘中溢诗歌”,将摆盘之美发挥到了极致。
    想到这里,阿俏豁地一下站起身,吃惊不已地望着眼前的卵石小径,那杂乱无章的各色卵石,在她眼中,仿佛成了一小碟一小碟腌渍菜式的样子。她忽然有些灵感,可是那灵感稍纵即逝,又倏忽不见了。
    阿俏赶紧转身,回到大厨房里,拿起属于她的那只大汤盘,然后将一只一只的粗瓷小碟取来,摆在她的白色大盘里。阿俏看了看,始终觉得不满意,又回到院门口,呆呆地望着院中的卵石小路发了一会儿呆。 ↑返回顶部↑
    其余那些推销不出冷淘面的小厨娘们自然难免发急。这时候静观发话了:“大家切莫着急,我自会将这些冷淘面一一尝过。”
    阿俏知道,香客们的口味偏好千差万别,而最终要挑选一名弟子的人却终究是静观。
    只见静观取了一只小碗,一只铜勺,一双筷子,开始走到每一桌跟前,从各人面前的瓷碗里舀一勺汤,挟一筷子面品尝。品尝之前,静观会将手中的碗筷放在桌上,然后双手合什,向小姑娘们行一礼,意在谢过各人准备这道冷淘面的诚意,她这才直起身动筷品尝。
    眼看着静观往这边过来,阿俏心里也不免紧张。她眼见着静观尝过寇珍的冷淘面,面露微笑与赞许,郑重向寇珍躬身致意。寇珍见了,又惊又喜,连忙合什还礼。阿俏便知,寇珍定是将静观所述的方法完全掌握,完美复刻了这样一份冷淘素面,因此得了静观的赞许。
    可是她呢,她却是在原有方子的基础上,改动了不少地方,虽然她的素面能得了香客的好评,可是她到底没有把握,不晓得静观能不能接受她用改良法子做出来的冷淘素面。
    阿俏做冷淘面的方法,一半来自于上辈子静观的指点,一半则来自她阮家熬制素高汤的方法,两者加以结合,予以改进,阿俏自认为比两家原本的方法都要更胜一筹,可是她却没把握,静观能否认可这种“不按规矩来”的做法。
    一时静观来到阿俏面前,垂首看了一眼阿俏面前碗中浓黑的汤汁,已经惊讶地说:“这样颜色的面汤……”
    周围几个小厨娘的眼光齐刷刷地冲阿俏这里扫过来,姜曼容的眼光尤为热切。
    “……我平生只在虎丘一带见过一次,尝过之后,便终身难忘。然而我却始终没能想通,到底如何才能烹制出这样的高汤。”
    静观这样说,阿俏赶紧捧起一碗,将整只面碗双手递到静观身前。静观便索性将自己的碗放在了一旁,接过阿俏手里的碗,舀了一勺汤,放入口中。
    静观闭目细尝的时候,阿俏一颗心始终在扑通扑通乱跳,不知静观会是什么反应。
    片刻后静观睁开眼,伸筷挟了面条与笋脯,都细细尝过,然后便放下面碗,再次向阿俏合什,只听她诚挚地说:“阮姑娘,做这道冷淘素面,你比我更好,我该向你请教,请你多多指点。”
    第57章
    见到静观大师向自己行礼,阿俏一下子慌了手脚,不知该怎么办才好,她赶紧双手合什,也向静观鞠躬致意,心里甚至有点儿怀疑,刚才静观师太那句话“请你多多指点”,自己是不是听错了她才是那个前来拜师学艺的啊!
    可当她抬起脸,望见静观师太平和的眼神,阿俏一下子明白了。
    这位静观师太胸怀宽广而冲淡,早已没有了“自我”的观念,心中更加没有什么师徒与辈分之分。她见到阿俏做得好,就诚心诚意的赞好,想要学习背后的方法。若说以前,阿俏是钦佩静观精妙的烹饪手段,可如今,她更为静观这一副虚怀若谷的心胸而生出十分的敬意。
    “静观大师,这个我万万不敢当的。说来我只是在大师所教的方法之上,稍稍加以改动,才做出了这样素面。大师若说指点,我可真是惭愧得紧了。”
    阿俏做的素汤,比起静观的方法,唯一的区别就在蘑菇汁:她的蘑菇汁只熬了一次,而且没有经过过滤,而是静置澄清之后,再滗出来,将最底下一层的渣滓倒掉,然后重复几次,将渣滓沉淀去尽,过程中完全不加清水,所以比按照静观方法熬出来的蘑菇汁要醇厚得多。
    除此之外,阿俏的蘑菇汁与笋汁,是等到临上山之前的最后一刻,才混合到一处的,这样正可以消减蘑菇汁与笋汁长时间“相撞”之后产生的一点点涩味。
    但是仅仅只这两样细小的不同,却令阿俏做出来的冷淘素面,比旁人做的高出了不止一筹。可阿俏却知道,这根本不是她有多聪明颖悟,她只是站在了前辈们的肩上啊!若没有上辈子静观的指点,也就不会有今天阿俏面前的这一碗素面。所以,此刻的阿俏,心里满怀着对静观的感激,甚至有些惶恐,全无一丝一毫的自满与得意。
    见到阿俏的冷淘面受到静观师太如此高的评价,寇珍正转头去望着她,乐得几乎要合不拢嘴了。阿俏却感到一道满含妒火的眼光往自己这边看过来,她一抬头,那嫉妒马上就转做了钦羡,阿俏正见到姜曼容眼波盈盈,望着自己。
    不一会儿,静观师太就转到了姜曼容那里,尝过了,也赞了两句,夸她用笋脯用得恰到好处,不止添了鲜味,而且也调整了冷淘面的咸淡口感。
    姜曼容暗自得意,往阿俏那边瞥了一眼。可阿俏甚至连看也不看她一眼,只扭过头去与寇珍说话。
    有些人,越是不在乎,越是不理会她的挑衅,她就越会独自生气,暗中跳脚。
    姜曼容就是这样一个人。果然,她的胸口又开始一起一伏,轻轻地咬着下唇,心中不知在琢磨些什么。冷不防姜曼容身边的同伴发了话:“姜姑娘,原来你这是笋脯啊!”
    “是啊,你早先告诉我们这是擦锅菜,还说吃起来味道太粗,没人用在菜里的,可是现在怎么就变成笋脯了呢”
    姜曼容心里“咯噔”一声,她早先为了瞒住其他人,没说实话,现在根本不知道该怎么圆回来,只能开口硬梆梆地辩解:“这……这个确实是笋脯啊!但是你当时问起的,是擦锅菜没错,那两样长得挺像的……”
    旁人听着将信将疑,也有不愿信她的鬼话的:“得了吧,难为我们还那么好心,将师太说的每一个字都详详细细地又说了一遍给你听,你却这样藏私。你这样的人……哼,算我们是白瞎了眼!”
    同伴义愤,对姜曼容一点儿影响都没有。她始终在察看静观的神色,能猜到静观心中已经有了大致的结果。
    果然,静观师太点了寇珍、阿俏、姜曼容三人,和另外一位叫做吴晓梅的姑娘先留下。其余四人则由知客的女尼恭敬送到外面的静室去等候,静观大师说是一会儿会过去送她们每人一本《云林堂饮食制度集》的手抄本,并亲自为她们解释些饮馔之道上的疑问。
    这四名小姑娘也明白,她们这算是和“云林菜”擦肩而过了。这时恰逢静观到山门外送别诸位香客女眷。她们四个人就聚在一起,凑着头商量了一会儿,派出了一个代表,走到阿俏她们几个面前:“寇姑娘、阮姑娘、吴姐姐,你们三个人当中……无论是谁当大师的弟子,我们都服气。拜托了,你们,不管是谁,请帮我们出口气,千万别让,千万别让……”
    大家一起别过头,望着就站在一旁的姜曼容。
    只见姜曼容立在那里,霎时就红了眼圈,她的头深深地垂了下去,然后双膝一软,就向那四个被淘汰了的姑娘拜了下去,语音里带着哭腔,柔柔弱弱地说:“姐姐们,请你们原谅我,请你们一定原谅我,我这也是没有办法……静观大师这里是我,是我……唯一的机会。”
    改变她苦难重重的人生,唯一的机会。
    伴随着她的低声啜泣,姜曼容耳边戴着的那朵小白花在风中轻轻颤抖,远处几人大多见不得这种情形,再想起姜曼容的身世,顿时觉得揪心无比。
    “算了,姜姑娘,我们不跟你计较了,原本也是你的手艺比我们好些。”其中一人终于开了腔,“希望你得偿所愿吧!”说着她们几个转身就走,出去找知客女尼去了。
    姜曼容这才收了泪,委委屈屈地站了起来,低着头立在一旁,不断用手背去擦拭面上的泪痕。
    这时候阿俏来到她跟前,盯着她半晌,终于不带任何感情地开了口,说:“姜姑娘!”
    姜曼容颤声开口:“三小姐有何指教,请尽管吩咐。”
    阿俏很平静,回复她:“你从来没有做过我家的佣人,不必刻意用这种称呼。”
    她顿了顿,再次开口:“我只想告诉你一句,你……说这是你唯一的机会,可是这‘云林菜’,对我们几个来说,也都是唯一的机会,甚至对‘云林菜’,这也是唯一的机会……”
    这是“云林菜”挑选唯一传人的机会,若是落到心术不正、贪图名利的人手中,早晚会湮灭在中华那么多别具特色的菜系之中。阿俏一想到此,就觉得痛心。
    “姜姑娘,我对你的坚持非常钦佩,我从来不敢轻视你,也一直当你是一个非常厉害的对手,而且往后,我也绝不会对你有半分容让。”阿俏这话缓缓说出口,心里还想非常再补一句:赶紧将你这副恶心的假面收起来吧!
    也不知姜曼容是不是听出了阿俏的心声,脸上的戚容就此也收了,泪水说没就没了,腰板也渐渐挺直她知道在阿俏面前继续装柔弱已经没有用了。
    “谢谢你提点,”姜曼容有礼貌地向阿俏点头致意。
    这时候寇珍站到阿俏身边,也不客气地加了一句:“我也是一样,说实话,竞争就是竞争,比拼的是实力高低,哪怕是好朋友也是一样,而你这样的人,我就更不多说了!”
    吴晓梅则一个人立在阿俏和寇珍两人身后,茫然地睁着一对眼,望着她们几个。她还有点儿懵,有点儿摸不清楚状况,只不过姜曼容似乎已经惹毛了所有人,她自然也不敢再对姜曼容掉以轻心了。
    这时候静观师太从山门处赶了回来,望着四个女孩子微笑着说:“孩子们,你们也都饿了吧?先随我来去吃一点东西,回头再收拾。”
    说着,静观就将阿俏她们四人一起带去禅堂后面的大厨房。在那里,这位年逾花甲的老人却如一个孩子一样面带笑容,喜孜孜地端了七八个坛子出来。
    “来吧,看看这些腌渍的小菜,合不合你们的胃口。”
    第58章
    静观师太一下子留下了阿俏她们四个人,这令阿俏有点儿意外。
    上辈子她记得自己输了冷淘素面这一局,就和其他人一起回去了。静观师太只留下了姜曼容一个。
    可是如今,很明显,静观师太却想在她们四个人当中,再选一人,作为她的传人。这是阿俏上辈子没有经历过的事,更不知道静观师太会再给她们四人什么样的考验。
    没想到这位大师却欢欢喜喜地将她们几个迎进了大厨房,取出几个坛子,要她们一起来尝一尝几道腌渍的小菜。
    还别说,阿俏为这冷淘面忙碌了一个早上,然后又是爬山,又是张罗,确实是饿了。她就老实不客气地去寻了碗筷,帮着静观师太一起,将瓷坛子里盛着的小菜盛出来。
    “新鲜的,今天早上刚刚腌上的。”静观大师微笑着招呼几个女孩子。
    寇珍等人也过来帮忙,大家毫不客气地各自盛了碗糙米饭,然后就着这些小菜开始吃饭。
    阿俏仔细看了看,见这些“小菜”并非像她的酱园那样出产的“酱菜”,而是新鲜的菜蔬,烫熟之后再腌渍入味,水芹、木耳、藕片、切成一小片一小片的香菇……送入口中,脆脆的、软软的、香香的,每一件是下饭的好东西。
    正在阿俏细细地品尝这些腌渍小菜,打算辨清做法和配料的时候,姜曼容却一直打量着静观师太。她料想静观师太给她们的最后一场考验,应该就从这小菜上起。
    果然,只听静观师太开了口:“最近有人求上门,想让我帮着做一款这些小菜的拼盘,我试着将小菜都做了出来,可是怎么也做不出满意的拼盘。大家用过斋饭,也帮我想一想吧!”
    静观接着解释了:这间厨房里所有的食材和器皿她们都可以用,但是要以这些小菜为主,做一道拼盘。
    “‘云林菜’毕竟是倪云林传下来的东西,不仅要好味,看上去也要美观雅致,方不负这‘云林’二字。”静观平和地向四个姑娘解释。
    阿俏她们却相顾有些愕然能猜到这小菜上有考题,可她们万万没想到这考题竟然与烹饪没有任何直接的关联,而是关于“美”的。
    阿俏明白其中的情由:这“云林菜”的创始之人,倪瓒倪云林,身为元四家之首,美学造诣极高,有不少名画传世,画法疏简、格调淡雅。所以,这倪云林传下来的“云林菜”,怎么能够不“美”呢?
    交代完这些,静观就说:“你们也不用着急,我先去前面看看她们四个去。你们尽管多想想,多试试也无妨。小菜反正都在这里。什么时候你们觉得妥当了,好看了,端过来给我,就成。”
    阿俏她们四个都应了,大多已经无心吃饭,纷纷胡乱扒完了碗里的糙米饭,就将碗筷搁在一边,开始琢磨这些“小菜”。
    阿俏数了数,见总共有十样小菜,大多是颜色比较深的,如那木耳、藕片、香菇、小片香干、带衣花生,也有清浅翠绿的,如那脆生生的水芹菜、烫过的青菠,还有些颜色非常浅,是新发的黄豆芽与绿豆芽。
    正当阿俏还望着这些“小菜”暗自琢磨的时候,姜曼容已经起身,率先在大厨房里开始寻找合适的器皿。俗话说,美食美器,静观师太既然明确说了,拼盘要“美”,器皿是第一要务,姜曼容脑筋动得很快,率先就找了起来。
    阿俏她们见状,也赶紧动手,一起寻找。可惜天不遂人愿,这西林馆的大厨房里,就只有白瓷与褐色的粗瓷两种。阿俏她们将所有能用做盛器的东西都收拾出来,放在桌面上,都是面面相觑:四只白瓷的扁平大盘,以及许多看上去十分粗糙的粗瓷碟子,这些碟子极小,口径不过一两寸,高半寸许,除此之外,就只有茶杯和用来盛腌菜的瓷器缸子了。
    寇珍在四人当中年纪较长一些,当下开口:“这四个大盘,我们每个人一人一个,反正也用不到第二个去。这些小碗,大家用得着的就随意取用,你们说,好不好?”
    一时阿俏她们都无异议,寇珍便叹了口气,说:“唉,这下子,不就是要逼着人雕花了么?”
    她口中所说的“雕花”,也是厨技的一种,将西瓜、萝卜、黄瓜之类的果蔬加以雕刻,呈现栩栩如生的形状,放在盛菜的盘子上,作为对菜式的装饰,吃起来却是没啥味道的。
    寇珍这一句话出口,姜曼容和吴晓梅两个相互看看,三个人又同时动手,又开始在大厨房里翻起来,各自去找想要的材料与工具。
    很快,寇珍找到了几根新鲜的萝卜,转过头来惊讶地看着阿俏,问:“阿俏,你不找材料雕花么?”
    阿俏尴尬地冲朋友笑笑,说:“我不会……”
    寇珍刚刚开口,想说“你开玩笑吧”,可看了阿俏脸上的神情,她突然明白过来:阿俏真的不会雕花。
    “家里……这种活计都叫二厨包圆了,嘿嘿!”阿俏向寇珍解释。她心里有数,要论这雕花的手艺,大厨房里的四个人里,恐怕要数姜曼容最好。因为酒楼菜多用到雕花,而姜曼容又是跟着父亲从小在酒楼长大的,恐怕一点点年纪的时候就已经开始帮着大人雕花了。
    而她家做的是富贵菜,阮家标榜富贵人家的家常饮食,重视食物的本味多过外在装饰,因此阿俏平常从来不雕花,偶尔觉得一定要放个雕花才好看的时候,阮家就会有一名二厨出马,雕个红皮萝卜就成了。所以阿俏在这一项上,完全不在行。
    听见阿俏这么说,寇珍是睁大了眼,而姜曼容与吴晓梅对视一眼,都是松了一口气,觉得去了一名最大的劲敌。一听说阿俏不会雕花,她们两人就都觉得阿俏在本轮考核中必输无疑,一定是出局了。
    “这我可帮不了你了!”寇珍放下手中的萝卜,带着惋惜的眼光看着阿俏。
    阿俏咬了咬下唇,勉强笑了笑,冲寇珍摇摇头,说:“没事的,我再琢磨琢磨。”
    饶是这么说,阿俏心里却始终如同压上了块大石头,烦闷不已。她过去取了几只粗瓷小碗,分别将静观准备下的小菜一样样地盛在了小碗里,然后将那小碗盛在大大的瓷盘上,左看右看,却也始终没能看出什么门道来。
    到了这时候,阿俏真的有点儿沉不住气了,她觉得气闷非常,索性推开大厨房的门,坐在厨房的门槛上,抬头望望望头顶上湛蓝湛蓝的一方天空,心里想:到底有什么办法呢?
    适才静观师太说得很明白:每个人各自做一道小菜的拼盘,而且这拼盘要看上去美,并没有说要雕花。可如果不雕花,怎么才能叫这拼盘看起来更美呢?
    阿俏左思右想,始终都没能想到什么好点子,回头一看,只见厨房里寇珍已经用个红皮萝卜雕出了一朵芍药花,青皮萝卜摆在她手边,大约一会儿是要做叶子。
    而寇珍身后的姜曼容更是厉害,只见她手中的一根红萝卜上,凤冠凤头凤身已经渐渐显露出来,雕工精细,那凤凰的模样简直活灵活现,惟妙惟肖。
    姜曼容身旁,吴晓梅的水平大概与阿俏差不多,雕花刀都拿得不大对,她大约想要雕一朵花出来,可手里的菜蔬怎么看怎么像个铃铛。阿俏真的有点儿想劝她你要不就真的雕个铃铛吧!
    见了吴晓梅的架势,阿俏就知道,若要赶鸭子上架是肯定不成的。她必须想出别的法子来。于是阿俏别过头,望着西林馆的院落。
    这是个非常传统的古典院落,院两侧是草地,尽头的土垄里种植着一排排的菜蔬,角落则种了一丛秋菊,金黄色的菊瓣刚刚卷开。而院子中间正对院门是一条卵石铺就的小路,各种颜色的卵石深深浅浅,杂乱无章地排列着,却自然有一种凌乱的美感。
    阿俏忍不住心想:我这是在哪里,是要做什么?
    她定了定神,自己告诉自己,她这是在惠山后的一座尼庵里,想要通过考核,拜“云林菜”唯一的传人静观师太为师。这云林菜,源自元四家之首的倪云林,这倪云林,最是讲究疏淡简约的美……
    对了,美!说起菜式之美,再加上身处僧尼院,阿俏自然而然地又想起五代时候的尼姑名厨梵正,曾用各种食材合成《辋川图小样》,能使“菜上有山水,盘中溢诗歌”,将摆盘之美发挥到了极致。
    想到这里,阿俏豁地一下站起身,吃惊不已地望着眼前的卵石小径,那杂乱无章的各色卵石,在她眼中,仿佛成了一小碟一小碟腌渍菜式的样子。她忽然有些灵感,可是那灵感稍纵即逝,又倏忽不见了。
    阿俏赶紧转身,回到大厨房里,拿起属于她的那只大汤盘,然后将一只一只的粗瓷小碟取来,摆在她的白色大盘里。阿俏看了看,始终觉得不满意,又回到院门口,呆呆地望着院中的卵石小路发了一会儿呆。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