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节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唐妈:…………这亲家母该不会是养猪小能手,劳动标兵的吧?
    真不是唐妈没见识,而是唐红玫被养得太好了,皮肤白里透红,气色好得不得了,整个人都是容光焕发的,一看就知道她的日子过得相当滋润。
    自从唐红玫怀孕后,唐妈统共来瞧过她两回。第一回是让大闺女陪着来的,一瞧就完全懵了,搞不懂自家闺女和亲家母到底是搞什么;第二回是她一个人来的,看过之后倒是彻底松快了,心道,管她们搞什么,反正只要闺女好她就安心了。
    其实,相较于三闺女唐红玫,唐妈其实更担心她的二闺女。
    俗话说,十根手指尚有长短。对于一个当妈的来说,哪怕都是亲生的儿女,那也能分出个三六九等的。五个子女里头,俩儿子自是不用说了,将来顶门立户就靠他们了。而前头三个闺女里,唐妈这心也是偏着的。
    大闺女终究是她头一个孩子,哪怕略有失望,那也是放在心坎上疼的;怀上二闺女时,大闺女还不到一周岁,因为隔得太近,二闺女的体质就弱了点儿,费了好多心力才总算调养了过来;等到了生三闺女时,一方面她的母爱已经差不多耗尽了,另一方面则是扑面而来的绝望,以至于在蛮长一段时间里,她懒得对老三费什么心。
    亏得之后的老四老五都是儿子,为此,唐妈对老三总算是高看了一眼。可同样的,就因为后头两个都是儿子,唐红玫是没下地干活,可她需要照顾两个弟弟。
    假如说,大姐和二姐至少享受过一段时间的母爱,那么唐红玫一直都没有,她只是借了两个弟弟的光,没吃过太多苦,可也确实没得到过什么。
    哪怕到了现在,唐妈去过县里两趟,确定唐红玫在婆家哪哪儿都好后,就将这个闺女彻底的抛到了脑后,转而去关心她的二闺女。
    唐家老大老二出嫁的时间很接近,毕竟她俩年岁也近,老大是春耕之后嫁的,老二是同一年秋收后嫁的。然而,老大的儿子都两三岁了,老二才终于盼到开了怀。
    开了怀还不算,关键在于能不能一举得男。唐妈心知二闺女那婆婆太糟心,也不是故意针对谁,就是想抖落婆婆的威风,哪怕现在儿媳怀上了孩子,这老习惯依旧没改。别说平日里的家务活儿了,就连春耕都没叫人歇着,等一晃眼到了秋收,依旧唤上她下地干活赚工分去,还觉得这时间卡得好,忙活完秋收更好生产,一点儿也不耽搁活计。
    没想到的是,唐家二闺女提前发动了,把孩子生在了地头上。
    ……
    县里,唐红玫听婆婆说着东家长西家短。像楼上的周大妈家的小闺女,也是去年嫁出去的,刚查出有喜;隔壁李家的二桃姑娘,虽说明年是寡年无春,却并不妨碍她相亲,顶多婚事先拖着,可就算这样,她也一直忙忙碌碌的没有结果,气得李旦妈好不容易得来的好心情,又泡了汤;还有隔壁那栋楼的老刘家……
    生活里多是芝麻绿豆大的小事儿,唐婶儿原先就爱听也爱说,可架不住她生了个锯嘴葫芦般的儿子,听倒是愿意听,就是吧,总给她一种对牛弹琴的感觉。久而久之,她就懒得跟儿子说了。
    幸而,儿媳格外衬她的心意,不说日常生活中没有任何摩擦,就连说闲话时,也是一副听得极为认真的模样,时不时的还能搭两句,又不打扰她瞎吹,可把她给乐呵的。
    这天吃过晚饭,外头已经是日落西山了,唐婶儿匆匆洗过碗就领着儿媳去外头乘凉。
    夏日的傍晚,凉风习习,唐婶儿拎着两把竹椅,又拿了把大蒲扇,先安顿好唐红玫,这才眉开眼笑的摇着扇子:“红玫呀,我娘家妹子说,过几天百货商店里有卖大红料子,我琢磨着,回头让学军去排队,排个一整夜也要买上几尺来,给我的大孙女做个大红色的襁褓,你说那该多美?”
    就有人凑过来问:“唐姐,你家这几个月吃饭的点咋不对呢?我都弄不清楚你家学军上的是啥班了。”
    “学军上的啥班,跟我们婆媳两个啥时候吃饭有关系?”唐婶儿一脸疑惑的反问,“我们吃我们的,等他回家让他自个儿随便热点吃呗。”
    以前要是许学军上的是早班,下班也就是下午两点多,家里人都会提前垫垫肚子,然后等他回家一起吃。如果是其他班次也差不多,毕竟他是家里唯一一个赚钱的人,很多事情肯定都是要先紧着他的。
    可这是以前的事儿了。
    自打唐红玫怀孕后,家里就改变了日常作息,唐婶儿毫不犹豫的舍弃了儿子,一切随着儿媳走。
    家里啥时候开饭?儿媳饿了就开饭。
    家里啥时候歇觉?儿媳困了就歇觉。
    家里啥时候吃点儿新鲜的吃食?儿媳馋了就吃,且只有她一人吃。
    也亏得唐红玫这人自制力不错,换个立场不稳的,被这么无条件的宠溺下去,怕是早已膨胀了,连自个儿姓啥叫啥都给忘了。
    而且,唐婶儿也不止宠儿媳,她还宠着她那尚未出生的大孙女。
    依着县里的规定,每个新生儿每月初都可以凭出生证领取半斤奶粉,一共可以领半年。当然,这些都是要钱的,奶粉可不便宜。可就算这样,那点儿奶粉也完全不够。这不,唐婶儿一早就托了人,看看谁家不打算买奶粉的,宁可花钱也要把供应买下。假如奶粉不够,也可以用奶糕来凑,麦乳精也不错,就算新生儿吃不得,等略大些就能稍稍尝点儿了,再不济大人吃着也能补身子。
    就连一向木讷的许学军都觉得,他妈除了对他不咋地外,对家里其他人一定会相当尽心尽力的。
    这个时候,唐红玫的肚子已经挺大了,不过她几乎没啥孕期反应,能吃能喝能睡的,可以说除了口味略微改变外,旁的都一如既往。这令家属楼其他小媳妇儿羡慕不已,不单羡慕她有个好婆婆,更羡慕她有个心疼妈的乖闺女。
    到了这个时候,基本上所有人都认定唐红玫肚子怀的是个大闺女了。
    正闲聊着呢,就有个脸生的人探头探脑的进了家属区的大门,见这边纳凉的人多,凑过来问:“知道兴安公社第三大队那个唐家三闺女在哪儿不?”
    “啥事儿啊?”唐婶儿耳朵尖,一下子就听到了这话,忙起身上前询问,“我是她婆婆,有话跟我说。”
    “也没啥,就是她娘家人叫我顺便过来捎带个口信。就是她二姐今个儿上午在地头上生了个闺女。”那人顿了顿,又添了一句,“她妈叫她不用回去,队上忙着秋收,还说江家那头也没打算办酒。”
    12、第012章
    第012章
    乍一听到这个消息,唐红玫多少有点儿懵。
    倒不是惊讶于她二姐生了个闺女,毕竟,这生男生女的概率原就是一半一半的。只不过,她下意识的就觉得这个日子好像有些不大对劲儿,低头仔细算了一下,果然比早先推算的预产期早了差不多小半个月。
    预产期这个事儿吧,要说完全准确那是不可能的,一般来说,差上个十天半月的,问题也不大。
    唐红玫底下有俩亲弟弟,叔婶家的堂弟妹也不少,更别提还有隔房家的孩子们了。因此,她在算清楚后,也没太过于担忧,而是先跟好心过来捎话的大姐道了谢,之后又忍不住多问了两句。
    来捎话的这个也是嫁到县里的,当然这人的年岁就大了,看着已经三十好几了。这次,她也是因为娘家妈秋收时闪了腰,特地回去瞧了瞧。谁知,恰好就碰上了这个事儿,得了唐妈的叮嘱,帮着捎了话。
    见唐红玫这月份也不小了,那人忙笑着摆手:“没事儿,你二姐母女平安,你别挂心了。”
    再度道了谢,唐红玫和唐婶儿把人送出了家属楼外头。
    唐婶儿只道:“也是不凑巧,你自个儿也怀着呢,既然你妈都说了不用回去,那就干脆等你生了娃儿坐了月子后,再回去瞧瞧吧。”
    “嗯,都听妈您的。”唐红玫浅浅一笑,眉头却并没有完全舒展开。
    她二姐嫁的是同个公社不同生产队的老江家,两边离得倒是不算远,走路大概个把钟头的样子,可因为早先也没来往,并不大清楚江家的为人,只是听了介绍人说,江家仨儿子各个都勤快能干,嫁过去肯定有好日子过。偏巧,早半年嫁人的她大姐,旁的都还凑合,就是家里穷得叮当响。唐爸唐妈一合计,这过日子还得先填饱肚子,光人好吃不饱有啥意思?于是,就将二闺女嫁到了日子过得颇为红火的老江家。
    因着是工分制年代,家里的壮劳力多少直接决定了家庭情况,毕竟壮劳力越多工分越多,分到的粮食也就越多。像唐家这样的,就这两年还算不错,前些年日子过得太苦了,哪怕唐家大姐二姐都下地干活,赚的工分连人家单个壮劳力都不如。
    可江家,条件是相对好了不少,却架不住江婆子是个不好相与的婆婆。
    在唐红玫二姐嫁过去之后,江家又陆续娶了两个儿媳,然而这仨儿媳也是能的,别说生孙子了,连个开怀的都没有。气得江婆子见天的在家里骂人,把仨儿媳妇儿蹉跎了又蹉跎。 ↑返回顶部↑
    唐妈:…………这亲家母该不会是养猪小能手,劳动标兵的吧?
    真不是唐妈没见识,而是唐红玫被养得太好了,皮肤白里透红,气色好得不得了,整个人都是容光焕发的,一看就知道她的日子过得相当滋润。
    自从唐红玫怀孕后,唐妈统共来瞧过她两回。第一回是让大闺女陪着来的,一瞧就完全懵了,搞不懂自家闺女和亲家母到底是搞什么;第二回是她一个人来的,看过之后倒是彻底松快了,心道,管她们搞什么,反正只要闺女好她就安心了。
    其实,相较于三闺女唐红玫,唐妈其实更担心她的二闺女。
    俗话说,十根手指尚有长短。对于一个当妈的来说,哪怕都是亲生的儿女,那也能分出个三六九等的。五个子女里头,俩儿子自是不用说了,将来顶门立户就靠他们了。而前头三个闺女里,唐妈这心也是偏着的。
    大闺女终究是她头一个孩子,哪怕略有失望,那也是放在心坎上疼的;怀上二闺女时,大闺女还不到一周岁,因为隔得太近,二闺女的体质就弱了点儿,费了好多心力才总算调养了过来;等到了生三闺女时,一方面她的母爱已经差不多耗尽了,另一方面则是扑面而来的绝望,以至于在蛮长一段时间里,她懒得对老三费什么心。
    亏得之后的老四老五都是儿子,为此,唐妈对老三总算是高看了一眼。可同样的,就因为后头两个都是儿子,唐红玫是没下地干活,可她需要照顾两个弟弟。
    假如说,大姐和二姐至少享受过一段时间的母爱,那么唐红玫一直都没有,她只是借了两个弟弟的光,没吃过太多苦,可也确实没得到过什么。
    哪怕到了现在,唐妈去过县里两趟,确定唐红玫在婆家哪哪儿都好后,就将这个闺女彻底的抛到了脑后,转而去关心她的二闺女。
    唐家老大老二出嫁的时间很接近,毕竟她俩年岁也近,老大是春耕之后嫁的,老二是同一年秋收后嫁的。然而,老大的儿子都两三岁了,老二才终于盼到开了怀。
    开了怀还不算,关键在于能不能一举得男。唐妈心知二闺女那婆婆太糟心,也不是故意针对谁,就是想抖落婆婆的威风,哪怕现在儿媳怀上了孩子,这老习惯依旧没改。别说平日里的家务活儿了,就连春耕都没叫人歇着,等一晃眼到了秋收,依旧唤上她下地干活赚工分去,还觉得这时间卡得好,忙活完秋收更好生产,一点儿也不耽搁活计。
    没想到的是,唐家二闺女提前发动了,把孩子生在了地头上。
    ……
    县里,唐红玫听婆婆说着东家长西家短。像楼上的周大妈家的小闺女,也是去年嫁出去的,刚查出有喜;隔壁李家的二桃姑娘,虽说明年是寡年无春,却并不妨碍她相亲,顶多婚事先拖着,可就算这样,她也一直忙忙碌碌的没有结果,气得李旦妈好不容易得来的好心情,又泡了汤;还有隔壁那栋楼的老刘家……
    生活里多是芝麻绿豆大的小事儿,唐婶儿原先就爱听也爱说,可架不住她生了个锯嘴葫芦般的儿子,听倒是愿意听,就是吧,总给她一种对牛弹琴的感觉。久而久之,她就懒得跟儿子说了。
    幸而,儿媳格外衬她的心意,不说日常生活中没有任何摩擦,就连说闲话时,也是一副听得极为认真的模样,时不时的还能搭两句,又不打扰她瞎吹,可把她给乐呵的。
    这天吃过晚饭,外头已经是日落西山了,唐婶儿匆匆洗过碗就领着儿媳去外头乘凉。
    夏日的傍晚,凉风习习,唐婶儿拎着两把竹椅,又拿了把大蒲扇,先安顿好唐红玫,这才眉开眼笑的摇着扇子:“红玫呀,我娘家妹子说,过几天百货商店里有卖大红料子,我琢磨着,回头让学军去排队,排个一整夜也要买上几尺来,给我的大孙女做个大红色的襁褓,你说那该多美?”
    就有人凑过来问:“唐姐,你家这几个月吃饭的点咋不对呢?我都弄不清楚你家学军上的是啥班了。”
    “学军上的啥班,跟我们婆媳两个啥时候吃饭有关系?”唐婶儿一脸疑惑的反问,“我们吃我们的,等他回家让他自个儿随便热点吃呗。”
    以前要是许学军上的是早班,下班也就是下午两点多,家里人都会提前垫垫肚子,然后等他回家一起吃。如果是其他班次也差不多,毕竟他是家里唯一一个赚钱的人,很多事情肯定都是要先紧着他的。
    可这是以前的事儿了。
    自打唐红玫怀孕后,家里就改变了日常作息,唐婶儿毫不犹豫的舍弃了儿子,一切随着儿媳走。
    家里啥时候开饭?儿媳饿了就开饭。
    家里啥时候歇觉?儿媳困了就歇觉。
    家里啥时候吃点儿新鲜的吃食?儿媳馋了就吃,且只有她一人吃。
    也亏得唐红玫这人自制力不错,换个立场不稳的,被这么无条件的宠溺下去,怕是早已膨胀了,连自个儿姓啥叫啥都给忘了。
    而且,唐婶儿也不止宠儿媳,她还宠着她那尚未出生的大孙女。
    依着县里的规定,每个新生儿每月初都可以凭出生证领取半斤奶粉,一共可以领半年。当然,这些都是要钱的,奶粉可不便宜。可就算这样,那点儿奶粉也完全不够。这不,唐婶儿一早就托了人,看看谁家不打算买奶粉的,宁可花钱也要把供应买下。假如奶粉不够,也可以用奶糕来凑,麦乳精也不错,就算新生儿吃不得,等略大些就能稍稍尝点儿了,再不济大人吃着也能补身子。
    就连一向木讷的许学军都觉得,他妈除了对他不咋地外,对家里其他人一定会相当尽心尽力的。
    这个时候,唐红玫的肚子已经挺大了,不过她几乎没啥孕期反应,能吃能喝能睡的,可以说除了口味略微改变外,旁的都一如既往。这令家属楼其他小媳妇儿羡慕不已,不单羡慕她有个好婆婆,更羡慕她有个心疼妈的乖闺女。
    到了这个时候,基本上所有人都认定唐红玫肚子怀的是个大闺女了。
    正闲聊着呢,就有个脸生的人探头探脑的进了家属区的大门,见这边纳凉的人多,凑过来问:“知道兴安公社第三大队那个唐家三闺女在哪儿不?”
    “啥事儿啊?”唐婶儿耳朵尖,一下子就听到了这话,忙起身上前询问,“我是她婆婆,有话跟我说。”
    “也没啥,就是她娘家人叫我顺便过来捎带个口信。就是她二姐今个儿上午在地头上生了个闺女。”那人顿了顿,又添了一句,“她妈叫她不用回去,队上忙着秋收,还说江家那头也没打算办酒。”
    12、第012章
    第012章
    乍一听到这个消息,唐红玫多少有点儿懵。
    倒不是惊讶于她二姐生了个闺女,毕竟,这生男生女的概率原就是一半一半的。只不过,她下意识的就觉得这个日子好像有些不大对劲儿,低头仔细算了一下,果然比早先推算的预产期早了差不多小半个月。
    预产期这个事儿吧,要说完全准确那是不可能的,一般来说,差上个十天半月的,问题也不大。
    唐红玫底下有俩亲弟弟,叔婶家的堂弟妹也不少,更别提还有隔房家的孩子们了。因此,她在算清楚后,也没太过于担忧,而是先跟好心过来捎话的大姐道了谢,之后又忍不住多问了两句。
    来捎话的这个也是嫁到县里的,当然这人的年岁就大了,看着已经三十好几了。这次,她也是因为娘家妈秋收时闪了腰,特地回去瞧了瞧。谁知,恰好就碰上了这个事儿,得了唐妈的叮嘱,帮着捎了话。
    见唐红玫这月份也不小了,那人忙笑着摆手:“没事儿,你二姐母女平安,你别挂心了。”
    再度道了谢,唐红玫和唐婶儿把人送出了家属楼外头。
    唐婶儿只道:“也是不凑巧,你自个儿也怀着呢,既然你妈都说了不用回去,那就干脆等你生了娃儿坐了月子后,再回去瞧瞧吧。”
    “嗯,都听妈您的。”唐红玫浅浅一笑,眉头却并没有完全舒展开。
    她二姐嫁的是同个公社不同生产队的老江家,两边离得倒是不算远,走路大概个把钟头的样子,可因为早先也没来往,并不大清楚江家的为人,只是听了介绍人说,江家仨儿子各个都勤快能干,嫁过去肯定有好日子过。偏巧,早半年嫁人的她大姐,旁的都还凑合,就是家里穷得叮当响。唐爸唐妈一合计,这过日子还得先填饱肚子,光人好吃不饱有啥意思?于是,就将二闺女嫁到了日子过得颇为红火的老江家。
    因着是工分制年代,家里的壮劳力多少直接决定了家庭情况,毕竟壮劳力越多工分越多,分到的粮食也就越多。像唐家这样的,就这两年还算不错,前些年日子过得太苦了,哪怕唐家大姐二姐都下地干活,赚的工分连人家单个壮劳力都不如。
    可江家,条件是相对好了不少,却架不住江婆子是个不好相与的婆婆。
    在唐红玫二姐嫁过去之后,江家又陆续娶了两个儿媳,然而这仨儿媳也是能的,别说生孙子了,连个开怀的都没有。气得江婆子见天的在家里骂人,把仨儿媳妇儿蹉跎了又蹉跎。

章节目录